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請寫出所有前鼻音後鼻音……急需!!
前鼻音:指拼音中以「n」結尾的韻母,如:an ian uan üan en in uen ün。
發音用鼻子前端
後鼻音:指拼音中以「ng」結尾的韻母,如:ang iang uang eng ing ueng ong iong。
發音用鼻子後端和口腔後部共鳴.
平舌音:指拼音中以「z、c、s」開頭的聲母。
發音舌頭平直
翹舌音:指拼音中以「zh、ch、sh、r」開頭的聲母
Ⅱ 指甲的正確讀音
指甲拼音:zhǐ jia,聲母是zh、j;韻母是i、ia;聲調是三聲、輕聲。
指甲是人和猿猴類指(趾) 端背面扁平的甲狀結構,屬於結締組織。為爪的變形,又稱扁爪,其主要成分是角蛋白。與爪同源,爪跖退縮,爪板形成長方形薄片,是指(趾)端表皮角質化的產物,起保護指(趾)端作用。
(2)口腔前端後端發音視頻擴展閱讀
輕聲發音的注意事項
1、發音器官
發音器官包括三大部分:肺部、喉部、口部。發音器官又可以分為喉上器官和喉兩大部分,喉上器官由口腔、鼻腔和咽腔幾個部分組成。
2、喉
喉部是語音的主要聲源,這是喉縱切面圖,包括側面和正面。
3、聲帶
從喉部縱切面圖可以看到聲帶。聲帶是兩條有彈性筋肉的帶,事實上是氣管內壁延伸的末端。前端固定在甲狀軟骨上,後端固定在杓狀軟骨的的聲帶突上,兩條聲帶之間隔以聲門裂,聲門裂前方是音聲門,後方是氣聲門。
Ⅲ 如何練聲唱歌技巧和發聲方法視屏
一、歌唱的生理
歌唱作為一項音樂表演活動,是以自已身體的有關器官作為樂器來進行演奏的,歌唱者既是演奏員又是樂器本身。象演奏其他樂器一樣,演奏員要在演唱過程中,根據歌曲的要求,不斷地調整呼吸的強弱,聲帶的長短、厚薄、共鳴腔體的大小、長短(指可變共鳴腔體部分),以達到不同的音高、音量、音色等方面的要求,因此,學校聲樂應該首先對構成歌唱 的「樂器」的有關器官和這些器官在歌唱時的作用有所了解。
人體的呼吸器官、發聲器官、共鳴器官、咬字吐字器官共同構建了演奏的「樂器」這些器官的相互配合、協同一致的運動,才能發出美妙感人的聲音,「演奏」出起伏跌宕的樂曲。
1、呼吸器官
包括鼻、口、氣管、肺、隔肌磺隔陶、胸腔等,依靠這些器官吸入和呼出氣息。
口、鼻、氣管是吸入和呼出氣息的通道,肺是吸入、呼出和儲存氣息的總機關。
(人體有左右兩肺佑肺三葉、左肺兩葉),幾乎占據整個胸腔,但其本身沒有活動能力,不能獨立進行呼吸,必須依靠呼吸肌肉群將胸腔擴大和收縮,才能形成呼吸運動。
隔肌位於胸腔下部,它把胸腔和腹腔分隔開來,形似一個扣著的碗,吸氣時隔肌中心下沉,呼氣時隔肌中心上升。
呼吸時,吸氣肌肉群的收縮,使肋骨向外擴張,隔肌中心下沉,胸腔擴大吸入氣息;呼氣肌肉群的收縮,使肋骨回收,隔肌中心回升,胸腔收縮呼出氣息。
呼吸在歌唱中不僅是發音的動力,也是聲波傳導至各共鳴體的工具。因此,掌握好呼吸技術至關重要,對於形成歌唱的發聲質量的優劣起決定作用。
2、發聲器官
發聲器官是由喉和聲帶組成的,聲帶是歌唱的發音體,聲音是由聲帶的振動發出來的。 聲帶位於器官上端的喉室內,是兩條近似白色的韌帶,兩條聲帶的前端連在一起,後端可以左右分合,吸氣時兩聲帶分開,呼氣時兩聲帶靠攏,使氣流受阻引起振動而發聲。
聲帶靠攏阻擋氣流的能力越強,對呼出的氣息產生的壓力越大,發出的聲音就越純趴響亮。聲帶的拉緊、放鬆、縮短、伸長不同的調節與呼吸和共鳴相互配合,就能發出高、低、弧、弱不同的聲音。
聲帶的運動和變化,是由喉室內軟骨和肌肉的動作來調節的,這些調節的動作無法直觀體現,也很難感覺,所以對發聲器官的訓練,必須在正確的呼吸基礎上,依靠呼吸的支持,保 持喉腔的穩定、放鬆、打開、使喉腔內各個軟骨和肌肉的協調自如地工作。
3、共鳴器官
擴大和美化聲音的器官稱為共鳴器官。聲帶在氣息的沖擊下產生的聲音是微弱的,它必須在共鳴腔的作用下才能得到擴大美化。
包括胸腔、喉腔、咽腔(分為喉咽、口咽、鼻咽),口腔、鼻腔、頭腔(鼻竇、蝶竇、額竇等),歌唱時依靠這些共鳴腔體的的共鳴作用,擴大和美化歌聲。
不能改變(調節)形狀的共鳴腔是:胸腔和頭腔(包括鼻腔和額竇等)。根據發聲的需要,這些腔體可以通過人的意識得以充分她運用。頭腔共鳴的聲音顯得年輕而能致遠,具有穿透力。
胸腔共鳴能加強聲音的厚度和深度,讓聲音更結實而豐滿。
可以改變(調節)形狀的共鳴腔是:喉腔、口腔和咽腔(包括喉咽腔、口咽腔和鼻咽腔)。
口腔可大可小,舌頭能伸扎縮扎厚扎薄,可以在口腔內自如地活動;咽腔的肌肉可以收縮或放鬆,聲源器官喉頭能上下移動,這些機能狀態的調節,造成了上述腔體形狀的大小和空問的改變。因此,有憊識的鍛煉、調節這些腔體的機能狀態,是我們獲取擴大的音量和 優化音質的重要途徑。
人體的共鳴腔體是由大到小、由低到高排列的。胸腔體積最大適合低音共鳴,口腔、咽腔 次之,適合中音共鳴,鼻腔、頭腔體不嚏d、適合高音共鳴O但是,美好的聲音不是單—腔體的 共鳴所能達到的,而是靠三組的混合共振——混合共鳴,只是隨著歌唱中音高的不同,三組共鳴腔體的混合共鳴的比例是不同的。
4、咬字吐字器官
也就是語言器官,包括唇、嚙、舌、齶、(軟齶、硬齶等)
這些器官的活動時的位置和著力部位的不同,形成了母音和輔音。發聲歌唱時,咬字吐字器官各組成部分的動作比之平時說話時要更加敏捷而誇張,敏捷是為了咬字(字音或母音更准確清晰,誇張是為了使美化的母音或韻母通暢地引長發揮)。
二、歌唱的姿勢
有人說:「姿勢是呼吸的源泉,呼吸是發聲的源泉」。唱歌訓練,首先要有正確的歌唱姿勢,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人往往不夠重視姿勢,姿勢的正確與否是直接關繫到發聲時各個器官配合的協調姿勢,姿勢正確了,發聲各部分就能正常地工作,而不正確的姿勢,則往往帶來不正確的聲音。這好比我們的跑步運動員,賽跑時如果沒有正確的跑步姿勢,就會直接影響跑步的速度一樣。 不能翹腿坐,也不能兩腿交叉疊起。
正確的歌唱姿勢是:
(l)身體自然直立,保持自然放 松,這里的放鬆絕不是松垮、癱瘓,它應呈現一種積極向上的狀態,也就是精神飽滿的狀態。
(2)頭部保持了眼睛向前平視稍高的位置,胸部自然挺起,兩肩略下後一點,小腹收縮,兩臂自然垂落,全 身有—種積極運動的狀態。
(3)兩腳一前一後稍分開,前腳著 力、身體的重量要平穩,重量落在雙腳上
