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仓库 » 如何评估人员配置流程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如何评估人员配置流程

发布时间: 2023-06-15 13:56:32

Ⅰ 如何做人力资源配置

能级对应
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应使人力资源的整体功能强化,使人的能力与岗位要求相对应。企业岗位有层次和种类之分,它们占据着不同的位置,处于不同的能级水平。每个人也都具有不同水平的能力,在纵向上处于不同的能级位置。岗位人员的配置,应做到能级对应,就是说每一个人所具有的能级水平与所处的层次和岗位的能级要求相对应。

优势定位
人的发展受先天素质的影响,更受后天实践的制约。后天形成的能力不仅与本人的努力程度有关,也与实践的环境有关,因此人的能力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其个性也是多样化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有其总体的能级水准,同时也有自己的专业特长及工作爱好。优势定位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指人自身应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岗位的要求,选择最有利于发挥自己优势的岗位;二是指管理者也应据此将人安置到最有利于发挥其优势的岗位上。

动态调节
动态原则是指当人员或岗位要求发生变化的时候,要适时地对人员配备进行调整,以保证始终使合适的人工作在合适的岗位上。岗位或岗位要求是在不断变化的,人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人对岗位的适应也有一个实践与认识的过程,由于种种原因,使得能级不对应,用非所长等情形时常发生。因此,如果搞一次定位,一职定终身,既会影响工作又不利于人的成长。能级对应,优势定位只有在不断调整的动态过程中才能实现。

内部为主
一般来说,企业在使用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时,总觉得人才不够,抱怨本单位人才不足。其实,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人才,问题是“千里马常有”,而 “伯乐不常有”。因此,关键是要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人才资源的开发机制,使用人才的激励机制。这两个机制都很重要,如果只有人才开发机制,而没有激励机制,那么本企业的人才就有可能外流。从内部培养人才,给有能力的人提供机会与挑战,造成紧张与激励气氛,是促成公司发展的动力。但是,这也并非排斥引入必要的外部人才。当确实需要从外部招聘人才时,我们就不能“画地为牢”,死死的扣住企业内部。

Ⅱ 如何衡量一个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是否合理

〖导入描述〗
企业 的人员需求化,许多时候是由于该组织 人力资源 正式或临时动的员工来补充。另一方面,还可能是内部员工的数量和素质不能满足工作岗位的需要而引发的招聘需求。这里重点分析后者,即内部人力资源配置情况。

筒单地说,招聘工作的目标,就是如何成功地选拔和录用到企业所需的人才,实现所招的人员与待聘岗位的有效匹配。一次成功的招聘过程,简单地说,就是组织找到了想要的员工,个人则找到了适合(想去)的单位,从而达至人与事两者的匹配过程。
人力资源配置分析涉及人与事的关系、人自身的各方面条件和企业组织机制及行业现实等要素。从而形成五个方面的配置状况分析。

一、人与事总量配置分析
人与事的总量配置涉及人与事的数量关系是否对应,即有多少事要用多少人去做。但这种数量关系不是绝对的,而是随着企业的经营和当期生产订单而变化的。无论是人浮于事(又称冗员),还是有事没人做等都不是企业希望看到的结果。当前在“珠三角”许多企业都反映,一方面普通和技能性员工难招到,有事没人做;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内部管理人员人浮于事现象或缺少称职的管事人员。
在分析出当期人力过剩或人力不足或两者兼而有之的情况之后,应该更关注如何合理配置人力供给与需求。通常情况下,在人员短缺时,可考虑:
首先,应当考虑在企业内部调节,因为此方法不仅风险小、成本低,而且还可以使员工感到有盼头、有机会。
其次,可考虑外部补充、招聘、借调、实行任务转包等措施,、在人员富余时,注意利用多种渠道妥善安置,例如可通过内部转岗训练、缩短工作时间、遣散临时用工、对外承包劳务、实行弹性工作制等。

二、人与事结构配置分析
人与事的结构配置是指事情总是多种多样的,应该根据不同性质、特点的事,选拔有相应专长的人员去完成。企业内人员配置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把备类人员分配在最能发挥他们专长的岗位上,力争做到人尽具才、才尽其用。
正所谓:以适合的人,做恰当的事。因此,按照企业现有人员能力和特点进行分类,考察现有人员的使用情况,并列出矩阵表,从中可以分析组织架构内现有人力资源的实际使用情况和效果。如通过纵横向分析(列出各职位对岗位的人数),找出当前人力资源实际使用率和寻找出造成实际上浪费的可能性。
从图表(案例与说明图示略)。可分析该企业有多少名熟练工在做非熟练丁工作,有多少技工在做熟练工工作;工程技术人员中,多少人在做熟练工作,多少人在做技工的工作;还有多少名专业管理人员处于半工作或不饱满状态。从而需要进行人力资源的调节,避免再出现从直接到间接的人力成本浪费。

