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树的年轮代表什么
简单的说:大树的年轮代表大树的年龄,年龄越多就代表树龄越大 具体地说:年轮(annual ring)亦称生长层或生长轮。木本植物茎横切面上的同心圆轮纹。通常每年形成一轮,故名。每一轮代表一年内所形成的次生木质部,包括当年的早材和晚材。因形成层活动随季节更替而表现出有节奏的变化,故一年之中由维管形成层活动所增生的木质部亦显现出结构上的差异。以生长在有寒暖季节交替的温带和亚热带,或有干湿季之分的热带的乔木和灌木最为明显。在春夏季,形成层活动旺盛,所形成的细胞径大、壁薄、因而所形成的次生木质部色淡而宽厚,结构疏松,称早材或春材;在夏末及秋季或干旱季节,形成层活动减弱,所产生的细胞径小、壁厚,因而所形成的次生木质部色深而狭窄,结构致密,称晚材或秋材。当年形成的早材和晚材逐渐过渡,共同组成一个年轮。当年的晚材和次年的早材之间,界限分明,出现轮纹,称年轮线。多年的年轮线在横切面上形成了若干同心轮纹,使木材的横切面上显现出年轮。在生产和科研中,根据树干基部的年轮数,可推断树木的年龄。有些植物(如柑桔属)一年之内不只形成一个年轮,这样的年轮,每一个不代表一年的生长量,故称假年轮。在虫害、气候异常等特殊情况下,树木的茎内也可能形成假年轮。 年轮气候学(dendroclimatology) 年轮气候学是根据树木年轮的变化推论过去气候的一门学科。 除热带外,气候有明显年变化的地区,树木一般每年形成一个生长轮,即年轮。年轮宽度和气候条件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温暖湿润的年份,树木生长快,年轮宽度大;在寒冷干旱的年份,树木生长慢,年轮宽度小。因此测定树木年轮宽度的差异,可以获得过去气候变化的信息,推论出某些气候要素的变化状况,弥补历史气候资料的不足。除了年轮宽度外,气候还与植物组织结构有密切关系,也可作为推论过去气候的依据。 20世纪初,美国道格拉斯最早论证了大约500年之久的年轮宽度变化和实际降水量之间的关系,并在30年代创建了专门研究树木年轮的实验室。此后,许多年轮气候学家对年轮形成的生理过程与气候的关系作了深入剖析,对样本树种的选择和年轮序列的统计分析等有了新的认识,逐步建立了年轮气候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在选取样本时,必须选择生长条件最受某气候要素(温度或降水)限制的树木。例如生长在高纬度或高寒山区森林接近消失处(上界)的树木,由于受到热资源不足的限制,常能很好地反映出冷暖的变化;干旱、半干旱地区,由森林向草原或荒漠过渡的林缘树木,则由于受到雨量不足的限制,常能反映干湿的变化。在实际应用中,常在同一地点选取许多重复的样本,互相对比,确定年份,以消除非气候因子的影响。 此外,对年轮宽度变化还应进行必要的生长量等方面的订正,并用已有的各项资料检验,才能得到真正表征气候变化的年轮指数序列。这种序列可以反映大尺度的气候变化。如:美国拉马奇在加利福尼亚惠特尼山树线上界附近所取的年轮序列,和欧洲气温变化趋势是一致的。70年代初,美国弗里茨还根据年轮宽度变化和气压距平场的关系,绘制出1700年以来北半球西半部每十年平均的环流图。 中国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研究年轮气候学,得知华北和西北广大地区的年轮宽度变异,可以作为分析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资料,尤其是用它表征降水变化方面,很有价值。70年代后半期,北方的许多省和青藏高原等地,都广泛开展了这项工作,得到许多表征温度或降水的长达数百年的序列,对现代小冰期(约1430~1850)以来气候变化的史实,提供了更多的依据。 世界上许多年轮气候学家正密切配合,深入探讨树木生长受气候影响的机制和在更大范围内开展年轮研究的可能性。为从树木年轮中获得更多的气候变化信息,已尝试对年轮的密度和同位素含量变化进行分析,并已获得显着效果。显然,这种研究将与年轮宽度分析一道,成为年轮气候学中重要的研究途径。
‘贰’ 植物地球化学法
一、内容概述
植物地球化学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30年代,Tkalich于1938年首先用植物中的铁含量圈出了西伯利亚一个毒砂矿床的轮廓。20世纪60年代,植物已经开始作为生物地球化学勘查手段广泛用于矿产勘查,随后的一系列研究表明生物地球化学在那些草木茂盛、被风化层覆盖的区域中,能够用来有效地检测当地的地球化学分布模式。随着矿产勘查的焦点转向运积层覆盖区,生物地球化学勘查又再次兴起。
由于植物的根系能渗透风化盖层吸收隐伏矿床元素,通过测定植物中的元素组成有助于隐伏矿床的勘查。植物化探的探测深度一般为几十米到几百米。植物化探的优点是:成本低,环境污染小,容易在大面积的区域上进行采样,而且植物根系能够穿透运积层,受表层物质迁移影响小。植物化探的缺点是容易受植物生长条件的控制。
