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多菌灵稀释800倍液,该如何配制
是的 稀释液就是这样配置的。 (前提是你的多菌灵的纯度是100%么,要不是的话公式计算是水的量=多菌灵量÷纯度×800)粉剂纯度多为50% 所以要水与多菌灵是1600:1 的
这个 不需要那么准确的 600-1000倍都是无所谓的 说到一毫升 因为你是用粉末 近似的就把1克作为1毫升看吧(这些有机药物密度多在1g/cm^3左右) 也可以使用可乐的瓶盖 平平的药粉 1瓶盖是7克左右 。。
这样的话7克 需要水就是11200升 (在你没有高精度测量器材时候只能提高你的测量量 降低相对误差 ) 不知道答案满意不满意 有问题可以继续问我
2. 苹果花后到套袋前三次用药治疗性杀菌剂如何配置
1、花后第一遍药
用药时期:谢花后7-10天
防治对象:白粉病、黄蚜、早期落叶病、霉心病、叶螨、康氏粉蚧、红蜘蛛、绿盲蝽
推介用药:30%吡唑醚菌酯2000倍+30%哒螨灵3000倍+60%吡虫啉6000倍+25%甲维盐·灭幼脲1500倍+钙肥。
要点:
谢花后之套袋前是苹果需钙的临界期,也是苹果补钙预防苦痘病的关键时期,从此期开始喷施钙肥3-4次,间隔10-15天。
2、花后第二遍药
用药时期:谢花15-20天,果毛脱除期
防治对象:白粉病、炭疽病、黑红点病、棉铃虫、绵蚜、食心虫、早期落叶病。
推介用药:42%戊唑醇·多菌灵1000倍+60%吡虫啉6000倍+5%功夫2000倍+钙肥。
要点:
果毛脱除、皮孔形成期是幼果易发生隐性药害的敏感期,此期禁止喷洒劣质代森锰锌、退菌特、福美双、波尔多液及其他铜制剂和增效剂等。
3、花后第三遍药
用药时期:套袋前用药
防治对象:黑红点病、褐斑病、苹果黄蚜、金纹细蛾、桃小食心虫
推介用药:
1、30%吡唑醚菌酯2000倍+60%吡虫啉6000倍+25%甲维盐·灭幼脲1500倍+34%螺螨酯4000倍+钙肥。
2、40%氟硅唑50g+丝润5g兑水30斤、涂抹主干及枝杈处,此时期是防治腐烂病的关键时期。
要点:
1、杀虫剂和杀菌剂以选择水乳剂、悬浮剂等为宜。果袋以优质双层袋尾号,全树套袋,套袋前浇一次透水;
2、此时期应该继续加强腐烂病的防治,主要以刮除老皮、保护中央领导干为主;
3、此时期如果白粉病严重可以使用30%吡唑醚菌酯2000倍进行防治。
(2)拟南芥多菌灵如何配置扩展阅读:
谢花后至套袋前要喷三次药的原因
苹果幼果和嫩叶上的皮孔(绒毛)是开放的,一般杀菌剂对初侵染病害的有效控制期为7-12天。也就是说上次喷药后,如果7天内有降雨,杀菌剂的有效期为7天;如果上次喷药后,天气晴朗无降雨,杀菌剂的有效期为12天,最迟也必须在上次喷药后13-15天内喷施第二次。
苹果黄蚜、红蜘蛛、卷叶蛾等虫害也是如此,当它累积到一定数量,喷药再细也难免有“漏网之鱼”,在高温条件下就会叠加繁殖,因此必须防患于未然。
同时,谢花后30天是果实的需钙期,幼果吸收的钙约占整个生育期的90%,由于钙的移动性很差,套袋后就很难补充。套袋果后期缺钙就会诱发苦痘病、蜜果病、水裂纹,并影响果实表面光洁度。
3. 蕃薯是怎么防腐
这几天红薯陆续开始收获,种植户高兴地把一车车红薯拉回家,经过简单的晾晒挑选,红薯陆续开始入窖,在入窖前后种植户往往会给红薯喷施一些药剂进行防腐,降低病害发生几率,延长保存期,因此这时候选择一款适合的保鲜剂对于红薯保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关于红薯保鲜剂的那些事儿。
打开网络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常见的红薯保鲜剂有哪些?
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红薯保鲜剂是多菌灵成分,此成分价格低,是早期红薯种植户最常用的保鲜剂。
近年来随着多菌灵抗性的日益增加,一些新成分保鲜剂陆续开始应用,典型的代表如:
甲基硫菌灵,属于取代苯类杀菌剂,内吸杀菌效果比多菌灵更好;
咪鲜胺以及咪鲜胺锰盐,均属于咪唑类杀菌剂,早期被广泛用于水果保鲜,对由子囊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不同种类的保鲜剂作用机理有一定的差异,下面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各种保鲜剂的应用方法以及优缺点。
多菌灵保鲜应用
记得很小的时候家里红薯入窖前,都会使用多菌灵喷施防病保鲜,不过严格的来说使用多菌灵最主要的作用还是在于杀菌,防治病害,其在于保持新鲜度方面效果还是很一般的,但是这对于很多小种植户来说可能就无所谓了,因为他们重点是想要红薯不坏。
多菌灵应用于红薯保鲜,优点在于通过内吸杀菌,防病能力好,缺点是多菌灵使用年代比较多,抗性严重,一些地区使用多菌灵效果越来越差;除此以外多菌灵在保持红薯新鲜度方面效果一般。
使用多菌灵进行保鲜,具体有两步,首先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溶液在红薯下窖前一周左右对地窖进行喷施杀菌,然后,红薯入窖前浸药处理,配置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把即将入窖的红薯在溶液中放置五到十秒,取出晾干即可入窖!
