A. 鼻中隔在哪個位置圖片
鼻中隔在鼻腔正中,是一矢狀位的垂直骨板,具體可以到首大問下
B. 經常流鼻血是什麼原因
鼻腔的毛細血管特別豐富,尤其是鼻中隔前端有一個叫李氏區的,這個位置血管特別豐富,而且交織成網,有一些人鼻腔里生長了許多的毛細血管瘤,毛細血管瘤往往多半生長在李氏區,由於氣候乾燥或血管怒張,有的人高血壓,都會引起血管破裂。至於男性為什麼老出血,主要是因為男性的活動量相比女性大,男性抽煙、喝酒、社交活動多、運動多等因素,可能都會造成相比之下男性出血多。如果經常出血,應該去耳鼻喉科檢查,如果有小的毛細血管瘤,給它處理一下就好了。
C. 流鼻血是什麼原因如何治療謝謝!
引起流鼻血的常見原因:
流鼻血常發生在鼻中膈前端(鼻中膈就是鼻孔之間的隔板),因為此處有密集的血管叢。引起流鼻血的原因也由於患者的年齡大小不同,而有不同的處理方法。
成人流鼻血最常見的原因是高血壓、鼻中膈彎曲、鼻部或鼻咽腫瘤、或是肝、腎、血液等內科疾病; 嬰幼兒流鼻血多屬於良性出血。
一般流鼻血的原因分為三種:
第一種--鼻粘膜破皮,這是造成流鼻血最常見的原因,也是習慣性流鼻血的主因。因為在鼻子靠近前端鼻中隔的地方,有三條小血管交會,這三條小血管十分脆弱,而且交織在皮膚表面很淺的地帶,血管雖然細小但如果不小心被摳破,鮮血便會不斷流出。
第二種--鼻子內部肉芽發炎,一旦肉芽發炎,鼻息肉便會腫起來並且疼痛不已,小孩子常患的鼻竇炎,如果嚴重的話也會流出血膿。
第三種--鼻咽癌,出血的位置是屬於鼻腔後方的內出血,這是非常嚴重的病,千萬不可輕視! 此外,大人也有可能因為高血壓而流鼻血,所以經常性的流鼻血,要小心背後是否有更大的危機隱藏著,最好去找醫生做個徹底的檢查。
傳統治療鼻出血創傷大易復發
1、指壓法:輕度鼻出血。或作為臨時急救措施,方法簡單,可自行操作。用手指緊捏鼻翼上方(鼻骨之下),此處正好壓迫鼻中隔易出血區,經緊捏10分鍾左右常可收效,這種療法只能暫時緩解症狀,日後還是會反復發作。
2、燒灼法:有化學燒灼法和電燒灼法兩種。反復小量鼻出血,而能找到出血點者適用。在鼻粘膜局部表面麻醉後,用金屬卷棉子蘸少許鉻酸,在酒精燈上燒成球狀;也可用棉簽蘸50%硝酸銀或25-100%三氯醋酸直接燒灼出血點,亦可電燒灼或CO2激光燒灼止血,此種療法創傷大,增加患者痛苦。
3、鼻腔填塞法:用於出血較劇、滲血面較大或出血部位不明者。用凡士林紗條自前孔堵塞整個鼻腔,壓迫止血,必要時可作後鼻孔填塞止血。類似此法者尚有止血套、氧囊、水囊壓迫止血等。
4、手術治療:根據手術適應症,可施行鼻中隔手術或血管結扎術等,手術創傷大,出血多,傷口癒合時間慢。
「美國傑西低溫等離子」阻止鼻出血即刻見效
醫院耳鼻咽喉治療中心對治療鼻出血領域有著較深的造詣,「美國傑西低溫等離子」頃刻間制止鼻子出血,緩解症狀,達到立竿見影之功效。美國傑西低溫等離子在臨床上的運用,在治療鼻子出血方面具有自身獨特的優勢:
1、療效顯著立竿見影:從多年來的臨床治療效果來看,徹底治癒率達99%以上。特別對各種原因引起的鼻子出血,起到立竿見影的神奇療效。
2、對症治療不易復發:應用高科技的醫療檢測,對症治療;以美國傑西低溫等離子的先進診療模式,能夠以最快的速度直接作用於鼻子出血部位,對鼻出血具有超強修復力。從根源上清除致病菌,且療效持久鞏固,不僅可以快速阻止鼻出血的症狀且不再復發。
3、不手術無痛苦無副作用:美國傑西低溫等離子避免了其他療法對鼻孔和呼吸道組織的損害,不手術、無痛苦、無副作用,綠色天然,安全可靠。
