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仓库 » synchronized数据库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synchronized数据库

发布时间: 2022-12-21 22:44:52

1. java synchronized可以防止高并发的问题吗

可以的,
synchronized的作用就是当一个对象调用线程时,就上锁,这时其他对象就不能访问,只有当这个对象调用结束时其他对象才可以调用

2. synchronized java 多线程 查询数据库时同步不了 帮忙各位

你的MailUtil对每个用户来说每次是new Object, synchronized (this)只是获取当前MailUtil Object的锁,每个用户有不同的MailUtil Object,那么又怎么会同步呢?每个线程synchronized里的Object必须是同一个才能起到同步的作用啊。

3. 搞软件开发,请你来谈谈数据库连接池的原理吧

这次我们采取技术演进的方式来谈谈数据库连接池的技术出现过程及其原理,以及当下最流行的开源数据库连接池jar包。

1、原理

一般来说,Java应用程序访问数据库的过程是

①装载数据库驱动程序;

②通过jdbc建立数据库连接;

③访问数据库,执行sql语句;

④断开数据库连接。

2、代码

3、分析

程序开发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每一次web请求都要建立一次数据库连接。建立连接是一个费时的活动,每次都得花费0.05s~1s的时间,而且系统还要分配内存资源。这个时间对于一次或几次数据库操作,或许感觉不出系统有多大的开销。可是对于现在的web应用,尤其是大型电子商务网站,同时有几百人甚至几千人在线是很正常的事。在这种情况下,频繁的进行数据库连接操作势必占用很多的系统资源,网站的响应速度必定下降,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服务器的崩溃。不是危言耸听,这就是制约某些电子商务网站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其次,对于每一次数据库连接,使用完后都得断开。否则,如果程序出现异常而未能关闭,将会导致数据库系统中的内存泄漏,最终将不得不重启数据库。还有,这种开发不能控制被创建的连接对象数,系统资源会被毫无顾及的分配出去,如连接过多,也可能导致内存泄漏,服务器崩溃。

上述的用户查询案例,如果同时有1000人访问,就会不断的有数据库连接、断开操作: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来,“数据库连接”是一种稀缺的资源,为了保障网站的正常使用,应该对其进行妥善管理。其实我们查询完数据库后,如果不关闭连接,而是暂时存放起来,当别人使用时,把这个连接给他们使用。就避免了一次建立数据库连接和断开的操作时间消耗。原理如下: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对数据库连接资源的低效管理。我们知道,对于共享资源,有一个很着名的设计模式:资源池(resource pool)。该模式正是为了解决资源的频繁分配﹑释放所造成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采用数据库连接池技术。数据库连接池的基本思想就是为数据库连接建立一个“缓冲池”。预先在缓冲池中放入一定数量的连接,当需要建立数据库连接时,只需从“缓冲池”中取出一个,使用完毕之后再放回去。我们可以通过设定连接池最大连接数来防止系统无尽的与数据库连接。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连接池的管理机制监视数据库的连接的数量﹑使用情况,为系统开发﹑测试及性能调整提供依据。

我们自己尝试开发一个连接池,来为上面的查询业务提供数据库连接服务:

① 编写class 实现DataSource 接口

② 在class构造器一次性创建10个连接,将连接保存LinkedList中

③ 实现getConnection 从 LinkedList中返回一个连接

④ 提供将连接放回连接池中方法

1、连接池代码

2、使用连接池重构我们的用户查询函数

这就是数据库连接池的原理,它大大提供了数据库连接的利用率,减小了内存吞吐的开销。我们在开发过程中,就不需要再关心数据库连接的问题,自然有数据库连接池帮助我们处理,这回放心了吧。但连接池需要考虑的问题不仅仅如此,下面我们就看看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考虑。

1、并发问题

为了使连接管理服务具有最大的通用性,必须考虑多线程环境,即并发问题。这个问题相对比较好解决,因为java语言自身提供了对并发管理的支持,使用synchronized关键字即可确保线程是同步的。使用方法为直接在类方法前面加上synchronized关键字,如:

2、多数据库服务器和多用户

对于大型的企业级应用,常常需要同时连接不同的数据库(如连接oracle和sybase)。如何连接不同的数据库呢?我们采用的策略是:设计一个符合单例模式的连接池管理类,在连接池管理类的唯一实例被创建时读取一个资源文件,其中资源文件中存放着多个数据库的url地址等信息。根据资源文件提供的信息,创建多个连接池类的实例,每一个实例都是一个特定数据库的连接池。连接池管理类实例为每个连接池实例取一个名字,通过不同的名字来管理不同的连接池。

对于同一个数据库有多个用户使用不同的名称和密码访问的情况,也可以通过资源文件处理,即在资源文件中设置多个具有相同url地址,但具有不同用户名和密码的数据库连接信息。

3、事务处理

我们知道,事务具有原子性,此时要求对数据库的操作符合“all-all-nothing”原则即对于一组sql语句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

在java语言中,connection类本身提供了对事务的支持,可以通过设置connection的autocommit属性为false 然后显式的调用commit或rollback方法来实现。但要高效的进行connection复用,就必须提供相应的事务支持机制。可采用每一个事务独占一个连接来实现,这种方法可以大大降低事务管理的复杂性。

4、连接池的分配与释放

连接池的分配与释放,对系统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合理的分配与释放,可以提高连接的复用度,从而降低建立新连接的开销,同时还可以加快用户的访问速度。

