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数据库表中,数据之间的联系是如何体现的。
联系单独建一个表。属性是实体集的主键。
Ⅱ 数据库中的数据表间有几种关联关系建立这些关联的依据是什么
两种关系,一种临时关系,一种是永久关系。
建立关联的依据是公共字段。
临时关系可以用命令SET RELATION TO 关键字 INTO 别名
来创建
永久关系在数据库设计器中用鼠标拖动公共索引字段拖到另一个表上就可以了。
Ⅲ 关系数据库如何查询多表有联系数据
关联查询是日常工作中常用的查询方式,关联查询sql编写的思路一般如下:1、先确定所连接的表,2、再确定所要查询的字段,3、确定连接条件以及连接方式(表连接分类: 内连接、外连接、交叉连接、自连接)
1、内连接:[inner] join on
分类:等值连接、非等值连接
(1)等值连接: 指使用等号"=“比较两个表的连接列的值,相当于两表执行笛卡尔后,取两表连结列值相等的记录(自然连接是一种特殊的等值连接)(2)非等值连接:指使用”>“或”<"比较两个表的连接列的值,相当于两表执行笛卡尔后,取一个表大于或小于另一个表的连结列值的记录
2、外连接
分类:左外连接、右外连接、全外连接
(1)左外连接:left outer join
连接效果:查询结果包含左、右两个表需要查询的全部行,左侧的表中的全部数据都会被显示出来,但是右侧表的数据,只有和左侧匹配上的数据才会被查询出来!否则显示为null(2)右外连接:right outer join
连接效果:查询结果包含左、右两个表需要查询的全部行,右侧的表中的全部数据都会被显示出来,但是左侧表的数据,只有和右侧匹配上的数据才会被查询出来!否则显示为null(3)全外连接:full/all outer join,查询结果包含左、右两个表需要查询的全部行,对应字段没有值显示null
3、交叉连接
左表中的每一行与右表中的所有行组合,也叫表与表之间做笛卡尔积查询
4、自连接
当前表与自身的连接查询,关键点在于虚拟化出一张表,即给自身的表定义一个别名
Ⅳ 在数据库中存储的是 A数据B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联系
d
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联系
ps:数据库最主要存的是事实数据,另外还存有一部分为了使事实数据之间有关联的,用于维护数据完整性的非事实数据。
Ⅳ 在数据库中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有哪几种,试举例说明
关系的完整性主要包括域完整性、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三种。
1.域完整性
域完整性是对数据表中字段属性的约束,它包括字段的值域、字段的类型及字段的有效规则等约束,它是由确定关系结构时所定义的字段的属性决定的。
2.实体完整性
实体完整性是对关系中的记录唯一性,也就是主键的约束。准确地说,实体完整性是指关系中的主属性值不能为Null且不能有相同值。
3.参照完整性
参照完整性是对关系数据库中建立关联关系的数据表间数据参照引用的约束,也就是对外键的约束。准确地说,参照完整性是指关系中的外键必须是另一个关系的主键有效值,或者是NULL。
Ⅵ 关系数据库中数据库,表,字段及元组的概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一、概念
(1)关系数据库的表采用二维表格来存储数据,是一种按行与列排列的具有相关信息的逻辑组,它类似于Excle工作表。一个数据库可以包含任意多个数据表。
(2)关系数据库:在一个给定的应用领域中,所有实体及实体之间联系的集合构成一个关系数据库。它是一种以关系模式为基础存储数据以及用数字方法处理数据库组织的方法,是目前最为流行的一种数据组织形式。
(3)元组(记录)。表中的一行即为一个元组,或称为一条记录。
(4)字段,数据表中的每一列称为一个字段,表是由其包含的各种字段定义的,每个字段描述了它所含有的数据的意义,数据表的设计实际上就是对字段的设计。创建数据表时,为每个字段分配一个数据类型,定义它们的数据长度和其他属性。字段可以包含各种字符、数字、甚至图形。
二、关系
一个数据库可以包含若干张表;一张表有若干个字段;每张表又有若干条记录(元组),每条记录(元组)对应每个字段都有一个值。
(6)数据库中的数据是否有联系扩展阅读
关系数据库,是建立在关系数据库模型基础上的数据库,借助于集合代数等概念和方法来处理数据库中的数据。
同时也是一个被组织成一组拥有正式描述性的表格,该形式的表格作用的实质是装载着数据项的特殊收集体,这些表格中的数据能以许多不同的方式被存取或重新召集而不需要重新组织数据库表格。
关系数据库的定义造成元数据的一张表格或造成表格、列、范围和约束的正式描述。每个表格(有时被称为一个关系)包含用列表示的一个或更多的数据种类。 每行包含一个唯一的数据实体,这些数据是被列定义的种类。
Ⅶ 内模式是不是表示,数据库中数据之间的联系或者说是位置
