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法国海军的二战战史
一次大战以后,美、英、法、意、日在美国华盛顿签订了旨在限制军备的协定中规定了法国的海军的总吨位为17万五千吨,是世界第四海军强国。
在1926年,法国海军的灵魂人物――-海军上将弗朗索瓦·达尔朗的上任给法国海军带来了新生,这位出身海军世家的将领一上台,就开始着手重建法国海军的重任。1932年,面对来自德国海军“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的威胁,法国海军最终批准敦刻尔克号轻型战列舰的建造计划。该舰型作为一战后法国第一种战列舰,在排水量、航速、火车与装甲厚度各项指标上均超过了“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不久,法国又动工兴建黎塞留级战列舰,该舰在性能上不逊于当时世界上最好的战舰,如德国的俾斯麦级与英国的“英王乔治五世”级,堪称世界上最好的战列舰。
在1937年达尔朗海军上将晋升海军总司令之时,法国海军已经成为世界上最现代化的海军之一,拥有航空母舰1艘、战列舰3艘、重巡洋舰7艘、轻巡洋舰12艘、各型驱逐舰50余艘,各型潜艇共101艘,综合实力排名世界第四,是一支令人生畏的海上力量。
二战初期,法国投降前,法国海军也曾取得一定的战绩。二战伊始,在大西洋围捕德国装甲舰“海军上将施佩伯爵“号的行动中,法国海军俘获了德国舰圣·达菲号,算是他们最早的战果。1940年,德国开始对丹麦、挪威的入侵,法国海军参加了盟军反登陆作战,代号“钉耙行动”,在战斗中充分利用法国军舰灵活速度快的特点,击沉德舰一艘,击伤三艘,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被海军部通电嘉奖并授勋。
1940年5月10日,德军入侵比利时、荷兰,英法联军投入战斗,西欧战役打响。但是素有欧洲大陆第一强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经成功拖住德军四年之久的法军,在二战中仅支撑了50多天就放弃了抵抗,于1940年6月22日晨,在巴黎郊外贡比涅森林福煦元帅的专车上与德国代表团签订了。根据停战协定,法国将大半的法国领土,所有大西洋岸的口岸基地,重要的工业和富饶的农业区交给德国占领,而法国维希政府只保留南部法国与法属北非的殖民地,由维希法军进行管理,并不许通敌。针对法国海军,协定第八条更是直接规定:法国舰队除为了保卫法国殖民地利益及维希控制的领土而留置那一部分外,应一律“在指定的港口集中,并在德国或意大利监督下复员或解除武装。”希特勒之所以没有直接征用法国的海军力量,一方面考虑到法国民众非常强烈的民族感情,另一方面,大片的法属北非的殖民也需要力量去防守。与其自己派兵,不如让法国人自己来守。他并不害怕维希法军投降盟军,国为他手里握有重大的砝码,那就是留给法国人自治的半个法国疆土。根据这条协定,法国海军——这支世界第四大海军,主要集中在土伦、阿尔及尔、奥兰港和卡萨布兰卡等几个港口。
英国制定了旨在夺取和控制法国海军,代号为“弩炮计划”军事行动。
行动在三个区域先后展开:
1940年6月24日,法德停战协定签定后第三天,英国海军突袭停泊在英国朴次茅斯和普利茅斯军港的法国军舰,解除其武装,并接管舰队;
1940年7月3日,在法属西印度群岛,,当地法国舰队与美国达成协议,解除了武装;
皇家海军“H舰队”在萨默维尔海军中将的指挥下,将法国舰队围堵在军港内,提出条件:要么加入英国开展对德作战,要么六小时内自行凿沉所有舰船。
英国皇家海军开始进攻,法军在让·苏尔海军上将指挥下奋起还击,这就是着名的米尔斯克比尔大海战。毕竟英军有备而来,而且海空军力量更强一筹,法海军损失惨重,包括3艘战列舰在内的一大批舰艇被毁,1297名法国水兵被打死,341人受伤。而更令法国人无法接受的是,打败他们的德国人尚且允许法国人保留自己的海军,而几周前还并肩做战的盟友英国人却要对法国人赶尽杀绝,颜面扫地。这一事件激起了法国人的公愤,导致贝当政府断绝了与英国的外交关系。达尔朗当即下令采取报复措施,轰炸了英军在直布罗陀的基地。
