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仓库 » 数据库系统结构按照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数据库系统结构按照

发布时间: 2023-06-18 23:51:29

数据库系统的内部结构体系简介

数据库系统的内部结构体系简介

计算机安全是计算机技术的一个分支,其目标包括保护信息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中断和修改,同时为系统的预期用户保持系统的可访问性和可用性。下面是我收集的数据库系统的内部结构体系,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数据库系统的内部具有三级模式与二级映射。

1)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

数据模式是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结构的一种表示形式,它具有不同的层次与结构方式。

(1)概念模式

概念模式是数据库系统中全局数据逻辑结构的描述,是全体用户公共数据视图。概念模式主要描述数据的概念记录类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还包括一些数据间的语义约束。

(2)外模式

外模式又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是用户的数据视图,即用户见到的数据模式。

概念模式给出系统全局的数据描述而外模式则给出每个用户的局部数据描述。

(3)内模式

内模式又称物理模式,它给出数据库物理存储结构与物理存储方法,如数据存储的文件结构、索引、集簇及hash等存取方式与存取路径,内模式的物理性主要体现在操作系统及文件级上。

内模式对一般的用户是透明的.,但它的设计直接影响到数据库系统的性能。

模式的三个级别层次反映了模式的三个不同环境以及它们的不同要求,其中内模式处于最底层,它反映数据在计算机物理结构中的实际存储形式,概念模式牌中层,它反映了设计者的数据全局逻辑要求,而外模式处于最外层,通过两种映射由物理数据库映射而成它反映用户对数据的要求。

2)数据库系统的二级映射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是对数据的三个级别抽象,它把数据的具体物理实现留给物理模式,使得全局设计者不必关心数据库的具体实现与物理背景;通过两级映射建立了模式间的联系与转换,使得概念模式与外模式虽然并不物理存在,但也能通过映射获得实体。同时,两级映射也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独立性。

两级模式的映射:

概念模式到内模式的映射:该映射给出概念模式中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到数据的物理存储结构间的对应关系

外模式到概念模式的映射:该映射给出了外模式与概念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

【拓展】外部结构

从数据库最终用户角度看,数据库系统的结构分为集中式(单用户结构、主从式结构)、分布式(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和多层结构,这是数据库系统外部的体系结构。

(1)单用户应用结构:是运行在个人计算机上的结构模式,常称为桌面(Desktop)DBMS。属于单用户DBMS的主要产品有:Microsoft Access、Paradox、Fox系列。单用户的DBMS的功能在数据的一致性维护、完整性检查及安全性管理上是不完善的。桌面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比较好的有Access、Paradox等,它基本实现了DBMS应该具有的功能。

(2)主机/终端结构:是以大型主机为中心(Mainframe.Centric)的结构模式,也称为分时共享(Time—Sharing)模式,它是面向终端的多用户计算机系统(主从式结构)。该结构以一台主机为核心,将操作系统、应用程序、DBMS、数据库等数据和资源均放在该主机上,所有的应用处理均由主机承担,每个与主机相连接的终端都是作为主机的一种I/O设备。由于是集中式管理,主机的任何错误都有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因此,这种结构对系统的主机的性能要求比较高,维护费用也较高。

(3)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C/S)结构: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广泛使用而出现的结构模式。该结构是将一个数据库分解为客户机(称为前端,Front—End)、应用程序和服务器(称为后端,Back-End)三部分,通过网络连接应用程序和服务器。由于C/S结构的本质是通过对服务功能的分布实现分工服务,因而又称为分布式服务模式。人们将C/S称为二层结构的数据库应用模式。

(4)多层数据库应用结构:将应用程序放在服务器端执行,客户机端安装统一的前端运行环境——浏览器,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增加一层用于转换的服务器,形成三层结构的数据库应用模式,这就是Intemet/Intranet环境下数据库的应用模式。三层结构是由二层(C/S)结构扩展而来的,这种三层结构也称为浏览器/Web 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B/W/S)结构。

;

❷ 什么是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三级结构的组织形式称为数据库的体系结构或数据抽象的三个级别。这个结构是于1975年在美国ANSI/X3/SPARC(美国国家标准协会的计算机与信息处理委员会中的标准计划与需求委员会)数据库小组的报告中提出的。

1.1.4.1三级数据视图
数据抽象的三个级别又称为三级数据视图,是不同层次用户(人员)从不同角度所看到的数据组织形式。
(1) 外部视图 第一层的数据组织形式是面向应用的,是应用程序员开发应用程序时所使用的数据组织形式,是应用程序员所看到的数据的逻辑结构,是用户数据视图,称为外部视图。外部视图可有多个。这一层的最大特点是以各类用户的需求为出发点,构造满足其需求的最佳逻辑结构。
(2) 全局视图 第二层的数据组织形式是面向全局应用的,是全局数据的组织形式,是数据库管理人员所看到的全体数据的逻辑组织形式,称为全局视图,全局视图仅有一个。这一层的特点是对全局应用最佳的逻辑结构形式。
(3) 存储视图第三层的数据组织形式是面向存储的,是按照物理存储最优的策略所组织形式,是系统维护人员所看到的数据结构,称为存储视图。存储视图只有一个。这一层的特点是物理存储最佳的结构形式。
外部视图是全局视图的逻辑子集,全局视图是外部视图的逻辑汇总和综合,存储视图是全局视图的具体实现。三级视图之间的联系由二级映射实现。外部视图和全局视图之间的映射称为逻辑映射,全局视图和存储视图之间的映射称为物理映射。

