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计算机软件配置项是什么
软件生存周期各个阶段活动的产物经审批后即可称之为软件配置项。
软件配置项包括:
①与合同、过程、计划和产品有关的文档和资料;
②源代码、目标代码和可执行代码;
③相关产品,包括软件工具、库内的可重用软件、外购软件及顾客提供的软件等。
在软件建立时变更是不可避免,而变更又加剧了项目中软件工程师间的混乱。之所以产生混乱,是因为在进行变更前没有仔细分析,或没进行变更控制。
(1)软件配置项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软件配置管理是贯穿整个软件生存周期的一项技术。它的主要功能是控制软件生存周期中软件的改变,减少各种改变所造成的影响,确保软件产品的质量。正确应用软件配置管理是开发高质量软件所不可缺少的。软件配置管理的过程是软件开发过程中质量管理的精髓。
软件配置管理,它是贯穿于整个软件生命周期,它为软件研发提供了一套管理办法和活动原则。软件配置管理无论是对于软件企业管理人员还是研发人员都着重要的意义。软件配置管理可以提炼为三个方面的内容.
配置管理的目标是记录软件产品的演化过程,确保软件开发者在软件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都能得到精确的产品配置。
配置管理过程是对处于不断演化、完善过程中的软件产品的管理过程。其最终目标是实现软件产品的完整性、一致性、可控性,使产品极大程度地与用户需求相吻合。它通过控制、记录、追踪对软件的修改和每个修改生成的软件组成部件来实现对软件产品的管理功能。
㈡ 计算机软件配置项是什么样20
按管理的严格程度,配置项一般分3个等级:(1)纳入基线管理的配置项纳入基线管理的配置项是指变化时要走严格变更手续的配置项,需要做变更申请,要审批。审批一般分2种严格程度: i) 项目经理或分CCB审批就可以,一般是局部的小的变更。 ii)变更控制委员会(CCB)审批纳入基线前,一般要经过评审或测试(称为验证)和质量保证。 (2) 没有纳入基线但是也不能随意变更的配置项,一般称为受控项这类配置项不需要变更申请,但是要经过配置管理员或项目经理的允许才可以变更。基线项与受控项写的权限要唯一,一般是CM或PM有唯一的写权限。(3)非受控项对变更不做控制。拟纳入基线管理的配置项状态变化一般是先非受控,然后受控,最后基线化。变更时,先检出(checkou)进行修改,修改完毕后再检入(checki)转为受控,等待验证(测试或评审),通过验证后进行基线化。拟纳入受控而不入基线的配置项状态变化一般是先非受控,然后受控。变更时,检出进行修改,修改完毕后再检入提交受控。纳入基线管理的时机是管理平衡问题,一般是当配置项基本稳定后才纳入基线管理,如果处与频繁的变动之中,纳入基线后会增加管理成本,如单元测试通过后一般不形成基线,因为此时代码并不稳定,但是可以作为受控项,也不能任意变化。这个问题的判断也和项目组的规模有关系,如果规模很大,涉及到的人员很多,也可能需要建立基线。在系统测试后要形成基线,一般称为产品基线,此时系统基本稳定了,可以对外发布,为更多的人所了解和使用了。代码在没有纳入基线但是受控后(提交测试人员测试了),也不能随便变更了,要经过配置管理员的批准,并通知测试人员。
㈢ 什么叫软件配置!
凡是纳入配置管理范畴的工作成果都是配置项(CI);一个纯软件的CIs通常也称为软件配置项(CSCIs)。
配置项主要有两大类:
属于产品组成部分的工作成果;
项目管理和机构支撑过程产生的文档。
每个配置项的主要属性有:名称、标识符文件状态、版本、作者、日期等。 http://www.scmlife.com/dp-bbsthread-13701.html什么是配置管理?http://cmmionline.net/forums/thread/106.aspx啥叫软件配置管理?——一个通俗的解释作为一位从事软件配置管理工作的同志,我经常被亲朋好友问到的是,我有时候要向各级领导游说的是,啥叫软件配置管理?
