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仓库 » 数据库变更管理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数据库变更管理

发布时间: 2022-04-20 14:06:54

Ⅰ 软件项目中数据库怎么管理

从两方面着手:
1、定义版本基线。一切以基线为准,所有变更统一管理,变更通过申请体现到基线上,每隔一段时间根据基线版本同步开发环境;
2、专人管理。

Ⅱ 事务操作对应于数据库怎么管理

事务操作是对于一系列数据库操作行为进行管理的过程,当多用户同时访问或修改同一数据资源时,如不进行事务控制,可能会造成一个用户的行为结果导致另一个用户使用的数据无效的问题,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关系数据库的事务进行适当的干预与调整。

2.2.1隔离级别设置绝大多数主流的数据库服务器的默认事务隔离级别是提交读(ReadCommitted),轻巧型开源数据库Mysql则不在此范围之列,MySQL默认的事务隔离级别是可重复读(RepeatableRead)。在实际应用中,数据库的事务隔离级别是可以修改的,也往往需要根据实际场景进行查询、变更等操作。

1.查询事务隔离级别全局事务隔离级别(整个数据库)的查询语法是:SELECT@@global.tx_isolation在命令行输入以上命令便可以查询看到数据库的事务隔离级别为REPEATABLE−READ,前面提到,关系数据库的事务模型有显式事务、隐式事务和自动事务三种类型,当使用显式事务模型进行事务控制时,需手动开启、提交、回滚事务。显式事务能够更灵活地根据实际需要对关系数据库进行底层的操作控制,更有利于实现复杂、细粒度的功能需求。

1.语法命令((1)开启事务MySQL开启一个事务的语法是:方式一:starttransaction方式二:begin(2)提交事务MySQL提交一个事务的语法是:commit)回滚事务MySQL回滚一个事务的语法是:rollback

user数据表

user.sql

user.sql续

(2)第一个MySQL客户端连接到数据库服务器,手动开启事务,进行一个update操作,但未提交或回滚事务,如图2−4所示。

客户端1更新操作

(3)第二个MySQL客户端连接到数据库服务器,检索上面被更新的记录,可以看到数据还是未做update操作前的数据,如图2−5所示。

客户端2查询操作((1)

(4)再回到第一个MySQL客户端,手动提交事务,如图2−6所示。

客户端1提交事务操作

(5)回到第二个MySQL客户端,重新检索上面被更新的记录,可以看到数据已经是update操作后的数据,如图2−7所示。

客户端2查询操作(2)

由于数据库的事务隔离级别是提交读(ReadCommitted),一个事务对数据资源的操作只有提交后才能被其他事务读取到;所以步骤(3)所读取的数据还是旧数据,步骤(5)所读取的数据则是新数据。

Ⅲ 数据库管理员对数据库进行监控和调优的目的是什么

一句话总结,目的为了让数据库稳定高效的运行。其次安全也不容忽略。

Ⅳ 数据库检查技术在土地变更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高梅 王斌

(荆州市国土资源局,荆州,434000)

摘要:本文以荆州市应用数据库检查技术进行土地变更调查为例,介绍了变更数据库建设的技术流程,变更数据库检查的内容、方法及程序,为数据库检查技术在土地变更调查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数据库;土地变更调查

1 引言

准确的土地调查数据资料,是正确认识土地国情、国力的前提,也是制定科学的土地政策,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土地,有效监管土地市场,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和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基础。1998年《土地管理法》修订时,又对土地调查制度作出规定:“国家建立土地调查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进行土地调查。土地所有者或者使用者应当配合调查,并提供有关资料。”

而土地部门自建立以来,开展了大量城镇地籍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建设用地勘测定界、土地权属调查、土壤调查等工作,完成了第一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变更调查等许多基础性技术工作。各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根据国土资源部对“数字国土工程”的规划和对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具体工作要求,都相继建立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从而将广义上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通过土地信息系统的管理功能简化为主要是同步进行土地变更调查,以满足科学管理土地的统一性、现势性、实用性要求。

为了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数据的准确性,本文就在荆州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中数据库检查技术的应用与各位专家和同行做一次交流和探讨。

2 荆州市土地利用现状概要

荆州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市建设用地增幅较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很大,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显着。近年来,根据国土资源部的要求,进行了年度的变更调查,使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步入了日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由于变更时间跨度长、技术陈旧、没有及时进行图件更新和数据同步等原因,造成土地利用现状现势性较差,图、数、实地不一致,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准确反映土地利用现状,难以适应新时期土地管理和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2001年5月按照国土资源部《2000年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计划》和《关于报送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的精神,荆州市承担了基础图件与数据更新项目的试点任务,结合荆州市的实际,荆州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采用武汉瑞得信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瑞得公司”)开发的GIS软件和土地利用现状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先后完成了荆州市1988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和2001年变更数据库的建设,之后每年按要求及时统一进行数据更新,基本实现了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的动态管理。

