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制约我市城管管理工作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和"瓶颈"工作有哪些,如何解决
城市长效管理,是当前国内各城市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一种预期效果,旨在摆脱过去管理中“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或过多依靠运动式、突击性的整治来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的管理方式,以求改变不断整治却又反复回潮的尴尬被动局面,进而达到一种相对守衡的可持续管理效果。从现实意义讲,实现城市长效管理,不仅是领导的要求和市民的期盼,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更是每一个城市管理者的职责追求。然而,一个城市要实现日常化的长效管理,不仅有赖于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有赖于市民整体素质和文明素养的提高,更有赖于科学的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建设。我市撤县建市以来,城市建设围绕“全国有名,全省第一”的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并先后荣获一系列光荣称号,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但是,随着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不断推进,工作中暴露出一些困难和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市管理工作进一步开展的“瓶颈”。因此,如何实施城市长效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
一、我市城市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政策性、群众性、实践性、流动性较强,面临着点多、面广、线长和工作量大的局面,它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同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城市两个文明建设的窗口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种种原因,我市城市管理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1、管理对象复杂。一是经营早、有一定经济基础的经营户。这部分经营户对现在的管理,既知又怕,善于和城管人员“捉迷藏”,想尽一切办法“钻空子”。二是失业人员(含下岗工人)和少数进城农民。他们以人力三轮车、板车等为工具,流动经营,沿街叫卖蔬菜、水果、食品等,但这部分人多是弱势群体,从事着最简单的商品买卖活动维系着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其艰难处境容易引起社会的同情,加之部分违章者自身存在的陋习,使其对城市管理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抗法,因此在管理、取缔时增加了难度,常常遭到不明真相的人非议。三是部分城区居民。由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区人口也不断增加。在1987年撤县建市之初,陆城城区人口仅3万人左右,而到2007年底,陆城城区人口已超过8.8万人。城区人口的增加不仅使量发生了变化,而且由于受教育程度不同,质也发生了变化,部分由农民演变而来的城区居民,城市意识不强,他们把长年养成的随意乱泼、乱倒、乱扔等行为,自觉不自觉地带进了城市,因而给城市管理带来了难度。
2、执法环境差。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社会不理解。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涉及面广,需要举全社会之力,共同搞好。虽然近几年加大了城市管理的宣传力度,但仍有群众不理解、业主不理解,甚至有些领导干部也不理解,以至于对城市管理工作思想上不接茬,反映冷淡,甚至公然对抗。曾经多次在集中整治期间,城管队员对违章占道经营早点摊点进行管理进,遭到经营业主和个别部门干部的公然抵抗,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其次是司法保障不力。在具体执法中,大案要案很少,多数案件处罚数额较少,难于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使违法者抗法有了可乘之机。由于城市管理执法不具有人身强制权,又缺乏有效的司法保障,在遇到现场纠纷时,极易发生围观、拥堵,执法人员往往势单力薄,孤掌难鸣,有口难辩。如遇到暴力抗法时,求助于公安又不能及时妥善处理,近几年来就发生数起暴力抗法事件,至今都悬而未决,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抗法者的违法行为,从而降低了城管执法的严肃性,造成了极不好的负面影响。再次,说情风也严重影响了城管执法工作。小到一件商品,大到违章建设,都有人站出来说情,全社会理解、支持、配合城管工作的大格局没有形成。
3、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市场建设跟不上生产、生活的需要,数量少、设置不合理、规模偏小,新建成的市场配套不全,堵疏措施跟不上,经营业主规范、管理难度较大。如菜市场问题,城区现仅有5个专业市场,加上规模偏小,远不能满足市民需要,以至于经营出现“马路市场”,形成人堵车、车堵人,影响城市交通。如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有配套的公用设施、健全的专业市场,使那些占道摊贩、乱停乱放的各类车辆“有场可进”、“有市可归”,那么,城市管理的矛盾就会少得多。
4、内在因素影响。一是执法力量薄弱。按照国家建设部有关规定,一个城市城建监察队员人数应占城市人口的万分之五,而我市在编在岗执法队员仅34人,远远低于国家规定,执法人员严重不足。二是执法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现有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其人员来源多样,文化水平偏低,有些城管队员缺乏相应的法律素养,工作随意性大,责任心不强,在执法时不懂法规、不讲方法、不讲策略,管理水平与新形式要求差距较大,缺乏对突发事件的现场控制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三是执法经费短缺。经费不足一直以来是我市城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办公环境简陋、办公经费紧张、办公设备缺乏、队员福利待遇低、硬件条件的好坏与队伍的劳动不成正比,与队伍的付出无法相当,无法解决队员的后顾之忧。队员加班加点纯属义务、奉献。长期以来,仅靠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来稳定队伍已渐显“强弩之末”。在交通装备上,虽说近几年有所更新,但由于配备远远不足、加上使用频率高、损耗大,有时连正常执法都无法保证,使得城管执法工作很被动。因此,这种无私奉献与“小米加步枪”式的装备和管理与现代化城市管理要求越来越不相适应。
5、部门之间配合不够。城市管理涉及的部门众多,既有横向分条,又有纵向分层,自成系统,互不隶属,互不通气,经常出现以收代管或只审批不管理。一方面造成管理资源的浪费和行政执法效率的低下,另一方面,使一些管理相对人认为向政府缴纳了费用就“合法”了,堂而皇之地占道经营,给查处违法行为带来严重阻力,群众的合法利益受到损害。对城市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暴力抗法事件,有关部门到达也未能对这些违法行为予以严厉的打击和处罚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城市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实施城市长效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把握好综合化、市场化、规范化和社会化的改革方向,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建立有效合理、动态发展的城市管理机制,是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的内在要求和关键所在。
