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仓库 » 浙江数据库监控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浙江数据库监控

发布时间: 2023-05-15 18:01:38

‘壹’ 浙江高速诸永段匝道新安装了摄像头,其它地方也一样吗是用来监控什么的谢谢

所有路段都有摄像头,是公安部察锋的天网工程

天网工程是指为满足城市治安防控和城市管理需要,利用图像采集、传输、控制、显示等设备 和控制软件组成,对固定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和信息记录的视频监控系统。天网工程通过在交通要道、治安卡口、公共聚集场所、宾馆、学校、医院以及治安复杂场所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利用网络把一定区域内所有视频监控点图像传播到监控中心(即“天网工程”管理平台),对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交通违章、城管违章等图像信息分类,为强化城市综合管理、预防打击犯罪和突发性治安灾害事故提供可靠的影像资料。
是公安部联合信息产业部(现在叫工信部)等相关部委共同发起建设的败旅晌信息化工程,涉及到众多领域,包含城市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人口信息化建设镇租等等,由上述信息构成基础数据库数据,根据需要进行编译、整理、加工,供授权单位进行信息查询。
目前许多城镇,甚至农村、企业都加入了天网工程,为保持社会治安、打击犯罪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贰’ 中国网络最先进的数据库在哪个省

在浙江省杭州市,阿里巴巴和淘宝的大数据中心

‘叁’ 矢量空间数据库

空间矢量数据库是整个系统各种信息要素所依附的骨架,本次调查的矢量数据涉及地质背景、区域地球化学、遥感解译、农产品安全、非点源污染、特色农产品立地环境、社会经济、基础地理等,均要求以空间数据分层形式存储与管理。下面以地球化学数据子库建立为例简述矢量空间数据库建库工作流程(图4-4),其他矢量数据的建库过程基本类似于地球化学数据子库的建设。

(1)收集数据资料

资料收集主要是对入库数据的采集、分类,其内容包括野外采样记录、点位数据、测试分析数据、监控数据、统计单元划分图等。

(2)数据预处理

数据预处理就是在全面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需入库的纸质图件进行扫描、校正、矢量化等处理,并检查采样点位、组合点位坐标数据的正确性,以保证其点位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再对测试数据采用“速成等值线图”的方法分析研究、综合整理及筛选等,若不合理,则要反向检查测试分析数据的正确性。然后就可进行“扩边”处理,根据浙江省农业地质环境调查的实际情况,一般要求使用最外围的分析测试数据再往外填充8km。

图4-4 地球化学数据建库流程图

(3)数据网格化

数据网格化是对离散的、随机采样的分析数据点进行网格化处理,将不规则的离散数据点网格化为规则的数据点。网格化模型算法有最近点、距离倒数加权、三角剖分插值及克里金插值(包含多种漂移方式)等。数据网格化时要根据实际选择恰当的模型,比较常用的是最近点位和克里格插值模型。如在GeoMDIS 2002中,网格化时先选择欲操作的数据对象,设置坐标字段和网格化的分析项元素并给定网格文件名称,然后选择网格化模型算法和相关参数,设置网格化的特征值后即可以进行数据网格化。

(4)定色阶

各种分析元素含量值差异性大,为使之有一个统一的尺度,使用0.1lg

含量间隔直接勾绘等值线,个别特殊元素单独处理。pH值等值线间隔按土壤酸碱度分级标准划分。为了便于追索等值线延伸情况,等值线被划分成若干个色区,划分时依据平均值和标准离差而定,生成相应元素的色阶文件(*.PAL),定色阶这一步骤是主要针对地球化学图的制作,其目的是达到色调显示的统一。

(5)生成等值线

在GeoMDIS 2000中,根据插值生成的网络数据文件,并设置上一步形成的色阶等参数,就可生成彩色等值线图件。

(6)数理统计

按行政区统计单元、不同土壤类型统计单元、不同地质背景统计单元进行相关地球化学参数统计,生成相应的专题图。

(7)图形编辑

对GeoMDIS 2000生成的等值线、极值点、注释等导入到编辑功能强大的编辑软件(如MapGIS)中根据需要进行编辑。处理等值线的“尖锐化”、“孤高点”等现象。要保证等值线自封闭、圆滑,然后对生成的等值线与水系图层(主要考虑较大范围水域边界线)一起重新造区,和第六步生成的统计专题图一起进行必要的图形整饰,最后形成合理的地球化学面色图件。