甲基硫菌灵红薯保鲜应用
甲基硫菌灵的保鲜原理主要是杀菌防病,其和多菌灵作用相似。甲基硫菌灵喷施在红薯上以后,一部分在红薯表面转化为多菌灵杀菌,另一部分进入红薯体后转化为多菌灵,杀菌更彻底!
此成分的最大优势在于内吸杀菌效果更好,对于窖藏期的各种病害有不错的预防效果,抗性一般。
在农业生产中往往选择使用70%的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应用时先使用70%的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对地窖进行喷雾处理,然后使用100g兑水70-100斤,保鲜红薯3000-5000斤!
咪鲜胺和咪鲜胺锰盐红薯保鲜应用
这两种药剂属于同一类保鲜剂,是目前保鲜市场最火的两种成分,广泛用于水果蔬菜等仓储保存。
咪鲜胺锰盐是咪鲜胺和氯化锰经过一定的化学反应制成的,又叫咪鲜胺的锰络合物,两种成分在进行果蔬保鲜时都会被使用。
相较于咪鲜胺,咪鲜胺锰盐在保鲜时效果会更突出。首先咪鲜胺锰盐具有高效的杀菌作用,因为其是络合物,安全性更高,产生抗性更慢;其次,络合以后的制剂,有很好的扩散能力,杀菌更彻底;最重要的是,加入锰离子以后,有利于果实新陈代谢进行,避免果内废弃物积累形成黑斑等!
目前市场上用于红薯保鲜的咪鲜胺和咪鲜胺锰盐主要有25%咪鲜胺水乳剂、450g/升咪鲜胺水乳剂、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等。
使用时建议先用此类药剂进行地窖消毒,可以使用25%咪鲜胺1000倍或者50%咪鲜胺锰盐1500倍喷雾,然后再用100ml的450g/升咪鲜胺或者80g的50%咪鲜胺锰盐配水100斤,通过喷雾或者浸泡,保鲜红薯3000斤左右!
注意事项
红薯在进行保鲜时不单单依靠药剂,对于管理也是有一定要求的,在下窖前要剔除有伤口的、带病的红薯,这样能降低病原基数,提高保鲜效果;保鲜过程中注意控制温度湿度,温度控制在10摄氏度左右,相对湿度保持在85%左右!
在进行保鲜时,要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多菌灵由于常年使用了,这几年的抗性已经比较明显了,建议种植户使用多菌灵同咪鲜胺等轮流使用效果更好!
窖藏过程中,注意适时通风,及时挑出可能出现病害的红薯!
这几天红薯陆续开始下窖储藏,科学的使用保鲜剂,对于延长红薯储藏期,获得更大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帮助大家!
4. 盆栽蓝莓如何使用多菌灵
盆栽蓝莓如何种植
一、盆栽蓝莓苗木购进时间与管理
盆栽苗木,一年四季均可定植,最好时机是在秋季至第二年春季萌芽之前这段时期购进,这一时期的苗木便于运输,管理、定植比较简单。秋季定植后,第二年即可少量开花,少量结果,第三年可以正常开花结果,盛果期是第五年后,家庭盆栽蓝莓,管理得当,结果期可以保持35年。
二、盆栽蓝莓苗木树种选择
兔眼蓝莓、夏普兰、奥尼尔自花授粉不实,必须配置授粉树才能结果充分,家庭盆栽不易选择此品种,矮丛只适合北方露天栽种,其他品种均可作家庭盆栽。
三、土壤要求
蓝莓,喜酸性、松软、疏松透气、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一般要求土壤pH值为4.5~5.5,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为8%~12%,家庭盆栽可买花市常见的腐殖土,视自己条件,加入腐苔藓或草炭、木屑、腐烂的松树碎皮等有机质, 要加硫磺,一月一次,直到叶子有轻微灼伤,施肥也应注意施用酸性肥,重点提示:蓝莓是嫌钙植物,土壤中切勿加入骨粉。
四、容器
建议用透气好的瓦盆,其次用宜沙盆,再其次用塑料盆,不建议用陶或瓷盆。
因为蓝莓是须根,浅根系,不需要用大盆,忌用深盆,小苗用盆建议用15cm盆,成品植株用25cm盆即可,忌小苗用大盆。
五、气候条件
盆栽蓝莓保证结果的非常重要因素,是要保证冬季蓝莓经受7.2℃以下低温休眠,忍受最低温度视品种不同而不同,如作为观花,可以不用低温限制。
六、浇水管理
蓝莓根系分布较浅,对水分缺乏比较敏感,应经常保持盆土湿润而有不积水,在蓝莓不同生长季节也有区别。在营养生长阶段可以始终保持最适宜的水分条件而促进植株强壮,而在果实发育阶段和果实成熟前必须适当减少水分供应防止过快的营养生长与果实争夺养分,果实采收后,恢复最适宜的水分供应,促进营养生长。中秋至晚秋减少水分供应,以利于及时进入休眠期,为了维持土壤酸性,建议用量:3~5度的醋,每一月施500毫升,其中加半汤勺醋
七、施肥
蓝莓属于寡营养植物,与其他果树相比,树体内氮、磷、钾、钙、镁含量很低。由于这一特点,蓝莓施肥中要特别防止过量,避免肥料伤害。蓝莓在定植时,土壤已掺入有机物,所以蓝莓施肥主要指追肥而言。
盆栽蓝莓适宜施的化肥为碧卡叶面肥、五氧化二磷、硫酸铵。蓝莓过量施肥 极易造成树体伤害甚至整株死亡。因此,施肥量的要慎重,要视土壤肥力及树体营养状况而定,宁少勿多!另外,蓝莓不能施用硝态肥,如:硝酸氨,硝酸钾等。