1、建章立制,强化制度保障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就不可能实现城市的长效管理,为此,结合我市城管队伍现状,应该建立健全以下管理制度:一是建立《机关内部管理制度》、《执法人员岗位责任制考核办法》、《协管员岗位责任制考核办法》等制度,坚持定期和不定期的召开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及各有关方面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对阶段性城市管理的工作重点及时进行研究和部署,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协调和解决。二是要建立《城市日常管理监督检查通报制度》,对市、社区、街道等有关城市管理工作部门的日常管理情况,每月组织专门力量采取随机抽查方式进行综合性的检查评比,对发现的突出问题和履职不到位的责任单位实行内部或公开通报,并要求限期整改。三是要建立《城市管理社会监督制度》,通过完善市、社区、街道三级城市管理工作社会监督电话网络,开设市、区城市管理工作部门专用电子信箱,在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设立城管工作社会监督专栏、专题,在街道办事处辖区聘请城管社会监督员和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对市、社区、街道有关部门及责任单位的履职情况作定向评价等监督措施,把城市管理工作置于广泛的社会监督之下。四是要建立《城市管理工作社会满意度调查制度》,通过各种渠道,采取问卷调查、入户访问和随机抽查等方式,进行综合性的社会公众满意度测评,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评价结果。五是要建立并实行《城市管理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在对管理职责、工作标准、任务要求和具体追究办法作进一步明确和细化的基础上,对履职不到位,工作不达标的责任单位实行相应的责任追究。
2、引入竞争,将作业推向市场
为深化城市管理作业市场化改革,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我市应学习借鉴深圳市“管干分离”的经验,一是将中心城区所有道路,分成若干个作业段面,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实行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管理。由于标准明确、责任落实、效益与质量挂钩,使环卫清扫保洁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确保了中心城区环卫作业达到三个百分之百,即:清扫保洁率100%,生活垃圾收运率100%,生活垃圾处理率100%。二是应该逐步把城市管理中涉及的市政设施、园林绿化、路桥养护等非经营性作业服务和基础设施维护管养工作,从政府管理领域中逐步剥离出来,实行政企、政事、管干分开,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推向市场,实行公司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三是应该积极培育城市管理的市场化主体,以目前政府部门管理的作业服务实体为基础,通过转制和内部运行机制改革,优化资本结构,盘活存量资产,强化内部管理,发挥行业优势,使之逐步成为城市管理的作业市场主体。与此同时,全方位加强对作业市场的监管。首先在环卫作业企业中,严格实行市场准入制度、诫勉制度和末位淘汰制度,确保作业企业的整体质量和作业水平。
3、社会参与,推行“门前五包”责任制
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维护城市环境,是实现城市长效管理的社会基础。为切实增强社会单位、商家店铺遵守城市管理法规,抵制不良行为的自律意识,不断提高市容市貌、市容秩序和环境卫生的长效管理水平,结合新时期城市管理工作的实际,在中心城区、城郊区(市)、建制镇全面推行市容环境“门前五包”责任制,其基本内容为:包卫生(即要求各单位和商家店铺自觉维护责任区内的环境卫生,劝阻他人乱吐、乱扔、乱倒的行为);包秩序:(责任单位自觉做到,不乱停乱放,不乱摆摊点,不牵绳挂物);包立面(各单位负责保持责任区内建筑物立面整洁,不乱张贴、书写广告,规范设置空调外机和遮雨、阳篷);包绿化(自觉维护责任区内绿化树草,不向绿化带内乱扔乱倒废弃物,不在树木上牵绳挂物);包文明(不越门占道打麻将、下棋、打牌、喝茶、赤背和卧椅睡觉等)。通过签订临街单位、商家店铺“门前五包”责任书,既可约束和规范其不良行为,又能有效调动社会单位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为实现长效管理奠定社会基础。
4、更新手段,推进数字化城管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数字化城管是实现城市管理由粗放型到精细化和长效管理的重要手段。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行数字化城市管理,在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上,应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数字化城管的组织机构建设。成立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相关工作机构,配备专门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职责。与此同时,市政府出台《关于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推进。二是组织开展主城区数字化城管所需基础数据的普查。包括将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园林绿化、市容环境、城市规划、市政工程等类。通过将数据资料归类整理后建立专用数据库,为数字化城管信息网络运用奠定基础。三是应推进市、社区、街道三级信息网络平台建设。通过数字化管理,即可为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及管理流程再造提供技术支撑,并将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理念创新融为一体,通过实施数字化城管,最终将为实现城市管理的现代化、规范化、精细化和长效化创造有利条件。
5、划片定责,落实执法责任
围绕落实长效执法监管责任,要建立以街面执法为主体、守点巡线保片为基础、机动查处为补充、专项执法整治为重点的城管行政执法长效监管机制。一是在主城区范围内实施“市容秩序严管街”工程。即在主街干道、重要区域、旅游景点周边确定几条“严管街”,布置城管行政执法人员,实施定点、定时、定责、定人的守点巡线保片执勤。统一划分责任区域,指定执勤点位,明确执勤时段,落实执勤人员,轮班作业。以路段为责任单位,确定若干执勤组,每个执勤组负责所辖路段的市容秩序执法管理。二是推行“城管执法路段责任制”,使城区每个路段都有责任人员,发现问题能及时有效地处置的要求。三是不断完善执法队伍、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联动机制,及时加强沟通,整合管理资源,形成执法合力,落实管理和执法责任,全面加强城市管理和提高执法水平,将管理和执法效果与绩效考核挂钩,从而有效提高长效管理水平。
6、以点带面,营造管理氛围
为巩固和发展长效管理成果,应组织开展相关活动。一是开展“牵手行动”,通过编发《执法自律手册》、《城市公约手册》、《市容秩序公约》和《城管公开信》等,积极开展“城管执法服务进社区、入校园等多种形式的市民参与活动,让广大市民理解、支持、配合城管行政执法工作,注重城市管理从孩子抓起。与此同时,切实加强同新闻媒体的互动,在媒体开辟《与法同行》、《行政执法》和《城市行动》等专题栏目,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二是开展“整治行动”,集中力量分阶段开展系列整治行动。即:“两清”——清理占道经营,清理游动商贩;“两拆”——拆除违法建筑,拆除违法户外广告和招牌;“两禁”——禁止乱泼乱倒,禁止乱摆乱放;“两治”——对城郊结合部区域环境卫生治乱、治差;“两打”——打击非法张贴、书写广告,打击违规散发小广告,力求通过“规治行动”有效解决市容秩序管理中的顽疾。三是开展“提升行动”,以提升城市管理整体水平为目标,重点加强对城市市容秩序的日常执法巡查和监督管理,及时制止、纠正各类违反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建成一批“八无”示范街道(即:无乱搭乱建,无乱摆乱占,无乱牵乱挂,无乱泼乱倒,无乱停乱放,无占道经营,无出店经营,无乱堆乱放)。以点带面,使城市管理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7、建立保障机制 确保执法环境