3 变更数据库建设的技术流程

在以2001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为本库的基础上,根据2001~2005年所收集汇总的土地变更调查数据资料,建立变更数据库——即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变更数据库建库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变更数据库建库流程

4 变更数据库检查内容

同初始数据库一样,变更数据库的检查,也是对变更调查工作流程中每一个阶段生成的数据成果进行自我检查、纠正错误、保证数据库的质量技术手段。

4.1 资料预处理阶段

4.1.1 建库基础资料检查

该项工作主要是对建库所用的土地变更调查基础资料进行统计、核查,看是否符合建库的要求。

(1)荆州市国土资源局信息中心提供建库的变更图件资料为2001年土地利用现状图生成的蓝晒图(标准分幅),该蓝晒图上标示出了2001~2005年的变更图斑(点状、面状、线状图斑),共有120张变更图纸(89 幅标准分幅图)。

首先对变更图件资料中的以下内容进行检查:①变更图斑是否完整,有无未闭合情况;②变更图斑中图斑号、地类号标注是否正确,变更图斑编号是否符合规定;③跨村界、乡镇界的变更图斑接边情况(例在检查中发现宜黄高速公路荆州段中涉及变更众多图斑,由于判读地物产生误差,各乡镇之间的高速路出现不衔接的情况,到实地进行地调后及时更正。);④变更图斑内线状地物处理情况等。对部分图纸不符合《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要求的,必须由技术人员对其进行重新实地调绘、转绘,然后再提交作业人员进行数据采集。

(2)根据图历簿填写内容的要求,逐项认真填写,并检查变更标准分幅图图纸质量。

(3)对各部门提供的属性资料进行整理,对不完整的资料要求相关部门进行补充完善。

4.1.2 图件扫描质量检查

因为变更图纸是由2001年薄膜图蓝晒而成的纸质图,图面不是很清晰,且已经用了几年的时间,变形和图面磨损都比较大,给变更数据的采集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对变更底图的扫描质量要求就比初始薄膜图扫描的要求更高。

图件扫描的分辨率不能低于300dpi,256 灰度扫描,图纸不清楚时可采用400dpi 或更高的分辨率进行扫描。扫描前必须进行扫描仪系统误差的检查和处理,尽量减小系统误差对整个底图质量的影响。对于一些局部变形较大的图纸在扫描的时候须进行特殊的处理,主要是采用分块扫描、校整的办法进行处理。

4.1.3 底图校正质量检查

使用瑞得公司矢量化软件RDSCAN,对扫描并经预处理过的底图进行图幅校正和坐标系转换。在图幅校正中将每幅图的图廓计算边长与其标准边长进行比较,对误差较大的图纸进行分析,并协同技术人员解决。

4.1.4 底图拼接质量检查

瑞得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管理系统 RDLUS 对数据的管理采用的是“市—县—乡—村”行政级管理模式,所以在进行底图拼接质量的检查时主要是看相邻底图的接边情况是否良好,对于拼接误差较大的图幅要进行较整、处理。检查底图拼接一般误差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类型:

(1)两端的内图廓拼接较好,但图幅中间的图斑线拼接有误差(如图2a)。这种情况可采用对每幅图分块扫描拼接以减小图幅间的拼接误差。

(2)两图幅中公里格网线之间拼接良好,但地物拼接误差较大(如图2b)。这种情况仅通过对底图进行较整以提高地物之间的接边精度是行不通的,只能在矢量变更数据采集时通过“取中采集”的原则来减小地物拼界接差造成的不良影响。

图2 底图拼接误差示意图

4.1.5 阶段性数据成果检查

检查阶段性数据成果是否保存为最新最完整的数据,并进行异地备份。该阶段数据处理过程中遇到的资料问题和重大的技术问题以及处理方法等是否进行了详细的记载。

4.2 矢量变更数据采集阶段

4.2.1 真实行政界线矢量变更数据检查

核实真实有效的村权属界线,严格核查原详查接边情况表,明确工作界线,达到全市无缝化是初始数据库中最基础环节,所有数据均按村为单位统计汇总。凡是扫描汇总后图上村辖区总面积与村台账的差值超过该村台账面积1%的,必须有针对性地找出问题(村与村间不重合,多是原来所属的行政区划不同,接连存在争议造成的,要求到实地核实后加以改正),并要求所有的村在打印图上都有检查人及审核人签字,并盖该镇土管所公章认可。变更数据库建设若不涉及行政界线调整,则可省略此步骤。

