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頁前端 » webapp優勢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webapp優勢

發布時間: 2022-05-10 18:24:21

1. 將來webapp會取代原生app嗎

不管是web app還是原生app,都有其適用場景。
比如,現在我們APP的下一個版本,需要做一個新的頻道,這個頻道現在就是在用web app來開發,成本低,開發快,升級容易,這些都是web app的優勢。
其實我們的公司的APP現在就是web app 和 原生app混用(hybird app)的形式!不單是上面說的新功能。。
而原生APP的優勢也很明顯,可以方便地訪問手機各種感測器各種設備,體驗相對web app來說也會好很多。

2. WEBAPP的發展趨勢是怎麼樣的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先看一下web app具備有怎樣的優勢。
對於普通用戶來說,Web App最大的方便之處在於免去了頻繁更新的麻煩。但這不意味著Web App是一成不變從不更新的,它只是將更新的工作從前端移到了後端,由應用開發者在後台更新,推送到用戶面前的都是全新的版本。這就好比網站改版,用戶無需操作,但獲取的都是最新的體驗。事實上,Web App能夠免去更新的麻煩,完全是因為它根本就無需安裝。Web App的運行環境就是寄生於瀏覽器之中,而瀏覽器是唯一的事實上在所有手機上安裝的運行環境,和任何私有生態環境無關。這就牽引出了Web App的又一個優勢——跨平台的高兼容性。Web App的多平台兼容性使開發者僅需要研發一款適用於瀏覽器應用的產品即可滿足不同操作系統的使用需求,開發成本與難度大大降低。
然後,我們再看看web app又面臨怎樣的困境。
由於Web App的開發幾乎完全構建在Webview的基礎之上,因此在Webview上對事件的處理以及響應的能力就直接決定了用戶的體驗,Web Apps的性能問題將是其最大的阻礙。就目前的情形來看,Web App在用戶體驗上還是不能達到Native App的高度。單從流量上來看,同一款應用上Web App就要比Native Apps消耗更多的流量,這對用戶來說是很直觀也是很現實的問題。另外,Web App對於網路的依賴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它的發展,移動Web App對帶寬等基礎設施要求很高,但短期多數用戶仍難以擺脫低網速。既然Web App對於網路有如此強的依賴性,那麼離線問題就不得不被提上桌面。現在的情況是,Web App一旦脫離網路就完全處於廢棄的狀態,根本無法工作,這對用戶來說是很難接受的情況。除此之外,由於沒有一個相對明確的開發平台,Web App的開發更多的是處於一種分散的狀態,開發者也是在黑暗中摸索。
我們了解完Web App自身具備的優勢和將要面臨的一系列問題,那現在可以說一下未來的發展趨勢。
目前,以UC瀏覽器為平台的一批Web App已經開始出現,UC優視總裁俞永福也表示將極力發展自身平台,為Web App開發者提供一個穩定開放的平台。在不久前結束的2012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上,網路副總裁王勁表示,Web App正處在一個良好的孕育環境中,促進Web App發展的四個條件正在形成。Html 5技術的發展、產業鏈對Html 5的普遍接受、帶寬環境的提升以及雲計算的推出,將從根本上改變Web App的接受程度。而到2014年,Web App將進入一個井噴期。作為中國最重要的搜索引擎,網路在框計算、個人首頁基礎上持續發力Web App,多次舉辦各類大會對開發者進行步道,鼓勵開發者將應用Web化,希望通過搭建開發平台加強搜索作為入口的優勢。Web App目前正在曲折中前進,在開發平台的逐步完善、產業鏈的認同和開發者的努力下,一定會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就如UC優視總裁俞永福所預言,未來Web App將代替Native App成為主流的APP平台,但是未來兩年的發展中,客戶端將和Web App共同發展、共同成長。