(4)面部,眼神要自然生動,眉、眼、嘴是五官中的重要部位,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因此在演唱中眼睛切記應當張大一些,不要眯起眼,虛著唱歌。
(5)嘴巴是歌唱的喇叭,應當張得開,放得松,切記緊咬牙關。
(6)還有歌唱時下頜收回,正確的感覺應該是彷彿由小腹到兩眉之問形成一條直線,脖 子和後背、腰部連成一線,這樣才使氣息暢通無阻。
(7)演唱時可根據歌曲的內在惰感賦予適當的動作,但動作要簡練大方,切忌矯揉造作, 畫蛇添足。坐唱的姿勢與站立時的要求一樣,但要注憊腰部挺直而不僵硬,也不要靠在椅背 上,注憊臀部不要坐滿整個凳面,約坐1/3的面積,兩腳稍分開,自然彎曲,不能蹺腿坐,也不能兩腿交叉疊起。
三、歌唱的呼吸
學習正確的歌唱呼吸乃是歌唱藝術最重要和最必要的基礎。由呼吸控制的歌聲才是聲樂,呼吸是歌唱的原動力。聲樂界有「誰懂得呼吸,誰就會唱歌」之說,說明了呼吸在歌唱中的 重要性,它確實是歌唱者首先應該學會的一項基本功。
歌唱時的呼吸與日常生活中說話的呼吸是不大—樣的。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通過說話交流思想感惰,因為一般距離較近時所需音量就較小,氣息較淺,不用很大的力度,也不用傳得很遠,而且我們說話連續用嗓時問長了,嗓音就容易疲勞、嘶啞,這種說話的呼吸若用於唱歌 就顯得不能勝任了。唱歌是為了抒發惰感,是要唱給別人聽的。歌唱時面對的往往是大庭廣眾,須將歌聲傳至每個角落,因而要求聲音既要有一定的音量,又要有一定的力度變化,要有 長時問歌唱的能力,井要求根據歌曲的需要,或長、或短、或強、或弱、或高、或低地有控制地輸送氣息,要做到這些,就不是簡單的事了。所以歌唱時的呼吸作為一種藝術手段,有它自身特有的一套規律和方法,它是一項技術性問題,是後天訓練出來的。
呼吸運動包含著吸氣和吐氣兩個過程:
(l)吸氣:用口、鼻垂直向下吸氣,將氣吸到肺的底部,注憊不可抬肩,吸入氣息時使下肋 骨附近擴張起來,腹部方面,橫隔膜逐漸擴張,使腹部向前及左右兩側膨脹,小腹則要用力收 縮,不擴張。背部要挺立,脊柱幾乎是不動的,但它的兩側卻是可以動的,而且也是必須向下 和向左右擴張的,這時氣推向兩側與背後並貯在那裡,保持住然後再緩緩將氣吐出。
(2吐氣:唱歌用氣時,仍要保持吸氣狀態。這點很重要,就好比給自行車打足了氣,不能 一下子放鬆了,這里還有一個保持呼吸的問題,要保持住氣息,就必須在唱的過程中永遠保 持吸氣的狀態,控制住氣息徐徐吐出,要節省用氣,均勻地吐氣,這就是所謂氣息的對抗。
在呼和吸的過程中,要注憊呼吸僵硬的感覺,整個身體表惰都應該是積極放鬆的,緊張的部位就是橫隔膜、兩肋,兩肋就像是一隻充足的氣球一樣,我們要讓聲音坐在上面,往下 拉,不能讓氣球往上浮起來,也就是說要把氣息拉住,不能讓它提上來,這就牽涉到一個氣息 支點的問題。
(3)唱歌時要有氣息支持點:支持點也就是聲音要有一個立足的地方,這個立足點也就 是以橫隔膜及下肋兩側做支持點,當我們咬嗽或笑的時候,可以直接感覺到它的支持作用。 沒有經過呼吸訓練的人,常常唱歌時,臉紅脖子粗的,青筋直暴,歌聲僵直,高音上不去,低音 下不來等等,都是與氣息支持點沒有保持住有關。反之,我們掌握了呼吸方法,有了支持點的 感覺,那麼,當我們歌唱發聲時,便會感到聲音彷彿落在我們所控制的氣息上,也就是說聲音是由呼吸來支持了,這種聲音不儉說耳響亮,而且能強弱自如地做出各種變化來。
(4)不同風格的歌曲用氣是不同的:我們在進行胸腹式呼吸時,呼吸氣勢的強弱、吐氣的方法要根據所唱歌曲(或樂句)的不同要求有所不同。下面我們就介紹幾種不同的呼吸練習法。
①緩吸緩呼。這是我們在訓練和歌唱時常常採用的方法。就是胸腔自然挺起,用口、鼻將 氣息慢慢吸到肺葉下部,橫隔膜下降,兩肋肌肉向外擴張(也就是腰圍擴張),小腹向內微收。 這種吸氣要求自然放鬆,平穩柔和地進行,就像我們去聞花的芳香時的感覺一樣,聞花的感 覺使我們吸氣吸得深,就像做深呼吸運動一樣,但吸氣時不要用太大的力,只要輕輕地挺住胸廓和上腹部,然後慢慢呼氣。呼氣時,注憊保持吸氣狀態,控制住兩肋和橫隔膜,也就是控 制住了氣息,使之平穩、均勻付條賣、連貫地慢慢吐出。有一種感覺可以幫助我們體會呼氣時 下肋和橫隔膜的保持狀態:就是在緩吸後做慢慢地吹掉桌上的灰塵的動作,這里需要長長地 吹氣,也就是在做長音的呼氣練習,我們常說:「長音像吹灰,短音像吹蠟」,是一種吐氣的感 覺。
②急吸緩呼。急吸就是在很短的時問內,通過口、鼻迅速把氣息促而深入地吸到肺葉下 部,井將氣息保持住,然後,按照緩呼的要求而呼出。我們在演唱實踐中經常要用到的,因為 在歌曲的句與句之問、字與字之問的吸氣不會讓你有很長的停頓時問,往往採用「偷氣」的辦 法來吸入且要吸得不讓人發現,這就是急吸緩呼的作用。為了培養呼吸的控制力,我們可以 採取—些練習曲及歌曲中的某些樂句做帶詞的練習,效果較好。卡魯索說過,歌者能否踏上 成功之路,首先要看他對於呼吸器官的操縱和運用,是否建立了強固的基礎。
四、歌唱的發聲
歌唱時的發聲和說話時的發聲是不完全一樣的,說話式的唱歌或放大了的說話,都是不對的,這會沒有色彩,不是音樂化了的發聲。所以說說話的發聲是不能適應歌唱的需要的, 我們必須講究發聲方法,幫助學唱歌的人把普通的聲帶磨煉成能發出優美、動聽、有持久力 的合乎科學方法的、有藝術感染力的聲音來。
1、喉頭和聲帶
喉頭和聲帶,是歌唱的發聲器官,是歌唱的核心部位,是通向整體歌唱的要塞,是打開歌唱藝術寶庫的金鑰匙。因此,了解和搞清喉頭與聲帶在歌唱時應處的位置和狀態是非常必要 的。一般來說,歌唱時喉頭位置應該比平時說話時偏低一些(就像我們深吸氣時的喉頭感覺, 因為吸氣時的喉位,比靜止時的喉位略低一點)有很多人把喉頭處於吸氣時的位置稱為「水 平位」。在歌唱時字與字、句與句的轉換中,喉頭要始終處於這一位置,而不應做離開水平位 的向上、向下,或向左、向右的移動,當然喉頭位置的穩定是在運動中的相對穩定,而不是僵 死不動的穩定。就像浮在水面上的皮球永遠穩定在水面上的道理—樣,若把皮球比做喉頭, 皮球浮在水面的狀態就好像喉頭穩定在吸氣位的狀態一樣。所以歌唱時的喉頭位置應始終 處於低而自如的穩定位置和喉頭壁打開的狀態。
2、打開喉嚨
在歌唱訓練中「打開喉嚨」是十分重要的中心環節,它直接影響到聲音的好壞。「打開喉 嚨」也就是將喉頭穩定在正確的位置上,口蓋積極向上收縮成拱形,舌根放鬆,平放在下牙齒 後,牙關打開,下巴放鬆自然放下而稍後拉,這時候的喉嚨是打開的。那麼如何能幫助初學者「打開喉嚨」呢?