(8)分层与检查

按照浙江省农业地质环境信息系统属性数据格式、图层划分要求建立分层文件,并对建立的分层文件进行检查,主要检查是否丢失图元和内容,同时要对各图层进行拓扑错误检查,如果发现拓扑错误,则返回第七步进行修改。要确保数据质量合格才能转入下一步。

(9)属性采集

根据图面内容填写相应的属性采集表,做到属性表记录内容和图形上标注的编码一一对应。填好的属性采集表可在Excel、Dbase、Foxpro等软件录入,形成DBF格式的数据文件(蔡子华等,2002)。也可直接在GIS软件的属性管理库中完成,如利用参数赋属性或单独逐一赋值。输出属性数据表要进行系统检查、修改。

(10)属性挂接

先进行图元和属性的一致性检查。对原图和属性表及属性库进行一一对应检查,如果发现漏图元或属性紊乱则要进行返回到上一步重新处理。然后将属性数据文件和图形数据文件利用图元编号(ID号)或特殊标识意义的关键字段进行挂接,使空间图形和属性数据联系在一起。

(11)投影变换

根据《浙江省农业地质环境数据库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要求》对完成属性挂接的图层进行投影变换,转换至以度为单位的无投影地理坐标系。

(12)格式转换

因为AGEIS是矢量数据并以Arc/Info格式数据入库,所以MapGIS格式完成的数据,需转换成Arc/Info格式才能进行入库。转换成功的Arc/Info格式数据还需进行Clean拓扑重建操作,在Arc/Info中使用Clean命令时需注意下列2个容限参数(樊红,1999)的选取:

第一个参数为Dangle Length(悬挂长度),用Clean命令使任何短于该长度的悬挂线段都被删掉,一般使用0.000 001。

第二个参数为Fuzzy Tolerance(坐标距离),用Clean命令使间距小于坐标距离容差的2个或2个以上的坐标点就合并成一个,一般使用0.000 001。MapGIS格式向Arc/Info格式转换后,对可能出现的错误需进行全面检查。

(13)数据入库

利用AGEIS系统提供的数据导入功能进行数据入库,形成地球化学数据子库。

‘肆’ 浙江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嘉兴GPS固定站及NetRS GPS接收机

四、信息化建设情况

(一)突发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建设

浙江省突发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由浙江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省气象台、省气象信息中心、省国土资源厅信息中心共同承担,由浙江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实施,从2003年开始至今已经稳定运行6年。通过与气象、水利部门的专线数据交换,采用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预报预警软件模型,建立了一套由信息传输、突发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软件、手机短信平台、WebGIS预警结果发布系统,以及相关的会商与成果发布审批等组成的省级突发性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系统,保证了每年汛期突发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地质灾害防治专题网站建设

2006年开始,通过在浙江省国土资源厅网站建立汛期地质灾害防治专题的形式,实现全省突发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成果及相关信息的发布,为社会公众提供了突发性地质灾害可能发生区域及发生概率信息,提高了公众预防地质灾害的针对性,加大了群测群防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为宣传地质环境保护政策法规、树立省国土资源部门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形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专题网

(三)地质灾害数据库等信息系统建设

浙江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建立了浙江省突发性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和地下水动态、地面沉降监测数据库、1:20万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1:50万水工环地质图环境空间数据库、矿山地质环境数据库等。初步实现全省突发性地质灾害点、地质灾害易发区、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及隐患点信息查询和航片、卫片及DEM数据的管理及平面、三维展示。

五、主要监测成果和服务

几十年的地下水和地面沉降监测工作,积累了长期系列资料,编制了各年度地质环境监测报告和以“五年”为阶段的地质环境监测综合报告。依据监测资料每年编制杭嘉湖平原等主要区域和杭州市、宁波市、嘉兴市地下水水情通报和预报,2001年开始每年编制浙江省地质环境公报,向社会发布。

2004年5月建立了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具体指导与协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监测区域协作联席会议制度,签署了《长江三角洲地面沉降监测信息通报与发布协议》,每年发布《长江三角洲地下水和地面沉降监测信息通报》。

在区域水文地质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2001年浙江省国土资源厅与省水利厅联合编制了《浙江省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与开发利用规划》,2001年和2008年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分别与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合作开展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杭嘉湖平原地下水与地面沉降模型建设,提出了地下水开采和地面沉降控制目标,制订了年度地下水开采计划并监督实施,地下水超采的局面得到明显控制,地面沉降的速率也呈趋缓状态。

2003年开展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系统研制,2004年起汛期正式在省电视台气象节目预报地质灾害信息,对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截至2008年,全省共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197次,其中3级86次、4级107次、5级4次,手机短信23160条。通过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系统与群防体系的紧密结合,成功避让了170起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使2373人避免了伤亡。

