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仓库 » 北京历史文献数据库入选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北京历史文献数据库入选

发布时间: 2023-05-23 05:31:41

⑴ 如何应用计算机网络发展古典文献学

自古以来,历代学者对古典文献整理与研究一直沿袭手工操作的方式,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后,计算机技术开始涉入到古典文献研究中,对传统的古典文献整理与研究方法(自然也对一切需要使用古典文献资料的专业研究)起到了极大冲击。首先简单回顾一下计算机技术在古典文献研究领域内发展的历程。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一些图书馆、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陆续开始大规模地利用计算机设计并建立数据库。大致说来有两类数据库,一类是书目数据库,一类是文献数据库。南京图书馆于90年代初率先建立书目数据库,对读者检索有关书目起到了极大的帮助。之后,各地图书馆纷纷效尤,类似的书目数据库很快就普及了。虽说至今各地图书馆的书目数据库的检索方式,仍存在机读编码格式不统一的问题,然而书目数据库提供的方便快捷的查询功能,对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具体到学术研究来说,至少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比较方便的查找有关古典文献的实用工具。


在建立书目数据库的同时,一些大专院校与科研机构开始研发各自的文献数据库。从数据制作格式来说,大致可以区分为两类,一类是图像格式,即将按原着内容扫描成PDF图像文本,另一类是元数据格式,即录入文献文本内容(或扫描并转化为电子文本)导入数据库,并转换成可阅读与检索的数据库机读格式。一般说来,无论是PDF格式还是元数据格式,它们数据库容量都较大,也提供了较为原始的检索方式,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不小的帮助。从上述两类制作格式的数据库来说,PDF图像文本可以直接阅读图像文字,但总体说来不太适应古典文献整理与研究的需要。而元数据格式较为精致,初步具备了较为方便的常用的功能,可以检索、作卡片等等。古典文献数据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类目数据库,即按“类”收录有关图籍,如经学类、史学类、文学类以及甲骨文、金文或出土文献资料、石刻资料等等,另一类是综合数据库,如《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国学宝典》之类数据库。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古典文献研究的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贡献是有目共睹的。然而,计算机技术在古典文献研究中的运用仍然存在着极为严重的缺陷也是不容回避的。中国大陆最早的古典文献数据库是建立于1987年河南大学的《宋人笔记检索系统南宋主要历史文献》。之后,各种数据库纷纷涌现,比较重要的有南京大学、河南大学、苏州大学联合研制的《计算机甲骨文信息处理系统》、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唐诗》、《先秦魏晋南北朝诗》、《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十三经》、《全唐文》、《诸子集成》等数据库、北京大学《全宋诗》数据库、南京师范大学《全唐五代宋词》数据库、四川大学《宋会要辑稿》数据库(与海外合作)等等。港台古籍数字化起步较早,均采用繁体字形式。1984年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研发《汉籍全文资料库》,香港中文大学则有《汉及以前全部传世文献》、《魏晋南北朝全部传世文献》、《竹简帛书出土文献》数据库等等。其中《竹简帛书出土文献》收录《马王堆汉墓帛书》、《武威汉简》、《睡虎地秦墓汉简》、《银雀山汉简》、《居延汉简释文合校》及其它散见简牍共140多万字的竹简帛书出土文献,价值颇高。计算机技术在古典文献整理与研究中的贡献是极大的,但目前存在着缺乏统一领导与规划;开发商嗜利忘义;热门文献数据重复,冷门文献数据罕见;技术关卡重重,难以互相兼容;功能单调,难以真正为科研服务;学术圈地,使人心有余而力难用等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和开发个性化文献检索服务系统两个方面。具体说来是加强总体规划,建立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数据库内容与文献检索服务系统分离;加速确定字库方案;彻底解决古典文献版权问题;建立公平的交易平台和发展新兴学科,培养专业人才。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数据库主要是提供给本单位研究人员使用的,当然也有部分数据库对外开放,为其他研究者提供一定帮助。虽然这些数据库有种种限制,但它们无疑为古典文献的研究(当然包括其它专业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方便。之后,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各地方的图书馆、以及其它数以百计的网站向用户提供收费或不收费的古籍文献检索服务,甚至还提供古籍文献的**服务。显然,这些工作的开展,为学术研究的现代化提供了极为有力的支持。至今为止,据笔者所查索到的除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各地图书馆数据库之外,提供各种文献**的中文网站至少在200个以上,其中就有不少古籍文献**的网站。这些古典文献数据库或有关网站的建立,确实为古典文献整理与研究乃至其它学术研究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帮助。

