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仓库 » 人口信息数据库建设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人口信息数据库建设

发布时间: 2023-05-29 18:12:07

1. 关于加快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解读

《指导意见》指出,人口健康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领域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关系到既定医改目标的有效实现、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有效落实和卫生计生事业的科学发展。当前,全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面临重大发展机遇,进入“全面统筹、快速推进、重点突破”的新阶段。
《指导意见》提出,按照“制度先行、统筹设计、强化应用、互联共享、业务协同”的原则,在保证原有卫生信息化和人口计生信息化工作连续性的基础上,全面统筹建设以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为基础,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六大业务应用为重点,国家、省、地市和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为枢纽,居民健康卡为载体,信息标准和安全体系为保障,互联共享和业务协同为关键的人口健康信息化工程。
《指导意见》确定了近期几项重点工程,以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和“金人工程”统领国家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以区域信息化示范项目扩大区域平台覆盖面,以四级平台建设统筹实现六大业务应用和共享三大数据库信息,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推进卫生计生服务惠及于民,加大远程医疗工作力度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提高服务可及性,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快速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工程建设。
《指导意见》明确了人口健康信息化“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的阶段性建设目标,最终全面建成全行业实用、共享、安全的人口健康信息网络,方便群众获得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卫生计生科学管理水平。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进入全面快速发展时期。目前,部分地区通过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初步实现了人口健康信息共享和跨区域业务协同。全国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网络全面建成,提升了公共卫生服务和管理能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远程医疗系统初具规模,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居民健康卡应用稳步推进,成为全人口、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和服务的重要载体。覆盖13亿人口的全员人口信息资源库,为人口计划生育服务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支撑。信息标准和安全体系建设日益健全,150余项标准和安全规范初步满足当前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需求。对于提高卫生计生服务和管理水平,改善人民群众就医感受,信息化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但也存在着薄弱环节,特别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方面,亟需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实施,加快推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完善生育政策做了总体部署,对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就人口健康信息化作出重要批示,国务院通过一系列涉及信息消费、健康服务业、养老服务业、宽带中国等重大民生政策的出台,规划和部署了人口健康信息化工作,指明了方向。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国家卫生计生委对原有信息化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先后到十余省份进行调研,多次组织有关领域专家进行研讨,在保证原有卫生信息化和人口计生信息化工作连续性的基础上,形成人口健康信息化顶层设计的思路,制定形成《关于加快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人口健康信息化的建设原则、总体框架、重点任务以及重点工程,加快推进全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更加有效地支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生育政策和卫生计生事业科学发展。 全员人口信息包括人口基本信息,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相关信息,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信息等。目前,全国已经基本建立了国家和省两级全员人口信息库,覆盖了全国13亿人口信息,支撑国家、省、地市、县、乡、村六级计划生育服务应用。
电子健康档案是居民健康管理(疾病防控、健康保护、健康促进等)过程的规范、科学记录,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多渠道信息动态收集,满足居民自我保健和健康管理、健康决策需要的信息资源。目前,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19个省份已建立全省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
电子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使用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生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图形、数据、影像等数字化信息,并能实现存储、管理、传输和重现的医疗记录,是病历的一种记录形式。目前,全国已有3700多家医疗机构开展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实现医疗机构内部信息共享。江苏、浙江、河南、重庆等6省份建立全省电子病历数据库。
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和电子病历数据库三大数据库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通过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提供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和电子病历数据库的基础信息,电子健康档案记录个人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信息,电子病历是电子健康档案的重要信息来源。三大数据库通过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实时动态更新,确保三大数据库个案基本信息的一致性、准确性、完整性,支撑业务协同。 人口健康信息化要建设标准统一、融合开放、有机对接、分级管理、安全可靠的国家、省、地市、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推进卫生计生机构上下联动,实现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信息实时动态更新、整合共享,保证跨区域、跨业务领域业务协同。
地市、县级平台承载区域内多种卫生计生业务应用,是区域内各类信息系统互连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基础和枢纽,为省级平台提供区域内人口健康信息。省级平台形成全省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索引库,对上是国家人口健康信息资源的重要支撑,是国家平台信息汇总、统计分析和综合决策的数据来源,对下调度省内各级平台,联通业务系统,满足跨区域业务协同需求。国家平台统筹疾病预防控制、妇幼健康、综合监督、计划生育、中医药管理、新农合和应急指挥等功能,形成多主题数据库,突出信息整合和大数据应用,支撑国家人口健康管理和决策。
目前,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南、重庆等10省份已建成省级信息平台,实现部分人口健康信息实时采集与共享交换,支持跨区域业务协同,服务综合管理与科学决策。部分地市和县区建立区域信息平台,实现区域内医疗卫生业务协同。 六大业务应用是满足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业务需求,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依托于各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公共卫生业务应用建设重点在于建设完善疾病防控、妇幼健康、综合监督、食品安全、血液管理、健康教育等信息系统,实现分级管理,提高业务能力,推动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计划生育业务应用建设重点在于建设国家和省两级全员人口管理信息系统,支持国家、省、地市、县、乡、村六级应用,实现辖区内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
医疗服务业务应用建设重点在于加强以(中西医)电子病历为核心医院信息化建设,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并与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互联,实现医院内和医院间信息共享,以远程医疗推进大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之间上下联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
医疗保障业务应用建设重点在于加快完善新农合信息系统,实现省级与国家级新农合系统对接,实现跨区域即时结报,促进医疗医保医药信息共享,提高新农合基金监管水平和使用效率。目前,北京、上海、安徽、江苏、河南、浙江、内蒙古、吉林、海南等9省份的省级新农合信息系统与国家新农合系统实现联通和信息共享,上海、安徽、江苏、河南四省份实现省内跨区域即时结报。
药品管理业务应用建设重点在于完善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供应保障信息系统,支持基本药物监测和管理,支持药品、医疗器械招标采购、配送和使用管理,加强药品电子监管系统在医疗卫生机构中的应用。
综合管理业务应用建设重点在于提高人口健康信息的综合分析利用能力,实现对各项业务工作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的精细化管理,有效支撑科学决策和政策规划。 居民健康卡具有居民身份识别、基本健康信息存储、跨区域跨机构就医和金融功能,目的是逐步统一不同医疗机构的就诊卡、免疫预防接种证、新农合证等,方便居民预约挂号、疫苗接种、共享检查检验结果,方便居民获得连续、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服务于全人群生命全过程。
居民健康卡作为群众享受各项卫生计生服务的载体,对于改变人民群众的就医模式和优化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模式,构建便捷、连续、可查、互信、共享的医疗服务流程,提高精细化服务水平,提高跨机构、跨区域诊疗时效和质量,改善群众就医感受,促进医疗卫生业务协同以及向健康服务业延伸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逐步解决看病就医问题、适应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为充分发挥居民健康卡的健康管理和便民惠民功能,国家卫生计生委研究出台《居民健康卡管理办法》,制订相关技术规范。目前,河南、内蒙古、辽宁、广东、江苏等15个省份以及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等大型医院开展居民健康卡发放与应用工作。实现了多卡合一,跨机构、跨区域就医一卡通,费用实时结算,动态记录和共享医疗卫生服务信息,满足紧急情况下医疗救治、异地共享信息和居民健康管理的需要。 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要求,国家卫生计生委积极推进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切实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隐患发现能力、应急处置能力, 做到信息安全保障与信息化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国家卫生计生委本级重要信息系统已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和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完成定级备案、安全建设整改和等级测评,且每年都开展等级测评及相关安全整改工作,做到动态安全。全国范围内重要人口健康信息系统已基本完成定级备案工作,各地区域信息平台以及全国三级甲等医院积极开展等级保护建设。
按照国家《电子签名法》和国家密码管理有关规定,国家卫生计生委积极推进以CA电子认证技术为基础的网络信任体系建设,建立身份真实可靠、业务数据完整可信、用户行为规范可控和责任明确的网络信任体系,确保业务安全有效运行。目前,全国已有22家第三方电子认证机构通过国家卫生计生委电子认证监管平台的符合性测试,遵循统一的证书格式标准、接口标准,实现全行业跨地域、跨信息系统的一证通用、互认互信。
在人口健康信息化中,明确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是人口健康信息的主管部门,各级各类卫生计生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中医药机构等)为人口健康信息的责任单位,明确涉及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信息,不对外提供,明确主管部门和责任单位负责的人口健康信息不得在境外存储,注重落实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妥善做好隐私保护工作,实现信息共享与隐私保护同步发展。 为加快构建人口健康信息化总体框架,当前要扎实做好几项重点工程建设,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全面系统快速推进。
1.关于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与金人工程。
按照《“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牵头建设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重点是统筹中医药管理、疾病控制、卫生监督、新农合等业务,建设国家级信息平台,联通各省级平台,促进各地区域平台建设,统筹实现六大业务协同应用,共享三大数据库信息,实现信息整合和大数据应用,形成全行业实用、共享、安全的信息网络,提高科学管理和决策水平。
按照《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建设全员人口统筹管理信息系统(“金人工程”),以出生登记信息和全员人口信息为主线,主要服务于计划生育工作,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全员人口统筹管理信息系统,支撑国家、省、地市、县、乡、村六级应用。
总体上,以统筹推进两项工程为契机,统筹业务需求,加快国家和区域信息平台建设,促进软硬件匹配、信息整合和大数据应用。
2.关于居民健康卡信息惠民工程。
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家卫生计生委将进一步加快居民健康卡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完善居民健康卡基础环境建设。继续坚持以大型医院和新农合参合农民、新生儿、职业病高危人群、无偿献血者等四类人群为重点,发挥好人口信息库的作用,免费为群众制发卡。推动大型医院将居民健康卡作为精细化管理和便民惠民的切入点,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下联动,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持卡就医的方便、快捷和实惠。以推进金融IC卡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为契机,促进金融IC卡加载健康应用(居民健康卡)。继续坚持在保持主要功能、标准规范、密钥体系、管理主体都不变的前提下,将居民健康卡与市民卡等其他公共服务卡“多卡合一”,方便群众“一卡多用”。
3.关于远程医疗信息惠民工程。
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实施远程医疗信息惠民工程。2010年以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方支持中西部地区远程医疗系统建设,目前已有800多家医院开展远程医疗服务,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提高服务可及性,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通过建设国家远程医疗服务监管系统和省级远程医疗服务信息系统,构建全国统一标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安全实用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充分利用云服务、视联网等新技术不断探索创新远程医疗服务模式,建立完善远程医疗运营监管机制。
4.关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示范。
选择部分地市,示范推广上海市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工作经验,依托居民健康卡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卡,以卫生计生协同服务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建立资源集约化、流程科学化、服务规范化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推进医疗机构上下联动,建立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新机制;促进区域内信息共享及医疗与公共卫生的业务协同,建立防治结合的健康管理新模式;构建以内部管理、外部监管、绩效考核、政府补偿等内容的区域卫生综合监管体系,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政府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管、评估与考核能力和水平。
5.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信息化。
2003年以来,我国的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已建成覆盖国家、省和地市三级的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在各类卫生应急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按照《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要求,将在现有卫生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基础上,扩大卫生应急指挥系统的覆盖面,向县级延伸,提升各级卫生应急信息化装备水平,提高卫生应急信息监测和分析、研判能力,实现预警评估、辅助决策、现场指挥、异地会商、队伍和物资的有效管理与调度,加强移动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利用多种通讯手段构建卫生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完善应急指挥管理流程,不断建设完善国家、省、地市、县之间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反应灵敏的卫生应急指挥体系。
6.关于中医药信息化。
中医药信息化是人口健康信息化的重要构成。通过多年建设,中医药信息化取得了一些进展。建立中医医疗质量监测中心,初步实现了中医医疗质量监测数据库上报的网络化;不断完善和更新各类中医药信息数据库,初步建成中医药数据库共享平台;基本建立中医药电子资源共享平台,充分发挥着中医药网络宣传和教育作用。建成区域、院际等信息共享网络,开展电话网络预约挂号、远程医疗会诊等网络服务。部分中医医院建立了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信息系统,注重信息共享和交换。积极研制中医相关信息标准,研发中医临床术语数据库、中医疾病诊疗数据库、中药基础信息数据库、民族医药数据库等一批中医药数据库。
下一步,加强医院、基层医疗机构中医电子病历和中西医结合医疗信息系统建设,推广应用中医药标准规范,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提升中医辨证论治水平。依托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中医药与卫生计生业务协同、信息共享,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建立中医药资源基础数据服务和动态监测信息系统,实现对中医医疗质量的信息化监测和管理。构建民族医药医疗机构资源库,促进民族医药医疗服务信息化建设,推进民族医药事业发展。 为确保如期实现人口健康信息化工程,需要全面统筹,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国家卫生计生委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领全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设在规划与信息司,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职责。国家卫生计生委成立人口健康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发挥专家在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战略、政策规划、重大项目等方面的作用,提供专业咨询和决策参考。各地可参照国家卫生计生委的组织模式,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明确职责,着力构建权责统一、分工合理、上下联动、保障有力的人口健康信息化工作格局。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作用,鼓励并引导企业和科研机构针对性的开展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人才培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逐步形成稳定、可持续的复合型人才队伍的培养、管理与保障制度。
完善资金保障机制,加大投入。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会同当地发展改革、财政、信息化管理等有关部门,保证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投入,重点保障各项重大工程建设和系统运维经费投入,确保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2. 宜城市的人口是多少