六、法制建设

1.《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104号,1998年8月15日。

2.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试行)>的通知》(浙政办发〔2004〕48号),2004年6月8日。

3.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面沉降防治工作的意见》(浙政发〔2006〕30号),2006年5月25日。

4.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杭嘉湖地区地下水管理的通知》(浙政办发〔2002〕58号),2002年11月7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水利厅《关于划定杭嘉湖地区地下水禁采区限采区及明确控制目标意见的通知》,2004年1月1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水利厅《关于划定甬台温地区地下水禁采区限采区意见的通知》(浙政办函〔2005〕3号),2005年3月2日。

5.《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已进入省人大一类立法计划,《条例》(草案)已送省政府法制办。

6.《浙江省地质环境保护规划2006-2010》、《浙江省地质灾害规划2006-2010》、《浙江省地质环境监测规划2006-2020》、《浙江省地面沉降防治规划2007-2010》均已发布并实施。

‘伍’ SQL数据库如何加密呢求一款浙江企业SQL数据库加密软件

我这里推荐一下fasoft
可以对windows下的任何类型的文件进行磨悄加密,加密范围广,加密细节无微不至,可以视频,网站内容
数据库,电脑瞎带渣文件夹,数行穗据报表,CAD图纸,二维三维图纸加密可以对widnows下的任何类型的文件进行加密。
加密性能强,加密范围广

‘陆’ 杭州闪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杭州闪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SecSmart)成2015年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由赛门铁克、华为、中科院、同济大学资深专业人士创立,公司不仅为用户提供数据库安全防护等多类型产品,同时还提供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全系列云端综合安全解决方案。公司通过自主创新的软硬件融合架构,有效保护用户核心数据资产。主营产品有:数据库状态监控产品、数据库透明加密产品、数据库脱敏产品、数据库安全审计产品。入选2015年杭州市“雏鹰计划”扶持
法定代表人:钟闻欣
成立时间:2015-04-02
注册资本:1138.8889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30184000352775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五常街道文一西路998号5幢608室

‘柒’ 数据质量控制

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数据的质量问题直接影响系统的运行和将来数据库的实际应用。使用空间数据质量检查软件和人工抽检作为数据质量数岩旦据控制体系的重要手段。

数据质量检查主要是对空间、非空间数据库的入库数据进行质量岁枣亏检查,其中空间数据主要是逐项检查数据图层(包括MapGIS 与Arc/Info格式)的图形和属性(胡大国,2004),检查的重点是扫描原乎神图精度(图廓点点位、图廓边边长、图廓对角线长度、坐标网线间距)、栅格图像精度、数据采集精度、图层套合精度、拓扑一致性(重点是公共界线的重合性,如断层与地层、地层与侵入体等)、TIC点精度、命名的标准化程度、分层的正确性、数据的完整性、水系方向、图元与属性的对应性、属性代码的准确性等(表8-3、表8-4)。而非空间数据主要是检查浙江省农业地质环境调查的设计、实施、成果等阶段的文档、图片、多媒体资料是否齐全、正确。

表8-3 空间图形控制

另外,还要对数据字典、元数据进行质量检查,特别是用于系统的解释数据库内容的数据字典,检查的重点是图层名称描述的正确性、数据项、代码的完整性和正确性、非空间数据名称描述的正确性等,最后所有的数据还要导入到AGEI S 系统中进行软件调试和数据检查。