(l)「打哈欠」的狀態「打哈欠」狀態可以讓口腔打開自然,放鬆,口蓋抬起,口腔內空問 增長增大。所以在唱歌時,咽喉不要閉塞,要使咽喉張開,讓氣息自如地送出來,「哈欠」狀態 確實是打開喉嚨的好辦法,也使歌唱者保證了一個很好的演唱狀態。在平時練習時,還可以用閉嘴的「打哈欠」,閉口打哈欠的時候,里邊的狀態也是開的、抬的,如果我們在唱歌的時候 都能保持這個狀態的話,那你的聲音就不會是「白」的、「扁」的了,你的聲音就會是「堅的」。 「圓的」了。
(2)用「微笑」狀態來打開喉嚨,我們講的「微笑」不是光笑,而指的是把「笑肌」抬起來。 「笑肌」抬起是要鼻、咽腔打開,大牙關打開,面部兩邊的笑肌(顴骨)呈微笑狀,這樣的微笑狀 態可以使你的喉嚨打開,可以使你獲得高位置的聲音。「歌唱狀態就是里邊的哈欠,外頭的微 笑」,這話很精闢。
3、良好的中聲區
中聲區是唱歌的基礎,沒有良好的中聲區,就談不到其他的一切。我們應當重視中聲區 的練習,多在中聲區下功夫,不要急於唱很高的音。練習時,我們先從中聲區以中、小音量練 習開始,經過相當一段時問的鞏固以後,再慢慢向較高一點或較低一點的音域發展,初學者 一定要遵循由易而難的循序漸進的原則,否則一開始就猛練高音,不但不會獲得正確的高 音,反而會毀壞聲帶。中聲區應該靠前明亮,輕松流暢,不費力,這樣才能往上發展,為演唱高音打開通路。中聲區的聲音不要強求音量,而是要自然自如,要求音色優美和聲音的靈活性。 每個聲部的重要音區都是中聲區。中聲區要做到吸氣深,呼吸力求自然,有彈性,積極向上, 有支持點,喉頭穩定松馳,不淪唱高、低不同的音,喉頭的感覺都在一個位置上,聲音要往外 送,但又要使聲音從頭到尾保持在同一音型和位置上。我們常比喻說「聲音要像穿珍珠一樣, 把每個音穿在一條線上」等等,就是說聲音要連貫、統一、圓潤。
4、關於換聲區
當你從低音往上唱時,唱到一定的地方,就會感到困難,容易卡殼,這就是到了換聲區 了,這時,你必須運用某種方法才能繼續往上唱。歌唱者首先應基本掌握了中聲區的唱法,然 後因人而異地作具體調整。
有幾種方法大家可以實踐一下:
(l)「倒抽一口氣」的動作:就是歌者在唱到換聲的音時(發母音的同時),做—個倒抽一 口氣的動作,好像「嚇一跳」的生理狀態,讓喉頭稍向下,向後退讓,以使口咽腔充分打開,同 時將中聲區歌唱時向上齒齦背後發送的氣息,隨著音高逐漸向上挪動,嘴也隨著逐漸張開, 此時聲音感覺更向上,向更遠的前方發送。這時聲音就自然地進入了換聲區。
(2)母音轉換手法:就是在唱到換聲區的時候提前讓聲音掩蓋一點,聲音暗一點,出氣量 小一點,小舌頭抬起—點。在碰f到換聲點時,有一點必須強調指出,就是你感到聲音唱上去困 難時,甚至聲音感到要出現破音時,千萬不要變化發聲器官的形態,不要亂動,亂使勁,一定 要堅持迎著聲音唱下去就可以了。其實換聲區就是一個「混聲」的問題,就是真假聲結合的問題。掩蓋一些的聲音就是有了假聲的成分,但又不能全假,必須與真聲混合在一起,聲音的銜接才不會有痕跡,聲音才不會虛和空。所以學會換聲點的過渡也就學會了假聲的唱法,而假聲位置對唱歌、解決聲音的統—是大有好處的。
五、歌唱發聲練習曲
練習曲的練習,是發聲歌唱的重要的基礎訓練。練聲曲可以用各個母音或混合母音或子 音混合音,也可以用音階的唱名1234567等等來練唱,也可以在練聲曲上安排歌詞來練 習叫帶詞練習。發聲練習過程中,是以聲音效果和發聲器官肌肉適度的標准去調整發聲器官 的棚眯狀態的,每個人的發聲器官的構造、嗓音條件、聲音類型、發聲習慣各不相同,因此, 並不是每一種類型的練習都必須唱,而是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練習,而且不同的學 習階段,選擇的發聲練習也是不同的,但一般惰況下,開始的練習總是選擇母音和比較平穩的音階開始練聲。一般來說選擇「o」或者「u」之類的比較圓潤的母音開始著手練習,因為這些 母音容易形成需要的空問,比較容易保持喉嚨打開的基本狀態,也比較容易形成喉嚨空問的狀態。但這也不是絕對的,唱歌者應根據自已的感覺找到最理雲置合自已的母音合自已的母音 來練習。我們在練習中要多動腦子,善於思考,千萬不能一個勁地傻唱。
1、哼鳴練習
記譜時常用hum或m表示哼唱。哼唱又稱閉口音,俗稱哼鳴。因哼鳴時眉問有振動感, 在發音之前,應先練習閉口哼唱。哼鳴可以調節呼吸和發聲器官,調節聲音的高位置,容易得到聲音的共鳴。哼鳴在中聲區較易,正確的哼鳴有助於嗓音訓練,能減輕嗓音的負擔。錯誤的 哼鳴,尤其是在高聲區,對嗓音是有害的。
練習要求:嘴唇輕閉,舌尖輕抵下齒,上下齒松開,下愕、頸部、喉腔自由放鬆,柔和地吸 氣、呼吸,發聲的通道全部打開,聲音從高位置發出,鼻、齒、唇感到輕微的顫動,哼唱時始終 保持吸氣的狀態。
2、母音練習
a、e、i、o、u、u母音在歌唱中經常要運用,正確地發好母音,才能增強歌曲的歌唱性,表現出聲音的豐富色彩。
練習要求:每個母音都要在同一高位置上發出,軟愕抬起口腔張圓,音與音之問應均勻。 圓潤、連貫,始終保持正確的口形。
3、連音練習
連音是歌唱發聲最重要的基礎之—,只有將圓潤、純美、流暢的聲音連接在一起,才能使音樂完整。連音唱法是歌唱的重要表現手段。
練習要求:呼吸器官和發聲器官應處於自然,從容、舒展狀態,從自然聲區開始,可作半音上行、下行的練習。初練時音域不宜超過C』,每條練習都要柔和、均勻、連貫。起音、收音要保持在高位置上。
4、頓音練習
頓音唱法是歌唱發聲的重要技法和表現手段。頓音是由氣息靈活的控制,聲帶快速的 開掐咬潛,而發出的輕巧、短促、有彈性的聲音。
練習要求:發音前,必須先想好所要發出音的准確音高,它是輕巧、短促而有彈性的聲音。 要快速吸氣,保持氣息,在一瞬問聲帶迅速合攏,氣息靈巧地配合發出聲音,可用輕聲咳嗽,體 會聲帶開合與氣息的配合。從中聲區開始練習,再逐步向低、高聲區擴展。低聲區注意聲帶的閉 合,不漏氣;中聲區注意聲音均勻輕巧;高聲區注意保持呼吸器官和發聲器官的暢通。
5、打開喉嚨的練習
