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頁前端 » web30時代典型特點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web30時代典型特點

發布時間: 2022-05-01 22:09:35

⑴ web3.0時代編輯理念發生了什麼變化

Web3.0時代的到來,使媒體業真正實現了從「媒體本位」向「受眾本位」的定位轉變,媒體經營的重點從「媒體平台」轉移到「關系網路」。在這種巨大的變化中,網路編輯們必須構建符合時代發展及專業要求的能力體系,才能完成時代賦予的使命。
Web3.0時代媒體業的新變化
如果說Web1.0時代的本質是聯合,它使人們利用互聯網變成「千里眼、順風耳」,信息獲取變得更加便捷;Web2.0時代的本質是互動,它讓網民更多地參與信息產品的創造、傳播和分享;那麼,Web3.0時代則彌補了Web2.0時代沒有體現出網民勞動價值這一缺陷,實現了互聯網價值的重新分配,肯定了網民參與網路信息產生、製作、共享的價值和意義。
Web3.0時代,將建立可信的社會網路服務系統,實現不同終端的兼容,應用新技術對用戶生成的內容信息進行整合,使內容信息的特徵性更加明顯,便於檢索。用戶的應用體驗與分享,對網站流量和產品營銷具有決定性作用。2013年騰訊的全年廣告營收總額為8.2億美元,大幅超過了新浪的5.265億美元。①而騰訊廣告營收只佔全年總收入604.37億元的8%,新浪廣告營收卻佔全年總收入6.651億美元的79%。②可見,新浪、搜狐這類門戶網站多年來都採取「媒體平台」模式,網站的主營業務由信息內容的生產構成,收入和盈利也多來源於此,並且內容生產的主體是網站自身。這種模式帶有濃厚的傳統媒體特色與印記,這也正是Web1.0時代的要義。而騰訊所採取的「關系網路」模式則意味著內容生產的重要性讓位於關系的組織與建構,網站的主營業務、收入和盈利依託於為網民提供日常化的聯系和交流的增值服務。遵循此模式的網站依然會從事由自身主導的內容生產,如網易和騰訊的新聞頻道,但基於社會關系而存在並維系的UGC(用戶生成內容)模式則逐漸成為主流,這就是相對成熟的Web2.0時代和正在崛起的Web3.0時代日趨繁盛的「社會化媒體」景觀。
Web3.0時代網路編輯的能力構建
1.抵禦信息風險的能力。傳統媒體環境中,信息主要來自權威媒體。但是在當前的媒體環境中,國際化信息交流頻繁,網民原創信息增多,數字文化版權管理更為嚴格,信息侵略逐漸升級,信息偽造、虛假傳播時有發生。這些不利因素都迫使網路編輯具備較強的抵禦信息風險的能力。
首先,要抵禦來自反動勢力散布的政治謠言,決不允許其醜化黨和國家形象,堅決抵制惡搞紅色文化的娛樂節目的傳播。網路編輯要充分了解國家相關政策和法規,培養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全局意識,在輿論導向方面把握好分寸。其次,要抵禦網路信息侵權帶來的風險。版權問題在新媒體時代已經拓展到「信息網路傳播權」等權利,作品的傳播領域還擴大到網路環境,因此使用者的概念也應延伸至數字化製品製作者、網路公司、數字圖書館等。隨著互聯網著作權糾紛事件的不斷增長,網路編輯成為此類侵權的高危群體,因此網路編輯必須掌握相關的法律知識、提升自身的版權意識。再次,網路編輯要具有信息風險意識,恰當處理政治名人或者演藝明星由於道德敗壞而引發的負面新聞。無論是製作新聞專題、娛樂節目,還是邀請名人代言廣告或作為節目嘉賓出鏡,都要全面評估、審慎執行,將風險降到最低。
2.整合傳播信息、檢索數據的能力。與傳統媒體時代不同,大數據、雲計算給我們生活帶來了便利。過去采寫數據新聞,需要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的時間搜集整理資料,分析數據表格,最終產生結果。但是在今天,龐大的數據信息通過雲計算可以很快找到數據背後隱藏的信息,讓人看清事物發展的脈絡和趨勢,更好地根據自己的情況做出判斷。這就要求現在的網路編輯增強信息檢索、分類、歸納、概括的能力,利用各種數據資料及相關歷史文獻進行整合信息處理,在深遠廣闊的時空觀中,對當前發生的新聞事件進行梳理評價甚至對未來發展趨勢做出預測。
3.挖掘受眾需求,實現網路聚合效應的能力。Web3.0肯定了網民參與網路信息產生、製作、共享的價值和意義。所以挖掘受眾需求,使其產生網路社群歸屬感,從而實現網路聚合效應,成為網路編輯必備能力之一。網路編輯一定要善於挖掘受眾的正面需求,引導受眾去發現潛在的但對個人發展具有積極作用的良性需求,從而獲得產品使用者的消費體驗並使之產生品牌認同;發揮網路聚合效應,在網民參與互動的基礎上,實現網路價值重新分配。一方面,網民參與成為當前網路節目製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媒體搭台、網民原創的網路信息更具吸引力和感召力,並能在極短時間內就傳遍全球。例如維基網路的詞條都向網友開放,網友可自主編輯,而且錯誤信息會在很短時間內被其他網友發現並糾錯。
4.選題策劃及全媒體推廣的能力。一個優秀的網路編輯還應當具備過硬的創新策劃能力以及引領話題的能力。網路編輯應從傳統的注重新聞「采、寫、編、評」四大技能,升級為注重整合傳播能力培養,推崇「策劃為先」的理念。編輯要敏銳地挖掘新聞話題,全面地採集相關新聞材料,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形態形成新聞專題。
策劃主要指新聞專題的策劃,新聞專題要將某一新聞事件或新聞話題相關的新聞進行整合,既有時效性,又有專題的翔實和深度,一般用來報道突發或者具有重要社會影響的新聞事件。網路的超鏈接功能可以突破傳統媒體版面、時段的限制,使網路編輯構建新聞專題平台較之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更為便捷。網路編輯要充分發揮創新策劃能力,針對目標受眾的需求製作新聞專題。同時,Web3.0時代社會化媒體的崛起,使基於社會關系而存在並維系的UGC模式成為可能,網民能在第一時間將身邊發生的新聞事件上傳網路。所以在網站監管到位,實名注冊、信用等級約束的情況下,網路編輯確定新聞專題的選題和定位後,網民原創的信息就能在網路編輯主持的這個「觀點的自由市場」上實現「真理的自我修正」。
網路編輯應具有的選題策劃能力不僅僅限於內容的組織,還應包括各類媒體形態的融合展示以及多渠道推廣能力。策劃理念應貫穿新聞專題的選題、製作、呈現、推廣等各個環節。由於網路集文字、音頻、視頻於一體,所以網路編輯要充分調動受眾感官,製作出具有融媒體特徵的新聞專題。網路編輯還要具備欄目品牌意識和多渠道推廣能力,針對目標受眾群體構建關系網路,打造粉絲經濟形態,藉助新興的互聯網產品實現與受眾的互動,形成良性發展的互聯網生態社群。