宜城市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建设
做到“三到位”“三把关”
近日,宜城市人口计生局在小河镇新华村召开了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建设现场会,启动了全市全员人口数据库建设工作,在全员人口信息库建设上大投入、高标准、严要求、强责任,切实做到“三到位”“三把关”:
(一)试点培训到位。为了使全员人口信息库建设少走弯路,快速推进,我市选择了一个人员复杂、村居合一的新华村开展试点。该村严格按照程序,进行了公安数据导出比对、拆户分户、绘图编码、入户核查、审核录入几个阶段工作,高质量完成了全员人口信息库的建立。并按试点模式,召开了培训会,对各镇计生办主任和微机员进行了培训。
(二)保障投入到位。市人口计生局投闷搏芦入20多万元建立了全员人口信息中心,各镇也都加大投入,更新了打印机、增添了电脑等设备。
(三)奖惩激励到位。为确保全员人口信息库建设质量和进度,市人口计生局建立了奖惩激励机制,凡全员人口信息库数据覆盖率、身份证号码准确率、育龄妇女信息准确率达到要求的给予1200至2400元的奖励,否则给予处罚。
(四)严把比对分户关。将公安导出的数据与育龄妇女信息系统数据进行比对,请村里熟悉情况的人帮忙初审,按要求拆户、分户、替换,打印核查卡。
(五)严把绘图编码关。按居住区域,分组绘制房屋平面图,并按图进行编码,绘图要准确,编码要规范,方便查询。
(六)严把核查录入关。对照核查卡逐户进行核查,做到不漏户、不漏人、不漏项、不出错,重点核查姓名、身份证号、子女情况、人户分离情况、户籍地、现居住地情况,确保全员人口信息库建设准确规范,为人口计生工作提档升级打下坚实的基础。

宜城市启动全员人口信息采集工作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准确率,全面推行出生人口实名制,为领导科学决策,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我市今蚂带年将全面开展全员人口信息采集工作,建成覆盖面广、准确率高的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网络版WIS)系统,从而推动我市人口计生工作稳定持续健康发展。
按照全员人口数据库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全员人口信息采集工作首先在我市小河镇新华村试点,进一步规范操作流程、完善操作方法、总结试点经验后在全市普及推广。采集工作将按照试点培训、数据初审、绘图编码、入户检查和审核录入五个阶段进行,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数据库建设工作。
建成后的全员人口信息数据能准确地反映我市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状况,将被应用指导各项人口和计划生育具体工作,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从而提高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整体工作水平。(王愉合)