对于以上有更好观点的朋友,欢迎**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展开剩余内容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如何撰写文献综述报告
课堂回顾丨文科生写论文如何精准找到合适的文献数据库?
个人数字信息资源管理
endnote操作界面简介及如何新建endnote数据库
历史学电子图书、期刊、数据库网站介绍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易学研究菁华集成》取得丰硕成果
更多

⑵ 北京图书馆怎么联系

北京图书馆联系方式:北京图书馆原址以西的西郊紫竹院北侧
北京图书馆景点简介:
北京图书馆是中国的国家图书馆,是世界五大藏书过千万册的图书馆之一。1988年建成的这座新型的、现代化的新馆,坐落在北京图书馆原址以西的西郊紫竹院北侧。这是我国、也是目前亚洲地区最大、藏书最多的图书馆,也是世界上着名的大型图书馆之一。
北京图书馆的前身是清宣统元年1909年4月24日清政府学府部奏请筹集的京师图书馆,主要用于收藏善本书等古籍,馆址在什刹海广化寺(鼓楼西鸭儿胡同内)。辛亥革命后由北京政府教育部接管,1912年8月27日开馆,正式接待读者。1928年改名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址迁到中海居仁堂。1931年于北海公园西侧建成宫殿式新馆,因馆内藏有文津阁的《四库全书》,馆前街名称作文津街。这里环境幽美,明代时是着名的玉熙宫,明末时是皇家的别院。清代时宫殿荒废,后建图书馆,全馆面积仅仅8000平方米。后于19291931年间重修。1949年改名北京图书馆。70年代后期该馆扩建为50000多平方米,建于北海南门西侧的北京图书馆老馆藏书1100万册。北京图书馆是1975年3月,由已故周恩来总理提议并批准兴建的。新馆工程作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于1983年9月奠基,1987年7月1日落成,邓小平同志为北京图书馆题写了馆名。万里同志为北京图书馆新馆开馆剪彩。新馆占地7。42公顷,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包括文津街分馆在内,馆舍建筑面积为17万平方米。可藏书2000万册。设有阅览室30余个,拥有阅览座位3000多个,日平均可接待读者团梁七,八千人次。
北京图书馆虽然只有80多年的历史,但其藏书基础可以追。溯到700年前。始建之初,它继承了南宋皇家图书馆缉熙殿和明代皇家图书馆文渊阁的部分珍藏,又以清廷内阁大库翰林院和国子监南学为基础,收藏了大量的善本、丛书、地方文献和其他珍贵文献,约10万册。有翰林院残存的《永乐大典》、敦煌写经等。其库藏四库全书是中国大陆惟一完整的一套。它收藏的古籍善本达26万册之多,还收藏近200万册普通线装书。为了保藏和利用几千年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北京图书馆修复了大量被损坏的古籍书。北京图书馆还非常重视革命历史文献的收集,以及许多着名作家,学者的手稿。自1916年以来,北京图书馆一直是国内出版物缴送本的收藏馆,保证了北京图书馆入藏国内正式出版物的主要正常来源。该馆还积极地、有重点地收藏国外的一些出版物;目前已入藏100多个文种,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为研究世界各国的情况提供了必要塌竖运的资料。长期以来,北京图书馆在搜集,加工,存储文献等方面经过不懈的努力,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藏书体系。
建国后发展迅速,藏书从纤桥1949年的140万册增至1979年的1400万册,但书库面积仅增加5倍。1987年10月在海淀区石桥路紫竹院北侧落成新馆,它是由多层楼群环绕主楼的一组建筑。主楼地上十六层,地下三层。楼群中有对称的院落,屋顶为中国古典形式。全馆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则达17万平方米,其中书库面积6万平方米,藏书为2000多万册。馆内开设了30多个各类图书阅览室,拥有3000多个座位。还有可供616人使用的小型研究室数十个,有现代化的管理设备和展览厅、学术报告厅等。这一切使得古老的北京图书馆变得年轻了。为了保护珍贵书籍,现已将馆内各种善本、珍本拍成缩微胶卷,供读者阅读。在音像资料视听室里,人们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视听资料。设备先进,功能齐全。文津街原馆改称分馆。1990年底,藏书近1600万册。为我国规模最大、藏书最多的图书馆,在世界公共图书馆中也名列前茅。