4.2.2 图斑矢量变更数据检查

(1)根据《技术规范》的要求,非行政区划采集的绝对误差必须小于0.3mm。图斑矢量变更数据采集完成之后,要检查其绝对误差,对超过限差的变更数据应进行修正。因为变更蓝晒图有变形,与初始建库所用的薄膜图不能完全吻合,所以将2001年初始矢量数据引入到变更蓝晒底图上以后,部分矢量数据与变更蓝晒底图之间有偏差。针对该问题,在变更矢量数据采集时的处理原则是:①以2001年初始矢量数据线划为准,尽量保持其不变,然后根据变更蓝晒底图进行矢量数据修改。②如果2001年初始矢量数据图斑线划与变更底图图斑线不吻合,则需要沿着变更图斑线采集数据,应采用“平行位移的”办法,数据采集时可以偏离变更底图图斑线,以保证变更图斑面积尽量准确。

(2)以行政村为单位检查图斑与真实行政界线之间以及图斑与图斑之间的无缝化。①检查变更图斑矢量化数据的属性是否与底图上图斑的属性一致,主要是检查变更图斑的地类代码输入是否正确,图斑编号是否与底图一致,如果因为重号的问题改变了原来的图斑编号,要查看是否按照作业规范的要求进行编号并做了记录。②检查变更过的线状地物的分段是否与底图一致且合理,线状地物的宽度输入是否正确。③检查穿过变更图斑的线状地物的处理是否正确。A.道路遇到70大类的变更图斑时一般应截断处理,遇到其他地类一般应保留;B.沟渠遇到70大类的变更图斑时一般应保留,遇到50类一般应截断处理,遇到其他地类一般予以保留。

4.2.3 背景界线矢量数据检查

因变更数据库建设不涉及行政界线调整,故不需检查。

4.2.4 地物矢量数据检查

(1)根据《技术规范》的要求,非行政区划采集的绝对误差必须小于0.3mm,检查时对超过限差的数据进行修改。

(2)要检查变更地物矢量化是否有丢漏。

4.2.5 阶段性数据成果检查

(1)检查阶段性数据成果是否保存为最新最完整的数据,且进行异地备份。

(2)该阶段数据处理过程中遇到的资料问题和重大的技术问题以及处理方法等是否进行了详细的记载。

4.3 矢量变更数据入库阶段

4.3.1 矢量数据拓扑检查

该步工作由瑞得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管理系统 RDLUS 自动完成。如果拓扑检查有错误,返回进行修改,直到拓扑检查没有错误为止。

4.3.2 数据库正确性检查

(1)检查变更数据库中的权属目录、辖区目录、图斑地类、系统分类设置是否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和荆州市实际情况。变更后的图件首先打印出图幅接合表,将89 幅图幅落实到每个检查人员,并在接合表上标明责任人后,由责任人着重检查以下几项内容:①本图幅与周边图幅的接边情况:图幅每边都由本图幅检查人与相邻边检查人进行图幅接边检查,经过核对无误后由双方签字认可;②真实行政界线是否正确:根据村界处的现状地物和背景村界的调绘情况判断真实行政界线的位置,并检查背景村界是否正确;③线状地物是否丢漏:检查是否有丢掉线状地物完全没有进行矢量化和线状地物少做一段不完整现象;④线状地物属性错误:检查农路、公路与沟渠属性是否赋反;⑤图斑无明显界线的划分是否符合现状;⑥图斑号与地类号是否与薄膜图一致,图斑的权属单位、权属性质是否正确;⑦两图核对是否有明显跑线超标的情况等并以图幅为单位做好记录。检查过程中发现变更图纸容易出现以下四类问题:①掉漏应变更图斑;②变更图斑中应保留的岛状图斑未予以保留;③应进行变更的图斑未合并入新图斑;④线状地物取舍有差异。

(2)检查数据库运行是否正常,各种图件是否能正常查询出来,主要有以下图件:①89 标准分幅图;②320 幅村土地利用现状图;③19 幅乡土地利用现状图;④19 幅乡或村行政边界图;⑤全市行政边界及分幅信息结合图。

(3)按照《技术规范》所要求的各类统计报表是否能正常统计并打印出来:①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统计台账;②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乡统计簿一、二、三;③外单位面积统计表;④本村集体面积统计表;⑤村辖区面积表;⑥乡单位面积汇总表;⑦年度变更平衡表。

(4)从数据库中查询出土地利用现状标准分幅图并输出进行叠加检查,检查其是否与建库资料标准分幅图一致,如果有错、漏,返回“矢量变更数据采集”阶段进行数据修正,然后重新入库。

