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数据库安全问题主要呈现的形式是什么
计算机安全是当前信息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而数据库系统更是担负着存储和管理数据信息的任务,因而如何保证和加强其安全性,更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热门课题。下面将讨论数据库的安全策略,并简单介绍各种策略的实现方案。
一、数据库的安全策略
数据库安全策略是涉及信息安全的高级指导方针,这些策略根据用户需要、安装环境、建立规则和法律等方面的限制来制定。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安全性策略主要是一些基本性安全的问题,如访问控制、伪装数据的排除、用户的认证、可靠性,这些问题是整个安全性问题的基本问题。数据库的安全策略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数据库存在安全
数据库是建立在主机硬件、操作系统和网络上的系统,因此要保证数据库安全,首先应该确保数据库存在安全。预防因主机掉电或其他原因引起死机、操作系统内存泄漏和网络遭受攻击等不安全因素是保证数据库安全不受威胁的基础。
2.保证数据库使用安全
数据库使用安全是指数据库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其中,完整性既适用于数据库的个别元素也适用于整个数据库,所以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中完整性是主要的关心对象。保密性由于攻击的存在而变成数据库的一大问题,用户可以间接访问敏感数据库。最后,因为共享访问的需要是开发数据库的基础,所以可用性是重要的,但是可用性与保密性是相互冲突的。
② 数据库系统的脆弱性导致的安全事件
系统脆弱性是指计算机系统在硬件、软件、协议的设计、实现以及系统安全策略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系统脆弱性的存在是导致安全事件的主要原因,开展系统脆弱性的研究,对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减少安全事件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分析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系统脆弱性的概念、特征、危害、产生原因等方面出发建立了脆弱性分析模型;对系统脆弱性进行了分类分级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漏洞分类方法,并将这种方法成功的应用于系统安全漏洞数据库构建过程;阐述了漏洞检测的主要方法:安全扫描、源代码扫描和软件错误注入法,并给出了源代码扫描的具体应用实例.该文另一项重要的工作是设计并实现了系统安全漏洞数据库.通过调研国内外漏洞数据库现状,详尽分析已有数据库的特点,提出了建库目标;并以此目标为依据,设计实现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漏洞数据库.为实现漏洞数据录入的自动化,开发了相应的工具软件.该漏洞数据库已在中国科学院国家计算机网络入侵防范中心运行,在主动防御系统、安全扫描、漏洞检测等领域得到了应用,实现了原设计指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③ 数据库安全有哪些不安全因素
非授权用户对数据库的访问,以及授权用户对数据库的非法访问。
④ 数据库的安全策略有哪些
计算机安全是当前信息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而数据库系统更是担负着存储和管理数据信息的任务,因而如何保证和加强其安全性,更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热门课题。下面将讨论数据库的安全策略,并简单介绍各种策略的实现方案。
一、数据库的安全策略
数据库安全策略是涉及信息安全的高级指导方针,这些策略根据用户需要、安装环境、建立规则和法律等方面的限制来制定。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安全性策略主要是一些基本性安全的问题,如访问控制、伪装数据的排除、用户的认证、可靠性,这些问题是整个安全性问题的基本问题。数据库的安全策略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数据库存在安全
数据库是建立在主机硬件、操作系统和网络上的系统,因此要保证数据库安全,首先应该确保数据库存在安全。预防因主机掉电或其他原因引起死机、操作系统内存泄漏和网络遭受攻击等不安全因素是保证数据库安全不受威胁的基础。