⑶ 有没有那种文献用的是历史的数据


《中国地方历史文献数据库》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地方历史文献数据库,也是规模最大的写本文献可全文检索数据库。该库收录了主要来自浙江南部的处州、安徽南部的徽州、江西的鄱阳湖区、福建中备李,以及湖南、广东、云南、辽宁、山西、湖北、河北等地的地方历史文献,总量约35万件,150万页。一期入库3。5万件,近10万页。
该滚启库适合于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宗教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多门学科研究者使用,也适合对地方文献感兴趣的个人。《中国地方历史文献数据库》是迄今为止馆藏文献最丰富的中国地方历史文献数据库。本库所收录的地方文献(馆藏于上海交通大学)形成于2006-2013年间,主要来自浙江南部的处州、安徽南部的徽州、江西的鄱阳湖区、福建,以及湖南、湖北、广东、云南和辽宁等地。总量约35万件,150万页。一期入库3。5万件,近10万页。
目前利用契约文书进行的研究,多是利用大量的相互之间没有联系的契约,《中国地方历史文献数据库》不仅数量巨大,文书之间也具有关卖迟联性,以地域为单位,如石仓、徽州等,尽可能将一个区域中的所有地方历史文献,完整、有序地纳入同一数据库中。

⑷ 关于首都图书馆的问题

如果在那里看,在前台(里面的销祥书店斜对面)有为没有借书卡的读宽斗袭者提供的临时卡,白色的一小张,都放在一个小盒子里,自己拿就OK的,进去时慎兄给借书员扫一下码就可以

楼下的别抄我回答...

⑸ 想查找一本名人传记应该利用哪个数据库

中国历史人物传记数据库。
1、该数据库是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数字出版部与北京大学数据分析研究中心,联合研制的大型历史人物传记文献资料库,名人传记就可以在此数据中找到。
2、数据库内容以人物为节点,以时间、地域为坐标,以人物传记原始文献为主要内容,以人物小传为补充,辅以时代转换、诗文反查、康熙字典等工具,具备对人物、时代、地域、诗文、小传、文献的检索,以及繁简体输入、古今地名对照和个人数据管理等其他功能,该数据库目标将做成全球范围内资源最全面、历史人物数量最多、人物分布最广的中国历史人物传记库。

⑹ 国内五大论文数据库

国内主要有5大期刊数据库

一、中国知网提供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也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由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收录1994年以来国内6 600种期刊,包括了学术期刊于非学术期刊,涵盖理工、农业、医药卫生、文史哲、政治军事与法律、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经济与管理。

收录的学术期刊同时作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但是收录的期刊不很全面,一些重要期刊未能收录。

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

由数据库是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开发研制,收录了自1978年以来1 600余种中国生物医学期刊。

范围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中医学及中药学等生物医学的各个领域。

三、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CC)

由中国人民 *** 医学图书馆数据库研究部研制开发。

收录了1994年以来国内正式出版发行的生物医学期刊和一些自办发行的生物医学刊物1 000余种的文献题录和文摘。

涉及的主要学科领域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医学生物学、中医学、中药学、医院管理及医学信息等生物医学的各个领域。

并具有成果查新功能医学全在线

四、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 Info)

由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研制。

该数据库收录的期刊学科范围广,包括了学术期刊于非学术期刊,提供约2 000种的电子期刊的全文检索。

被收录的学术期刊都获得了“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的收录证书。

个别期刊甚至将“遴选”改成“精选”,或者干脆去掉。

很多作者因此误以为这就是核心期刊。

五、维普数据库

也称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重庆分所出版。

收录了1989年以来我国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教育科学和图书情报等学科9 000余种期刊,包括了学术与非学术期刊。

收录期刊数量很大,但不足之处是部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非法期刊也被收录了。

一般的,学术期刊都能进入至少1个国内期刊数据库。

期刊据数据库[3]不是期刊的评价体系,对科研处的期刊性质评价也就缺乏足够的意义,故不宜作为期刊性质评价的依据。

1、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提供中国大陆科技期刊检索,是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建立的专业学术知识服务网站。

隶属于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对外服务数据由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统一部署提供。

2、全国报刊索引

收录全国包括港台地区的期刊8000种左右,月报道量在1.8万条以上,年报道量在44万条左右,书本式用户有3500多家,现又出版光盘数据库。

反映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提供了国内外最新学术进展信息。

该索引是我国收录报刊种类最多,内容涉及范围最广,持续出版时间最长,与新文献保持同步发展的权威性检索刊物,也是查找建国以来报刊论文资料最重要的检索工具。

正文采用分类编排,先后采用过《中国人民大学图书分类法》和自编的《报刊资料分类表》,1980年起,仿《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分21类编排,1992年全面改用《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第三版)编排,2000年开始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标引,计算机编排。

