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仓库 » 数据库历史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数据库历史

发布时间: 2022-01-17 10:24:02

数据库的发展简史

数据库技术是本世纪6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门信息管理自动化的新兴学科,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发展,在计算机应用领域中,数据处理越来越占主导
地位,数据库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数据库是数据管理的产物。数据管理是数据库的核心任务,内容包括对数据的分类、组织、编码、储存、检索和维护。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发展,数据库技术也不断地发展。从数据管理的角度看,数据库技术到目前共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
A.人工管理阶段
人工管理阶段是指计算机诞生的初期(即20世纪50年代后期之前),这个时期的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从硬件看,没有磁盘等直接存取的存储设备;从软件看,没有操作系统和管理数据的软件,数据处理方式是批处理。
这个时期数据管理的特点是:
1. 数据不保存
该时期的计算机主要应用于科学计算,一般不需要将数据长期保存,只是在计算某一课题 时将数据输入,用完后不保存原始数据,也不保存计算结果。
2. 没有对数据进行管理的软件系统
程序员不仅要规定数据的逻辑结构,而且还要在程序中设计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存取方法、输入输出方式等。因此程序中存取数据的子程序随着存储的改变而改变,数据与程序不具有一致性。
3. 没有文件的概念
数据的组织方式必须由程序员自行设计。
4. 一组数据对应于一个程序,数据是面向应用的
即使两个程序用到相同的数据,也必须各自定义、各自组织,数据无法共享、无法相互利用和互相参照,从而导致程序和程序之间有大量重复的数据。
B.文件系统阶段
文件系统阶段是指计算机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而且还大量用于管理数据的阶段(从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在硬件方面,外存储器有了磁盘、磁鼓等直接存取的存储设备。在软件方面,操作系统中已经有了专门用于管理数据的软件,称为文件系统。
这个时期数据管理的特点是:
1. 数据需要长期保存在外存上供反复使用
由于计算机大量用于数据处理,经常对文件进行查询、修改、插入和删除等操作,所以数据需要长期保留,以便于反复操作。
2. 程序之间有了一定的独立性
操作系统提供了文件管理功能和访问文件的存取方法,程序和数据之间有了数据存取的接口,程序可以通过文件名和数据打交道,不必再寻找数据的物理存放位置,至此,数据有了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的区别,但此时程序和数据之间的独立性尚还不充分。
3. 文件的形式已经多样化
由于已经有了直接存取的存储设备,文件也就不再局限于顺序文件,还有了索引文件、链表文件等,因而,对文件的访问可以是顺序访问,也可以是直接访问。
4. 数据的存取基本上以记录为单位

❷ 数据库的发展历史分哪几个阶段

数据库(Database)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它产生于距今六十多年前,随着信息技术和市场的发展,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数据管理不再仅仅是存储和管理数据,而转变成用户所需要的各种数据管理的方式。数据库有很多种类型,从最简单的存储有各种数据的表格到能够进行海量数据存储的大型数据库系统都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阶段和高级数据库技术阶段。——常识计算机篇。

❸ 数据库的发展历史分为哪几个阶段91

使用计算机后,随着数据处理量的增长,产生了数据管理技术。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硬件(主要是外部存储器)系统软件及计算机应用的范围有着密切的联系。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阶段和高级数据库技术阶段。——常识计算机篇。

❹ 关系数据库的历史

1970年,IBM的研究员,有“关系数据库之父”之称的埃德加·弗兰克·科德(Edgar Frank Codd或E. F. Codd)博士在刊物《Communication of the ACM》上发表了题为“A Relational Model of Data for Large Shared Data banks(大型共享数据库的关系模型)”的论文,文中首次提出了数据库的关系模型的概念,奠定了关系模型的理论基础。20世纪70年代末,关系方法的理论研究和软件系统的研制均取得了很大成果,IBM公司的San Jose实验室在IBM370系列机上研制的关系数据库实验系统System R历时6年获得成功。1981年IBM公司又宣布了具有System R全部特征的新的数据库产品sql/DS问世。由于关系模型简单明了、具有坚实的数学理论基础,所以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响应,并很快成为数据库市场的主流。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算机厂商推出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几乎都支持关系模型,数据库领域当前的研究工作大都以关系模型为基础。