2.保证数据库使用安全
数据库使用安全是指数据库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其中,完整性既适用于数据库的个别元素也适用于整个数据库,所以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中完整性是主要的关心对象。保密性由于攻击的存在而变成数据库的一大问题,用户可以间接访问敏感数据库。最后,因为共享访问的需要是开发数据库的基础,所以可用性是重要的,但是可用性与保密性是相互冲突的。
二、数据库的安全实现
1.数据库存在安全的实现
正确理解系统的硬件配置、操作系统和网络配置及功能对于数据库存在安全十分重要。比如对于硬件配置情况,就必须熟悉系统的可用硬盘数量,每个硬盘的可用空间数量,可用的CPU数量,每个CPU的Cache有多大,可用的内存数量,以及是否有冗余电源等问题;对于操作系统,则应该周期性的检查内存是否有泄漏,根文件系统是否需要清理,重要的日志是否已经察看;对于网络就应该随时确保网络没有过载,网络畅通、网络安全是否得到保证等等。因为这一部分不是本文的重点,所以不再一一细述,总之,这三方面的安全运行是和维护数据库存在安全不可分割的。
2.数据库完整性的实现
数据库的完整性包括库的完整性和元素的完整性。
数据库的完整性是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操作系统和系统管理者的责任。数据库管理系统必须确保只有经批准的个人才能进行更新,还意味着数据须有访问控制,另外数据库系统还必须防范非人为的外力灾难。从操作系统和计算系统管理者的观点来看,数据库和DBMS分别是文件和程序。因此整个数据库的一种形式的保护是对系统中所有文件做周期性备份。数据库的周期性备份可以控制由灾祸造成的损失。数据库元素的完整性是指它们的正确性和准确性。由于用户在搜集数据、计算结果、输入数值时可能会出现错误,所以DBMS必须帮助用户在输入时能发现错误,并在插入错误数据后能纠正它们。DBMS用三种方式维护数据库中每个元素的完整性:通过字段检查在一个位置上的适当的值,防止输入数据时可能出现的简单错误;通过访问控制来维护数据库的完整性和一致性;通过维护数据库的更改日志,记录数据库每次改变的情况,包括原来的值和修改后的值,数据库管理员可以根据日志撤消任何错误的修改。
3.数据库保密性的实现
数据库的保密性可以通过用户身份鉴定和访问控制来实现。
DBMS要求严格的用户身份鉴定。一个DBMS可能要求用户传递指定的通行字和时间日期检查,这一认证是在操作系统完成的认证之外另加的。DBMS在操作系统之外作为一个应用程序被运行,这意味着它没有到操作系统的可信赖路径,因此必须怀疑它所收的任何数据,包括用户认证。因此DBMS最好有自己的认证机制。
访问控制是指根据用户访问特权逻辑地控制访问范围和操作权限。如一般用户只能访问一般数据、市场部可以得到销售数据、以及人事部可以得到工资数据等。DBMS必须实施访问控制政策,批准对所有指定的数据的访问或者禁止访问。DBMS批准一个用户或者程序可能有权读、改变、删除或附加一个值,可能增加或删除整个字段或记录,或者重新组织完全的数据库。
4.数据库可用性的实现
数据库的可用性包括数据库的可获性、访问的可接受性和用户认证的时间性三个因素。下面解释这三个因素。
(1)数据的可获性
首先,要访问的元素可能是不可访问的。例如,一个用户在更新几个字段,其他用户对这些字段的访问便必须被暂时阻止。这样可以保证用户不会收到不准确的信息。当进行更新时,用户可能不得不阻止对几个字段或几个记录的访问通道,以便保证数据与其他部分的一致性。不过有一点要注意,如果正在更新的用户在更新进行期间退出,其他用户有可能会被永远阻止访问该记录。这种后遗症也是一个安全性问题,会出现拒绝服务。
(2)访问的可接受性
记录的一个或多个值可能是敏感的而不能被用户访问。DBMS不应该将敏感数据泄露给未经批准的个人。但是判断什么是敏感的并不是那么简单,因为可能是间接请求该字段。一个用户也许请求某些包含敏感数据的记录,这可能只是由非敏感的特殊字段推出需要的值。即使没有明确地给出敏感的值,数据库管理程序也可能拒绝访问这样的背景信息,因为它会揭示用户无权知道的信息。
(3)用户认证的时间性
为了加强安全性,数据库管理员可能允许用户只在某些时间访问数据库,比如在工作时间。
⑤ 数据安全防护措施有哪些呢
一、加强安全意识培训
一系列企业泄密事件的发生,根本原因还在于安全意识的严重缺失,加强安全意识的培训刻不容缓。
1、定期进行安全意识的宣导,强化员工对信息安全的认知,引导员工积极执行企业保密制度。
2、在信息安全培训的同时,不定期进行安全制度考核,激励员工积极关注企业数据安全。
二、建立文件保密制度
1、对企业文件实行分级管理,按照文件的重要性进行分类,将其限制在指定的管理层级范围内,避免核心资料的随意传播。
2、与核心人员签订竞业协议或保密协议,以合同的法律效应,有效防止核心机密的泄露。
3、与离职员工做好工作交接,按照制度流程,全面妥善接收工作资料,避免企业信息外泄。
4、严格控制便签、笔记本、文件袋等办公用品的摆放,及时清理和归档,避免因此造成的泄密。