鉴于目前的社会大环境,在具体的城管执法中,暴力抗法事件时有发生,仅依托现有的城市管理方面的法规及规章,城管部门难以独立解决此类问题,因此,借鉴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建立城管执法公安保障机制显得十分必要。如借调公安民警长驻城管部门等。这样,城管执法在事前就有了较为有效的防范保护力量,可对潜在暴力抗法当事人形成威慑力,事中能及时制止暴力抗法行为,事后有利于调查取证,对暴力抗法行为及时、准确地定性处理,从而使暴力抗法事件大大减少,执法效率得到提高。
8、加强队伍建设 树立执法形象
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坚持一手抓业务,一手抓队伍,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正派、业务精通、纪律严明的城管执法队伍。一是强化政治思想教育,注重提高队员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正面引导教育队员,弘扬正气,褒奖先进。二是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做到管理制度化,行为规范化,用语标准化,任务责任化。三是强化业务学习。采用多种形式,加强执法人员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培训和考核,积累执法经验,提高业务素质。四是强化文明执法。树立“细微之处见真情,服务之中树威信”的工作理念,倡导“以心以德感动人,以理以情说服人,以法以规教育人,以事实以依据处罚人”的循序渐进的教化于民的德政理念,树立良好的文明执法。
2. 大数据助推智慧城市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大数据助推智慧城市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使得我国城市管理日益受到政府及社会高度重视,但与加快推进城市化的形势相比,依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管理问题: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使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如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社会秩序混乱等。面对如此之多的问题,城市管理水平就决定了城市化发展的进度和质量。因此,要使城市管理更加智慧,更加有效,智慧城市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智慧城市的实现需要通过全面感知、信息共享和智能解题,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行的过程中,运用信息化、智慧化、精细化、可视化等科技手段,推进管理创新。
大数据多方面助推智慧城市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不断涌现,以及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兴起,数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地增长和累积,形成如今我们所热议的大数据。它具有规模性、多样性、高速性和价值性四个特征。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产,大数据已经不同程度地渗透到每个行业领域和部门,其深度应用不仅有助于企业经营活动,还可通过对城市信息的智能分析和有效利用,为提高城市管理效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有效促进城市系统各要素间的和谐相处,从而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促进智慧城市的建设。
一、城市运行产生大数据
城市运行的每时每秒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包括结构数据,如常用的Excel软件所处理的数据;又包括非结构化数据,如网络日志、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构建高效的城市运行监测体制是收集城市运行中大数据的重要手段。城市运行监测依托宽带城域网以及无线通讯网络,利用现代通讯(卫星、移动电话、集群电话)、计算机网络(因特网、局域网、广域网等)、3S技术、传感器等软硬件架构,将有关城市管理的专业系统集成于若干个平台,实现实时收集、处理各终端和节点产生的海量型数据的功能,并实现数据的共享。
例如,深圳环卫部门为实现对道路清扫和城市生活垃圾收运作业服务的企业进行信用管理,对垃圾运输车辆进行GPS实时监控,提高全区道路清扫保洁和城市生活垃圾收运作业服务水平。北京公交一卡通每天产生4千万条刷卡记录,地铁每天1千万人次,分析这些数据可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城管指挥中心对重点地区进行24小时不间断图像监控、取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城管无线通讯系统总调度,监控日常整个无线通讯系统的正常使用,通过无线调度台操控、GPS车辆定位系统来调动各级城管执法人员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实现快速反应;对联勤的人员进行规范管理,可设定从5秒至10分钟向中心报告一次位置信息,超出联勤范围时自动向值班中心预报,有效监督队员动态。城管热线24小时受理群众举报投诉,通过城管专网下发任务单并对处理过程进行全程监督。昆山市对实施区域内360公里道路进行了移动街景量测,获取了200多万张街道实景照片,可以准确测量部件的几何尺寸。
二、大数据助力城市管理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管理的对象和范围也更加复杂,如水、电、气、通讯的保障、城市交通的通达,环境卫生的保障、防灾防火防盗,突发性事件响应管理等。在各类基础数据的基础上构建风险管理体系,可以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消除安全隐患和实现快速反应。近几年数字化城市管理正在兴起,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奠定了基础。数字化城市管理作为一张网格化的虚拟物理平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包括城市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基础设施、人文、经济等有关城市的各方面信息,收集上传到信息中心,然后由云技术将各种信息以数据的形式进行储存,这就形成了大数据系统。再由信息中心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处理,传递到有关部门督促处理、有效利用。
(一)大数据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