宜城小河新华村完成全员人口数据库建设

近日,宜城小河镇新华村在市人口和计生局的具体指导下,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完成了公安计生数据导出转换、信息比对、替换补充、入户核查、系统录入等程序,率先在全市建立起第一个村级计生全员人口数据库。该数据库录入了小河镇新华村所有村民、家庭的信息,同时还录入了新华村所有村民居住平面图,并与省计生委数据库联网。数据库建立后,极大的方便了工作,各级计生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以以数据库为平台,利用电子导航,足不出户,通过对数据分类、对比、检索、个案信息查询等,就能从中发现某个地方计划生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工作的重点、难点。同时,利用该数据库还能准确、快捷地核查党在农村的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情况,从而使基层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实现了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肖文)

宜城生育文明示范户受“青睐”

7月30日上午,宜城小河镇荣河村村委会大院分外热闹,200多名村民齐聚这里,参加村里召开的五星级生育文明示范户表彰大会。当镇领导宣读完表彰决定后,3 1名生育文明示范户代表,踏着优美动听的乐曲,依次走上颁奖台,领取像征自己荣誉的奖品,台上台下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广大群众对她们舍小家为大家、为国家计划生育事业无私奉精神的最高赞誉,这奖品是党委政府对她们模范遵守计划生育政策的最好奖励。
张积锐是这次受表彰的一名生银陪育文明中心户长,丈夫张海红是村计生服务室医生,她生育两个女孩后主动落实了长效节育措施,协助丈夫从事医疗和计生服务工作,年收入3万多元,三口之家和睦幸福。示范户丁学琴、胡小瑞夫妇,生育一个小孩后就领取了《独生子女证》,夫妻俩酷爱唱歌,结婚后就组建了一个乐队,为结婚、过生、庆典等人家表演节目,在演出中经常串插一些计划生育内容,她的乐队成为远近闻名的乡土乐队……。
小河镇荣河村近年来大力推行生育文明建设,实施幸福家园推进计划,并把生育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与“文明单位”、“五好家庭”、“十星级农户”评选有机结合起来,互为促进,共同发展。该村在生育文明建设中一是强化生育文明宣传,在村委会院内建立了一个集计生政策、科普知识、生育文化宣传为一体的生育文化大院,刷写了12幅规范的计生标语,制作了8幅宣传画,印制了大量的宣传资料。二是开展五星级生育文明示范户评比表彰活动,全村共评选了31个五星级生育文明示范户,在村醒目位置建立了光荣榜,并召开村民大会进行大张旗鼓地表彰。三是对“三难”“四缺”家庭进行扶持,在新农村建设“三改一建”中优先优惠计生家庭。该村自开展生育文明建设以来,群众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明显提高。
荣河村生育文明建设只是宜城市生育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目前,生育文明建设已在全市210个村(社区)全面铺开,争创生育文明先进市、先进镇、先进村已成为大家共识,生育文明示范户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争当生育文明示范户在农村蔚然成风。

3. 机关后勤工作总结

机关后勤工作总结3篇

后勤人员是企业的协调服务人员,是企业全面发展和持续稳定发展的生力军,后勤工作是为各单位职能活动正常进行而提供的以服务为主要目的工作,那么你怎么写一份机关后勤工作总结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有关于机关后勤工作总结,希望你喜欢。

机关后勤工作总结1

在厅领导的正确领导和机关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20__年办公室工作人员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保证新机构的正常运转

1.承办厅重要会议的会务工作,保证新机构各种会议的正常召开

今年以来,办公室承办了工信厅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全省工业振兴大会、全厅处级干部大会、务虚工作会等大会的会务工作;同时,承办了工信部原材料司项目座谈会、装备司的工业发展座谈会、办公厅的部分省市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人座谈会、规划司的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座谈会以及原材料司的延安红色旅游。

2.确保人员到位,基本办公条件具备

随着厅机关人员的任命,办公用房调整刻不容缓,通过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制订出严密的调整方案,精心组织,按要求完成了全厅6300多平方米、210间办公用房的调整,而且基本上做到了人员到位,电话畅通、其他办公条件基本具备,完成了全厅235部电话的过户手续;根据原各单位办公家俱参次不齐的状况,按照厅机关办公家俱配备标准,完成厅机关家俱的补配工作;制定了厅车辆管理制度,完成厅机关车队的整合,基本保证了厅内工作和会议、接待的的需要,全年安全行驶达110万公里;厅机关成立以来,办理工作证(含6个协会)446个、出入证200多个,办理职工就餐卡100多张,办理省政府、省委、省人大车辆出入证近400个。为保证工作的运转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证。

3.积极解决职工困难,改善住房条件

为解决我厅职工住房的问题,成立了厅机关房改委员会及办公室,明确工作职责。在厅房改委员的领导下,制定了我厅参加小爻小区处科级住房的配售方案,按照省政府房改办的要求,本着信息透明,公平公正,有序推进的原则,截止目前我厅共有6名厅局级、60名处级、49名科级干部完成了三爻小区职工住房的配售。

4.积极开展机关文明建设,搞好机关环境卫生

为创建机关文明建设,配合新城物烂爱委会的要求,我们在厅机关推行了卫生管理办法,每季度组织对全厅卫生工作进行检查评比,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并对得分前5名的处室全体职工给予物质鼓励。由于我厅卫生工作做的好,在年终评比中被爱委会评为卫生免检单位。

5.计划生育工作:完成了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建设工作;圆满完成了机关人口信息采集和系统信息录入工作;建立了《机关育龄妇女基础信息登记表》;统计填报了《20__年1月1日至20__年10月31日出生的人口个案信息登记表》。被管理局计生办评为20__年计划生育示范单位。

二、做好日常服务工作,确保机关工作运转需要

1.值班,报纸订阅、分送:负责机关24小时的值班工作,认真填写值班记录,负责下班后和节假日的信件接收和办公区域的安全巡查,全年共接收和处理信件近100件;全年共完成报刊90类360多份的征订和6万多份的分送;发送信件近万封。

2.完成厅机关笔记本、信封等办公用品的制作,及时补充办公用品、低真易耗品,确保机关正常办公需要;印制分发贺卡3000份;做好办公室照明、门锁、窗帘等的报修。

3.信访:1至12月,处理群众来信6件,已按《信访条例》规定的时限要求,将处理意见分别报省联席办督查组、省政府办信处、省信访局,办结率为100%。

4.全年利用厅机关会议室召开各类会议500多次;较好地完成了厅机关日常公乱念务接待工作。

5.按照新城大院消防安全的要求,为厅机关要害目标部门配臵了灭火器,消除安全隐患。在厅机关举办消防安全知识讲座,提高广大职工的消防意识和防范能力。

机关后勤工作总结2

机关后勤工作纷繁复杂,随着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对机关后勤职能进一步扩展,对机关后勤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近两年,我局坚持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重要抓手,以学习启迪思路的创新,以学习促哗蚂困进作风的转变,以学习推动效能的提高,使全局工作努力实现“管理科学化、服务社会化、保障法制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不断提高后勤机关整体素质

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中,我局采取学理论、听报告、看发展、谈体会等形式,紧密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开展“三抓”活动,有效促进了机关工作作风和思想观念转变。

