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仓库 » 阿克苏乔木主干道如何配置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阿克苏乔木主干道如何配置

发布时间: 2022-04-23 00:30:50

㈠ 急 西安城市运动公园的植物配置

森林公园在城市公共绿地中居于重要地位,是供人们游览、休憩、观赏、开展文化娱乐、社交活动和体育活动的优美场所,也是反映城市园林绿化景观的重要窗口。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及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人口的集中和密度的增大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公园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特别是对森林公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森林公园植物的配植应用对提高城市的景观效果和公园各种功能的发挥有着重要的意义。

城市森林公园城区为依托,以良好的森林植被和自然文化为基础,开发建设成融生态文化、旅游文化、观光体验、体育健身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休闲度假游乐中心。具有优美的环境,使游人尽情享受大自然的诱人魅力,从而振奋精神、消除疲劳、忘却烦恼、促进身心健康。而植物的合理配置是公园造景的主体,是森林公园中有生命的主要材料,其高低、大小、形状、色彩的变化会产生韵律感、层次感,对环境的景观效果起着巨大的作用。科学、合理的利用现有植物和配植不同的彩叶植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森林公园景观的观赏效果和各种功能的发挥,充分利用大自然、科学选择大自然、艺术配植绿化植物,对提高森林公园观赏效果,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保持生态平衡,创造森林公园优美的景观有重要的意义。1、森林公园植物配置原则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 要以人为本,遵循原生态原则,从视觉景观、生态环境、大众行为等方面考虑,创造回归自然,融于自然的意境,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布局要协调。 一般规则式园林,植物配植多采用对植、行植等规则式布局。而在自然式森林公园中,则采用不对称的自然布局,充分体现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态。不同的环境要求采用不同的种植形式,如主要道路及大门处和建筑物周围,多采用规则式种植,而在自然山水、起伏山坡及不对称的小型建筑附近,则采用自然式种植,要注意植物空间立体结构的韵律感,以求得总体布局的协调。植物配置必须主次分明,疏密有致。 多树种配植、混植时可以一种或两种为主,切忌平分。常绿树四季常青,庄严深重,但缺乏变化;落叶树色彩丰富,比较轻松活泼,但冬季叶落萧疏。常绿树与落叶树互相配置就能弥补各自的缺点而发挥优势。乔木、灌木组成树丛时,开朗的空间要有封闭的局部;封闭的空间要开辟透视线,以形成虚实对比。植物配置要注意季节的变化。植物的配置要做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又要注意四季景色的变化。每个区域突出—个季节植物,重点地方应使四季皆有景色。在以一季景观为主的地段也应点缀其他季节的内容,否则一季过后,就会显得单调。植物配置要考虑观赏特性。植物材料本身有各自的观赏特点,有观叶的、观花的、观果的、赏姿的、闻香的和听声的。充分利用其特点可以增强观赏性。提高景观效果,增加趣味性。植物配置要与建筑物和谐。植物配置要按建筑的体型、结构,全面考虑,合理的植物配置不仅可使建筑产生四季的季相变化,还可以衬托和丰富园景。体型较大、立面庄严、视野辽阔的建筑物附近,要选主干高粗,树冠开阔的树种。高大的乔木要配置在建筑物稍远的地方。在结构细巧、玲珑、精美的建筑物四周,要选栽一些叶小、枝条纤细、树冠稠密的树种。考虑透视需要,宜栽一些低矮的灌木、花卉,使之不显得过分单调。池岸水边大树配植宜疏,灌木也不宜过密,以免妨碍眺望。2、森林公园植物配植的形式乔木的配置。主要有孤植、对植、行植、丛植和群植等。灌木的配植。 灌木枝叶繁茂,可以增加树冠层次。很多灌木有艳丽的花果。配植得宜,可使景色更富变化。在高大乔木下布置适当的灌木,给人层次丰富的感觉。空透的地方,灌木要有一定的高度。路旁栽植灌木,紧靠路边的,要幽深自然,离路边远的,宜平坦开朗。草地边缘布置大片灌木丛,能增加空间的宁静感。花卉的配置。花卉有丰富的色彩,能产生欣欣向荣的气氛。在配置花卉时,必须做到层次分明。色彩协调,开花整齐。花卉的配置多用补色对比组合,这样能产生强烈的色彩效果。如用紫色的三色堇与橙黄色的金盏菊配合,蓝色藿香鲈与黄色波斯菊对比,都能收到很好的对比效果。3、森林公园植物的配置设计树种的选择。 由于森林公园面积大,立地条件及生态环境复杂,活动项目多,所以选择绿化树种不仅要掌握一般规律,还要结合森林公园特殊要求,因地制宜,以乡土树种为主,以外地珍贵的驯化后生长稳定的树种为辅;充分利用原有树木和苗木,以大苗为主;以速生树种为主,还要速生树种和长寿树种相结合。要选择具有观赏价值,又有较强抗逆性、病虫害少的树种,以便于管理。配植布局。根据当地自然地理条件、城市特点、市民爱好等进行乔木、灌木、花卉、草坪的合理布局,创造优美的景观。既要做到充分绿化、遮阳、防风,又要满足游人对日光浴的需要。选用3~5种树,形成统一基调。一般来讲,常绿树和落叶树各占一半。在出人口、建筑物四周、儿童活动区以及园中园的绿化布局应该富于变化。在娱乐区、儿童活动区,可选用红、橙、黄等暖色调的植物来营造热烈的气氛;在休息区或纪念区,可选用绿、紫、蓝等冷色调的植物来保证自然肃穆的气氛;在游览休闲区,要形成一年四季季相动态变化,春季观花,夏季浓荫,秋季观叶,冬季有绿色的景观效果,以吸引游客欣赏。森林公园近景环境绿化可选用强烈对比色,以求醒目;远景可选用简洁的色彩,以求概括。森林公园设施环境的绿化配植设计:公园出人口的绿化配植设计。大门为公园主要出人口,大都面向主干道。绿化时应注意丰富街景并与大门建筑相协调,同时还要突出公园特色。如果大门是规则式建筑,那就应该用对称式布置绿化;如果大门是不对称式建筑,则应采用自然式布置绿化。大门前的停车场,四周可用乔、灌木绿化,以便夏季遮阳及隔离四周环境;在大门内部可用花池、花坛、灌木与雕塑或导游图相配合,也可铺设草坪,种植花、灌木,但不应有碍视线,且须便利交通和游人集散。园路的绿化种植设计。主要干道绿化可选用高大、浓荫的乔木和耐阳的花卉植物在两旁布置花境,但在配植上要有利于交通,还要根据地形、建筑、风景的需要而起伏、蜿蜒。小路深入到公园的各个角落,其绿化更要丰富多彩,达到步移景异的目的。山水园的园路多依山面水,绿化应点缀风景而不碍视线。平地处的园路可用乔灌木树丛、绿篱、绿带来分隔空间,使园路高低起伏,时隐时现;山地则要根据其地形的起伏、环路等绿化需要有疏有密;在有风景可观的山路外侧,宜种植矮小的花灌木及草花,才不影响景观;在无景可观的道路两旁,可以密植、丛植乔灌木,使山路隐在丛林间,形成林间小道。园路交叉口是游人视线的焦点,可用花灌木点缀。公园小品建筑周围的绿化种植设计。公园小品建筑附近可设置花台、花坛、花境等。建筑物室内可设置耐荫花木,门前可种植浓阴大冠的落叶大乔木或布置花坛等。沿墙可利用各种花卉境域,成丛布置花灌木。所有树木花草的布置都要和小品建筑相协调,与周围环境相呼应,四季色彩变化要丰富,给游人以愉快的感觉。森林公园各功能分区的绿化配植设计:公园管理区的绿化种植设计。要根据各项活动的功能不同,因地制宜进行绿化,但要与全园的景观相协调。为了使公园与喧哗的城市环境隔离开,保持园内的安静,可在周围特别是靠近城市主要干道的一面及冬季主风向的一面布置不透式的防护林带。科普及文化娱乐区的绿化种植设计。科普及文化娱乐区地形要求平坦开阔,绿化要求以花坛、花境、草坪为主,便于游人集散。可适当点缀几株常绿大乔木,不宜多种灌木,以免妨碍游人视线,影响交通。在室外铺装场地上应留出树穴,栽植大乔木。各种参观游览的室内,可布置一些耐阴或盆栽的花木。体育活动区的绿化种植设计。体育活动区绿化宜选择生长速度快,高大挺拔、冠大而整齐的树木,以利于夏季遮阳,但不宜用那些落花、落果、有絮状物等种毛散落的树种。球类场地四周的绿化要离场地5 m~6 m,树种的色调要求单纯,以便形成绿色的背景。不要选用树叶反光发亮的树种,以免刺激运动员的眼睛。在游泳池附近可设置花廊、花架,种植不带刺或不落果的花术。儿童活动区的绿化种植设计。该区可选用生长健壮、冠大浓阴的乔木来绿化,忌用有刺、有毒或有刺激性反应的植物,四周应栽植浓密的乔灌木,与其他区域隔离。活动场地中要适当疏植大乔木,供夏季遮阳。在出人口可设置雕塑、花坛、山石或小喷泉等,配以体型优美、色彩鲜艳的灌木和花卉,以增加儿童活动的兴趣。游览休息区的绿化种植设计。以生长健壮的树种为骨干,突出周围环境季相变化的特色。在植物配植上根据地形的高低起伏变化和天际线的变化,采用自然式配植树木。在林间空地中可设置草坪、亭、廊、花架、坐凳等,在路边或转弯处可设置牡丹园、月季园等专类园,并设置适当的私密空间。总之。森林公园植物的配植要遵循园林植物的配置原则,保护好现有的自然资源,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按照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从公园的功能、环境质量、游人活动、庇荫等要求出发来全面考虑,同时也要注意植物布局的艺术性,在景点建设时根据活动分区的不同,植物的配置要求也不相同。科学、合理的进行植物配置能够提高森林公园的整体景观艺术效果,给游人创造更加优美的观赏环境。