对于连接的管理可使用空闲池。即把已经创建但尚未分配出去的连接按创建时间存放到一个空闲池中。每当用户请求一个连接时,系统首先检查空闲池内有没有空闲连接。如果有就把建立时间最长(通过容器的顺序存放实现)的那个连接分配给他(实际是先做连接是否有效的判断,如果可用就分配给用户,如不可用就把这个连接从空闲池删掉,重新检测空闲池是否还有连接);如果没有则检查当前所开连接池是否达到连接池所允许的最大连接数(maxconn)如果没有达到,就新建一个连接,如果已经达到,就等待一定的时间(timeout)。如果在等待的时间内有连接被释放出来就可以把这个连接分配给等待的用户,如果等待时间超过预定时间timeout 则返回空值(null)。系统对已经分配出去正在使用的连接只做计数,当使用完后再返还给空闲池。对于空闲连接的状态,可开辟专门的线程定时检测,这样会花费一定的系统开销,但可以保证较快的响应速度。也可采取不开辟专门线程,只是在分配前检测的方法。

5、连接池的配置与维护

连接池中到底应该放置多少连接,才能使系统的性能最佳?系统可采取设置最小连接数(minconn)和最大连接数(maxconn)来控制连接池中的连接。最小连接数是系统启动时连接池所创建的连接数。如果创建过多,则系统启动就慢,但创建后系统的响应速度会很快;如果创建过少,则系统启动的很快,响应起来却慢。这样,可以在开发时,设置较小的最小连接数,开发起来会快,而在系统实际使用时设置较大的,因为这样对访问客户来说速度会快些。最大连接数是连接池中允许连接的最大数目,具体设置多少,要看系统的访问量,可通过反复测试,找到最佳点。

如何确保连接池中的最小连接数呢?有动态和静态两种策略。动态即每隔一定时间就对连接池进行检测,如果发现连接数量小于最小连接数,则补充相应数量的新连接以保证连接池的正常运转。静态是发现空闲连接不够时再去检查。

理解了连接池的原理就可以了,没有必要什么都从头写一遍,那样会花费很多时间,并且性能及稳定性也不一定满足要求。事实上,已经存在很多流行的性能优良的第三方数据库连接池jar包供我们使用。如:

其中c3p0已经很久没有更新了。DBCP更新速度很慢,基本处于不活跃状态,而Druid和HikariCP处于活跃状态的更新中。

4. java处理高并发时,使用synchronized代码锁防止同时对数据库某一数据的问题。

首先synchronized不可能做到对某条数据库的数据加锁。它能做到的只是对象锁。
比如数据表table_a中coloum_b的数据是临界数据,也就是你说的要保持一致的数据。你可以定义一个类,该类中定义两个方法read()和write()(注意,所有有关该临界资源的操作都定义在这个类中),再定义一个静态变量作为锁就可以了。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LOCK = "table_a_b_lock";

public int read(){
synchronized LOCK{
System.out.println("read data...");
}
}

public void write(String data){
synchronized LOCK{
System.out.println("write data:" + data);
}
}

另外,还可以在数据库级别加上锁。数据库本来就支持不同的隔离级别。

5. mysql存储过程出现锁表锁行的情况怎么解决

行锁的等待

在介绍如何解决行锁等待问题前,先简单介绍下这类问题产生的原因。产生原因简述:当多个事务同时去操作(增删改)某一行数据的时候,MySQL 为了维护 ACID 特性,就会用锁的形式来防止多个事务同时操作某一行数据,避免数据不一致。只有分配到行锁的事务才有权力操作该数据行,直到该事务结束,才释放行锁,而其他没有分配到行锁的事务就会产生行锁等待。如果等待时间超过了配置值(也就是 innodb_lock_wait_timeout 参数的值,个人习惯配置成 5s,MySQL 官方默认为 50s),则会抛出行锁等待超时错误。


如上图所示,事务 A 与事务 B 同时会去 Insert 一条主键值为 1 的数据,由于事务 A 首先获取了主键值为 1 的行锁,导致事务 B 因无法获取行锁而产生等待,等到事务 A 提交后,事务 B 才获取该行锁,完成提交。这里强调的是行锁的概念,虽然事务 B 重复插入了主键,但是在获取行锁之前,事务一直是处于行锁等待的状态,只有获取行锁后,才会报主键冲突的错误。当然这种 Insert 行锁冲突的问题比较少见,只有在大量并发插入场景下才会出现,项目上真正常见的是 update&delete 之间行锁等待,这里只是用于示例,原理都是相同的。


三、产生的原因根据我之前接触到的此类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原因

6. java 如何并发更新数据库同一条数据

分2分情况:

一.普通的单应用并发,使用关键字synchronized就可以实现。

二.多应用或多台并发,这时在由于2者并非同一应用,使用synchronized并不能满足要求。此时,有下面几种方案:

  1. 数据库行级锁,优点是简单粗暴,缺点是容易死锁,非数据库专业人事建议不使用。

  2. 写入请求分离成一个独立项目,这就回到了第一种情况,优点是实现技术难度低,缺点是高并发性能相对不是很高。

  3. 使用分布式事务管理,这个是目前高并发处理的最优方案了。


最后要说的没有差的方案,每个方案都有其适用环境,请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对应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