⑵ WEB2.0與WEB3.0的區別

Web1.0,是以編輯為特徵,網站提供給用戶的內容是網站編輯進行編輯處理後提供的,用戶閱讀網站提供的內容。這個過程是網站到用戶的單向行為,web1.0時代的代表站點為新浪,搜狐,網易三大門戶。 Web2.0則是以加強了網站與用戶之間的互動,網站內容基於用戶提供,網站的諸多功能也由用戶參與建設,實現了網站與用戶雙向的交流與參與,web2.0不同於web1.0的最大之處在於它的交互性。這個時期的典型代表有:博客中國、億友交友、聯絡家等。 無論是web1.0還是web2.0,它們都是在窄帶互聯網這樣一個大環境下,基於內容與交互的信息模式,只是web2.0在表現形式上比web1.0豐富一些,加強了用戶的參與度。然而,隨著網路基礎設施的建設和信息技術的深入發展,互聯網會更深層次的進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筆者認為,web3.0是以主動性(Initiative)、數字最大化(max-Digitalizative)、多維化(multi-dimension)等為特徵的,以服務為內容的第三代互聯網系統。 web 3.0最明顯的特徵就是主動性,即強調網站對用戶需求的主動提取,並加以分析處理,然後給出用戶所需要的資源。這點類似於新浪網7月份推出的智能互動式搜索引擎iask,用戶可以將自己的需求通過問題的形式提出,然後藉助iask的海量知識庫和用戶回答兩種形式給出答案。但是搜索引擎僅僅是解決了一個問題而已,它無法直接解決用戶生活或者工作中所遇到的具體的困難,這就需要更為專業的服務型站點來提供一站式服務。這樣,用戶不僅通過互聯網獲取答案,還能直接接受服務以便解決更為復雜的需求。 www.1p2p3p.com抄別人滴~HOHO~~~