在着录上,《全国报刊索引》从1991年起采用国家标准——《检索期刊条目着录规则》进行着录,包括题名、着译者姓名、报刊名、版本、卷期标识、起止页码、附注等项。

同时,“哲社版”采用电脑编排,增加了“着者索引”、“题中人名分析索引”、“引用报刊一览表”,方便了读者的使用。

3、超星数字图书馆

为目前世界最大的中文在线数字图书馆,提供大量的电子图书资源提供阅读,其中包括文学、经济、计算机等五十余大类,数十万册电子图书,300 万篇论文,全文总量 4亿余页,数据总量30000GB,大量免费电子图书,并且每天仍在不断的增加与更新。

覆盖范围:涉及哲学、宗教、社科总论、经典理论、民族学、经济学、自然科学总论、计算机等各个学科门类。

本馆已订购67万余册。

收录年限:1977年至今。

4、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是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下属的一家大型的专业化数据公司,是中文期刊数据库建设事业的奠基人,公司全称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综合文献数据库。

从1989年开始,一直致力于对海量的报刊数据进行科学严谨的研究、分析,采集、加工等深层次开发和推广应用。

5、中宏数据库

中宏数据库由国家发改委所属的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中宏基金、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中宏经济研究中心联合研创。

是由18类大库、74类中库组成,涵盖了九十年代以来宏观经济、区域经济、产业经济、金融保险、投资消费、世界经济、政策法规、统计数字、研究报告等方面的详尽内容,是目前国内门类最全,分类最细,容量最大的经济类数据库。

⑺ 历史学考研热门院校:北京大学

历史学系现有世界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地理学、专门史、史学理论早运与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及考古学8个二级学科。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 科(世界史、中国古代史),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1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本系还设有欧洲研究中心、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希腊研究中心、东北亚研究所、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现代史料研究中心、中外关系史研究所、 孙中山思想国际研究中心、当代企业文化研究所、明清史研究中心、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所、中外历史文化交流中心、人才研究所等研究机构。
中国古代史:实力绝对强大,从先秦到明清,每一个断代都很强,但最突出的要数魏晋南北朝、隋唐这两个方向了,不仅有周一良、田余庆、吴宗国这样的老前辈,还有阎步克、荣新江等一批后闷扒起之秀。当然先秦方向在有了朱凤翰加盟以后,实力也不容小视。
世界史:同样是学术上的圣殿,其中最具实力的要数世界中世纪史、欧美近现代史。马克尧、高毅等都是可遇不可求的良师。当然,愿意接收挑战的同学可以选择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这个方向,这绝对是一个困难与机遇并存的好课题。
中国近现代史:这是北大一个相对的弱项,但也不乏茅海建蚂睁昌这样的名角。而且该专业良好的分配前景加上北大这块牌子,相信对每个考生来讲都是不小的诱惑。