八、盆栽蓝莓整形修剪
修剪的时期可以分为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严格的讲是休眠期修剪和生长季修剪。
刚刚定植的幼树需剪去花芽及过分细弱的枝条。对强壮枝,一般也需进行不同程度的短截。定植成活的第一个生长季,尽量少剪或不剪,以尽量迅速扩大树冠和枝中量。
前三年的幼树在冬季修剪时,主要是疏除下部细弱枝,下垂枝、水平枝,树冠内膛枝的交叉枝、过密枝、重叠枝等。可以通过轻度短截剪去枝条顶端的花芽。春季萌芽后,应尽早有选择地抹除部分新梢,加强留存新梢的生长势。
进入盛果期以后,树冠的大小已经基本上达到要求,应开始控制树冠的进一步扩大,而把有限的空间留给生长较旺盛的枝条或枝组。原则就是去弱留强。除弱枝外,病枝,枯枝,交叉枝,靠近的重叠枝也是需要疏除的对象。
5. 兰花多菌灵使用方法是什么
将兰花从花盆中取出,修剪掉受损根部,将根部浸泡在多菌灵溶液中,可以有效的进行杀菌消毒,减少细菌的滋生,重新将兰花移栽入花盆中,能够促进其不断生长。
通过浸泡多菌灵溶液,能够有效杀菌、消毒,减少细菌的滋生。除了浸泡根部之外,当兰花的叶子上出现斑点、腐烂时可以将多菌灵溶液稀释一下,之后喷洒在叶面上,这样能减少烂叶的情况。
(5)拟南芥多菌灵如何配置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一般选择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的土来养殖兰花,可以直接用腐叶土种植,也可以配置兰花土。将腐叶土、珍珠岩、河沙按照7:2:1的比例混合均匀,制成培养土,珍珠岩也可以用堆肥代替。
不同品种的需水量是不同的,但是大体遵循湿润但无积水的原则,保持盆土的微潮状态,秋天气候比较干燥,水分可以适当增加,也可以用喷壶往叶面上喷水,增加空气湿度。春秋季节两三天浇一次水,夏季光照强,蒸发旺盛,可以一天一到两次。
6. 幸福树如何配置花土
“幸福树”学名菜豆树,它性喜高温多湿、阳光足的环境。耐高温,畏寒冷,宜湿润,忌干燥。栽培宜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壤土和沙质壤土。花期5月至9月,果期10月至12月。幸福树[4]为中等落叶乔木,高达15米,树皮浅灰 幸福树(图2) 色,深纵裂。2回至3回羽状复叶,叶轴长约30厘米,无毛。中叶对生,呈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 厘米至7厘米,先端尾尖,全缘,两面无毛,叶柄无毛。花夜开性。花序直立,顶生,长25厘米至35厘米,径30厘米,苞片线状披针形、早落。萼齿卵状披针形,长约1.2厘米。花冠钟状漏斗形,白色或淡黄色,长6厘米至8厘米,裂片圆形,具皱纹,长约2.5厘米。蒴果革质,呈圆柱状长条形似菜豆,稍弯曲、多 沟纹。1.温度:菜豆树喜暖热环境,生长适温为20℃至30℃。盛夏酷暑期间,当环境温度达30℃以上时,要适当给予搭棚遮阴,增加环境和叶面喷水,或将其搬放 到有疏阴的通风凉爽处过夏。秋末降临,当环境温度降至10℃左右时,应及时将其搬放到棚室内。越冬期间,最好能维持不低于8℃的棚室温度,最低不得低于 5℃,以免出现冷害伤叶或落叶。家庭盆栽,可将其搬放到有空调或电热取暖器的室内,确保室温不低于8℃,使其能平安过冬。[3] 2.光照:菜豆树为喜光植物,也稍能耐阴,全日照,半阴环境均可。其幼苗比较耐阴,夏季要搭棚遮光。盆栽植株,在室内陈列期间应将其搁放于光照充足的窗前 或室内。如果长时间将其搁放于光线暗淡的室内,易造成落叶。家庭盆栽,越冬期间可将其摆放于窗前或阳台前较高的部位,让其多多接受光照。 3.水分:栽培菜豆树,要求有一个比较湿润的土壤和陈列环境。育苗期,要保持苗床湿润,入夏后的高温干旱季节,更应重视水分供应。盆栽菜豆树,为了使其不 长得过于高大,在春季抽生新梢时,可适当控制浇水,维持盆土比较湿润即可。在室内陈列的盆株,除要求保持盆土湿润外,高温季节每天还要给植株喷水2次至3 次。夏、秋季搁放于室外养护的植株,一定要加强植株及周围小环境的喷水,为其创造一个凉爽湿润的适宜环境。冬季搁放于室内的植株,由于一般室内温度均低于 10℃,植株进入休眠状态,不可浇水太多,以免出现积水烂根,可每隔2天至3天于晴好天气的中午前后,用稍温的清水喷洒植株一次,以维持其清秀的外貌,也 可增加环境湿度。此外,菜豆树还可进行水培。 4.土壤:盆栽菜豆树,应选用疏松肥沃、排水透气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培养土。通常用园土5份、腐叶土3份、腐熟有机肥1份、河沙1 幸福树(图3) 份混合配制。生长季节每月进行一次松土,确保其根部始终处于通透良好的状态。梅雨季节,对搁放于露天环境中的盆栽植株,每次大的降雨后要及时检查盆土,发现盆内有积水要尽快排除,并于盆土收干后进行翻盆换土。