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数据库建设方面
在全面收集了研究区的地、物、化、遥以及所产出的矿床地质特征资料的基础上,完成研究区系统和详细的工作区研究程度图,详细地勾勒了全区总的已经开展的工作状况。
完成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关于数据库和图库建设的任务,完成了西南三江中段矿产地质数据库,该地质数据库由地质图数据库、矿产地数据库、地理底图数据库、物探数据库(包括重力数据库和航磁数据库)、化探数据库、遥感构造解译数据库六大子库构成。数据库建设的主要进展包括:①完成研究区457个矿床(点)资料收集(四川272个、西藏185个);②完成了研究区1:2.5万图幅-数据点区域化探数据(共2364个数据点)及藏东和川西地区1:20万区域化探数据36个分幅的数据库收集和建设,并利用多种方法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和元素分布背景分析,取得满意的效果;③建立了西南三江中段重力数据库和重力场数据库;④完成 Landsat TM 图像处理,图像波段组合采用 TM543(RGB)进行假彩色合成,同时进行必要的和详细的线、环构造解译;⑤以MapGIS为基础平台,采用VB为开发工具实现二次开发,初步完成了一个针对本区各个子库的管理系统,主要完成各个子库的统一管理及浏览功能;⑥完成三江中段矿产地质数据库成果文件的详细分类。
② 分等数据库建设
黑龙江省农用地等别调查与评定工作是国土资源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试点项目,工作开展较早,由于资金、资料等原因,当时在等别调查与评定工作中没有采用地理信息系统等软件。按照国土资源部预检组提出的提高分等成果电子化程度的要求,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成立了以土地利用处处长吴迪为组长、省土地勘测利用技术中心主任李永清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积极协调相关处室收集资料,下发文件要求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配合,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积极开展分等数据库建设。
黑龙江省于 2006 年 3 月份开始进行农用地分等成果电子化工作,历时 8 个月,矢量化图形412 幅,建库共录入属性数据 7848 条,形成多幅图件成果,包括分等因素指标区图、分等单元自然质量分值图、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图、土地经济系数等值区图、自然质量等别图、利用等别图、经济等别图、标准样地分布图。
为了使大量的农用地等别调查与评定的各项数据得以完善地保存和应用,黑龙江省按照统一的要求和格式,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了电子表格数据库,内容包括分等单元原始属性数据表、分等基本参数表、“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质量分”记分规则表、分等的基本参数表、土地利用系数表、土地经济系数表、样点产量-投入调查表、指定作物分等计算结果表、分等面积统计表、标准样地属性数据表等。并将以上各种数据统一存入软盘,以便于保存和应用查找。黑龙江省在农用地分等中,已建立了省、市、县三级电子表格数据库,表格统一采用Excel 格式。
在农用地分等数据库中建立图层,绘出标准样地点,形成标准样地空间属性,录入标准样地特性条件,形成标准样地的数据属性,检核、合并数据库文件,建立标准样地数据库。
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根据《农用地分等数据库标准》(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发布,2005 年 6 月)、《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国土资源大调查专用),确定了以黑龙江省省级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参照县(市)级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中的耕地、宜农未利用土地范围以及各县(市)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图、利用等别图、经济等别图,叠加生成省级分等单元,赋予其属性,建立省级单元与县(市)级单元的追溯关系的建库技术路线。目前,黑龙江省省级数据库建设及其他成果电子化已经完成,省级成果 100% 电子化。同时,望奎县、新林区、呼中区等部分县(区)建立了县(市)级农用地分等数据库。