3. 原生app比webapp有什麼優勢

原生的功能性更細吧,就是調用設備的一些驅動如攝像機,感光等等,webapp都是通過第三方去調用的,要等三方出來了才行。

4. Web App 和 Native App,哪個是趨勢

webapp是趨勢,因為webapp的「性工能」障礙已經解決,現在nativescript,reactnative,native.js都給js提供了API,讓你可以用JS調用HTML5的增強功能及手機OS的API,說白了,現在的JS已走出瀏覽器,做以前只有原生可以做的事了,原生的優勢已盪然無存,而webapp的優勢突顯出來,什麼跨平台啊,跨設備,跨尺寸,即時更新,流量入口等等,這些全是webapp的優勢。附帶說一下Javascript,這門早期的蹩腳語言,未來有一統江湖的趨勢,以前js只局限在瀏覽器內使用,node.js把js帶到了伺服器端開發,nw.js把js帶到了桌面端開發,espruino,tessel把js帶到了嵌入式和物聯網開發,reactnative把js帶到了移動端開發,而web前端更是有jquery,bootstrap等一大堆優秀js框架供使用………………總之,js熱火朝天,有可以進行全棧開發的趨勢,有一統江湖的趨勢。然而,此時天上卻出現一朵烏雲:webassembly,大佬門總是不希望世界安穩,因為你們安穩了他們就無利可圖,所以總是不停的制定各種分裂、碎片化、不兼容、新產品…………,讓大家疲於奔命疲於學習跟進,八大金剛在山頂笑…………

5. 手機webapp目前主流開發技術是什麼

App開發公司【商侶軟體】認為,目前手機webapp主流的開發技術是HTML5語言,這一技術語言支持直接在網頁上進行調試和修改,所以廣受手機App開發者的青睞,並且html5開發技術還具備眾多優勢,讓更多的開發者喜歡用這種技術來開發webApp應用軟體。

6. 前端開發時遇到過什麼坑尤其是webapp開發時

過去,應用開發需要注重大量的專業知識,程序員只需關注單一的語言(比如COBOL、RPG、C++等),並利用該語言創建應用。Web不再是單單關注獨立的一面。相反,一個現代化的Web應用開發者應該是「樣樣精通」。他們不僅要理解開發方面還要明白Web應用安全漏洞問題,了解如何與其他設備集成在一起等等。往深了說,他們還需要了解這些應用程序是如何運行在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上的。
換句話說,Web應用開發正變得更加復雜化。它迫切需要一個不斷增加以及不斷發展的配套技能。
掌握六大技能後,估計Web應用開發時候就會避免一些坑。
1. 安全

過去,企業在內部安裝應用,基於防火牆背後的應用無法與第三方服務或應用進行通信。而隨著軟體的發展,現代Web應用能夠與其他設備進行集成,並存儲在雲伺服器上或者訪問多種類型設備。因此,安全問題顯得尤為重要。
「作為一名應用開發者(web/desktop),深入理解應用程序的安全性是最為重要的技能之一。」Veracode首席安全顧問Stephen Jensen說道,「在當今世界,有關安全問題的新聞不絕於耳,大多數是揭露數以百萬計的人們的敏感信息。因此,Web應用開發者必須知道如何預防常見的漏洞,比如Cross-Site Scripting (XSS),SQL注入等。為了確保應用在創建過程中免受安全問題的惡意攻擊,同時也為了保護用戶潛在的敏感信息問題,這也是所有開發者應當學習的必備基礎技能。」
2. 用戶體驗(UX)設計
「隨著移動設備用戶需求量的不斷增加,開發者需要充分理解用戶體驗設計顯得愈發重要。」Raster Media CEO Michael Smith說,「設計團隊單獨負責某款應用的用戶體驗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開發者必須考慮互動、動畫、速度以及各個APP之間的通信等問題。」

我完全贊同這一觀點。用戶體驗設計有幾大重要因素,首先,用戶的期望有所上升。用戶下載一款新的應用,他們想立即知道它是如何運行的。他們希望從業務應用中獲取相同的體驗。其次,用戶有選擇的餘地。如果不喜歡這款應用,他們會尋找另一款代替。由於用戶的期望值增加以及競爭的加劇,更為直觀的界面需求比以往顯得更加重要。
3. 自適應/響應式設計