⑶ 4、 Web3.0技術的區別於web1.0和web2.0的最大特點是什麼

Web1.0的主要特點在於用戶通過瀏覽器獲取信息,Web2.0則更注重用戶的交互作用,用戶既是網站內容的消費者(瀏覽者),也是網站內容的製造者。Web2.0技術主要包括:博客(BLOG)、RSS、網路全書(Wiki)、網摘、社會網路(SNS)、P2P、即時信息(IM)等。web1.0與web2.0最大的不同就是在web2.0之中個人不再是互聯網信息被動的接收者,而是作為一個主動者參與到了互聯網的發展之中!用戶不再是一個單純的瀏覽者而是成為了互聯網這塊大網的編織者,使用者與傳播者! Web2.0是相對Web1.0的新的一類互聯網應用的統稱。由Web1.0單純通過網路瀏覽器瀏覽html網頁模式向內容更豐富、聯系性更強、工具性更強的Web2.0互聯網模式的發展已經成為互聯網新的發展趨勢。web2.0與web1.0最大的區別就是用戶的地位不一樣了!
web2.0的一重要理論是六度分隔理論,「在人脈網路中,要結識任何一位陌生的朋友,中間最多隻要通過六個朋友就可以達到目的。」 而web3.0倡導的理論是利益共享理論,在一個利益結點上,任何人都可以通過某種關聯實現共享。web2.0分享的是信息,web3.0體現的更多的是一種思維。web3.0的思維可以體現在任何地方,網上網下都將聯系起來,只要你願意,可以把這種思維用在你所處的任何一個利益的節點上,從你開始往外拓展,形成一個鏈,一個圈。web3.0中,它就不僅僅限於工具的層面,它成為了一個利益原點,成為一個紐帶,連接參與不同利益鏈的不同的個體。而Web1.0,是以編輯為特徵,網站提供給用戶的內容是網站編輯進行編輯處理後提供的,用戶閱讀網站提供的內容。這個過程是網站到用戶的單向行為,web1.0時代的代表站點為新浪,搜狐,網易三大門戶。
Web2.0則是以加強了網站與用戶之間的互動,網站內容基於用戶提供,網站的諸多功能也由用戶參與建設,實現了網站與用戶雙向的交流與參與,web2.0不同於web1.0的最大之處在於它的交互性。這個時期的典型代表有:博客中國、億友交友、聯絡家等。
用戶在web2.0網站系統內擁有自己的數據。並完全基於WEB,所有功能都能通過瀏覽器完成。web3.0網站內的信息可以直接和其他網站相關信息進行交換和互動,能通過第三方信息平台同時對多家網站的信息進行整合分類。Web3.0用戶可以在互聯網上(不是在web2.0網站系統內)擁有自己的數據,並能在不同網站上使用。完全基於WEB,只須用瀏覽器便可以實現復雜的系統程序才具有的功能。

⑷ 藝術品電商的發展趨勢如何

近年,藝術品電商又一次成為了藝術圈內外的熱議話題。藝術圈內人想用互聯網去開辟藝術品交易的一個新渠道,藝術圈外人也看中了藝術市場這塊看起來很美的「肥肉」,企圖以藝術品電商這個杠桿撬動線下藝術市場的「圍欄」。不過就當下現狀看,我國市場上尚沒有一家藝術品電商企業能夠獨霸一方,很大一部分企業在前進的路上,還有一部分企業依舊掙扎在生死線上。