城市化使城市废弃物和生活垃圾与日俱增。中国每年产生的垃圾在亿吨以上,且增长迅速。同时,城市工业、交通业的发展,使得矿物燃料消耗的增长,导致大量的有毒气体、烟尘和粉尘排入大气。据北京卫生局统计,北京市肺癌的发病率在成倍的提高,这与PM2.5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环境治理问题迫在眉睫。我们提倡提前预防、及时发现以及高效处理,这就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通过智慧系统来进行源头分析、现场监测、过程控制及预警预报。因此,需要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将影响城市环境的各种数字信息及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并充分利用,使城市生态环境复杂系统数字化、网络化、虚拟仿真,通过对收集到的大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及处理,实现可视化,从而为政府环境治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可以通过监测数据,分析PM2.5有多少是由扬尘带来的,有多少是由机动车排放的,有多少是由供暖系统带来的等等。可以和气象预报系统紧密结合,出现污染预兆时可以及时采取关闭污染源的预案。北京海淀区实现了基于数据的精细化管理,借助地理信息平台(GIS)将收集到的基础数据进行综合查询,统计和直观展示。实现对全区7大类102小类140万个基础数据和三中心整合系统100余万条案件数据的全属性、多方式查询和地图展示。这为分析解决海淀区环境秩序整治问题提供了详实可靠的数据支撑。全区2000余个视频摄像头点位的多方式地图查询,可实时调取相关图像,并实现全图层数据关联。通过各个图层数据的调取和叠加,深入挖掘,使隐藏在这些数据背后的价值从不同角度得以呈现。如此,可通过系统地图精确地展示全区乱倒乱卸垃圾渣土问题在各街道乡镇内发生的频率及关键点位,从而为区政府全面掌握和重点解决该类问题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再如,通过全区垃圾箱部件数据与暴露垃圾问题的图层叠加,可以分析出垃圾箱配置不合理等问题。
(二)大数据有助于缓解交通压力
汽车从诞生之日起就被视为自由的象征,但是它的发明者应该没有料到,如今汽车却掉入了一个物极必反的逆转定律――人们几乎把时间都浪费在了堵车和等红绿灯上。《IBM全球交通痛苦指数报告》显示,北京以99分的超高分数被列入全球出勤交通最痛苦的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为影响北京城市运行效率与居民生活的突出问题,交通基础设施承载力严重超负荷,公交系统交通承载已饱和。但与此相对应的事实是,在全球各大城市中,北京的人均汽车拥有量和绝对数量都不算最高。毫无疑问,问题出在了道路交通的设计规划和管理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解决交通问题开出了药方。与传统的数据收集方式不同,云时代的大数据通过对数据实时收集和分析,得以实现个人出行的个性化、方便化、智能化。
目前,上海正在构建通过物联网技术支撑的公共汽车运行信息发布系统,市民可以利用智能手机,查询公交线路和实时运行信息。无独有偶,南京市基于强大的云平台运行智慧交通云系统、云视频监控和智能分析应用,实时采集和处理南京1000个摄像头,并对整个南京140万机动车规模的交通数据进行实时查询和分析,并主动报警、主动通知用户。
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汇集了道路交通、公共交通和对外交通的静态和动态信息,建立了道路交通诱导系统,引导车辆选择合理的路径。大数据能够为政府提供重大项目决策事项的判断依据,加强实时预警研判,提升公众出行服务水平的品质,提供准确可靠的交通预测信息,有效地缓解交通拥堵状况,还可吸引更多人使用公用交通,改善出行结构,减少私家车出行。北京的空气状况近几年每况愈下,如果能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不仅经济效益能得到提升,而且城市的空气质量也能得到改善。
(三)大数据有助于完善应急系统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和社会安全事件造成上百万人伤亡,经济损失6500亿元左右,占我国GDP的6%。当社会发生犯罪、火灾、爆炸等各种警情,群众医疗急救、煤水电抢修等各种紧急求救事件,地震、火灾、海潮等突发自然灾害,以及社会动乱、战争等各种重大紧急事件时,需要政府统一协调、统一调度相关部门协同工作。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发生紧急突发事件的种类更加复杂与多变,传统的应对机制已不能适应日益增多的紧急突发事件处置的需要。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集成有线通信调度系统、无线通信语音调度系统、计算机骨干网络系统、综合接处警系统、语音记录系统、视频图像系统、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移动目标定位系统、移动通讯指挥车系统、机房监控系统、电源系统等为一体,具有指挥调度功能。通过对这些技术手段获得的大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和分析,使得应急事件的报警、求助、投诉电话实现统一接警、快速反应、联动处警。
新媒体的出现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应急系统。“7?21”北京暴雨发生时,由于求救人数众多,救援电话被打爆,被困人员无法从获得帮助,从而转向微博平台进行求助。通过微博中包含人物、时间和地点等简要的文字信息就可以判断救援所需。另外,在微博上添加位置数据还可以实现地图定位,为救灾提供更精确的信息,提高救灾的效率。雅安地震中,除了微博再次凸显新媒体传播优势外,微信群及各大互联网公司推出的寻人平台也为救灾提供了多渠道支持。但各大网站数据并不互通,而且数据的低精确度和低效成为最大弊端。若要发挥数据的最大价值,数据必须是在线、公开、共享、互联、相关的。由此看出,数据的公开和共享是一件有必要且有待解决的事情。
(四)信息共享下大数据对城市管理的促进作用
过去不具备解决信息资源共享问题的网络和技术条件。这些客观和主观原因造成了城市建设中的“信息孤岛”现象。对于现存的“信息孤岛”,最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整合”。提高政务信息资源公众开放率,逐步开发公益信息资源,充分利用市场信息资源和数字信息资源,建成一批门类齐全的信息资源数据库,即大数据。可以提高教育、科技、医疗、社会保障、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服务能力,从而推进社会公共服务事业蓬勃发展。
政府各个部门的既有数据库可以实现高效互联互通,以提高政府各部门间协同办公能力,提高为民办事的效率,大幅降低政府管理成本。例如我国每年领取养老金的人数多达1.8亿,相当一部分领取人去世后,其亲属或朋友仍继续领取,给国家造成巨大的财政损失。借助于大数据技术,将城市的医院、民政部门、社保部门、财政部门等相关管理机构的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和关联,领取人去世后,其死亡信息会第一时间在城市核心数据管理库中更新,财政部门在发放养老金时对领取人的最新情况一目了然,从根源杜绝盗领冒领等问题。由此可见,大数据可极大提升政府社会管理的“智慧”水平和科学决策能力。对基础数据库中的海量数据进行管理、维护并深化应用价值,变海量数据为真正的有效数据,使数据为实际工作服务,为精细化城市管理提供依据,为科学决策提供有效支持,这些都成为信息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在实际运行中遇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大数据助推智慧城市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3. 如何推进平安法治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和常态化运作
万事皆归于一,网络皆准于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再次传承了中华民族治国理政的精髓,开启了法治社会的新篇章。因此探索新常态化下的社会治理工作机制已成为当前我们探索的主要方向。
坚持依法治理