4.3.3 计算机量算面积与变更调查量算面积的对比检查

通过该项检查工作,分析造成面积差异的可能原因(包括建库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和数据采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按照 《技术规范》 13.2.9 的要求 原始调查辖区总面积与计算机量算面积的误差控制在1%以内;计算机图幅量算面积与理论面积的相对误差控制在0.1%以内。

(2)按照 《技术规范》 14.3.2.8 的要求 原始调查全辖区一级地类面积与计算机量算面积相对误差超过2.5%或者详查辖区总面积与计算机量算面积的相对误差超过1%时,应提交补充说明。

(3)计算机量算面积与调查量算面积存在一定的差异,是由于两者在面积量算方法和量算汇总的过程上都存在很大的不同。但不能排除数据采集过程中产生的错误或者误差造成的面积差异。因此,为了查找出面积问题的真正原因所在,应将面积对比分析细化到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

4.3.4 阶段性数据成果检查

(1)检查输出的乡土地利用现状图和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看图幅上的要素和图面的整饰是否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

(2)检查提交的各种统计报表是否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

(3)阶段性数据成果是否保存为最新最完整的数据,且进行异地备份。

(4)该阶段数据处理过程中遇到的资料问题和重大的技术问题以及处理方法等是否进行了详细的记载。

5 检查方法与程序

5.1 检查程序

检查流程图如图3所示:

图3 变更数据库检查流程

5.2 检查方法

目前,在“3 S”技术(遥感技术 R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 GP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未能全面推广应用的条件下,通过以下所述手工比对和数据检验手段的方法能解决单纯航片转绘无法确定村级行政界线等实际问题,更能准确描述图、数、地的现状,确保数据库质量。

须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即三检一验制度。每道工序作业员首先进行自检和互检,然后提交专业检查人员,关键环节交由国土资源局检查,三检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环节。从而保证质量,避免出现较大的返工现象。

5.2.1 作业过程中的自检和互检

按照建库作业流程,对于每一个数据单位的数据成果,都要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经过作业员自检、项目组长检查、数据检查员三次检查,无误后才能保存为阶段性数据成果,提交技术人员检查。

5.2.2 打印、输出相关图形数据进行图形套合检查

通过矢量数据采集阶段对数据的检查修正处理,矢量数据与变更资料的一致性已经基本得到保证,但是并不能保证在数据采集过程中无任何错误或者误差,应打印输出标准分幅图进行叠加检查,进一步排查错误。

(1)数据库建立完成后,查询出每一个村、乡土地利用现状图、标准分幅现状图叠加变更底图进行检查。

(2)打印出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与用于建库的变更蓝晒图进行重叠检查。

检查方法是:用透明的硫酸纸打印出89幅标准分幅图,套合变更蓝晒标准分幅图检查,检查方案如下:①村界检查。全面核实村界与相邻单位的位置,确保村界的准确性;每个乡镇针对村界若有变化或台账面积与计算机量算面积相差较大的情况须做出相应的说明。②图斑检查。严格依据台账、2005年变更蓝晒工作底图与打印出的检查图对照检查。注意图斑号是否相符、地类代码是否正确;图斑变更是否无错误无遗漏;按新的地类代码进行转换的情况等,特别涉及原50地类的图斑。③线状地物检查。对照2005年变更图查看有无漏绘或宽度未标注等情况。特别是针对发生变更的图斑,各乡镇了解实地情况的检查人员要注意变更后图斑内的线状地物情况,是否该线状地物仍然存在,另外要在图面上交代清楚线状地物的地类、宽度等。④检查发现的其他有关问题及处理意见。对发现的错误首先要在打印的检查图上以村为单位编号并注明是什么样的错误,并签字确认;其次要将所有错误以村为单位汇总后认真填写在乡镇变更检查错误汇总表上,存档备查。

要求以乡镇为单位,每个村说明检查责任人和检查情况,并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如实填报内容,由区(分)局负责人签字确认。

5.2.3 通过面积对比分析进行检查

将数据库管理系统RDLUS统计得到的面积成果与建库资料中的面积成果进行对比、分析,尽可能从中找出引起面积差异的问题所在。通过这种方式,可有效地检查出诸如权属性质录入、权属单位录入、地类输入等错误。

(1)对每个行政村的2005年详查面积与计算机统计面积进行对比分析,面积差异较大的,排查原因。

(2)2005年详查统计的国有/集体面积与计算机统计的国有/集体面积不吻合的,对照台账资料,对矢量数据进行修正,尽量保持矢量数据与原始数据的一致性。

6 检查结论和成果

6.1 数据库图形部分

(1)建成数据库的图形部分覆盖了整个荆州市辖区,共89 幅标准分幅图,应无遗漏,数据完整。

(2)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与矢量化底图叠加检查,数据采集应无遗漏、无严重跑线现象,符合《技术规范》的限差要求。

