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仓库 » 数据库并发解决方案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数据库并发解决方案

发布时间: 2022-04-30 06:02:37

⑴ C#怎么处理数据库并发问题

比如我们在sql Server中的表中定义一个字段为timestamp类型的字段ts,这个字段的值不需要我们进行控制的。
在Insert与Update时,数据库会自己进行ts值的更新,因此我们只要在Update时使用:
Update xxx where key=@key and ts=@ts 就可以了,根本不用考虑ts里的值更新。
Delete时也最好进行一下判断,用这种方式是可以控制数据并发操作的。
只需要在Update与Delete时,判断"影响条数"就可以知道更新是否成功。
这一点我想非常方便,但不是所有的数据库都支持timestampr的,如在Access里没有timestamp字段,我也不知道其他的数据库是否都有类似的timestamp类型,不管怎么样,我觉得我们不能完全信赖于数据库的控制,而应该采用自设的控制机制,这样可以适应系统的数据库移值,下面我就介绍一下,在.NET下如何实现,自设的时间戳控制。
我们也同样建一个字段ts,定义为Varchar,长度在20以上即可,而且不允许为null,这样比较合适。
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机制来生成随时的或者说不可能会产生一样的值,我推荐的是DateTime.Now.Ticks,这是一个12位的数字,由于在Update等更新时,数据库会自动进行锁定,所以不可能会在同一时间会有两个一样的操作执行,因此这就可以避免Ticks产生相同的值了。
或者也可以采用Guid值,也可以产生唯一值,但我觉得Guid值太大,可能会影响效率。
那好,在我们Insert时:Insert xxxx ts='221283747584' where key='1'

⑵ 数据库有几十万条数据,求高手指点如何处理并发

如果有20万条数据,5分钟内处理完成,那么每秒最少要处理600多条数据。你这个瓶颈在三个方面:

  1. 本地数据库读写,你这个需要数据库表不人导致死锁的,这个可以通过堆硬件性能(IO和CPU主频),数据库做好对应的索引提升查询速度,返回的结果先缓存到redis里,然后再写回去,应该是可以解决的

  2. 提交速度,每秒提交600条,这个靠单线程是肯定解决不了的,这需要多任务多线程处理。。。最好的方式是第三方网站可以批量查询

  3. 你以这么快的速度提交过去,第三方接口不一定能处理完成,可能有QPS限速的。这就不是你解决的了,需要第三方提升性能。

⑶ 数据库并发控制的主要方法

MVCC:多版本并发控制。

⑷ 如何处理数据库并发问题

想要知道如何处理数据并发,自然需要先了解数据并发。

什么是数据并发操作呢?
就是同一时间内,不同的线程同时对一条数据进行读写操作。

在互联网时代,一个系统常常有很多人在使用,因此就可能出现高并发的现象,也就是不同的用户同时对一条数据进行操作,如果没有有效的处理,自然就会出现数据的异常。而最常见的一种数据并发的场景就是电商中的秒杀,成千上万个用户对在极端的时间内,抢购一个商品。针对这种场景,商品的库存就是一个需要控制的数据,而多个用户对在同一时间对库存进行重写,一个不小心就可能出现超卖的情况。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如何有效的处理数据并发呢?

第一种方案、数据库锁
从锁的基本属性来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共享锁(S),一种是排它锁(X)。在MySQL的数据库中,是有四种隔离级别的,会在读写的时候,自动的使用这两种锁,防止数据出现混乱。

这四种隔离级别分别是:

读未提交(Read Uncommitted)
读提交(Read Committed)
可重复读(Repeated Read)
串行化(Serializable)
当然,不同的隔离级别,效率也是不同的,对于数据的一致性保证也就有不同的结果。而这些可能出现的又有哪些呢?

脏读(dirty read)

当事务与事务之间没有任何隔离的时候,就可能会出现脏读。例如:商家想看看所有的订单有哪些,这时,用户A提交了一个订单,但事务还没提交,商家却看到了这个订单。而这时就会出现一种问题,当商家去操作这个订单时,可能用户A的订单由于部分问题,导致数据回滚,事务没有提交,这时商家的操作就会失去目标。

不可重复读(unrepeatable read)

一个事务中,两次读操作出来的同一条数据值不同,就是不可重复读。

例如:我们有一个事务A,需要去查询一下商品库存,然后做扣减,这时,事务B操作了这个商品,扣减了一部分库存,当事务A再次去查询商品库存的时候,发现这一次的结果和上次不同了,这就是不可重复读。

幻读(phantom problem)

一个事务中,两次读操作出来的结果集不同,就是幻读。

例如:一个事务A,去查询现在已经支付的订单有哪些,得到了一个结果集。这时,事务B新提交了一个订单,当事务A再次去查询时,就会出现,两次得到的结果集不同的情况,也就是幻读了。

那针对这些结果,不同的隔离级别可以干什么呢?