着力加强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最根本的关键就是始终坚持党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强化法治思维。全体党员干部要自觉学法、遵法、守法,努力提高法治思维水平和能力,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具体行为习惯做起,做到凡是法律禁止的,都不去做;凡是法律提倡的,积极对待;凡是法律保护的,依法遵守。抓好阵地建设。依法治镇要紧紧抓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党的领导,做到“建、管、用”并重。“建”要建好党员之家。“管”要管好基层活动场所。“用”要用好基层建立的各类之“家”,为全体居民学习、交流、活动服务。提高服务意识。着重抓好以便民服务为中心的民生服务阵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解决百姓身边的急事、难事、小事。坚持权力服务百姓,保证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推进全民守法。依法治理的基础在于全民守法。要组织实施“六五”普法,树立自由、平等、公正的社会主义法治价值观,消除公民违法的机会主义和侥幸心理,形成人人学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着力加强常态管理。当前,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呈现出新常态,新常态要有新思路、新方法。总体来说,我们要摆脱旧的工作模式,旧的工作方法,旧的工作理念。着重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法治教育常态化。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二是依法信访常态化。通过加大对《信访条例》的宣传,树立群众依法表达诉求的观念,形成良好的信访氛围。同时,对于无理缠访闹访的上访人进行思想教育,如有触犯法律的行为,依法追究责任。三是治安防控常态化。一方面要加大、加密治安队伍的巡逻,发挥治安志愿者、社会管理信息员、邻里守望等小区巡防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在主要出入口、道路、居民小区等重点区域加大安装监控探头力度,织密技防覆盖面,逐步达到全覆盖。再一方面要加大防控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切实提升社会治安的保障能力。四是城镇管理常态化。应加强执法力度,对于违法违规的现象,要严格执法,绝不纵容。形成抓巩固、抓反弹、抓常态、抓长效的落实机制。加强科学管理,合理设置疏导点,有效缓解乱设摊点的负面影响。探索大城管管理模式,实现部门联动机制。
着力加强队伍建设。着重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党政领导队伍,党政领导是掌握全镇发展的决策队伍,也是直接决定统筹全镇发展的主体队伍。因此要带头贯彻依法治镇、依法执政、依法行政,要依法管权管事管人,同时要多下基层,多和百姓接触,为集体决策提供民意参考。二是基层组织队伍,是指村(居)两委领导干部,是和群众接触最多,掌握民生民意最直接的队伍。加强这支队伍的服务意识以及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这支队伍解决群众问题的能力提升了,才能从根本上控制矛盾源头。三是职能部门队伍,是指职能执法部门,特别是公安、城管等掌握了一定决策权和执法权的队伍,必须行使好手中的权利,发挥好自身的能力,真正为老百姓排忧解难。四是志愿服务队伍,需要进一步规模化、正轨化、广泛化。这支队伍抓好了,将会给全镇社会治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
着力加强民生福祉。首先,加强民生福祉投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通过全方位、多区域增加便民公共设施建设,不断加大新农村文化建设和宣传,提升文化内涵。同时,增加村(居)便民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努力让百姓不出村就能办理多种业务,使百姓真正享受家门口的便利。其次,规范社会组织建设,提升群众自治能力。目前,我镇注册的社会团体有百余家,但是大部分还不成熟。因此,我们要不断规范社会组织建设,以“昆山壹方慈善公益发展中心”为起点,逐步健全社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使每个社会组织都能发挥自己的专长,为百姓提供专业的服务,承担本不该由政府承担的服务职能,为政府简政放权提供渠道。同时,根据百姓各自的兴趣爱好,搭建多种群众自治平台,引导广大居民百姓由松散型向紧密型集合,不断凝聚社会正能量,逐步走向群众自治的良性轨道。再次,拓宽自主创业门路,提升百姓创业动力。一方面要加大政府引导,鼓励大学生、青年人自主创业,注重选拔有思想、有活力、有项目的青年人才优先创业,为全镇经济发展注入新能量;为“4050”人员再就业提供平台,帮助贫困家庭脱贫。另一方面要开放融资渠道。多方面、多渠道、多角度为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的能人提供资金支持,不断壮大民营企业,为就业提供更多岗位。再一方面要提供技术支撑。在为能人创业提供资金支持的基础上,也要为他们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不断引进符合本镇经济发展的项目,特别是节能环保优、互联互通畅、科技含量高的企业。
坚持司法为民,深化法律服务
当前,司法工作面临着执法更严、任务更重、要求更高的形势。因此,如何践行司法为民,就要从创新联动思维、法治思维、维稳思维、奉献思维着手,努力把司法所打造成为化解矛盾、宣传法治、服务群众、创新治理的司法行政一线综合平台,已成为下一步司法工作的重中之重。
队伍建设要强化。司法行政队伍是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化解矛盾、宣传法治、服务群众、创新治理的一线综合平台,司法队伍的建设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增强队伍活力;二是提高队伍能力;三是规范队伍行为;四是稳固队伍根基。
执法重点要突出。基层司法所要在依法治国的大框架下,监控特殊人群,预防再次犯罪。
帮扶救助社区服刑及回归人员,以法育人,以德服人,主要做到三个到位:一是注重监管到位。根据社区矫正人员的犯罪成因、犯罪类型、危害程度、悔罪表现、经济状况、家庭和社会关系及在接受社区矫正中的表现,认真开展入矫初期、中期、解矫三阶段风险评估。同时,根据社区矫正人员所处监管等级,定期开展“普访”“专访”以及“重点访”工作;二是注重教育到位。通过集中学习、分别谈心、GPS定位轨迹图分析其矫正对象活动规律,对排查出的异常人员及时提出告诫和开展深入谈心谈话,并制定个性化帮教方案;三是注重关心到位。对生活困难和没有职业的矫正人员进行帮扶,通过深入走访各村(社区),了解矫正人员的家庭经济状况和思想动态,帮他们找工作、出主意,因人而异,各尽其能,各施所长。让他们步入生活正轨,顺利地完成人格重塑,尽早融入社会。
法律服务要加强。充分发挥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坚持以服务保障民生,以群众需求为工作指导,立足本职为民解忧。要加强法律服务人群覆盖面;要加强法律服务站点覆盖面;要加强法律服务工作覆盖面。主动向社会保障、医疗纠纷、食品药品安全、人身损害赔偿等关系群众利益的重点领域和社会热点领域拓展,并将法律援助纳入到党委、政府应急体系中,积极介入重大事故、突发事件、信访案件等应对处置工作,有效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
普法方式要灵活。法制宣传弘扬法治文化,将成为司法行政工作的重中之重,普法工作要不断开拓新思路,创新普法宣传的新形式,有特色有创新,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法制意识,弘扬法治精神。要能够弯下腰,蹲下去,耳朵听,眼睛看,要依靠群众贴近群众。同时法制宣传要贴近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于大局。要加大法制宣传力度;要加强镇机关干部以及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法律知识培训,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去解决工作中的难题。
调解体系要延伸。人民调解方式方法不能单调生硬,要适度要可行。更重要的是,要时刻警醒自己,任何人情不能超越法律,宪法精神是工作的最高指引。调解体系的进一步优化要从多方面入手。完善矛盾排查机制。把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信访巡访与矛盾纠纷排查有机结合,及时掌握社会稳定形势,及时做好重大社会矛盾及不安定因素的监控和管理,找准预防对象,提前介入防控调处,做到早发现、早调处、早化解,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整合“大调解”机制。整合各方力量,形成调解合力,应对各类矛盾纠纷,确保调解有效、调处有果,创造“五指并拢”的拳头效应。按照“强化工作指导、完善联防联调、巩固基层基础”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完善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强化诉调、公调、交调、访调等对接机制,不断推动调解工作向多层次、宽领域渗透,提高防控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能力。