‘捌’ 档案学有哪些数据库

【编者按】:档案学就是探索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的发展规律,研究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开发的理论、原则与方法的学科。精品学习网档案学栏目为您提供档案学范文参考,以及档案学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写作中的难题。
浅谈数据库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分析了数据库在档案管理中应用的现状与不足,讨论了利用数据库技术对档案进行管理的实现和应用,提出了有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数据库 档案管理 应用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力量。随着我国各单位业务的急速发展,单纯的手工记录方式已无法及时有效地对档案材料进行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和管理。而计算机技术在近十年来的迅猛发展,使得各单位利用计算机对档案进行辅助管理成为可能。档案信息化是在档案管理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开发、管理和提供利用等服务,主要包括档案资源数字化和网络化、档案信息管理和利用提供的一体化、档案信息的高度共享等。
《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规定了我国近期档案工作发展目标,《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年—2020年)》的审议通过,为档案信息化提供了有力保障。计算机的介入打破了传统的管理模式,使得原本松散、庞杂的档案管理迈入了集中统一、信息自动化的新领域。虽然,利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档案能大量减轻管理工作的强度、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并能减少管理工作的失误,但是由于计算机技术,尤其是数据库的发展是一个逐步开发、完善的过程,同时使用该技术的工作人员也有逐步学习、应用的阶段,因此计算机辅助管理各单位档案中也存在着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数据库在档案管理中应用的现状与不足
随着各单位业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手工管理档案的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成倍膨胀的档案数量,也无法满足社会对档案的巨大利用需求,利用档案管理软件进行计算机管理是提高各单位档案服务水平的必由之路。将手工管理的纸质档案转换为数字信息进入网络,即从档案的实态转换到虚拟态,档案信息与载体分离,在这个意义上说网络传递的仅是档案信息,用户得到的仅是复制品,而非档案原件。使用数据库计算机辅助管理档案不同于以往对纸质文档进行收集、整理、立卷、归档、管理等工作,管理人员除了需要具备档案管理业务素质外,还需要对计算机及数据库应用具备一定的认识。有相当多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知识结构老化,缺乏计算机技术知识,不能准确、规范地录入基本信息,导致基本信息错误、缺失甚至张冠李戴。与此同时,由于一些档案管理软件在建立时仅考虑当时的数据量和用户需求,数据库结构中只有比较有限的几个数据字段,数据库容量较小,不能导出通用格式的数据。当数据量成倍增加,数据库运行的速度就相应减慢,使工作效率被迫降低。
二、数据库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建议
要全面提升档案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水平是个艰难的过程,涉及方面很多,需要管理部门投入人量的人力物力。有些方面,例如,设备的可靠性,火灾预防等方面,主要涉及投入力度的问题:防止人为的有意识破坏方面,如泄密监取密码口令、计算机病毒、黑客等,主要依靠管理制度和计算机安全专项技术。但在数据库的一致性、完整性问题上,档案管理部门自身起着决定性作用。主要应关注以下几点:
1.采用科学的数据库开发方式
早期使用结构化方法开发的档案管理软件,其稳定性、可修改性和可重用性都比较差,用户需求的变化往往造成系统结构的较大变化,并且需要花费很大代价才能实现这种变化。新的档案管理软件可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商定一种或多种数据转换方式,以便数据能够在不同软件之间实现信息共享。考虑到信息网络化的需要,档案管理软件可具备通过网页进行数据查询、交换的功能。同时还应考虑数据量增加的速度和数据库技术发展的趋势,以便今后对数据库进行升级或更新换代。对于管理条例的各种文件可采用数码照相或者文本方式进行保存整理,通过公文类程序或网页进行交换及查询。
2.确保档案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单位档案的保密性和安全性是十分令人关注的问题。档案一旦进入计算机网络系统,网络的安全将直接关系到档案的保密性。对于计算机网络与电子文件所存在的技术上的弱点只能靠技术上的发展去解决。作为计算机网络的使用者,电子文件的形成者和保管者都有责任关注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也有责任采用诸如防火墙、密码技术、网关、虚拟保险箱、电子印章、电子水印等最先进信息技术解决上述问题。同时通过建立符合科研档案技术发展规律的各种工作规范来保障电子文件的安全。只要工作规范,技术到位,这一科研档案工作的主要障碍是完全可以解决与克服的。
加强网络监控,及时备份数据。网络中存在的安全性问题是对档案管理系统安全性最大的威胁。目前有多种网络安全策略,各种安全策略必须相互配合才能真正起到保护作用,其中网络的访问控制可以说是保证网络安全最重要的核心策略,它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访问,它也是维护网络系统安全、保护网络资源的重要手段。另外,要注意建立计算机检索查询和提供档案信息的主要服务方式,为使用者提供网状信息组织结构,使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沿着信息之间的关系链进行浏览,而不是按照规定途径进行检索和查询档案信息。
3.关注计算机病毒的新变化
当档案信息系统扩展到局域网甚至互联网时,计算机病毒成为不可回避的危害,而且新型病毒具有许多网络时代的新特征,例如,病毒传播主要通过网络途径扩散,病毒与计算机入侵关系密切,Windows操作系统的网络功能是常见的攻击点,等等,档案工作者应当时刻注意新的技术变化,制定针对性策略,并从管理制度、技术监督、后备保护、应急措施等多方面综合防范。
4.加强法制建设
保障档案信息安全单纯依靠档案管理部门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相关法律、规章制度的约束。因此,档案信息安全与其它社会问题一样,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各个环节必须紧密衔接才能发挥作用。立法在保障档案信息安全性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缺乏法律支持的信息安全保障是纸上谈兵。我国已将信息安全列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辽宁省早在1998年就通过了《辽宁省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条例)),这些都将在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中发挥重要作用,但随着新问题的出现还需要更完善的、更专业的法律、法规出台。
参考文献:
[1]张姝,韩振英.计算机在学籍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4).
[2]刘淑芬.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学校档案管理[J].学校档案,1999,(1):23-25.
[3]徐志敏.计算机技术对档案工作的影响[J].办公室业务,2000,(3):32-33.

