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舞獅的時候可以踩獅頭嘛
1. 獅頭很重5~10斤,所以你需要有一定的上肢力量。
2. 初學者肯定無法學到很多難度,所以要快上手,就要在獅子的活性上下功夫,也就是石頭要「活」。因此比如眨眼、搖頭都是很講究的,多用。
3. 獅子的「亮相」很重要,練好,可以給人以雄壯之感。
4. 再就是獅頭在「跳舉」的時候,不能怕,頭搖向上看,身體不要下傾,這樣子跳的才高。包括站腿,也是一樣的道理。
5. 獅頭要能體會到獅子的感覺,你是獅子的靈魂,沒事看看網上舞獅的視頻,端詳一下獅子的形態,你也可以自己在訓練的時候,對照著鏡子進行練習,觀察獅頭的形態。
舞獅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舞獅來助興、舞獅有南北之分,南方以廣東的舞獅表演最為有名。獅子是由彩布條製作而成的。每頭獅子有兩個人合作表演,一人舞頭,一人舞尾。表演者在鑼鼓音樂下,裝扮成獅子的樣子,做出獅子的各種形態動作。在表演過程中,舞獅者要以各種招式來表現南派武功,非常富有陽剛之氣。
這頭奇獸於除夕晚出現,來去如風,專門破壞民間農作物包括稻米,蔬菜等等。村民鄉眾不勝其煩,因他每逢過年時就出現,於是人們稱之為"年獸",鄉民們就商議消滅"年獸"有智者獻議,用竹篾及紙,紮成奇獸的形狀並彩上顏色。以各種形狀的布如方形,三角形織成獸身,再集勇士十數人,持鍋等打得響的器具,並由一人手持雙菜刀,立於一圓砧旁准備敲打。他們埋伏於一橋下,該處為年獸必經之地。
當年獸出現時,眾勇士一涌而出,擊打樂器發出"鏘鏘"及"咚咚"之聲,如雷貫耳。年獸見了,覺得驚駭而落荒而逃,從此銷聲匿跡,不復出現。為了慶祝驅趕年獸成功及紀念紙扎獸頭的功勞,村民便於春節將它拿出來舞動。有的人更建議把它命名為舞獅:因為獅是獸中之王,勇猛的代表,吉祥的象徵。有的也稱為舞聖頭、舞瑞頭。
2. 哪裡可以下載到舞獅子的視頻呢
http://www.ljwushi.com/wsfc.asp,
在下面就有視頻清晰版下載
用暴風影音最新版放
3. 舞獅頭有什麼技巧
獅頭基本動作:跳,滾,踢,舔毛,瞭望,尋找,小碎步,金雞獨立。
獅子尋找食物:獅頭要盡量向下,下巴不停上下動,眼睛有規律的眨一眨。前腳要不停地原地小跑。
獅頭金雞獨立:難度有點大,但主力是獅尾,獅巴要為扎馬步,獅頭為金雞獨立,單腳要平穩,不然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失誤,一般為右腳站在扎馬步上。
瞭望:獅子眼睛有規律的,向右眨一下眼,然後向左再眨一下眼這個動作重復3~5次。
小碎步:有人稱為小跑,但比小跑要慢得多,一般在地上,顯示出獅子的著急和迫不及待的心情。
(3)舞獅腳本視頻大全擴展閱讀:
舞獅禁忌:
新春佳節,一支支舞獅隊伍給節日增添了不少的氣氛,但同時也有不少的禁忌,舊時如果不小心犯了禁忌,輕則被趕出門,重則惹上是非。
一、舞獅禁見神不參拜
客家傳統中多神論,每村每屋都有守護神,是每村每屋中的精神支柱,舞獅隊伍經過神壇,一定要參拜,否則視為不懂禮節,看不起本村人,村中鄉人也不會出錢請舞獅隊。
二、舞獅禁先從新屋表演
傳統民俗中,不到祖屋先舞獅者,其後裔新屋,不能請其舞獅。據傳此規矩與客家崇拜祖先有關。
三、舞獅禁從右邊進入圍屋