一般情况下,作为家庭盆栽的中小植株,可每年于4 月初出房时进行一次翻盆,以满足其全年生长对土壤肥力的要求。 5.肥料:盆栽菜豆树,除要求在培养土中加入适量的腐熟饼肥和 3%的多元复合肥外,还应不间断给予追肥。生长季节可每月浇施一次速效液肥,通常可用腐熟的饼肥水。家庭少量盆栽,或对长时间作公共场所陈列的大型盆株, 可定期埋施少量多元缓释复合肥颗粒,也可用0.2%的尿素加0.1%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液浇施。北方地区盆栽,中秋后可连续追施2次至3次0.3%的磷酸二 氢钾液,以增加植株的抗寒性,有利于其安全过冬。夏季气温高于32℃、秋末冬初气温低于12 ℃后,均应停止追肥。 栽培要点:冬季应保持棚室温度不低于8℃,否则易出现冷害, 甚至全株死亡。[3] 病虫防治 叶斑病 在高温、高湿通风不好的环境中,其叶片易感染叶斑病。[6] 防治方法:不论是在室内还是在室外,都应加强通风透光,避免叶面长时间滞水,减少叶斑病发生 的可能。发现少量病叶,及时将其摘除烧毁,定期喷洒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半月一次,连续 3次至4次。家庭盆栽,个别植株少量叶片上出现的病斑,可涂抹达克宁霜软膏。 介壳虫 在高温高湿、通风透气不良的条件下,特别是秋冬季长时间搁放于棚室期间,其茎干及叶片上,易出现介壳虫危害。 防治方法:加强通风透光,注意控制环 境湿度。发现少量活虫体,及时用湿布抹去,也可用透明胶带将其粘去。生产性栽培,可于其若虫孵化盛期,用25%的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500 倍液喷杀。[3] 螨虫 主要的危害症状为新叶发皱、卷曲,叶面不平整。一般发生的时间在6-9月,高温、干燥有利于此虫害的大量发生,在比较潮湿的条件下虫害发生较少。主要用达螨灵、尼索朗等杀螨药剂。 蚜虫 最常见的一种蚜虫是绿桃蚜。病症包括叶片发皱变形,通常还有晶莹的蜜露斑。蚜虫用肉眼就能看到。防治方法:用锌硫磷、氧化乐果、敌杀死等喷施。[7] 幸福树的根、叶、果可以作药用,具有凉血、消肿、退烧的作用,还可以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等
7. 平菇栽培料配方花生壳栽培平菇效益如何怎样配置
栽培平菇培养料的配方:
一、玉米芯:玉米芯50公斤、石膏500克、过磷酸钙500克、多菌灵50克。先把晒(烘)干的玉米芯粉研成豆粒大小状,然后拌入石膏、过磷酸钙和多菌灵,调节含水量达58-62%为宜。最好覆盖薄膜闷一夜再播菌种。
二、花生壳:花生壳78%、米糠(或麦麸)20%、白糖1%、石膏1%。把花生壳切成1厘米长或将花生壳粉碎,然后拌入米糠(或麦麸)、石膏,调水后加入白糖。调水量以手握料指缝滴1-2滴水为度。
三、废纸:废纸89%、糠(或麦麸)10%、石灰0.9%、多菌灵0.1%。把切碎的废纸放入沸水中浸泡半小时后捞出沥干,再拌入糠(或麦麸)石灰和多菌灵即可。
四、麦草:把麦秆碾碎后切成3厘米-5厘米长的小段,放入沸水中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控制含水量在60%左右即可播菌种。麦草用量视生产量而定。
五、稻草:稻草89%、米糠10%、石膏1%。将稻草切成15厘米左右小段,放入0.5%的石灰水中浸泡24小时-48小时,再用清水冲洗,使pH值降到7-8.5,沥干水分,拌入新鲜米糠和石膏,最后使含水量达到65%左右则可播种。
六、酒糟:酒糟88%、稻草或麦草粉10%、石膏1%、石灰1%、0.1%多菌灵,把各种料混合拌匀,调水到60%为宜。
七、锯木屑:锯木屑78%、米糠(或麦麸)20%、白糖1%、石膏1%。先将锯木屑(最好是阔叶树的锯木屑)、米糠、石膏粉混匀,再拌入白糖水,调节含水量至60%左右即可。
八、甜菜渣:甜菜渣88%、米糠(或麦麸)10%、石膏1%、过磷酸钙1%。将甜菜渣(鲜、干均可)与米糠、石膏、过磷酸钙拌匀,调水到60%为佳。
九、豆渣:豆渣70%、棉籽壳(或稻草)30%。用800倍的敌敌畏和多菌灵液拌料。将干豆渣与棉籽壳拌匀,加入多菌灵(它们可以交替喷洒),然后调水至60%为止。注意:豆渣养分充足易发霉生蛆,栽培房要清洁干净;播菌种后隔10天可在菇房内喷一次药(多菌灵)。
十、其他:棉籽壳99%、石灰1%、多菌灵0.1%。按比例拌匀加水至60%,然后放料于订架、地面、竹筐或木箱内,铺上干净的薄膜,撒一层菌种铺一层,照此播上2-3层,最上面撒一层菌种封面,最后用木板轻轻压平,盖上薄膜保温发菌。
十一、玉米芯50千克,过磷酸钙1千克,石膏粉1千克,尿素 0.1千克, 50%多菌灵 100克,水适量。
十二、玉米秸粉100kg,麦麸5—10kg,豆饼粉3kg,尿素0.5kg,过磷酸钙1kg,硫酸镁0.1kg,石灰5kg,水200—220Kg
十三、麦秸 100kg,石膏 1kg,磷肥 1kg,尿素0.5kg,生石灰2.5kg,水 120—140kg。