“读未提(Read Uncommitted)”能预防啥?啥都预防不了。

“读提交(Read Committed)”能预防啥?使用“快照读(Snapshot Read)”方式,避免“脏读”,但是可能出现“不可重复读”和“幻读”。

“可重复读(Repeated Red)”能预防啥?使用“快照读(Snapshot Read)”方式,锁住被读取记录,避免出现“脏读”、“不可重复读”,但是可能出现“幻读”。

“串行化(Serializable)”能预防啥?有效避免“脏读”、“不可重复读”、“幻读”,不过运行效率奇差。

好了,锁说完了,但是,我们的数据库锁,并不能有效的解决并发的问题,只是尽可能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当并发量特别大时,数据库还是容易扛不住。那解决数据并发的另一个手段就是,尽可能的提高处理的速度。

因为数据的IO要提升难度比较大,那么通过其他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处理,减少数据库的IO,就是提高并发能力的有效手段了。

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就是:缓存
想要减少并发出现的概率,那么读写的效率越高,读写的执行时间越短,自然数据并发的可能性就变小了,并发性能也有提高了。

还是用刚才的秒杀举例,我们为的就是保证库存的数据不出错,卖出一个商品,减一个库存,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库存放在内存中进行处理。这样,就能够保证库存有序的及时扣减,并且不出现问题。这样,我们的数据库的写操作也变少了,执行效率也就大大提高了。

当然,常用的分布式缓存方式有:Redis和Memcache,Redis可以持久化到硬盘,而Memcache不行,应该怎么选择,就看具体的使用场景了。

当然,缓存毕竟使用的范围有限,很多的数据我们还是必须持久化到硬盘中,那我们就需要提高数据库的IO能力,这样避免一个线程执行时间太长,造成线程的阻塞。

那么,读写分离就是另一种有效的方式了
当我们的写成为了瓶颈的时候,读写分离就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方式了。

我们的读库就只需要执行读,写库就只需要执行写,把读的压力从主库中分离出去,让主库的资源只是用来保证写的效率,从而提高写操作的性能。

⑸ 高并发下,数据库成最大问题怎么办

一、数据库结构的设计

为了保证数据库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在逻辑设计的时候往往会设计过多的表间关联,尽可能的降低数据的冗余。(例如用户表的地区,我们可以把地区另外存放到一个地区表中)如果数据冗余低,数据的完整性容易得到保证,提高了数据吞吐速度,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清楚地表达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不要用自增属性字段作为主键与子表关联。不便于系统的迁移和数据恢复。对外统计系统映射关系丢失。
表的设计具体注意的问题:
1、数据行的长度不要超过8020字节,如果超过这个长度的话在物理页中这条数据会占用两行从而造成存储碎片,降低查询效率。
2、能够用数字类型的字段尽量选择数字类型而不用字符串类型的(电话号码),这会降低查询和连接的性能,并会增加存储开销。这是因为引擎在处理查询和连接回逐个比较字符串中每一个字符,而对于数字型而言只需要比较一次就够了。
3、对于不可变字符类型char和可变字符类型varchar都是8000字节,char查询快,但是耗存储空间,varchar查询相对慢一些但是节省存储空间。在设计字段的时候可以灵活选择,例如用户名、密码等长度变化不大的字段可以选择CHAR,对于评论等长度变化大的字段可以选择VARCHAR。
4、字段的长度在最大限度的满足可能的需要的前提下,应该尽可能的设得短一些,这样可以提高查询的效率,而且在建立索引的时候也可以减少资源的消耗。

