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立在地球邊上放號的主體形象是誰為什麼
《立在地球邊上放號》的主體形象是橫跨兩大洋的巨人,表達作者渴望破壞舊世界創造新世界的熱情和決心。《立在地球邊上放號》是郭沫若於1919年9、10月間寫的一首新詩。這首詩一方面通過對自然景觀的真實反映,展示了大自然雄偉和壯麗的景色;另一方面,自然形象成為社會現實和時代精神的鮮明。
《立在地球邊上放號》是郭沫若早期詩歌的代表作之一。這首詩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一個巨人的形象。他站在地球邊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點上,吹響一聲聲響徹寰宇的號角。他的號角聲聲在歡呼怒涌的白雲、壯麗的北冰洋的情景,歡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歡呼來自空間各個方向的滾滾洪濤。
排山倒海般的洪濤既具有巨大的破壞力,又蘊藏著同樣巨大的創造力,那就看人們能否掌握它、駕馭它。看吧,滾滾而來的洪濤正在不斷地努力向前,描繪著「力的繪畫」,表演著「力的舞蹈」,演奏著「力的音樂」,抒寫著「力的詩歌」,激盪著「力的律呂」。
㈡ 立在地球邊上放號的原文
立在地球邊上放號作者:郭沫若無數的白雲正在空中怒涌,啊啊!好幅壯麗的北冰洋的晴景喲!無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來要把地球推倒。啊啊!我眼前來了的滾滾的洪濤喲!啊啊!不斷的毀壞,不斷的創造,不斷的努力喲!啊啊!力喲!力喲!力的繪畫,力的舞蹈,力的音樂,力的詩歌,力的Rhythm喲![1]Rhythm的意思是節奏
㈢ 郭沫若立在地球邊上放號賞析
顯然這首詩詩人面對著洶涌而來的滾滾洪濤,面對著空中翻卷的白雲,感到了巨大的力量,賓士而來,不可阻擋,這是毀壞的力量,這是創造的力量,這是時代的強音,這是新世界對自己的呼喚。作者的血管中涌動正是這樣的咆哮的海的聲音。在這首詩中,詩人立在地球邊上,儼然以時代巨人自居,擁抱眼前的壯麗景觀,渴望投身火熱的時代潮流之中去,激情洋溢,豪邁奔放。
㈣ 郭沫若《立在地球邊上放號》的含義是什麼
這首詩一方面通過對自然景觀的真實反映,展示了大自然雄偉和壯麗的景色。詩中的自然形象具有異乎尋常的規模、面積、體積、威力,它們引起讀者驚異、贊嘆,一種狂暴的激情盪滌心胸從而使人由這種自然形象產生對社會生活的某種關於崇高和偉大的聯想;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經過詩人以自己的全部生命和人格進行藝術創造,自然形象便浸染著、滲透著詩人的主觀感受,自然現象與詩人主體血肉交融,成了有生命有感情的活的存在。這種在特定環境中強烈、豐富的典型感受便象徵著一定的社會內容,從而達到對社會現實和時代精神的鮮明反映,表現出一種正面的崇高,一種富於樂觀進取精神的壯美
㈤ <<立在地球邊上放號>>的賞析
立在地球邊上放號
郭沫若
無數的白雲在空中怒涌,/啊啊!好幅壯麗的北冰洋的晴景喲!/無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來要把地球推倒。/啊啊!我眼前來了滾滾的洪濤喲!/啊啊!不斷的毀壞,不斷的創造,不斷的努力喲!/啊啊!力喲!力喲!/力的繪畫,力的舞蹈,力的音樂,力的詩歌,力的律呂喲!
