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全国地质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② 水文地质工作的发展趋势
水文地质工作与国民经济建设密切相关。我国经济建设在21世纪进入高速度发展时期,经济建设与水资源及环境的矛盾日趋严重。随着基础理论的发展、新技术在水文地质中的应用以及个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也给地下水的研究开展显示了新的局面。水文地质工作在21世纪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以下几方面可能将是人们重点关注的研究领域或课题。
1.西部缺水地区寻找地下水
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地区需水量将日益增大。如何认识西北干旱地区和西南岩溶石山地区水资源的形成,运用多种方法在西部缺水地区特别是在极端缺水的贫困地区寻找地下水,将是水文地质工作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确定合理的开采方案,以保证西部地区水资源的优化分配,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2.人类活动与地下水的相互作用
随着城市人口的集中、工农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逐步提高,人类活动面临的重要问题是水资源短缺。我国有一半的城市缺水,特别是华北、东北、西北的省会城市和大城市以及许多沿海城市。以往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已经在大多数城市出现了负环境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当地经济建设。如何协调好水资源与环境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严峻的任务。
3.大流域地下水资源可再生及跨流域调水的重大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问题
黄河下游断流次数和时间逐年增大,小浪底水利枢纽截流后下游径流的逐渐减少,引黄灌区地下水的循环系统与动态将产生显着的变化。长江流域在1998年发生罕见的全流域洪灾,以及三峡大坝建成后,将对库区及下游水资源和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跨流域调水也会导致区域性水文地质条件发生明显的变化。如何结合社会、经济、生态等因素研究这些问题,预测其变化,使之朝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方向发展,是我国科技工作者面临的艰巨任务。
4.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
地下水圈是与地表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地幔相互作用的一个特定的物质系统,水文地质学需要研究地下水圈的形成条件、演化历史及其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的一般规律,以便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在未来的岁月中,在研究普遍存在的地下水在控制各种地质过程中的作用、流体梯度与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关系、饱和及非饱和系统中水岩之间的相互化学作用、化学成分在不同介质中的迁移以及由于水动力驱使而引起的能量迁移等方面的研究有望得到加强。通过研究大型盆地的演化发展和古水文地质条件,可以指导油气藏的勘查与开发。具有商业价值的地下热水、地下卤水、矿泉水的分布、形成条件的研究及开发利用将更加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固体废物、核废物地质处置中遇到的水文地质问题,将促进这些实用领域的水文地质研究。
5.新理论、新技术的应用
21世纪,随着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的加速,其它学科领域的新理论将会更加迅速地在水文地质领域得到应用。先进的测试手段和仪器设备可为研究地下水提供了更加精确的观测数据。研究手段从过去的单一化向着多样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地下水模拟软件得到进一步开发,使之功能更强大、操作更方便。水文地质信息库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并被充分利用。水文地质研究成果的展示方式也由过去的图示化(各种不同类型不同比例尺的挂图)发展到数字化(计算机数据库和图形库)再发展到网络化(通过主页在网络上发布),有利于研究成果服务于社会。
③ 水文地质钻孔(井)电测井数据表
地质钻孔数据库中水文地质钻孔(井)电测井数据表见表3.7。
表3.7 水文地质钻孔(井)电测井数据表
(1)钻孔(井)编号:同表3.2。
(2)测井方法名称:参见GB/T9649。
(3)测井起始深度:指测井起始点的深度值,单位为m。
(4)测井终止深度:指测井终止点的深度值,单位为m。
(5)测井日期:按GB/T7408—2005日期完全表示法的YYYYMMDD基本格式填写。
(6)测井曲线名称:指利用测井数据绘制的测井曲线名称,参见GB/T9649。
(7)电极距:电极电位系的电极距为不成对电极到成对电极与其相邻的一个电极之距离,梯度电极的电极距为记录点到不成对电极的距离。
(8)电极系类型:电极系即为电法测井时通过电缆放入井中的一组电极,按电极系结构特点和电极之间的排列方式进行分类,参见GB/T9649。
(9)电极系结构:指电极系的电极排列方式。
(10)测井曲线图编号:指电测井曲线图的编号。
(11)深度比例尺:指图中单位距离所代表的井深实际长度。
(12)测井曲线横向比例尺:指测井曲线在横坐标上每厘米所代表的各种曲线数值。
(13)含水层顶界面深度:指通过物探方法测得的潜水位或承压含水层顶板的埋深值,单位为m。
(14)含水层底界面深度:指通过物探方法测得的潜水位或承压含水层底板的埋深值,单位为m。
(15)咸淡水面埋深:指在地下淡水与地下咸水同时存在的地区咸水与淡水之间交界的埋深值,单位为m。
(16)质量评定等级:指单孔全部原始测井曲线资料质量的评定。分为:1优良,2合格,3废品。
(17)备注:指其他需要补充说明的内容。
④ 水文地质钻孔(井)地层岩性数据表
地质钻孔数据库中水文地质钻孔 (井) 地层岩性数据表见表3.3。
表3.3 水文地质钻孔 (井) 地层岩性数据表
(1) 钻孔 (井) 编号: 同表3.2。
(2) 柱状图编号: 指钻孔 (井) 综合柱状图的编号。
(3) 地层层序: 指钻孔 (井) 从上至下分层描述的顺序号。
(4) 年代地层单位名称: 参见 GB9649。
(5) 年代地层单位符号: 指年代地层单位的代码符号。
(6) 岩石地层单位名称: 参见 GB9649。
(7) 岩石地层单位符号: 指岩石地层单位的代码符号。
(8) 底界深度: 即层底埋深,指孔口地面至每层层底的深度值,单位为 m。
(9) 层底标高: 指分层描述的每层层底的高程,单位为 m。
(10) 岩层厚度: 即分层描述的岩层厚度,单位为 m。
(11) 松散沉积物和岩石符号 (花纹) : 参见 GB /T14538—93 剖面符号。