鼻出血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
(1)患兒半卧位或坐位,家長以拇指和食指捏住雙側鼻孔,讓患兒暫時以口呼吸。時間為1~3分鍾。
(2)以拇指、食指指峰,按壓在鼻孔兩邊的迎香穴上,先按後揉1~2分鍾,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度。
(3)以兩拇指按壓在風池穴上,用力按1分鍾,揉15~20次。
D. 什麼是易出血區
易出血區,又稱利特爾區,是鼻出血最常見部位。常見於青年病人的靜脈性出血則來自緊靠鼻小柱之後、Little氏區前緣的鼻柱後靜脈。它垂直向下走行,在與鼻外側鼻靜脈叢匯合之前斜行穿過鼻底。
篩前、篩後動脈的鼻中隔支和蝶齶動脈的鼻齶動脈,在鼻中隔的前下部與上唇動脈中隔支及齶大動脈吻合,在黏膜下構成網狀動脈叢,稱為Little氏動脈叢。
動脈叢分為黏膜內動脈網和黏膜下動脈網。前者管徑細小,管徑小於0.1mm;後者相對稀疏,管徑稍粗。絕大多數動脈性鼻出血起自鼻中隔,主要是鼻齶動脈、齶大動脈,篩前動脈等動脈形成的吻合區。出血為動脈性的,而非某些文獻中闡述的為靜脈性的。
(4)鼻中隔前端是什麼位置擴展閱讀:
鼻腔的易出血區位於鼻中隔前端的黎氏區,在鼻中隔前下方的黏膜內,動脈血管匯集成叢,稱為利特爾動脈叢,同時伴有克氏靜脈叢,是鼻出血的好發部位,大部分的鼻出血多是該部分引起的。
另外在鼻中隔後端及下鼻甲後端也有豐富的動脈及靜脈血管,因此也是鼻出血的好發部位,中老年的鼻出血多發生於該部位,當然,整個鼻腔血管豐富,中鼻甲等部位也可能出現。
E. 鼻腔粘膜從前下往後上依次分為
根據結構與功能的不同,鼻黏膜又分為前庭部、呼吸部和嗅部三部分。
前庭部是鄰近外鼻孔的部分,有豐富的鼻毛可以阻擋空氣中較大的塵粒吸入。
呼吸部占鼻黏膜的大部,有發達的上皮纖毛,它們可向咽部擺動,黏著有塵粒、細菌的黏液排向咽部,最終將它們排出體外。此外,此部分有豐富的血管與腺體,對吸入的空氣有加溫和濕潤作用。
嗅部黏膜范圍較小,主要位於鼻腔頂部。它含有一種專司嗅覺的嗅細胞及嗅腺,它們分泌能溶解到達嗅區的含氣味的微粒,刺激嗅細胞表面上的嗅毛產生嗅覺,而且還由於嗅細胞具有不同的受體,可分別接受不同化學分子的刺激,因此可產生不同的嗅覺。
F. 鼻中隔到底在什麼位置,鼻孔中的軟骨嗎
您好!鼻中隔在鼻腔正中 是一矢狀位的垂直骨板,鼻甲位於鼻腔底即口腔頂 分上中下三片 。
鼻中隔偏曲指鼻中隔一側或兩側偏曲或局部有突起並引起鼻腔功能障礙並產生症狀的一種鼻內畸形。它的唯一治療方法是手術矯正。若同時有鼻息肉或鼻甲腫大,應先行鼻息肉和鼻甲手術。若通氣改善,鼻部症狀消失,則不需處理。鼻內窺鏡為他進行了顯微手術,既做了鼻中隔的矯正,切除了肥大的下鼻甲,還通過專門的先進的智能手術動力切削系統摘除了鼻息肉,一次性地解決了傳統手術三次才能解決的問題,並通過微波治療儀解決了傳統手術無法解決的過敏性鼻竇炎。整個手術過程醫生都是在電視監視系統下操作,通過放大若干倍數的鼻內窺顯微鏡,使手術更精細、更准確、療效更高,清晰的視野確保操作更安全。微創效果大大減輕治療痛苦,還能得到更好、更安全有效的治療。
G. 娃一天流3次鼻血,用紙巾堵住後為什麼會吐血
我們先來做個小小的測試:突然流鼻血了,你會怎麼做?A.馬上仰起頭 B.賽面巾紙/棉球 C.舉起另一側收 D.拍打孩子後脖頸
想要知道正確答案嗎?不好意思,沒有!