傳統民俗中,認為右邊為小片,左邊為大片,圍屋來龍處在左邊,所以舞獅隊伍一定要從左片進入圍屋,左邊(大片)來龍來獅,意兆龍騰獅躍,人財二旺。
所以舞獅隊伍 禁忌從右邊進入圍屋。而且進入圍屋前一定要走丁字步,敲添丁鑼進入圍屋參拜,意在祝此屋添丁發財,新年萬事如意。
四、舞獅隊員禁與圍屋相對而坐
傳統民俗中,舞獅隊員禁與圍屋相對面而入坐,相傳圍屋中女子一般都在屋檐下看舞獅,舞獅隊員坐在屋檐下,背向著屋檐,女子站在其背後看舞獅,如果相對向而坐,會視為輕眺,而遭冷落。
五、禁打亂鼓
傳統打鼓分快鑼、慢鑼,獅鑼與龍鑼,如果亂打一通,視為不尊敬本屋,而受到驅逐。
六、參神禁吹滅神前及花燈燈盞
神前及花燈燈盞,每一盞代表一位新丁,燈火愈旺,代表新丁愈興,如果不小心吹滅了燈火,輕則賠禮,重則驅逐出門。
七、禮讓
舞獅隊如果遇上本圍屋的獅子,或是比自已早來的舞獅隊伍,要拱三下獅頭,以示禮讓尊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舞獅
4. 舞獅的來歷
漢代起源說:
相傳漢章帝時,西域大月氏國向漢朝進貢了一頭金毛雄獅子,使者揚言朝野,若有人能馴服此獅,便繼續向漢朝進貢,否則斷絕邦交。在大月氏使者走後,漢章帝先後選了三人馴獅,均未成功。後來金毛雄獅狂性發作,被宮人亂棒打死,宮人為逃避章帝降罪,於是將獅皮拔下,由宮人兄弟倆裝扮成金毛獅子,一人逗引起舞,此舉不但騙過了大月氏使臣,連章帝也信以為真,此事後來傳出漢宮,老百姓認為舞獅子是為國爭光、吉祥的象徵。於是仿造獅子,表演獅子舞。舞獅從此流行。
北魏起源說:
舞獅作為表演藝術,相信成形於一千五百年前的北魏時代,當時北部匈奴侵擾作亂。他們特製木雕石頭多具,用金絲麻縫成獅身,派善舞者到魏進貢,意圖舞獅時進行刺魏帝,幸被忠臣識破,使他們知難而退。後因魏帝喜愛舞獅,命令仿製,務實得以流傳後世。楊炫之《洛陽伽藍記》記述當時洛陽長秋寺佛像出行時,有「辟邪獅子,引導其前」的話。
唐代起源說:
在碑使中有關於唐明皇游月殿,獅子舞使由唐明皇游月殿後一覺醒來而有醒獅舞,這故事說當唐明皇游月殿時,在階前出現一隻五彩繽紛、闊口大鼻的獨角獸對著唐明皇沒有惡意,且在階前滾球,姿態威武。唐明皇醒後要重睹這一現象,他要近臣照他夢境中的瑞獸模仿出來,同時由樂部配以雄壯的鑼鼓編舞娛賓。自此之後,舞獅便流入民間。唐《立部伎》中的《太平樂》也稱《五方獅子舞》。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就有詩雲:「假面胡人假獅子,刻木為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貼齒,奮迅毛衣擺雙耳」(《西涼伎》)。可見唐代已有獅子舞。
有關舞獅子的記載,最早見於《漢書·樂志》,其中提到「象人」,照三國時魏國人孟康的解釋,「象人」就是扮演魚、蝦、獅子的藝人。由此可見,至遲三國時已有舞獅子了。】
【國際上廣泛認同的佛山起源說】
在遠古時候,廣東南海郡佛山鎮忠義鄉出現奇獸,身長八尺,頭大身小,眼若銅鈴,青面獠牙,頭生一獨角。
南獅
這頭奇獸於除夕晚出現,來去如風,專門破壞民間農作物包括稻米,蔬菜等等。村民鄉眾不勝其煩,因他每逢過年時就出現,於是人們稱之為"年獸",鄉民們就商議消滅"年獸"有智者獻議,用竹篾及紙,紮成奇獸的形狀並彩上顏色。以各種形狀的布如方形,三角形織成獸身,再集勇士十數人,持鍋等打得響的器具,並由一人手持雙菜刀,立於一圓砧旁准備敲打。他們埋伏於一橋下,該處為年獸必經之地。