我國藝術品電商的發展現狀

從2000年嘉德在線上線至今,我國的藝術品電商企業已有上千家,真正盈利並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的只是少數,受整個線下藝術行業的擠壓變得慘不忍睹,在藝術品市場上所佔份額並不大。據中國拍賣協會發布的《2013年中國拍賣行業展望》藍皮書顯示,2013年中國拍賣業年拍賣成交金額首次突破7000億元,其中文物藝術品拍賣成交額達313.83億元,藝術電商所佔的比例僅佔到1%。2013年整個藝術市場交易額達到2000億,1%的份額只能算是一個可有可無的雞肋,不過,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對藝術行業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代表著藝術行業發展的未來趨勢。我國藝術品電商的發展雖處於初始階段,但發展空間巨大,任誰都不敢忽視,因此藝術圈內外的人紛紛上線藝術品電商平台,以探索藝術品電商發展之路。

根據互聯網的發展規律,我國藝術品電商的發展主要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web1.0門戶時代

web1.0典型特點是信息展示,基本上是一個單向的互動,以新浪、搜狐、網易等門戶網站為代表。我國最早的藝術品電商企業是嘉德在線,依託中國嘉德國際拍賣公司強大背景建立,但發展一直不慍不火。趙涌在線隨後成立,主打郵卡幣類藝術品,是目前國內公認發展最好的一家藝術品電商企業。在近些年中,以雅昌交藝網、hi小店等為代表的藝術媒體電商,以及淘寶拍賣會、蘇寧藝術品、國之美等電商巨頭成立的藝術品電商平台陸續出現,但基本上都具有web1.0門戶時代的特點,依然以信息展示為主。

第二個階段:web2.0搜索/社交時代

web2.0典型特點是ugc用戶生產內容,實現了人與人之間雙向的互動。搜索以網路、搜狗、360等為代表,社交以微博、微信、qq等社交平台或工具為代表。在「搜索」這個階段上,雅昌藝術網的「藝搜」是唯一的一個典型代表,提供中國的藝術品拍賣的交易數據查詢服務,但我國的藝術品拍賣假拍現象嚴重,如何提高數據的真實性是「藝搜」亟待解決的問題。在「社交」這個階段上,我國還沒有一個藝術品電商企業涉及於此,大多是基於線下的展覽、講座和線上商城相結合,如hi小店、artshare等,基本上沒有將社交的概念融入其中。

第三階段:web3.0大互聯時代

web3.0典型特點是多對多交互,不僅包括人與人,還包括人機交互以及多個終端的交互。以智能手機等移動互聯網終端出現為代表,現在僅是大互聯時代的初期,真正的3.0時代一定是基於物聯網、大數據和雲計算的智能生活時代,以人為本,時刻聯網,各取所需,實時互動。這個階段是藝術品電商企業急需發展的一個階段,藝術行業才漸漸互聯網相結合,所覆蓋的藝術產業鏈亟待開發,市場機會非常多。因此,這個階段是能夠決定誰能佔領藝術品電商no.1的一個重要階段。