但事情并未就此结束,“弩炮计划”执行后,法国海军虽实力大损,“黎赛留”号战列舰的存在仍使英国海军并不放心,在1940年9月,英国对在北非达喀尔的法国海军舰队又发动了“威吓”行动。在达喀尔战役中,驻达喀尔的法军舰队得到了炮台和本土赶来的巡洋舰队的有力支援,击伤了英国驱逐舰三艘,重创了“坚决”号战列舰。法国也有两艘驱逐舰被烧毁和搁浅,“黎赛留”号战列舰被创。达喀尔之战法军取得了胜利,但英国也完成了最主要的目标——“黎赛留”号战列舰被创。
在相对沉寂了两年左右,时间转眼到了1942年,美英两国共同制订了在法属北非登陆的“火炬”作战计划,计划以此为跳板,进攻意大利,实现反攻欧洲大陆的目的。两国特混舰队在1942年11月8日分别于法属北非的阿尔及尔、奥兰,卡萨布兰卡地域登陆。在登陆过程中,遭到了对英军极度仇恨的法国海军的猛烈还击。在阻止盟军登陆的战斗中,法军损失了1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7艘鱼雷艇,10艘潜水艇,“让·巴尔”号战列舰也被重创,伤亡达3000人。事情的转机又发生在达尔朗身上,这时的达尔朗,已经是维希政府三军总司令。出于对德国人的极度憎恨,而这种憎恨超过了对英国人的恨,他命令法属北非各地立即停火,并下令在土伦和达喀尔的法军剩余舰队迅速开往北非。但是,在土伦的法国舰队不愿与英国舰队一同作战,他们无法原谅英国人在米尔斯克比尔和达喀尔所犯下的罪恶,土伦舰队司令拉博德海军上将坚决拒绝了达尔朗要求。
与此同时,法属北非各地立即停火的消息传到德国,法国人的投降激怒了希特勒,他立即下令占领全部法国,并计划夺取在土伦的法国舰队。面对德国人的包围,高傲的法国海军拒绝了英国人的援助,他们不愿意向敌人屈服,不论他们是德国人还是英国人,他们选择了一条最悲壮的方式——自沉。包括3艘战列舰,8艘巡洋舰,17艘驱逐舰,16艘鱼雷艇,16艘潜水艇,7艘通讯舰,3艘侦察舰,以及60多艘运输舰、油船、挖泥船和拖船在内的法国舰队全部自沉。这支曾经是世界第四的海军用充满悲壮色彩的自我毁灭实践了自己的誓言,也捍卫了自己的荣誉。法国人的高傲决定了他们不会向自己的敌人投降,法国海军的荣誉决定了他们的命运。
此后不久达尔朗上将被刺杀,法国海军最后的骄傲就仅仅剩下了黎塞留号,这艘法国最好的战列舰在美国的调解下,于1942年底,与自由法国达成和解:由美国买下整修后投入太平洋战场的对日作战,战功显赫并于战后归还法国政府。这也算是法国海军最后的尊严吧。
‘贰’ 求东乡平八郎的介绍
东乡平八郎
东乡平八郎东乡平八郎(1848年1月27日-1934年5月30日,即弘化4年12月22日-昭和9年),日本海军元帅,海军大将,侯爵,与陆军的乃木希典并称日本军国主义的“军神”。在对马海峡海战中率领日本海军击败俄国海军,成为了在近代史上东方黄种人打败西方白种人的先例,使他得到“东方纳尔逊”之誉。东乡平八郎1848年1月27日生于萨摩藩鹿儿岛加治屋町。幼名仲五郎,十五岁元服时改名平八郎实良。其父东乡吉左卫门热心于海军,对东乡平八郎有很大的影响。
目录
萨摩少年
浪速舰长
联合舰队司令
激战旅顺口
对马大海战
东乡年谱对幕府作战
对中国作战
对俄国作战
晚年
其他
萨摩少年
浪速舰长
联合舰队司令
激战旅顺口
对马大海战
东乡年谱 对幕府作战
对中国作战
对俄国作战
晚年
其他
展开 编辑本段萨摩少年
东乡平八郎东乡平八郎自幼修文习武,后来他又专心研究过炮术。1863年参加过抗击英国人的萨英战争,当天在炮台开炮的炮手就是后来在日俄战争中击败俄国的满州军总司令大山岩元帅,搬运炮弹的除了东乡平八郎还有一位更牛的牛人,日本海军之父山本权兵卫。1866年萨摩藩成立了海军,东乡平八郎参加了海军,开始步入军界。