入秋後,天氣逐漸乾燥,最近因為流鼻血來醫院的孩子也明顯增多了。
4歲的深圳孩子妍妍開學一個月,感冒發燒不斷,折騰了大半個星期好不容易好些了,又開始反復流鼻血。孩子第一次流鼻血時,孩子媽撕了一張面巾紙並搓成小團,塞進孩子流鼻血的鼻孔里,然後讓她仰起頭。很快,鼻血止住了,但幾分鍾後,孩子低下頭把紙團抽出來,鼻血又流了出來。
當天,妍妍先後流了3次鼻血,孩子媽都用這方法止住了。但晚飯時,妍妍胃口不太好,小半碗湯剛下肚就臉色發白。隨機突然吐了起來,媽媽過去一看,孩子竟然 吐!血!了!
妍妍媽媽這下可嚇壞了,帶到醫院進一步檢查後,導致孩子吐血的「真凶」居然是——鼻出血!
秋天天氣乾燥,孩子流鼻血的情況也多起來了。一般情況下,遇到孩子流鼻血,家長一定要鎮定!
如果大人慌了,孩子更容易害怕哭鬧,一哭起來血不就流得更厲害了!
H. 鼻中隔偏曲
[編輯本段]疾病概述
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偏離中線向一側或兩則彎曲或局部形成突起,引起鼻功能障礙或產生症狀者,但鼻中隔正直者甚少,如無功能障礙,可不要處理。
常見的病因包括包括:外傷,發育異常,鼻腔內腫瘤異物壓迫等。
主要症狀為:交替性或持續性鼻塞,頭痛,鼻出血及流膿涕等。
[編輯本段]疾病分類
耳鼻喉科
[編輯本段]疾病描述
即便是正常的鼻中隔也很少完全居中和平直.只有當鼻中隔向一側或兩側偏曲或局部有突起並引起鼻腔功能障礙或產生症狀時,方診斷為鼻中隔偏曲。偏曲一般呈C形或S形,如呈尖錐樣突起,則稱骨棘或矩狀突;如呈由前向後的條形山嵴樣突起,則稱骨嵴。
[編輯本段]症狀體征
症狀輕重與鼻中隔偏曲的類型和程度有關。
1、鼻塞:常為主要症狀。向一側偏曲者,常為單側鼻塞;向雙側偏曲者如S型偏曲,則鼻塞多為雙側。但一側偏曲者如對側出現下鼻甲代償性肥大,則也可出現雙側鼻塞。
2、鼻出血:常有症狀。發生在偏曲之凸面、骨棘或骨嵴的頂尖部,此處粘膜薄。常受氣流和塵埃刺激易發生糜爛而出血。
3、頭痛:偏曲之凸出部壓迫同側鼻甲而引起同側反射性頭痛。
4、鄰近器官症狀:鼻阻塞妨礙鼻竇引流,繼發鼻竇炎症;長期張口呼吸和鼻內炎性分泌物積蓄,使之易於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
[編輯本段]疾病病因
鼻中隔外傷以及鼻中隔之骨和軟骨發育不均衡是本病之主要原因。此外,腫瘤或異物壓迫鼻中隔,兒童腺樣體肥大以及硬齶高拱限制了鼻中隔發育,也可發生本病。
當外傷發生鼻骨骨折時常並發中隔軟骨脫位變形甚至軟骨骨折如不及時復位可遺留中隔偏曲嬰兒出生時產道狹窄或因產鉗挾持不當也可致中隔軟骨偏曲脫位Gray在2095例正常分娩中發現鼻中隔偏曲佔4%但在分娩最後階段時間延續15分鍾以上鼻中隔偏曲損傷率可達13%並認為1/3的鼻中隔脫位發生於胎頭在骨盆內旋轉時Sooknumlun(1986)報告在201例新生兒中有31例鼻中隔偏曲佔15.4%而小兒腺樣體腫大影響鼻通氣張口呼吸代償日久可致頜面骨發育畸形硬齶高拱結果使鼻腔的底部上抬漸使中隔呈偏曲狀態
[編輯本段]病理生理