三、人与事质量配置分析
人与事质量配置是指人与事之间的质量关系,即事的难易程度与人的能力水平的关系。事有难易、繁简之分,人有能力高低之分.应根据每种事的特点、难易和繁简程度,及其对人员资格条件的要求,选拔具确相应能力水平的人去承担。这是因为, 人力资源管理 的本任务是合理配置和使用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投入与产出比率。要合理使用人力资源,就要对人力资源构成和特点有详细的了解。可以这样说,人力资源是由个体人力和能力组成的,而各个人员的能力由于受到身体条件、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等因素的影响而各自不同,形成个体差异。这种个体差异,要求根据能力大小、水平高低的差异安排在相应能级层次的岗位上,使个人能力水平与岗位要求相适应。
人与事的质量配置不符主要有两种情况。第—种是现有人员素质低于现任岗位的要求;第二是现有人员素质高于现任岗位的要求。对于前者,可考虑采用技能性培训或转岗等方法来调节现有人员的使用情况;对于后者,就应考虑将其提升到更高的岗位担任工作,以发挥他们更大的潜力。
近年来,许多企业人员招聘上普遍存在着“人才高消费”的倾向,即在招聘、选拔和晋升人员时,过分追求学历条件,尽管这样做会使得企业整体文化素质上有所提高,但能够做到“量才”与“适用”,才是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根本所在:更何况过分追求人才的“高消费”,其负面效应也就不可避免:
—是高才低用的浪费;
二是文凭低、实用性强的人才被扼杀;
三是“高不成”与“低不就”会增加人力成本;
四是还有可能造成内部人员之间的负面和不安稳等。
可见,只有适才适用和找到动态的衡量,才是最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方略。

四、人与工作负荷状况分析
人与事的关系还体现在事的数量是否与人的承受能力相适应,使人力资源能够保持身心健康,这是因为组织的各项活动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前后焊接的有机整体,每个部门的人力资源配置都应与其所承担的工作量相适应,使得工作负荷量与人力资源身心承受能力相适应。
比如,员工的劳动强度要适度,脑力劳动也要适度,工作时间也要适度,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既如何合理形成一种压力与动力,又要保持员工的身体健康和保持和改善心理状态。
在实操方面,若工作负荷过重应减轻工作负担或新设一个岗位来分担原岗位的工作;若工作负荷量不够,则应考虑合并相应岗位或增加该岗位工作内容。无论是工作负荷过重,还是工作负符过轻,都不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

五、岗位人员使用效果分析
人与事的配置分析最终还要看对在岗位上的员工的使用情况,这是动态衡量人与事关系的重要内容。一般来说,人员使用效果经常用态度为基础,绩效的好坏与自身能力的强弱做比较。
在工作绩效与能力的校对方面,可根据实际的资料(绩效的好坏以及能力的高低),将人员使用效果(基本分析)为四个区间(案例与说明图示略)。区间a:为能力高,绩效好的情况;区间b:为绩效好,但能力低的情况;区间c:为能力高,但绩效差的情况;区间d为能力低,绩效差的情况。
在实操方面,应针对上述情况,采用不同的策略与改善方法。
首先,区间a的员工,是价值最高的员工,单位要留住他们,重用他们;
其次,区间b的员工,应在鼓励他们保持原有的工作热情的基础上,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能力,使其向区间a靠近;
再次,区间c的员工,应找影响绩效的因素,努力帮助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提高绩效;最后,区间d的员工,应该关注他们是否还有可能改善目前岗位实绩的可能,或通过
培圳与评鉴重新调整岗位。
〖本文提示〗
进行人力资源配置状况分析,是基于内部人力资源配置为着陆点。然而,在内部配置、调节都难满足企业当前的实际需要时,就要进行外部招聘。可以说,外部招聘工作的关键在于实现所招人员与待聘岗位的有效匹配。这种匹配正是要求将应聘者个人特征与工作岗位的特征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体现“即时能上岗”的硬道理,这更是人力资源管理所期望的结果。
相应人力资源动态管理与诊断,可参阅本文作者佟天佑所着《人力资源动态诊断手册》一书。
本篇文章来源于 有效营销 原文链接:http://www.em-cn.com/article/2006/39426.shtml