国内战争期间,东乡平八郎拥戴天皇,主张统一,建立天皇制政府。1868年初,他作为海军士宫乘坐萨摩藩的战舰春田号,在阿波冲,同幕府方面的海军司令榎本武扬的开阳号战舰进行了海上决战。阿波冲海战是日本欧式军舰间交战的开端,在日本国内战争史上有重要的一页。东乡平八郎跟随春田号远征北海道,转战各地,为明治政府初立战功。
留学英国时的东乡平1868年,年仅15岁的明治天皇从幕府手中接管了国家大权。在随后的几年里,明治政府大胆革新,全盘西化。学习引进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并改革国内政治机构以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使日本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国力倍增。与此同时,日本明治政府明确决定以对外侵略扩张为最高国策,制定出一个将侵略矛头首先指向中国和朝鲜的“大陆政策”,要“开拓万里波涛”,使“国威布于四方”,充分显露出要以武力征服世界的宏图大志。
1870年5月4日,日本兵部省制定了《大办海军方案》,其中特别强调指出:“军舰的灵魂是军官,无军官,水手则无以发挥其所长;水手不能发挥所长,舰船将成为一堆废铁。······教育海军军官是建设海军之头等大事。”次年2月,日本海军在包括军校学员在内的全体青年军官中精选出12名最优秀的军官,派往英国去留学深造,东乡平八郎入选,东乡在英国呆了八年,由于被英国政府拒绝进入海军学院而转入商船学校,实习时也是从最下级的水手开始做起。但英国人也没有欺负日本人,说是商船学校,实际上毕业生的相当一部分人进入海军服务的,那儿就是在按照海军军官的标准在培养商船船员的。本来大英帝国的商船队和舰队就密不可分,为了确保通商海路,皇家海军的宗旨就是“见敌即进攻”,没有废话。后又奉命在英国船厂督造日本海军订购的军舰。当东乡平八郎亲自驾驶着“比睿”号巡洋舰回到阔别已达8年的日本时,他已成为一名军舰的建造和驾驶等海军全部业务无所不精的高级专家了。
编辑本段浪速舰长
东乡平八郎回国之后,东乡平八郎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先后担任了多艘军舰的舰长职务。1881年,东乡平八郎由海军大尉晋升为海军少佐,1889年晋升为海军大佐。其间还一度调任为第2海军区的参谋长,以培养组织指挥相当规模海军兵力的综合能力。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之前,东乡平八郎海军大佐担任“浪速”号巡洋舰舰长,日后东乡平八郎的出名是从当浪速号舰长开始,可是他这个浪速号舰长来得很侥幸,因为东乡险些被炒了鱿鱼。1892年,日本海军之父山本权兵卫在西乡从道海军大臣的支持下进行了他改革日本海军的第一次行动,整顿海军组织,让那些已经不适应形势了的海军军官们下岗。山本让下面收集了一个包括从中将开始的八名将官,佐官尉官89名的名单,和西乡去商量。西乡有些为难:“这都是从萨英战争以来的功臣,光将官就是现有将官的一半了,都是萨摩的同僚老乡,能下手吗?”山本权兵卫回答得非常坚决:“有功劳发给他们勋章就行了,没有一定要保留官职的道理,至于萨摩的同乡关系,现在已经被国会攻击的够厉害了,这些人里面有人连蒸汽军舰都不懂,还是帆船军舰时代的化石,有这些人在海军,海军就不能进步。”西乡从道支持了山本权兵卫。山本大佐桌上放着一把短剑,挨个接见名单上的军官,向他们宣布下岗决定。不管是“僭上反乱”的怒吼还是苦苦哀求,山本都毫不为之所动,铁石心肠地完成了日本海军史上第一次“瘦身行动”。但在一个名字上山本犹豫了,找西乡大臣商量:“这个名字是不是有问题了?”,那是吴镇守府参谋长东乡平八郎。“我知道这个人,沉默寡语,不引人注目,不是海兵毕业的,因为长期在英国,在国内没有什么朋友,是不是再给他一次机会?”东乡和西乡都是锻治屋町的,当然山本也是。西乡不能出面求情,但此时既然山本开了口:“可以啊,浪速号正好缺舰长,让东乡试式看”。就这样在甲午战争的前夕,日本海军不失时机地更新了组织,将一批最善任的军官放到了适合的位置。