⑸ web3.0時代下,網頁設計將會有怎樣新的發展趨勢

1.用於UI設計的Sketch app
Sketch正在迅速取代Photoshop,用於從低保真線框到高保真模型和設計圖標的所有的UI設計任務。
Sketch app是一個專為web和移動設計人員製作的Mac應用程序。它的功能,靈活性和速度滿足了你對於一個輕量級,易於使用的軟體包的想像。有了這個app,你就可以專注於創作最佳的設計了。
它提供了一個順暢的工作環境,為任何界面提供工藝化的矢量元素,而且還有你想從Photoshop得到的許多功能,如文本效果和圖層樣式。
如果Sketch能夠繼續提供最佳的UI設計體驗,那麼它在2016年及以後必然還會繼續保持輝煌。
2.基於瀏覽器的IDE
桌面IDE已經存在了幾十年,從Notepad++到Xcode和visual Studio。IDE通過提供建議和語法高亮等功能使得我們可以更容易地編寫代碼。在IDE中寫代碼非常簡單,而且很易於閱讀。
但傳統的IDE是作為桌面應用程序發布的。從過去的幾年裡,基於瀏覽器的雲IDE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除了web瀏覽器,我們不再需要任何軟體,因為瀏覽器允許設備操作來自於任何有互聯網接入的計算機的代碼。
雲IDE的功能更像是web應用程序,你可以保存代碼到你的帳戶進行共享或個人存儲。CodePen是目前最流行的IDE,支持HTML/ CSS/JS,具備像Jade/Haml 和LESS/SCSS一樣自定義的預處理。
CodePen主攻web前端。它可以顯示你最近的創造,並從其他網路資源上得到反饋。為惱人的bug建立一個測試案例。你還可以從CodePen上為你的項目找到設計模式和靈感。
3.card layouts(卡片布局)
網站的卡片布局在幾年前通過Pinterest而普及,從此成為了內容繁多網頁的趨勢。免費插件,如jQuery Masonry可用來模仿這種布局風格,它的動畫卡片可適應不同的高度和寬度。

卡片布局最適合用在信息很多卻又希望能被瀏覽的頁面。Google Now就使用卡片布局來為它的app做廣告。
你可以將卡片式布局看成是很多動態的網格,網格中只呈現最簡明的重要內容,這些內容條目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基本的列表。在線雜志就是完美的例子,如UGSMAG和The Next Web,就使用了卡片布局來展示其最新懂得帖子和內容。
4.自定義的解說視頻
形狀各異的組織都趨向於自定義解說視頻。使用動畫,例如Crazy Egg來製作這些視頻。即使如此,不同的視頻依賴於真正的鏡頭,例如Instagram Direct。
解說視頻的目的是說明產品或服務是如何工作的。訪問者有可能在瀏覽了一系列功能之後,依然不知道如何操作這個產品。而可視化的視頻則可以在短短幾分鍾的時間內一一說明功能,並涵蓋所有重要的內容。最關鍵的是人們喜歡觀看視頻而不怎麼喜歡閱讀文章。他們可以很容易地從視頻中明白你想表達什麼。
如果你想自己嘗試做一個自定義的解說視頻,那麼可以閱讀Udemy課程。這是一個側重登陸頁面設計視頻講解的深入學習課程。Udemy課程不僅僅說明了如何使用動畫視頻軟體,它也會告訴你如何使用視頻來吸引和隱蔽訪問者。
5.實況產品預覽
登陸頁面設計因網路速度的提高和瀏覽器功能的擴大,而發生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改變。我注意到一個重要趨勢是,就是主頁或自定義登陸頁面增加了實時產品預覽。
以Slack的產品頁面作為例子。一個視頻演示和矢量圖形覆蓋了它的界面。這些產品預覽是讓潛在用戶第一眼就知道產品是如何操作的。
不只是消息,所有的文件,圖像,PDF文件,文檔和電子表格都可以放到Slack,和你想要分享的任何人共享。你可以添加註釋,標注星號供以後參考,這一切完全都是可以搜索的。
6.自動化任務運行器
前端開發的世界,隨著一堆針對網站創新而出現的新的最佳實踐,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任務運行器/構建系統,例如Gulp和Grunt,替代了以前事先需要大量手動去完成的任務,越來越被我們廣泛使用。
自動化是快速周轉和高質量代碼的命脈。眾所周知,機器不會出錯,所以自動化程度越高,產生的問題越少。
這些工具基本上運行的是JS代碼,可以自動化實現部分工作流程——無論是自定義的JS代碼還是其他人寫的腳本
7.用於設計的協作工具
即時消息和群聊已經出現了十多年。人們喜歡這個功能,並在今後他們可以繼續使用此功能。然而,這些資源在傳統上依賴於純文本附加文件的一些功能。
但是,我們在討論的是未來,未來一個新出現的趨勢是,在聊天應用程序中共享實時設計文檔。Notable就是其中一個例子,創新和注釋可以被分層在文檔的頂部。通過快速迭代它提供了更好的界面。從草圖到完全編碼的網頁,Notable讓團隊在設計過程的每一步得到更快的反饋。
Slack是當下最流行的聊天應用程序,支持許多類似的功能。
8.響應式前端框架
前端框架,例如Bootstrap,已經存在了相當長的時間,並將繼續展現其價值。響應式設計,受其成為框架方式的制約,可以成為前端代碼,而不是僅僅只是後端(Django,Laravel,等等)。
邁入2016年,我認為我們會閱讀到更多關於響應式前端框架以及它們在web項目中的價值的內容。並且在接下來的一年時間里,可能會發布很多前端框架的app,比現在的功能更強大。許多設備正在急切等待Foundation 6以及Bootstrap4公共V1版本的發布。
9.更關注UX設計
UX設計是通過改進可用性,可訪問性,以及用戶和產品之間互動產生的愉悅感來加強用戶滿意度的過程。
用戶體驗設計領域將隨著更多設計師和開發者的關注而繼續快速增長。UI設計是UX設計的一部分,但不是最終目標。UI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最終目的是提供一個夢幻般的用戶體驗。
目前,針對這些目的的資源有UX Stack Exchange和free UX ebooks。如果你還沒有涉獵用戶體驗,那麼現在是學習和了解UX原則如何應用到所有數字界面窗口的最佳時機。
10.支持觸摸的網站功能
智能手機瀏覽器,支持所有站點的觸摸功能,以保持reverse similarity。我們也可以看到更多的插件和自定義元素添至站點,關注觸摸事件的特定對象。
我們希望網站可以實現觸摸功能。而且這種網站也會因為其獨特的功能而提升訪問量。如Photoswipe和Dragend.js等內置的插件可以處理觸摸屏上的滑動和點擊手勢。web開發人員不僅要會構建響應式網站,還得能構建具備觸摸功能的網站。
這些插件提供了觸摸功能,但是網站還需要具備其他的手勢功能。如果你多搜索一下的話,你會發現一些真正令人印象深刻的,針對web的,內置的,純粹依靠觸摸事件的功能。
這些就是3.0時代的Web設計趨勢,它們的到來和發展將使得構建網站變得更容易和更簡單。