為使聲音通暢,保持高位置,必須打開喉嚨,穩定喉器,使聲音順暢地「流出」。
練習要求:學會張嘴唱歌,即將上、下齒松開,下頜放鬆有下巴似「掉下來」的感覺,舌尖 稍抵下牙。唱八度音程時,從低到高,母音不斷裂,要連起來唱,口咽腔同時從小到大張開。氣 息通暢地配合,發出圓潤、通暢自如的聲音。
6、快速靈活的練習
聲音從緩慢柔和到快速靈活的練習,是歌唱發聲必須掌握的技能,氣息的控制要更加均 勻適度,發聲器官更加自如協調,才能做到靈活快速。
練習要求:聲音要靈活,首先要放鬆舌頭,保持吸氣狀態,口腔放鬆,軟愕抬起,舌尖靈活 有彈性地名喇她上下活動。
7、結合字聲緯習(帶詞練習)
發聲練習的目的是為了更完美地演唱歌曲,因此,必須要注憊咬宇、吐字准確、清晰。正確地掌握語言的四聲,明確漢字語音的結構規律,將歌曲曲調與咬宇、吐宇結合起來進行練 習,是極為重要的手段。
練習要求:練唱前,將每個字按照出聲序頭)月限序腹)、歸韻序尾肋咬字方法,先念幾 遍,再結合發聲練習,以字帶聲,力求做到字正腔圓,聲惰並茂。
六、練聲注意事項
(l)要注憊保護好自已的嗓子,適當地練唱,發聲練習的時問,初學時20分鍾一次為 宜,以後逐漸地加至半小時或—小時,堅持每大練習最重要,絕對避兔用全音量來練習。大聲地亂唱,容易使歌唱器官受損。
(2)在沒有能力唱高音之前,切勿作高音練習,經常唱一組你最滿意的音,選擇曲目更要謹慎,不要唱不適合自已的曲目。
(3)每次練習應有新鮮感,精神集中,感興趣地練習。
(4)練習時要多用慢的、短的樂句作為最初的練習。聲樂訓練特別需要時間,奇跡是沒有的。「百分之—的智慧,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
Ⅳ 平翹舌音與前後鼻音結合的音節
聲母的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
(一)發音部位
發輔音時氣流在口腔里要受發音器官的各種阻礙,氣流必須通過阻礙才能發音。語音學里把發輔音時發音器官形成阻礙的部分叫做「發音部位」。普通話語音的聲母共有種不同的發音部位:
1:雙唇音 發音時,雙唇構成阻礙,包括b,p,m。
2:唇齒音 發音時,下唇與上門齒形成阻礙,包括f。
3:舌尖前音 發音時,舌尖與上齒背形成阻礙,包括z,c,s。
4: 舌尖中音 發音時,舌尖和上齒齦形成阻礙,包括d,t,n,l。
5:舌尖後音 發音時,舌尖舌尖上翹,與硬齶前端(齒齦後端)形成阻礙,包括zh,ch,sh,r。
6:舌面音 發音時,舌面前部與硬齶前部形成阻礙,包括j,q,x。
7:舌面音 發音時,舌根與軟齶形成阻礙,包括:g,k,h(輔音ng也是舌根音,但不是聲母)。
(二)發音方法
語音學里把發輔音時發音器官形成阻礙和除去阻礙的方法叫「發音方法」。普通話聲母按發音方法分為五類:
1:塞音 發音時發音器官完全閉塞,擋住氣流,然後突然打開,氣流沖過阻礙,爆發成音,包括b,p,d,t,g,k。
2:擦音 發音時,發音器官靠近,中間形成窄縫,使氣流從中間摩擦成音,包括f,h,x,s,sh,r。
3: 塞擦音 發音時發音器官完全閉塞,擋住氣流,然後打開形成一條窄縫,使氣流從中間摩擦成音,包括j,p,z,c,zh,ch。
4:鼻音 發音時,口腔通路完全閉塞,軟齶下垂,氣流振動聲帶後由鼻腔流出,包括m,n。(不做聲母的輔音ng也是鼻。)
5:邊音 發音時,舌尖抵住上齒齦,形成阻礙,然後舌尖兩邊鬆弛下垂,氣流振動聲帶後從兩邊空隙流出,發出聲音,包括l。
另外,用相同的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有些聲母有音色的區別,這是因為發音方法還有氣流強弱不同,聲帶振動與否的差別。
1:送氣音和不送氣音
呼出的氣流強的音叫「送氣音」,包括:p,t,k,q,ch,c。
呼出的氣流比較弱的音叫「不送氣音」,包括:b,d,g,j,zh,z。
2:清音和濁音
多數聲母發音時氣流不振動聲帶,稱為「清音」。少數輔音聲母發音時氣流要振動聲帶,稱為「濁音」。21個聲母中只有m,n,l,r四個是濁音,另外不作聲母用的輔音ng也是濁音,其他17個都是清輔音。
Ⅳ 英語里l和r的發音到底怎樣區別
1、在詞末(不是句末)的 時候:L有一個拖長的音,R在詞尾不單獨出現,都是ER,OR,實際上是母音字母的組合,單獨不發音 作為輔音聲母的時候,L在嗓子後邊發音,R 通過牙齒和舌尖摩擦發音。
2、在linguistics 里,l 為lateral liquid phoneme, 發音時舌尖接觸上顎前端,舌根放鬆。r 為rhotic liquid phoneme,發音時舌根碰觸上顎後端,舌尖放鬆。
3、發音方法的不同:r是擦音,發音過程為成阻時發音部位之間接近,但不接觸,中間留有狹窄縫隙,形成適度的間隙;持阻時氣流從窄縫中間摩擦成聲;除阻時發音結束。簡單來說,r的發音就是氣流在舌尖與前硬齶之間摩擦發出聲音。
l是邊音,發音過程為舌尖與上齒齦稍後的部位接觸,使口腔中間的通道阻塞;持阻時聲帶振動,氣流從舌頭兩邊與上齶、臉頰內側形成的夾縫中通過,輕輕地、柔和地摩擦著滑出去,透出成聲;除阻時發音結束。由於它發音時口腔中縫阻塞,舌邊開通,因此又有人叫它「塞通音」,
(5)口腔前端後端發音視頻擴展閱讀:
母音字母重讀開音節和閉音節中的讀音
a
在開音節中/eɪ/name,plane,Jane,baby,cake,在閉音節中,一般讀作/æ/bag,dad,hat,map,black,back,後面字為st,ss,th時讀/ɑ:/
e
在開音節中/i:/he,these,me,Chinese,在閉音節中/e/bed,let,pen,desk,yes,egg
i
在開音節中/aɪ/bike,drive,time,nice,kite,在閉音節中/ɪ/fish,big,drink,sit,milk,swim
Ⅵ 翹舌音不分怎麼辦