二、查询的优化

在数据窗口使用SQL时,尽量把使用的索引放在选择的首列;算法的结构尽量简单;
在查询时,不要过多地使用通配符如SELECT* FROM T1语句,要用到几列就选择几列如:SELECT COL1,COL2 FROMT1;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限制尽量结果集行数如:SELECT TOP 300 COL1,COL2,COL3 FROMT1,因为某些情况下用户是不需要那么多的数据的。
在没有建索引的情况下,数据库查找某一条数据,就必须进行全表扫描了,对所有数据进行一次遍历,查找出符合条件的记录。在数据量比较小的情况下,也许看不出明显的差别,但是当数据量大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就是极为糟糕的了。
SQL语句在SQL SERVER中是如何执行的,他们担心自己所写的SQL语句会被SQLSERVER误解。比如:
select * from table1 where name='zhangsan' and tID >10000和执行:
select * from table1 where tID > 10000 andname='zhangsan'
一些人不知道以上两条语句的执行效率是否一样,因为如果简单的从语句先后上看,这两个语句的确是不一样,如果tID是一个聚合索引,那么后一句仅仅从表的10000条以后的记录中查找就行了;而前一句则要先从全表中查找看有几个name='zhangsan'的,而后再根据限制条件条件tID>10000来提出查询结果。
事实上,这样的担心是不必要的。SQLSERVER中有一个“查询分析优化器”,它可以计算出where子句中的搜索条件并确定哪个索引能缩小表扫描的搜索空间,也就是说,它能实现自动优化。虽然查询优化器可以根据where子句自动的进行查询优化,但有时查询优化器就会不按照您的本意进行快速查询。

所以,优化查询最重要的就是,尽量使语句符合查询优化器的规则避免全表扫描而使用索引查询。
具体要注意的:
1.应尽量避免在 where 子句中对字段进行 null 值判断,否则将导致引擎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如: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 is null

可以在num上设置默认值0,确保表中num列没有null值,然后这样查询: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0
2.应尽量避免在 where子句中使用!=或<>操作符,否则将引擎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优化器将无法通过索引来确定将要命中的行数,因此需要搜索该表的所有行。
3.应尽量避免在 where 子句中使用 or 来连接条件,否则将导致引擎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如: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10 or num=20

可以这样查询: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10
union all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20s
4.in 和 not in 也要慎用,因为IN会使系统无法使用索引,而只能直接搜索表中的数据。如: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 in(1,2,3)
对于连续的数值,能用 between 就不要用 in 了: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 between 1 and 3
6.必要时强制查询优化器使用某个索引,如在 where子句中使用参数,也会导致全表扫描。因为SQL只有在运行时才会解析局部变量,但优化程序不能将访问计划的选择推迟到运行时;它必须在编译时进行选择。然而,如果在编译时建立访问计划,变量的值还是未知的,因而无法作为索引选择的输入项。如下面语句将进行全表扫描: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num
可以改为强制查询使用索引:
select id from t with(index(索引名)) where num=@num
7.应尽量避免在 where 子句中对字段进行表达式操作,这将导致引擎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如:

SELECT * FROM T1 WHERE F1/2=100
应改为:
SELECT * FROM T1 WHERE F1=100*2
SELECT * FROM RECORD WHERESUBSTRING(CARD_NO,1,4)=’5378’
应改为:
SELECT * FROM RECORD WHERE CARD_NO LIKE ‘5378%’
SELECT member_number, first_name, last_name FROMmembers
WHERE DATEDIFF(yy,datofbirth,GETDATE()) >21
应改为:
SELECT member_number, first_name, last_name FROMmembers
WHERE dateofbirth <DATEADD(yy,-21,GETDATE())
即:任何对列的操作都将导致表扫描,它包括数据库函数、计算表达式等等,查询时要尽可能将操作移至等号右边。
8.应尽量避免在where子句中对字段进行函数操作,这将导致引擎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如:

select id from t wheresubstring(name,1,3)='abc'--name以abc开头的id
select id from t wheredatediff(day,createdate,'2005-11-30')=0--‘2005-11-30’生成的id
应改为: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ame like 'abc%'
select id from t where createdate>='2005-11-30' andcreatedate<'2005-12-1'
9.不要在 where 子句中的“=”左边进行函数、算术运算或其他表达式运算,否则系统将可能无法正确使用索引。
10.在使用索引字段作为条件时,如果该索引是复合索引,那么必须使用到该索引中的第一个字段作为条件时才能保证系统使用该索引,否则该索引将不会被使用,并且应尽可能的让字段顺序与索引顺序相一致。
11.很多时候用 exists是一个好的选择:

elect num from a where num in(select num from b)
用下面的语句替换:
select num from a where exists(select 1 from b where num=a.num)
但是后者的效率显然要高于前者。因为后者不会产生大量锁定的表扫描或是索引扫描。
如果你想校验表里是否存在某条纪录,不要用count(*)那样效率很低,而且浪费服务器资源。可以用EXISTS代替。如:
IF (SELECT COUNT(*) FROM table_name WHERE column_name ='xxx')
可以写成:
IF EXISTS (SELECT * FROM table_name WHERE column_name = 'xxx')
12.尽量使用表变量来代替临时表。如果表变量包含大量数据,请注意索引非常有限(只有主键索引)。
13.避免频繁创建和删除临时表,以减少系统表资源的消耗。
14.临时表并不是不可使用,适当地使用它们可以使某些例程更有效,例如,当需要重复引用大型表或常用表中的某个数据集时。但是,对于一次性事件,最好使用导出表。
15.在新建临时表时,如果一次性插入数据量很大,那么可以使用 select into 代替 create table,避免造成大量log ,以提高速度;如果数据量不大,为了缓和系统表的资源,应先create table,然后insert。
16.如果使用到了临时表,在存储过程的最后务必将所有的临时表显式删除,先 truncate table ,然后 drop table,这样可以避免系统表的较长时间锁定。
17.在所有的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的开始处设置 SET NOCOUNT ON ,在结束时设置 SET NOCOUNT OFF。无需在执行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的每个语句后向客户端发送 DONE_IN_PROC 消息。
18.尽量避免大事务操作,提高系统并发能力。
19.尽量避免向客户端返回大数据量,若数据量过大,应该考虑相应需求是否合理。

20.避免使用不兼容的数据类型。例如float和int、char和varchar、binary和varbinary是不兼容的。数据类型的不兼容可能使优化器无法执行一些本来可以进行的优化操作。例如:

SELECT name FROM employee WHERE salary >60000
在这条语句中,如salary字段是money型的,则优化器很难对其进行优化,因为60000是个整型数。我们应当在编程时将整型转化成为钱币型,而不要等到运行时转化。

23、能用DISTINCT的就不用GROUP BY

SELECT OrderID FROM Details WHERE UnitPrice > 10 GROUP BYOrderID
可改为:
SELECT DISTINCT OrderID FROM Details WHERE UnitPrice > 10
24.能用UNION ALL就不要用UNION

UNION ALL不执行SELECTDISTINCT函数,这样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资源

35.尽量不要用SELECT INTO语句。

SELECT INOT 语句会导致表锁定,阻止其他用户访问该表。

四、建立高效的索引
创建索引一般有以下两个目的:维护被索引列的唯一性和提供快速访问表中数据的策略。
大型数据库有两种索引即簇索引和非簇索引,一个没有簇索引的表是按堆结构存储数据,所有的数据均添加在表的尾部,而建立了簇索引的表,其数据在物理上会按照簇索引键的顺序存储,一个表只允许有一个簇索引,因此,根据B树结构,可以理解添加任何一种索引均能提高按索引列查询的速度,但会降低插入、更新、删除操作的性能,尤其是当填充因子(FillFactor)较大时。所以对索引较多的表进行频繁的插入、更新、删除操作,建表和索引时因设置较小的填充因子,以便在各数据页中留下较多的自由空间,减少页分割及重新组织的工作。
索引是从数据库中获取数据的最高效方式之一。95%的数据库性能问题都可以采用索引技术得到解决。作为一条规则,我通常对逻辑主键使用唯一的成组索引,对系统键(作为存储过程)采用唯一的非成组索引,对任何外键列[字段]采用非成组索引。不过,索引就象是盐,太多了菜就咸了。你得考虑数据库的空间有多大,表如何进行访问,还有这些访问是否主要用作读写。
实际上,您可以把索引理解为一种特殊的目录。微软的SQL SERVER提供了两种索引:聚集索引(clusteredindex,也称聚类索引、簇集索引)和非聚集索引(nonclusteredindex,也称非聚类索引、非簇集索引)。
聚集索引和非聚集索引的区别:
其实,我们的汉语字典的正文本身就是一个聚集索引。比如,我们要查“安”字,就会很自然地翻开字典的前几页,因为“安”的拼音是“an”,而按照拼音排序汉字的字典是以英文字母“a”开头并以“z”结尾的,那么“安”字就自然地排在字典的前部。如果您翻完了所有以“a”开头的部分仍然找不到这个字,那么就说明您的字典中没有这个字;同样的,如果查“张”字,那您也会将您的字典翻到最后部分,因为“张”的拼音是“zhang”。也就是说,字典的正文部分本身就是一个目录,您不需要再去查其他目录来找到您需要找的内容。
我们把这种正文内容本身就是一种按照一定规则排列的目录称为“聚集索引”。
如果您认识某个字,您可以快速地从自动中查到这个字。但您也可能会遇到您不认识的字,不知道它的发音,这时候,您就不能按照刚才的方法找到您要查的字,而需要去根据“偏旁部首”查到您要找的字,然后根据这个字后的页码直接翻到某页来找到您要找的字。但您结合“部首目录”和“检字表”而查到的字的排序并不是真正的正文的排序方法,比如您查“张”字,我们可以看到在查部首之后的检字表中“张”的页码是672页,检字表中“张”的上面是“驰”字,但页码却是63页,“张”的下面是“弩”字,页面是390页。很显然,这些字并不是真正的分别位于“张”字的上下方,现在您看到的连续的“驰、张、弩”三字实际上就是他们在非聚集索引中的排序,是字典正文中的字在非聚集索引中的映射。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找到您所需要的字,但它需要两个过程,先找到目录中的结果,然后再翻到您所需要的页码。