考研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⑻ 中国哪些文献入选了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由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评定,其麾下有66个国家委员会参与。每两年评选一次,每个国家每两年可申报两部古籍文献。迄今为止,共有100个国家的299份文献和文献集合入选,我国共有十个项目入选。
1、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
1997年入选
现存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收藏的中国50多个民族的传统音乐与民间音乐录音档案,长达7000小时。其中包括家喻户晓的民间艺人阿炳创作的传世名曲。
2、清代内阁秘本档
1999年入选
有关十七世纪在华西洋传教士活动的档案,保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该文献形成于17世纪中叶,共24件。这部分档案系统完整地反映了西洋传教士在华活动的情况。其核心内容是“汤若望案”,历史上称“历法之争”。
3、东巴古籍文献
2003年入选
《东巴经》由东巴文字写成,东巴文字被称为“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
《东巴经》现存云南丽江东巴文化研究所,是纳西族的东巴教祭司使用的宗教典籍,世代传承下来的尚存2万余卷。内容涉及历史、哲学、社会、宗教、语言文字,以及音乐、美术、舞蹈等许多传统学科,被誉为“古代纳西族的网络全书”。
4、清代科举大金榜
2005年入选
现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朝金榜现存有200多份,均为清代士子通过科举考试殿试的名单。
“金榜”为黄纸墨字,书满汉两种文字。大金榜加盖“皇帝之宝”用于张挂,长度一般在15至20米之间,宽为0.8至0.9米之间。小金榜不用印,供皇帝御览和举行典礼时宣布名次使用。在清代,文科大金榜张挂于天安门外长安横街的长安左门,武科大金榜张挂于天安门外长安横街的长安右门,三天后收回内阁保存。
5、“样式雷”建筑图档
2007年入选
现存于世的“样式雷”图档逾两万件,这些图档均由“样式雷”家族创作绘制。清初,原籍江西的雷发达应募到北京供役内廷,康熙初年参与修建宫殿,被“敕封”负责内廷营造工程。直至清末,雷氏家族有六代人在朝廷样式房任职,负责过北京故宫、北海、圆明园、颐和园、静宜园、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和西陵等重要工程设计的图样绘制、烫样制作。
6、《本草纲目》
2011年入选
《本草纲目》1593年金陵版,是迄今中外一切版本的祖本。是由明代李时珍编着的一部药物学专着,内容涉及医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等诸多领域。18世纪到20世纪期间,《本草纲目》被全译或节译成英、法、德、俄、韩等20多种语言文字,再版100余次,在世界广泛流传。
7、《黄帝内经》
2011年入选
现存中国国家图书馆的《黄帝内经》为当今世界上保存最早、最完好的版本。《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性着作,成书于距今22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黄帝内经》所构建御历的理论体系和医疗模式至今仍然被传统医药学运用和西方医学借鉴。
8、侨批档案
2013年入选
侨批档案由17万份侨批构成,“批”在闽南语和广东话中是“信”的意思,海外华侨寄回家乡的信和钱款被称为侨批。
100多年前,大量国人前往东南亚谋生。海外侨胞捎回家乡的款项和信息,主要是经由“水客”、递送。“水客”往返国内外,将华侨信款亲手交给侨眷,或是先用所托批款采购货物回乡,待出售后再将原款及批信交给侨眷,而“水客”们还必须取得收款人的回信,并将它带给汇款人才算完成整个作业。清末,出现了专门从事该行业的金融机构。
9、元代西藏官方镇闷搜档案
2013年入选
“元代西藏官方档案”共有22份珍贵的元代历史档案,这22份珍贵的西藏历史档案是从近一百万件档案中挑选出来的年代较久远、价值较高的西藏历史档案。
这些珍贵的元代档案文献大致年代为1304年至1367年。其中有4份文档是用八思巴文书写的元代皇帝给西藏地方寺院、官员等的圣旨,是元代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之间来往的重要文书档案之一。其他18份藏文铁券文书内容多为当时地方政权所有者为其管辖的官员、寺庙下发的文书,包括萨迦法王的法旨,帕竹王的一部分文书。
10、南京大屠杀档案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0月9日发布罩陵的消息,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⑼ cbm收录的文献题录是四个数据库里最多的(cbm数据库主要提供的是几次文献)

(1)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录1978以来1600余种中国生物医学期刊,以及汇编、会议论文的文献题录770余万篇,全部题录均进行主题标引和分类标引等规范化加工处理。年增文献40余万篇,每月更新。部分论文可直接链接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库获取全文。

(2)中国医学科普文献数据库:收录2000年以来国内出版的医学科普期刊近百种,文献总量近25万圆简篇,重点突显养生保健、心理健康、生殖健康、运动健身、医学美容、婚姻家庭、食品营养等与医学健康有关的内容。每月更新。可浏览全文。

(3)北京协和医学院博硕学位论文库:收录1981年以来协和医学院培养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9700余篇,学科范围涉及医学、药学各专业领域及其他相关专业,内容前沿、丰富,可在线浏览全文。每季更新。可以在线浏览和下载文摘信息。在题录页面点击“原文阅读”可以在线阅读全文。提示:全文不提供下载!

(4)西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WBM):收录目前世界各国出版的7200余种重要生物医学期刊文献题录2286万余篇,其中协和医学院图书馆馆藏期刊4800余种,免费扒腔源期刊2400余种。部分期刊可回溯至创刊年,全面体现协和医学院图书馆悠久丰厚的历史馆藏。年增文献60余万篇,每月更新。

(5)英文文集汇编文摘数据库:收录协和医学院图书馆馆藏生物医学文集、汇编以及能够从中析出单篇文献的各种参考工具书等240余种/册,文献量共计38700余篇。报道内容以最新出版的文献为主,部分文献可回溯至2000年。每月更新。