档案数据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钱毅
摘要:档案数据库是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核心工具,目前我国档案数据库的建设和利用状况还存在不少问题。作者首先解析了档案数据库的概念,指出应当从档案业务需求的角度去考察数据库的功能,并分析了档案实践的发展导致了档案数据库内容变化的几大因素。在档案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缺乏有效统筹规划、数据库定位不准确、标准规范缺失、数据质量不高等。要解决这些问题,作者提出应当加强档案数据库规划管理、完善标准规范、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培养人才队伍等措施。
关键词:档案数据库 概念 问题 思路
数据库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门信息管理技术,是公认的信息资源开发、管理和服务的核心手段。目前数据库的建设规模、信息量大小和使用频率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信息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在我国国家和地方各级的档案信息化规划中,档案数据库作为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核心工具也都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档案界一直存在着如何盘活档案资源、提高利用效率等问题。应该说,拥有先进的数据组织技术和灵活可靠管理手段的数据库技术理论上可以从容面对这些挑战,为档案信息化搭建一个坚实的平台。事实上几乎所有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中心都由档案数据库来担当,无论其形式是档案辅助管理系统还是所谓的数字档案馆。但档案数据库的建设和利用状况仍然不容乐观,还存在着数据结构封闭、数据质量不高,档案信息资源尚未完全走出信息孤岛的状态。笔者拟从对档案数据库的概念、档案数据库的应用现状及建设思路几个方面来分析这些问题。
一、档案数据库概念解析
档案数据库的建设在我国已经有20余年的历史,但其理论发展却并不充分。笔者通过期刊网(www.cnki.net)进行查阅,在1994~2005年间查询到篇名中包含“档案数据库”的文章仅有28篇①,内容多局限在实际工作总结的层次上,对档案数据库的概念描述和理论挖掘相对较少。
通过文献调研,笔者发现早在1987年孙淑扬就指出“档案数据库属于文献数据库,是档案自动化的重要内容,它是经过整理组织以机读形式出现的档案信息集合。②”洪漪编着的《档案信息组织与检索》中认为“机读档案数据库,简称档案数据库,是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机读档案数据的集合。这些数据包括档案题名、责任者、来源、页码、分类号、主题词、摘要等,少数包含档案全文。③”杨公之主编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实务》一书认为“档案数据库,从广义的角度讲,就是以特定方式组织起来的档案数据集合。具体地讲,就是为了满足多个用户多种应用需要,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将本单位所保管的档案信息存贮在计算机中以备使用的数据形式。④”
笔者无意为档案数据库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因为作为支撑点的“档案”与“数据库”在实际应用中本身就是发散性很强的概念,而且还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上述定义都符合其各自特定的信息背景,以致档案数据库在不同阶段的发展中出现了许多称谓,如机读目录数据库、索引数据库,照片档案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档案数据库等等。因此研究档案数据库,需要综合把握数据库和档案实践的发展,获得对档案数据库的相对完整的认识。
在研究数据库时,除了掌握其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操作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要立足档案信息资源的特点,按照需求引导的原则关注数据库中可以“为我所用”的部分,而不能片面追求数据库功能而忽视基本的档案需求。比如为了描述日益丰富的档案数据类型,我们要求数据库具有完备的数据类型能够表达音频、视频、全文等信息类型;为了加强档案数据质量控制,需要重点关注数据库的完整性管理机制;为了保证档案数据的安全,需要灵活应用数据库的视图功能、权限管理以及加密机制等。此外,数据库提供的共享交换、格式转换、数据仓库等核心功能可以为档案数据库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层次都提供技术保障。
同时,我们还要关注档案实践活动的变化,关注这些变化可能对档案数据库带来的影响。笔者认为影响档案数据库内容的主要因素有如下三个方面。
1.档案实体管理。在近年的档案管理活动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比如2000年出台的《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允许在文书档案实体管理活动中取消“卷”的概念,这直接影响到档案数据库是否还需要“卷”这一级逻辑层次,从而影响相关表的数据结构。信息记录技术的发展引进了许多新型载体,目前纸张、照片、胶片、缩微胶片、硬盘、软盘、磁带、各类光盘、图纸等共存一室并不鲜见,不同类型的载体需要有不同的数据表来进行管理,档案信息化规划中还要求将这些载体的信息通过各种方式数字化后进入计算机系统,这也极大地丰富了档案数据库的内容。此外,在档案信息利用环节,用户全文和多媒体信息检索需求也会促进档案数据库的数据类型的拓展。
2.档案数据库设计活动。在多数情况下,档案数据库系统并不只是纯粹档案数据的集合,还包括档案管理活动中的其他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被纳入管理。比如,在使用数据流图等工具进行数据库需求分析的时候,可以将许多业务流程方面的管理信息纳入数据字典;数据库的概念设计阶段经常使用的ER模型(Entity-Relation Model)要求仔细分析档案管理域中各实体及其之间的联系,并据此建立档案数据库模式,通过这种设计方法得到的数据库通常还包括一些管理实体,比如包括各类人员库、标准库、组织机构表、保管期限表、人员权限表、库房信息等,甚至包括档案借阅者信息,而其中相当一部分不属于档案本体数据所包含的范围。