如何區分平舌音和翹舌音? 普通話中舌尖前音(又叫平舌音)z、c、s 和舌尖後音(又叫翹舌音)zh、 ch、sh 這兩類聲母的發音部位一前一後,完全對立,很多人會把舌尖後音讀成 舌尖前音。 若想改變這種情況,首先要熟練掌握這兩類聲母的發音特點及規律,其次 要能准確區分含有兩類聲母的不同的字詞。 具體的區分方法是: 第一,利用普通話聲韻配合關系來區分。普通話聲韻配合規律顯示: (1)以ua uai uang 作韻母的字,聲母是zh ch sh,如「抓、耍、拽、庄、 床、雙」等; (2)以en 作韻母的字,除了「怎、參(差)、岑、森」幾個字外,以eng 作韻母的字,除了「層、曾」和以「曾」做聲旁的少數字外,其餘字的聲母都 是舌尖後音。 (3)以ou 作韻母的字,除了「湊」等少數字外,其餘的聲母是ch; (4)以 uen 作韻母的字中,只有「順、吮、舜、瞬」四個字的聲母是 sh, 其餘字聲母是s; (5)以ong 作韻母的字中,聲母只有s,沒有sh。 第二,根據形聲字聲旁的表音功能,利用已知的聲旁推斷出同聲旁的一批 字的讀音。這種方法雖有例外,但不妨一試,只是用時須謹慎,以免有出入。 能用的不僅僅是插圖 ——淺談口腔示意圖在漢語拼音教學中的應用 蕪湖市北塘小學 桂珊珊 剛進入小學的孩子們,為了給將來進一步學習祖國的語言文字打下基礎,首先要 學習的就是漢語拼音。翻開小學語文教科書,便會發現其中點綴著許多精緻的插 圖,可不要小瞧了這些圖畫,它是被精心設計出來的,可以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 趣,更可以幫助同學們牢固地掌握拼音字母的音和形。 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以後,我更真切地領悟到了課本上的插圖在拼音教 學中的有效作用。然而,在不斷深入的體會漢語拼音教學中,漸漸地讓我發現了 課本上的插圖無法解決的問題。因為是處在方言地區,在這里沒有平舌音和翹舌 音之分,也沒有前鼻音和後鼻音的區別,所以雖可用插圖掌握其形,卻無法准確 其音。針對這樣的情況,該如何解決呢?為此,我思考了許久,覺得孩子們之所 以無法讀准,是因為長期的方言熏陶和講解口形時空洞的語言描述。那麼,如果 能直截了當地讓他們看到發這些音時口腔的動作,並引導他們正確地做出相同的 動作,就一定能使他們突破這個難點,掌握准確的讀音。有了這樣的目標,我便 開始了進一步的探索: 一、看圖,認識我們的口腔 一想到要看清楚口腔的動作,我就記起了英文書上那讓人頭昏眼花的口腔 示意圖。這么復雜的東西,如何讓一年級的孩子們看懂呢?於是我將原圖稍稍改 動了一下,把由大片小片的陰暗面以及彎曲的線條組成的示意圖改成了一個可愛 的娃娃頭;然後,又將示意圖的出示方法根據孩子們的接受習慣變為分步出示, 從一張側面的孩子臉到這張臉張開嘴巴,再到張開的嘴巴里出現牙齒,接著到牙 齒的後面出現舌頭,最後是省略掉遮住口腔內部的臉。並且,每出示一幅圖都請 孩子們觀察有什麼變化,變化的地方是什麼,使他們對圖中的口腔有一定程度的 了解,再向他們介紹舌尖、舌面、舌根、上齶等部位。這時,孩子們就會根據口 腔示意圖對應著找到自己口腔內的這些器官,更可以了解它們所在的位置了。 二、看圖,運動我們的口腔 知道口腔內器官的位置只是基礎,接下來還要使它們按照我們的心願動起 來。為了讓同學們將嘴巴動得更准確,我仍然運用了口腔示意圖,先讓圖動起來。 因為舌頭是運動最多的部位,所以我先出示了一張舌頭可以動的示意圖,演示: 舌尖翹起、舌面抬起、舌根抬起等動作,並請同學們跟著圖示做出相應動作;再 讓他們將翹起的舌尖頂在上齶前端、頂在上齶中端的位置;最後還請同學們分別 把嘴巴張開來、嘴巴圓起來、嘴巴咧開來做同樣的舌部運動。通過這樣的反復練 習,同學們便可熟練地隨意運動自己的口腔器官了三、看圖,運用我們的口腔 如果說前面的一切都只是鋪墊,那麼最終的目的就是突破難點,讓同學們 讀准原本很困難的拼音了。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如何在漢語拼音教學中運用口腔示 意圖吧: 1、平舌音與翹舌音的區分 漢語拼音中,平舌音有z、c、s,翹舌音有zh、ch、sh、r,在區分它們時, 首先,我出示了一張嘴巴略扁,上下牙齒微微張開,舌尖貼住上齶前端的口腔示 意圖,請同學們照樣子把動作做好。接著請他們跟著我用氣流輕輕地將舌尖推開 發z;重重地出氣將舌尖頂開發c;舌尖稍稍離開上齶緩緩從間縫中出氣發s, 如此練習後告訴同學們,發這些音時舌頭是放平的,所以叫平舌音。然後,再出 示一張嘴巴噘起,上下牙齒比前一幅圖張開略大些,舌尖翹起貼住上齶中端的口 腔示意圖,同學們把位置擺好後,請他們用氣流輕輕地將舌尖推開發zh;重重 地出氣將舌尖頂開發ch;舌尖稍稍離開上齶中端,將氣流緩緩從舌尖與上齶的 間縫中推出發sh;舌尖稍稍離開上齶中端,將氣流緩緩從舌尖下方推出發r,練 習後告訴同學們這就是翹舌音,請他們自己找出與平舌音在口腔位置上的區別, 從而在發音方法上便可明確地區分出平舌音和翹舌音了。 2、前鼻音和後鼻音的區分 在區分這兩類音時,我並沒有直接引入漢語拼音,而是先出示一張嘴巴微 咧,上下牙齒稍分開,舌尖頂住上齶前端的口腔示意圖,請同學們維持這個動作 不動,讓氣流從鼻子裡面出來發n,向他們介紹這樣將舌尖頂住上齶前端從鼻子 里發音的叫前鼻音。接著再出示一幅嘴巴張大一點,牙齒分開一點,舌根頂住上 齶後端的口腔示意圖,讓同學們保持動作從鼻子里出氣發nɡ,告訴他們因為這 是將舌根頂在上齶的後端從鼻子里發音,所以叫後鼻音。如此這般看圖反復練習, 同學們便可明顯區分出前鼻音與後鼻音。這時,再分別將ɑ、e、i 與前鼻音連起 來發音,將ɑ、o、e、i 與後鼻音連起來發音,就可准確地區分出漢語拼音中的 前鼻音與後鼻音了。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改動後的口腔示意圖能使同學們輕松地掌握一些原本 不易讀準的拼音,有效地提高了漢語拼音的教學效率。