談及UX設計,Web App開發者必須建立可隨處運行的應用程序。現在的問題不再是「用戶如何與我的應用進行交互?」而是演變成「用戶與我的應用如何在每款設備類型上進行交互?」
想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你必須回答以下這些問題:「智能手機上的按鈕設置在哪裡?你如何在小屏幕上格式化數據表?當設備從人像模式切換至風景模式會發生什麼?」總之,Web開發者必須知道讓Web應用適應不同屏幕大小的方法。
針對跨平台/設備,響應式設計和自適應設計主要兩大方法:
響應式設計使用流體網格以及CSS3媒體查詢來適應各種屏幕大小/類型上的應用。你可以通過Web找到各種響應式設計案例。例如TheNextWeb就是個典型的案例。你會發現,當你調整瀏覽器大小時,該網站會自動適應新的尺寸。
自適應設計根據不同的設備提供不同的HTML頁面。比如,一款獨立的Web應用可能需要3個獨立的表示層(HTML):一個是PC端,一個是平板電腦,另一個則是智能手機。例如,在不同的設備上訪問Web App,外觀和行為顯示的均各不相同。
那麼哪一種方法最好呢?我想說它們有各有各的優勢。響應式方法對於Web網頁設計以及Web應用信息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而自適應方法可更好的適用於數據驅動Web應用,尤其是包含那些數據表的應用。為什麼?這是因為它讓開發者能夠更好的控制數據結構和樣式,而不是試圖去適應多種屏幕尺寸上的單個表格,自適應設計方法可讓你為每款設備創建不同的表單。
4. JavaScript

開發者總會為他們選擇的編程語言而爭論。你無法說服一個Java程序員稱贊PHP是最好的,反之亦如此,就像你也無法說服一個PHP程序員贊同Java是最好的,但在Web應用中開發者大多數會選擇使用JavaScript。
「隨著移動和Web桌面應用的發展,JavaScript已快速成為最為重要的計算機語言。」 Coordinato創始人Ben Bakhshi表示,「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利用JavaScript編碼將在未來10年內顯著增加。」
5. Web應用架構

在Web開發上,應用架構變得比以往更加重要。應用體系架構直接影響到應用可擴展性、靈活性,以及集成其他Web服務和應用的能力。如果開發者想要創建一款有用的、可持續性的應用,那麼理應深刻掌握Web應用架構知識。
「Web應用開發者應該充分關注Web應用架構」,MRC軟體開發經理Tyler Wassell說,「開發者應該了解,所開發的應用程序如何與所有系統組件進行交互,以及底層架構將如何影響諸如可移植性、可維護性、可用性等性能情況。」
6. API集成

現如今,API已發展成為Web開發一個重要的方面。從本質來講,API讓不同的Web服務之間相互通信。開發者可以通過其他應用/服務上調用數據創建應用。
SimpleCollegeRecipes網站創始人兼CEO Brendan O』Connor認為,「API集成已成為現在Web應用開發者必備的技能。API允許你從其他網站上整合內容和信息。可以說,API使人人受益,包括終端用戶,API供應商以及程序員自己。」
總結:
Web應用開發正在不斷演變,Web開發所具備的技能也在不斷更新變化中。開發者唯有不斷進取、學習新的知識才能在開發行業中站住腳。當然,想要掌握每一種Web(移動Web)技能,幾乎是不可能的,大部分公司無法為員工給予Web以及移動開發方面不同的解決方案,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7. 如何區別一個 App 是 Native App,Web App 還是 Hybrid app

nativeapp是一個原生程序,一般運行在機器操作系統上,有很強的交互,一般靜態資源都是在本地的。瀏覽使用方便,體驗度高。在實現上要麼使用Objecttive-c和cocoaTouch Framework撰寫IOS程序,要麼選擇java+Android Framework撰寫android應用程序。

hybridapp是一個半原生程序,偽造了一個瀏覽器的apk/ipa原生程序,把地址寫死了,然後裡面運行了一個webapp。裡面是WebView UI 。但是還是運行在機器的操作系統上,交互較弱,資源一般在本地或者網路都可以。瀏覽體驗度次之。

webapp是生存在瀏覽器里的應用,所以只能運行在瀏覽器里,宿主是瀏覽器,不再是操作系統。

8. WebAPP與Native APP到底有什麼區別

1.什麼是原生APP(Native App)

原生APP是用原生程式編寫運行的一種第三方應用程序,它是基於移動設備(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操作系統(如IOS、Andriod、WP)使用,用戶通過應用市場或應用商店進行下載安裝到自己的智能設備上。但是該開發針對IOS、Android等不同的手機操作系統要採用不同的語言和框架進行開發,工程量大。