十四、棉籽壳89%,麸皮10%,石灰1%-2%。
常用的平菇栽培原料有废棉、棉籽壳、木屑、稻草、麦秆、玉米芯、玉米秆、甘蔗渣、花生壳、干野草等,原料可单独使用,也可混合使用。平菇栽培常用的辅料有麦麸、细米糠、玉米粉、花生麸、石膏粉、复合肥等。常用配方如下:
⑴棉籽壳90%,细米糠或麦麸7%,石膏粉1.5%,复合肥1%,石灰1%~2%。
⑵废棉94%,多菌灵0.1%,草木灰3%~5%,石膏粉2%,石灰1%。
⑶稻草或麦秆、玉米芯、玉米秆等约81%,细米糠或麦麸10%,玉米粉3%,复合肥1%,石膏粉2%,石灰3%。
⑷木屑84%,麦麸8%,玉米粉3%,石灰3%,石膏粉2%,多菌灵0.1%。
⑸甘蔗渣50%,棉籽壳33%,麦麸10%,玉米粉3%,石膏粉2%,石灰3%。
自然条件下,平菇就是生长在阔叶树或树桩上的。所以,锯木屑应该是最基本的配方原料。由于阔叶树资源逐渐减少并受到了保护,因此,各地都在因地制宜地利用农副产品的下脚料,如棉子壳、玉米芯、麦草粉、甘蔗渣、豆秸、玉米杆或树叶等作为栽培平菇的主要培养料。这里提供三种以锯木屑为主要原料的平菇培养料的配方,供你参考:
⑴、 木屑79%、麦呋15%、大豆饼5%、石膏1%、水适量。
⑵、 木屑78%、麦呋20%、糖1%、石膏1%、水适量;
⑶、 木屑80%、麦呋20%、水适量;
配方1:玉米芯:100斤 麸皮:10斤 豆饼面:5斤 石灰:3.5斤石膏粉:1.5斤 磷肥:2斤 蘑菇增产健壮素:0.6斤 多菇丰:0.1包
菇虫净:1包 水:135斤 菌种:8-10袋
配方2:玉米芯:100斤 麸皮:10斤 玉米面:10斤 磷肥:2斤 石灰:3.5斤 石膏粉:2斤 蘑菇健壮增产素:0.6斤 多菇丰:0.1包
菇虫净:1包 水:140斤
配方3:棉子壳:100斤 复合肥:1斤 石灰3.5斤 石膏粉1.5斤 蘑菇健壮增产素0.6斤 多菇丰0.1包 菇虫净1包
希望对你有用
8. 如何配置营养土,种花用的有机营养土。
第一种方法
下面为家庭制作肥料一些指南:
厨余堆肥就是在空气和水的存在下利用自然界中微生物和小昆虫分解有机物质(食物垃圾)的过程。最终产品被称为厨余肥料,其中富含易于使用的植物营养素,形成健康土壤的一部分。 建议可以买一个堆肥厨余的桶和木箱。最好在阳台或室外制作。在厨余堆肥发酵的时候会有味道(主要是氨气和硫化氢)。
厨余堆肥主要要有下面几个条件: 含碳有机物如干树叶、木屑、纸、花生壳、瓜子壳等 含氮有机物如水果和蔬菜废弃物、咖啡渣、麦芽粉等
1、空气 2、适量的水 3、处理厨余变废为宝
简单的6步骤:
1、将可食用的厨房垃圾(蔬菜皮,果皮,少量浪费的熟食)分开放入容器中。
2、将干燥的有机物(干叶,锯屑)收集在一个小容器中。
3、拿一个箱子或一个桶,在容器周围钻4〜5个不同的孔,让空气进入。
4、在底部铺上一层土壤。
5、现在开始添加食物垃圾交替湿垃圾(蔬菜和水果皮)与干垃圾(秸秆,锯末,干叶)。
6、用塑料布或木板覆盖这个容器,以帮助保持水分和热量。 一些建议 每隔几天,用耙子给堆快速转动以提供充气。如果您觉得堆太干,请洒上一些水,使其湿润。
在2 - 3个月内,你的厨余垃圾应该开始形成干燥,深褐色的土壤的堆肥。也有现成的、成套工具用于厨余堆肥。 随着时间和一点耐心,你可能会喜欢上堆肥厨余。 不建议使用厨余剩下的肉类、骨头、剩饭、剩菜等。
通过分类,回收和堆肥,一家四口的垃圾每年可以减少1000公斤到100公斤以下的垃圾。想象一下,钦奈所有垃圾中的90%在一夜之间消失了,一个干净的绿色城市 - 它将帮助你开始你的堆肥之旅。
9. 如何配置平菇种,需要些什么
平菇的种植技术:平菇很适合于代料栽培,可以袋栽、柱式栽培、床架栽培和阳畦栽培。以袋栽和柱式栽培为优,其产量高、品质好、效益高。
袋栽平菇的优点:①有利于控制杂菌和害虫的危害,成功率高;②充分利用空间,占地面积小(15~18平方米的培养室可培养1500~2000袋);③生产周期缩短,采用堆积发菌,增高料温,加快发菌,缩短菌丝生长期;④便于移动管理,可充分利用场地;⑤有利于控制温度,保持湿度,出菇整齐,菇形好,产量稳定。
袋栽平菇的技术要求:
1、原料的选择 原料应新鲜、无霉变、无虫蛀、不含农药或其他有害化学成分。栽培前放在太阳下暴晒2~3天,以杀死料中的杂菌和害虫。对包谷芯、豆杆、稻草、麦杆、杂木等原材料,应预先切短或粉碎。
2、培养料配方
① 棉籽壳99% 石灰1% 多菌灵0.1%
② 包谷芯76% 棉籽壳20% 麦麸皮或包谷粉3% 石灰1%
③ 包谷杆87.5% 麦麸皮5% 包谷面3% 石灰3% 尿素0.5% 食盐1%
④ 稻草74% 包谷粉25% 石膏粉1% 多菌灵0.1%
⑤ 麦杆84% 麦麸皮8% 石膏2% 尿素0.5% 过磷酸钙1.5% 石灰4%
⑥ 锯木面60% 棉籽壳30% 麦麸皮9% 石灰1%
⑦ 杂草94% 麦麸皮5% 石膏1%
可用作平菇栽培的原材料很多,以新鲜、干燥、易处理、便于收集和保存为原则,配置时注意调节培养料的营养和酸碱度,原料调制前,包谷芯应粉碎成花生米大小的颗粒,包谷杆、麦杆和稻草等均应碾碎并切成3~5厘米长的小段。