一是抓观念转变,增强服务意识。传统后勤观念认为,机关事务管理局管钱、管物、管车,是机关的“大管家”,其主要职责就是“管理”,造成后勤管事的多,做事的少,后勤工作很被动。我们紧扣机关后勤改革与发展实际,明确机关后勤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提出服务是后勤部门的天职,是立局之本;管理是成事之基,是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手段。我们把职责定位为“服务”,以服务为宗旨,谋划和开展好各项工作。我们在工作思路上提出了“四句话,八个字”:牢记一个宗旨—服务,抓住一个根本—管理,明确一个方向—创新,坚持一个作风—务实。在具体工作目标任务上提出:一是强化服务,要求员工在“钻”、“勤”、“有心”、“优”上下功夫,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机关对我局服务的满意率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达到85%。二是在提高服务的同时,节支增收。强化成本管理,各项经费支出同比下降5%;加强经营管理,局属经营单位营业额、利润分别增长10%以上。

二是抓素质培养,提高整体形象。两年来,我们按照区建设学习型机关实施意见精神,每年在年初制订局建设学习型机关年度活动计划,开展全员素质建设,通过下发文件、组织学习、岗位培训、查岗教育等形式和措施,加强对员工的学习和教育,转变思想、工作作风,提高后勤队伍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我们组织局全体员工在学习日学习了“三个代表”、《中国入世报告》、十六大报告等政治理论的学习、讨论和教育,举办了《与时俱进,坚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讲座,实施了电工、档案管理、人事管理等岗位业务培训。同时,针对局岗位多,人员多的特点,组织中层干部在同一时间分批对局各个岗位进行了查岗,查人员是否在岗,查在岗工作情况:态度是否热情、服务是否到位等,并对查岗情况通报,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教育。通过学习教育,全局干部职工思想上有了明显提高,政治上有了明显进步,作风上有了明显转变,纪律上有了明显增强。

三是抓制度建设,促进规范运转。我局在抓基础建设、建章立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程序,做到按规章办事,按工作程序办事,按职责要求办事,优质高效地做好区级机关后勤服务管理工作。制订了《节支、创收考核奖励意见》,把节支创收指标进行了目标分解,明确了各科室的支节创收任务与责任、考评的内容和标准。修订了《武进宾馆、新苑宾馆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机关商场考核奖励办法》,把宾馆、商场的奖金与量化的经济指标挂钩,树立效益优先观念。修订《仓库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了物品出入库程序和仓库管理。还制订了《电话费管理办法》、《门诊报销补充规定》等制度。同时,我们坚持以前制订的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坚持以《岗位责任制》明确工作职责,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坚持以《服务承诺制》明确后勤管理和服务的要求,提高工作质量;坚持以《首问负责制》优化服务环境,方便群众办事。

二、推进学习型机关的建设,不断创新机关后勤工作思路

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青春的源泉”。我们机关后勤工作如何与时俱进,用什么办法提升后勤服务,关键在创新,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我局在抓创建学习型机关过程中,不断开拓新的工作思路。我们围绕工作重点,积极从抓食堂、绿化、贵宾接待厅等服务窗口的“点创新”,延伸到抓后勤服务队伍的“线创新”,从而实现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全面提高满意率的“面创新”。

我们树立了机关食堂不能“只算经济帐,不算政治帐”,要千方百计让机关干部职工吃好、吃满意的理念,改变以往一味“把家”,不能亏本的思想和做法,在这种观念的指引下,机关食堂每周都精心编制菜单,确保菜肴品种的合理搭配并降低菜肴价格,把荤菜最高价从每份3元降到2.2元,蔬菜从每份0.8元降到0.6元。同时,增加食堂硬件设施的投入,更换了台布、快餐盘,餐桌上增加了面巾纸、牙签,安装了餐厅纱窗。在绿化管理方面,我们将行政中心近1/3的绿化收归自己管理,我们的精心养护、管理下,已种植了7年的高羊茅草坪经受住了今年持续高温,气候的考验,依然长得葱绿茂盛(高羊茅草一般寿命在5-6年,今年高温建设苑的高羊茅草坪全部死亡),连句容农校的专家都称之不容易,是创了奇迹;由于草坪地面高低不平,影响绿化效果,吸取上海等地草坪铺黄沙的好的做法,在草坪上铺设了厚约3.5厘米,共3万吨黄沙,使草坪更平整更漂亮;针对行政中心绿化色调单一的不足,我们参照昆明世博园鲜花种植方法,在1号楼门前广场及旗坛周围种植了鲜花,为不断变化鲜花色块造型,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我们积极摸索,从第一次没有经验的单调色彩组合,到通过电脑创作,形成不断变化的复杂的几何造型。

针对政府贵宾接待厅设施陈旧的现状,我们把工作做在领导提出之前,我们在参观学习上海国际会议中心贵宾接待厅的装璜布置的基础上,精心改造了区政府贵宾接待厅,并按四星级宾馆的标准,改造了贵宾厅厕所及二楼会场厕所,提升了政府形象,得到了区领导的认可。

在后勤服务队伍的建设上,我们在设备科试点开展了岗位技能比武活动,设备科水、电、暖三个班组结合日常工作,结合岗位特点分别进行了技能操作比赛和业务理论考试,并将比武结果与员工年终奖金分配挂钩,与今后技术等级评聘挂钩,产生了积极效果,引起了较大反响,职工队伍精神面貌有了明显改观。一是注重学习、钻研技术的气氛浓了。不少员工明显感到自身基本功不扎实。危机感油然而生;有的员工一改过去“拈轻怕重,能混则混”的消极状态,主动向技术好的同志请教,主动加强技术的琢磨和练习。二是主动参与,服务机关的技能强了。同时,开展创优服务活动,增强员工主动服务意识,积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三、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不断提高后勤服务保障能力

我局按照“为领导服务,为机关服务,为机关工作人员服务”的要求,从领导、机关、机关干部职工最关心的焦点、难点入手,克服困难,多办实事,努力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具体为:在新苑宾馆餐饮二楼开辟了区领导用餐区,更好地保障了区领导的中午用餐。在“非典”期间,担当起行政中心防范“非典”、确保安全的重任,对食品、餐具、餐厅及办公大楼公共部位进行严格消毒;对大楼各层面的新风机、空气过滤网进行清洗消毒;对机关班车进行每日两次的消杀工作。安装了行政中心大型电子显示屏,并加强管理,为机关各部门发布信息、标语提供服务。协调做好了行政中心联通客户手机信号覆盖盲区工程。调整了部分机关班车的线路,解决了居住湖塘地区机关工作人员上下班交通问题。在行政中心各幢办公楼的外墙醒目位置安装楼号牌、各单位分布示意图,以方便基层群众到机关办事。在行政中心设立洗车场,为机关提供洗车服务。对行政中心消防设施进行了系统的更换和改造,并通过了达标验收,更有力地保障了消防安全。实施县北新村管网改造,解决县北新村自来水管网老、管损大、水费高的老大难问题,解除居住在县北新村的机关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

由于领导重视,措施扎实,我局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取得较好成效。今年,我局将以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为中心,围绕局“一个确保、两个争创、三个实施”总体工作目标,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主要采取和落实以下四条措:

一、注重学习,提高整体素质。

1、抓政治理论的学习。为使学习不流于形式,学出成效,我们将首先从抓学习台帐开始,采取“查、看、问”的办法,确保学习真正落到实处。

2、抓业务知识的学习。各科室要根据科室、岗位特点,分类实施书面考试和操作技能比赛。

3、抓规章制度的学习。由办公室把规章制度完善汇总成册,印发到每一位员工。通过加强制度的学习,促使工作更加规范,工作纪律进一步加强。

二、认真开展“勤政、廉洁、三服务”活动。继续深入开展“勤政、廉洁、三服务”活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订扎实有效的活动实施方案,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设清正廉洁的后勤干部队伍,更好地树立机关后勤新形象。

三、适应时代,切实转变观念。我局将在不断强化全体员工服务保障意识的基础上,着重树立5种观念:

1、节约支出和经费包干的观念。我们将首先在行政科实施绿化养护经费包干。

2、有偿使用和实施收费的观念。对县北新村集体宿舍的用水用电和行政中心电子显示屏的使用实行收费。

3、服务工作跟上时代要求的观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机关工作人员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关对后勤服务的期望值不断增大,后勤服务必须跟上时代的要求,以更高的标准来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如在卫生工作方面进一步提高档次(实行物业化管理),更新机关食堂显示屏,为集体宿舍安装空调及电话等。