近年来,植物地球化学的一个重要进展是生物地球化学的数据库的数据量不断积累,与生物地球化学找矿有关的基础数据和信息得到了系统的总结,如Markert于1994年查证了大量数据后,发表了《世界参考植物元素浓度表》,针对所有地区的所有植物提供了一个平均成分的参考指南,而后的学者对该表进行了不断的修正和验证。另一个重要进展是新仪器的出现,电子显微镜的使用,使研究者可以看到植物中的结晶相;而ICP-MS分析技术的完善,可以精确地测定植物体中微量元素分布,采用0.5g植物干组织就能精确测定60多种元素。因此,植物地球化学测量方法的应用变得相对容易。
二、应用范围与应用实例
植物地球化学测量对于干旱荒漠地区、风成沙漠、黄土地区、多年冻土地区、沼泽地区、湿热地区等特殊的景观条件,特别是在外来运积物覆盖地区、强烈风化淋滤地区、粗块物质分布区以及潮湿的沼泽和泥炭区,对寻找隐伏矿有着显着的效果。虽然如此,由于不同种属的植物对金属元素的吸收能力不同,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金属元素的吸收能力也会有所区别,因此,采集有效的植物种属及其器官是当前植物地球化学测量的关键技术。另外,植物体内元素的异常,除了受矿化异常元素影响外,还会受植物本身生理因素、人为污染等各因素的影响,因此,研究植物地球化学作用元素的迁移转化,提取真正的异常信息,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在澳大利亚,用于常规的地球化学勘查的植物还很少。三齿稃(Triodia属)是其中一种有潜力的植物,在澳大利亚具有勘查前景的干旱地区广泛分布,并且这种植物有很长的寿命(几十到几百年)、很深的根系,能生长并穿透超过10m厚的风化盖层吸收养分。Reid et al.对澳大利亚西部Coyote Prospect地区隐伏金矿体地表上的各种植物进行了采样研究,发现三齿稃体内积累了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重要元素(如S、Zn、As、Au 等);根据三齿稃体内元素浓度与空间上的关系,绘制了各元素在隐伏金矿体地表上的空间分布图,反映了矿体在地下的分布特征。Reid et al.对澳大利亚Tanami沙漠的Titania Prospect地区隐伏金矿床地表的一些植物进行了类似的研究,三齿稃植物仍然显示出勘查隐伏矿床的潜力。
Anand et al.(2007)对澳大利亚Yilgarn Craton被运积层所覆盖的隐伏VHMS矿床地表的土壤和无脉相思树(Mulga)各器官上的微量元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粒度<250μm的土壤无明显异常,而植物的不同器官上显示有多种元素(Cu、Zn、Pb、Cd等)的不同异常,树干、树皮、叶柄具有微弱的异常,枯枝落叶中的异常最为明显。
Kozuskanich et al.(2009)对加拿大安大略省Cross湖隐伏VHMS 锌、铜、铅、银矿床上的黑云杉进行了研究,该矿床被冰碛物(厚达50m)所覆盖。研究表明隐伏矿床地表的黑云杉年轮的微量元素Cu、Zn、S、As和Mg异常高,并且不同年份的年轮中金属含量也发生变化。对无矿化背景的黑云杉年轮的元素分析表明,1960年后金属含量显着增加,暗示该地区1960年后的采矿活动对周围土壤造成了金属污染。
三、资料来源
孙剑,陈岳龙,李大鹏.2011.隐伏矿床勘查地球化学新进展.地球科学进展,26(8):822~836
Anand R R,Cornelius M,Phang C.2007.Use of vegetation and soil in mineral exploration in areas of transported overburden,Yilgarn Craton,Western Australia:A contribution towards understanding metal transportation processes.Geochemistry:Exploration,Environment,Analysis,7(3):267~288
Arne D C,Stott J E,Waldron H M.1999.Biogeochemistry of the Ballarat east goldfield,Victoria,Australia.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67(1/3):1~14
Dann R.2001.Hydrogeochemistry and Biogeochemistry in the Stephens Creek CatChment,Broken Hill,NSW.Canberra:University of Canberra
Hill S M,Hill L J.2003.Some important plant characteristics and assay overviews for biogeochemical surveys in western New South Wales∥Roach I C ed.Advances in Regolith:Proceedings of the CRC LEME Regional Regolith Symposia,187~192