(3)输出的标准分幅图图面要素应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

(4)乡、村土地利用现状图图面要素和整饰应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

(5)图斑变更应正确,无遗漏。

6.2 数据库属性部分

(1)数据库中各图形要素的属性应输入完整。

(2)各项计算机统计面积与2005年变更调查面积的差异应在《技术规范》要求的限差范围以内。

(3)系统应能正确输出要求的各项统计报表。

(4)数据库文件在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管理系统 RDLUS 中应运行正常。

6.3 检查成果资料

(1)89幅标准分幅图的图例簿及其补充材料。

(2)变更图斑矢量化记录表。

(3)各种台账面积与计算机汇总面积对比分析表(市区两级辖区汇总面积对比、地类面积对比、变更图斑台账面积与计算机面积对比)。

(4)两套标准分幅检查图。

7 成果应用

检查成果所形成的数字、图表和有关资料对土地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和利用状况及动态变化,进行了全面记载、整理和分析,可直接实现土地行政管理中最基础的土地统计功能。

其具体的应用可通过在土地更新调查中常见的建设用地增加而耕地只减少的成因实例予以说明:

(1)耕地面积更新调查数比年度变更数减少 原因在于违法用地及历年变更调查遗漏的建设用地因未在年度变更调查中统计,而仍视同为耕地,但在更新调查数据检查工作中按建设用地进行调查统计予以纠正。

(2)建设用地更新调查数比年度变更数增加 原因在于历年违法用地及历年积累的变更调查漏查的建设用地未在年度变更调查进行变更统计,而在更新调查数据检查工作中均进行调查统计予以更正。

其应用技术还可广泛应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土地动态监察等土地宏观调控管理工作。

应用数据库检查技术进行更新调查是目前较科学且可行的技术手段,可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基数的准确性和确保土地利用现状的现势性。

数据库检查技术为国土资源管理,特别是地籍管理等基础业务性工作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促使国土管理技术发生质的飞跃,以往传统的技术手段正逐步被新兴的信息系统技术所代替。特别是现状库与规划库之间的同步互动在土地更新调查与管理上的应用,已成为国土资源管理手段上的新热点,将更大程度地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