當然,這並不是說所有的 漢語拼音都只能靠口腔示意圖才能使同學們掌握好,應該要根據實際情況,與插 圖、兒歌等其它教學配件和教學方法結合起來使用。相信一定能讓同學們在漢語 拼音的學習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普通話鼻韻母中,充當韻尾的兩個輔音 n 和 ng,都是鼻音,有明確的前後之分,如 an-ang,en-eng,in-ing,ian-iang,uan-uang,uen-ueng。對此,許多地方的方言是不予區分而 且是混同的。 如何發好前、後鼻音呢?關鍵就是要掌握好發音的要領,前鼻音和後鼻音的發音區分主要在 兩點:一是阻礙部位不同,二是開口度大小不一樣,三是音色不同,前鼻音-n 較尖細清亮, 後鼻音-ng 的聲音則渾厚響亮。 發前鼻音的時候,-n 前面的母音一般發音部位都比較靠前,如:an、en、in 的發音中a、e 的發音都比較靠前,a 發為前a,e 發為中e,i 本來就是舌尖前母音,發音就在前面,在發元 音的過程中舌尖逐步上抬與上齒齦形成阻礙,使氣流從前鼻腔流出,形成前鼻音。前鼻音發 音時口腔不能開得太大,以免氣流往後進入後鼻腔。 後鼻音如ang、eng、ing 的發音,前面的母音發音靠後,a 發為後a,e 本來就是一個發音 靠後的母音,母音 a、e 在後面發的同時舌根往上抬,使舌根與軟顎形成阻礙,使氣流從後 口腔進入鼻腔,發出後鼻音。i 是舌尖前母音,在前面發音,因此發ing 時,在發i 的同時舌 根往後拉,才能使舌根與軟顎形成阻礙,產生後鼻腔共鳴。 想熟練做到區分前後鼻音韻母,除了能准確發音外,還必須分清、熟讀並牢記包含前後鼻音 的字。 做下列練習: 一、對比辨音: an-ang 南方 反抗 繁忙 en-eng 本能 神聖 人證 in-ing 聘請 新興 心靈 ian-iang 邊疆 聯想 勉強 uan-uang 觀光 寬廣 鑽床 uen-ueng 溫-翁 問-瓮 ün-iong 運用 軍用 群雄 二、繞口令: 1.寬扁擔,短扁擔,寬短扁擔擔焦炭,短扁擔擔炭沉甸甸,寬扁擔擔炭肩不酸。 2.洞庭湖上一根藤,青青藤條掛金鈴,風吹藤動金鈴響,風停藤靜鈴不鳴。 3.姓陳不能說成姓程 ,姓程不能說成姓陳。禾木是程,耳東是陳。如果陳程不分, 就會認錯人。 平舌音發音缺陷探析 江蘇泰州師專 何廣見 一些方言區,有平舌音和翹舌音不分之說。這是指某方言中沒有z、c、s 音位 和zh、ch、sh 音位的對立關系,兩組音位合二為一,一般以平舌的z、c、s 音 位形式出現。於是人們通常將普通話聲母是zh、ch、sh 的字,都相應發成了聲 母是z、c、s 的字。他們學習普通話發音,翹舌音往往成為難點,平舌音則很容 易發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了相反的現象,方言區低齡群體中的一些人, 發翹舌音很容易,發平舌音反倒出現了缺陷。這些人發的平舌音,給人以奶聲奶 氣的感覺,其實質為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的偏移改變。他們發z、c、s 時,發音 器官的上齒和下齒互不觸碰,留有縫隙,然後把舌頭伸貼在上下齒縫隙處,舌尖 一般不外伸,整個發音過程,舌前部肌肉鬆弛,舌尖和舌葉一大塊又軟又松地貼 在上下齒縫隙處。這樣的發音,音質聽感近似於齒間音,奶聲奶氣,是一種典型 的有缺陷的發音。平舌音的這種發音缺陷,在方言區成年人中一般是不存在的, 而在方言區青少年群體中,卻有「星火燎原」蔓延之勢。 為什麼方言區的平舌音會出現奶聲奶氣的異化現象呢?方言里原本就有平舌 音,一代傳一代,發音本不該存在問題。事實正是這樣,方言區30 歲以上的成 年人,從來都不發也不會發這種奶聲奶氣的z、c、s。可現在不同了,青少年不 但會發,而且從未意識到自己發的z、c、s 存在發音缺陷。這其中可能存在三方 面的原因。 (一)受英語教學的影響。近幾年來,中國人學習英語出現了新的情況,在不 少中小學生乃至幼兒園小朋友中,掀起了學習英語口語的熱潮。英語有齒間音, 其發音部位比普通話平舌音的發音部位稍稍靠前。頻 繁的英語口語練習帶來的負 面影響,極有可能導致漢語平舌音發音缺陷的生成。面對學習英語越來越低嶺化 的現實,漢語教師和英語教師有必要打破「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傳統, 在漢語和英語的語音教學上,通過兩種語言的互相比較,互相滲透,以減少直至 杜絕平舌音發音缺陷的生成。 (二)受漢語其他方言的影響。漢語粵方言和客家方言中沒有平舌音,普通話 的z、c、s 在粵方言中的發音近似舌葉音,在客家方言中的發音也部分地近似舌 葉音。舌葉音的發音部位比普通話平舌音的發音部位稍微靠後,音質聽感嗲聲嗲 氣。一些港台影、視、歌星的普通話水平不高,常夾帶粵方言和客家方言的味道。 由於媒體的普及,青少年有機會在電視上目睹各路明星,明星們的精彩表演讓他 們激動不已,直至著迷於明星們的各種風采。在盲目崇拜心理的驅使下,一些青 少年把明星們嗲聲嗲氣的說話,也作為驕人的風采潛移默化地學了過來,經過曲 折的異化後,就變成了自己發音中的「奶聲奶氣」。這是一個社會問題,需要社會、 學校、家庭幾方面合作,從正面加以引導,努力提高青少年的審美情趣和綜合素 質。當然青少年更要加強自身修養,以擺脫盲目崇拜和盲目模仿的心理陰影。 (三)受非語言因素的影響。現在的青少年群體,基本上個個都是獨生子女。 他們養尊處優,父母對其呵護備至。優裕的養育環境形成了獨生子女特有的一些 脾性:不懂得艱辛,缺乏責任心,不願和父母溝通,古怪任性,追求時尚等等。 筆者認為,「奶聲奶氣」和「嗲聲嗲氣」正是方言區一些獨生子女特有脾性在說話發 音上的曲折表現。比如,正常的z、c、s 的發音狀態,上齒掩合著下齒,舌尖綳 緊平伸,其下緣觸下齒背,上緣抵上齒背;而奶聲奶氣的z、c、s 的發音狀態, 上齒和下齒互不碰觸,留有縫隙,舌前部肌肉鬆弛,舌尖和舌葉整體松軟地貼在 上下齒縫隙處。