我的经验是:
1. 如果想让他们从迷茫到更迷茫,那就跟他们背一段ISO/CMM里的定义。
2. 如果不想深谈,或者背景实在相差太远,那就跟他们说:
“当很多人在一起编写软件的时候,需要一些专门的管理和技术,让他们能够合作顺畅。
软件配置管理就是其中的一种。”
3. 如果大概讲一下,能有个概念,那就跟他们说:
“软件配置管理是围绕软件资产的管理。
啥叫软件资产呢,就是设计文档啦,源代码啦,可以跑的程序之类的。
那么,有什么要管理的呢?让我们把它和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做个对比。
它们有一些相似点。
首先,图书馆图书管理管的是图书资产,软件配置管理管的是软件资产,它们管的都是信息资产。
其次,图书管理,需要把图书进行分类,以便检索,需要图书存放在合适的地方,以便存取,还要防止虫吃鼠咬。
软件配置管理也类似,需要把软件资产——主要是源代码什么的,放在合适的目录结构里,放在合适的地方存储,防止丢失或者弄乱。
再次,在图书馆,要记录谁借出了哪本书,还没还。
而软件配置管理中也类似,需要记录谁借出了什么文件。
不过,跟图书管理不同的是,软件开发人员借出文件,常常是为了修改它。
软件配置管理要记录谁修改了什么文件,为什么修改,等等。
这里就引出了一系列事情要考虑:
比如,每个文件,不断修改,就产生了一个又一个的版本,需不需要存储呢?
一个产品的整个源代码树,也在总体上产生一个又一个的版本,需不需要存储呢?
怎么存储呢?
比如,可能两个人想要同时修改一个文件。这可能会导致一个人的工作丢失。
那么,是让他们一个改完了另一个再改呢,还是让他们同时改,将来合并呢?怎么保证呢?
再比如,有时候,一个公司会生产一系列相似的软件产品,它们之间是不是可以有某些共享呢?
在一个产品上的改动,是不是能比较方便的加到另外的产品上去呢?
所以说,软件配置管理是围绕软件资产的管理:
保证它们的存储;保证改动它们的时候,也就是进行软件开发的时候,不会产生混乱,有条有理,省时省力;等等。”
第3种解释,是我最喜欢的解释。
虽然还不完全(比如,没有说配置/关系),也不严谨(净是用劳动人民的大白话说的),
但是能给没怎么接触过SCM的同志一个比较正确、比较容易接受的第一印象了。
而且让人觉得,SCM确实有用~~~
㈣ 硬件配置和软件配置分别是什么
硬件配置指电脑的各配置。例如:组成电脑的各人配件零件及相关的型号、品牌等。
软件配置是指电脑内,你所使用的软件。例如:操作系统OS、办公软件OFfice、迅雷等。
㈤ 什么是配置
什么是软件配置项?一般认为:软件生存周期各个阶段活动的产物经审批后即可称之为软件配置项。
软件配置项包括:
–①与合同、过程、计划和产品有关的文档和资料;
–②
源代码、目标代码和可执行代码;
–③相关产品,包括软件工具、库内的可重用软件、外购软件及顾客提供的软件等。
在软件建立时变更是不可避免,而变更更回剧了项目中软件工程师间的混乱。之所以产生混乱,是因为在进行变更前没有仔细分析,或没进行变更控制。Babich曾经这样说过:“协调软件开发使得混乱达到最小的技术叫配置管理。配置管理是一种标识、组织和控制修改的技术,目的是使错误达到最小并最有效地提高生长率。
软件配置管理,叫SCM,它应用于整个软件工程过程。因为变更在任何时刻都可能发生,因此SCM活动的目标就是为了(1)标识变更;(2)控制变更;(3)确保变更正确地实现(4)向其他有关的人员报告变更。
软件配置管理是贯穿整个软件生存周期的一项技术。它的主要功能是控制软件生存周期中软件的改变,减少各种改变所造成的影响,确保软件产品的质量。正确应用软件配置管理是开发高质量软件所不可缺少的。软件配置管理的过程是软件开发过程中质量管理的精髓。
所谓硬件配置文件,是指在启动计算机时告诉Windows应该启动哪些设备,以及使用每个设备中的哪些设置的一系列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