Hulme K A,Hill S M.2003.River red gums as a biogeochemical sampling medium in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programs in the Curnamona Craton and adjacent regions of NSW and SA∥Roach I C ed.Advances in Regolith:Proceedings of the CRC LEME Regional Regolith Symposia:205~210
Intern M J,Butt C R M,Scott K M.1997.Gold in vegetation and soil—Three case studies from the goldfields of southern Western Australia.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58(1):1~14
Reid N,Hill S M,Lewis D M.2009.Biogeochemical expression of buried gold mineralization in semi⁃arid northern Australia:Penetration of transported cover at the Titania Gold Prospect,Tanami Desert,Australia.Geochemistry:Exploration,Environment,Analysis,9(3):267~288
‘叁’ 库当天考怎么办
去找你们学习以前考过的习题,一般题型和范围都不会有多大的改变,而且大学的题都是几年轮一次,考过的题变一下继续考的,然后找准考点复习就成。
数据库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是一个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统一管理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是存放数据的仓库。它的存储空间很大,可以存放百万条、千万条、上亿条数据。但是数据库并不是随意地将数据进行存放,是有一定的规则的,否则查询的效率会很低。当今世界是一个充满着数据的互联网世界,充斥着大量的数据。即这个互联网世界就是数据世界。数据的来源有很多,比如出行记录、消费记录、浏览的网页、发送的消息等等。除了文本类型的数据,图像、音乐、声音都是数据。
‘肆’ 什么叫年轮
年轮(annual ring)亦称生长层或生长轮。木本植物茎横切面上的同心圆轮纹。通常每年形成一轮,故名。每一轮代表一年内所形成的次生木质部,包括当年的早材和晚材。因形成层活动随季节更替而表现出有节奏的变化,故一年之中由维管形成层活动所增生的木质部亦显现出结构上的差异。以生长在有寒暖季节交替的温带和亚热带,或有干湿季之分的热带的乔木和灌木最为明显。在春夏季,形成层活动旺盛,所形成的细胞径大、壁薄、因而所形成的次生木质部色淡而宽厚,结构疏松,称早材或春材;在夏末及秋季或干旱季节,形成层活动减弱,所产生的细胞径小、壁厚,因而所形成的次生木质部色深而狭窄,结构致密,称晚材或秋材。当年形成的早材和晚材逐渐过渡,共同组成一个年轮。当年的晚材和次年的早材之间,界限分明,出现轮纹,称年轮线。多年的年轮线在横切面上形成了若干同心轮纹,使木材的横切面上显现出年轮。在生产和科研中,根据树干基部的年轮数,可推断树木的年龄。有些植物(如柑桔属)一年之内不只形成一个年轮,这样的年轮,每一个不代表一年的生长量,故称假年轮。在虫害、气候异常等特殊情况下,树木的茎内也可能形成假年轮。
年轮气候学(dendroclimatology)
年轮气候学是根据树木年轮的变化推论过去气候的一门学科。
除热带外,气候有明显年变化的地区,树木一般每年形成一个生长轮,即年轮。年轮宽度和气候条件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温暖湿润的年份,树木生长快,年轮宽度大;在寒冷干旱的年份,树木生长慢,年轮宽度小。因此测定树木年轮宽度的差异,可以获得过去气候变化的信息,推论出某些气候要素的变化状况,弥补历史气候资料的不足。除了年轮宽度外,气候还与植物组织结构有密切关系,也可作为推论过去气候的依据。