3、堆积发酵 按上属配方要求,准确称料,将料充分混合(易溶于水的应先加入水中溶解),然后加水拌匀。春栽气温低,空气湿度小,培养料中加水适当多一些,在100公斤干料中加入150公斤水为宜,不同培养料加水量也略有不同,玉米芯、绒长的棉籽壳可适当加水多一些,绒短的棉籽壳应少加些水。拌好的培养料堆闷2小时,让其吃透水后进行堆积发酵。建堆的方法是:在水泥地面上铺一层麦杆,约10厘米厚,把培养料放在麦杆上,料少时堆成1米高的圆形堆,料多时堆成高1米,宽1米的条形堆,每隔30厘米左右,用木棍扎通气眼到料底,然后在料堆上覆盖草垫或塑料薄膜。当料堆中心温度升到55~60℃时维持18小时进行翻堆,内倒外、外倒内,继续堆积发酵,使料堆中心温度再次升高到55~60℃时维持24小时,再翻堆1次。经过两次翻堆,培养料开始变色,散发出发酵香味,无霉味和臭味,并有大量的白色放线菌菌丝生长,发酵即结束。然后用pH试纸检查培养料的酸碱度,并调节pH为8左右,待料温降到30℃以下时进行装袋。生产实践证明,用发酵料栽培平菇菌丝生长快、杂菌少、产量高。
4、装袋 选用宽23厘米,长43厘米,厚0.025微米的低压聚乙烯筒膜,每公斤筒膜可截180个左右,每袋可装干料0.7~0.8公斤。人工装袋时,应一手提袋,一手装料,边装边压。装至离袋口8厘米左右时,将料面压实,清理袋口料物,排气后紧贴料面用绳子缠3~4圈,扎紧扎牢,防止进水、进气。装袋时注意:①装袋前要把料充分拌一次。料的湿度以用手紧握指缝间见水渗出而不往下滴为适中,培养料太干太湿均不利于菌丝生长。装袋时要做到边装料、边拌料,以免上部料干,下部料湿;②拌好的料应尽量在4小时之内装完,以免放置时间过长,培养料发酵变酸;③装袋时不能蹬、不能摔、不能揉,压料用力均匀,轻拿轻放,保护好袋子,防止塑料袋破损;④装袋时要注意松紧适度,一般以手按有弹性,手压有轻度凹陷,手拖挺直为度。压得紧透气性不好,影响菌丝生长;压得松则菌丝生长散而无力,在翻垛时易断裂损伤,影响出菇;⑤装好的料袋要求密实、挺直、不松软,袋的粗细、长短要一致,便于堆垛发菌和出菇;⑥将装好的料袋逐袋检查,发现破口或微孔立即用透明胶布封贴。
5、灭菌 技术要点:①清洗锅内污水,换上清水,将装好料的菌袋及时进灶,合理堆放。料袋在灶内采用一袋袋上下对正的直叠式摆放。这样不仅孔隙大,有利于蒸汽穿透,而且灭菌后的菌袋成为四面体,有利于接种和后期管理。蒸仓内四个角自上而下留下15平方厘米的通气道,排与排之间也要留下空隙,保障蒸汽畅通,确保灭菌彻底;②灭菌时要做到“三勤”。即:勤看火及时加煤;勤加水防止干锅;勤看温度防止掉温;③烧火应掌握“攻头、促尾、保中间”。灭菌开始时必须大火攻头,力争在4~6小时之内使灶温升到100℃,并开始记时。然后稳火控温,使温度一直保持在100℃不掉温,维持24小时。灭菌最后2小时旺火猛烧,达到彻底灭菌的目的。停火后焖料,当温度降到70℃左右时,抢温出锅,并迅速运往接种室冷却,菌袋冷却时应“井”字形叠放,要注意,切勿“大头、小尾、中间松”;④防止漏气。常压灭菌灶的门要密封严实。
6、接种 接种要在无菌条件下严格操作,一是必须为接种创造一个相对无菌的环境以防止杂菌感染;二是必须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操作,才能防止杂菌进入料袋内,确保接种成功。接种过程:①环境消毒。接种前一周将接种室内外打扫干净,撒上石灰或波尔多液。使用前3~4天将接种室密闭,用0.5~1公斤硫磺(或1公斤甲醛)熏蒸消毒12~24小时。料袋入室前,用消毒液喷洒室内外地面和空间;②菌种的选择和消毒处理。选择菌丝洁白、粗壮、浓密、交织成块的优质菌种,用消毒液清洗菌种瓶外壁并立即移入接种室,在无菌条件下,敲破瓶壁,取出菌种,将菌种掰成胡豆粒大小的块,不宜太大也不宜太碎;③在料袋温度降至28℃~30℃时,解开料袋一端的绳子,拉直料袋,并把菌种均匀撒在料袋口,一定要将料袋口的培养料完全覆盖,然后收拢料袋,套上塑料圈,盖上纸,用软胶圈把纸和料袋一齐扎在塑料圈上。接种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做好接种时的灭菌;②接种时动作要快速、准确;③接种及操作人员必须做好个人清洁卫生,将手和头发洗干净,剪去指甲,手和手臂要用70%酒精消毒。
7、堆垛发菌 菇棚(房)消毒后,把接过种的料袋搬运到菇棚(房)内,在畦床上对垛发菌。堆垛的层次,要看气温高低而定,夏秋季气温高时,堆放2~4层,料袋堆放成“井”字形,交叉排放,便于散热,垛与垛之间留出60~70厘米宽的人行道,便于操作和通风换气,还要留出一定的空地,以便翻堆倒垛。春季或冬季气温低时,畦床应铺上一层稻草或麦草,以免下层温度太低影响发菌,同时增高堆垛,堆放10~12层,上面在覆盖塑料薄膜或草帘保温,提高堆温,促进菌丝生长。如菇棚未建好,也可采用露地发菌。露地发菌场地要求干燥、洁净、凉爽,堆垛上盖一层草帘遮荫,下雨前加盖塑料薄膜,雨后揭膜,使温度保持在20℃左右为宜。发菌管理的要点如下:
①保持温度、注意堆温变化。堆垛发菌后,要定期在料袋间插温度计观察堆温,注意堆温变化。发菌温度以25~30℃为好,高于30℃应及时散堆,加大通风量,防止高温烧坏菌丝。温度低于20℃应设法增温保温。
②通风换气。菇棚每天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气温高时早晚通风,气温低时中午通风。
③保持干燥。菇棚内空气相对湿度60~70%为宜。
④光线要暗。弱光有利于菌丝生长。
⑤翻堆。堆垛后每隔5~7天翻垛一次,将下层料袋往上垛,上层的下垛,里面的往外垛,外面的往里垛,使菌袋受温一致,发菌整齐。翻垛时发现有杂菌污染的料袋,应将其拣出;若发现有菌丝不吃料的,必须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措施。
⑥通气补气。采用两头扎口封闭式发菌,在发菌早期,袋内含氧量可以满足菌丝生长的需要。随着菌丝生长量增大,袋内供氧量不足就会影响菌丝正常生长。当袋两头菌丝各长进料内2~3厘米时,可在菌丝生长带上端1~2厘米处用大头针(或缝衣针)周身刺孔8~10个孔,或用削尖的竹筷由袋口往里扎3~4个孔,或将袋两头扎紧的绳子稍加松开,利用松绳后袋口薄膜的自然张力,让新鲜空气进入袋内,以通气补氧,促进菌丝健壮生长。
⑦预防鼠害。防止老鼠咬破料袋,引发杂菌污染。
8、发菌阶段常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①菌丝不萌发,不吃料。发生原因:料变质,孳生大量杂菌;培养料含水量过高或过低;菌种老化,生活力很弱;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加石灰过量,pH值偏高。
解决办法:使用新鲜无霉变的原料;使用适龄菌种(菌龄30~35天);掌握适宜含水量,手紧握料指缝间有水珠不滴下为度;发菌期间棚温保持在20℃左右,料温25℃左右为宜,温度宁可稍低些,切勿过高,严防烧菌,;培养料中勿添加抑菌剂,添加石灰应适量,尤其再气温较低时添加量不宜超过1%。PH7~8为宜。
②培养料酸臭。发生原因:发菌期间遇高温未及时散热降温,细菌大量繁殖,使料发酵变酸,腐败变臭;料中水分过多,空气不足,厌氧发酵导致料腐烂发臭。
解决办法:将料倒出,摊开晾晒后添加适量新料再继续进行发酵,重新装袋接种;如料已腐烂变黑,只能废弃作肥料。
③菌丝萎缩。发生原因:料袋堆垛太高,发生发酵热时未及时倒垛散热,料温升高达35℃以上烧坏菌丝;料袋大,装料多,发酵热高;发菌场地温度过高加之通风不良;料过湿加之装得太实,透气不好,菌丝缺氧也会出现菌丝萎缩现象。
解决办法:改善发菌场地环境,注意通风降温;料袋堆垛发菌,气温高时,堆放2~4层,呈“井”字形交叉排放,便于散热;料袋发酵热产生期间及时倒垛散热;拌料时掌握好料水比,装袋时做到松紧适宜;装袋选用的薄膜筒宽度不应超过25厘米为好,避免装料过多发生发酵热过高。
④袋壁布满豆渣样菌苔。发生原因:培养料含水量大,透气性差,引发酵母菌大量孳生,在袋膜上大量聚积,料内出现发酵酸味。
解决办法:用直径1厘米削尖的圆木棍在料袋两头往中间扎孔2~3个,深5~8厘米,以通气补氧。不久,袋内壁附着的酵母菌苔会逐渐自行消退,平菇菌丝就会继续生长。
⑤霉菌污染。原因:培养料或菌种本身带菌;发菌场地卫生条件差或老菇房未作彻底消毒;菇棚高温高湿不通风。
解决办法:选用新鲜、无霉变、经暴晒的培养料,发酵要彻底;避开高温期播种,加强通风,防止潮湿闷热;选用优质、抗霉,吃料快的菌种;霉菌污染发现早,面积小时,可用pH10以上的石灰水注入被污染的培养料,同时搬离发菌场,单独发菌管理。对污染严重的则清除出场,挖坑深埋处理。
⑥发菌后期吃料缓慢,迟迟长不满袋。发生原因:袋两头扎口过紧,袋内空气不足,造成缺氧。
解决办法:解绳松动料袋扎口或刺孔通气。
⑦软袋。一般袋料表面长有菌丝,但袋内菌丝少,且稀疏不紧密,菌袋软而无弹性。发生原因:菌种退化或老化,生活力减弱;高温伤害了菌种;添加氮源过多,料内细菌大量繁殖,抑制菌丝生长;培养料含水量大,氧气不足,影响菌丝向料内生长。
解决办法:使用健壮、优质的菌种;适温接种,防高温伤菌;培养料添加的氮素营养适量,切勿过富;发生软袋时,降低发菌温度,袋壁刺孔排湿透气,适当延长发菌时间,让菌丝往料内长足发透。
⑧ 菌丝未满袋就出菇。发生原因:发菌场地光线过强,低温或昼夜温差过大刺激出菇。
解决办法:注意避光和夜间保温,提高发菌温度,改善发菌环境。
9、出菇管理 发菌阶段,在温度2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60%左右,暗光和通风良好的条件下,一般中高温型平菇25天左右,低温型30~35天,菌丝即可长满袋。当部分菌袋出现子实体原基时,表明菌丝已经成熟,这时即可适时转入出菇管理。将菇棚消毒,灌水浸湿晾干后,按菌袋菌丝成熟程度分别整齐地堆放于畦床上,堆高7~8层,一般150平方米菇棚可以堆放5000~6000袋(折合干料3500~4000公斤)。然后解开菌袋两头扎口,当料面见有小菇蕾出现时,用剪刀剪去袋两头的薄膜,暴露料面,以促使菇蕾迅速生长。