5、加强对办公设备的监管,必须设置登录密码并定期更换,离席必须锁屏。
6、重视对过期文件的销毁工作,最好进行粉碎处理,切不可随意扔进垃圾桶完事。
7、推行无纸化办公,尽量减少文件的打印,避免文件随意打印造成的信息泄露。
8、设置防护措施,限制通过U盘、硬盘的拷贝行为及网络传送行为,避免信息外泄。
9、定期进行信息安全检查,全员参与查漏补缺,逐步完善企业保密制度。
三、弥补系统漏洞
定期全面检查企业现行办公系统和应用,发现漏洞后,及时进行系统修复,避免漏洞被黑客利用造成机密泄露。
1、办公操作系统尽可能使用正版,并定期更新,安装补丁程序。
2、数据库系统需要经常排查潜在风险,依据评估预测,积极做好系统升级。
四、密切监管重点岗位的核心数据
企业日常的办公数据数以亿计,全面监控难度极大,对核心数据的监控切实可行且十分必要。
监控核心数据的同时,需要密切关注接触这类数据的重点人员的操作行为是否符合制度规范。
五、部署文档安全管理系统
如KernelSec等文档安全管理系统。对企业计算机进行安全部署,确保数据在企业内已经得到加密,即使流传到外部,在未授权的设备上无法进行操作,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
(5)数据库的不安全因素扩展阅读:
威胁数据安全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比较常见:
1、硬盘驱动器损坏:一个硬盘驱动器的物理损坏意味着数据丢失。设备的运行损耗、存储介质失效、运行环境以及人为的破坏等,都能造成硬盘驱动器设备造成影响。
2、人为错误:由于操作失误,使用者可能会误删除系统的重要文件,或者修改影响系统运行的参数,以及没有按照规定要求或操作不当导致的系统宕机。
3、黑客:入侵者借助系统漏洞、监管不力等通过网络远程入侵系统。
4、病毒:计算机感染病毒而招致破坏,甚至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计算机病毒的复制能力强,感染性强,特别是网络环境下,传播性更快。
5、信息窃取:从计算机上复制、删除信息或干脆把计算机偷走。
⑥ 数据库管理系统有哪些不安全因素论文
1.数据定义:DBMS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DL(Data Definition Language),供用户定义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两级映像以及完整性约束和保密限制等约束。DDL主要用于建立、修改数据库的库结构。DDL所描述的库结构仅仅给出了数据库的框架,数据库的框架信息被存放在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中。
2.数据操作:DBMS提供数据操作语言DML(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供用户实现对数据的追加、删除、更新、查询等操作。
3.数据库的运行管理: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功能是DBMS的运行控制、管理功能,包括多用户环境下的并发控制、安全性检查和存取限制控制、完整性检查和执行、运行日志的组织管理、事务的管理和自动恢复,即保证事务的原子性。这些功能保证了数据库系统的正常运行。
4.数据组织、存储与管理:DBMS要分类组织、存储和管理各种数据,包括数据字典、用户数据、存取路径等,需确定以何种文件结构和存取方式在存储级上组织这些数据,如何实现数据之间的联系。数据组织和存储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存储空间利用率,选择合适的存取方法提高存取效率。
⑦ 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
一.计算机网络的脆弱性编辑
互联网是对全世界都开放的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都可以在网上方便地传输和获取各种信息,互联网这种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国际性的特点就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提出了挑战。互联网的不安全性主要有以下几项:
1)网络的开放性
网络的技术是全开放的,使得网络所面临的攻击来自多方面。或是来自物理传输线路的攻击,或是来自对网络通信协议的攻击,以及对计算机软件、硬件的漏洞实施攻击。
2)网络的国际性
意味着对网络的攻击不仅是来自于本地网络的用户,还可以是互联网上其他国家的黑客,所以,网络的安全面临着国际化的挑战。
3)网络的自由性
大多数的网络对用户的使用没有技术上的约束,用户可以自由的上网,发布和获取各类信息。
二网络系统的脆弱性
