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认为配置基线的核心是什么(讲述至少两个点)
需求基线 设计基线 测试基线 发布基线需求基线在需求分析规格说明书通过同行评审后建立,此时客户需求和产品需求应该是全面、清晰、准确并且文档化的。
2. 管理员应在什么时候建立网络基线
建立网络基线,前期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几个部份:
1) 网络拓扑结构图:在结构图里,要力求完整展示网络的物理结构,详细标识出网络中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服务器类型、管理设备的位置;甚至数据流向等;
2) 了解网络现有的管理策略,网络配置情况,对哪些服务、访问做了优化和管理;
3) 掌握确定网络的繁忙时段、业务高峰时段、空闲时段等;
4) 将上述3点形成翔实的文档。 确定范围和目标 建立网络基线最重要的就是要确定基线的范围和目标(基线参数)。网络是复杂的,我们不可能也很难将所有设备、主机或链路的信息全部加入到基线里来,这就需要管理者按其重要程度对网络进行划分,然后确定建立基线的范围; 而且不同的设备、主机或链路所关注的参数也不尽相同,比如服务器更多的是关注安全和性能,网络则是流量、利用率等,这些都需要管理员在录入基线数据之前就确定好。
3. 阿里云基线要怎么配置啊
打包配置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总的配置,作为基线模版。一种是每个热修复发布单中的配置项,成为单项配置。单项配置根据基线模版生成,单项配置可参考以下说明。
dexpatch 配置说明
代码库地址: 构建整包时主工程的git代码库地址
分支: 构建整包时的代码分支
打包脚本:后台服务器上运行的构建脚本
参考来源:网页链接
4. H3C ER3100 路由器配置基线怎么弄
这个主要是对网络安全方面的配置。如果启用了网络安全,就需要配置安全基线,这个对于不同的攻击其设置都是不同的。大概有19种安全基线,如果不知道具体情况,可以选默认参数,这个可以满足大多数情况要求。如果安全问题不大,建议你关闭安全模式,因为这种模式影响路由器速率。
5. 基线(配置管理)
基线”是一个很常见的术语,在配置管理和项目管理里面都能看到,而且还有很多衍生的术语,例如基线提升、基线化、基线审计,等等等等。 我个人以前对微软的那套开发流程(就是proct cycle model)以及PSP、TSP了解比较多一些,这些流程里面对“基线”的概念提的不多。但接触RUP、MSF以及项目管理以后,看到到处都有baseline,就觉得迷惑了。 经过我自己的理解,以及和几个同事的讨论,现在我觉得我们通常看到的“基线”这个术语有两个意思: 1)代表多个源代码文件的一组版本。 比如有三个文件,aaa.c、bbb.c和ccc.h。可以对这三个文件做一个基线,取aaa.c的版本1.1,取bbb.c的版本1.3,取ccc.h的版本1.0。(1.1,1.3,1.0)就是一个基线。换句话说,通常在vss和cvs里面做label,就是在做基线。 这种基线对“构建审计”特别有用:在做build的时候,可以先对所有源文件做一个label,取名为"Build2394",然后再编译、集成。这样,以后如果要找到和build 2394对应的原文件,只需要到vss或者cvs里面把所有文件对应label Build2394的版本取回来就可以了。 2)代表文档的一个稳定状态。 比如有一个项目设计文档,当设计基本完成,开发即将开始的时候,需要把这个文档固定下来,内容不能再频繁改变,否则开发人员就无所适从了,可能导致每个人所参照的文档并不是同一个文档。用一句上海这里的生活用语来说,就叫做要把这个文档“敲定”。 一个文档如果经过讨论被通过了,被固定了,就可以说这个文档被“基线化”了,然后所有人就可以在这个“基线”的基础上工作。 当然,文档不可能一成不变,所以当对文档的修改仍然会不断进行,但这种修改并不会随时随地的添加到被“基线化”了的文档中去。因为既然是“基线”,就不能随便动。 但是到了一定时候,修改积累到一定程度,就需要把很多修改合并到原来的文档中去了,并生成一个新版本的文档作为团队中所有的人的参考标准,并把老的版本淘汰掉。这就叫做“基线提升”。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基线”这个术语的两种不同含义的理解,大家可以讨论讨论看,是不是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