當年獸出現時,眾勇士一涌而出,擊打樂器發出"鏘鏘"及"咚咚"之聲,如雷貫耳。年獸見了,覺得驚駭而落荒而逃,從此銷聲匿跡,不復出現。為了慶祝驅趕年獸成功及紀念紙扎獸頭的功勞,村民便於春節將它拿出來舞動。有的人更建議把它命名為舞獅:因為獅是獸中之王,勇猛的代表,吉祥的象徵。有的也稱為舞聖頭。
鄉民除了在新年期間舞獅,也在神誕或慶典上表演,以增加熱鬧的氣氛。
舞獅時的樂器便改為鑼鼓,配以一定的節奏各處常見於迎神賽會上作參神拜戶只用,其意思是能鎮宅旺宅、使鬼神降優、合境安寧、五穀豐收。
5. 哪裡有舞獅子的視頻
http://video..com/v?word=%CE%E8%CA%A8&ct=301989888&rn=20&pn=0&db=0&s=0
6. 急求!誰知道廣東地區民間傳統舞獅特點是什麼
舞獅,廣州俗稱「舞醒獅」,是以武術功法為基礎,又以舞」為形式的獨特民間藝術舞獅。由兩人合作,首尾配合,舞動一頭四不像「獅子」,前有「大頭佛」逗引,配以象徵獅吼和風雷之聲的大鼓、厚鑼、響鈸,隨著樂聲起伏,把「獅子」從酣睡到奮起的神態舉止、喜怒哀樂表現得淋漓盡致。
每逢佳節喜慶、迎春賽會、開張慶典,人們必敲鑼打鼓,舞獅助興。廣州舞「醒獅」活動起源於明朝末年,初為表現武術館的尚武精神。清朝中葉,已廣泛流行於兩廣地區,並傳至南洋、北美和華僑華人聚居的地方。廣州三元里、泮塘的「獅子」尤具特色。時逢節日,舞獅遊行,共慶豐收,亦互為勉勵。若遇「獅子」臨門,視為「驅除邪惡、光耀門庭、大吉大利」之事,紛以彩禮答謝。現在,廣州各鎮、各大企業和一些村、銜都有獅隊。廣州最具實力的獅隊是廣州工人醒獅隊。其實,獅子有「北獅」和「南獅」之分。「北獅」重形,廣州民間的「南獅」重「意」,講究橋馬,善於抽象傳神。「南獅」造型套路甚多,酣睡、出洞、起勢、過三山、上樓台、發獅威,無不神似;喜則歡而碎步,怒則氣沖牛斗,哀則閉眼穩步,樂則躍而跨步。這是南獅重「意」的舞法。還有迎賓舞、跳龍門、疊彩、采青等各種形式。法不離碎步、馬步、弓步、虛步、行步、探步、插步、麒麟步,內外轉身擺腳等。「舞獅」高潮在「采青」。人們把象徵「松柏常青、身壯力健」的「青葉彩禮」(通常是一棵連根的生菜,菜中扎有一封利是)高高掛起或放置於盛盤之中,「獅子」從探青、驚青、食青、吐青按套路表演。「采青」有地青、高青之別,花款有水青、橋青、蟹青、陣門青、七星伴月、九指連環等名式。「采青」時視青」的高度,少則二三人「疊羅漢」踏肩而上,多則數十人肩托圓盤至五六重,摘取彩禮。舞獅者必須順利地一次採到「青」,並將「青」食下,然後再把「青」吐出來拋給主人,主人接「青」以後,表示接到福了,無比高興。廣州醒獅,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明朝初年,廣東出現了一頭肉翅虎,翅如蝙蝠,飛而食邪心人肉,它的皮可以辟百鬼百蠹。粵入迷信,凡能保家宅保平安的東西,都視為吉祥之物,因此,人們仿造此獸形象在節日中舞動它,以告四方生靈,不要給黎民百姓帶來災難。後來人們考究其實,原來這稱之為肉翅虎的,是文殊菩薩的坐騎——獅子,因鬣毛過肩,並且毛色與身體顏色相同,奔跑時鬣毛揚起如蝙蝠的緣故。現在廣州醒獅,頭上是有角的,這是一個非常獨特的造型,名為「獅子」,實為一頭不像獅子,不像犀牛,不像麒麟,不像虎豹的「四不像」。這個「四不像」還有一個傳說,在明朝初年,有頭獨角怪獸出現在佛山,害人害物,人們不得安寧。後來有人想了個辦法,以獸治獸,做了一頭竹編紙糊的頭上也長獨角的獅子,並且敲鑼打鼓大放鞭炮,把怪獸嚇跑了,從此便把獨角獅子作為驅邪消災的吉祥物