计算机网络本身存在一些固有的弱点(脆弱性),非授权用户利用这些脆弱性可对网络系统进行非法访问,这种非法访问会使系统内数据的完整性受到威胁,也可能使信息遭到破坏而不能继续使用,更为严重的是有价值的信息被窃取而不留任何痕迹。
网络系统的脆弱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操作系统的脆弱性
网络操作系统体系结构本身就是不安全的,具体表现为:
·动态联接。为了系统集成和系统扩充的需要,操作系统采用动态联接结构,系统的服务和I/O操作都可以补丁方式进行升级和动态联接。这种方式虽然为厂商和用户提供了方便,但同时也为黑客提供了入侵的方便(漏洞),这种动态联接也是计算机病毒产生的温床。
·创建进程。操作系统可以创建进程,而且这些进程可在远程节点上被创建与激活,更加严重的是被创建的进程又可以继续创建其他进程。这样,若黑客在远程将“间谍”程序以补丁方式附在合法用户,特别是超级用户上,就能摆脱系统进程与作业监视程序的检测。
·空口令和RPC。操作系统为维护方便而预留的无口令入口和提供的远程过程调用(RPC)服务都是黑客进入系统的通道。
·超级用户。操作系统的另一个安全漏洞就是存在超级用户,如果入侵者得到了超级用户口令,整个系统将完全受控于入侵者。
2.计算机系统本身的脆弱性
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故障可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严重时系统会停止工作。系统的硬件故障通常有硬件故障、电源故障、芯片主板故障、驱动器故障等;系统的软件故障通常有操作系统故障、应用软件故障和驱动程序故障等。
3.电磁泄漏
计算机网络中的网络端口、传输线路和各种处理机都有可能因屏蔽不严或未屏蔽而造成电磁信息辐射,从而造成有用信息甚至机密信息泄漏。
4.数据的可访问性
进入系统的用户可方便地复制系统数据而不留任何痕迹;网络用户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访问系统中的所有数据,并可将其复制、删除或破坏掉。
5.通信系统和通信协议的弱点
网络系统的通信线路面对各种威胁显得非常脆弱,非法用户可对线路进行物理破坏、搭线窃听、通过未保护的外部线路访问系统内部信息等。通信协议TCP/IP及FTP、E-mail、NFS、WWW等应用协议都存在安全漏洞,如FTP的匿名服务浪费系
统资源;E-mail中潜伏着电子炸弹、病毒等威胁互联网安全;WWW中使用的通用网关接口(CGI)程序、Java
Applet程序和SSI等都可能成为黑客的工具;黑客可采用Sock、TCP预测或远程访问直接扫描等攻击防火墙。
6.数据库系统的脆弱性
由于数据集库管理系统对数据库的管理是建立在分级管理的概念上,因此,DBMS的安全必须与操作系统的安全配套,这无疑是一个先天的不足之处。黑客通过探访工具可强行登录或越权使用数据库数据,可能会带来巨大损失;数据加密往往与DBMS的功能发生冲突或影响数据库的运行效率。由于服务器/浏览器(B/S)结构中的应用程序直接对数据库进行操作,所以,使用B/S结构的网络应用程序的某些缺陷可能威胁数据库的安全。
国际通用的数据库如Oracle、sql server、mysql、db2存在大量的安全漏洞,以Oracle为例,仅CVE公布的数据库漏洞就有2000多个,同时我们在使用数据库的时候,存在补丁未升级、权限提升、缓冲区溢出等问题,数据库安全也由于这些存在的漏洞让安全部门越来越重视。
7.网络存储介质的脆弱
各种存储器中存储大量的信息,这些存储介质很容易被盗窃或损坏,造成信息的丢失;存储器中的信息也很容易被复制而不留痕迹。
此外,网络系统的脆弱性还表现为保密的困难性、介质的剩磁效应和信息的聚生性等。
⑧ 数据库安全的概念是什么一般影响数据库安全的因素有哪些
数据库安全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指系统运行安全,系统运行安全通常受到的威胁如下,一些网络不法分子通过网络,局域网等途径通过入侵电脑使系统无法正常启动,或超负荷让机子运行大量算法,并关闭cpu风扇,使cpu过热烧坏等破坏性活动; 第二层是指系统信息安全,系统安全通常受到的威胁如下,黑客对数据库入侵,并盗取想要的资料。数据库系统的安全特性主要是针对数据而言的,包括数据独立性、数据安全性、数据完整性、并发控制、故障恢复等几个方面。
数据库安全的防护技术有:数据库加密(核心数据存储加密)、数据库防火墙(防漏洞、防攻击)、数据脱敏(敏感数据匿名化)等。(来自网络)
安华金和针对于数据库安全的防护技术全部拥护,并且在政府、金融、社保、能源、军工、运营商、教育、医疗、企业等各行业树立多个标杆案例。
⑨ 影响计算机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计算机信息系统并不安全,其不安全因素有计算机信息系统自身的、自然的,也有人为的。
可以导致计算机信息系统不安全的因素包括软件系统、硬件系统、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等几方面。
1.