Ⅲ 如何对公司的人员配置进行分析

我的理解:人员配置是定岗定编+定额定员的动态管理和分析。 配置分析的初级层次,是就编制数量、人员层次、结构进行分析。中级层次是初级+人工成本分析。至于高级层次,我认为不是对HR的硬性要求,并且维度挺多的。

Ⅳ 企业如何进行人才评估怎么样识别、配置人力资源呢

从系统培养核心人才的角度,推荐采用“关键岗位人才培养路径”的解决方案:
1.界定企业内部的关键岗位:定位核心人才所属领域
2.明确关键岗位的工作价值:梳理关键岗位核心工作
3.关联前序岗位的经验积累:明确核心工作经验习得所关联的内部岗位
4.评估核心人才的成长节点:根据内部岗位历练必要性,筛选必选岗位
5.设计人才历练成长的路线:合理安排必选岗位的先后顺序,形成路径
6.配套不同节点的培养举措:在岗位历练的同时配套相关联的培养举措

而在具体的人才评估方法上,现已有非常完整的多种方式可供选择,以下简要列举:
一、行为指针评估
这是伯特咨询最具竞争力的评价技术,基于多年项目积累的能力素质指标行为描述、企业实际胜任力管理案例,海量行业职能导向的能力素质模型数据库,提炼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关键行为指针,作为评估工具。
其最大的特点是:
1、完全量身定做,紧密贴合企业员工管理的实际问题,应用效果显着,沟通反馈成本极低,是最贴切有效的评估解决方案;
2、应用广泛,可以用于招聘选拔、培训需求调研、绩效考核评估、胜任力综合评估、定岗定薪等多个管理模块;
3、易于推广和维护,与其他评价技术不同,行为指针评估非常易于各级管理者接受并理解,无需培训指导,即可开展评估应用或内容维护;
4、配套工具,我们不仅提供评估内容,还包括信息化工具平台,大大提高执行效率。
二、心理测试
指借助测评套题来评估潜在的心理特征或能力倾向。
三、智商与情商测试
使用国际通用的智商与情商套题。
四、结构化面试
是在考官与被测者直接交谈或设置被测者于某种特定情境,通过对其外部行为特征的观察与分析,以及对过去行为的考察,了解被测者素质状况、能力与个性特征等情况,从而完成对被测者适应职位的可能性和发展潜力的评价。方法的特点是:规范化、结构化和精细化,从而使不同被测者的评估结果之间具有可比性。
五、行为化访谈技术/BEI
是一种开放式的行为回顾式调查技术,是揭示胜任特征的主要手段。运用时要求被访谈者列出他们在管理工作中发生的关键事例,包括成功事件、不成功事件和负面事件各若干项,并且让被访谈者详尽地描述整个事件的起因、过程、结果、时间、关键任务、涉及的范围以及影响层面等。在访谈结束时,让被访谈者自己总结事件成功或不成功的原因。
六、情景模拟测试
根据被试者可能担任的职位,编制一套与该职位实际情况相似的测试项目,将被试者安排在模拟、逼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被试者处理相应的问题,对其知识、经验、工作能力、思维方式、观念态度和行为习惯进行综合评价。
七、无领导小组讨论
是考察一组被测评人(通常5-8人)在不指定小组领导的情景下共同讨论某种问题时所表现出的综合素质。方法具备的优势有:评价过程公正、客观;测评流程科学化、程序化、可操作性强;评估效果好、可预见性强;评估的结论较公正,测评偏差小。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形式让竞技者在模拟现实的环境中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讨论,能较直观准确地判断应聘者的业务技能、人际技能及洞察力等综合才能。无领导小组讨论测评的方法对应聘者的测评结果与应聘者以后的工作业绩相关性较高。无领导小组讨论通过考察新人在陌生环境中与人交往、沟通、争论、相互影响的过程可以更准确地预见应聘者在被录用后的可能表现,可以更多地观察应聘者与团队文化的融合力,因而可以对未来该人能在团队中取得的业绩有较准确的判断。
八、公文筐测试
是被试者在假设情景中扮演特定的管理者角色,对事先设计的一系列文件进行处理,进而针对被试者处理公文的方式、结果等进行评价,具有以下特点:
• 考察内容范围广泛
• 表面效度很高
• 情景性强
• 综合性强
• 多功能性
九、案例分析
用问卷的形式阐述某案例的情景条件,要求受试根据指定的社会角色进行一系列分析或决策的测验方法,适用于较高层级的管理者。具有以下特点:
• 独立的实际决策问题
• 一题多义、一题多解
• 案例来源于实际工作
• 能力性考试
十、沙盘模拟/管理游戏
运用独特直观的教具,融入市场变数,在虚拟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全真体验企业数年的经营管理过程和情景。具有以下特点:
• 观察效果显着
• 多种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的实践
• 独特新颖的培训模式
• 深刻实用的培训效果