⑹ Web3.0是什麼與Web2.0什麼區別

web3.0是在web2.0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能夠更好地體現網民的勞動價值,並且能夠實現價值均衡分配的一種互聯網方式。

web3.0和web2.0的區別如下:

1、概念上不同:

web2.0以分享為特徵的實時網路,用戶在互聯網上擁有自己的數據,並能在不同的網站上使用。

web3.0將以網路化和個性化為特徵,提供更多人工智慧服務,完全基於Web,用瀏覽器即可實現復雜的系統程序才具有的功能。

2、實現功能不同:

web2.0網站能夠讓用戶把數據在網站系統內外倒騰,用戶在網站系統內擁有自己的數據。完全基於web,所有功能都能通過瀏覽器完成。

web3.0依然打著「信息聚合」的旗幟,將信息進一步解構拆分,為實現更精細化的交互提供底層技術實現。一個更具智能的互聯網,搜索或許並不重要,因為用戶將徹底把思考交給計算機。

3、用戶體驗不同:

web2.0的精髓在於「去中心化」思想和六度分隔理論,而web3.0的理想是讓個人與組織機構之間建立一種互為中心的轉換機制,也就是說一個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轉化為機構,而機構在一定環境條件下也可以轉化為個人,通過這種形式進行商業行為,拉近與用戶之間的距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Web3.0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Web2.0