㈡ 城市道路绿化带 最小宽度可有规定主要说明下分车道绿化带和行道树绿化带的最小宽度要求.

有相关的规定。

《CJJ 75-9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3.2.1.1规定,种植乔木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5m;主干路上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宜小于2.5m;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5m。

根据北京《城市道路空间规划设计规范》4.6.1,城市道路中央分隔带宽度不应小于2m,利用中央分隔带设置双侧公交站台的不应小于5m,设置单侧公交站台的不应小于3m。《城市道路空间规划设计规范》4.7规定,行道树设施带宽度宜为1.5m。行道树树池应紧贴路缘石设置。

(2)阿克苏乔木主干道如何配置扩展阅读:

城市道路绿化的布置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断面布置形式是规划设计所用的主要模式,常用的城市道路绿化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一板二带式。

这是道路绿化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即在车行道两侧人行道分隔线上种植行道树。此法操作简单、用地经济、管理方便。

2、二板三带式。

在分隔单向行驶的两条车行道中间绿化,并在道路两侧布置行道树。这种形式适于宽阔道路,绿带数量较大、生态效益较显着,多用于高速公路和人城道路绿化。

3、三板四带式。

利用两条分隔带把车行道分成三块,中间为机动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道,连同车道两侧的行道树共为四条绿带。

4、四板五带式。

利用三条分隔带将车道分为四条而规划为五条绿化带,以便各种车辆上行、下行互不干扰,利于限定车速和交通安全;如果道路面积不宜布置五带,则可用栏杆分隔,以节约用地。

5、其它形式。

按道路所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特点,因地制宜地设置绿带,如山坡、水道的绿化设计。