Ⅳ 1、简述人员配置的方法。

1.以岗位为标准进行配置2.以能力为标准进行配置3.以团队为标准进行配置

Ⅵ 如何进行人力资源配置状况分析

人力资源结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力资源数量分析

人力资源规划对人力资源数量的分析,其重点在于探求现有的人力资源数量是否与企业机构的业务量相匹配,也就是检查现有的人力资源配量是否符合一个机构在一定业务量内的标准人力资源配置。在人力资源配置标准的方法运用上,通常有以下几种:

1)动作时间研究。动作时间研究指对一项操作动作需要多少时间,这个时间包括正常作业、疲劳、延误、工作环境配合、努力等因素。定出一个标准时间,再根据业务量多少,核算出人力的标准。

2)业务审查。业务审查是测定工作量与计算人力标准的方法,该方法又包括两种:

A、最佳判断法。该方法是通过运用各部门主管及人事、策划部门人员的经验,分析出各工作性质所需的工作时间,在判断出人力标准量。

B、经验法。该方法是根据完成某项生产、计划或任务所消耗的人事纪录,来研究分析每一部门的工作负荷,再利用统计学上的平均数、标准差等确定完成某项工作所需的人力标准。

3)工作抽样。工作抽样又称工作抽查,是一种统计推论的方法。它是根据统计学的原理,以随机抽样的方法来测定一个部门在一定时间内,实际从事某项工作所占规定时间的百分率,以此百分率来测定人力通用的效率。该方法运用于无法以动作时间衡量的工作。

4)相关与回归分析法。相关与回归分析法是利用统计学的相关与回归原理来测量计算的,用于分析各单位的工作负荷与人力数量间的关系。

有了人力标准的资料,就可以分析计算现有的人数是否合理。如不合理,应该加以调整,以消除忙闲不均的现象。

2、人员类别的分析

通过对企业人员类别分析,可现实一个机构业务的重心所在。它包括以下两种方面的分析:

1)工作功能分析。一个机构内人员的工作能力功能很多,归纳起来有四种:业务人员、技术人员、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这四类人员的数量和配置代表了企业内部劳力市场的结构。有了这项人力结构分析的资料,就可研究各项功能影响该结构的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企业处在何种产品或市场中,企业运用何种技能与工作方法,劳力市场的供应状况如何等。

2)工作性质分析。按工作性质来分,企业内部工作人员又可分为两类:直接人员和间接人员。这两类人员的配置,也随企业性质不同而有所不同。最近的研究发现,一些组织中的间接人员往往不合理的膨胀,该类人数的增加与组织业务量增长并无联系,这种现象被称为“帕金森定律”。

3、工作人员的素质

人员素质分析就是分析现有工作人员的受教育的程度及所受的培训状况。一般而言,受教育与培训程度的高低可显示工作知识和工作能力的高低,任何企业都希望能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以期望人员能对组织做出更大的贡献。但事实上,人员受教育程度与培训程度的高低,应以满足工作需要为前提。因而,为了达到适才适用的目的,人员素质必须和企业的工作现状相匹配。管理层在提高人员素质的同时,也应该积极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以人员创造工作,以工作发展人员,通过人与工作的发展,促进企业的壮大。

人员素质分析中受教育与培训只是代表人员能力的一部分,一个企业及组织中,不难发现一部分人员的能力不足,而另外一部分人员则能力有余,未能充分利用,即能力及素质与工作的需求不匹配。其解决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变更职务的工作内容。减少某一职务、职位的工作内容及责任,而转由别的职务人员来承接。