软件系统:
软件系统一般包括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数据库部分。所谓软件就是用程序设计语言写成的机器能处理的程序,这种程序可能会被篡改或盗窃,一旦软件被修改或破坏,就会损害系统功能,以至整个系统瘫痪。而数据库存有大量的各种数据,有的数据资料价值连城,如果遭破坏,损失是难以估价的。
2.
硬件系统:
硬件即除软件以外的所有硬设备,这些电子设备最容易被破坏或盗窃,其安全存取控制功能还比较弱。而信息或数据要通过通信线路在主机间或主机与终端及网络之间传送,在传送过程中也可能被截取。
3.
环境因素:
电磁波辐射:计算机设备本身就有电磁辐射问题,也怕外界电磁波的辐射和干扰,特别是自身辐射带有信息,容易被别人接收,造成信息泄漏。
辅助保障系统:水、电、空调中断或不正常会影响系统运行。
自然因素:火、电、水,静电、灰尘,有害气体,地震、雷电,强磁场和电磁脉冲等危害。这些危害有的会损害系统设备,有的则会破坏数据,甚至毁掉整个系统和数据。
4.
人为因素:
安全管理水平低,人员技术素质差、操作失误或错误,违法犯罪行为。
5.
数据输入部分:
数据通过输入设备输入系统进行处理,数据易被篡改或输入假数据。
6.
数据输出部分:
经处理的数据转换为人能阅读的文件,并通过各种输出设备输出,在此过程中信息有可能被泄露或被窃取。
⑩ 影响计算机系统安全的主要因素有什么
计算机信息系统并不安全,其不安全因素有计算机信息系统自身的、自然的,也有人为的。
可以导致计算机信息系统不安全的因素包括软件系统、硬件系统、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等几方面。
1. 软件系统:
软件系统一般包括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数据库部分。所谓软件就是用程序设计语言写成的机器能处理的程序,这种程序可能会被篡改或盗窃,一旦软件被修改或破坏,就会损害系统功能,以至整个系统瘫痪。而数据库存有大量的各种数据,有的数据资料价值连城,如果遭破坏,损失是难以估价的。
2. 硬件系统:
硬件即除软件以外的所有硬设备,这些电子设备最容易被破坏或盗窃,其安全存取控制功能还比较弱。而信息或数据要通过通信线路在主机间或主机与终端及网络之间传送,在传送过程中也可能被截取。
3. 环境因素:
电磁波辐射:计算机设备本身就有电磁辐射问题,也怕外界电磁波的辐射和干扰,特别是自身辐射带有信息,容易被别人接收,造成信息泄漏。
辅助保障系统:水、电、空调中断或不正常会影响系统运行。
自然因素:火、电、水,静电、灰尘,有害气体,地震、雷电,强磁场和电磁脉冲等危害。这些危害有的会损害系统设备,有的则会破坏数据,甚至毁掉整个系统和数据。
4. 人为因素:
安全管理水平低,人员技术素质差、操作失误或错误,违法犯罪行为。
5. 数据输入部分:
数据通过输入设备输入系统进行处理,数据易被篡改或输入假数据。
6. 数据输出部分:
经处理的数据转换为人能阅读的文件,并通过各种输出设备输出,在此过程中信息有可能被泄露或被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