❺ 数据库access的发展史是什么

Microsoft Access 1.0 版本在1992年11月发布。

微软指定它对系统最小要求为视窗3.0配以4兆节内存.6兆节内存配以最小8兆节硬盘空间(建议最好有14兆节硬盘空间)则为建议的系统要求.当时软件以7张1.44兆节软碟发布的载体.

这个软件能够有效地处理大量记录但是测试显示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数据损毁.比如说,大小超过700MB的文件常会出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1.0版广泛应用的时候大多数硬盘是小于700MB的。)软件的使用指南指出过时的设备驱动和错误的配置可能回导致数据丢失。

Access的最初名称是Cirrus。它开发于Visual Basic之前,当时的窗口引擎称作Ruby。比尔盖茨看过Ruby的原型后决定把这个基于Basic语言的组件作为一个独立的可扩展应用程序与Access联合开发。这个项目称作Thunder。这两个项目互相独立的被作为底层的窗口引擎开发并且互不兼容。 然而,在VBA出现后它们被合并在一起。

❻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历史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技术的核心和基础,因此,对数据库系统发展阶段的划分应该以数据模型的发展演变作为主要依据和标志。按照数据模型的发展演变过程,数据库技术从开始到如今短短的30年中,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代是网状和层次数据库系统,第二代是关系数据库系统,第三代是以面向对象数据模型为主要特征的数据库系统。数据库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并行计算技术等相互渗透、有机结合,成为当代数据库技术发展的重要特征。 第一代数据库系统是20世纪70年代研制的层次和网状数据库系统。层次数据库系统的典型代表是1969年IBM公司研制出的层次模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IMS。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数据库系统语言协会CODASYL(Conference on Data System Language)下属的数据库任务组DBTG(Data Base Task Group)提出了若干报告,被称为DBTG报告。DBTG报告确定并建立了网状数据库系统的许多概念、方法和技术,是网状数据库的典型代表。在DBTG思想和方法的指引下数据库系统的实现技术不断成熟,开发了许多商品化的数据库系统,它们都是基于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的。
可以说,层次数据库是数据库系统的先驱,而网状数据库则是数据库概念、方法、技术的奠基者。 第二代数据库系统是关系数据库系统。1970年IBM公司的San Jose研究试验室的研究员Edgar F. Codd发表了题为《大型共享数据库数据的关系模型》的论文,提出了关系数据模型,开创了关系数据库方法和关系数据库理论,为关系数据库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Edgar F. Codd于1981年被授予ACM图灵奖,以表彰他在关系数据库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
20世纪70年代是关系数据库理论研究和原型开发的时代,其中以IBM公司的San Jose研究试验室开发的System R和Berkeley大学研制的Ingres为典型代表。大量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终于使关系数据库从实验室走向了社会,因此,人们把20世纪70年代称为数据库时代。20世纪80年代几乎所有新开发的系统均是关系型的,其中涌现出了许多性能优良的商品化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如DB2、Ingres、Oracle、Informix、Sybase等。这些商用数据库系统的应用使数据库技术日益广泛地应用到企业管理、情报检索、辅助决策等方面,成为实现和优化信息系统的基本技术。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数据库技术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刺激了其他领域对数据库技术需求的迅速增长。这些新的领域为数据库应用开辟了新的天地,并在应用中提出了一些新的数据管理的需求,推动了数据库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1990年高级DBMS功能委员会发表了《第三代数据库系统宣言》,提出了第三代数据库管理系统应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
应支持数据管理、对象管理和知识管理。必须保持或继承第二代数据库系统的技术。必须对其他系统开放。