坚持依法治访,构建和谐信访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社会矛盾以案件形式进入诉讼渠道,出现了诉讼与信访交织、法内处理与法外解决并存的状况,少数群众“信访不信法”甚至弃法转访、“以访压法”,不仅使信访工作面临极大的压力和困难,也损害了司法权威和法律尊严。因此,信访工作要进一步引导群众正确运用法律手段并通过司法途径解决信访问题,为依法信访提供法律保证。
健全矛盾排查制度,加强源头预防。注重矛盾排查和源头预防,是做好信访工作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矛盾排查制度,继续加强落实巡访机制,并扩大巡访范围。通过每月定期到村(居)及相关部门走访,了解排查最新矛盾问题,及时掌握最新情况,确保在第一时间把问题解决在基层。除了每月定期巡访外,还要加强与村(居)及相关部门的对接,源头问题的积极防控和源头矛盾的及时化解是维护有序信访的积极保障。
深化领导接访制度,改善党群关系。深化领导接访制度有利于更好的处理群众问题,也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党群关系,增进群众对党委政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鉴于上访人员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在真正落实领导接访的过程中,可指定具体接访日,采用随机接访和指定接访相结合的方式,切切实实为群众解决一些问题,做一些事实。
实行信访听证制度,推进阳光信访。通过信访听证制度,召集部分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以及信访当事人的亲朋好友,以座谈会的形式来对个别难解的信访案件进行评判,从而促使老大难的信访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建立诉访分离制度,完善依法治访。要加快诉访分离制度,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是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在接下来的信访工作中,可以通过律师这个第三方的介入来参与信访矛盾化解,从法律和公正的角度,为信访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的法律服务,确保信访工作公平、公正、公开。
坚持综合治理,深化平安建设
言出如箭,执法如山。平安建设必须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只有坚持把依法治理的理念、要求、举措落到实处,不断深化平安淀山湖建设,才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严密安防保平安,措施到位求实效。解决好人民群众关注的社会治安问题,是平安建设的核心内容,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主要任务。首先,加强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筑牢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治安防控网,着力构建以公安派出所民警为骨干、治安巡防队和保安人员为主要力量、农村群防群治队伍为补充的巡逻防控格局;其次,加强重点地区整治。必须科学规划,加强排查整治,切实维护学校、幼儿园、医院等重点场所、重点地区的安全;最后,加强信息化建设。健全社会治安防控智能化视频监控平台,提升指挥调度、视频监控、街(路)面巡逻,全时空、无障碍的点对点监控能力水平,确保警情一呼百应、实时调度有效防控。
网格管理惠民生,精细服务筑幸福。大力推进网格化管理,主动发现情况、化解矛盾,使之成为平安建设一大亮点。首先,狠抓基层队伍建设。全面推行信息员考核用人机制,鼓励有知识、有威信,热心公益的健康公民充实到队伍当中;其次,完善多项功能。建全网格工作服务管理流程、工作目标、工作机制、工作职责任务、考核奖惩等制度;建立网格工作室,开辟公示栏,便于在工作中服务、管理和宣传;再次,强化网格化党建。加强网格化党建工作。探索建立大网格党小组,努力做到网格建到哪里,党小组就延伸到哪里,提升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最后,完善信息平台建设。依托社会管理信息平台和江苏省综治信息系统平台,坚持开展数据采集、民情收集、建立健全“大数据库”分析机制,切实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为构建“和谐社区、平安社区”营造更好的社会环境。
联动执法有保障,齐抓共管聚合力。找准警务联动与治安防控的结合点,整合派出所、交警中队、城管中队等多方力量,健全相关部门之间治安防控警务联动机制,把整体联动思想融入各项日常打防管控工作之中,充分发挥治安防控资源的整体效能,全面加强镇区治安、交通和市容秩序综合管理,深化城镇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同时,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对执法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疏理,共同研究工作措施。
主动服务塑形象,亲情执法促和谐。派出所、交警中队、城管中队等执法者要着力创建服务型队伍,强化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变被动执法为主动服务。派出所要积极组织警员定期主动为群众提供各项业务服务,广泛宣传流动服务、资询业务的时间及业务种类,便于人民群众提前做好办理相关业务的准备;交警中队要切实给每一位群众以人性温暖,无论是在路面执勤执法、交通事故处理,还是在违法处理窗口服务时,都要耐心为群众服务,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交警工作的认同感和参与感;城管中队要改变理念,主动收集资料,健全网络服务平台,为百姓答疑解惑,提供咨询和帮助,变被动处理为主动服务,变滞后管理为前置提醒,从而塑造城管执法为民新形象。
4. 如何利用大数据提升城市管理能力
1、转变理念,牢记“为人民管理城市”。 城市的主体是市民,城市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每个市民创造更加优美的城市环境。工作中,我们要牢固树立城市是人民的,城市资源和公共服务应由全民共享的理念,树立城市管理要贴近市民、服务市民、惠及市民的理念,使城市管理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顺应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城市首要的是一种服务,就是为市民服务,而不是一种景观,市容的美观只有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尺度内才是可取的,只有二者有机统一才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要变单纯执法为“执法+管理+服务”三位一体。单纯的执法、管理往往只注重了执法效果而忽视了社会效果。工作中,我们要牢记城管执法就是服务、城管执法就要服务、城管执法必须服务的宗旨,坚持“既要城市形象,又要执法形象”、“刚性管理,柔性执法”的执法理念。
2、群管群治,请群众参与城市管理。城市管理件件关系百姓,事事关系民生,要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搭建多种形式的与市民沟通的平台,唤起全社会对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视、理解和支持。一是要搭建与市民群众交流的平台,适时组建城管志愿者队伍,开展城管志愿者活动。二是对城市管理中重大制度和政策的实施,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提高社会参与度。三是建立群众意见征询制度,定期深入管理对象等征询意见建议,让群众知晓城管执法的职能范围和法律法规,应当遵守什么样的规定,什么样的行为将受到处罚,对群众不满意的事列表建档、逐一排查解决。
5. 简述城管巡查监察数字化体系在从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升级过程中的演进