2.什麼是Web App

Web App能夠為移動設備提供特定功能的Internet應用程序。該程序通常由「HTML5雲網站+APP應用客戶端」兩部分構成,APP應用客戶端只需安裝應用的框架部分,而應用的數據則是每次打開APP的時候,通過移動設備的瀏覽器去訪問,把雲端取數據呈現給手機用戶(類似淘寶、天貓、京東等)。

WebAPP與Native APP的區別:

(1)用戶界面

一些公司選擇開發原生APP和Web APP時,不清楚界面的區別。其實,原生APP和Web APP在外觀和感覺上,兩者之間沒有什麼區別。

(2)開發方面

原生APP。每一種移動系統都需要獨立的開發語言,Java(Andriond)、Objective-C(ios)以及V計算量C++(Windows Mobile),並且需要各自的軟體包,開發工具以及各自的控制項。

Web APP。只需要一個開發項目,沒有標準的SDK,還有一些跨平台的開發工具。

(3)對接范圍

對於原生APP,能夠與移動硬體設備的底層功能對接,比如個人信息,攝像頭以及重力加速器等等

對於Web APP,只能使用有限的移動硬體設備功能。

(4)貨幣化變現途徑

原生APP。開發人員設定收取下載價格,應用商店通常會處理支付過程(應用商店和開發者有一定的比例分成)

Web app。可以通過網站廣告和訂閱費來獲益,同時要求開發者建立自己的付費牆或者自己建立訂閱收費系統

(5)獲取方法

對於原生APP。用戶必須手動通過應用市場(如360應用市場等)或應用商店直接下載到移動智能設備,以獨立的應用程序運行

對於Web APP。從移動智能設備上的瀏覽器就可以訪問,無需下載安裝額外的軟體,而且軟體更新只需要伺服器就夠了。

(6)版本控制

原生APP。用戶可以自由地選擇是否更新軟體版本,所以會出現不同用戶同時使用不同版本的情況

Web APP。所有用戶都是用同樣的版本

(7)優勢

原生APP。因為原生APP有緩存,所以比移動Web App運行快一點,而且用戶必須去賣場下載APP.

Web APP。跨平台開發,用戶不需要去賣場來下載安裝APP,因為不需要官方賣場的審核;可以頻繁的更新;開發周期短。

(8)缺陷

原生APP

開發成本高,尤其是當需要多種移動設備來測試;

因為是不同的開發語言,所以開發,維護成本高;

因為用戶使用的APP版本不同,所以你維護起來也很困難;

官方賣場審核流程復雜且慢,會嚴重影響你的發布進程;

開發周期長;

Web APP

無法使用很多移動硬體設備的獨特功能

有網路就可以很快運行,沒有網路將不能訪問

要同時支持多種移動設備的瀏覽器,讓開發維護成本也不低,但是相比原生APP的開發維護就低一點。

對於現在的企業,一般都會同時製作webapp和native app。商領雲的saas+paas系統可以在線製作APP(ios和Android)、移動網站、小程序和微商城。

9. 為什麼選擇 Cordova webapp

過去這些年,HTML5顛覆了PC互聯網的格局,優化了移動互聯網的體驗,接下來,HTML5將顛覆原生App世界。這聽起來有點危言聳聽,但若認真分析HTML5的發展史,你會發現,這個世界的發展趨勢確實就是這樣。

熟知歷史才能預知未來,先讓我們來看看HTML5為什麼誕生、這8年是怎麼過來的。

一、 HTML5的誕生

自W3C於1999年發布HTML4後,Web世界快速發展,一片繁榮。人們一度認為HTML標准不需要升級了。一些致力於發展Web App的公司另行成立了WHATWG組織,直到2007年,W3C從WHATWG接手相關工作,重新開始發展HTML5。

HTML5的發展史,有用戶的需求在推動,有技術開發者的需求在推動,更有巨大的商業利益在推動。

在互聯網的早期,對用戶而言,能打開瀏覽器接入到互聯網世界就是一個神奇的事情,但互聯網發展到2005年前後,開始出現下一個變化,就是寬頻互聯。

隨著寬頻的普及和電腦性能的增強,人們不再滿足於單純的通過互聯網看新聞、收發郵件,消耗更高帶寬的娛樂產品開始出現,就是流視頻和網頁游戲。其實視頻和游戲是古老的需求,在互聯網不普及的時候,需求的滿足方式是離線傳輸的VCD和游戲光碟;後來互聯網逐漸普及,人們更改了使用方式,通過下載軟體+本地媒體播放器來看視頻,下載體積較大的端遊玩游戲。