(12) 岩石样编号: 指岩石样取样时的编号。
(13) 取样长度: 指岩石样取样的总长度,单位为 m。
(14) 地层岩性描述: 按原始资料整编,采用物探测井方法时须注明。
⑤ 1∶万区域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
一、内容概述
隶属于国土资源大调查“数字国土”工程基础数据库建设计划项目,是该工程中基础数据库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总工办公室管理,前期由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共同组织实施,后期由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组织实施,各省(市、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和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共同参与建设工作。
该项目是在制定的“1∶20万区域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标准”的基础上,以信息标准化工作为先导,形成了区域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的工作流程、质量控制体系和系列工具软件,建立了涉及全国范围内共1017幅1∶20万国际标准图幅的区域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未在台湾省开展工作)。该数据库成果基本完成了全国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工作成果图件的数字化建库工作,是目前国内地质领域重要的全国性信息化成果之一,同时也是国内唯一的国家级、完整的区域水文地质信息化成果。
在已完成的全国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工作成果基础上,以1∶20万区域水文地质图为数据基础,建立全国区域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
通过开展数字化建设,达到抢救全国范围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成果资料和实现区域水文地质图信息化建设的目标;通过编制区域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建设工作指南和标准化建设,达到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水文地质专业信息化建设相关知识、培训水文地质专业信息建设人员的目的,进而完善地质成果信息化建设流程、建立信息化建设质量控制体系;通过建立区域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达到全面反映区域水文地质特征要素综合空间信息的目标;通过建立元数据库,实现对区域水文地质空间信息的编目、管理和发布。通过建立区域水文地质图图幅管理系统,实现区域水文地质图信息的检索查询,达到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水文地质专业需求服务和技术支撑的目标,实现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成果社会化、公益性服务的目标。
二、应用范围及应用实例
区域水文地质基础资料数据的建立,在国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工农业生产建设、区域规划设计及地质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纸介质资料图件逐渐破损、辨认困难,少部分资料年久破损严重已无法正常使用。
有鉴于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资料数据的重要性和资料保存现状,1∶20万区域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旨在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以图件为主要对象的区域水文地质信息(含文字报告、记录卡片)进行数字化并建立空间数据库,抢救性保护这批极其珍贵的基础资料,同时为各行业规划、生产提供基础性资料服务,为国家经济建设宏观决策、国土资源综合管理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化支持服务。
建成了一个全国性的、大型的全国区域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采集、处理了全国范围内1∶20万国际标准图幅1017幅的全要素综合水文地质图信息。全部数据量200 G。
通过数字化建库工作,形成了可满足政府和社会公益需求和服务为目的的系列产品,主要包括:
(1)MAPGIS格式1∶20万综合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
(2)MAPGIS格式1∶20万综合水文地质图全要素数字图件;
(3)ARCINFO格式数据和E00交换格式数据;
(4)1∶20万综合水文地质图原始资料扫描图;
(5)国家级、省级和单图幅的1∶20万区域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元数据。
项目形成的数字化成果,已被广泛的应用在全国地下水资源调查、四川红层地区找水、华北平原地面沉降调查、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城市规划及川气东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项目中,在行业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发挥了基础数据的支撑作用。
三、推广转化方式
通过建立区域水文地质图图幅管理系统,实现区域水文地质图信息的检索查询,达到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水文地质专业需求服务和技术支撑的目标,实现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成果社会化、公益性服务的目标。
技术依托单位: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联系人:褚洪斌张斌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邮政编码:100081
联系电话:010-62179611
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⑥ 水文地质钻孔数据库表
在水文地质钻孔 (井) 数据库建库过程中,重点考虑水文地质钻孔的成果数据,其次兼顾水文地质基础数据,将水文地质钻孔 (井) 的数据粗略分为 6 种,分别为水文地质钻孔基本数据、地层岩性数据、钻孔 (井) 结构数据、抽水试验数据、水质分析数据和综合测井数据 (表3.1) 。
表3.1 水文地质钻孔 (井) 数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