③ 数据库建设数据流程
中国地热资源数据库建设工作必须按照其数据组成及属性表规定的数据格式的具体要求,在对相关数据资料进行整理的基础上,按照制定的数据卡片逐项填写内容。并在建立健全检查制度的基础上,确保数据卡片的内容详实、准确。再在 Access 系统中完成属性数据的录入,并进行校核。图形的数字处理在 MapGIS 系统中完成 ( 图 2-5) 。
图 2-5 中国地热资源数据库建设数据流程
④ 数据库的建立
(一)数据库的结构和内容
省级分等数据库结构分省、市、县三级。分等数据库具体结构和内容见表 3-18。
表 3-18 分等数据库结构和内容表
(二)数据库数据标准
1. 表格数据库文件格式
表格数据库除要求提供 Excel 格式的表格外,其他表格统一采用 DBF 格式。
2. 字段内容及格式要求
1)某些关键字段的填写要求
县级农用地分等单元编号:省级行政代码(2位)+地级市行政代码(2位)+县级行政代码(2位)+ 单元流水编号(6 位)。行政代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 2260-91)执行。单元流水编号不足 6 位的前面补 0。
省级农用地分等单元编号:省级行政代码(2位)+地级市行政代码(2位)+县级行政代码(2位)+ 单元流水编号(3 位)。行政代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 2260-91)执行。单元流水编号不足 3 位的前面补 0。
面积:以公顷为单位的,小数点后保留 2 位;以亩为单位的,小数点后保留 1 位。
2)字段格式要求
字段格式要求详见表 3-19 ~表 3-31。下列数据表格说明中,“C”表示字符型字段,“N”表示数值型;冒号后面的数字表示字段长度和小数点后的保留位数。如 C∶6 表示长度为 6 的字符型字段;N∶10/2 表示长度为 10 的数值型字段,其中小数点后保留 2 位。
表 3-19 ×× 县农用地分等单元原始属性数据表
表 3-20 ×× 县农用地分等基本参数表 ( 只提供 Excel 格式 )
表 3-21 ×× 县农用地分等指定作物基本参数表
表 3-22 ×× 县样点产量-投入调查数据表
表 3-23 ×× 县土地利用系数、土地经济系数汇总表
表 3-24 ×× 县 ×× 指标区“指定作物 - 分等因素 - 自然质量分”记分规则表
表 3-25 ×× 县 ×× 样地适用区“指定作物 - 分等属性 - 自然质量分”加(减)分规则表
表 3-26 ×× 县农用地分等 ×× 作物计算结果表
表 3-27 ×× 县农用地分等多作物综合计算结果表
表 3-28 ×× 县农用地分等结果乡镇 - 面积汇总表
表 3-29 ×× 县农用地分等结果地类 - 面积汇总表
表3-30 ×× 县(省)农用地标准样地属性数据表
表3-31 ×× 县农用地分等单元综合数据表(只提供Excel 格式)
(三)数据库建设流程
省级分等数据库建设分三步,首先形成县级分等数据库;然后在县级分等数据库基础上,按照《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国土资源大调查专用)和《福建省农用地(耕地)分等汇总工作技术方案》的技术要求,建立市级分等数据库;最后在市级分等数据库基础上,再形成省级分等数据库(图 3-8)。
图3-8 省级分等数据库建设流程图
图3-9 农用地(耕地)分等市级数据库建设流程图
图3-10 农用地(耕地)分等省级数据库建设流程图
1.县级分等数据库建设
根据《福建省农用地(耕地)分等工作方案》,在完成县级农用地(耕地)分等工作后,按照上述(一)、(二)点要求,建立县级分等数据库。
2.市级分等数据库建设
市级分等数据库建设流程见图3-9。
3.省级分等数据库建设
省级分等数据库建设流程见图3-10。
⑤ 如何建立一个详细的数据库
安装一个mysql,安装完成后create database 数据库名称 default character set utf8;就创建一个数据库 了
查看数据库 show databases;
⑥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如下:
1、安装并打开MySQL WorkBench软件以后,在软件的左侧边栏有三个选项,分别是对应“连接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迁移数据库”的功能。这类选择第二项,设计数据库,点击右边的“+”号,创建models。
⑦ 数据库建设
(一)数据准备
1.数据收集
1∶25万遥感地质填图数据包含影像数据和矢量数据两种格式,影像数据主要包括:TM原始影像、SPOT原始影像、SAR原始影像、TM与SPOT融合影像、TM与SAR融合影像、信息增强分类处理后的整幅影像或影像子区;矢量数据主要包括:航磁等值线影像、1∶25万地形图、地质图、航磁解译地质图、遥感解译单元图、遥感解译地质图。现以新疆瓦石峡地区、内蒙古阿龙山地区为例,具体情况如下:
(1)瓦石峡地区
TM卫星影像
SAR卫星影像
航磁等值线(TIF)影像
航磁解译地质图
地质图
遥感解译影像单元图
遥感解译地质图
(2)阿龙山地区
TM卫星影像
SPOT卫星影像
航磁等值线(TIF)影像
地质图
航磁解译地质图
遥感解译地质图
2.数据预处理
1)影像数据处理,主要针对原始影像数据
(1)将TM原始影像、SPOT原始影像、SAR原始影像、航磁等值线(.JPG)数据格式转换为ERDAS的.IMG格式。
(2)对转换后的IMG文件进行投影转换。投影系采用6度分带的横轴墨卡托(Transverse Mercator)投影,投影参数为:
Units:Meters
Scale Factor:1.0
Longitude Of Center:123 00 00
Latitude Of Center:0 00 00
False Easting:500 KM
False Northing:0 KM
Xshift:0
Yshift:0
椭球(spheroid)体采用克拉索夫(Krasovsky)椭球,参数为:
SemiMajor:6378245.0000 Meters
SemiMinor:6356863.0188 Meters
坐标系采用大地坐标,度量单位为米,这样可以在GIS系统中方便的量算特征的长度和面积。
(3)图像坐标纠正
参照地形图选择同名点,对影像数据进行坐标精校正。同名点的选择不少于12个。
2)矢量数据处理
工作主要针对地质图、航磁解译地质图、遥感解译单元图、遥感解译地质图。
(1)数据分层
根据图面特征信息内容和制图要求,每幅矢量图按特征类型划分为点、线、面(区)三个图层。划分的依据是遥感地质解译图件的信息不完全等同于其他地质调查图件,它表现的内容主要是:从影像图中判读出的地层、岩石影像单元及构造界线,但各种地质特征的单位、时代、分类、度量、结构、方向等的描述不是十分具体,因此在属性定义上比较一致,对一个图件不需要产生基于同一特征类型的专题图层,因此按矢量特征类型划分较为合理、简便。
(2)图件扫描矢量化
将地质、影像单元等图件扫描成 TIF影像文件,按照分层要求,将每个图件数字化为点、线、面三个图层文件。处理的图件和产生的矢量图层文件见表3-1至3-7。
表3-1 矢量图层表
1∶25万遥感地质填图方法和技术
c.面特征:由于影像单元图的面特征描述有其特殊之处,有时遵照地层、岩石的分类方法国家标准,但绝大部分是按照影像颜色、纹理等划分和称谓,因此进行分类编码十分困难,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以上编码方法是在每种特征类型组合最大值和预留一定的扩充余地的基础上编制的,编码方案参照国标:GB958—89区域地质图图例(1∶5万)
(6)属性定义
说明:由于地质代号的组成方式极为复杂,使用了上下角标、希腊字符、拉丁字母等,而这些字符和格式在纯文本的属性字段中是不能完全或准确表达的,因此在录入时对地质代号进行了一些简化。
例如:Pt2xh简化为Pt2xh
简化为An1—3
(二)建立数据库
GIS空间数据库有两种存储形式:一是基于文件索引的传统空间数据库管理体系;二是采用商用关系数据库的解决方案,二者各有千秋。第一种结构是对应用的集成,而数据是松散的,虽不利于数据的集中管理,但对不同系统平台之间共享数据提供了很大方便,特别是数据较少的小型应用系统。这种结构的另外一个可取之处是方案简单,工作量小,不需要数据库方面的专业知识。第二种结构既是应用的集成,也是数据的集成,并且提供所有的RDBMS的数据和安全管理优势,但它需要专用的空间数据引擎,对其他软件使用数据是一个极大的限制,必须进行数据的导入导出和格式转换,并且要求使用者对RDBMS有一定的操作和管理经验。
由于本集成系统采用的是ARC/INFO和ERDAS软件,它们之间只能达到文件方式的数据共享,虽然ARC/INFO 8提供了GeoDataBase这种关系数据库管理模式,实现真正的空间数据集中管理和RDBMS所有的数据管理能力,但为了满足两个软件之间数据的交互处理,本系统采用文件索引形式的数据库。在数据完备的基础上,建库工作需以下两个步骤:
(1)首先创建基于项目的不同格式、不同类型的目录树工作区,把所有数据文件分类保存在这个工作区中,工作区框架以瓦石峡幅数据为例(图3-5)。
(2)然后在 ARC/INFO 的 ARCMAP中新建一个 MAP DOCUMENT(以下简称为文档),添加所有数据文件到文档中。文档中每个数据文件都被称为一个 LAYER(以下简称为层),每个矢量层可以有它自己的环境,文档可以保存环境的变化。使用者只需打开这个文档即可调用项目所有的数据文件,并且恢复到上一次工作时的状态。
图3-5 数据分层结构图
在MAP DOCUMENT这种集成的数据环境下,使用者可以采用ARC/INFO 8的ARCEDITOR、ARCMAP参照影像图层进行矢量化的解译工作,对已形成的图件直接进行图形和属性编辑,进行辅助解译的空间分析,对各种图件进行叠加比较,使用文字标签或属性字段标注特征,按照分类符号化特征,制作专题图,打印输出图件报表等,实现一系列与遥感解译有关的功能和操作。