但是對消費者體驗更好的新方式還是出現並顛覆了以前的一切,那就是流媒體和網頁游戲。Youtube等公司把握住潮流飛速崛起,各種頁游公司也如雨後春筍。

但是HTML標准沒有把握住產業的變化及時演進,瀏覽器產品也未升級,這塊新需求被瀏覽器插件滿足了,那就是Flash。這個部署在億萬瀏覽器里的商業插件儼然成為事實標准。2005年Adobe巨資收購Macromedia,把Flash收歸旗下,緊接著大幅推廣FLV流媒體和action script語言,很明顯這樁收購可以列為IT並購的經典案例,FLV流媒體和Flash游戲風靡互聯網,Adobe在新的產業升級中攫取了大量的利潤。

除了Flash這個商業產品成為了事實標准,W3C還面臨一個尷尬,就是另一個私有擴展協議的製造者—IE。IE當時在桌面瀏覽器佔有壟斷地位,並且擴展了大量的IE Only語法,開發者完全不知道這些語言是誰定義的。整個web世界,就被兩家公司微軟+Adobe綁架了。

很多IT巨頭都坐不住了,尤其是蘋果和Google。PC操作系統的世界難有突破,Web瀏覽器被蘋果寄予厚望,而且第一代iPhone只支持網頁,那時還沒有Appstore,Safari是喬布斯非常看重的產品;新貴Google雖然大量贊助Mozilla,但並未對IE的地位產生實質影響,收購了YouTube後發現底層被Adobe控制,也是非常難過,而且Google每年給IE的搜索框和Adoble FLV繳納的費用真不是小數目。

既然大家都是W3C的主席單位,好吧,我們重新開始做HTML5吧。

是的,HTML5其實就是這么誕生的。那是2007年,IE和Flash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二、 HTML5第一階段: Web 增強與破壟斷

自HTML5誕生以來,一共經歷了兩個階段,分別是Web增強和移動互聯網。我們先從Web 增強說起。

web體驗的豐富增強主要表現在:1. webapp,比如gmail;2. 流媒體;3. 游戲。我們就這3個方面來講HTML5做了什麼。

1. webApp

HTML5新增了離線存儲、更豐富的表單(比如Input type=date)、js線程、socket王樂、標准擴展embed、以及很多css3新語法…

2. 流媒體

HTML5新增了audio、video

3. 游戲

HTML5新增了canvas、webgl

當然還有Google努力在HTML5中推進Header和Section等標簽,以利於搜索引擎分析,這些不多述。

HTML5補充流媒體和游戲能力後,加上蘋果強勢拒絕在iOS上引入Flash,成功的遏制了Flash的發展,然後就該遏制IE私有語法了。

在HTML5標準的升級過程中,蘋果和Google同時也看到了瀏覽器市場重新洗牌的機會,他們一方面參與HTML5的規范,一邊在瀏覽器產品上發力。Apple首先開始大力發展Safari,建立WebKit開源項目,Mac、iOS、Windows多平台齊發力;Google起初是贊助Mozilla開發Firefox,後來自己開發了v8引擎,合並WebKit,於2008年正式推出Chrome。「IE的私有規范+Flash不是標准,我們才是標准」這樣的口號在新一代瀏覽器大戰中打響,IE瞬間成為千夫所指的壟斷代表,甚至成了阻礙Web發展的罪人(當時IE6已數年未更新,並且絲毫不懼Firefox的發展)。

偏偏微軟此時也出了暈招,推出了一系列即不完整支持規范又互相不兼容的IE7、8、9、10,徹底失去了開發者的心。

Adobe的Flash被遏制,與Web霸主的位子擦肩而過;IE的私有標准被遏制,並且造成IE市場份額不停下滑,直到IE最新的移動版本反過來開始支持WebKit私有語法,真是令人唏噓。不知道HTML6是不是該打倒WebKit壟斷了。