Ⅳ 版本控制软件的常用的版本控制软件简介

VSS是美国微软公司的产品,目前常用的版本为6.0版。VSS是配置管理的一种很好的入门级的工具。
易学易用是VSS的强项,VSS采用标准的windows操作界面,只要对微软的产品熟悉,就能很快上手。VSS的安装和配置非常简单,对于该产品,不需要外部的培训(可以为公司省去一笔不菲的费用)。只要参考微软完备的随机文档,就可以很快的用到实际的工程当中。
VSS的配置管理的功能比较基本,提供文件的版本跟踪功能,对于build和基线的管理,VSS的打标签的功能可以提供支持。VSS提供share(共 享)、branch(分支)和合并(merge)的功能,对于团队的开发进行支持。VSS不提供对流程的管理功能,如对变更的流程进行控制。
VSS不能提供对异地团队开发的支持。此外VSS只能在windows平台上运行,不能运行在其他操作系统上。 有软件提供商提供VSS插件,可以同时解决VSS跨平台和远程连接两个问题,例如SourceAnywhere for VSS, SourceOffSite等。
VSS的安全性不高,对于VSS的用户,可以在文件夹上设置不可读,可读,可读/写,可完全控制四级权限。但由于VSS的文件夹是要完全共享给用户后,用户才能进入,所以用户对VSS的文件夹都可以删除。这一点也是VSS的一个比较大的缺点。
VSS没有采用对许可证进行收费的方式,只要安装了VSS,对用户的数目是没有限制的。因此使用VSS的费用是较低的。
微软不再对VSS提供技术支持。 CVS是开发源代码的配置管理工具,其源代码和安装文件都可以免费下载。
CVS是源于unix的版本控制工具,对于CVS的安装和使用最好对unix的系统有所了解能更容易学习,CVS的服务器管理需要进行各种命令行操作。目前,CVS的客户端有winCVS的图形化界面,服务器端也有CVSNT的版本,易用性正在提高。
CVS的功能除具备VSS的功能外,还具有:
它的客户机/服务器存取方法使得开发者可以从任何因特网的接入点存取最新的代码;它的无限制的版本管理检出(checkout:注1)的模式避免了通常的 因为排它检出模式而引起的人工冲突;它的客户端工具可以在绝大多数的平台上使用。同样,CVS也不提供对变更流程的自动管理功能。
一般来说,CVS的权限设置单一,通常只能通过CVSROOT/passwd, CVSROOT/readers, CVSROOT/writers文 件,同时还要设置CVS REPOS的物理目录权限来完成权限设置,无法完成复杂的权限控制;但是CVS通过CVS ROOT目录下的脚本,提供了相应功 能扩充的接口,不但可以完成精细的权限控制,还能完成更加个性化的功能。
CVS是开发源码软件,无需支付购买费用。
同样因为CVS是开发源码软件,没有生产厂家为其提供技术的支持。如发现问题,通常只能靠自己查找网上的资料进行解决。 StarTeam是Borland公司的配置管理工具,StarTeam属于高端的工具,在易用性,功能和安全性等方面都很不错。
StarTeam的用户界面同VSS的类似,它的所有的操作都可通过图形用户界面来完成,同时,对于习惯使用命令方式的用户,StarTeam也提供命令集进行支持。同时,StarTeam的随机文档也非常详细。
除了具备VSS,CVS所具有功能外,StarTeam还提供了对基于数据库的变更管理功能,是相应工具中独树一帜的。StarTeam还提供了流程定制 的工具,用户可跟据自己的需求灵活的定制流程。与VSS和CVS不同,VSS和CVS是基于文件系统的配置管理工具,而StarTeam是基于数据库的。 StarTeam的用户可根据项目的规模,选取多种数据库系统。
STARTEAM无需通过物理路径的权限设置,而是通过自己的数据库管理,实现了类似WINDOWSNT的域用户管理和目录文件ACL控制。 StarTeam完全是域独立的。这个优势可以为用户模型提供灵活性,而不会影响到现有的安全设置。StarTeam的访问控制非常灵活并且系统。您可以 对工程,视图,文件夹一直向下到每一个小的item设置权限。对于高级别的视图(view),访问控制可以与用户组、用户、项目甚至视图等链接起来。
StarTeam是按license来收费的,比起VSS,CVS来,企业在启动StarTeam进行配置管理需要投入一定资金。
Borland公司将对用户进行培训,并协作用户建立配置管理系统。并对用户提供技术升级等完善的支持。 ClearCase是Rational公司的产品,也是目前使用较多的配置管理工具。
ClearCase的安装和维护远比StarTeam复杂,要成为一个合格的ClearCase的系统管理员,需要接受专门的培训。ClearCase提供命令行和图形界面的操作方式,但从ClearCase的图形界面不能实现命令行的所有功能。
ClearCase提供VSS,CVS,StarTeam所支持的功能,但不提供变更管理的功能。Rational另提供了ClearQuest工具提供 对变更管理的功能,与StarTeam不同,ClearCase后台的数据库是专有的结构。ClearCase对于windows和unix平台都提供支 持。ClearCase通过多点复制支持多个服务器和多个点的可扩展性,并擅长设置复杂的开发过程。
ClearCase的权限设置功能与StarTeam相比,StarTeam有独立的安全管理机制,ClearCase没有专用的安全性管理机制,依赖于操作系统。
要选用ClearCase,需要考虑的费用除购买license的费用外,还有必不可少的技术服务费用,没有Rational公司的专门的技术服务,很难 发挥出ClearCase的威力。如现在网上虽有ClearCase的破解软件,但尝试应用的公司大多失败的缘故。另外,对于web访问的支持,对于变更 管理的支持功能都要另行购买相应的软件。
Rational公司已被IBM公司收购,所以有可靠的售后服务保证。 SVN全名Subversion,即版本控制系统。
SVN与CVS一样,是一个跨平台的软件,支持大多数常见的操作系统。作为一个开源的版本控制系统,Subversion 管理着随时间改变的数据。 这些数据放置在一个中央资料档案库中。 这个档案库很像一个普通的文件服务器, 不过它会记住每一次文件的变动。 这样你就可以把档案恢复到旧的版本, 或是浏览文件的变动历史。Subversion 是一个通用的系统, 可用来管理任何类型的文件, 其中包括了程序源码。
SubVersion:实现服务系统的软件。
TortoiseSVN:是SVN客户端程序,为windows外壳程序集成到windows资源管理器和文件管理系统的Subversion客户端。
SVNService.exe:是专为 SubVersion 开发的一个用来作为 Win32 服务挂接的入口程序。
AnkhSVN:是一个专为Visual Studio提供SVN的插件。 SourceAnywhere系列是由加拿大公司Dynamsoft开发的,有三个产品,SourceAnywhere for VSS, SourceAnywhere Standalone, SourceAnywhere Hosted.
SourceAnywhere for VSS是微软推荐的远程和跨平台访问VSS的工具。SourceAnywhere Standalone界面风格与VSS相似,但它是基于SQL Server的,且有其它一些安全和远程访问机制,可以广域网中使用;支持把数据从VSS库中导入SourceAnywhere。SourceAnywhere Hosted是SourceAnywhere Standalone的托管服务SaaS。 Git是一个开源的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用以有效、高速的处理从很小到非常大的项目版本管理.
Git 是 Linus Torvalds 为了帮助管理 Linux 内核开发而开发的一个开放源码的版本控制软件。
Torvalds 开始着手开发 Git 是为了作为一种过渡方案来替代 BitKeeper,后者之前一直是 Linux 内核开发人员在全球使用的主要源代码工具。开放源码社区中的有些人觉得 BitKeeper 的许可证并不适合开放源码社区的工作,因此 Torvalds 决定着手研究许可证更为灵活的版本控制系统。尽管最初 Git 的开发是为了辅助 Linux 内核开发的过程,但是我们已经发现在很多其他自由软件项目中也使用了 Git。例如 最近就迁移到 Git 上来了,很多 Freedesktop 的项目也迁移到了 Git 上。