说内模式数据库中数据之间的联系或者说是位置有正确的地方,这句话更贴切的说应该是:内模式是数据库中数据之间的存储位置(物理)联系,但这样说不是很全面的。内模式又称存储模式,对应于数据库物理级,它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内部表示或底层描述,是数据库最低一级的逻辑描述,它描述了数据在存储介质上的存储方式以及物理结构,对应着实际存储在外存储介质上的数据库。内模式由内模式描述语言来描述、定义所有内部记录类型、索引和文件的组织方式,以及数据控制方面的细节,它是数据库的存储观。
Ⅷ 数据库中不仅包括描述事物的数据本身,还包括相关事物之间的联系怎么理解
数据库事务是指作为单个逻辑工作单元执行的一系列操作。
设想网上购物的一次交易,其付款过程至少包括以下几步数据库操作:
· 更新客户所购商品的库存信息
· 保存客户付款信息--可能包括与银行系统的交互
· 生成订单并且保存到数据库中
· 更新用户相关信息,例如购物数量等等
正常的情况下,这些操作将顺利进行,最终交易成功,与交易相关的所有数据库信息也成功地更新。但是,如果在这一系列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例如在更新商品库存信息时发生异常、该顾客银行帐户存款不足等,都将导致交易失败。一旦交易失败,数据库中所有信息都必须保持交易前的状态不变,比如最后一步更新用户信息时失败而导致交易失败,那么必须保证这笔失败的交易不影响数据库的状态--库存信息没有被更新、用户也没有付款,订单也没有生成。否则,数据库的信息将会一片混乱而不可预测。
数据库事务正是用来保证这种情况下交易的平稳性和可预测性的技术。
[编辑本段]数据库事务的ACID属性
事务处理可以确保除非事务性单元内的所有操作都成功完成,否则不会永久更新面向数据的资源。通过将一组相关操作组合为一个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的单元,可以简化错误恢复并使应用程序更加可靠。一个逻辑工作单元要成为事务,必须满足所谓的ACID(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属性:
· 原子性 (atomic)
事务必须是原子工作单元;对于其数据修改,要么全都执行,要么全都不执行。通常,与某个事务关联的操作具有共同的目标,并且是相互依赖的。如果系统只执行这些操作的一个子集,则可能会破坏事务的总体目标。原子性消除了系统处理操作子集的可能性。
· 一致性 (consistent)
事务在完成时,必须使所有的数据都保持一致状态。在相关数据库中,所有规则都必须应用于事务的修改,以保持所有数据的完整性。事务结束时,所有的内部数据结构(如 B 树索引或双向链表)都必须是正确的。某些维护一致性的责任由应用程序开发人员承担,他们必须确保应用程序已强制所有已知的完整性约束。例如,当开发用于转帐的应用程序时,应避免在转帐过程中任意移动小数点。
· 隔离性 (insulation)
由并发事务所作的修改必须与任何其它并发事务所作的修改隔离。事务查看数据时数据所处的状态,要么是另一并发事务修改它之前的状态,要么是另一事务修改它之后的状态,事务不会查看中间状态的数据。这称为可串行性,因为它能够重新装载起始数据,并且重播一系列事务,以使数据结束时的状态与原始事务执行的状态相同。当事务可序列化时将获得最高的隔离级别。在此级别上,从一组可并行执行的事务获得的结果与通过连续运行每个事务所获得的结果相同。由于高度隔离会限制可并行执行的事务数,所以一些应用程序降低隔离级别以换取更大的吞吐量。
· 持久性 (Duration)
事务完成之后,它对于系统的影响是永久性的。该修改即使出现致命的系统故障也将一直保持。
[编辑本段]DBMS的责任
企业级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都有责任提供一种保证事务的物理完整性的机制。就常用的SQL Server2000系统而言,它具备锁定设备隔离事务、记录设备保证事务持久性等机制。因此,我们不必关心数据库事务的物理完整性,而应该关注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数据库事务、事务对性能的影响,如何使用事务等等。
本文将涉及到在.net框架下使用C#语言操纵数据库事务的各个方面。
体验SQL语言的事务机制
作为大型的企业级数据库,SQL Server2000对事务提供了很好的支持。我们可以使用SQL语句来定义、提交以及回滚一个事务。
Ⅸ 数据库系统中数据项和记录之间的联系关系
打个比方,简单的说一下数据库和日常生活中内容例子。
数据库- 数据表-行- 列
账簿-账页-行-列
记录可以理解为行,一行称为一个记录,一行里面可能不是一个内容,比如表格有多个列,列就是数据项。 数据记录的和数据项的关系,简单就是表格中行与列的关系。
数据项是数据基本单元。
因为数据库的存储量决定由硬盘存储量决定,而且每一个表可存上亿行记录,所以一般不考虑存储内容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