20世纪初,美国道格拉斯最早论证了大约500年之久的年轮宽度变化和实际降水量之间的关系,并在30年代创建了专门研究树木年轮的实验室。此后,许多年轮气候学家对年轮形成的生理过程与气候的关系作了深入剖析,对样本树种的选择和年轮序列的统计分析等有了新的认识,逐步建立了年轮气候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在选取样本时,必须选择生长条件最受某气候要素(温度或降水)限制的树木。例如生长在高纬度或高寒山区森林接近消失处(上界)的树木,由于受到热资源不足的限制,常能很好地反映出冷暖的变化;干旱、半干旱地区,由森林向草原或荒漠过渡的林缘树木,则由于受到雨量不足的限制,常能反映干湿的变化。在实际应用中,常在同一地点选取许多重复的样本,互相对比,确定年份,以消除非气候因子的影响。
此外,对年轮宽度变化还应进行必要的生长量等方面的订正,并用已有的各项资料检验,才能得到真正表征气候变化的年轮指数序列。这种序列可以反映大尺度的气候变化。如:美国拉马奇在加利福尼亚惠特尼山树线上界附近所取的年轮序列,和欧洲气温变化趋势是一致的。70年代初,美国弗里茨还根据年轮宽度变化和气压距平场的关系,绘制出1700年以来北半球西半部每十年平均的环流图。
中国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研究年轮气候学,得知华北和西北广大地区的年轮宽度变异,可以作为分析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资料,尤其是用它表征降水变化方面,很有价值。70年代后半期,北方的许多省和青藏高原等地,都广泛开展了这项工作,得到许多表征温度或降水的长达数百年的序列,对现代小冰期(约1430~1850)以来气候变化的史实,提供了更多的依据。
世界上许多年轮气候学家正密切配合,深入探讨树木生长受气候影响的机制和在更大范围内开展年轮研究的可能性。为从树木年轮中获得更多的气候变化信息,已尝试对年轮的密度和同位素含量变化进行分析,并已获得显着效果。显然,这种研究将与年轮宽度分析一道,成为年轮气候学中重要的研究途径。
‘伍’ 碳14测年的测量适用范围及注意点
历史学、人类学和考古学是三个截然不同但密切相关的知识体系,它们借助过去告诉人类现在。历史学家可以知道不同地区有哪些文化曾经兴盛,以及它们衰落的时间。人类学家可以描述人的生理特征、文化、环境和社会关系。考古学家则证明文物的存在或揭开历史或人类学的发现。
没有其他任何科学能像考古学那样,毋庸置疑地丰富了人类的历史。考古学已设法解开了人类很大一部分未留下记录的历史之谜。
和生物科学不一样,研究以前人类生活和活动残留的材料对普通人来说可能并不重要或令人兴奋。但是,考古学旨在了解人类,它是一项超越发掘宝藏、收集信息和测定年龄的崇高的事业。正是了解了昔日文化不再存在的原因后,人类才明白了确保历史不会重演的关键所在。
多年来,如果不是凭借放射性碳定年、树轮年代学、古地磁断代、氟化物定年、光释光测年以及黑曜石水化分析等技术,考古学发现的历史文化信息将永远都不被人所知。放射性碳定年技术的应用已有50年了,它彻底改变了考古学。碳14定年迄今仍是一项强大可靠的、广泛适用的技术,对于考古学家和其他科学家来说极其宝贵。 任何可能影响骨头的碳14含量的含碳物质都被认为是一种污染物。由于考虑到骨头经常接触不同种类的有机物质,因此,它可以说是提交给AMS实验室进行放射性碳定年的污染最严重的样品之一。
常见的污染物有腐殖酸和富里酸,它们是存在于土壤中的由植物或动物组织的微生物降解产生的有机酸。根据文献记载,其他可能污染骨质样品的有机化合物有多酚、多糖、木质素和退化的胶原蛋白。根据挖掘位置的不同,骨骼也可以被石灰石污染。这些污染物被认为是自然的污染物,因为它们与骨骼的接触是自然发生的,而非人为发生的。
人为污染物是人类在收集、保存或包装骨质样品的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当采用动物胶给骨头贴标签时,污染物已经被带入到样品中。这是因为动物胶的化学成分和骨质样品完全一样。那么该样品的加速器质谱仪实验室结果会不准确。
在骨头被挖出后可能会污染骨质样品的其他物质包括杀虫剂、聚醋酸乙烯酯和聚乙二醇(保护化学品)、烟灰,以及纸做的标签或者包装。 将贝类样品提交给加速器质谱实验室进行碳十四测年前需考虑的因素之一是有机体吸收碳时的当地环境。加速器质谱实验室分析员必须知道贝壳类样品可能接触到的污染物种类。
任何接触后可以改变贝壳类样品的含有碳14的含碳物质都是污染物。这意味着,碳酸钙、土壤腐殖物质以及土壤二氧化碳都是潜在的污染物。进行放射性碳测年的贝壳类样品的最常见的污染物是那些由同位素交换和再结晶造成的污染物。
加速器质谱实验室在进行碳14测年之前需进行预处理,以去除所有可能会导致结果不准确的污染物。
有两种和贝壳的放射性碳定年有关的源效应或碳库效应:海洋效应和硬水效应。由于这些效应的存在,必须对贝壳的放射性碳定年结果进行年龄补偿评估。
海洋效应是海洋地表水和深层水缓慢混合的结果。大气层和生物圈之间通过二氧化碳的快速碳交换与大气和海洋之间的碳交换并不完全一样。
大气和地表水之间实现二氧化碳的平衡相对较快。然而,地表水与深水的碳交换速度却非常缓慢,以至于从地表水吸入的二氧化碳的碳14含量和从深水释放出的二氧化碳的碳14含量可能处于放射性碳衰变的不同阶段。研究表明,碳14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为6年到10年不等,而碳14在海洋的停留时间则可能长达几千年。