鼻中隔外傷以及鼻中隔之骨和軟骨發育不均衡是本病之主要原因。此外,腫瘤或異物壓迫鼻中隔,兒童腺樣體肥大以及硬齶高拱限制了鼻中隔發育,也可發生本病。
[編輯本段]診斷檢查
鼻內檢查以判斷鼻中隔偏曲的類型和程度,注意鑒別鼻中隔粘膜肥厚(用探針觸診,後者質軟)和是否同時存在鼻內其它疾病,如原發病變—腫瘤、異物或繼發病變—鼻竇炎、息肉等。
[編輯本段]治療方案
凡具有明顯的症狀之一,且證實確有鼻中隔偏曲,並懷疑其與症狀有關者,即可作為手術適應證。手術方法:過去一直沿用鼻中隔粘膜下切除術,但此術對畸形復雜者難以奏效。60年代以後至今,多數學者推崇鼻中隔鼻成形術,即在行鼻中隔矯正的同時行鼻外形矯正,此術可恢復正常的鼻呼吸,比較符合鼻整形術學的基本原則。由於手術僅切除少量軟骨和骨,故亦可選用於兒童嚴重鼻中隔偏曲者。
手術矯正是唯一治療方法但若同時有鼻息肉或鼻甲腫大應先行鼻息肉和鼻甲手術若鼻通氣改善鼻部症狀消失偏曲的中隔也可不作處理有如下情形之一者即應予以手術:①鼻中隔偏曲引起長期持續性鼻塞者②鼻中隔高位偏曲影響鼻竇引流者③因中隔偏曲致反復鼻出血者④因鼻中隔偏曲而引起反射性頭痛者⑤有鼻中隔明顯偏曲的血管運動性鼻炎(結構性鼻炎)
下列情形應屬手術禁忌或暫緩手術:①鼻內急性感染者②未經治療的鼻竇炎③某些全身性疾病和糖尿病肺結核嚴重高血壓心功能不全血液病等④女患者月經期中⑤18歲以下者
(一)鼻中隔粘膜下切除術 這是治療鼻中隔偏曲最常用的方法患者半坐位以1%地卡因(含少許0.1%腎上腺素)棉片分別置於兩側嗅裂總鼻道內行鼻粘膜表面麻醉然後用含有0.1%腎上腺素的1%普魯卡因或0.5%利多卡因於鼻中隔前端切口外浸潤麻醉可有利於該處粘膜骨膜分離如經此處同時向鼻中隔粘膜軟骨膜下注射少許生理鹽水使其隆起則有利於粘軟骨膜的分離尤其是尖銳的矩狀突處
1.切口 左側鼻前庭皮膚與中隔粘膜交界處上自鼻中隔前端頂部下至鼻中隔底部切口向鼻腔底部適當延長以便於手術操作應注意不可切透軟骨以免損傷對側粘軟骨膜切開軟骨表面的軟組織露出瓷白色的軟骨
2.將鼻中隔剝離子從切口處置於該處軟骨膜下緊貼軟骨表面分離軟骨膜和骨膜分離時由上而下並與鼻樑平行應主要依靠剝離子側緣分離分離范圍:前上達鼻中隔軟骨前上緣下達鼻中隔底部鼻腔底的粘骨膜也須分離一部分向上向後均須超過偏曲部分至少1cm
3.分離到偏曲突起處時應先從突起四周仔細分離以減輕突起處粘膜張力最後再分離突起處粘骨膜
4.在原切口後約2mm處以中隔粘膜刀切開中隔軟骨但不能將對側粘軟骨膜切透切開時刀刃應與軟骨平面斜交
5.將剝離子從軟骨切口伸至對側粘軟骨膜下緊貼對側軟骨於骨表面分離對側粘軟骨膜和骨膜分離范圍與切口側相同當分離至軟骨偏曲之凹陷處時應格外小心該處粘膜軟骨膜可能與凹陷之軟骨粘連較緊應注意防止軟組織破裂為使最凹處粘膜易於剝離也可在剝離該側軟組織前於粘軟骨膜下注入少許生理鹽水以使凹陷處粘軟骨膜隆起有利於分離
6.鼻中隔軟骨及骨部兩側組織分離後由切口處置入鼻中隔張開器將鼻中隔兩側軟組織撐開充分暴露鼻中隔軟骨骨面和剝離出的骨面用鼻中隔旋轉刀先由軟骨切口上端與鼻樑平行向後推出篩骨垂直板然後將其向下至梨骨處再向前沿梨骨前上緣及上頜骨鼻嵴上緣拉回即將鼻中隔軟骨大部切除取出的軟骨片暫時保留以備兩側軟組織剝離破裂時可將其平整置於破裂處兩側軟組織之間以避免鼻中隔日後穿孔使用旋轉刀時應注意鼻中隔前上緣不可去除過多至少應保留6mm寬的軟骨以防止日後鼻樑下塌