4、工作精益求精的观念。

5、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观念。

四、完善管理,严格执行制度。

1、实施局__年度工作考核制。隶据各科室的好建议、金点子,制订更为完善、更加合理的__年度考核意见,按考核意见严格实施考核。

2、探索实施工具消耗定额制。在实施材料领用记帐制的基础上,探索实施工具消耗定额制。

3、严格执行请销假逐级审批制。

4、严格实行外来人员施工审批制。

机关后勤工作总结3

在委厅领导的正确领导和机关各部门、直属各单位的大力支持、配合下,20__年是中心持续发展的一年,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20__年度基本工作情况及20__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第一部分主要成绩

一、加强基建工作管理,大力推进物业管理改革。

随着房产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许多院区住户转卖了自有住房,各院区逐渐变得混杂,物业改革势在必行。在委厅领导特别是分管领导万助巡的领导和支持下,在20__年物业管理工作的基础上,20__年中心共投入1841575。48元,对各厅属院区进行大规模的修善、改造,为实现院区物业市场化管理作好充分的准备。主要完成了以下几项工作:

1、继系马庄院区、南湖路院区全部住户水电表一户一表的改造后,20__年,中心又对八一大道院区、洪都大道院区公用部分电表进行了安装改造。

2、完成南湖路25号土地证的办理、环境绿化和地面改铺工作。

3、完成八一大道院区安防系统工程设计与安装和广告位维护与管理。

4、对洪都大道院区18间共400平方米的危房进行了拆除,硬化地面140平方米,并对该院区进行绿化改造。洪都大道院区首先实行电子巡更系统,电子红外监控保安系统,车辆电子管理系统,全面推行现代物业管理办法。

5、办理完毕12位职工房改房的各项工作,房产证已发到各职工手中。

6、在经过摸底调查、个人谈话、律师谈判等工作环节后,面对部分住户的强烈抵制态度甚至到中心大吵大闹,中心仍耐心细致地解释,坚持原则,清出房源7套,并按厅分房小组办公室意见报委厅领导批准后,按程序进行分房,办理完毕房产证。

二、加强车队基础管理工作,提高驾驶员安全、服务意识。

进一步完善、健全车队的各种管理制度,细化、量化了车队的各种制度和指标,实现了以制度管人,以指标管车的要求,使车队的各种制度更趋于合理,运转更加流畅。去年车队共行驶741986公里,总费用1706567。8元;今年车队共行驶约690674公里,总费用为1588550。2元。今年比去年,总费用下降118017。6元,无任何交通事故,无服务质量和态度方面的投诉。

三、会务接待更加规范、服务更加周到。

1、中心认真贯彻委厅机关会务接待精神,严格把关各种费用开支,想方设法降低成本。今年各种会议83次,涉及金额207万元,无一差错;并且相对于去年同类型的会议,今年在房价上调的情况下还与去年持平,长期以来,会务工作一直受到委厅领导、经办处室、与会人员的肯定。

2、先后分36批完成机关老同志、在职干部职工及家属共300人次的休假疗养接待,比去年多接待100多人次,最高峰一次接待了28人(实际床位只有12个),共支出606584。5元,人均支出近20__元,包括庐山门票、运输费、接待处日常管理费、人员工资,水电、伙食等等,该费用全部由中心负担。在所有被接待人员中,中心均发放无记名服务质量调查问卷,在收回的266份答卷中,无一人次表示不满意,99。3%表示很满意。在接待过程中,工作人员的热情,细致周到的服务,多次受到机关处室干部职工、委厅领导的肯定和好评。

四、企业发展

在20__年工作的基础上,20__年,中心顺利完成了对企业进行全面的产业结构调整及资产重组。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退出“兴华公司”的经营,完成与公司的清算工作。

在合作双方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公司股份如期转让,转让手续和帐目清算等工作顺利完成,并通过了省工商、国税等单位的检查。

2、成立了江西新华物流有限公司并确保正常、稳定运营。

(1)大力规范公司内部管理,提高公司整体素质。

结合公司实际,建立、健全了包括《员工指纹打卡考勤制度》、《员工绩效考核实施细则》、《员工奖惩制度》、《公司员工廉洁自律行为规范》、《库房管理制度》、《差旅费、一般费用报销管理制度》、《业务接待管理办法》及各岗位工作职责,做到事无大小,均有章可循,坚持制度管人,流程管事。

(2)齐心协力,全面完成20__年度综合经济指标。

公司正式运行一年来,共完成发行量230万件包,实现销售额3300万元,利润20__万元,上缴税款810万元,全面实现年初预订的目标。特别是在负责的春、秋两季教材、教辅发运工作中,公司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因素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制订相应的工作预案,在车辆、设备、人员、后勤保障和库容等方面,充分组织协调,保证了“课前到书,人手一册”。两季教材和教辅共发货1。946亿册,发运包件179万件;一般图书和音像46。4万件,音像教材51549件。

(3)积极开拓第三方物流服务。

在抓好主业,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公司充分调动和利用现有资产、资源,着力拓展第三方物流市场。依托公司核心竞争优势,在江中制药投标中,一举中得周边两省的配送;通过公司的优质服务,现已扩展到五省的配送、全国西药的仓储和生产物流服务。公司还先后成功地与全球五百强的沃尔玛公司江西分公司、麦德隆大型超市达成仓储和省内配送服务业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3、教育印刷厂克服多重困难,全面完成了年初制订的各项经济指标。

20__年印刷行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工价平均下降了12%;材料价格平均上涨了10%;银行贷款连续6次提息,从6。435%提到了8。217%,提高了27。69%,在利润严重受到挤压的情况下,印刷厂全部完成了年初制订的目标:

(1)销售总产值达2528万元,超出了年初制定的2500万元目标超,超出了20__年2460万元的销售产值。

(2)净利润达210万元,比年初制订的目标增长了5%;利润率达到8。17%,超出了年初制订的8%的目标。

20__年,教育印刷厂还被省工商局评为“江西省机关后勤工作总结a企业”并颁发奖章,被评为“新建县工业十强企业”,公司总经理被评为“南昌市劳动模范”。

一、主要做法:

1、开展凝聚力工程,塑造勤奋、团结、充满正气的团队精神。由于中心办公地点分散,人数过半的驾驶员长期在外出车,中心内部交流受到制约。为了缓和紧张的工作压力,融洽同事间的关系,加强交流与沟通,中心每月开展一次中心全体员工参加的集体活动。每次活动还邀请委厅领导、机关处室等同志一起参加,增进与机关同志的交流与沟通,以便更好地提供和改进各项服务工作。

2、坚持“改革-创新-发展”的理念,并将该理念灌输给中心每位工作人员。中心通过不定期地开展由全体工作人员参加的读书活动,并组织集中学习、考试、评比和奖励,鼓励中心员工多读好书,开拓思维,创新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学习氛围。

3、强化执行力度,狠抓服务意识。由于后勤工作事务繁杂,人员多为工人编制,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偏低,服务意识淡薄,各厅级单位的后勤工作普遍成为矛盾的焦点。针对这一情况,中心狠抓职工特别是正式工的服务意识和态度、强化执行力度,努力提高整体工作质量和效率。个别正式工不参加集体活动,在受到处理时甚至恐吓中心领导,中心仍坚持原则,对不按要求和规定做事或参加活动的,一律进行严肃处理。通过制度的约束和个案处理,中心职工特别是正式工的服务观念已有较大改观,服务意识也得到了较大提高。

4、修订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实现以制度管人。在充分相信机关广大干部职工素质的前提下,所有制度实行“无申诉”处理原则,即只要遭到投诉,被投诉人均没有机会对被投诉事件进行申诉和解释,中心将按制度规定直接进行处罚。在20__年的一次会务承办中,由于特殊原因,高教处要求特案处理,事先处领导也跟中心主要领导做了电话交流,但因为当时中心领导出差在外,没有及时衔接落实到位,遭到了高教处的投诉,对此,中心会务接待员、中心主要领导分别按制度给予经济处罚。