㈢ 园林树木选择与配置有哪些原则

园林树木选择与配置的原则:
一、满足园林树种的生态要求
各种园林树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光照、水分、温度、土壤等环境因子都有不同的要求。在进行园林树木配置时,只有满足园林树木的这些生态要求,才能使其正常生长、健壮和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才能充分地表现出设计意图。
要满足园林树木的这些生态要求,一是要适地适树:即根据园林绿地的生态环境条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园林树木种类,使园林树木所要求的生态习性与栽植地点的环境条件一致或基本一致,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只有做到适地适树,才能创造出相对稳定的人工植被群落。二是要搞好合理的种植结构:包括水平方向上合理的种植密度(即平面上种植点的确定)和垂直方向上适宜的混交类型(即竖向上的层次性)。平面上种植点的确定,一般应根据成年树木的冠幅来确定;但也要注意近期效果与远期效果相结合,如想在短期内就取得绿化效果或中途适当间伐,就应适当加大密度。竖向上应考虑园林树木的生物学特性,注意将喜光与耐阴、速生与慢生、深根系与浅根系、乔木与灌木等不同类型的植物树种相互搭配,以在满足植物树种的生态条件下创造稳定的复层绿化效果。
二、符合园林绿地的功能要求 在进行园林树木配置时,还应从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来考虑。如为了体现烈士陵园的纪念性质,就要营造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在选择园林树木种类时,应选用冠形整齐、寓意万古流芳的青松翠柏;在配置方式上亦应多采用规则式配置中的对植和行列式栽植。我们知道,园林绿地的功能很多,但就某一绿地而言,则有其具体的主要功能。例如在街道绿化中行道树的主要功能是庇荫减尘、组织交通和美化市容。为满足这一具体功能要求,在选择树种时,应选用冠形优美、枝叶浓密的树种;在配置方式上亦应采用规则式配置中的列植。再如,城市综合性公园,从其多种功能出发,应选择浓荫蔽日、姿态优美的孤植树和花香果佳、色彩艳丽的花冠丛,还要有供集体活动的大草坪,以及为满足安静休息需要的疏林草地和密林等。总之,园林中的树木花草都要最大限度的满足园林绿地的实用功能和防护功能上的要求。
(一)选择树种时要注意满足其主要功能。树木具有改善、防护、美化环境以及经济生产等多方面的功能,但在园林树木配置中应特别突出该树木所应发挥的主要功能。如行道树,当然也要考虑树形美观,但树冠高大整齐、叶密荫浓、生长迅速、根系发达、抗性强、耐土壤板结、抗污染、病虫害少、耐修剪、发枝力强、不生根蘖、寿命又长则是其主要的功能要求。首先具有这些特性的树种是行道树配置的首选树种。
(二)进行园林树木配置,需要注意掌握其与发挥主要功能直接有关的生物学特性,并切实了解其影响因素与变化幅度。以庭荫树为例,不同树木遮荫效果的好坏与其荫质优劣和荫幅的大小成正比,荫质的优劣又与树冠的疏密、叶片的大小、质地和叶片不透明度的强弱成正比。其中树冠的疏密度和叶片的大小起主要作用。像银杏、悬铃木等树种荫质好,而垂柳、国槐等树种荫质差,前二者的遮荫效果约为后二者的两倍以上。因此在选择庭荫树时,一般不选择垂柳和国槐。
(三)树木的卫生防护功能除树种之间有差异外,还和其树种的搭配方式与林带的结构有关。例如防风林带以半透风结构效果为最好,而滞尘则以紧密结构最为有效。
当然,要做好园林树木的配置就必须首先掌握好各种园林树木,首先是当地常见、常用的园林树木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以及园林栽植地的生态环境特点,才能进一步做到适地适树,合理搭配处理好各树种之间的关系,树种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三、考虑园林绿地的艺术要求 园林融自然美、建筑美、绘画美、文学美等于一体,是以自然美为特征的一种空间环境艺术。因此,在园林植物配置时,不仅仅要满足园林绿地实用功能上的要求,取得“绿”的效果,而且应按照艺术规律的要求,给人以美的享受,以此来选择植物种类和确定配置方式。
(一)园林树木一般以充分发挥其自然面貌为其美的主要方式,即要充分体现自然美,植物配置要顺乎自然。人工整形造型的树木应该在园林中只起点缀作用。社会上的园林绿地通常面积较大且要求接纳大量的游人,因此在管理上除重点分区及主景附近外,不可能精雕细刻、花费过多的人工。因此,这就要求做到正确选用树种,妥善加以安排,使其在生物学特性上和艺术效果上都能做到因地制宜,各得其所,充分发挥其特长与典型之美。
(二)进行园林树木配置时要在大处着眼的基础上再安排细节问题。通常进行园林树木配置中的通病是,过多注意局部、细节,而忽略了主体安排;过分追求少数树木之间的搭配关系,而较少注意整体的群体效果;过多考虑各株树木之间的外形配合,而忽视了适地适树和种间关系等问题。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零乱无章、繁琐支离。为此,在进行园林树木配置时要优先考虑整体之美,多从大处着眼,从园林绿地自然环境与客观要求等方面作出恰当的树种规划,最后再从细节上按排树种的搭配关系。
(三)为满足园林绿地的艺术要求,在植物树种的种类选择时,应注重考虑:
1、确定全园基调植物和各分区的主调植物、配调植物,以获得多样统一的艺术效果。多样统一是形式美的基本法则。为形成丰富多彩而又不失统一的效果,园林布局多采用分区的办法进行设计。在植物配置选择树种时,应首先确定全园有一、二种树种作为基调树种,使之广泛分布于整个园林绿地;同时,还应视不同分区,选择各分区的主调树种,以形成不同分区的不同风景主体。如杭州花港观鱼公园,按景色分为五个景区,在树种选择时,牡丹园景区以牡丹为主调树种,杜鹃等为配调树种;鱼池景区以海棠、樱花为主调树种;大草坪景区以合欢、雪松为主调树种;花港景区以紫薇、红枫为主调树种等;而全园又广泛分布着广玉兰为基调树种。这样,全园因各景区主调树种不同而丰富多彩,又因基调树种一致而协调统一。
2、注意选择不同季节的观赏植物构成具有季相变化的时序景观。植物是园林绿地中具有生命活力的构成要素,随着植物物候的变化,其形态、色彩、景象等表现各异,从而引起园林风景的季相变化。因此,在植物配置时,要充分利用植物物候的变化,通过合理的布局,组成富有四季特色的园林艺术景观。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可采用分区或分段配置园林树木,以突出某一季节的植物景观,形成不同的季相特色,如春花、夏荫、秋色、冬姿等。在主要景区或重点地段,应做到四季有景可赏;在某一季节景观为主的区域,也应考虑配置其他季节植物,以避免一季过后景色单调或无景可赏。如扬州个园利用不同季节的观赏植物,配以假山,构成具有季相变化的时序景观。在扬州个园中春梅翠竹,配以笋石寓意春景;夏种国槐、广玉兰,配以太湖石构成夏景;秋栽枫树、梧桐,配以黄石构成秋景;冬植腊梅、南天竹,配以雪石和冰纹铺地构成冬景。这样不仅春、夏、秋、冬四季景观分明,并把四季景观分别布置在游览路线的四个角落,从而在尺咫庭院中创造了四季变化的景观序列。
3、注意选择在观形、闻香、赏色、听声等方面的有特殊观赏效果的树种植物,以满足游人不同感官的审美要求。人们对植物景观的欣赏,往往要求五官都获得不同的感受,而能同时满足五官愉悦要求的植物树种是极少的。因此,应注意将在姿态、体形、色彩、芳香、声响等方面各具特色的植物树种,合理的予以配置,以达到满足不同感官欣赏要求的需要。如雪松、龙柏、龙爪槐、垂柳等主要是观其形;樱花、紫荆、紫叶李、红枫等主要是赏其色;丁香、腊梅、桂花、郁香忍冬等主要是闻其香;“万壑松风”、“雨打芭蕉”以及响叶杨等主要是听其声;而“疏影”、“暗香”的梅花则兼有观形、赏色、闻香等多种观赏效果,巧妙地将这些植物树种配置于一园,可同时满足人们五官的愉悦要求。
4、注意选择我国传统园林植物树种,使人们产生比拟联想,形成意境深远的景观效果。自古以来,诗人画家常把松、竹、梅喻为“岁寒三友”,把梅、兰、竹、菊比为“四君子”,这些都是利用园林植物的姿态、气质、特性给人们的不同感受而产生的比拟联想,即将植物人格化了,从而在有限的园林空间中创造出无限的意境。如扬州个园,是因竹子的叶形似“个”而得名。在园中遍植竹,以示主人清逸高雅、虚心有节、刚直不阿的品格。我国有些传统植物树种还寓意吉祥、如意。如个园中将白玉兰、海棠、牡丹、桂花分别栽植于园中,以显示主人的财力,寓意“金玉满堂春富贵”;在夏山鹤亭旁配置古柏,寓意“松鹤延年”等。在进行园林植物树木配置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古诗景语中的诗情画意来造景,以形成具有深远意义且大众化的景观效果。如苏州北寺塔公园的梅圃的设计则取自宋代诗人林和靖咏梅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在园中挖池筑山,临池植梅,并且借白塔寺的倒影入池,将古诗意境再现,让人们进入诗情画意之中。
(四)在确定园林树木的配置方式时,应注意:
1、园林树木的配置方式要与园林绿地的总体布局形式相一致,与环境相协调。园林绿地总体布局形式通常可分为规则式、自然式以及二者的混合形式。一般说来,在规则式园林绿地中,应多采用中心植、对植、列植、环植、篱植、花坛、花台等规则式配置方式;在自然式园林绿地中,则应多采用孤植、丛植、群植、林植、花丛、自然式花篱、草地等自然式配置方式;在混合型园林绿地中,可根据园林绿地局部的规则和自然程度分别采用规则式或自然式配置方式。园林树木的配置还要与环境相协调;通常在大门的两侧、主干道两旁、整形式广场周围、大型建筑物附近等,多采用规则式配置方式;在自然山水园的草坪、水池边缘、山丘上部、自然风景林缘等环境中,应多采用自然式配置方式。在实际工作中,配置方式如何确定,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强调整体协调一致,还要注意做好从这一配置方式到那一配置方式的过渡。
2、运用不同的配置方式,可组成有韵律节奏的空间,使园林空间在平面上有收有放、疏密有致,在立面上高低参差、断续起伏。植物造景在空间的变化是通过人们的视点、视线、视景而产生“步移景迁”的空间景观的变化。植物配置犹如做诗有韵律,音乐有节奏一样,必使其曲折有法,前呼后应。植物配置体现在空间的变化,一般应在平面上注意配置的疏密和树木丛林曲折的林缘线,在立面上注意林冠线的高低变化。在进行园林树木配置时,要注意开辟风景的透视线等,尤其要处理好远近观赏的质量和高低层次的变化,形成“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艺术效果。例如,杭州花港观鱼公园的雪松大草坪,在草坪的自然重心处丛植五株合欢树,接以非洲凌霄花丛,背景为林缘树林和灌丛,空间层次亦十分明显,具有韵律节奏。