2) 改变及强化现职人员。运用培训或协助方式,来强化现职人员的工作能力。

3) 更动现职人员的职位。如果上述两种方法仍无法达到期望时,表示现职人员不能胜任此职位,因此应予以调动。

以上三种解决方法究竟以选用何种为宜,事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加强培训能否是当事人有所进步。如果加强培训可使能力不足的员工有所进步时,则没有必要采取更动人员的措施。

2) 担任该职位可能的时间长度。如果某员工任该职位已届退休或轮调期满或组织结构更迭,则可采用临时性的调整。

3) 是否情况紧急,非立即改善不可。如果该职务比较重要。足以影响组织目标的实施,则必须采取组织措施;否则应尽量不用组织措施解决。

4) 是否影响组织士气。将某员工调职,是否会影响其他员工的情绪,是员工失去安全感,而有损组织的稳定。

5) 有无适当的接替人选。如果短期内无法从内部或外部找到理想的接替人员,则应采取缓进的措施,以免损失更大。

6) 此职位与其它职位的相关性程度。如果此职位与上、下、平行多个其他职位的相关往来频度很高,则不应采取太突然的措施,以避免影响其他职位的效率和工作进展。

4、年龄结构分析

分析员工的年龄结构,在总的方面可按年龄段进行,统计全公司人员的年龄分配情况,进而求出全公司的平均年龄。了解年龄结构,旨在了解下列情况。

1) 组织人员是否年轻化还是日趋老化。

2) 组织人员吸收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3) 组织人员工作的体能负荷。

4) 工作职位或职务的性质与年龄大小的可能的匹配要求。

5) 以上四项反应情况,均将影响组织内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组织效能。

企业的员工理想的年龄分配,应呈三角形金字塔为宜。顶端代表50岁以上的高龄员工;中间部位次多,代表35~50岁的中龄员工;而底部位人数最多,代表20~35岁的低龄员工。

5、职位结构分析

根据管理幅度原理,主管职位与非主管职位应有适当的比例。分析人力结构中主管职位与非主管职位,可以显示组织中管理幅度的大小,以及部门与层次的多少。如果一个组织中,主管职位太多,可能表示下列不当的结果:

1) 组织结构不合理,管理控制幅度太狭窄,而且部门与层次太多。

2) 显示工作程序繁杂,增加沟通协调的次数,浪费很多的时间,并容易导致误会和曲解。

3) 由于本位主义,造成相互牵制,势必降低工作效率。

4) 出现官僚作风,形成官样文章。

Ⅶ 如何进行合理的人员配置

对企业组织结构、岗位职能与人员配置的合理性分析,一般包括:

(1)整个单项工作流程工作量与完成工作流程的时间分析其中包括完成正常作业、疲劳、延误、工作环境配合、努力等因素的时间标准,然后据此测算出单位整体工作量所需投入人力的数量。

(2)单位整体工作量分析

单位整体工作的分析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1)经验判别法:指根据各部门主管及人事、策划部门人员的经验,分析出各性质工作对单项任务完成所需的工作时间,由此判断出人力标准量。

2)统计法:统计法指利用部门相同或类似某单项生产、计划和任务完成所需的工作量和人事统计纪录,对部门的工作负荷进行研究与分析,然后利用统计学平均数、标准差等来确定完成某项工作所需的人力标准。

3)随机抽样法:随机抽样法是依据统计学原理,以随机抽样的方法来测定一个部门在一定时间内,从事某项工作所占规定时间的百分率,然后根据百分率来计算效率标准。该法适用于无法以工作时间衡量的工作。

如果企业组织中的管理职位与非管理职位的比例失谐,会造成组织管理跨度和管理深度的失衡。

2.工作职能与技能的合理性分析

(1)岗位类型与性质分析

基本可分为:业务、技术、生产与管理四类人员。工作性质可基本定位为:直接和间接两类人员。

(2)年龄结构分析

年龄结构分析是为了分析组织岗位的职能、任务和效率是否与组织发展相匹配的关系。一般内容包括:组织人员年龄老化率、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吸收能力、体能负荷等。

(3)文化素质分析

文化素质分析是指对现有工作人员受教育程度和受培训的状况分析。因为,企业员工文化知识层次的高下可决定其所能承受工作和任务的能力,并且,企业组织可以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对企业的岗位人员配置、调整和培训工程进行更切合实际的计划与安排,从而使企业员工的素质和企业的工作现状相匹配,达到适才适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