长期以来,中心企业化管理模式、整体服务意识、态度和质量受到了省内外高度关注,省内其他厅局单位的后勤中心以及部分省外相关单位纷纷来函来人了解情况,参观学习,中心各项工作制度还被来访单位带回作为参考,产生了较大影响。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由于有关政策的变化,中心企业经营遇到了很大困难,非常需要相关处室的大力支持。

2、少数职工的服务意识仍有欠缺,服务不到位。

第三部分20__年工作计划

1、加强中心内部建设和管理,努力改进和提高中心各项服务工作并长抓不懈。

2、坚持“改革-创新-发展”的理念,积极参与事业单位改革,开创中心新的工作和经营局面。

3、全面完成八一大道宿舍院区和南湖路宿舍院区的改造,推进和实施院区物业管理市场化。

4、在相关处室的支持下,利用高中课改契机,使教育印刷厂的业务和利润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进一步开辟物流市场,扩占全国物流市场份额。

5、对江西教育发展大厦提供后勤保障。

6、在不违反国家政策的情况下,努力解决机关各处室交通、接待、通讯、加班等费用补贴,进一步提高全厅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


4. 南宁市公安局的内设机构

南宁市公安局下设政治部、纪委、机关党委、办公室、指挥中心、人口管理处、出入境管理处等34个机关中层机构;共有兴宁、青秀、江南、西乡塘、青秀山、南湖、高新、邕宁、良庆等9个公安分局及武鸣、宾阳、上林、横县、隆安、马山等6个县公安局;直属刑事侦查支队、巡逻警察支队、交通警察支队、治安管理支队、警务督察支队、特警支队等10个支队和武警、消防2个现役支队;市第一看守所、市第二看守所等6个关押场所以及市人民警察训练学校。
1、指挥中心
科室职能:
指挥中心是市公安局负责全市公安系统行动指挥和综合业务领导;负责实施全市“110”社会联动工作。2、警务督察处
科室职能:
组织实施《公安机关督察条例》;指导、监督县级市公安局的警务督察工作;实施对全市公安机关及其公安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遵守纪律和落实警务规范的监督。
3、法制处
科室职能:
负责指导全市公安系统法制建设工作;规划、拍孙扮草拟地方性公安法规、规章;组织、指导公安执法监督检查工作;负责局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国家赔偿工作;承办市劳动教养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负责全市劳动教养案件的审核及复查、复核、所外执行等工作;负责需经市公安局审批的刑事强制措施和刑事、行政处罚案件的审核、监督工作。
4、信息通信处
科室职能:
负责市局公安科技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负责局公安有线、无线通信、计算机数据和电视监控等技术系统的袭灶技术建设、技术保障和相关装备的管理工作;负责全市公安系统科技项目的研究与开发;负责市公共安全产品行业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依法核发社会公共安全技术防范工程、竣工验收、设施使用证及监督管理工作。
5、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处
科室职能:
研究制订和实施信息安全对策和技术防范措施;指导并组织实施全市公共信息网络的安全监察、安全保护工作;监控信息网络有害信息和违法犯罪动态,组织、协调、指导和参与对网络违法犯罪案件的侦查工作;组织、指导和参与对计算机信息泄密、计算机病毒及其他计算机灾害事故的防范、处置工作。
6、经济犯罪侦查支队
科室职能:
负责在职责范围内侦查和指导侦查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侵犯财产等经济犯罪案件;指导、监督列入管理的市属金融、财税等重点要害单位的安全防范工作;负责对全市经济民警的管理工作。
7、巡逻警察支队
科室职能:
指导、协调、监督全市治安巡逻执勤工作;组织、实施维护城市治安秩序,预防、制止现行违法犯罪;担负处置暴乱、动乱、骚乱事件中的攻坚、突击任务;负责处置劫持人质、持枪作案、爆炸行兇等严重暴力事件,缉捕严重暴力犯罪分子;参与维护重大政治活动、重要节日、庆典活动、大型文艺活动和合法集会、游行、示威活动的秩序和处置突发事件。
8、治安支队
科室职能:
负责和指导全市治安防范和治安行政管理工作;组织、协调治安行政管理工作和重大群众性社会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依法审批集会、游行、示威活动的申请;指导治安部门负责的刑事案件和违反治安管理案件的办理工作;负责对枪支、弹药、民用爆炸物品、危险物品的安全管理以及对特种行业的治安管理等工作;负责对治安收容工作的指导、监督;负责对保安行业的指导和管理。
9、市公安消防支队
科室职能:
依法实施消防监督;负责灭火、抢险救援工作;负责消防建设规划和工程的审查、验收工作。
10、交通警察支队
科室职能:
执行国家有关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法规;负责和指导、监督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维护交通秩序,处理交通事故;研究分析道路交通安全角势,提出对策;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负责全市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管理;指导、实施公路治安、刑事案件的前期处置;负责对全市车辆进行安全技术检验、登记和核发牌证,以及机动车辆驾驶员的考核和驾驶证核发、审验工作;负责交通安全监控、信号控制以及有关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规划和管理;参与有关市建设、大型建设配建停车场的规划、审核工作。
11、入境管理处
科室职能:
执行有关出入境管理的法律、法规,研究制订并指导落实全市出入境管理的政策法规;指导和承办本市公民因私出境申请的受理、审批和发证工作;负责外国人、华侨、港澳台人员出入境及在南宁市境内居留、旅行的有关管理工作;查处违反有关出入境管理法律法规的案件、事件。
12、户政处
科室职能:
执行国家有关户口管理和政策和法律、法规,指导、监督全市常住人口、外来凯铅人口的管理工作;负责人口信息数据库建设和人口统计工作;负责居民身份证管理工作;查处和指导违反户口、居民身份证管理的案件;协助有关部门做好门牌管理工作;指导公安派出所有关工作和治保会、群防群治队伍建设。

5. 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已存储有效人口信息达多少

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设项目已顺利通过专家组审查和验收委员会竣工验收,标志着国家五大基础信息资源库之一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已率先建成并投入应用。目前,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已存储包含13个数据项的有效人口信息13.99亿,其中7项数据的采集率达到100%,初步实现了对我国人口基础信息的统筹管理。

据介绍,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是首个实现多部委共建共享的国家电子政务示范工程,项目是以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为依托,由公安部牵头,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共建,覆盖全国人口,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标识的国家数据库。通过共建单位的共同维护、多源校核,保证了全国人口信息的一致性、准确性、完整性、权威性,破解了以前相关部门各自采集维护的出生、死亡等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难题。

6. 什么是四大国家基础数据库

“四大基础数据库”在国家电子政务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国家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无论在政务领域,还在企业领域,“四大基础数据库”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和共享需求,四大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不仅能实现数据的共享,同时在建设的过程本身也推进着各业务流程的整合及优化。

四大基础库分别是: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数据库,也有的专家称“四大基础数据库”是国家层面四大主数据库。

1、人口信息数据库

人口信息库的主体包括公民身份号码、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地等基本信息,还包括各部门业务系统在利用人口基本信息过程中产生的、其他部门存在共享需求的人口信息。

人口信息数据库主要来自公安局、人社局、民政局、卫生局、教育局等,另外我市在综治办、市民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也有部分数据。

2、法人单位信息数据库

法人单位信息数据库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市场监督局的企业注册登记库和组织机构代码库,编办的事业单位注册登记、民政局的社会团体登记库、国税地税的税务数据库,以及统计局的基本单位普查库等。

3、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

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是以电子地图为基础,整合道路、行政区划、建筑、植被、地下管线等基础数据,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用地、园林绿化、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专题数据。