由于ARC/INFO提供的地质图式图例和符号不能满足我国的地质成图要求,因此制图软件采用地质行业较为通用的MAPGIS。通过ARCTOOLS工具将最终的解译成果矢量地质图转换为ARC/INFO的标准交换格式E00,提交给MAPGIS形成绘图文件,出版印刷。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技术流程见“成果图件制作方法研究”一节。
⑧ 数据库构建流程
构建相山地区地学空间数据库是在对各类原始数据或图件资料进行整理、编辑、处理的基础上,将各类数据或图形进行按空间位置整合的过程。其工作流程见图 2.1。
图2.1 相山地区多源地学空间数据库构建流程
2.2.1 资料收集
相山地区有 40 多年的铀矿勘查和研究历史,积累了大量地质生产或科学研究资料。笔者收集的面上的资料包括原始的离散数据如航空放射性伽玛能谱数据、航磁数据、山地重力测量数据、ETM 数据,而地面高精度磁测资料仅收集到文字报告和图件。上述各类数据均可达到制作 1∶50000 图件的要求。地质图采用 1995 年核工业 270 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实施完成的 “相山火山岩型富大铀矿找矿模式及攻深方法技术研究”项目的 1∶50000附图; 采用的 1∶50000 地形图的情况见表 2.1。
2.2.2 图层划分
GIS 数据库既要存储和管理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又要存储和管理空间拓扑关系数据。数据层原理: 大多数 GIS 都是将数据按照逻辑类型分成不同的数据层进行组织,即按空间数据逻辑或专业属性分为各种逻辑数据类型或专业数据层。相山地区数字化地质图包括地理要素和地质要素两大部分,共设置 9 个图层,每一图层 (包括点、线或多边形) 自动创建与之相对应的属性表。
表2.1 采用的地形图情况一览表
注: 坐标系均为 1954 年北京坐标系,1956 年黄海高程系,等高距为 10 m。
(1) 水系图层 (L6XS01) : 包括双线河流、单线河流、水库或水塘。
(2) 交通及居民地图层 (L6XS02) : 包括公路和主要自然村及名称。
(3) 地形等高线图层 (L6XS03) : 包括地形等高线及高程和山峰高程点。
(4) 盖层图层 (D6XS04) : 包括第四系 (Q) 和上白垩统南雄组 (K2n) 及其厚度和主要岩性。
(5) 火山岩系图层 (L6XS05) : 包括下白垩统打鼓顶组 (K1d) 、鹅湖岭组 (K1e) 及各种浅成- 超浅成侵入体 (次火山岩体) 的分布和主要岩性特征。
(6) 基底图层 (L6XS06) : 含下三叠统安源组 (T3a) 、震旦系 (Z) 、燕山早期花岗岩 (γ5) 、加里东期花岗岩 (γ3) 。
(7) 构造图层 (L6XS07) : 相山地区褶皱构造不发育,构造图层主要包括实测的和遥感影像解译的线性断裂或环形构造。
(8) 矿产图层 (L6XS08) : 包括大、中、小型铀矿床和矿点。
(9) 图框及图幅基本信息图层 (L6XS09) : 数字化地质图的总体描述,内容包括图框、角点坐标、涉及的 1∶500000 标准图幅编号、调查单位及出版年代等。
图层名编码结构如下:
相山铀矿田多源地学信息示范应用
2.2.3 图形输入
图形输入或称图形数字化,是将图形信息数据化,转变成按一定数据结构及类型组成的数字化图形。MapGIS 提供智能扫描矢量化和数字化两种输入方式。本次采用扫描矢量化输入,按点、线参数表事先设定缺省参数,分别将地形底图和地质底图扫描成栅格图像的 TIF 文件,按照图层划分原则,在计算机内分层进行矢量化。线型、花纹、色标、符号等均按 《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行业标准执行。
对于已建立的图层,按点、线、多边形分别编辑修改,结合地质图、地形图及相关地质报告,采集添加有关属性数据,用以表示各图层点、线、多边形的特征。拓扑处理前先将多边形的地质界线校正到标准图框内进行修改,去掉与当前图层区域边界无关的线或点。对于图幅边部不封闭的区域,采用图框线作为多边形的边界线,使图幅内的多边形均成为封闭的多边形。拓扑处理后进行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挂接。
在 MapGIS 实用服务子系统误差校正模块中,将数字化地图校正到统一的大地坐标系统中。图形数据库采用高斯-克吕格 (6 度带) 投影系统,椭球参数: 北京54/克拉索夫斯基。
MapGIS 数据文件交换功能使系统内部的矢量图层很容易实现 Shape 和 Coverage 等文件格式的转换。在图形处理模块将上述各图层转成 Shape 文件格式。
2.2.4 离散数据网格化