㈣ 如何对居住小区进行园林绿化

本文介绍了居住小区绿化的作用和现状,并对其植物配置及植物多 【摘要】居住小区绿化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已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本文介绍了居住小区绿化的作用和现状,并对其植物配置及植物多样性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居住小区,园林绿化,景观设计,植物多样性 居住小区是指城市主要道路所包围的独立生活居住地段。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开发业的蓬勃兴起,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和对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在选择住房的过程中,人们开始强调景观环境方面的条件。这种现代生态居住观,给小区环境设计注入了新的内容,同时也为居住小区环境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居住小区的综合环境在人们心中越来越占主导地位,而居住小区绿地是综合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住宅建设逐步走向商品化的轨道,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也给建筑师、规划师们提出了更新的课题。本文就目前居住小区绿化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绿地树种选择和植物配置加以分析,以期为居住小区绿化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一、 目前居住小区园林绿化的现状 居住小区绿化是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有的绿化部门或投资者未能对居住小区原有的立地条件进行调查,实地勘察、分析,对所选用植物本身的生长规律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未作细致的考虑,就盲目地进行绿地规划设计,或照抄照搬,或是设计者、投资者的爱好,认为只要种上草,栽上树,绿化的目的就达到了。例如模仿频率很高的“法国规整式”,在许多居住小区中都可以看到,整齐的绿化成为建筑的花边,其作用仅仅是为居住小区“涂脂抹粉”。人们看不到小区的整体空间景观,看到的只是零碎的片段。因为在高密度的居住小区中,景观设计没有被首先完整地提出,只是楼与楼夹缝之间的环境美化。 二、 现代居住小区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1. 营造人工生态植物群落。 随着生态园林的发展,以生态学原理(如互惠共生、化学互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和竞争等作用)为指导来建设一个人类、动物、植物和谐共生、良性的生态环境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居住小区的绿化是对自然系统的恢复,将居住区建设成为生态小区是目前园林工作者对其进行绿地规划的理论前提,坚持以生态平衡为主导,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营养等方向进行合理配置植物,把大自然引进人们生活,真正达到人与自然生态系统的融合和相互协调,最大限度满足人们对环境的生态要求。在居住区绿化中必需借鉴城市绿地中植物的丰富搭配类型,如乔木-草本型、灌木-草本型、乔木-灌木-草本型、乔木-灌木型、藤本型等。在实际应用中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居住区绿地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应达到的功能要求进行植物设计,例如棚架下采用藤本植物遮荫;活动现代居住区采用高大乔木遮荫;以观赏为主的绿地可采用灌木-草本型或乔灌草搭配型;观赏结合散步游览的绿地可采用乔木-草本型的植物配置方式。 2.植物造景要有良好的景观效果。 人是居住区的主体,居住区的一切都是围绕着人的需求而进行建设、变化的,不断趋于文明和理性的社会越来越关注人的需求和健康,植物造景要适合居民的需求,也必需不断 地向更为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植物造景和人的需求完美结合是植物造景的最高境界,强调人性化居住小区的植物造景要特别强调根据不同植物的干、形、叶、色、花、果等观赏元素特点进行花色、花期、花叶、树型的搭配,根据地域特色结合季相变化对植物进行合理配置。良好的居住区绿地应该形成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配置效果,创造出优美、长效的花卉风景,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3.植物造景过程中植物配置的形式。 居住区绿地植物造景中植物配置应适应绿化的功能要求,适应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和自然植被分布特点,选择抗病虫害强、易养护管理的植物,体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地域特点。要充分发挥植物的各种功能和观赏特点,合理配置,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生相结合,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结构,达到人工配置的植物群落自然和谐。植物品种的选择要在统一的基调上力求丰富多样,要注重种植位置的选择,以免影响室内的采光通风和其他设施的管理维护。 三、居住小区中植物的选择 1.居住小区中植物的具体选择方案。 小区内道路分连接各小区分区之间的主干道和连接小区宅前道路的支干道、小道。树木配置以规则式、行列式为宜, 在不影响采光的情况下,宜配植以造形优美, 有季相变化的落叶乔木, 如垂柳、栾树等, 以遮挡东西向的太阳辐射, 在夏日为行人提供绿荫, 乔木以下配植剪形花灌木, 如红檵木球、海桐球、水蜡球、榆叶梅球等, 适当点缀几组常绿树, 如桧柏球、千头柏,使道路两旁春季有花、夏季荫浓、冬季有绿, 以形成不同的植物景观, 增加绿色空间层次。但小区内各条干道绿化树种不宜雷同, 每条路都应以植物形成自己的特色。 2. 居住小区中绿化植物配置原则。 ⑴ 植物配置要层次分明、注重色块。 在居住小区中进行配置时,也应该注重其层次的搭配。用乔灌、地被等混合配置出高、中、低、地被层四个层次,再进行空间的分割与联系,通过各个层次,使空间更具自然的节奏。 ⑵ 季节性观花观叶植物相搭配。 “意春早临花争艳,夏季浓荫好乘凉,秋季多变看叶果,冬季苍翠不萧条。”这首诗道出了季节变化及对小区设计的最直接要求;应保持三季有花,四季常绿。 ⑶以草本花卉弥被木本之不足。 虽然草木花卉在管理中比较烦琐,但是相对来说更易于成为造景要素。在组合时必须考虑到小区中植物的色泽、花型、形状和高度、植物寿命、生态长势等方面,使之互相协调。 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要在合理运用植物、园林小品、园路和铺装等前提下,强调园林景观与生活、文化的紧密连接,在空间组织上达到一步一景,景随步移的效果;注重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提倡多元化,不要盲目效仿;同时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在绿地系统中形成开放性格局,布置文化娱乐设施,使休闲、运动、交流等人性化的空间与设施融合在园林景观中,营造有利于发展人际关系的公共空间。在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条件下,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游憩生活境域,使久居闹市的居民获得重返自然的身心享受,这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理想,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㈤ 白桦乔木阿克苏能种植吗

白桦乔木,阿克苏大部分地区不能种植。

阿克苏干旱地区比较多。在水源充足的地区,是可以种植的。

白桦生于海拔400至4100米的山坡或林中,适应性大,分布甚广,尤喜湿润土壤,为次生林的先锋树种。我国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均有成片纯林,在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山区、西南山地亦为阔叶落叶林及针阔混交林中的常见树种。

喜光,不耐荫。耐严寒。对土壤适应性强,喜酸性土,沼泽地、干燥阳坡及湿润阴坡都能生长。深根性、耐瘠薄,常与红松、落叶松、山杨、蒙古栎混生或成纯林。天然更新良好,生长较快,萌芽强,寿命较短。

白桦栽培技术

遮荫

白桦虽属阳性喜光树种,但当年新播种的幼苗需要耐荫。因此,从出苗期到生长后期一定要对白桦幼苗进行遮荫。遮荫覆盖物采用遮荫网,当苗木出齐后,将遮荫网升高到50厘米,作为遮荫棚,继续进行遮光培育。由于遮荫网一般透光度为30%至40%,正好满足白桦幼苗对光的需要,同时不但可防止日灼,而且还可防雹灾。到8月中旬白桦苗木安全越夏后,将遮荫网撤除,进行全光培育。