1.1.4.2 三级模式
三级视图是用图、表等形式描述的,具有简单、直观的优点。但是,这种形式目前还不能被计算机直接识别。为了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数据的三级组织形式,必须用计算机可以识别的语言对其进行描述。DBMS提供了这种数据描述语言(Data Description Language 简记为DDL)。我们称用DDL精确定义数据视图的程序为模式(Scheme)。与三级视图对应的是三级模式。
(1) 子模式 定义外部视图的模式称外模式,也称子模式。它由对用户数据文件的逻辑结构描述以及和全局视图中文件的对应关系的描述组成,用DBMS提供的子模式DDL定义。一个子模式可以由多个用户共享,而一个用户只能使用一个子模式。
(2) 模式 定义全局视图的模式称逻辑模式,简称模式。它由对全局视图中全体数据文件的逻辑结构描述以及和存储视图中文件的对应关系的描述组成,用DBMS提供的模式DDL定义。逻辑结构的描述包括记录的型(组成记录的数据项名、类型、取值范围等),还有记录之间的联系,数据的完整性、安全保密要求等。
(3) 内模式 定义存储视图的模式称内模式,又称物理模式。它由对存储视图中全体数据文件的存储结构的描述和对存储介质参数的描述组成,用DBMS提供的内模式DDL定义。存储结构的描述包括记录值的存储方式(顺序存储、hash方法、B树结构等),索引的组织方式等。
三级模式的结构如图1.8所示。
三级模式所描述的仅仅是数据的组织框架,而不是数据本身。在内模式这个框架填上具体数据就构成物理数据库,它是外部存储器上真实存在的数据集合。模式框架下的数据集合是概念数据库,它仅是物理数据库的逻辑映像。子模式框架下的数据集合是用户数据库,它是概念数据库的逻辑子集。

❸ 数据库系统的结构模式是什么

人们为数据库设计了一个严谨的体系结构,数据库领域公认的标准结构是三级模式结构,它包括外模式、概念模式、内模式,有效地组织、管理数据,提高了数据库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用户级对应外模式,概念级对应概念模式,物理级对应内模式,使不同级别的用户对数据库形成不同的视图。所谓视图,就是指观察、认识和理解数据的范围、角度和方法,是数据库在用户"眼中"的反映,很显然,不同层次(级别)用户所"看到"的数据库是不相同的。

外模式,外模式又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对应于用户级。它是某个或某几个用户所看到的数据库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外模式是从模式导出的一个子集,包含模式中允许特定用户使用的那部分数据。用户可以通过外模式描述语言来描述、定义对应于用户的数据记录(外模式),也可以利用数据操纵语言(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DML)对这些数据记录进行操作。外模式反映了数据库的用户观。

概念模式,模式又称概念模式或逻辑模式,对应于概念级。它是由数据库设计者综合所有用户的数据,按照统一的观点构造的全局逻辑结构,是对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总体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全局视图)。它是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模式描述语言(Data Description Language,DDL)来描述、定义的,体现、反映了数据库系统的整体观。内模式,内模式又称存储模式,对应于物理级,它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内部表示或底层描述,是数据库最低一级的逻辑描述,它描述了数据在存储介质上的存储方式和物理结构,对应着实际存储在外存储介质上的数据库。内模式由内模式描述语言来描述、定义,它是数据库的存储观。

❹ 数据库管理系统结构由哪五部分构成,分别是什么,并阐述

数据库系统一般由4个部分组成:

(1)数据库(database,DB)是指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可共享的数据的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学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具有较小的冗余,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2)硬件:构成计算机系统的各种物理设备,包括存储所需的外部设备。硬件的配置应满足整个数据库系统的需要。

(3)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软件,是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工作,解决如何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如何高效获取和维护数据的系统软件。其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和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

(4)人员:主要有4类。第一类为系统分析员和数据库设计人员:系统分析员负责应用系统的需求分析和规范说明,他们和用户及数据库管理员一起确定系统的硬件配置,并参与数据库系统的概要设计。数据库设计人员负责数据库中数据的确定、数据库各级模式的设计。第二类为应用程序员,负责编写使用数据库的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可对数据进行检索、建立、删除或修改。第三类为最终用户,他们利用系统的接口或查询语言访问数据库。第四类用户是数据库管理员(data base administrator,DBA),负责数据库的总体信息控制。DBA的具体职责包括:具体数据库中的信息内容和结构,决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和存取策略,定义数据库的安全性要求和完整性约束条件,监控数据库的使用和运行,负责数据库的性能改进、数据库的重组和重构,以提高系统的性能。


其中应用程序包含在软件范围内,是指数据库应用系统,比如开发工具、人才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等。


层次关系可参见如下图:

❺ 从数据库最终用户角度看,数据库系统的结构分为哪些

由软件、数据库和数据管理员组成。其软件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各种宿主语言、实用程序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数据的插入、修改和检索均要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管理员负责创建、监控和维护整个数据库,使数据能被任何有权使用的人有效使用。

数据库管理员一般是由业务水平较高、资历较深的人员担任。数据库系统是为适应数据处理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数据处理的核心机构。计算机的高速处理能力和大容量存储器提供了实现数据管理自动化的条件。

(5)数据库系统结构按照扩展阅读

数据库研究跨越了计算机应用、系统软件和理论三个领域,其中应用促进了新系统的发展,新系统带来了新的理论研究,而理论研究在前两个领域起着指导作用。数据库系统的出现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里程碑,它使计算机应用有科学计算向数据处理转变。

因此,计算机可以用于各行各业,甚至在家里。在此之前,文件系统能够处理持久数据,但它们不提供对数据任何部分的快速访问,而这对于数据量不断增加的应用程序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