經過比較可以發現,兩種發音狀態,前者對應著正確的發音部位 和發音方法,它是精緻的、緊張的、積極的、清晰的,後者偏離了正確的發音部 位和發音方法,它是粗糙的、鬆弛的、消極的、模糊的。前一種狀態的發音者的 潛意識是認真負責、追求完美的,後一種狀態的發音者的潛意識則是馬虎敷衍、 得過且過的。此說也許有點牽強,但為克服已出現的平舌音發音缺陷,以防其蔓 延發展,將此說作為防患於未然的警語應該不算過分。 平舌音,指舌頭平伸,抵住或接近上齒背,發出的z、c、s;翹舌音,指舌尖翹 起,接觸或接近前硬齶,發出的zh、ch、sh、r。其中的z—zh、c—ch、s—sh, 確實容易混淆。要分清它們,應從兩方面入手:一是正確區別平、翹舌音的發音 (方法可參考《怎樣區別發音易混的聲母》);二是辨別、記憶、掌握平舌音和 翹舌音作聲母的字,常用方法有: (1)代表字類推法 漢字中大部分是形聲字。相同聲旁的形聲字,大多數又會同聲母。如「喿、曾、 宗、卒、采、倉、曹、從、散、司。叟、遂」作偏旁的字,絕大多數是平舌音;「占、 中、主、專、 、朝、成、出、少、善、申、生」作偏旁的字,絕大多數是翹舌音。 因此,強記一些平、翹舌音代表字或偏旁,可以方便地類推,確定一大批平、翹 舌音的字。 (2)普通話聲韻規律類推法 普通話中,聲母和韻母的拼合,有一定的規律。例如ua、uai、uang 這三個韻 母,能跟翹舌音zh、ch、sh 相拼,都不能跟平舌音z、c、s 相拼。因此遇到「抓、 裝、窗、摔、雙」等韻母分別是ua、uai、uang 的字,可以直接斷定它們是翹舌 音。又如韻母ong 能跟平舌音s 相拼,卻不能跟翹舌音sh 相拼,我們就可以斷 定韻母是ong 的「松、聳、宋」,決不會是翹舌音。記住這些規律,也有助於我們 辨別和記憶平、翹舌音的字。 (3)記少定多法 普通話里,下舌音少,翹舌音多。《新華字典》(重排本)里,有些音節更特殊。 如ca,只列出「拆」(方言音c1)、擦、嚓、 」4 個字,而cha 音節下,卻有「叉、 茶、詫」漢字; zen 音節下,只有「怎、譖」兩個漢字,而zhen 音節下,卻有「真、 枕、鎮」等漢字;尤其是音節sen 下,只有一個「森」字,而shen 音節下,卻有「身、 神、審、甚」等漢字。類似上述情況,我們只需記住少數幾個平舌音字,就可以 確定大多數翹舌音字了。 同學們,其他易混聲、韻母拼合成的字,也可以用以上方法去幫助識別、記憶。 當你們辨別、記憶了相當數量的字以後,就應當在日常生活中,處處留心,捕捉 這些字的正確讀音,多仿多練,使自己的發音更准確。 平舌音和翹舌音 漢語拼音聲母中,z、c、s 和zh、ch、sh 的發音很容易混淆。比如東北地 區,基本上沒有zh、ch、sh,學習普通話的過程中,區分z、c、s 和zh、ch、 sh 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難點。 1 普通話聲母 普通話有21 個聲母,聲母是漢語音節開頭的輔音。不同的聲母是由不同的 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決定的。 發音部位是指發音時發音器官構成阻礙的部位氣流受到阻礙的位置。按發音 部位把聲母分為七類:雙唇音,唇齒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後音、舌面 音、舌根音。 發音方法是指發音時喉頭、口腔和鼻腔節制氣流的方式和狀況,包括三個方 面:阻礙方式、聲帶是否顫動、氣流的強弱。按阻礙方式可以把聲母分為五類: 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邊音;按聲帶是否顫動把聲母分為清幽和濁音;按 氣流的強弱把聲母分成送氣音和不送氣音。 普通話聲母總表 2 平舌音和翹舌音 所謂平舌音,是指舌頭平伸,抵住或接近上齒背,發出的z、c、s。而翹舌 音,是指舌尖翹起,接觸或接近前硬齶,發出的zh、ch、sh、r。 2.1 平舌音 z、c、s 這三個聲母,是由舌尖與上齒背構成阻礙而發出的音,因為與舌尖 接觸的是齒背,即上牙齒的裡面,是三種舌尖音接觸部位最靠前的,所以叫做舌 尖前音。因他們發音時舌頭是伸展而平的,又叫平舌音。 z、c、s 屬於齒齦音,同屬齒齦音的還有d、t、n、l,dtnl 是由舌尖與上齒 齦構成阻礙而發出的音,與舌尖接觸的是齒齦,即上牙齦部位齒根),是三種 舌尖音接觸部位的中間,不靠前也不靠後,所以d、t、n、l 叫做舌尖中音。 2.2 翹舌音 zh、ch、sh、r 四個聲母,是由舌尖與硬齶前部構成阻礙而發出的音,因為 與舌尖接觸的是硬齶(俗稱天花板)的前部,在三種舌尖音中接觸的部位最靠後, 所以叫舌尖後音。舌尖後音又叫翹舌音,並且發音時舌尖是捲曲的,又叫捲舌音。 3 平舌音和翹舌音的區分和記憶 3.1 發音練習區分 3.1.1 舌尖前音 z,舌尖前不送氣清塞擦音。發音時,舌尖抵住上齒背,軟齶上升,堵塞鼻 腔通路,形成阻礙,較弱的氣流將阻礙沖開一條窄縫,由窄縫中擠出,摩擦成聲, 聲帶不顫動。例詞:在座zàizuò、自尊zìzūn、總則zǒngzé、藏族zàngzú、自 在zìzài。 c,舌尖前送氣清塞擦音。發音情況與z 基本相同,只是在除阻時口腔呼出 的氣流較強,形成送氣音。例詞:猜測cāicè、從此cóngcǐ、粗糙cūcāo、蒼翠 cāngcuì、草叢cǎocóng、倉促cāngcù、參差cēncī。 s,舌尖清擦音。發音時,舌尖接近上齒背,形成窄縫,氣流從窄縫中擠出, 摩擦成聲,聲帶不顫動。例詞:思索sīsuǒ、訴訟sùsòng、灑掃sǎsǎo、鬆散 sōngsǎn。 3.1.2 舌尖後音 zh,舌尖後不送氣清塞擦音。發音時,舌尖上翹,抵住硬齶前部,形成阻礙, 較弱的氣流將阻礙沖開一條窄縫,由窄縫中擠出,摩擦成聲,聲帶不顫動。例詞: 珍珠zhēnzhū、政治zhèngzhì、周轉zhōuzhuǎn、莊重zhuāngzhòng、主張 zhǔzhāng。 