击沉高升号1894年初,全琫准在全罗道古阜郡领导发动了一场农民起义,朝鲜国王向清朝政府乞援。6月初,中国出动海陆军赴朝助剿。与此同时,日本也派军队在朝鲜仁川登陆。不久,其总兵力已超过在朝鲜的中国军队。7月17日,日军大本营召开御前会议,决定发动对大清国的战争。24日,第一游击队司令官坪井航三海军少将率“吉野”号、“浪速”号和“秋津洲”号3舰驶往朝鲜牙山湾,顺便攻击清朝舰船。
7月25日晨6时30分,日本军舰与大清海军北洋舰队的“济远”号和“广乙”号两艘巡洋舰遭遇。7时52分,在双方军舰相距3000米时,日本军舰不宣而战,突然开炮攻击“济远”舰。不久,排水量仅1030吨的“广乙”舰即受重伤,舰体倾斜,被迫撤往岸边搁浅后纵火自焚;“济远”舰更是寡不敌众,向西败退,日舰“吉野”号尾追不舍。
正当“济远”舰向西急退时,大清政府雇用的向朝鲜运送陆军的英国商船“高升”号和大清运输船“操江”号驶到交战海域。操江管带参将王永发见势急忙转舵向西逃避,被日舰“秋津洲”号俘获。9时30分,东乡平八郎驾驶“浪速”号巡洋舰逼近载有1100多名清军的“高升”号,用旗语发布勒令该船“下锚停驶”并施放两响空炮,接着,又下令要将“高升”号及其所载之清兵,全部俘获回日本。当时“高升”号统领清军官兵的是高善继、江自康,高以为所乘是英国商船,日舰不敢为难因此拒绝了日舰的无理要求。东乡平八郎随即下令在“浪速”号的桅杆上升起表示危险的红色信号旗帜,并驾舰驶至距“高升”号约150米处,用右舷前端的鱼雷发射管发射出一枚鱼雷,同时用右舷的6门大炮对准“高升”号实施了猛烈的齐射。“高升”号至13时30分沉没,除了英国籍船长,大副和另一名英国船员以外,东乡平八郎没有救人。到第二天路过的法国军舰救出了大约200余人。这是一次规模不算大的海战,但是对中日两国都是无法忘记的一次海战。丰岛海战留下了英国商船高升号被击沉这个问题。日本政府是7月28日才知道这件事的,一开始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不希望英国人趁机干涉。陆奥外相当天就召见了英国驻日代理公使瓦吉特,声称日本政府正在调查,“如果浪速号的行为有失公正,日本政府将作出相当数额的赔偿”,而英国政府也在8月3日向召见日本驻英公使青木周藏,发出照会说:“有关高升号被击沉一事,日本政府应该作好负全部责任的准备”。但是在上海举行的英国海军海事审判时,英国远东舰队司令斐利曼特尔却做出了东乡的行为是正当的证言,另外英国国际法权威,牛津大学教授霍兰德博士也发表了东乡平八郎没有违反国际法的文章,平息了英国国内当时的一些反日舆论。
9月17日,在黄海北部大鹿岛西南海域,日本联合舰队与北洋水师主力舰队遭遇,爆发了着名的黄海海战,东乡平八郎指挥的“浪速”号巡洋舰也参加了这次战役。北洋舰队在海战中损失惨重。1895年初,日本海陆军共同发起旨在全歼北洋舰队的对山东半岛的强大攻势。北洋军队全军覆没。1895年4月,东乡平八郎被晋升为海军少将。5月,东乡平八郎出任日本海军南方舰队司令官,率舰队护运明治亲王胞弟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和陆军近卫师团接收台湾。1898年,海军少将东乡平八郎晋升为海军中将。
编辑本段联合舰队司令
1900年,东乡平八郎任日本海军常备舰队司令官,率舰队参加了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一系列的征战行动,使东乡平八郎在日本海军中的地位日趋上升。日本当时的目标是朝鲜和中国的东北。由于俄国的阻挠,日本没能得到辽东半岛,反使俄国得渔翁之利,颇不甘心。1902年英日结成同盟,经过七八年备战,加上中国甲午、辛丑两次巨额赔款,日本实力大增。当时俄国占据着中国东北,日本人豪爽地替中国说话,要俄国人立即撤军。