(1)、出菇管理要点
①拉大温差,刺激出菇。平菇是变温结实,加大温差刺激有利于出菇。利用早晚气温低时加大通风量,降低温度,拉大昼夜温差至6~10℃,以刺激出菇。低温季节,白天注意增温保湿,夜间加强通风降温;气温高于20℃以上时,可采用加强通风和进行喷水降温的方法,以拉大温差,刺激出菇。
②加强湿度调节。出菇场地要经常喷水,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在料面出现菇蕾后,要特别注意喷水,向空间、地面喷雾增湿,切勿向菇蕾上直接喷水,只有当菇蕾分化出菌盖和菌柄时,方可少喷、细喷、勤喷雾状水,补足需水量,以利于子实体生长。在采收一、二潮菇后,菌袋内水分低于60%时,应给予补水,采用直接向袋内注水或用水浸泡,浸泡时用铁丝在菌袋上扎3~4个孔,可使水容易浸入菌袋。
③加强通风换气。低温季节一天1次,每次30分钟,一般中午喷水后进行;气温高时,一天2~3次,每次20~30分钟,通风换气多在早、晚进行,切忌高湿不透气。通风换气必须缓慢进行,避免让风直接吹到菇体上,以免菇体失水,边缘卷曲而外翻。
④增强光照。散射光可诱导早出菇,多出菇;黑暗则不出菇;光照不足,出菇少,柄长,盖小,色淡,畸形。一般以保持菇棚内有“三分阳七分阴”的光照强度为宜。但不能有直射光,以免晒死菇体。
(2)、出菇管理中的注意事项 出菇棚内,应按菌袋菌丝成熟早晚分畦堆放,使出菇整齐一致,有利于同步管理。菌袋进入出菇管理时,先解开两头扎口,不要急于把袋口完全张开,以防料表面失水干燥,影响正常出菇。
(3)、覆土出菇 袋栽平菇,一般出2潮菇后,经过补水管理还能继续出菇,但出菇少,菇体小且不整齐,经济效益低。采取覆土出菇,则有利于增产。覆土的方法是:在菇棚内开沟整畦,挖宽1米,深20~30厘米,长度不限的沟畦、畦与畦间留50厘米的人行道。将出过2潮菇的菇筒两头料面清理干净,脱去塑料袋,截成两段,竖直排放在沟畦内,然后用肥袄菜园土填充菌筒间的缝隙,并盖于菌筒表面0.5~1厘米厚。覆土后,在沟畦内灌大水一次,以浸透菌筒。在出菇适温条件下,约7天左右菌床上就有菇蕾出现,按出菇要求进行管理,可继续采菇4~5潮。
10、出菇期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出菇期间常见下列现象直接影响种菇效益。
(1)不现蕾 发生原因:①菌种不适,高温季节用低温型菌种,或低温季节用高温菌种;②缺少温差刺激;③培养料含水量偏低,料面干燥;④温度较高,空气干燥,培养料表面出现白色棉状物(气生菌丝),影响菇蕾形成;⑤菌丝老化,形成较厚的菌膜;⑥通气不良,二氧化碳浓度高,光照不足,延缓菌丝的营养生长。
解决办法:①选用适温菌种;②通风降温拉大昼夜温差至6℃以上;喷水增湿,使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85%~90%;防止气生菌丝产生;③料面菌膜增厚时,用铁丝耙划破;④加强通风,增加散射光照,诱导菇蕾形成;⑤浸泡菌袋或向料内注水,补充水分,也可向料面喷洒冷水,以刺激出菇;⑥出菇时,在菌袋两端料面出现大量菇蕾时,再用小刀割去多余的塑料袋,露出幼菇。切勿过早打开袋口,造成料面干燥,影响菇蕾形成。
(2)幼菇枯死 原因:①持续高温,幼菇受热干枯;②培养料含水量低,空气湿度小;③二氧化碳浓度高,幼菇缺氧死亡。
解决办法:①出菇期防高温,一旦温度过高,及时进行通风和降温;②增加喷水,提高空气湿度,喷雾壮水为好,切勿用水直接喷幼菇;③菇棚定期通风,补充新鲜空气,及时排除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
(3)烂菇 原因:喷水过多,加上通风不良,菇体表面积水,引起水肿软化腐烂。
解决办法:减少喷水,改善通风,一般在喷水后随即予以通风,让菇体表面积水及时散发。
(4)菌柄细长菌盖不分化 原因:①光照不足,多见于地下室,人防地道内种菇;②二氧化碳浓度高,促使菌柄迅速生长,菌盖形成困难。
解决办法:①增加光照,增设工人照明灯;②通风补气。
(5)袋内结菇 原因:①袋口解开晚;②两头料面干燥,不利于菇蕾形成;③料袋装得偏松,造成培养料与料壁间有较大的间隙。
解决办法:袋内结菇,多为畸形,会消耗营养,影响产量。应用隔膜将料压紧,排出空气,使营养集中,供袋两头出菇。
(6)畸形菇 常见的畸形菇有瘤状菇、花椰菜菇、蓝色菇或蓝边菇和喇叭菇等,甚至二度分化,严重影响商品价值。
原因:①温度过低,且时间又长,造成菌盖内外层细胞生长失调,出现瘤状或颗粒状突起;②菇棚通风不足,造成空气温度过高或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形成喇叭菇;③棚内生炉增温引起一氧化碳及其他有害气体积累,刺激菇体生长变异,发生变色反应。
解决办法:①冬季天冷增温时要注意通风,不宜在菇棚内直接生炉,应修建火墙或火道;②菇棚内要通风良好,光照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