浇水

白桦属小粒种子,抗旱能力弱,播种后要及时浇水,始终要保持床面湿润。否则,在不遮荫和不浇水的情况下,幼苗无法出土。由于白桦种粒小,覆土薄,因此不能采用大水浇灌,只能采用喷灌的方式,而且要求水量小,雾化程度好,否则很容易将种子冲出床面而影响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的生长。在播种后至幼苗长出4片子叶前要采取少量多次的浇水方法,以满足苗木在不同的生长期对水分的需要,切忌浇水不透彻或大水漫灌。关键技术环节是:从播种后到幼苗生长后期始终保持床面湿润。

间苗

白桦播种后,当苗出齐后长至3至4片叶时,要及时及进行第一次间苗,拔除生长过密、发育不健全和受伤、感染病虫害的幼苗,使幼苗分布均匀。在间苗的同时,对于过于稀疏的、缺苗的地段进行移栽,补栽后及时浇水,确保缓苗快,提高移栽成活率。间苗时,苗木过密影响苗木质量,过疏影响育苗效益。要做到行间间密留疏,行内间劣留优。间苗次数根据苗木生长生长而定,一般为2至3次,最后保苗密度以300至500株/㎡为宜。

除草

除草松土是苗圃田间管理的重要技术措施,二者应结合进行。除草要做到“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人工除草必须在土壤湿润时连根拔除。次数根据杂草、苔藓的盖度和长势而定,一般5至8月份除草次数为3至4次,其它月份为1至2次。

松土

松土从苗出齐到苗木停止生长为至,根据土壤的板结程度,要不间断地进行,松土深度1至2厘米,做到不伤苗、不压苗。松土后要保持土壤一定的松紧度,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施肥

施肥是保证苗木健康生长、增强苗木的抗逆性、提高出苗率的重要技术措施。施肥应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追肥的技术原则是看天、看地、看苗,做到适时、适量、适法。

具体做法是一要根据气温高低、天气阴晴、看苗木吸肥能力,做到“看天施肥”;二要根据土壤状况缺啥补啥,做到“看地施肥”;三要根据苗木长势,做到“看苗施肥”。一般在幼苗的扎根期至生长期(即5至6月)多施氮肥,要掌握好施肥浓度,否则会发生“烧苗”现象;木质化期(7至8月)多施磷肥、钾肥。施肥关键技术环节是8月中旬以后停止施氮肥,否则造成苗木木质化程度低,难以越冬。

野生的桦木林下,常有天然下种的自生幼苗,每年春季挖取2至3年的野生苗也可以直接造林。

㈥ 公路绿化指标

道路绿化指的是在道路两旁及分隔带内栽植树木、花草以及护路林等。道路绿化的目的:提升空气质量,改善交通环境,降低司机驾驶疲劳感,规划交通的标志。

㈦ 我要去利比亚做工程,请问哪位高人知道那里的土壤性质、降水量、适宜乔木亚乔木和灌木种类,谢谢!

这是我给某个公司在利比亚的密苏拉塔市工程的翻译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城市分析:city analysis (阿文:)
000000000000000000
国家层面:NATION(阿文:)
地理区位:GEOGRAPHICAL LOCATION(阿文:)
密苏拉达市位于利比亚西北地中海沿岸的Zlitan 平原上,距离的黎波里(Tripoli)220公里。
The town of Misurata lies in the north-west of country on the Zlitan Plain, at a distance of 220 km from Tripol. The town is situated along the coast of the Mediterranean Sea.
阿文:

区域层面:SUBREGION(阿文:)
密苏拉达市位于密苏拉达亚区(SUBREGION)(的黎波里地区的五个亚区之一)的东部,是亚区中最大和最重要的城镇(TOWN)。
The town of Misurata is situat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subregion of Misurata, which is one of the five subregions forming the Tripoli Region. Misurata is the largest and most important town in the Subregion.
阿文:

在密苏拉达亚区中分为两种类型的地带:一是北部的滨海带组成的主要城市已发展区域;二是南部半沙漠及沙漠地区带有牧场和广阔的农业的区域。
Two zones may be distinguished in the Subregion of Misurata: one is the coastal belt comprising the most developed urban areas in the north, the other is semi-desert and desert areas with pastures and extensive agriculture in the south.
阿文:

000000000000000000
城市层面:CITY (阿文:)
自然条件:NATURAL FEATURES(阿文:)
1. 地理地形:GEOGRAPHY(阿文:)
城市坐落于大约海平面15米高度的平坦区域。地中海形成了城市北部和东部的城市边界,南部边界为钢铁联合企业所限定,西部是大面积的沙丘区域。
The town spreads on the almost flat area at the altitude of about 15m above the sea level. The sea form its natural border in the north and east. In the south, it is limited by the boundary of steel complex, in the west by large ne areas.
阿文:

2. 气候:CLIMATE(阿文:)
密苏拉达市位于半地中海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270MM,年平均温度20.3度。旱季为四到九月。
八月温度最高,平均27.6度,夏季东、北风。
一月温度最低,平均13.2度,夏季北风。
Misurata lies in the zone of Semi-Mediterranean climate with an average rainfall amounts of about 270mm annually, and the mean annual temperature amounts to 20.3℃. The dry season lasts from April till September.
阿文:
夏季主导风向为西北-北-东,冬季主导风向为西-西南。从九月到三月是南-西南的干热风。
In summer, the NW-N-E winds prevail, while in winter the W-SW winds dominate. In the period from November till March winds blowing from S-SW directions are hot and dry.
阿文:

3.地质:GEOLOGY(阿文:)
密苏拉达的地质基础主要是石灰石和泥灰构成的岩石。城市西部沿海岸为高侵蚀的悬崖(CLIFF)和沙质海岸组成。城市西南部分有大量的沙丘。城市的大部分地区为沉积性的肥沃细沙所覆盖。
The geologic substructure of the area of Misurata consists of rocky formations mainly limestones and marls. The seashore is covered with highly eroded cliffs and sandy beaches in the western part. Most of the town is covered with deposits consisting of fine and loamy sands.
阿文:

4.水源:WATER RESOURCES(阿文:)
地下水源占1/3到1/4。地下水盐份高。
主要城市供水来源于海水脱盐(海水淡化)。
Undergroune water resources with highly salinity in the town occur in the 1/4 and 1/3 formations. Thus the water supply of the town is mainly based on desalinated sea water.
阿文:

5.地震:SEISMIC CONDITIONS(阿文:)
利比亚分为5个地震区,密苏拉达是第5区。
地震危险级:7°。
The S.P.L.A.J. has been divided into five seismic zones and the town of Misurata lies in the fifth zones.
The danger of earthquakes of the magnitude: 7°.
阿文:

0000000000000000000
自然条件:NATURAL FEATURES
1. 植被:VEGETATION(阿文:)
城市西部的海岸沙地覆盖着海滨植被——丛生的抗盐草本植被。
城市西部的海滨沙丘有高大的椰枣树和低矮的棕榈树,其他树种包括撑柳、桉树、松树和仙人掌属植物。果树包括橄榄树、无花果树、石榴树和桃树等。
The beaches, sandy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town, are covered only with tufts of halophilous grasses.
Highly coconut trees and stunted palm trees may be found in ne areas of western part of the town. Other trees include tamarisks, eucalyptuses, pines and opuntias. Fruit tree include olive, fig, pomegranate and peach trees.
阿文:

2. 景观:LANDSCAPE(阿文:)
密苏拉达是轻微起伏的平原地形,景观特征主要是海岸和局部植被的沙丘。
Flat or slightly unlating terrain prevails in Misurata, the landscape character mainly include beaches and afforested nes along the seashore.
(阿文:)

海岸景观:SEASHORE(阿文:)
100米到1500米宽的海岸由峭壁和沙岸组成。海岸提供了许多优美的海滨景色,丰富了地域景观。
The seashore, 100 to 1500m wide, comprises both high cliffs and sandy beaches with rocks forming natural breakwaters. The seashore offering magnificent views of the sea enriching the local landscape.
(阿文:)

海岸沙丘景观:SEASHORE DUNES(阿文:)
沙丘高于海平面20-40米,同样提供了不同的景观。
Seashore nes also present a varied landscape which rise 20 to 40m above sea level.
(阿文:)

城市的景观天际线特征:居住建筑群+不同高度的公共建筑+清真寺的穹顶和尖塔。
The skyline of the town is formed of clusters of residential and public building differing in height and architecture, with dominating domes and minarets of mosques.
(阿文:)
城市发展潜力:DEVELOPMENT POTENTIALS
密苏拉达的城市发展有良好的自然和环境条件。
1. 坐落于海滨交通带的枢纽节点,包括滨海公路、港口以及规划中的铁路和高速公路。
2. 良好的气候条件
3. 大量可用于城市发展的土地
4. 工业和交通的发展,将提供城市进一步动态发展的潜力
The town of Misurata has good natur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for urban development.
1. location in the coastal belt at the transport junction of the main roads including the Coastal Road, the planned railway and motorway, as well as the port.
2. good local climate
3. vast areas of poor soils which may be used for urban development.
4. the developing instry and transport will provide conditions for a further dynamic development of the town
(阿文:)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城市发展设想:DEVELOPMENT ASSUMPTIONS
1. 地区发展:TOWN DEVELOPMENT
a.交通网络的延伸与现代化
b.居住标准的提高和公共建筑配套设施的建设
c.优先发展:工业、公共交通、铁路、机场、医院、大学。
a. Expansion and modernization of the transport network
b. a rise in the living standard and more public utilities in towns
c. Development as top priority: instry; transport include railway, airport, bus terminal; hospitals; university with 5000 students.
(阿文:)

规划地块作为一个居住新城与城市中心有着完善的交通联系,满足居住和公共建筑的要求。同时密苏拉达大学位于此地块,应优先发展。
(英文:)
(阿文:)

2. 人口特点:POPULATION CHARACTER
a.城市人口(2000年):395000人
b.年龄特点:0-17岁人口占52.6%,年轻人比例高。
c.家庭人口趋势:户均人口在呈减少趋势。户均人口从5.9人减少至5.3人。
d.劳动人口:城市劳动人口112800人(2000年)。比例为28.55%。
a. Population(2000): 395000
b. Age distribution: the share of age group 0-17 years is 52.6%. Young people have high scale.
c. Households: the size of Libyan households graally decrease from 5.9 to 5.3 persons.
d. Work force: the number of people employed will reach 112800, the scale is 28.55%.
(阿文:)

3. 发展政策:
a.成组的居住区域根据城市的功能与结构,配置不同等级的社会服务设施。
b.社会设施不仅要有适当的数量、质量,还要注重其可达性。
c.最大限度地利用海滨,用于经济和休闲目的。
a. The residential areas are grouped in functional and structural urban units ensuring availability of services and social facilities arranged in hierarchical structure according to the hierarchy of communities.
b. Social facilities are planned not only their appropriate quantity and quality but also their accessibility.
c. making maximum use of the seaside location, both in economic and recreational terms.
(阿文:)

规划地块作为海滨居住用地,应该根据城市整体居住结构布局,合理配置公共设施,并充分利用滨海景观优势,创造优良的居住环境。
(英文:)
(阿文:)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城市交通网络:TRANSPORT NETWORK
对外交通:
城市道路网:
城市环路:
滨海公路:COAST ROAD
(阿文:)

二.地块分析:SITE ANALYSIS(阿文:)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1. 自然条件:NATURAL FEATURES(阿文:)
根据上述城市分析中密苏拉达市的自然环境特征,可以提取出本用地的自然条件需要关注的特点。
(英文:)
(阿文:)
a.地形:GEOGRAPHY(阿文:)
轻微起伏的平原地形。Flat or slightly unlating terrain. (阿文:)
b.景观:LANDSCAPE(阿文:)
海岸和局部植被的沙丘。beaches and afforested nes. (阿文:)
c.气候:CLIMATE(阿文:)
半地中海式气候,年平均降水量270mm.
Semi-Mediterranean climate,average rainfall amounts of about 270mm annually.(阿文:)
d.植被:海岸沙地覆盖着丛生的抗盐草本植被,海滨沙丘有高大的椰枣树和低矮的棕榈树。
The beaches, sandy are covered only with tufts of halophilous grasses. The ne areas have highly coconut trees and stunted palm trees.