4、宏观经济基础信息数据库

宏观经济基础信息数据包括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地方财政收入、税收完成情况、金融机构信贷情况、各镇(区)主要经济指标等信息,以统计经济信息为基础。

(6)人口信息数据库建设扩展阅读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已开始积极建设“四大基础数据库”,并在“四大基础数据库”基础上建设“数字城市”,有些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已开始从“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转型升级,进入“大数据”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信息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李克强总理也提出了“互联网+”概念,这充分说明了信息化的重要性。

“四大基础数据库”正是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对电子政务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既能加强政务资源的整合、共享与交换,打破信息孤岛,避免重复建设,又能推进政府职能部门业务协同,强化服务意识,通过数据加工和挖掘还能为政府决策提供知识依据和大数据的支持。

7. 人口信息数据库建设分为哪六个阶段

大致分四个阶樱扒段:前期调研,开发产品,实施上线,后期拦册持续维护。

管理信息由信息的采集、简颂宏信息的传递、信息的储存、信息的加工、信息的维护和信息的使用六个方面组成。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具有以下四个标准:

确定的信息需求、信息的可采集与可加工、可以通过程序为管理人员提供信息、可以对信息进行管理。具有统一规划的数据库是MIS成熟的重要标志,它象征着管理信息系统MIS是软件工程的产物.、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一个交叉性综合性学科,组成部分有:

计算机学科(网络通讯、数据库、计算机语言等).、数学(统计学、运筹学、线性规划等)、管理学、仿真等多学科。信息是管理上的一项极为重要的资源,管理工作的成败取决于能否做出有效的决策,而决策的正确程度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的质量。所以能否有效的管理信息成为企业的首要问题,管理信息系统在强调管理、强调信息的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得到普及。

