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多管发酵法
大肠埃希氏菌多管发酵法 (multiple tube fermentaion technique for escherichia coli) 是指多管发酵法总大肠菌群阳性,在含有荧光底物的培养基上44.5℃培养24h 产生 β-葡萄糖醛酶 (β-glucuronidase) ,分解荧光底物释放出荧光产物,使培养基在紫外光下产生特征性荧光的细菌,以此来检测水中大肠埃希氏菌的方法。
装置
紫外光灯 6W、波长 366nm 的紫外灯,用于观测荧光反应。
培养箱 (36 ±1) ℃。
平皿 直径为 9cm。
试管。
分度吸管 1mL,10mL。
锥形瓶。
小倒管。
金属接种环。
冰箱 0~4℃。
培养基与试剂
EC-MUG 培养基
成分: 胰蛋白胨 20.0g、乳糖5.0g、3 号胆盐或混合胆盐1.5g、磷酸氢二钾4.0g、磷酸二氢钾 1.5g、氯化钠 5.0g、4-甲基伞形酮-β-D 葡萄糖醛酸苷 (MUG) 0.05g。
制法: 将干燥成分加入水中,充分混匀,加热溶解,在 366nm 紫外光下检查无自发荧光后分装于试管中,68.95kPa (115℃) 高压灭菌 20min,最终 pH 为 6.9 ±0.2。
检验步骤
1) 接种。将总大肠菌群多管发酵法初发酵产酸或产气的管进行大肠埃希氏菌检测。用烧灼灭菌的金属接种环或无菌棉签将上述试管中液体接种到 EC-MUG 管中。
2) 培养。将已接种的 EC-MUG 管在培养箱或恒温水浴中 (44.5 ± 0.5) ℃ 培养 (24 ±2) h。如使用恒温水浴,在接种后 30min 内进行培养,使水浴的液面超过 EC-MUG 管的液面。
结果观察与报告
将培养后的 EC-MUG 管在暗处用波长为 366nm 功率为 6W 的紫外光灯照射,如果有蓝色荧光产生则表示水样中含有埃希氏菌。
计算 EC-MUG 阳性管数,查对应的最可能数 (MPN) 表得出大肠埃希菌的最可能数,结果以 MPN/100mL 报告。
‘贰’ 什么是EC培养基
EC E.Coli
用于粪大肠菌群、大肠杆菌的测定
成份:
胰蛋白胨或示胨 20.0g
乳糖 5.0g
胆盐混合物或3号胆盐 1.5g
磷酸氢二钾(K2HPO4·3H2O) 4.0g
磷酸二氢钾(KH2PO4) 1.5g
氯化钠(NaCl) 5.0g
蒸馏水 1000mL
制法:
将上述成份加热溶解,分装于内装倒管的试管中,同上灭菌后pH值应为6.9。此培养基用前不宜置入冰箱,以防检测时出现假阳性。
‘叁’ MUG培养基是什么啊
MMO-MUG培养基主要用于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的同时检测。目前我国对生活饮用水、水源水、地表水等进行卫生学评价,检测的指标为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或粪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以这些指标作为粪便污染的指示菌。固定底物技术酶底物法是比较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该方法使用的培养基为MMO-MUG培养基。
一、原理:固定底物技术酶底物法采用大肠菌群细菌能产生β-半乳糖苷酶(β-D-galactosidase)分解ONPG使培养液呈黄色,以及大肠埃希氏菌产生β-葡萄糖醛酸酶(β-glucuronidase)分解MUG使培养液在波长366nm紫外光下产生荧光的原理,来判断水样中是否含有大肠菌群及大肠埃希氏菌。
二、方法步骤:1、定性试验。2、10管法。3、51孔定量盘法。
三、结果: 若水样颜色变成黄色,则表示该水样含有总大肠菌群。若培养液在波长366nm紫外光下产生荧光,则表示该水样含有大肠埃希氏菌。
四、注意事项及影响试验结果的一些因素:
1、如果样品有背景颜色,请做一个空白实验,与结果相比。
2、检测所需水样为100mL。若水样污染严重,可对水样进行稀释。如果样品被稀释,则在读取MPN表时乘以相应的稀释倍数。
3、使用不含缓冲液的水,不含氧化剂的水进行样品稀释。
4、 如果样品中含有过多的氯,则在加入MMO-MUG培养基时会显蓝光,此时样品应被终止检测。
‘肆’ MUG营养琼脂培养基
测定生活饮用水大肠埃希氏菌,所使用的培养基实际上是不加琼脂的,名称是EC-MUG培养基。
大肠埃希氏杆菌含有的葡萄糖醛酸苷酶作用于4-甲基伞形酮-β-D葡萄糖醛酸苷(简称MUG)的β糖醛酸苷键,使其水解,释放的4-甲基伞形酮在366nm紫外灯下产生蓝白色荧光。
‘伍’ MUG是一种培养基吗
MUG即4-甲基伞形酮葡糖苷酸(4-methylumbelliferyl-β-D-glucuronide,简称MUG)
MUG-蛋白胨培养基简称MUG培养基,配方如下:
胨 10.0g 磷酸二氢钾(无水) 0.9g
硫酸锰 0.5mg 磷酸氢二钠(无水) 6.2g
硫酸锌 0.5mg 亚硫酸钠 40mg
硫酸镁 0.1g 去氧胆酸钠 1.0g
氯化钠 5.0g MUG 75mg
氯化钙 50mg 水 1000ml
除 MUG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调节pH值使灭菌后为7.3±0.1,加入MUG,溶解,每管分装5ml,灭菌。
MUG培养基主要用于检验大肠埃希菌,实验证明:96%的大肠埃希菌含β-葡糖苷酸酶(GUD),约10%的沙门菌属一些菌种也含有此酶。MUG被GUD水解,产生荧光,由于荧光反应的敏感度较颜色反应强千万倍,易于观察,没有主观性,因而用MUG鉴定大肠埃希菌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食品、饮品、污水等的检测。
用4-甲基伞形酮葡糖苷酸(MUG)和靛基质试验检查大肠埃希菌的检验步骤为:增菌培养后,转种MUG-蛋白胨培养基中培养,多数情况下不需要从混合菌中分离单个菌,如MUG、Indole试验为阳性或阴性即可报告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