⑹ mysql数据库怎么解决高并发问题

通常情况下在PHP中MySQL查询是串行的,如果能实现MySQL查询的异步化,就能实现多条SQL语句同时执行,这样就能大大地缩短MySQL查询的耗时,提高数据库查询的效率。目前MySQL的异步查询只在MySQLi扩展提供,查询方法分别是:
1、使用MYSQLI_ASYNC模式执行mysqli::query
2、获取异步查询结果:mysqli::reap_async_query
使用mysql异步查询,需要使用mysqlnd作为PHP的MySQL数据库驱动。
使用MySQL异步查询,因为需要给所有查询都创建一个新的连接,而MySQL服务端会为每个连接创建一个单独的线程进行处理,如果创建的线程过多,则会造成线程切换引起系统负载过高。Swoole中的异步MySQL其原理是通过MYSQLI_ASYNC模式查询,然后获取mysql连接的socket,加入到epoll事件循环中,当数据库返回结果时会回调指定函数,这个过程是完全异步非阻塞的。

⑺ sqlite数据库并发怎么解决

使用SQLite经常会遇到并发处理,要处理好多线程或多进程之间的并发,就得搞清楚SQLite的机制,尤其是Sqlite的锁机制。
因为SQLite是文件数据库,所以它的锁也基本是和文件一致,也即:写独占,读共享。这意味是在读取数据库的时候,是可以多个线程共享的,而如果有增删改的操作,则会独占此文件,其他线程会进程都会被阻塞。
在移动设备上,比较常见的情况是App的UI进程和Service进程同时访问数据库,这个时候就要对其访问做好并发的处理,否则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后果。

⑻ 数据库并发访问会出现哪些问题可以通过哪些方法解决呀

1.数据库并发访问会出现哪些问题?
---------记录锁死
2.可以通过哪些方法解决么?
------------减少并发数,做一个消息队列,采用异步方式操作数据库

⑼ 如何处理mysql数据库并发更新问题

现象

Sysbench对MySQL进行压测, 并发数过大(>5k)时, Sysbench建立连接的步骤会超时.

猜想

猜想: 直觉上这很简单, Sysbench每建立一个连接, 都要消耗一个线程, 资源消耗过大导致超时.

验证: 修改Sysbench源码, 调大超时时间, 仍然会发生超时.

检查环境

猜想失败, 回到常规的环境检查:

  • MySQL error log 未见异常.

  • syslog 未见异常.

  • tcpmp 观察网络包未见异常, 连接能完成正常的三次握手; 只观察到在出问题的连接中, 有一部分的TCP握手的第一个SYN包发生了重传, 另一部分没有发生重传.

  • 自己写一个简单的并发发生器, 替换sysbench, 可重现场景. 排除sysbench的影响

  • 猜想2

    怀疑 MySQL 在应用层因为某种原因, 没有发送握手包, 比如卡在某一个流程上:

  • 检查MySQL堆栈未见异常, 仿佛MySQL在应用层没有看到新连接进入.

  • 通过strace检查MySQL, 发现accept()调用确实没有感知到新连接.

  • 怀疑是OS的原因, Google之, 得到参考文档:A TCP “stuck” connection mystery【http://www.evanjones.ca/tcp-stuck-connection-mystery.html】

    分析

    参考文档中的现象跟目前的状况很类似, 简述如下:

    正常的TCP连接流程:

  • Client 向 Server 发起连接请求, 发送SYN.