也参阅了《从数字城管到智慧城管:平台实现与关键技术》、《城市管理三维结构视野下的城管综合执法与监察》等资料,对数字城管到智慧城管时代的巡查监察数字化体系演进有了一些思考。数字城管时代,城管巡查监察数字化体系主要以城管通为载体、以城市政府组建的城管监督员队伍为主体,基于网格化管理的监督中心与指挥中心“两轴管理体制”,形成了以城管监督员队伍为核心,汇聚12319城管热线社会诉求的城管巡查监察体系。
伴随着综合执法改革等深层次政府治理体系改革,智慧城管时代的城管巡查监察数字化体系主要以执法城管通、市民城管通为载体,以综合执法监察队伍为主体,基于橄榄型城市治理结构的综合规划决策与综合执法监察“两轴”,整合专兼结合、政府与社会协同的巡查监察力量,并汇聚市民热线和各类社会监督力量,形成了以综合执法监察为轴心的整合各方巡查监察力量、汇聚12345市民热线社会诉求及社会各方监督资源的综合巡查监察数字化体系。
6. 为什么建智慧城管之前要先建数字城管
传统城市管理模式粗放、条块职责不清、专业分治,政府大包大揽、有效监督缺失,手工作业方式手段落后、效能低下,无法满足现代化城市管理要求。网格化城市管理与运行服务平台研究与建设项目启动之初,中国城市化进程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城市管理已完全不能应对城区和人口快速扩张而巨增的负荷,成为城市持续发展的瓶颈。亟需依托数字城市信息技术,针对上述复杂系统需求,再造城市管理模式与数字化流程,打造先进高效的信息服务平台与技术装备,强化城市运行复杂性管理及多方协同共治能力,集大成、成智慧,亟待构建能够提升城市管理和运行服务精细化、智能化、社会化水平的综合集成信息系统模型。
《从数字城管到智慧城管:系统建模与实现路径》对比了传统城市管理、数字城管和智慧城管的演进过程。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应对城市管理复杂性挑战,必须首先解决现实城市运行复杂系统的整体性与关键性数字化表达问题,并解决网格化城市管理与运行服务平台构建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实现城市管理的标准化、数字化。数字城市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基础,其综合运用 GIS、RS、GPS、遥测、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实现了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机制的信息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数字城管也是智慧城管建设的基础。
数字化城市管理(简称:数字城管)通过现代数字信息技术,以数字地图和单元网格划分为基础,集成基础地理、地理编码、市政及社区服务部件、事件的多种数据资源,实现城市部件、事件的管理主体、管理对象与管理流程的标准化和数字化。随着社会经济环境、意识形态、信息技术的发展,城市管理也在不断探索,通过管理流程再造、新技术的应用,推进城市管理创新,在城市管理的人、地、物、 事、组织、情全方位数字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社会化水平,实现从电子政务向电子公务的转型,从城市管理到城市治理的转型。
智慧城管是创新2.0及智慧城市发展背景下,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新发展、信息化城市管理的新阶段。智慧城管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创新2.0环境下的城市管理新模式,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实现全面透彻感知、宽带泛在互联、智能融合应用,推动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
从数字城管到智慧城管系列文章围绕数字城管智慧化演进的发展趋势,从管理创新到平台实现、关键技术、系统建模、实现路径进行全方位解读。可参考:《从数字城管到智慧城管:平台实现与关键技术》、《从数字城管到智慧城管:系统建模与实现路径》、《从数字城管到智慧城管:创新2.0视野下的城市管理创新》系列研究报告。
7. 数字化城管给城市管理带来什么变化
没有变化。走个形式而已
8. 怎样建立一个大型数据库
建立一个数据库当你想建立一个表时,你必须按照以下的步骤先建立一个数据库:在SQL Enterprise Manager中,选择你的数据库的名字。从Manage菜单中选择Databases选项。管理数据库的窗口就出现了。在工具条上点击新建数据库的按钮,就会出现新建数据库的对话框(如图3.5所示)。注意</B>现在版本的SQL Server(version 6.5)最多能有32,767个数据库。每个数据库的最小容量是1MB,最大容量是ITB。在SQL Enterprise Manager对话框中的新建数据库对话框。 填写你的数据库所要使用的名字(不能有空格)。 然后,填写你要建立的数据库所在的数据库设备(例如,他就是你在前面一步建立的数据库设备)。 这个新建数据库的对话框会以图形的方式显示所有数据库设备的已经使用和没有使用的空间。 当你建立一个数据库时,你可以选择去建立事务日志。为了建立事务日志,你需要指定一个log device(日志数据库设备)。在新建数据库对话框中,打开标有LogDevice的下拉式框,然后选择一个数据库设备和用于日志的空间大小。注意</B>每个数据库都有它自己的事务处理日志,它记录了对数据库每一个请求(modify,insert,delete)。日志文件是对数据库的内部处理过程的一种监视。它允许你对数据库执行updates, inserts, deletes等操作。所以在需要的时候,你也可以取消这些操作的结果。在系统没有正确地关闭,而只是停机或重新启动时,这些事务处理的日志是很有用的-在重新启动时,SQL Server会根据事务处理日志来恢复数据。注意</B>当你把事务处理日志向一个mp 数据库倾倒时,你的事务处理日志会被截短。你也可以强制地使你的事务日志缩短。如果你想知道有关事务日志的更多的信息,请查询SQL 在线帮助文件,用关键字transaction log查找。6当你完成在新建数据库的对话框中的这些问题的回答,点击Create Now 按钮。你的数据库就会在Databases文件夹下显示出来。
9. 浅谈如何加强城市管理工作
1、积极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数字化城市管理以“万米单元网格”(面积约为10000平方米)为实施管理的基准单元,将城市建城区管理范围划分为若干个“万米单元网格”,再将划分好的“万米单元网格“组成一个整体的管理责任单元,在空间上和组织层次上形成市、区两级网格化管理责任范围,实现管理区域的无缝拼接,消除城市管理盲区。在每个“万米单元网格”内配备若干名巡查监督员,负责对网格进行巡查,将发现的问题以电话、短信等形式传输到数字城管信息中心,实现对“万米单元网格”的信息采集。具体操作上,数字化城市管理把城市管理对象分为事件和部件管理两大类,实施分类管理。根据国家关于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规定,城市事件主要有五大类:市容环境、户外广告、施工管理、突发事件、街面秩序;城市部件主要有六大类: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园林绿地、房屋土地及其他类。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事件和部件管理对象逐一进行登记,对大到一幢建筑物小到一个地灯的每一个部件测定其“坐标”,建立事件、部件数据库,实行“身份证”式管理,并明确每一个部件和事件的管理责任单位,使城市管理对象与责任单位一一对应,从而实现城市管理的精确化。
2、城市“三分建、七分管”,一层意思是说城市管理的重要性,另一层意思就是说明城市管理的难度。因此,城市管理必须严格依法行政,严管重罚。严格管理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要严在制度上。要加强城市管理法制建设,建立一套系统、规范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要能够基本覆盖目前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同时又要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从规章制度这个源头上堵塞各责任单位之间管理脱节的漏洞,减少扯皮,做到事有人管、职责明确、权责一致。二要严在落实上。法律法规贵在落实,再好的法规不能落实到位也等于一纸空文。城市管理就是对正常有序行为的服务,对违章违法行为的惩处。管理的作用就是遵法、守法、护法,有章必循,有法必依,管理出秩序,管理出成果。要通过严格依法管理,坚决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政府的权威,为城市各项工作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三要严在监督上。城市管理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管理过程的复杂性。由于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都不同程度、不同环节地存在一些执行中的具体问题,如执法人员的执法素质、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工作衔接,必须靠强化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和考核,切实解决各种有法不依、执法不到位、以罚代管和扯皮推诿的具体实施行为,保证管理的落实力度。