8. 关于加快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的意见

国家卫生计生委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快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卫规划发〔2013〕3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人口计生委(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人口计生委,委机关各司局,委直属和联系单位:
为加快建设人口健康信息化,提高卫生计生(含中医药,下同)服务与管理水平,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信息化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创新驱动力。人口健康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领域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体现国民生活质量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志之一。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经过全系统的不懈努力,我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快速发展,为提高卫生计生服务和管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覆盖城乡的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网络全面建立,以临床应用和电子病历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远程会诊系统初具规模,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推广步伐加快,居民健康卡试点成效开始显现,信息标准和安全体系建设日益健全,150余项标准和安全规范初步满足当前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需求,部分地方建立了省级信息平台和地市、县级区域信息平台,区域内卫生信息共享以及跨区域业务协同逐步深化。国家和省级全员人口信息资源库覆盖13亿人口,支持信息采集、人口与计划生育业务和人口决策三大应用,形成数据向上集中、应用向下延伸的服务模式,探索开展了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信息的跨部门、跨地域交互和共享,促进了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的转变。
但是,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仍然面临亟需解决的问题。亟需整合卫生计生已有信息系统,扩大区域信息平台覆盖面,并提高联网水平,实现系统互连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提高卫生计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改善人民群众就医感受。亟需改变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的薄弱状态,促进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拦源的平衡发展。亟需提升数据集成、信息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高科学决策支持能力。亟需进一步加强制度、管理、人才和资金的保障,进一步完善信息标准和安全体系,支撑信息化建设顺利推进。
“十二五”时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也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关键时期。2013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就深化医改、加快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面临重大机遇,亟需以信息技术支撑全人口、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人口健康服务,以人口健康推动实现社会的全面小康。大力推进人口健康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是促进卫生与计生融合发展,提升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模式、健全管理工作机制的重要手段,事关既定医改瞎派目标的有效实现,事关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有效落实,事关卫生计生事业的科学发展。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对于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基本原则、总体框架与建设目标
(一)基本原则。按照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国务院相关部署,坚持“制度先行、统筹设计、强化应用、互联共享、业务协同”的总原则,紧密围绕深化医改、完善生育政策和卫生计生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工作,加快推进业务系统应用和协同,健全绩效评估和长效运维机制,有效提升科学决策、精细化管理和个性化服务水平,推动重点示范应用,实现行业率先发展。
(二)总体框架。统筹人口健康信息资源,强化制度、标准简神态和安全体系建设,有效整合和共享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资源,实现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六大业务应用,建设国家、省、地市和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以四级平台作为六大业务应用纵横连接的枢纽,以居民健康卡为群众享受各项卫生计生服务的联结介质,形成覆盖各级各类卫生计生机构(含中医药机构,下同)高效统一的网络,实现业务应用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有效协同。
(三)总体目标。以业务和管理需求为导向,全面建成实用、共享、安全的人口健康信息网络体系,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效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提高卫生计生服务与管理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提供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撑和保障。
(四)阶段目标。至“十二五”末,基本实现各级各类卫生计生机构的信息网络安全互联;以区域为重点完成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库建设,实现试点地区互联互通;结合地方实际,合理构建四级信息平台,实现六大业务应用,基本覆盖80%的省份、70%的地市以及50%的县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全覆盖;在试点地区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
“十三五”时期,深入开展与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相承接的人口健康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全力加强示范推广,持续深化重点业务应用,实现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库基本覆盖全国人口并整合共享;全面建成互联互通的四级信息平台,实现六大业务应用、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全国实现“一卡通”。
三、重点任务
(一)健全制度和统一标准体系。结合实际,健全人口健康信息化管理制度,完善居民健康卡普及应用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完善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数据库建设和运维管理的工作机制,保障工作正常开展。
建立健全适应中西医业务发展需求,促进卫生计生科学发展,涵盖数据、应用、管理、安全等方面的人口健康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修订完善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中西医电子病历数据标准和技术规范,统一建立人口健康数据元值域代码数据库,实现与相关业务领域信息标准协同;完善业务术语标准、各类数据集标准、统一接口标准,完善信息化标准应用管理工作机制,推动中医药信息标准的建立和应用,加强人口健康软件、终端和网络相关标准的符合性测试,实施标准应用评估,确保人口健康信息系统标准统一、有效互通和可持续发展。
(二)统筹建设三大数据库。推进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和应用,实现全员人口信息的实时动态管理,为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建设和应用。完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支撑区域内基层卫生计生机构间信息动态共享及业务协同,提升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应用服务水平,满足居民个人健康档案信息查询、增强自我保健和健康管理能力,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推进中西医电子病历的建设和应用。以中西医电子病历为核心,实现医院内部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加强公立医院行为监管,体现公益性。通过区域信息平台实现居民基本健康信息和检查检验结果、医学影像、用药记录等的医疗机构之间信息共享,实现区域内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的实时动态更新,提高数据质量。
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在确保三大数据库基本信息的一致性、准确性、完整性,避免多头重复采集的基础上,对外授权实现部门信息共享,对内有效提升临床和基础医学科学研究水平,实现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信息共享,支撑人口健康战略决策和精细化服务管理。
(三)统筹建设六大业务应用系统。统筹建设和深化涵盖卫生计生各项业务领域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六大重点业务应用系统,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视联网、智能卡等新技术,有效提升人口健康信息化业务应用水平。
加强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分级管理,数据同步,协同应用。完善疾病防控、健康教育、妇幼健康、食品安全、血液管理、综合监督、卫生应急决策信息系统,提高业务能力,加快卫生计生门户网站和服务热线建设,推动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加强计划生育应用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出生人口信息采集和监测预警机制,实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跨地域业务协同,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落实,开展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和便民服务,提升家庭发展能力,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推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转型发展。
加强医疗服务应用信息系统建设,推进中西医电子病历应用和远程医疗,优化医疗服务流程,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保障医疗安全,方便群众看病就医。
完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在卫生计生行业的应用,促进医疗、医保体系信息共享。加快完善新农合信息系统,提高新农合基金监管水平和使用效率,方便参合农民异地就医和即时结报,加强全国新农合业务运行监控和信息决策支持。
完善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药品供应保障应用信息系统,支持基本药物管理和使用,支持药品、医疗器械招标采购、物流配送、使用管理,强化及时监管。
完善综合管理应用信息系统,提高人口健康信息数据采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高信息数据统计分析和应用能力,实现对各级各类卫生计生机构业务工作、财务管理、内部运行的精细化管理,有效支撑卫生计生战略决策和政策规划。
(四)合理构建四级信息平台。建设标准统一、融合开放、有机对接、分级管理、安全可靠的国家、省、地市、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
各地根据服务人口数量和地域特点,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建设地市及县级区域信息平台,联通区域内各类卫生计生机构的信息系统,以服务居民为中心,支撑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业务应用,支持远程会诊、预约挂号、双向转诊、健康咨询等服务,突出传染病防控、预防接种、重点精神障碍等报告与管理,实现电子病历与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实时更新,满足居民查询个人健康档案需求。支持区域内医疗卫生人员绩效考核、卫生计生服务监管、药物使用监管等精细化管理。联通省级信息平台,满足跨区域业务协同需求。
省级信息平台数据同步来源于辖区内地市、县级信息平台,形成全省(区、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索引库,实现满足业务需求的统计分析功能,支持综合管理和科学决策,支持跨区域信息查询和六大业务应用协同。依托省级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实现辖区内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联通国家平台,满足跨省业务协同需求。
国家平台数据主要来源于省级平台,统筹中医药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妇幼健康、综合监督、计划生育、新农合和应急指挥等管理功能。依托信息资源库和多主题数据库,实现全国人口健康信息数据挖掘和综合分析,支撑国家人口健康管理和决策,支撑跨省、跨业务领域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对外授权实现与有关部门信息系统对接和信息共享。
(五)加快推进人口健康信息网络统一共享、互联互通建设。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在于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实现卫生计生各项业务相向协同,同时集中数据信息资源,发挥大数据应用优势,有效提升人口健康科学决策和服务管理水平。以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为骨干,多种通信网络为补充,构建与互联网安全隔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高效、稳定的人口健康信息网络,稳步扩大网络覆盖面,推动四级信息平台、平台与各级各类卫生计生机构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加快推进全行业信息共享交换和业务协同。
(六)加快推进居民健康卡建设与应用。以居民健康卡为联结介质,依托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有效共享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信息。坚持居民健康卡的专属、通用、交互和开放功能,实现居民身份识别、基本健康信息存储、跨区域跨机构就医和费用结算,促进居民个人电子健康信息动态实时更新,强化个人健康与疾病监测的管理,构建优化、规范、共享、互信的诊疗流程,方便居民享受连续、高效、便捷的卫生计生服务。
(七)强化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贯彻执行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分级保护制度和信息安全审查制度,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人口健康信息系统(平台)安全建设。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和制度,加强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强化容灾备份工作,确保系统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推行以电子认证技术为基础的网络信任体系建设,建立统一互认的CA认证体系,保障业务应用安全。完善涉及居民隐私的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实现信息共享与隐私保护同步发展。
四、重点工程
(一)全面推进“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和“金人工程”。按照《“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建设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实现卫生相关政务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重大疾病防控能力、食品安全、综合监督和公众健康保障能力,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医疗卫生事业行政监督管理水平,提高远程医疗服务能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重点完善以疾病防控网络为主体的中西医协同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完善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为主体的食品安全信息系统;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计划生育等的综合监督信息系统;建立涵盖基本药物采购供应和使用管理、居民健康管理、诊疗导航和绩效考核等功能的基层医疗卫生管理系统;建立妇幼卫生监测、孕产妇、儿童保健管理、生殖健康服务等的妇幼健康服务信息系统;以建立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中西医电子病历为重点,建设支持各级医院上下联动、医保医药医疗业务协同、居民健康监测咨询等的医疗健康公共服务信息系统,支持医疗机构分级协作和医保支付、费用核查、即时结算;建设基本药物制度管理信息系统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与绩效评价信息系统。
推进国家和省级全员人口统筹管理信息系统(“金人工程”)建设。加强全员人口信息的自主采集、业务办理采集和共享采集,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建立完善国家和省级全员人口数据中心,形成标准统一、更新及时、真实准确的全员人口统筹管理信息资源;推进计划生育公共服务管理,基本实现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相关信息的快速查询和异地办证;建立出生人口登记和出生医学证明信息系统,开展出生人口信息监测,推进出生性别比综合治理;探索开展以家庭为主体的信息管理,加强计划生育家庭利益导向、应对人口老龄化等政策制定实施;加强人口政策辅助决策支撑体系,加强对人口总量、素质、结构、动态分布、家庭发展能力、人口城镇化等关系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动态监测、分析评价和科学预测,为完善计划生育政策提供信息支持和科学依据。
全面推进两项工程建设,统筹业务需求,共享基础设施和数据,促进软硬件匹配、信息整合和大数据应用。
(二)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将远程医疗和居民健康卡建设纳入信息惠民工程。一是建设国家远程医疗服务监管系统和省级远程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并实现远程医疗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整合远程医疗服务资源,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远程病理诊断、远程监护、远程教育等远程医学服务。二是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加快大型医疗机构以及新农合参合人群、新生儿群体、职业卫生高危人群、无偿献血者等人群的发放与应用,服务于民,惠及于民。将居民健康卡的发放使用情况纳入医院等级评审考核指标。
(三)推广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示范。在全国大中型城市推广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成功经验,依托居民健康卡和医疗卫生人员绩效考核卡(CA电子认证),促进区域内人口健康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创新资源集约、流程科学、服务规范的卫生服务模式,方便居民获得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培养居民健康管理理念,改善看病就医感受,健全以内部管理、外部监管、绩效考核、政府补偿为核心的监管体系,形成整体示范效应。
(四)加快推进各地已有信息化建设。继续加强省级人口健康信息化综合建设工作,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门诊统筹管理,加快省级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和区域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互联互通。推动以省(区、市)为单位建设统一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基本药物招标采购供应,构建涵盖居民健康管理、公共卫生监测与服务、规范化诊疗、绩效考核等基本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统,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快推动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电子监管系统建设,实现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内部药品(疫苗)使用的全程监管。
(五)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信息化建设。按照《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要求,依托现有基础,加强卫生应急指挥决策信息系统建设和移动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提高卫生应急准备、监测和应急处理信息数据采集、分析、研判能力,实现卫生应急值守、预警评估、辅助决策、现场指挥、异地会商、队伍和物资的有效管理与调度,构建国家、省、地市、县之间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反应灵敏的卫生应急指挥体系。
(六)推动中医药服务信息化建设。依托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中医药与卫生计生业务协同、信息共享。建设中医药电子政务、综合统计、预防保健(治未病)系统,加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电子病历和中西医医疗信息系统。继续开展中药资源基础数据服务和动态监测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增强民族医药信息化能力建设。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建立完善人口健康信息化管理组织和专业机构,明确业务部门和相关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职责与任务。各地要加强信息化建设业务指导和监督评估,将信息化建设成效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争取政策、编制等方面的支持,为人口健康信息化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二)加强制度保障与人才队伍建设。形成有效的人口健康信息化管理机制和完备的规章制度体系,保证各级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高效管控与有序开展。重点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高端急需人才和基层实用人才的培养,建立业务培训考核和职称评聘制度,探索建立持证上岗制度,逐步形成稳定、可持续的复合型人才队伍的培养、管理与保障制度。
(三)加大投入力度。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统筹安排使用信息化建设资金。要会同发展改革、财政、信息化管理等有关部门,加大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及科研资金投入,重点保障各项重大工程建设和系统运维经费投入,确保持续深入开展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
(四)完善体制机制。完善信息化归口管理、各业务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探索建立政府统筹、部门主导、社会参与、便民惠民、合作共赢的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模式。充分利用已有信息资源,加强与专业咨询机构、国内科研机构及相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充分发挥信息学会协会作用,探索建立行业软件评价和准入机制。
国家卫生计生委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13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