  • Server 预留连接资源, 向 Client 回复SYN-ACK.

  • Client 向 Server 回复ACK.

  • Server 收到 ACK, 连接建立.

  • 在业务层上, Client和Server间进行通讯.

  • 当发生类似SYN-flood的现象时, TCP连接的流程会使用SYN-cookie, 变为:

  • Client 向 Server 发起连接请求, 发送SYN.

  • Server 不预留连接资源, 向 Client 回复SYN-ACK, 包中附带有签名A.

  • Client 向 Server 回复ACK, 附带 f(签名A) (对签名进行运算的结果).

  • Server 验证签名, 分配连接资源, 连接建立.

  • 在业务层上, Client和Server间进行通讯.

  • 当启用SYN-cookie时, 第3步的ACK包因为某种原因丢失, 那么:

  • 从Client的视角, 连接已经建立.

  • 从Server的视角, 连接并不存在, 既没有建立, 也没有”即将建立” (若不启用SYN-cookie, Server会知道某个连接”即将建立”)

  • 发生这种情况时:

  • 若业务层的第一个包应是从 Client 发往 Server, 则会进行重发或抛出连接错误

  • 若业务层的第一个包应是从 Server 发往 Client的, Server不会发出第一个包. MySQL的故障就属于这种情况.

  • TCP握手的第三步ACK包为什么丢失

    参考文档中, 对于TCP握手的第三步ACK包的丢失原因, 描述为:

  • Some of these packets get lost because some buffer somewhere overflows.

  • 我们可以通过Systemtap进一步探究原因.通过一个简单的脚本:

  • probe kernel.function("cookie_v4_check").return

  • {

  • source_port = @cast($skb->head + $skb->transport_header, "struct tcphdr")->source

  • printf("source=%d, return=%d ",readable_port(source_port), $return)

  • }

  • function readable_port(port) {

  • return (port & ((1<<9)-1)) << 8 | (port >> 8)

  • }

  • 观察结果, 可以确认cookie_v4_check(syn cookie机制进行包签名检查的函数)会返回 NULL(0). 即验证是由于syn cookie验证不通过, 导致TCP握手的第三步ACK包不被接受.

    之后就是对其中不同条件进行观察, 看看是哪个条件不通过. 最终原因是accept队列满(sk_acceptq_is_full):

  • static inline bool sk_acceptq_is_full(const struct sock *sk){ return sk->sk_ack_backlog > sk- >sk_max_ack_backlog;}

  • 恢复故障与日志的正关联

    在故障处理的一开始, 我们就检查了syslog, 结论是未见异常.

    当整个故障分析完成, 得知了故障与syn cookie有关, 回头看syslog, 里面是有相关的信息, 只是和故障发生的时间不匹配, 没有正关联, 因此被忽略.

    检查Linux源码:

  • if (!queue->synflood_warned &&

  • sysctl_tcp_syncookies != 2 &&

  • xchg(&queue->synflood_warned, 1) == 0)

  • pr_info("%s: Possible SYN flooding on port %d. %s.

  • Check SNMP counters. ",

  • proto, ntohs(tcp_hdr(skb)->dest), msg);

  • 可以看到日志受到了抑制, 因此日志与故障的正关联被破坏.

    粗看源码, 每个listen socket只会发送一次告警日志, 要获得日志与故障的正关联, 必须每次测试重启MySQL.

    解决方案

    这种故障一旦形成, 难以检测; 系统日志中只会出现一次, 在下次重启MySQL之前就不会再出现了; Client如果没有合适的超时机制, 万劫不复.

    解决方案:
    1. 修改MySQL的协议, 让Client先发握手包. 显然不现实.
    2. 关闭syn_cookie. 有安全的人又要跳出来了.
    3. 或者调高syn_cookie的触发条件 (syn backlog长度). 降低系统对syn flood的敏感度, 使之可以容忍业务的syn波动.

    有多个系统参数混合影响syn backlog长度, 参看【http://blog.bbelboer.com/2012/04/09/syn-cookies.html】

    下图为精华总结

⑽ JAVA解决数据库并发问题

几百人报名就叫并发吗?
概念错了!
几百人操作几百条互不相关的数据那个不叫并发,只有同时操作同一条数据的情况才叫并发。
如果两人同时修改同一条数据的话,那个要不就使用行锁(悲观锁),要不就用version(乐观锁)控制。
其它情况无需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