3.应用环境。不同的机构具有不同的应用环境,像档案馆与一般业务部门的应用环境就有很大差别,它们对于档案数据具有不同的管理要求。比如在信息集中管理应用环境中,为了管理方便,往往将档案与资料、期刊、报纸、图书等大量的非档案成分进行集中管理;文档一体化环境则将文件与档案数据共存一库,彼此依存,或者干脆就是合而为一;电子文件管理应用环境则根据前端控制原则,要求电子档案数据库的建设不能采用事后建库的方式,而必须深入到文件形成阶段,收集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的完整信息。因此可以看出,不同应用环境下建立的档案数据库的内容范围存在较大的差异。
通过简要分析档案数据库概念的内涵及其变化,笔者认为对于档案数据库的理解不能一刀切,而应该立足档案数据库建设单位的实际环境和系统需求,将包括档案实体信息、管理信息、应用环境信息在内的各种类型数据按照特定数据模型进行组织的数据集合,并以此为据来考察目前我国档案数据库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档案数据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档案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软硬件设施可以通过购买、引进而获得,但一个行业或者部门的信息资源是买不来的,只能依靠自己建设。档案数据库作为档案信息资源采集、处理、存储和传输中心,在档案信息资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从宏观上讲,如何规划设计档案数据库的建设,是关系档案信息化进程是否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应该说,我们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数据库建设数量、分布的范围、发展的势头都是可喜的,初步消除了档案部门会沦为“信息孤岛”的疑虑。但同时,许多档案数据库建设中的问题也浮上台面,能否解决好这些问题是关系档案数据库未来发展的关键。
1.档案数据库建设缺乏有效的统筹规划
档案数据库建设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核心工作,但目前我国档案数据库建设缺乏有效的统筹规划。在国家档案数据库建设层面上,除了明清、民国、革命历史档案资料三个目录中心的建设已经启动外,尚未有国家级档案数据库的规划安排,各地档案部门在实际建立档案数据库时基本上是各自为政,在档案数据标准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这种局面将会导致数据共享困难。虽然我国就档案数据库的建设也提出过总体指导意见,比如《全国档案信息化纲要》一文中多次提到档案数据库的建设问题,提出“加强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进一步加强档案目录中心建设”、“积极推进档案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建设”等,但这些意见缺乏可操作性。此外,如何将电子文件以及数字化档案的信息纳入档案数据库中进行管理,也需要在宏观层面上进行有效的统筹规划。
2.把握好数据库定位
也就是要回答好“建设什么样的档案数据库”的问题,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充分了解档案数据库的内涵,明确建库的需求和目的,确定数据库定位,有的放矢。数据库定位将直接影响到数据库的建设成本、规模、效能等,是进行档案数据库以及信息系统建设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比如,是建立存储档案着录信息为主的目录数据库,还是建立存储档案全文的全文数据库;是根据馆藏的特点建立具有特色的数据库,还是基于馆藏图片、音像等资料建立综合
性多媒体数据库;是建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文档一体化系统还是电子文档管理系统;是独立建库还是若干机构建立联合目录中心,或者是为未来的数字档案馆做数据准备。这些问题都需要提前论证,做好决策。而我们目前的档案数据库建设,在定位方面做的工作还不充分,许多数据库千篇一律,缺乏特色;或者数据库结构相似却不能联合,各自为战,造成资源分散,工作量重复。
3.数据库设计盲目性大,存在不科学的成分
数据库设计是一项非常严谨、科学性很强的一项工程,从可行性分析开始,逐次进行数据分析,绘制数据库的数据字典,然后运用各种工具进行概念模型设计、外模式设计和物理设计,最后才能装载数据库。其中的各个步骤都必须认真对待,偏废不得,前一阶段的设计是下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不适合跨越设计阶段开展工作。
但在实际的档案数据库设计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科学的问题。特别在数据库可行性分析和数据分析阶段存在的随意现象比较突出。许多设计者对繁琐的数据分析不太重视,往往一上来就开始设计库表结构,这种脱离详细分析的设计方法虽然表面上速度较快,但其质量经不起推敲。对任何一个数据库系统而言,库表结构是其基石所在,基石不牢,大厦则有将倾之虞。
4.数据库逻辑结构缺乏规范
在进行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时,相关标准规范缺失是造成档案数据库的设计工作流于随意的主要原因,而档案数据库逻辑结构不规范的情况会引起数据库之间转换困难、难以共享等问题。目前正在许多单位开展的数字化工作所形成的图像文件、视音频文件如何建库管理,目前尚未有相关规范出台。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规范的滞后使得电子文件归档数据难以收集齐全,还有不少电子文件仍在进行人工着录登记,长此以往,前端控制原则难以在应用系统中得到应用。而在字段结构层面上,不规范的情况则更为突出。像在档案数据库中通常作为主键的“档号”字段的表示方法就五花八门,根据浙江省综合档案馆信息数据库建设调查报告的调查结果,在这浙江省通用的6种档案软件中,有的用4个字段来表示档号;有的定义成数字形式;有的定义为字符型,甚至同一个档案馆在不同时期录入的数据,表示形式也不统一。这将对日后数据库迁移、目录中心数据合并等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5.数据质量