(6)英文会议文摘数据库:收录2000年以来世界各主要协会、出版机构的60余种生物医学学术会议文献,部分文献有少量回溯,文献量共计16540余篇。每月更新。

(7)俄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1995年以来俄国出版的俄文重要生物医学学术期刊30余种,部分期春态刊有少量回溯,文献量共计10420余篇。每月更新。

(8)日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1995年以来日本出版的日文重要生物医学学术期刊90余种,部分期刊有少量回溯,文献量共计76240余篇。每月更新。

⑽ 北京图书馆及国家图书馆如何

北京图书馆在北京西城区文津街,中国的国家图书馆。前身是清宣统二年(1910年)筹建的京师图书馆,1912年正式开放,1928年名国立北平图书馆,建国后改称北京图书馆。
其藏书历史可远溯到七百年前,它继承了南宋皇家图书馆缉熙殿和明代皇家图书馆文渊阁的部分藏书,1910年后又以清内阁大库、翰林院及国子监南学的藏书为基础,陆续收入文津阁《四库全书》、敦煌石室写经等珍贵刻本和手写本。
今馆建于1931年,原面积8.000平方米,现已增为近40.000平方米。1949年时藏书一百四十万册,至1979年底已达一千万册,其中有国内二十多个民族的古今典籍和数十万册善本图书,还重点收藏国外一百十五个文种的出版物,其中以英、俄、日、法、德文为最多。
它是我国收藏最丰富、规模最大的国家书库,从阅览、外借、照相、复制、报告会等不同角度为学术研究提供世界各国文化、经济、科学技术、社会历史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首都图书馆采取借阅合一、开放式、自助式、智能化的服务方式,为读者提供100余万册(件)开架文献的免费借阅,可借阅文献数量在全国公共图书馆中居首位,并利用RFID技术,使读者检索文献更方便、快捷。在空间布局和服务功能上,实现了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的“无缝衔接”,阅读学习与文化休闲的“有机结合”,以最佳的融合度让读者更好地使用图书馆。
首都图书馆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字阅读技术,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现代阅读体验。“掌上图书馆”让150万持卡读者随时随地享用图书馆的资源;“自助图书馆”实现了24小时全天候自助图书借还服务;“手持阅读器”让读者带着“移动的图书馆”随身阅读;“触屏读报”、“畅听阅读”等项目也散迹深受读者欢迎。
一、国家图书馆区域分布及开放时间
1、国家图书馆阅览空间分布
A座
地下一层:历史文献阅览室
首层:康复文献阅览室、一卡通通还处、多功能厅
二层:少年儿童图书馆总服务台、少儿中文书刊借阅、少儿外文图书阅览(北京明德少儿英文图书馆)、报告厅、亲子借阅
三层:青少年多媒体空间、童心舞台
四层:中文图书借阅、库本阅览
B座
地下一层:停车场
首层:首图剧场、第一展厅、第二展厅
二层:总服务台、引航睁茄厅、新书刊借阅、数字文化社区样板间、信息空间、文化时空长廊、书店、咖啡厅
三层:文学图书借阅、中文期刊阅览、中文报纸阅览
四层:历史和地理文献借阅、经济和语言文献借阅、视听文献借阅、风轩、雅轩、颂轩、第一影院、第二影院、第三影院
五层:社会科学文献借阅、自然科学文献借阅、艺术和计算机文献借阅
七层:外文文献借阅、台港澳文献阅览
八层:政治和法律文献借阅、中文工具书阅览
九层:北京地方文献阅览、北京市政府信息公悉掘察开查阅中心
2、国家图书馆区域开放时间
区域位置区域名称开放时间A座地下一层I段历史文献阅览室周一至周五 9:00至12:00 13:30至17:00A座一层III段康复文献阅览周二至周日 9:00至19:30一卡通通还处A座二层I段少年儿童图书馆总服务台周二至周日 9:00至17:00少儿中文书刊借阅亲子借阅III段少儿外文图书阅览北京明德少儿英文图书馆A座三层II段青少年多媒体空间童心舞台A座四层II段中文图书借阅周二至周日 9:00至19:30库本阅览B座二层A区新书刊借阅周一至周日 9:00至19:30B区数字文化社区样板间B座三层A区文学图书借阅B、C区中文报纸阅览、中文期刊阅览B座四层A区历史、地理文献借阅B区经济、语言文献借阅C区视听文献借阅B座五层A区社会科学文献借阅周二至周日 9:00至19:30<
更多关于北京图书馆及国家图书馆怎么样?,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57bee01615731748.html?zd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