在收集的原始资料中,除 1∶50000 地形图和地质图之外,航空放射性伽玛能谱数据(包括原始的和去条带处理后的数据) 、航磁数据、山地重力测量数据都是离散的二维表格数据。用 GeoExpl 网格化。GeoExpl 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提供了多种网格化计算的数学方法,本次选用克立格插值方法,网格间距 15 m。重力和航磁数据网格化后,进行不同方向或不同深度的延拓处理。所有网格化数据均采用了与上述图形数据相同的地图投影和坐标系统。
2.2.5 网格化数据影像化
MapGIS 网格化文件格式为 grd,可直接被 Erdas Imagine 读取,GeoExpl 网格化文件包括重磁处理反演后的网格化文件可转换成 Surfer.grd 后,被 Erdas Imagine 读取。然后将上述网格化数据一一转成 img 影像数据格式。
2.2.6 DEM 生成
地形等高线 (L6XS03) 文件在 MapGIS 空间分析子系统 DEM 分析模块中,生成 DEM栅格化文件: L6XS03.grd,再转成 img 格式,文件名改为: XSDEM。
经过上述程序形成的各类矢量或栅格数据,在 ArcView 平台建立 “相山数据库”工程文件,将上述各 Shape 图形和 img 影像文件一一添加到该工程文件中。该工程文件即为相山地区矢量、栅格一体化地学空间数据库。该数据库,一可以对这类地学空间信息实现由 GIS 支持的图层管理,二可以视需要不断进行数字—图形—图像的转换,三可以将多源地学信息进行叠合和融合,以实现多源地学信息的深化应用和分析,为实现相山地区铀资源数字勘查奠定基础。
⑨ 数据库建设的工作内容
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钻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1〕31号)的要求,各级钻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单位的工作内容明确如下:
(1)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各省(区、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落实《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钻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的通知》,组织实施本省(区、市)钻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监督地勘单位开展钻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组织实施本省(区、市)钻孔基本信息清查数据质量的重点抽查,组织专家对本省(区、市)钻孔基本信息汇总成果的评审,并将本省(区、市)钻孔基本信息数据库和清查工作报告上报国土资源部。
(2)省级技术支撑单位
各省(区、市)技术支撑单位负责协助本省(区、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本省(区、市)钻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根据本省(区、市)地质资料保管情况,细化《钻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指南》,使之适于本省(区、市)应用,为本省(区、市)钻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做好技术支撑服务,指导地勘单位开展钻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核实本省(区、市)钻孔基本信息清查数据,负责本省(区、市)地方坐标转经纬度工作,汇总本省(区、市)钻孔基本信息清查数据。
(3)钻孔资料保管单位
保管钻孔资料的地勘单位清查本单位钻孔基本信息,并将钻孔基本信息录入“地质钻孔基本信息数据采集系统”。
(4)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负责全国地质钻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技术支撑服务,协助国土资源部实施全国钻孔基本信息清查数据质量抽查工作,负责坐标转经纬度的检查工作,负责汇总全国钻孔基本信息清查数据,最终建立全国地质钻孔基本信息数据库。
⑩ 怎样建立一个简单数据库
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打开我们的access程序,打开方法是单击开始——所有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