7.用鼻中隔咬骨鉗咬除鼻中隔骨部的偏曲部分對於底部的骨質嵴突可用鼻中隔骨鑿去除對於篩骨垂直板不宜去除過多更不能用暴力扭轉的方式使骨片折斷以免損傷篩板而引起並發症
8.將術中的血液血塊及鑿骨時的碎骨屑清除干凈取出鼻中隔張開器將兩則軟組織貼合從兩側鼻腔觀察鼻中隔偏曲是否矯正如仍有部分偏曲存留應重新放入張開器將其去除
9.兩側軟組織貼合後將切口縫合2~3針或不縫合兩側鼻腔以滅菌凡士林紗條填塞填塞時宜先將紗條鋪於切口處或軟組織破裂處加以保護然後再填入剩餘紗條
10.24小時後抽出鼻腔紗條為防止抽出後噴嚏發作可囑患者以手指甲輕掐雙側鼻骨下緣術後一周鼻內滴用1%麻黃素生理鹽水並隔日以麻黃素棉片收縮和清理鼻腔術中如有粘軟骨膜或骨膜破裂術後清理鼻腔時應特別注意及時去除該處多餘分泌物防止感染切口如有縫線術後5天即可拆除
(二)鼻中隔成形術 鼻中隔成形術的特點是既能矯正畸形使鼻中隔正直又可保留中隔軟骨支架且極少有術後中隔穿孔該術式適用於鼻中隔軟骨部偏曲禁忌症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術
1.麻醉及患者體位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術
2.切口 於鼻中隔偏曲凹面一側將鼻小柱向對側牽拉在中隔軟骨游離緣的鼻前庭皮膚處自上而下切開上自鼻背下至前鼻棘使鼻中隔前緣和鼻前棘完全暴露
3.自切口向後分離鼻中隔凹面側的軟組織和底部粘骨膜充分暴露切口側的鼻中隔支架
4.將中隔軟骨在鼻背緣與鼻側軟骨離斷自中隔軟骨後上及後下底部與骨質交界處分別切除一窄條(3~4mm寬)中隔軟骨使整個中隔軟骨只附著於對側未被剝離的辦組織上
5.如果鼻中隔骨部支架也有偏曲可經中隔軟骨離斷的後緣伸入中隔剝離子分離對側鼻中隔骨部的粘膜然後以中隔咬骨鉗切除篩骨垂直板梨骨等處的偏曲部分
6.於中隔軟骨凹陷最顯著部分在凹面側軟骨表面作數條深切口但不得切透對側粘軟骨膜切口長度應幾乎達到整個軟骨凹陷邊緣也可在切口之間切除1mm寬的軟骨條經此處理後的中隔軟骨所具有的彈力將允許軟骨處於平直將其推回中線即可
(1)在偏曲的中隔凹面做切口 (2)藉助軟骨的彈性將其推直
7.檢查雙側鼻腔看是否還有偏曲部分如還有剩餘偏曲部分應重新撐開切口進行處理
8.切口縫合 雙側鼻腔用凡士林紗條等壓填塞24小時後抽出紗條其他處理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
[編輯本段]疾病預防
1預防重點主要是防止鼻部外來損傷
2矯形手術後鼻腔粘塞物可於術後24-48小時內抽除可先抽右側翌日再抽另一側
3由於鼻內手術後粘膜反應較明顯抽去紗條後鼻內可薄薄地塗擦黃連膏
4若切口癒合良好術後5天可除盡填塞物
[編輯本段]用葯安全
一般手術後都要忌辣、海鮮類食物。宜吃些補氣或血的東西,如:枸杞、銀耳、紅棗等。
鼻中隔偏曲術後注意:
1、預防重點主要是防止鼻部外來損傷。
2、矯形手術後鼻腔填塞物可於術後24-48小時內抽除。可先抽右側,翌日再抽另一側。