對勞動和工農的景仰和頌揚
詩人懷著十分崇敬的心情,由衷地贊美和頌揚勞動和工農大眾。體現了「五四」時代社會思潮「勞工神聖」的巨大影響和作用。
㈥ 立在地球邊上放號意象特點及其內涵
《立在地球邊上放號》意象特點及其內涵:通過對自然景觀的真實反映,展示了大自然雄偉和壯麗的景色;另一方面,自然形象成為社會現實和時代精神的鮮明反映,是五四時期那種時代狂飆的象徵,是那種向舊世界、舊文化、舊傳統猛烈沖擊的時代精神的象徵。
《立在地球邊上放號》作者郭沫若,原文:無數的白雲正在空中怒涌,啊啊!好幅壯麗的北冰洋的情景喲!無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來要把地球推倒。啊啊!我眼前來了的滾滾的洪濤喲!啊啊!不斷的毀壞,不斷的創造,不斷的努力喲!啊啊!力喲!力喲!力的繪畫,力的舞蹈,力的音樂,力的詩歌,力的律呂喲!
《立在地球邊上放號》寫於1919年9、10月間。其時郭沫若受五四運動和十月革命的沖擊,決然從日本渡海回國。當他置身於日本橫濱的海岸,面對浩渺無邊的大海,那驚天的激浪和著時代的洪流一起撞擊著他的胸懷。於是,在詩人的筆下出現了一幅雄奇壯偉、流動奔突的畫面。作者借這首詩想要告訴人們:科學的文明,人民的覺醒,終將徹底推翻舊世界,創造一個新世界。這首詩意境壯闊,充斥著浪漫主義色彩,具有強烈的時代感。
㈦ 郭沫若的《立在地球邊上放號》中毀壞、創造、努力,三者什麼關系詩人這樣寫的
《立在地球邊上放號》排在本單元的第二課,是鑒賞學習現代詩歌的典範例文,也是鑒賞其他現代新詩的基礎。學生可以藉此體會、比較、鑒別不同題裁、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詩詞,對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有著重要的意義。本單元主要學習中國現當代詩歌和外國詩歌。教學重點是從語言文字描繪的形象出發,結合對作品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的了解,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通過想像和聯想,體會詩中的情思和意味,從而培養良好的讀詩趣味。《立在地球邊上放號》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詩集《女神》中的名篇,最初發表於1919年10月,本詩主要抒發了詩人否定舊的社會現實、擺脫舊的思想束縛、張揚個性、追求解放的強烈願望,集中體現出五四時期提倡科學、民主和自由的時代精神。藝術特色本詩在藝術上,充分體現出郭沫若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特色。
一、教學目標
1. 結合五四運動對青年郭沫若的思想影響,深入理解本詩的思想內容。
2.具體分析本詩的浪漫主義風格特色。
二、核心素養
語言建構與運用:咀嚼詩歌的語言,把握詩歌的意象。
思維發展與提升:掌握誦讀技巧。初步學習鑒賞現代詩歌的方法。
審美鑒賞與創造:了解郭沫若的浪漫主義風格,領悟詩歌的內涵。
文化傳承與理解:引導學生理解詩人否定舊的社會現實、擺脫舊的思想束縛、張揚個性、追求解放的強烈願望,以及詩中集中體現出五四時期提倡科學、民主和自由的時代精神。
1引導學生分析本詩的浪漫主義
㈧ 詩人立在地球邊上放出了怎樣的號角請結合詩句分析
立在地球邊上放號
郭沫若
無數的白雲在空中怒涌,/啊啊!好幅壯麗的北冰洋的晴景喲!/無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來要把地球推倒。/啊啊!我眼前來了滾滾的洪濤喲!/啊啊!不斷的毀壞,不斷的創造,不斷的努力喲!/啊啊!力喲!力喲!/力的繪畫,力的舞蹈,力的音樂,力的詩歌,力的律呂喲!