海岸与沙丘作为最重要的自然元素,成为规划的基础。
(英文:)
(阿文:)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2.现状高程与规划高程的分析。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3.规划思路与用地特点:(英文:)(阿文:)
(1)与总体规划相对应,主要需解决的问题为四方面:
住宅建设/ 公共建筑设施/ 公共绿化设施/ 独特的城镇中心
Relative to “The Master Plan 2000”,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site are also in four aspects:
a. Construction of dwellings;
b. Construction of Social and public buildings;
c. Public green areas;
d. a distinct town centre
(阿文:)

(2)2000年总体规划对地块热点分析
2000年总体规划在城市结构部分描述了地块的特点:“分析显示密苏拉达市的最大区位优势就是坐落于滨海公路和海岸之间。这为居住与海滨绿色休闲区域的联系提供了最大可能性。”
这段话指出了地块的两个特点——海滨优势及居住与海的关系。
In “The Master Plan 2000”, the character of the site is described in the urban structure. “The analyses have shown that the most advantageous would be a longitudinal development of the town in areas lying between the Coastal Road and the seashore. This ensures the greatest possibiliti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sidential areas directly linked with green and recreation areas along the seashore.”
This paragraph point out the character of site—the predominance of seashore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welling and the sea.
(阿文:)

2000年总体规划对城市结构的分析中提出了与地块相关的特点,包括海滨休闲区、居住东西发展轴以及大学。
Analyzed in “The Master Plan 2000”, urban structure character of the site include recreation areas along the seashore, residential belts along the town east-west axis and the university.
(阿文:)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规划用地的特点及发展潜力
1.用地特点:SITE CHARACTER(阿文:)
(1)位于滨海交通带上,位于城市的东西向居住发展轴的西端,是完善2000年总体规划城市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2)位于城市的最西端,
a.作为城市的海滨门户及从首都到密苏拉达的首个景观。
b.与城市中心相对较远,需要自身相对有完善的功能结构。
c.对外交通,尤其是对城区的交通组织成为重点。
d.用地位于城市最西部,达到与亚区的边界,与村庄AL Khums相邻,是城乡结合区域,具有城市和乡村共同的特点。
d. The site lies in westmost of the town and reaches the boundaries of the subregions of Al Khums. To border upon the country, the site has some traits both of town and country.
(3)用地东西狭长,长约4000米,南北宽约800米,北临地中海,南为沙丘(nes)。
(4)用地沿海展开,有良好的自然景观条件。滨海特征是地块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点。
(5)人口多,居住密度高,成为密苏拉达第一片以R5居住用地性质为主的居住区域。
(阿文:)

2.针对用地特点的规划分析: (阿文:)
(1)规划定位为依托于密苏拉达中心城区的新城(new town)。同时拥有完善的居住及公共设施。
(2)居住区的功能结构要满足大量人口的生活、工作、出行。
合理划分VILLAGE及城镇中心。
(3)居住组团的布局方式要考虑高密度社区的特点,合理布局住宅、场地、停车的关系。
(4)人口特点为年轻人比例很高,0-17岁比例约占人口的一半,约为21400人。需要大量教育设施。
(5)劳动人口计算:7000户总人口为41300人。劳动人口为:41300x28.55%=11792人。
(6)对外交通。汽车量计算,户均一辆,7000辆。
(阿文:)

3.发展潜力:DEVELOPMENT POTENTIAL(阿文:)
(1)对周边地块(大学、村庄、度假村)产生影响——设施共享,人员流动。
(2)未来对海滨旅游业的影响——发展和利用。
(阿文:)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交通分析:TRANSPORT ANALYSIS(阿文:)
1. 对外交通分析:
国家层面/ SUBREGION层面/ 城市层面(与主城)/ 区域层面(周边)
2.内部交通规划(2000总规)
带状东西向主路/ 周边为城市道路,南侧为总体规划的城市主干道,作为地块与城市中心联系的主要交通干线/ 地块入口分析

三.对周边的影响——大学、村庄、度假村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1.大学
地块中规划的密苏拉达大学必然对居住新城的规划布局产生重要影响。
(1)用地:居住区与密苏拉达大学位于总体规划的同一个地块中,四周为城市道路,大学用地位于地块东北角。
(2)人口规模:居住区人口为41300人,大学学生人数为5000人。
(3)道路:考虑道路网的对接,出入口的关系(各自的主入口及人流方向)
(4)景观轴线对景关系:考虑与大学的两条轴线的关系:主入口南北轴线和次入口的东西轴线。
(5)滨海景观:居住区的北部与大学北部的教学区共同构成沿地中海的滨海景观。
(6)设施共享:新城的商业、医疗、宗教设施,大学的体育、学术文化设施。
(7)功能结构:教学区/体育区/生活区的功能布局与居住区建筑及社区中心的布局相协调,既相互利用又相互补充。
(8)大学城:居住区与大学共同组成了大学城的概念。大学带动周边区域发展;居住区的布局考虑大学经济,靠近大学周边设置商业解决经济和就业问题。

1. 村庄——AL MARJUB:已分析。
交通:对外交通。交通量对村庄的影响。
COAST ROAD 及MOTORWAY 对整体区域的影响。
公共设施互补村庄的不足。
功能结构对村庄的影响。
新城镇与村庄间的半植被沙丘作为自然隔离。作为城市与农业的区域划分。
就业的需求影响——商业。

2. 度假村:
人口规模对度假村的利用。
度假村对新城镇设施的利用。
交通联系及视线景观联系。
度假村的远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