三、 HTML5第二階段: 移動互聯網

隨著Chrome和Safari的高歌猛進,以及IE+Flash的衰落,HTML5告一段落,進入了下一個時代——移動互聯網。HTML5的跨平台優勢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被進一步凸顯。HTML5是唯一一個通吃PC、Mac、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等主流平台的跨平台語言。Java和Flash都曾夢想這個位置,但夢斷於iOS。此時人們紛紛開始研究基於HTML5開發跨平台手機應用。很多人當時認為,原生應用只是過渡,就像當年從C/S結構轉變為B/S結構一樣。而且學習Objective-C和Java很費勁,我既然會網頁開發,為何不試試HTML5。

W3C此時成立了Device API工作組,為HTML5擴展了Camera、GPS等手機特有的API,然而麻煩的是,移動互聯網初期的迭代太快了,手機OS在不停的擴展硬體API,陀螺儀、距離感應器、氣壓計。。。每年手機OS都有大版本更新。而W3C作為一個數百家會員單位共同決策的組織,從標准草案的提出到達成一致是非常復雜的過程,跟不上移動互聯網初期的快速迭代。

PhoneGap的出現,給開發者打開了一扇窗。很多人期待PhoneGap不停擴展API,來補充瀏覽器的不足。Adobe看到PhoneGap彷彿看到了重振江湖地位的希望,但在Adobe收購PhoneGap後,又發現這個東西可商用性不足,而且開源使得Adobe無法像Flash那樣獲取商業利益,於是就把PhoneGap捐給了Apache,改名為Cordova。

因為各種原因,Cordova的定位最終沒有成為瀏覽器的強化,而走向了混合式開發。基於當時的背景,他們認為原生是不可替代的,「原生+HTML5」的混合模式更有意義。所以現在Cordova的使用模型是「原生工程師+HTML5工程師」一起協作完成App。

這時Facebook加入了W3C,牽頭成立了Mobile Web工作組。Facebook是混Web圈的,並且在手機OS上沒有自己的領地,他不喜歡被蘋果和Google掌控的原生應用生態系統。Mobile Web這個工作組的重要目標就是讓HTML5開發的網頁應用達到原生應用的體驗。然而,事與願違,它不努力也就算了,結果是努力了卻失敗了。2012年,Facebook放棄了HTML5的新聞充斥了全世界的IT媒體,HTML5瞬間被打入冷宮。

Facebook為何放棄HTML5?核心是當時基於HTML5真的做不出好的移動App。對比Twritter等競爭對手的原生App,Facebook的HTML5版本實在無法讓用戶滿意。比如Push功能,到現在HTML5的推送和原生的推送體驗差距依然巨大,更不用說HTML5應用的頁面切換白屏、下拉刷新/側滑菜單不流暢等眾多問題。看著原生工程師輕松實現搖一搖、二維碼、語音輸入、分享到朋友圈等功能,更是讓HTML5工程師感覺自己站錯了隊。

即使Facebook不喜歡被控制,也不能拿被用戶拋棄來冒險。而且Facebook並沒有掌握關鍵點—手機瀏覽器內核。如果瀏覽器不跟上,徒然定一堆標准草案落不了地。

而瀏覽器在手機上的表現是什麼呢?先看Google,Chrome性能雖高,但Android上的瀏覽器卻並非Chrome,而是WebKit改出來的一個蹩腳的Android瀏覽器;再看蘋果,iOS上不允許其他瀏覽器引擎上架App Store,而且其他使用Safari引擎的應用也無法調用蘋果自己的JavaScript加速引擎Nitro。結果是蘋果和Google不但不在瀏覽器上積極實現HTML5關於移動App所需的規范,反而對HTML5做出種種限制。

不管是當時硬體能力不足,還是手機OS廠商的故意限制,總之結果就是:在移動互聯網的初期,一定是原生應用生態系統的天下,iOS和Android首先自己的地盤穩固後,產業才會向下個階段升級。

Facebook也好,PhoneGap也好,想在移動互聯網初期就分一杯羹是分不到的,但堅持下來,機會往往會出現。

10. outlookwebapp相比於outlook端的優勢在哪

Outlook web app相比端來講不挑設備,只要能瀏覽WEB界面都可以使用OUTLOOK WEB APP,但端需要特定系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