档案数据库的建设必须保证良好的数据质量,“问水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古诗启示我们,准确的数据库信息、良好的数据管理是营造档案数据库“一池清水”的先决条件。作为重要的社会信息资源单位,档案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档案数据质量,在追求数据库数量增长的同时,还要加强“污染防治”工作,防止脏数据的产生。而根据浙江数据库现状调查报告,随机检查结果表明档案数据库质量较好的数据误差也在12%左右,总平均差错率达29%,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在录入阶段,同时数据库的质量检查制度不完善也是重要原因。
三、档案数据库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思路
1.加强数据库建设规划管理
数据库建设是一项投入非常巨大、周期很长、事关信息化成败的基础工程,应当由档案事业管理部门提供宏观的指导方针,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提供本地区或本行业数据库建设的蓝图,并会同有关部门对数据库规划的可行性进行论证,提出档案数据建设的具体意见。地方档案部门则根据宏观规划的要求进行详细设计,以实现全局共享为基础,突出特色数据。基于这样的总体思路,可以建立大范围内协调一致的数据结构,数据库框架设计、数据内容都能得到很高的共享度,将会改善目前档案数据库建设自行一套、质量参差不齐的总体状况。
2.加强标准规范的建设
档案信息资源描述标准体系是建设档案数据库的重要保障,相关标准规范的确立和逐步完善有助于各级各类档案数据库需要保持必要的协调,共同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档案信息服务。档案标准规范的制定要本着“确保数字档案资源格式统一、数据规范、长期可读、便于共享”的原则进行。在实施过程中,应当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一般性的信息处理标准优先采用国家标准,如《文献保密等级代码》、《全国行政区划代码》等标准应当直接采用国家标准,不必另行一套;对档案领域内特有的资源制定行业标准,如《寿险业务档案管理标准》。此外为了保证国家文献系统标准之间的一致性,档案工作标准应尽量与图书、情报的国际、国内标准相一致。
3.建立标准的元数据库
目前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比较混乱,虽然从各数据库个体角度观察,并没有太大的差错,但结构的不一致、不兼容会对数据库的共享和相互转换带来很大的困难,甚至难以进行。笔者认为,这个问题的最终解决,依赖于以着录标准化为依托的元数据库的建设。
目前档案数据库的主要记录对象是档案文件的二次文献信息,即文件的着录信息。许多档案数据库结构的确定其实就是将着录卡上的项目转换为数据表上的字段信息。从原理上讲,这个过程应该很容易,但由于我国的《档案着录规则》,虽然规范了着录项目,但并没有规定相应的量化指标,离数据库系统所要求的结构化数据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由于着录标准并不是确定数据结构的强制标准,各档案数据库在建设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应用,着录项目可以自行增删,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可以自由选择,这样的数据库进行互联互通的难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笔者建议以着录标准为基础,建立一定范围内的元数据标准,此处的元数据就是关于数据库中各数据字段的信息,并以此为基础构成元数据字典。该字典提供数据项目的结构化信息,包括数据字段的名称、数据类型、长度、默认格式等规范,并说明字段之间的联系。需要指出的是,这样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的元数据字典,实质上是为档案数据库提供通信格式,并不要求完全遵循,如果有特殊要求,只需要在此基础上提供转换功能即可。随着档案信息化的深入,元数据字典的建设还应当包括全文和电子文件的元数据项目,为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设计提供相应的元数据,实现电子文档的前端控制,从而在根本上解决电子文档接口规范问题。
4.建立健全数据库质量控制体系
针对档案数据库数据质量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将档案数据库视作档案部门的信息产品,并依照生产产品的管理方式,通过质量控制体系进行监管。该体系以可操作的方式提供对档案数据库的全面质量管理,包括数据库设计、建设、管理活动中主要环节的控制,并制定数据库质量考核指标体系。该体系要求将数据库设计过程作为单独的项目进行管理,通过项目文档能够审查数据库设计过程是否科学、合理;能够对数据库建设过程中的人、财、物进行审计;对数据收集、录入、备份等各环节提供质检措施,保证数据准确、完整;通过质量指标体系对数据库容量、响应时间、查全率、查准率、错误率等进行核查。依照质量控制体系进行管理,能够优化数据库管理活动,加强数据库建设人员的责任感。
5.加强档案数据库队伍建设
随着档案事业的不断推进,对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档案数据库作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中枢工程,其规划、设计、实施、管理、维护、标准建设等都需要相关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熟悉馆藏,了解基本档案理论、业务流程、未来发展,还要掌握数据库管理的基本技能,对于档案数据库管理员,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规划能力和标准化知识,而目前这方面的人才是比较缺乏的,需要档案部门和教育机构通力合作,培养通晓档案数据库建设的全面人才,全面推进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进程。
注释:
①查询时间:2005年9月16日,检索形式为“篇名”,检索模式为“精确检索”,数据库来源为“电子技术及信息科学辑目录”,特此说明。
②孙淑扬编着:《档案管理与计算机》,第176页,档案出版社1987年3月。
③洪漪编着《档案信息组织与检索》,第146页,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1月。
④杨公之主编:《档案信息化建设实务》,中国档案出版社,2003年,第103页。
(原文载于《档案学通讯》2006年第4期)