上升流是另外一种可以稀释地表水的放射性碳含量的现象。在世界某些地区,特别是赤道地区,深水向上移动。这种现象通常由信风导致,具有纬度依赖性。海岸线形状、当地的气候和风能,以及海洋底部的地形也是形成上升流的因素。深水的缓慢混合以及上涌意味着海洋的表层水的外观放射性碳年龄与大气相关。
淡水贝壳可能不会受到海洋效应的影响,但它们很容易受到硬水效应的影响,硬水效应是远古碳酸钙溶解产生的钙离子现象。虽然硬水效应的大小与钙离子的数量无直接关系,但是钙离子的存在与碳14的枯竭正好一致。硬水效应可以解释放射性碳定年结果有几百年差异的原因。
硬水效应也会影响沉积在像河口这样含有丰富碳酸盐的淡水区域的海洋贝壳。如果有机体一直生活在碳酸盐丰富的地区(例如白垩地),则蜗牛壳等陆地贝壳也会受到硬水效应的影响。
加速器质谱实验室的分析员必须了解可能影响任何特定贝壳类样品的碳库效应,这样他们就可以知道需要的年龄补偿。加速器质谱实验室通过假设放射性碳含量一直没有变化,以及通过测定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核武器试验之前从同一地点收集到的同一种类的已知年龄的贝壳来量化海洋和硬水库效应。
如果不考虑海洋碳库效应,则无法对陆地和海洋样品进行比较或关联。全球不同海洋的校正因子,参见在线数据库海洋碳库校正数据库 。该数据库获得爱琴海史前史研究所的部分资助。由于海洋环流的复杂性,实际校正随位置的改变而变化。
该数据库还用于诸如CALIB(Stuiver和Reimer,1993)或OxCal(Bronk Ramsey,1995年)等使用2004年海洋校准数据集的放射性碳校正计划。还需值得注意的是,来自深度大于75米的样品不包含在数据库中,因为校正数据集中的海洋模式年龄只对表面混合层有效。 木头或木炭样品被掩埋时周围的含碳材料,以及在其收集和保存过程中使用的含碳材料,可能已经改变了其碳14含量。任何给样品增加碳含量的材料都被认为是污染物。
木头和木炭的自然污染物是指在沉积后的环境中产生的污染物,例如土壤里的腐殖酸和富里酸。它们是由植物和动物组织的微生物降解产生的酸性物质。根的侵入也给木头和木炭样品带来了近现代碳。此外,石灰石也是一种潜在的污染物,这要依发掘现场而定。
木头和木炭样品的人为污染物是人类采集和处理样品时因疏忽或意识淡薄而产生的污染物。人为污染物包括烟灰、头发和纤维、包装材料纸、油、油脂,甚至胶水。
污染对进行加速器质谱放射性碳定年的木头或木炭样品的影响取决于污染物的类型、污染程度,以及样品和污染物的相对年龄。
如果在进行加速器质谱放射性碳定年之前尚未去除石灰岩,则得到的结果会比木头或木炭的实际年龄老得多,这是因为地质成因的石灰岩比任何史前样品的年龄都要大得多。
腐植酸和黄腐酸可附加在木头和木炭的表面,并在称为吸附的过程中进行碳交换。它会让样品的放射性碳年龄变小或变老,而这取决于产生有机酸的生物体的年龄。木炭或木头样品上的根渗透也会导致近现代碳的产生。
一般情况下,远古污染物导致木炭或木头样品比其实际年龄老得多,而近现代碳则让任何样品都比其实际年龄小得多。
为了得到准确的结果,加速器质谱实验室在提交所有木头和木炭样品进行放射性碳定年之前都会对它们先执行预处理。 生物体的时间跨度是指其总生长时间以及与生物圈相互作用的时间。时间跨度会影响样品的放射性碳年龄转换为历年的方式。木头的时间跨度取决于进行放射性碳定年的树木年轮的数目。但是,木炭碎片的时间跨度可能不可以量化。
放射性碳定年的主要假设之一是,该生物体的死亡时间也是其停止与生物圈进行碳交换的时间。如果不是像木头的这种情况,则生物体的放射性碳年龄不从其死亡开始计算。
当对一块木头或木炭进行放射性碳定年时,测定的项目是树木年轮的生长时间。树木随着树轮的添加而生长,一旦被砍伐,这些树轮即停止与生物圈的碳交换。因此,一棵树边材的放射性碳年龄不会与最里面的心材的放射性碳年龄相同,因为最里面的心材比边材年龄要大得多(一般为树木的生活的年份)。
进行碳定年的任何木炭或木头样品会有一个表面年龄,这个年龄可能会导致多达数百年的错误,除非挑选的是短寿命的树种或树枝进行放射性碳定年。
样品的放射性碳年龄可以告诉我们生物体曾经存活的时间,而不是该生物体材料被使用的时间。在对史前古器物进行测量时,必须考虑“旧木”的问题,避免得出错误的结论。
推迟使用和重复使用也是导致“旧木”问题产生的另外两种可能。实际用于测量的木头或者木炭可能之前已经经历了很久的时间才用于燃烧或者使用。此外,质地坚硬的木材可能已保存多年并被重复使用。
这些沉积过程的影响可能不可以计量,但不应该忽视它们,因为碳14测年结果可能会比相应考古内容的真实年代更久远。
‘陆’ 世界上最大年轮的树有多大
世界上最大的树是北美洲的世界爷树,有人测量过它的树干直径,最大的约有12米。
‘柒’ 树的年轮是怎样形成的
将树伐倒时,在横切面上总是能看到一圈一圈的环,而这些环被称之为“年轮”。那么,树的年轮是如何形成的呢?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科学原理一点通官方网站
微信公众平台(ID:kxylydt)
‘捌’ sql 年龄搜索语句