3、创新管理方法,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一是坚持堵疏结合,破解占道经营难题。全面贯彻堵疏结合科学管理思想,以市民满意为宗旨,使市民在城市管理中得到实惠。坚持“主干道严管、次干道严控、小街巷规范”,排出一些路段作为疏导地点,实行规范管理,提高市民满意度。二是推进“城管进社区”工作。抽调精干人员充实到社区,在社区设立城管服务站。利用社区这一社情民意的交流中心,及时掌握辖区内发生的各类事项并妥善予以处理,有效降低执法难度,提高执法效能。三是大力推行“廉勤告知”制度。要求城管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要向管理对象发放“廉勤告知”卡,如执法人员在履行公务过程中有吃拿卡要行为,可举报投诉,时刻接受社区居民、单位的监督。
4、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城市管理。城市管理立足是公共服务,市民是城市管理的直接参与者,也是城市管理的受益者。实践证明,城市管理仅靠某个人或某些部门的努力,难以到位,只有充分发挥广大市民的力量,才能真正管理好城市,只有得到社会组织的广泛、自觉参与,才能使城市管理从被动外推转化为内生参与,从而实现城市管理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性。让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决策、执法、监督等全过程;建立由专家学者、市民代表组成的城市管理咨询机构,广泛采纳社会各方面的意见,择优配置社会民意和社会智力,使每个市民都感到自己是城市管理的一员,每人都分享城市发展和管理成果,形成“城市管理,人人有责”、共同参与和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5、引进新加坡模式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建立完善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罚款制度、考评制度和对管理资金的经营,阶段性地开展城市管理宣传教育、评比活动和全国运动,使城市执法人员的每项工作都有法可依。建立城市硬件设施的维护管理和城市的清洁管理两大类,包括建筑物、公共电器、卫生、电梯、娱乐设施、开敞空间等方面。
10. 数字城管和智慧城管的关系是什么从数字城管到智慧城管究竟有什么区别
智慧城管是创新2.0及智慧城市发展背景下,数字化城市管理(数字城管)的新发展、信息化城市管理的新阶段。智慧城管是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为支撑、面向知识社会创新2.0 的城市管理新模式,通过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实现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突出城市管理的智能化、人本化服务转型。从数字城管到智慧城管系列报告从管理创新到平台实现、关键技术、系统建模、实现路径进行全方位解读。
《从数字城管到智慧城管:平台实现与关键技术》以网格化城市管理与运行服务平台构建为例,结合如何解决城市运行复杂系统的信息模型及数字化流程再造、智能化升级和智慧化提升等问题,总结了从数字城管到智慧城管提升的关键技术及探索实践。
《从数字城管到智慧城管:系统建模与实现路径》阐述了城市管理复杂系统中的政府、企业、公众和谐互动的系统模型,围绕从数字城管到智慧城管提升中的系统建模,明确了从数字城管到智慧城管可持续创新与发展的实现路径。
《从数字城管到智慧城管:创新2.0视野下的城市管理创新》指出智慧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智慧政府是智慧城市的重要方面,并以“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智慧城管为例,介绍了北京城管以城管物联网平台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进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积极探索维基、社交媒体等社会工具以及综合集成研讨厅、Living Lab 等方法论应用,全力打造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 模式,推动从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的跨越,并提出了智慧城管的四大基础特征(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强调智慧城管基于数字城管建设,是创新2.0时代面向以人为本可持续创新的城市管理再创新,总结了从数字城管到智慧城管的八方面演进:
第一,数字城管通过城市地理空间信息与城市管理各方面信息的数字化在虚拟空间再现传统城市,智慧城市则注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传感技术、智能技术实现对城市管理与运行状态的自动、实时、全面透彻的感知。
第二,数字城管通过城市管理各行业领域的信息化及初步整合提高各行业管理效率、服务质量,并实现了初步协同,智慧城管则更强调通过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进一步实现城市管理信息化的集约化和智能化,发挥城市管理信息化的整体效能。
第三,数字城管基于互联网形成初步的业务协同,智慧城管则更注重通过泛在网络、移动技术,依托执法城管通、市民城管通等载体实现无所不在的互联和随时随地随身的智能融合服务。
第四,数字城管的管理对象聚焦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部件”和“事件”管理,即围绕“物”(城市公共设施及环境)及与“物”相关的“事”的管理,智慧城管则更加重视人的主体地位及社会服务管理,将管理对象拓展到“人、地、物、事、组织”的全方位管理。
第五,数字城管通过专业队伍参与网格划分、数据普查等方式关注数据资源的生产、积累和应用,智慧城管则更加关注社会各方参与的开放数据建设与共享。
第六,数字城管通过建立监督指挥中心、聘用监督员等方式实现指挥和监督的协同互动,智慧城管则更注重通过社会资源的广泛发动,通过市民城管通、城管政务维基的方式汇聚大众的力量和群众的智慧解决城市管理难题。
第七、数字城管更多注重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城市各领域的信息化以提升社会生产和管理效率,智慧城管则更强调人的主体地位,更关注用户视角的服务设计和提供,更强调开放创新空间的塑造及其间的市民参与、用户体验,即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创新。
第八,数字城管致力于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城市运行与发展各方面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服务城市建设与发展,智慧城管则更强调通过政府、市场、社会各方力量的参与和协同实现城市公共价值塑造和独特价值创造。
参考资料:
邬伦,宋刚,王连峰,李立明,张楠,安小米. 从数字城管到智慧城管:系统建模与实现路径[J]. 城市发展研究, 2017, 24(6):108-115.
邬伦,宋刚,吴强华,朱慧,童云海,安小米. 从数字城管到智慧城管:平台实现与关键技术[J]. 城市发展研究, 2017, 24(6):99-107.
宋刚. 从数字城管到智慧城管:创新2.0视野下的城市管理创新[J]. 城市管理与科技,2012, 14(6): 11-14 .
王连峰,宋刚,张楠. “五位一体”智慧城管核心要素与互动关系:基于创新2.0视角的分析[J]. 城市发展研究, 2017,24(3):6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