Ⅵ it资产管理系统的IT生命周期管理

系统管理的主要角色在于确保设备运营得很好,尽量可用,快速识别并修复问题。IT生命周期管理ITLM就做得很好,但有助于测量设备对于工作负载的作用。
ITLM以适当的资产发现作为基础,监控并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形式——变更管理数据库很常见——使其有些差异,但确保系统完全覆盖到完整性、颗粒度与可重复这三方面。
ITLM与IT资产管理工具必须识别物理与虚拟资产之间的一脉相承性。该工具应该识别虚拟工作负载所依赖的所有物理资产之间的任何根源问题,无论是否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还是包含在促进工作负载的其他物理资产中。
ITLM对业务与IT来说是涅槃。它确保经过优化的IT平台对业务可用,并且获得与管理的价格非常低廉。
明白了哪些新设备可用以及现有设备的剩余价值,ITLM系统就可以显示某资产在什么时候应该运行一个不同的工作负载或者下岗。

Ⅶ 配置管理系统和变更系统的区别与联系

/b383479/d25415216.htm这里有他们的对照表 答案补充 区别: 数据库是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能为多个用户共享的,独立于应用程序的,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系统是指引进数据库技术后的整个计算机系统。是一个实际运行的、按照数据库方式存储、维护和向应用系统提供数据支持的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套建立、管理和维护数据库的软件,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DBMS是由许多“系统程序”所组成的一个集合。 联系: 数据库系统它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数据库和用户。

Ⅷ 什么是软件变更管理

变更管理即Management of change(MOC):有变更的需求就要有变更的控制和管理。
它的主要任务包括: 1.分析变更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确定是否实施变更; 2.记录变更信息,填写变更控制单; 3. 做出更改,并交上级审批; 4.修改相应的软件配置项(基线),确立新的版本; 5.评审后发布新版本。
软件生存周期内全部的软件配置是软件产品的真正代表,必须使其保持精确。软件工程过程中某一阶段的变更,均要引起软件配置的变更,这种变更必须严格加以控制和管理,保持修改信息,并把精确、清晰的信息传递到软件工程过程的下一步骤。软件变更管理包括建立控制点和建立报告与审查制度。
变更
一个项目,从开始就处于不停的变化中。用户需求变了需要调整计划或者设计;测试发现了问题需要对错误代码进行变更;甚至人员流失了,也需要项目进行一定的调整以适应这种情况。Bug管理,需求管理,风险控制等本质上都是项目变更的一种。它们都是为了保证项目在变化过程中始终处于可控状态,并随时可跟踪回溯到某个历史状态。
孤立的看单个变更(CR)的生命周期,那么它是比较简单的,大致就是提出-审核-修改这么一个过程。但变更管理并不是单纯的一个数据库记录,做个备忘而已。在这么一个简单的流程中,变更管理要能体现出它的两个重要用途,一个是控制变更,保证项目可控;一个是变更度量分析,帮助组织提高自己的开发能力。
为了保证项目可控,项目管理者要充分了解变更的信息,衡量变更实施对项目的冲击,才能决定是否要修改。比如问题是否严重必须马上得到修改,问题的修改是否很复杂,是否会牵扯到很多方面。这些信息,大致可以归为俩类,一类是变更的自身信息,比如复现步骤等;一类是关联信息,比如某个功能变更实施后,对项目其它模块的影响分析,这类信息通常不可能由变更提出人来提供,而需要变更审核者结合多方面信息进行分析。
实施变更管理的一个更重要且更有意义的作用就是对变更进行度量分析。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对变更进行分析,可以很好的了解项目当前质量状态(如果你承认统计学有它的科学性,那么你就会承认,项目各阶段的合理变更发展情况是有确定的分布形态的);定时进行项目复盘,分析组织中变更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及时了解组织中常见错误并有针对性的改正,才能促使组织的开发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变更的流程
我们看下变更生命周期中的几个主要过程和这些过程的要求 :
提出:记录变更的详细信息,相当于一个备忘。需要记录的信息可能根据不同组织和不同项目的规定而不同。要点在于变更提出者能简明扼要的记录下有价值的信息,比如缺陷发生时的环境,要变更的功能……。
变更管理工具不仅要能方便的记录信息,而且要给记录者一些记录的提示信息,帮助记录者准确的记录变更。