搜索25---35岁之间,语句
sql="select * from ppst_user where 岁数 >= 25 and 岁数 <= 35"
‘玖’ 听说中华族谱系统网可以在线看家谱,是真的吗
民族家谱以家谱为纽带,自主研发集家谱录入印刷查询为一体的【年轮寻根】修谱软件系统,介绍全世界近五百多个中华姓氏的起源、发展、演变、迁徙、流向的历史、现状及与之相关的家谱收藏研究等多方面的内容。民族家谱在研究宣传家谱文化知识的同时,为了实应互联网时代的步伐,我们着力开发家谱制作软件和建立数据库,提供线上修建家谱、查询家谱、交友互动、家谱商城、家谱影院等互联网+服务。中华民族是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光大,是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的责任。
‘拾’ 全世界都有哪些未解之谜详细点
当今人类25大未解之谜
关于宇宙、关于地球、关于我们自身,有太多的谜题等待我们去挖掘。但哪些是最重要的未解之谜,我们距离找到答案还有多远?今年7月1日,在纪念美国《科学》杂志创刊125周年之际,科学家们总结出了125个迄今我们还不能很好回答的问题,重中之重有25个
1、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
一个脱口而出的答案是:由那些亮晶晶的星星组成的。但在最近几十年中,科学家越来越发现这个答案是不正确的。天文学家认为,组成恒星、行星、星系——当然还有我们——的物质,或者叫普通物质,只占宇宙总质量的不到5%。他们估计,另外25%,可能是由尚未发现的粒子组成的暗物质。剩下的70%呢?天文学家认为那可能是暗能量——让宇宙加速膨胀的力量。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本质是什么?科学家正在用加速器和望远镜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如果找到了,其意义肯定是宇宙级的。
2、我们在宇宙中是唯一的吗?
45年前,天文学家弗克·德雷克首次启动了探寻地外文明的奥兹玛计划——用巨大的天线(射电望远镜)接受外星文明发射的信号。45年过去了,天文学家的努力仍然在继续着。然而,即使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凤凰”计划,也还没有找到任何来自外星文明的无线电信号。
3、地球内部如何运作?
40多年以前,一场地球科学的革命发生了。板块构造学说更新了关于地球自身的知识。但是关于地球内部构造的问题,仍然沿袭着革命之前的知识。科学家在这40年中所做的,就是把这个鸡蛋模型——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进一步细化。借助于越来越先进的地震波成像技术,科学家正在研究地球这个庞大机器的运作过程。但是要掀起另一场科学革命,可能还需要半个世纪。
4、地球温室将变得多热?
尽管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肯定会在这个世纪继续增加,尽管这种增加肯定会带来全球变暖,但是变暖的程度仍然不太确定。科学家一般认为,这个世纪二氧化碳浓度的加倍会带来1.5℃~4.5℃的升温。但是这不够精确。科学家正在发展新的数学模型,试图让数字更令人信服。
5、物理学定律可以被统一起来吗?
苹果落向地面、一道闪电划过长空、核电站反应堆里的铀原子衰变同时放出能量,超级加速器击碎质子:这几种现象代表着自然界中四种基本力的作用,也就是引力、电磁力、弱力和强力。宇宙间所有的物理现象都可以用这四种基本力进行解释。但是科学家并不满足。有没有可能把这四种力统一成为一种?上个世纪60年代,物理学家发现弱力和电磁力是可以统一起来的,它们是一种事物的不同侧面,统称电弱力。但是其余两种力是否可以和它统一起来?
6、在量子不确定性和非定域性之下,还有更深层次的原理吗?
量子理论已经诞生了100年有余,它产生了令人信服的应用成果,但是它也带来了反直觉:量子力学的不确定原理指出我们无法同时精确地获得一个物体的动量和位置。而非定域性让两个处于量子纠缠态的粒子的纠缠态同时崩溃,而不管它们相距多远。爱因斯坦就说过,尽管量子力学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但是“一个内心的声音告诉我,它还不是真实的东西。”
7、我们能把化学自我装配推进多远?
在某种意义上,化学家是最喜欢发明的一群人,因为他们总是不断制造出新型的分子。尽管今天的化学家已经能制造出很复杂的化学结构,他们能让这项工作变得既简单又复杂吗?也就是说,让“原料”原子自己“装配”成复杂的结构,就像生命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自我装配的特性。已经有一些化学自我装配的实例,例如制造类似细胞膜的双层膜结构。但是更高级的自我装配,例如自下而上地制造集成电路,仍然是一个梦想。
8、传统计算的极限是什么?