4
7. 急求舞龍舞獅的起源及發展
舞獅源於「驅儺」。在遠古時代,古人發明了「儺」。「驅儺」逐漸演變為現代的舞獅。儺獅舞除了在村寨中表演之外,更多是進入百姓人家,在驅除疫鬼的同時,又增加了送福、祈福任務。
舞龍在起源於中國的傳統舞蹈。舞龍和舞獅,古時是在一年中的大型節日裡面節目之一。
因舞蹈者持中國傳說中的龍形道具而得名。龍的形象源於中國古代的圖騰,被視為中華民族的象徵,並把它看做能行雲布雨、消災降福的神物。因此有的地方久旱不雨時,便舞龍祈雨;有的地方插完秧,舞龍驅蟲。龍舞歷史悠久,漢代已有了形式比較完整的龍舞。
據漢代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記載,當時在四季的祈雨祭祀中,春舞青龍,夏舞赤龍和黃龍,秋舞白龍,冬舞黑龍;每條龍都有數丈長,每次5~9條龍同舞。經過勞動人民近2000年的創造發展,現在民間的龍舞不僅有很高的技巧性,而且表演形式越來越豐富多彩。
(7)舞獅腳本視頻大全擴展閱讀
舞獅禁忌
新春佳節,一支支舞獅隊伍給節日增添了不少的氣氛,但同時也有不少的禁忌,舊時如果不小心犯了禁忌,輕則被趕出門,重則惹上是非。
一、舞獅禁見神不參拜
客家傳統中多神論,每村每屋都有守護神,是每村每屋中的精神支柱,舞獅隊伍經過神壇,一定要參拜,否則視為不懂禮節,看不起本村人,村中鄉人也不會出錢請舞獅隊。
二、舞獅禁先從新屋表演
傳統民俗中,不到祖屋先舞獅者,其後裔新屋,不能請其舞獅。據傳此規矩與客家崇拜祖先有關。
三、舞獅禁從右邊進入圍屋
傳統民俗中,認為右邊為小片,左邊為大片,圍屋來龍處在左邊,所以舞獅隊伍一定要從左片進入圍屋,左邊(大片)來龍來獅,意兆龍騰獅躍,人財二旺。所以舞獅隊伍 禁忌從右邊進入圍屋。而且進入圍屋前一定要走丁字步,敲添丁鑼進入圍屋參拜,意在祝此屋添丁發財,新年萬事如意。
四、舞獅隊員禁與圍屋相對而坐
傳統民俗中,舞獅隊員禁與圍屋相對面而入坐,相傳圍屋中女子一般都在屋檐下看舞獅,舞獅隊員坐在屋檐下,背向著屋檐,女子站在其背後看舞獅,如果相對向而坐,會視為輕眺,而遭冷落。
8. 求舞龍舞獅的背景音樂,喜氣、熱鬧點的,最好有鑼鼓什麼的,好的話肯定繼續加分,謝謝!音樂最好在5~7分鍾
舞龍小子,網路音樂可以找到。當年我也是找了很久,這個音樂很棒的。我做視頻就用它。以後可以多聯系哈。
9. 舞獅繪畫結構與特點
觀看舞獅視頻,感受舞獅頭有凹凸造型的結構特徵之美。
10. 舞獅頭有什麼技巧
1. 獅頭很重5~10斤,所以你需要有一定的上肢力量。
2. 初學者肯定無法學到很多難度,所以要快上手,就要在獅子的活性上下功夫,也就是石頭要「活」。因此比如眨眼、搖頭都是很講究的,多用。
3. 獅子的「亮相」很重要,練好,可以給人以雄壯之感。
4. 再就是獅頭在「跳舉」的時候,不能怕,頭搖向上看,身體不要下傾,這樣子跳的才高。包括站腿,也是一樣的道理。
5. 獅頭要能體會到獅子的感覺,你是獅子的靈魂,沒事看看網上舞獅的視頻,端詳一下獅子的形態,你也可以自己在訓練的時候,對照著鏡子進行練習,觀察獅頭的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