❼ MySQL数据库的历史

MySQL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79年,那时Oracle也才小打小闹,微软的SQL Server影子都没有。有一个人叫Monty Widenius, 为一个叫TcX的小公司打工,并用BASIC设计了一个报表工具,可以在4M主频和16KB内存的计算机上运行。过了不久,又将此工具,使用C语言重写,移植到Unix平台,当时,它只是一个很底层的面向报表的存储引擎。这个工具叫做Unireg。
可是,这个小公司资源有限,Monty天赋极高,面对资源有限的不利条件,他反而更能发挥潜能,总是力图写出最高效的代码。并因此养成了习惯。与Monty同在一起的还有一些别的同事,很少有人能坚持把那些代码持续写到20年后,而Monty却做到了。
1990年,TcX的customer 中开始有人要求要为它的API提供SQL支持,当时,有人想到了直接使用商用数据库算了,但是Monty觉得商用数据库的速度难令人满意。于是,他直接借助于mSQL的代码,将它集成到自己的存储引擎中。但不巧的是,效果并不太好。于是, Monty雄心大起,决心自己重写一个SQL支持。
1996年,MySQL 1.0发布,只面向一小拨人,相当于内部发布。到了96年10月,MySQL 3.11.1发布了,呵呵,没有2.x版本。最开始,只提供了Solaris下的二进制版本。一个月后,Linux版本出现了。
紧接下来的两年里,MySQL依次移植到各个平台下。它发布时,采用的许可策略,有些与众不同:允许免费商用,但是不能将MySQL与自己的产品绑定在一起发布。如果想一起发布,就必须使用特殊许可,意味着要花银子。当然,商业支持也是需要花银子的。其它的,随用户怎么用都可以。这种特殊许可为MySQL带来了一些收入,从而为它的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细想想,PostgreSQL曾经有几年限入低谷,可能与它的完全免费,不受任何限制有关系)。
MySQL3.22应该是一个标志性的版本,提供了基本的SQL支持。
MySQL关系型数据库于1998年1月发行第一个版本。它使用系统核心提供的多线程机制提供完全的多线程运行模式,提供了面向C、C++、Eiffel、Java、Perl、PHP、Python以及Tcl等编程语言的编程接口(APIs),支持多种字段类型并且提供了完整的操作符支持查询中的SELECT和WHERE操作。
MySQL是开放源代码的,因此任何人都可以在General Public License的许可下下载并根据个性化的需要对其进行修改。MySQL因为其速度、可靠性和适应性而备受关注。
1999-2000年,有一家公司在瑞典成立了,叫MySQL AB (AB是瑞典语“股份公司”的意思)。 雇了几个人,与Sleepycat合作,开发出了 Berkeley DB引擎, 因为BDB支持事务处理,所以,MySQL从此开始支持事务处理了。
2000年4月,MySQL对旧的存储引擎进行了整理,命名为MyISAM。同时,2001年,Heikiki Tuuri向MySQL提出建议,希望能集成他们的存储引擎InnoDB,这个引擎同样支持事务处理,还支持行级锁。
如今,遗憾的是,BDB和InnoDB好像都被Oracle收购了,为了消灭竞争对手,哪怕是开源的,都是不择手段。
MySQL与InnoDB的正式结合版本是4.0。
到了MySQL5.0,2003年12月,开始有View,存储过程之类的东东,当然,其间, bug也挺多。
在2008年1月16号 MySQL被Sun公司收购。
最近,MySQL的创始人Monty Widenius已经向Sun提交了辞呈。head都要走了。
据说,被Sun收购的公司多薄命,不知道MySQL今后前途如何,希望一路走好。相信MySQL的生命力还是很长久的。
时至今日 mysql 和 php 的结合绝对是完美.很多大型的网站也用到mysql数据库.mysql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光明的!