有些事看上去很简单但是解决起来很复杂,例如一个推销员要走遍相互连接的几个城市,那么怎样走才能实现总路程最近?城市数量的增加会让最强大的电子计算机也感到畏惧。上个世纪40年代,信息论之父香农提出了信息(以比特方式存在)储存和传递所遵循的物理规律。任何传统的计算机都不能超越这个规律。那么,在工程上,最终我们能造出多么强大的计算机?不过,非传统的计算机可能并不受到这些限制,例如近年来兴起的量子计算机。
9、意识的生物学基础是什么?
17世纪的法国哲学家有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可以看出,意识在很长时间里都是哲学讨论的话题。现代科学认为,意识是从大脑中数以亿计的神经元的协作中涌现出来的。但是这仍然太笼统了,具体来说,神经元是如何产生意识的?近年来,科学家已经找到了一些可以对这个最主观和最个人的事物进行客观研究的方法和工具,并且借助大脑损伤的病人,科学家得以一窥意识的奥秘。除了要弄清意识的具体运作方式,科学家还想知道一个更深层次问题的答案:它为什么存在,它是如何起源的?
10、什么控制着器官再生?
有一些生物拥有非凡的修复本领:被切断的蚯蚓可以重新长出一半身体,而蝾螈可以重建受损的四肢……相比而言,人类的再生本领似乎就差了一点。没有人可以重新长出手指,骨头的使用也是从一而终。稍可令人安慰的是肝脏。被部分切除的肝脏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科学家发现,那些可以让器官再生的动物,在必要的时候重新启动了胚胎发育时期的遗传程序,从而长出了新的器官。那么人类是否可以利用类似的手法,在人工控制下自我更换零部件呢?
11、一个皮肤细胞如何能变成神经细胞?
在上个世纪中期,生物学家把青蛙的体细胞核放入青蛙的去核卵细胞里,结果制造出了克隆蝌蚪。最近几年,关于人类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把人的体细胞核放入卵细胞中,科学家期待着制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类体细胞,例如神经细胞、成骨细胞、心肌细胞等等。尽管科学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他们仍然对于这种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能够成功的原因知之甚少。的确,去核的卵细胞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可是具体机制是什么?
12、一个体细胞是如何变成整株植物的?
在某种意义上,植物似乎比动物有更大的灵活性。植物的体细胞不需要繁琐的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就能重新变成植物胚胎细胞。科学家很早就已经开始利用植物的这种性质。用一小块植物组织,在实验室里就能培养出可以供一片森林使用的幼苗。但是为什么植物细胞有这样的灵活性?科学家已经发现了一些线索,例如植物的生长素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13、生命是如何以及在哪里起源的?
科学家已经发现了34亿年前的微生物的化石,在更古老的岩石上也能找到生物光合作用的痕迹。那么蛋白质和DNA——生命的两大支柱——哪一个先出现在地球上?或者一起出现?科学家认为,更可能的情况是,RNA比前两者更早出现。另一个问题是,生命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起源?一种假说认为,生命最早起源于海底的热水中。如今,科学家一方面在实验室里探寻从简单有机物到可以自我复制的有机物的发展过程,另一方面,研究彗星和火星,也将为这个问题带来重要的启示。
14、什么决定了物种多样性?
这是一个充满生命的行星,但是并非每一个角落的生命都同样繁荣。一些地区居住的物种的数量超过其他地区。热带比寒带拥有更高的物种多样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仅仅是因为热带比寒带更热?科学家认为,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多样性起着关键的作用。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改变多样性的力量,例如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但是,科学家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获取关于全球物种多样性的基础数据——到底有多少种生物在那儿。
15、合作的行为如何进化?
你很容易在社会性动物身上看到利他的行为。例如蜜蜂把食物的信息传递给其他蜜蜂。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社会也充满了合作的行为。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对合作现象提出过一些解释,例如亲属之间的相互帮助,实际上会促进整个家族繁殖的可能性。如今,科学家正在寻找合作行为的遗传基础。而博弈论——一种关于竞争、合作和游戏规则的数学理论,也能够帮助科学家理解合作行为如何运作。达尔文观察到了合作的现象并做出了解释,今天的科学家希望能够让这个解释更加深入,并且希望能够回答它是如何产生的。
16、如何从大量的生物学数据中得到全景?
生命是如此的复杂,以至于几乎每一位生物学家都只能在一个很小的领域进行探索。尽管在每一个领域都产生了大量的描述性的数据。但是科学家能够从这些海量的数据中得出一个整体的概念,例如生物是如何运作的?系统生物学这门正在形成的学科为回答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些希望。它试图把生物学的各个分支联系起来,利用数学、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的方法让生物学更加量化。不过,现在还没有人知道这些方法是否能够最终让科学家理解生物运作的整体图景。
17、为什么人类的基因这么少?