⑺ 什麼是WEB3.0

互聯網的技術日新月異,互聯網不斷深入人們的生活,web3.0將是徹底改變人們生活的互聯網形式。web3.0使所有網上公民不再受到現有資源積累的限制,具有更加平等地獲得財富和聲譽的機會。web3.0會從哪裡開始呢?事實上,已經有了web3.0,只不過還沒有得到足夠多的了解。那就是電子商務領域和在線游戲。不管是BC還是CC,網民利用互聯網提供的平台進行交易,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通過互聯網進行勞動,並獲得了財富。在線游戲通過積分的方式,角色扮演者通過攻城掠寨、不斷地修煉、花費大量的時間,他們在那裡可以獲得聲譽和財富,而這個財富通過一定的方式可以在現實中兌換,正所謂人生如同一場游戲,互聯網會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像游戲一樣。當前的論壇也提供積分,但由於缺乏個性,這個不會成為未來的主流,最有代表性的blog,卻在積分方面做得很少,勞動價值沒有體現,也因為這樣,好的bloger將另起爐灶,以便得到更多,這是在追求一種更加均衡的分配方式。當這個2.0的參與者有足夠力量和籌碼的時候,他們就會要求一種對他們更公平合理的分配方式。在bloger個人力量不夠的時候,可以通過聯合的方式來爭取自己的利益。

⑻ web 3.0的具體定義和特點

Web3.0定義:概念詞語,網站內的信息可以直接和其他網站相關信息進行交互,能通過第三方信息平台同時對多家網站的信息進行整合使用;用戶在互聯網上擁有自己的數據,並能在不同網站上使用;完全基於web,用瀏覽器即可實現復雜系統程序才能實現的系統功能;用戶數據審計後,同步於網路數據。
Web3.0特點:
信息源個體化,從權威信息源向個體信息源轉變;
傳播渠道多樣化,在沒有互聯網之前,信息的傳播渠道以報紙、電視廣播為主,互聯網出現後成為了第五媒體,web3.0時代,手機將從通訊工具變為信息傳播主渠道,很有可能成為第六媒體;
定製信息成為主流,信息的個體化和傳播渠道的多樣化必定會產生信息泛濫。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如何方便用戶定製自己喜歡的信息,成為web3.0時代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之一。

⑼ Web 1.0,2.0,3.0 分別是什麼意思

Web1.0

是以編輯為特徵,網站提供給用戶的內容是網站編輯進行編輯處理後提供的,用戶閱讀網站提供的內容。這個過程是網站到用戶的單向行為,web1.0時代的代表站點為新浪,搜狐,網易三大門戶。

Web2.0

更注重用戶的交互作用,用戶既是網站內容的消費者(瀏覽者),也是網站內容的製造者。(微博、天涯社區、自媒體)是以加強了網站與用戶之間的互動,網站內容基於用戶提供。

網站的諸多功能也由用戶參與建設,實現了網站與用戶雙向的交流與參與;用戶在web2.0網站系統內擁有自己的數據。並完全基於WEB,所有功能都能通過瀏覽器完成。

Web3.0則完全不一樣,其特點可歸納為

① 網站內的信息可以直接和其他網站相關信息進行交互和倒騰,能通過第三方信息平台同時對多家網站的信息進行整合使用;

② 用戶在互聯網上擁有自己的數據,並能在不同網站上使用;

③ 完全基於WEB,用瀏覽器即可以實現復雜的系統程序才具有的功能,比如即時通聊天等等就可以直接在網頁完成,無需下載任何軟體。

(9)web30時代典型特點擴展閱讀:

web1.0特徵

一、web1.0基本採用的是技術創新主導模式,信息技術的變革和使用對於網站的新生與發展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新浪的最初就是以技術平台起家,搜狐以搜索技術起家,騰訊以即時通訊技術起家,盛大以網路游戲起家,在這些網站的創始階段,技術性的痕跡相當之重。

二、web1.0的盈利都基於一個共通點,即巨大的點擊流量。無論是早期融資還是後期獲利,依託的都是為數眾多的用戶和點擊率,以點擊率為基礎上市或開展增值服務,受眾群眾的基礎,決定了盈利的水平和速度,充分地體現了互聯網的眼球經濟色彩。

三、web1.0的發展出現了向綜合門戶合流現象,早期的新浪與搜狐、網易等,繼續堅持了門戶網站的道路,而騰訊、MSN、GOOGLE等網路新貴,都紛紛走向了門戶網路,尤其是對於新聞信息,有著極大的、共同的興趣。