Ⅸ 怎么保证企业数据库的安全有哪些安全措施

制定一个成功的数据库安全策略的关键在于你要了解为什么要保护数据库,保护哪个数据库,以及如何最好的保护数据以应对所有类型的威胁,遵从各种规范——如SOX、HIPAA、PCI DSS、GLBA 和欧盟法令。在最新的研究中,建议企业按照以下三点来建立完整的数据库安全策略:

1、建立一个集身份验证、授权、访问控制、发现、分类,以及补丁管理于一体的坚实基础。

了解哪些数据库包含敏感数据是数据库安全战略的基本要求。企业应对所有的数据库采取一个全面的库存管理,包括生产和非生产的,并且遵循相同的安全政策给它们划分类别。所有的数据库,尤其是那些存有私人数据的数据库,应该有强的认证、授权和访问控制,即使应用层已经完成了认证和授权。缺乏这些坚实基础会削弱审计、监察和加密等其他的安全措施。

此外,如果不能每季度给所有的关键数据库打补丁,那么至少半年一次,以消除已知的漏洞。使用滚动补丁或从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供应商和其他厂商那里收集信息,以尽量减少应用补丁的停机时间。始终在测试环境下测试安全补丁,定期运行测试脚本,以确保修补程序不影响应用程序的功能或性能。

2、使用具有数据屏蔽、加密和变更管理等功能的预防措施

在建立了一个坚实和基本的数据库安全策略后,就应该开始采取预防措施,以保护重要的数据库。这样就为生产和非生产数据库提供了一个保护层。数据隐私不随着生产系统而停止,它也需要扩展到非生产环境,包括测试、开发、质量保证(QA)、分阶段和训练,基本上所有的私有数据都可以驻留。数据库安全专业人士应该评估在测试环境中或外包应用开发中用数据屏蔽和测试数据生成来保护私有数据的效果。

使用网络加密以防止数据暴露给在监听网络流量或数据静止加密的窥视者(他们关注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当数据针对不同的威胁,这些加密方法可以实现相互独立。通常情况下,也不会对应用程序的功能有影响。

保护关键数据库的结构要按照标准化的变更管理程序来进行。在过去,对生产环境中的计划或其它数据库进行变更时需要关闭数据库,但新版本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允许在联机时进行这些更改,这就带来了新的安全风险。一个标准化的变更管理程序能确保只有管理员在得到管理部门批准后才能改变生产数据库并且跟踪所有数据库的变更。机构还应该更新自己的备份和可行性计划,以处理数据或元数据因这些变更而发生的改变。

3、建立具有审计、监测和漏洞评估功能的数据库入侵检测系统

当重要数据发生意外变化或者检测到可疑数据时,有必要进行一个快速的调查来查看发生了什么事情。数据库里的数据和元数据可以被访问、更改甚至是删除,而且这些都可以在几秒钟的时间内完成。通过数据库审计,我们能够发现“是谁改变了数据”和“这些数据是什么时候被改变的”等问题。为了支持之前提到的管理条例标准,安全和风险管理的专业人士应该追踪私人数据的所有访问途径和变化情况,这些私人数据包括:信用卡卡号、社会安全卡卡号以及重要的数据库的名称和地址等信息。如果私人数据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被更改或者被访问,机构应该追究负责人的责任。最后,可以使用漏洞评估报告来确定数据库的安全空白地带,诸如弱效密码、过多的优先访问权、增加数据库管理员以及安全群组监测。

牢记安全政策、安全标准、角色分离和可用性

数据库安全策略不仅关注审计和监测,它也是一个端到端的过程,致力于减少风险、达到管理条例的要求以及防御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攻击。数据库安全需要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填补安全空白、与其他安全政策协作以及使安全方式正式化上。在草拟你的安全策略时,要使你的数据库安全政策与信息安全政策一致;要注意行业安全标准;要强调角色分离;要清楚描述出数据恢复和数据使用的步骤。

Ⅹ 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变更数据的操作有哪几种

insert updata 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