2003年,当人类基因组计划接近完成的时候,生物学家在欢呼这一成就的同时,惊奇地发现人类的基因数量比原先估计的少,是的,人只有大约2.5万个,而原来认为应该有10万个。相比之下,一种非常简单的生物——线虫也有2万个基因。拟南芥植物的基因数量比人类稍多,而水稻的基因数量则是人类的一倍。科学家认为,基因组运作的方式应该比以前认为的更加灵活和复杂,他们正在探寻这些少用基因多办事的分子机制。
18、遗传差异和个体健康在多大程度上是相关联的?
很早以前科学家就发现有些人对于某些药物的反应和其他病人不同。例如,某种麻醉用肌肉松弛剂会导致特定的人无法呼吸,最终,科学家发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他们拥有特定的基因。这也就带来了一个问题:研究不同的人之间的遗传差异是否可以促进医学发展出更高级的治疗手段,也就是说,根据个人的DNA进行“量体裁药”?科学家已经辨认出了一批与药物相互作用的基因。但是要真正实现“量体裁药”,恐怕还为时尚早。
19、人类寿命可以延长多少?
尽管百岁老人仍然少见,人类的平均寿命(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一直在延长。但是这种趋势能保持多久?科学家通过对实验动物的研究,发现包括限制热量摄入在内的一些方法可以显着地延长它们的寿命。但是这些方法是否可以成功地应用到人类的身上,以及能延长多少寿命呢?一些科学家认为,至少人类活到100岁可以成为家常便饭。不过,即使是这样,长寿也会带来其他的麻烦,比如社会保险。
20、什么遗传差异导致我们成为独特的人类?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改进,越来越多物种的基因组全序列进入了科学家的数据库中,包括我们自己和数种灵长类亲戚,比如黑猩猩。我们很容易分辨出人和黑猩猩,然而在分子水平上,这种分辨却不那么容易。我们和黑猩猩的DNA差异大约是1.2%。这是一个很小的数字,但是从绝对数量上来看,这种差异意味着3千多万个碱基对的不同。到底是这3千多万个差异中的哪些,让我们在与黑猩猩“分家”之后,变得如此独特?科学家正在寻找那些让我们有别于其他灵长类物种的遗传差异,当然,还有文化、语言和技术等等超越基因的因素。
21、记忆是如何存取的?
美好的记忆、悲伤的记忆,关于解方程技巧的记忆,英语单词的记忆,毫无疑问它们都储存在我们的大脑中。但是它们具体在什么部位?
上个世纪50年代,科学家发现大脑中的“海马区”在存储信息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如果切除掉海马区,那么以前的记忆就会一同消失。但是海马区的神经细胞如何把信息固定下来?科学家发现一些分子参与到了记忆的形成。此外,神经细胞突触地形成也与记忆相关联。但是,科学家目前对于记忆的运作机制的了解还不够——而这一机制对于理解我们自身是非常重要的。
22、我们可以选择性地关闭一些免疫应答吗?
在今天,器官移植已经成为了一种不那么罕见的手术,但是医生和病人面对的一个大麻烦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免疫排斥反应。病人的免疫系统有可能把移植的器官当作“非我族类”进行攻击,让手术功亏一篑。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医生要仔细挑选供体器官,而有的病人需要终身服用免疫抑制类药物——这显然不是个好主意。科学家已经找到了几种可能的方法,既让免疫系统正常工作,又不会排斥移植的器官的方法,但是要实现临床的应用,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23、是否存在行之有效的艾滋病疫苗?
每年,仅仅美国国立卫生院就投入5亿美元用于艾滋病疫苗的研发工作。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疫苗表现出实用性。怀疑者认为艾滋病疫苗永远都不会成功,因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变化多端。而支持者认为,在猿免疫缺陷病毒上,疫苗可以产生效果,因此HIV的疫苗也可能成功。
24、什么能替代廉价的石油——以及什么时候?
没有人否认石油最终会用光。而且,石油产量可能不久就要开始下降。即便不考虑这些因素,全球变暖的危险也促使人类尽快找到替代石油的能源——太阳能?风能?核能?每一种似乎都很有潜力,但是它们都还不太成熟
25、马尔萨斯仍然错了吗?
1798年,马尔萨斯发表了他着名的《人口原理》一书,他提出人口增长总是跟不上食品供应的增长(原文如此),而只有灾难才能阻止增长。200年过去了,地球总人口增长到了60亿(是马尔萨斯时代的6倍),但是马尔萨斯所预言的大灾难并没有发生。科学技术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这种灾难。但是人类仍然面临着一个问题,如何保证大灾难不会在未来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