這一情況的出現,在於門戶網站本身的盈利空間更加廣闊,盈利方式更加多元化,占據網站平台,可以更加有效地實現增值意圖,並延伸由主營業務之外的各類服務。

四、web1.0的合流同時,還形成了主營與兼營結合的明晰產業結構。新浪以新聞+廣告為主,網易拓展游戲,搜狐延伸門戶矩陣,各家以主營作為突破口,以兼營作為補充點,形成拳頭加肉掌的發展方式。

五、web1.0不以html為語言,在1.0時代,動態網站已經廣泛應用,比如論壇等。

web3.0前景

新革命時代

web3.0化整為零,根據自己的喜好設計建立屬於自己的網頁。web3.0可以通過網頁剪取功能,針對自己喜歡的頁面剪切整理放在一起,篩除無用信息,而且最為重要的一點,所剪取的頁面,與主網頁上相關信息同步更新,不存在信息的滯後性,大大提高了閱讀效率。

web3.0通過網頁和相關組件的穿插,可以為使用者提供更為有效的信息資源,實現數字通信與信息處理、即時信息、交友娛樂、傳播與管理的有序有效的結合。目前已知的相關企業有:網路空間、闊地網、天盟網、新浪博客、google等等。讓我們迎接互聯網屆新革命時代的到來。

營銷新模式

web2.0對所有的網路營銷研究者來說並不陌生,但是隨著web2.0的不斷應用,web3.0已經悄然興起,現在人們對web3.0還沒有權威的定義,但是從現在的發展來看,人們總結了web3.0的主要特徵:

1、Web 3.0時代的網路訪問速度會非常快;

2、Web 3.0時代的網站會更加開放,對外提供自己的API將會是網站的標准配置;

3、Web 3.0時代的信息關聯通過語義來實現,信息的可搜索性將會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從現有的資料中我們可以歸納新的3.0的模型應該是基於搜索+開放式TAG(關鍵詞標簽)+智能匹配的新門戶。其中開放式TAG目前還沒有,會是預測中的下一代技術。現有的TAG只能實現網站內的關鍵詞鏈接。

根據一份由美國市場調查公司In-Stat的調查指出,融合了社區網站和網路游戲所形成的新事物-Web3.0是互聯網的下一波大潮。基於用戶網路行為研究基礎上的網路推廣將隨著web3.0互動特徵而迎來新的web3.0網路營銷模式。

web3.0的新型網路營銷方式還需要我們不斷完善和發展。任何的推廣方式都需要經過一定的時間去融合,然後經歷發展到完善,隨著web2.0方式的成熟,相信web3.0時代會帶給我們全新的推廣方式。

Web1.0到Web2.0到Web3.0,是網路從無到有,再到擴及全球的發展,也是網路的使用從精英化、扁平化到全民化和平面立體化的變遷,更是網路的關涉面從人類生活的局部到全景式的人類生活場景的拓展。

Web3.0時代,網路無處不在,人類無時不在網路,網路與人類生活須臾不可分離;網路不再是人類生活的外在方面,它將與人類生活融為一體,網路真正成為人類的生活空間。從這個意義上說,Web3.0時代將是「網路時代」終結的時代。

如果說Web1.0、Web2.0時代的網路倫理問題是局部的、零星的,那麼Web3.0時代的網路倫理問題將是全局的和日常的。如果說Web1.0和Web2.0時代的網路倫理問題是「網路」倫理問題,那麼Web3.0時代的網路倫理問題則是「日常」倫理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Web3.0時代也是「網路倫理」終結的時代。

如果說Web1.0時代的網路倫理問題主要是計算機網路互聯引發的倫理問題,Web2.0時代的倫理問題主要是網路話語權引發的倫理問題,那麼Web3.0時代的倫理問題則是主要圍繞公共服務和信息共享帶來的倫理問題。

基於公共服務平台這一核心,Web3.0時代將更加凸顯網路的三大功能:信息共享、網路傳播和電子商務 ,這三大功能恰恰涉及人類生活三大基本面。

參考資料:網路-web1.0

參考資料:網路-web2.0

參考資料:網路-web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