❽ 数据库发展历史是什么

数据库对于普通人来讲
就可以简单理解为有固定格式的数据集合,
专门为解决某一类数据保存和计算问题而存在的,
就像单位用的各种各样的报表和单据,
只不过软件会帮你保存管理这些单据和报表在计算机上,
帮你计算求和等等操作 生成你想要的各种数据报告。

利用数据库软件和计算机的高速运算特性,
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正确性。
减少工作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

没有他们也可以,但是你不得不用手工的办法处理数据,
不管数据量多少都一样。

❾ 数据库的发展过程

一、摇篮和萌芽阶段:首先使用"DataBase"一词的是美国系统发展公司在为美国海军基地在60年代研制数据中引用。

1963年,C·W·Bachman设计开发的IDS(Integrate Data Store)系统开始投入运行,它可以为多个COBOL程序共享数据库。
1968年,网状数据库系统TOTAL等开始出现;
1969年,IBM公司Mc Gee等人开发的层次式数据库系统的IMS系统发表,它可以让多个程序共享数据库。
1969年10月,CODASYL数据库研制者提出了网络模型数据库系统规范报告DBTG,使数据库系统开始走向规范化和标准化。正因为如此,许多专家认为数据库技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数据库技术的产生来源于社会的实际需要,而数据技术的实现必须有理论作为指导,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又不断地促进数据库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二、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大量商品化的关系数据库系统问世并被广泛的推广使用,既有适应大型计算机系统的,也有适用与中、小型和微型计算机系统的。这一时期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也走向使用。
1970年,IBM公司San Jose研究所的E ·F ·Code发表了题为"大型共享数据库的数据关系模型"论文,开创了数据库的关系方法和关系规范化的理论研究。关系方法由于其理论上的完美和结构上的简单,对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功地奠定了关系数据理论的基石。
1971年,美国数据系统语言协会在正式发表的DBTG报告中,提出了三级抽象模式,即对应用程序所需的那部分数据结构描述的外模式,对整个客体系统数据结构描述的概念模式,对数据存储结构描述的内模式,解决了数据独立性的问题。
1974年,IBM公司San Jose研究所研制成功了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System R,并且投放到软件市场。
1976年,美籍华人陈平山提出了数据库逻辑设计的实际(体)联系方法。
1978年,新奥尔良发表了DBDWD报告,他把数据库系统的设计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需求分析、信息分析与定义、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
1980年,J·D·Ulman所着的《数据库系统原理》一书正式出版。
1981年 E· F· Code获得了计算机科学的最高奖ACM图林奖。
1984年,David Marer所着的《关系数据库理论》一书,标志着数据库在理论上的成熟。
三、成熟阶段:80年代至今,数据库理论和应用进入成熟发展时期 易观国际发布《IT产品和服务-2007年中国数据库软件市场数据监测》,考察了中国数据库管理软件市场。数据显示,中国商业数据库市场2007年度整体规模达到21.72亿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15%。从厂商竞争格局来看,国际软件巨头占据市场的绝大多数份额。Oracle、IBM、Microsoft和Sybase牢牢占据国内数据库软件市场前四位,拥有93.8%的市场份额。国产数据库的市场份额在本季度继续提升,正在抓住国家提倡自主创新的机遇,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为契机,满足部委和地方政府的信息整合平台需求。 2008年,中国商业数据库市场整体规模达到了28.25亿元,比上个年度增长了30%,一方面,主要是因为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大幅增加,以及中国政府对版权的高度重视。其中,Oracle占据了其中44%的市场份额,IBM占据了其中20%的份额、微软占据了18%的份额,Sybase占据了10%,而国产数据库因为在政府的支持下,已经占据了8%的市场份额,较2007年同比提升了25%。其中,达梦数据库年销售额为6600万元,为国产数据库中市场份额最大的。预计中国商业数据库市场在2009年达到31亿元的市场规模,同时,国产数据库在中国政府鼓励自主创新的基础下,会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另外,包括Mysql等开源数据库也占据了大量的政府及中小企事业用户,同时,盗版数据库更是占据了中国数据库市场的较大份额,其数值不亚于整个商业数据库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