3、由於鼻內手術後粘膜反應較明顯,抽去紗條後,鼻內可薄薄地塗擦黃連膏。
4、若切口癒合良好,術後5天可除盡填塞物。
以下情況不宜手術:
(1)鼻內急性感染者。
(2)未經治療的鼻竇炎。
(3)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肺結核、嚴重的高血壓等。
(4)心功能不全、血液病等。
(5)女性患者經期中。
(6)18歲以下者。
I. 鼻腔的組織構造
通稱鼻腔,有內、外、頂、底四壁。
1、內壁
即鼻中隔(nasal septum),由鼻中隔軟骨(septal cartilage)、篩骨正中板,又稱篩骨垂直板(perpendicular plate of ethmoid bone)及犁骨(vomer)組成(圖1-4)。
圖1-4 鼻中隔支架
軟骨膜及骨膜外覆有粘膜,鼻中隔前下部粘膜內血管豐富,由鼻齶、篩前、上唇及齶大動脈支密切吻合形成毛細血管網稱為利特爾區(Littlr』s area)。此處粘膜較薄,血管表淺,粘膜與軟骨膜相接緊密,血管破裂後不易收縮,且位置又靠前,易受外界刺激,是鼻出血最易發生的部位。
2、外壁
鼻腔外壁表現極不規則,有突出於鼻腔的三個骨質鼻甲(conchae turbinate),分別稱上、中、下鼻甲。各鼻甲下方的空隙稱為鼻道,即上、中下鼻道。各鼻甲內側面和鼻中隔之間的空隙稱為總鼻道(common meatus)。上、中兩鼻甲與鼻中隔之間的腔隙稱嗅裂或嗅溝(olfactory sulcus)(圖1-5、1-6)。
圖1-5 鼻腔外側壁
(1)上鼻甲(superior turbinate):位於鼻腔外壁的後上部,位置最高、最小,因前下方有中鼻甲遮擋,前鼻鏡檢查不易窺見。上鼻甲後上方為蝶篩隱窩(sphenoethmoid recess),蝶竇開口於此。
圖1-6鼻腔外側壁(上、中、下鼻甲部分去除)
(2)上鼻道(superior meatus):內有後組篩竇開口。(3)中鼻甲(middle turbinate):系篩骨的突出部,中鼻甲中常有篩竇氣房生長,使鼻腔上部顯著縮窄。中鼻甲前端外上方的鼻腔側壁有小丘狀隆起稱為鼻丘,是三叉神經、嗅神經所形成的豐富的反射區。
(4)中鼻道(middle meatus):外壁上有兩個隆起,後上方為篩竇的大氣房名篩泡(ethmoid bulla ),篩泡前下方有一弧形嵴狀隆起名鉤突(uncinate process),篩泡鉤突之間有一半月形裂隙,稱為半月裂孔(semilunar hiatus),其外方有一弧形溝稱篩漏斗(ethmoid infundibulum),額竇多開口於半月裂孔的前上部,其後為前組篩竇開口,最後為上頜竇開口。
(5)下鼻甲(inferior turbinate):為一獨立骨片,附著於上頜骨內壁,前端距前鼻孔約2cm後端距咽鼓管口約1cm,為鼻甲中最大者,約與鼻底同長,故下鼻甲腫大時易致鼻塞或影響鼓管的通氣引流。
(6)下鼻道(imferior meatus):前上方有鼻淚管開口,其外段近下鼻甲附著處骨壁較薄,是上頜竇穿刺的最佳進針部位(圖1-7)。
圖1-7 右鼻腔
3、頂壁