‘玖’ 系统维护可以使用系统自带的更新工具不联网也不影响正常使用

是的,不影响正常使用

系统完善

当软件开发完成并进入运行维护阶段,在该阶段软件完善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改正性维护

其目的是为了纠正运行阶段发现的软件性能上的缺陷、排除应用中的误用以及软件操作习惯。把“BUG”减少到最少的程度,保证系统长期正常运转。

(2)适应性维护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当软件的外部环境或者数据丛凳环境发生变化时,用户往往会对软件提出新的功能和性能需求,为了满足这些需求,需要修改或再开发软件。

(3)预防性维护

预防性维护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可靠性等,在发生意外的软、硬件故障等情况下,能够很好地处理并给出错误报告,并且能够得到及时恢复,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三)数据更新

浙江省农业地质环境数据库的数据更新是一个难题。农业地质环境调查是一项长期公益性工作,需要对农业地质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和分析,土壤、地下水、农产品监测数据及相关地图数据均要求导入到AGEIS系统数据库中,因此作为浙江省农业地质环境数据管理平台,需要提供能实现数据更新的接口。数据更新主要包括图形数据、属性数据、调查数据的更新3部分。浙江省农业地质环境信息系统是以数据管理和应用为目的,图层数据的更新功能相对薄弱,如果要复杂的编辑还需第三方软件进行辅助解决。本次仅强调属性数据和调查数据的更新。

属性数据的更新有2种情况,数据库字段的变更和数据库属性内容的变更。对于数据库字段的变源郑陪更,可以直接更改数据库结构,在保证关键字段不变的前提下,任何的改变都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数据库内容的变化,相对而言比较简单,直接修改字段内容。

调查数据(包雹蠢括定期监测数据)的更新包括添加、修改及删除等。根据项目的特点,调查数据一般以点的形式存在,系统提供了2种方式实现调查数据的更新,一是将调查数据表转换成空间数据图层,但数据调查表的格式应按《浙江省农业地质环境数据库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要求》中相关要求进行编制,系统可以直接读取Access格式的数据;另一种就是借用第三方软件,将数据表转换成以度为单位的ShapeFiles文件格式(也可为Arc/Info或DXF格式),通过系统维护子系统的数据导入功能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