對勞動和工農的景仰和頌揚
詩人懷著十分崇敬的心情,由衷地贊美和頌揚勞動和工農大眾。體現了「五四」時代社會思潮「勞工神聖」的巨大影響和作用。
㈨ 站在地球邊上放號詩人是站在什麼角度來抒發情感的
《立在地球邊上放號》是郭沫若早期詩歌的代表作之一。這首詩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一個巨人的形象。他站在地球邊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點上,吹響一聲聲響徹寰字的號角。他的號角聲聲在歡呼怒涌的白雲、壯麗的北冰洋的情景,歡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歡呼來自空間各個方向的滾滾洪濤。排山倒海般的洪濤既具有巨大的破壞力,又蘊藏著同樣巨大的創造力,那就看人們能否掌握它、駕馭它。看吧,滾滾而來的洪濤正在不斷地努力向前,描繪著"力的繪畫",表演著"力的舞蹈",演奏著"力的音樂",抒寫著"力的詩歌",激盪著"力的律呂"。
這是一幅驚心動魄的力的畫圖,力的頌歌。寫作這首詩的時候,作者正在日本福岡的九州大學醫學部留學,那是在中國的"五·四"運動爆發不久的時間。"五·四"運動所產生的偉大的"力波"越過太平洋,直接震動了時刻感應著時代脈搏的年青氣盛的郭沫若,使他的如椽之筆,得到了縱橫揮寫的創作契機。詩中描繪的滾滾洪濤的景象,正是"五·四"運動巨大聲勢的象徵。再推開一層說,也是世界潮流的大工業生產規模的具體象徵。"五·四"運動對於中國,正如滾滾而來的洪濤一般,它正以巨大的破壞力,沖決一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思想羅網,同時以偉大的創造力建樹嶄新的科學與民主的現代文明。"五·四"運動所展示的中國未來,是光輝燦爛的圖景。從第二個更宏觀的思想層次說,世界潮流的大工業生產,也正以排山倒海之勢,席捲日本,沖向中國,並且勢將蔓延到全球各個角落,這是歷史前進的不可阻擋之勢。詩中所描繪的全部力的形象,同樣可以看作是新興生產力戰勝落後生產力的強起奮進圖。詩人在同年寫的《筆立山頭展望》一詩中曾以極大的熱情歌頌這種新興的生產力:"一枝枝的煙筒都開著了朵黑色的牡丹呀!哦哦,二十世紀的名花!近代文明的嚴母呀!"互相參照印證,可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本詩的思想內容。
這首詩堪稱為郭沫若早期"火山爆發式"的詩歌代表作之一,從其詩歌中最能感受到"五·四"時期狂飆突進的時代精神。據作者說,在那段時間里,"惠特曼的那種把一切的舊套擺脫干凈了的詩風和五四時代的暴飆突進的精神十分合拍,我是徹底地為他那雄渾的豪放的宏朗的調子所動盪了。"(《我的作詩的經過》)閱讀這首詩,讀者最突出的感受正是這種惠特曼式的"雄渾的豪放的宏朗的調子。"它是在感情激盪時一氣呵成的,是火山爆發噴涌而出的岩漿,其氣勢洶涌,灼熱逼人,使得後代的讀者也感同身受。郭沫若一向主張,詩不是"作"出來的,而是"寫"出來的。"作"有造作之意,而"寫"字在古漢語中可以和"瀉"字通用。郭沫若的早期詩歌,很多都是靈感到來一瀉直下的產物。讀這樣的詩,讀者會感到作者就站在讀者面前,他的火熱赤誠的心,澎湃激揚的熱情,一下子就把讀者全部感染了。
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黃濟華《文學名篇選讀》:這首詩雖是自由體,但節奏感很強。隨著人的感情的層層推進,句式、節奏也同時變化,顯出一種內在的韻律美。
上海教育學院中文系教授孫光萱《中國現代名詩100首》:這首詩以惠特曼鋪陳排比的句式,熱烈歌頌了"不斷的毀壞"、"不斷的創造"的力量,正好反映了五四時期人民那種奮起直追、高揚個性、改變"弱國愚民"狀況的強烈願望,自然具有-種振聾發聵的藝術力量。
北京市語言學會名譽會長胡明揚《中外名詩賞析大典》:這首詩自由宏闊,雄奇奔放,受美國詩人惠特曼的影響十分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