呈狹小的拱形,前部為額骨鼻突及鼻骨構成。中部是分隔顱前窩與鼻腔的篩骨水平板(cribriform plate),此板薄而脆,並有多數細孔,呈篩狀,嗅神經經此穿過進入顱前窩。外傷或手術時易骨折致腦脊液鼻漏,成為感染入顱的途徑。
4、底壁
即硬齶,與口腔相隔,前3/4由上頜骨齶突,後1/4由齶骨水平部構成,兩側部於中線相接,形成上頜骨鼻嵴,與犁骨下緣相接,底壁前方近鼻中隔處,兩機時各有一切牙管開口,齶大動、靜脈及齶前神經由此通過。 按其組織學構造和生理機能的不同,分為嗅區粘膜和呼吸區粘膜兩部分。
1、嗅區粘膜
分布於上鼻甲及部分中鼻甲內側面及相對應的鼻中隔部分,為假復層無纖毛柱狀上皮,由嗅細胞、支持細胞、基底細胞組成。其固有層內含分泌漿液的嗅腺,以溶解有氣味物質微粒,產生嗅覺。嗅細胞為雙極神經細胞,其中央軸突匯集多數嗅細胞嗅絲,穿過篩板達嗅球,周圍軸突突出上皮表面,成為細長的嗅毛(圖1-8)。
圖1-8 嗅神經
2、呼吸區粘膜
除嗅區外,鼻腔各處均由呼吸區粘膜覆蓋,該區粘膜屬復層或假復層柱狀纖毛上皮,其纖毛的運動主要由前向後朝鼻咽部。粘膜內含有豐富的漿液腺、粘液腺和杯狀細胞,能產生大量分泌物,使粘膜表面復有一層隨纖毛運動不斷向後移動的粘液毯(mucous blanket)。粘膜內有豐富的靜脈叢,構成海綿狀組織,具有靈活的舒縮性,能迅速改變其充血狀態,為調節空氣溫度與濕度的主要部分。下鼻甲上的粘膜最厚,對鼻腔的生理功能甚為重要,故手術時不宜過多去除。 動脈主要來自頸內動脈系統的分支眼動脈和頸動脈系統的分支上頜動脈。
1、眼動脈 自視神經管入眶後分出篩前動脈和篩後動脈。兩者穿過相應的篩前孔和篩後孔進入篩竇,均緊貼篩頂橫行於骨脊形成的凹溝和骨管中,然後離開篩竇,進入顱前窩,沿篩板前行穿過雞冠旁小縫進入鼻腔。
2、上頜動脈 在翼齶窩內相繼分出碟齶動脈、眶下動脈和齶大動脈供應鼻腔,其中蝶齶動脈是鼻腔血供的主要動脈。
3、靜脈迴流 鼻腔前部、後部和下部的靜脈匯入頸內、外靜脈,鼻腔上部靜脈則經眼靜脈匯入海綿竇,亦可經篩靜脈匯入顱內的靜脈和硬腦膜竇。 包括嗅神經、感覺神經和自主神經。
1、嗅神經分布於嗅區粘膜。嗅細胞中樞突匯集成多數嗅絲穿經篩板上之篩孔抵達嗅球。嗅神經鞘膜為硬腦膜的延續,損傷嗅區黏膜或繼發感染,可沿嗅神經進入顱內,引起鼻源性顱內並發症。
2、感覺神經來自三叉神經第一支(眼神經)和第二支(上頜神經)的分支。
眼神經:由其分支鼻睫神經分出篩前神經和篩後神經,與同名動脈伴行,進入鼻腔分布於鼻中隔和鼻腔外側壁上部的一小部分和前部。
上頜神經:穿過或繞過蝶齶神經節後分出蝶齶神經,然後穿過蝶齶口進入鼻腔分為鼻後上外側支和鼻後上內側支飛,主要分布於鼻腔外側壁後部、鼻腔頂和鼻中隔。
3、自主神經 鼻粘膜血管的舒縮及腺體分泌均受自主神經控制。
J. 鼻中隔和鼻小柱一樣嗎
不一樣
鼻小柱即兩鼻孔中間的部分,對鼻子的美觀起著極重要的作用,常見不美觀的鼻小柱有,鼻小柱短寬、鼻小柱內陷、鼻小柱下垂、鼻小柱偏斜等,一般都是先天性,也有很多與曾經鼻整形失敗有關,鼻小柱的頂端連著鼻尖,兩者的形態相互影響從正面看,美觀的鼻小柱會和鼻孔外緣連成一條優美的海鷗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