ch,舌尖後送氣清塞擦音。發音情況與zh 基本相同,只是在除阻時口腔呼 出的氣流較強,形成送氣音。例詞:馳騁chíchěng、抽查chōuchá、出差chūchāi、 車床chēchuáng、長城chángchéng。 sh,舌尖後清擦音。發音時,舌尖上翹,接近硬齶前部,形成窄縫,氣流從 窄縫中擠出,摩擦成聲,聲帶不顫動。例詞:山水shānshuǐ、少數shǎoshù、 神聖shénshèng、事實shìshí、設施shèshī、閃爍shǎnshuò。 r,舌尖後濁擦音。發音情況與sh 基本相同,只是聲帶顫動,形成濁音。例 詞:仍然réngrán、柔軟róuruǎn、忍讓rěnràng、如若rúruò、容忍róngrěn。 3.2 對比練習區分 對於大部分山西人來說,平舌音和翹舌音的發音是不成問題的,難點在如何 區分它們。這就需要改變一些平常說話的習慣,並要掌握方言和普通話的對應規 律。 對比區分就是找一些平舌音和翹舌音的字詞進行對比練習,如「溫」和「翁」、 「心」和「星」等,要找那些平常用到的容易出錯的對比字,必要的時候,把這些對 比字放到不同的句子裡面練習。當然了,平舌音和翹舌音混合的字詞練習也是一 種見效比較快的方法。 3.3 聲、韻配合規律 漢語拼音中,不是所有的聲母都能和全部的韻母配對生成合適讀音的漢字, 這就是聲、韻配合規律。在平舌音和翹舌音的學習記憶中,也要運用這些規律。 3.3.1 平舌音和翹舌音都不喜歡帶點兒的韻母 無論是z、c、s,還是zh、ch、sh、r,都不和韻母ü 相拼,也不和有介母 i、ü 的韻母相拼,但卻能和介母u 和平相處。這里要注意,zi、ci、si、、chi、 shi、ri 這七個音節是整體認讀音節,也就是指不用拼讀即直接認讀的音節,要直 接讀出,不能看成是z、c、s、zh、ch、sh、r 和i 相拼的結果。 3.3.2 z、c、s 不與ua、uai、uang 相拼 有zhua(抓)、chua(欻,這個字用得也很少)、shua(刷),沒有zua、 cua、sua; 有zhuai(拽)、chuai(踹)、shuai(帥),沒有zuai、cuai、suai; 有zhuang(裝)、chuang(床)、shuang(雙),沒有zuang、cuang、 suang。 也就是說,ua、uai、uang 的音節都是翹舌音,不是平舌音。 注意,韻母uan,既有平舌音,又有翹舌音。 3.3.3 ong 不能與sh 拼 有song,沒有shong。也就是說,只要韻母是ong,都是平舌音:宋送松 頌嵩聳訟誦慫悚等等。 3.3.4 另類的ei 在與z、c、s 和zh、ch、sh、r 的關系方面,ei 比較另類。 zei,只有兩個字。賊,這個是常用字。另一個是鰂,就是烏賊。 cei,口語, ,打碎、摔破的意思。 zhei,「這(zhe)一」的合音。 shei,「誰(shui)」的又音。 其他的sei、chei、rei 三個音節,在現代漢語沒有相應的字。 3.4 歸類識記 普通話里平舌音的字少,翹舌音的字多,只要記住平舌音的字,採用排除法, 其餘便都是翹舌音了。《新華字典》(1998 年重排本)里,有些音節更特殊。 如ca,只列出「拆、擦、嚓、嚓、礤」5 個字,而cha 音節下,卻有「叉、茶、詫」 等30 多個漢字;zen 音節下,只有「怎、譖」兩個漢字,而zhen 音節下,卻有「真、 枕、鎮」等漢字;尤其是音節sen 下,只有一個「森」字,而shen 音節下,卻有「身、 神、審、甚」等漢字。類似上述情況,我們只需記住少數幾個平舌音字,就可以 確定大多數翹舌音字了。其他易混聲、韻母拼合成的字,也可以用以上方法去幫 助識別、記憶。辨別、記憶了相當數量的字以後,就應當在日常生活中,處處留 心,捕捉這些字的正確讀音,多仿多練,使自己的發音更准確。 漢字中大部分是形聲字,相同聲旁的形聲字,大多數又會同聲母。如:朱 zhu 珠株蛛、貞zhen 偵禎楨、直 值植殖、宗zonɡ綜棕蹤、廁ce 側測惻、 才cai 財材,等等。還有,「喿、曾、宗、卒、采、倉、曹、從、散、司、叟、 遂」作偏旁的字,絕大多數是平舌音;「占、中、主、專、朝、成、出、少、善、 申、生」作偏旁的字,絕大多數是翹舌音。因此,強記一些平、翹舌音代表字或 偏旁,可以方便地類推,確定一大批平、翹舌音的字。 4 寫在後面 區分平舌音和翹舌音,說同樣是最重要的。還是那句話,任憑你滿肚子錦綉 文章,寫不出來沒有人知道;任憑你心想這天花亂墜,說不出來沒有人相信。 給出幾條繞口令,練習一下你的舌頭。 第一條: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誰能分得清,請來試一 試。 第二條:粗出氣種谷,出氣粗喂豬。粗出氣種的谷,谷穗長得長又粗。出氣 粗喂的豬,身子長得胖乎乎。出氣粗的胖乎乎的大肥豬,偷吃了粗出氣又長又粗 的品種谷。粗出氣用鋤打出氣粗胖乎乎的大肥豬,出氣粗家胖乎乎的大肥豬,再 也不吃粗出氣家的又長又粗的品種谷。 第三條:租個出租去買書,出租司機膀子粗,書生看見是豬撞樹,司機說是 樹撞上豬,立場不同事實清,近視眼看得更清楚。 第四條:種子公司人真少,掙點工時去洗澡,不去桑拿不上水,乾擦勝似熱 水澡。 第五條:包裝不裝包,塑料就很好,包上一層鋁箔紙,防水又防潮,事實勝 過說破嘴,阻隔真正最重要。 最後,祝你舌頭順溜。
Ⅶ n的發音怎麼發
n:發音時,舌尖抵住上牙床,氣流從鼻腔通過,同時沖開舌尖的阻礙,聲帶顫動。
n屬於前鼻音,如果按照正確的發音方法發不準的話可能是發音器官肌肉的協調性不好,可以通過語音矯正得到准確的發音。
(7)口腔前端後端發音視頻擴展閱讀:
發前鼻音的時候,-n前面的母音一般發音部位都比較靠前,如:an、en、in的發音中a、e的發音都比較靠前,a發為前a,e發為中e,i本來就是前母音,發音就在前面,在發母音的過程中舌尖逐步上抬與上齒齦形成阻礙,使氣流從前鼻腔流出,形成前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