日俄战争前夕,海军元老山本权兵卫临阵换将了,起用已经准备让其退休了的舞鹤镇守府司令长官东乡平八郎担任联合舰队司令。当时的常备舰队司令长官是和山本权兵卫海兵同期的萨摩老乡日高壮之丞,山本权兵卫不用日高并不是因为怀疑日高的能力,而是害怕日高的能力。和沙俄开战,是一场比甲午战争大得多的赌博。所以日本举国必须上下齐心合力干,政军统一,陆海统一,上下统一,绝不容许出任何差错。而日高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家伙,谁也无法保证他会不会在关键时刻和海军省以及军令部绝对保持一致,所以山本挑选了让所有人都跌眼镜的东乡平八郎中将。东乡是个小矮个,说话有气无力,走路只看自己脚尖,怎么看怎么不像军人,更别说将军了。但山本就是看中了东乡平八郎的沉默寡言和听话。而当明治天皇都不解地问起来为什么把东乡换了日高时,山本权兵卫的回答居然是:“东乡运气好”——既然是在赌博,找个赌运更好不是理所当然的吗?其实要是去仔细看东乡年谱,实在看不出在日俄战争之前东乡有过什么好运气的事情,非要说有那就是在甲午战争之前就要被炒鱿鱼的时候突然被人想起来了出身地而已。
为了保证东乡老老实实的听话,山本权兵卫又找了两个人来给东乡当参谋长和先任参谋,岛村速雄是日本海军先发制人战略的制定者,而秋山真之则是海权论作者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的亲传弟子,联合舰队的战术的制订者。
编辑本段激战旅顺口
1904年2月5日19时15分,日本海相山本权兵卫男爵向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东乡平八郎大将发布了出击的书面命令。日本于1904年2月6日向俄国发出最后通牒,并宣布断绝日俄外交关系。
2月6日凌晨,联合舰队在旗舰“三笠”号上召开紧急军官会议,在传达了山本权兵卫海相的命令之后,东乡平八郎司令长官发出了联合舰队的第一号命令:“我联合舰队即刻由此开往黄海,以歼灭旅顺口及仁川港的敌舰队。....此战确关系国家安危,诸君务必努力。”
前排东乡与乃木此时,俄国海军拥有252艘舰艇,共计80余万吨;其中太平洋舰队拥有60余艘舰艇共计19万吨。而日本海军仅有138艘舰艇,共计约26万吨,从规模上明显处于劣势。但日本舰队不宣而战、先发制人。2月6日当天,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就悄无声息地驶出佐世保军港,在俄军舰队驻守的中国辽东半岛南端旅顺口军港之外40海里处集结锚泊。2月8日深夜,东乡平八郎指挥日本联合舰队的舰只,开始了对旅顺和仁川的俄军舰队的突袭,连续击伤沙俄战列舰“柴萨勒维奇”号、“莱维然”号和巡洋舰“帕拉达”号、“瓦良加”号。同时,俄国军舰瓦利雅格号和柯列茨号,在朝鲜仁川也遭攻击,俄舰被迫撤出仁川,退守于旅顺口军港内。至2月10日,日俄两国才正式宣战。
1904年3月,斯捷潘·奥西波维·马卡洛夫海军中将接任沙俄太平洋分舰队司令,日俄双方为攻守旅顺大规模布雷。不料4月12日,俄军战列舰“彼得罗夫诺夫斯克”号和“鲍别达”号触雷沉没,俄国最优秀的海军将领马卡洛夫战死。这个东乡的运气还真好。接着日本联合舰队初濑,和八岛号战列舰触雷沉没,而运气好的东乡也不在舰上。噩耗传来,参谋长岛村速雄有些不安,而秋山真之则面色凝重,一言不发,可是从上任之后多少有点被部下们所看不起的闷葫芦矮个子老头东乡平八郎这时的举动很出人意料,当两位出事的舰长面无人色地来向司令长官报告时,东乡很平静地端出了一盘鸡蛋糕,亲自为两位闯了祸的舰长倒了两杯威士忌:“辛苦了”,两位舰长还没有醒过神来,东乡又加了一句:“别放弃,仗还要打下去”。
在场的英国观战武官都有点晕了,因为这到底是大将风度还是神经太粗已经弄不清楚了。但有一点能弄得清楚,就是东乡在告诉部下:不管发生什么事情,这场仗一定要打下去,这是军人的自尊所决定了的。
还有一件运气更好的事,8月10日,日俄海军在黄海爆发激战,俄舰队在维蒂盖夫上将指挥下企图突围,东乡却在防备俄军退回旅顺,海上部署错误百出,这两个大弯一转,日俄舰队间的距离拉到了15,000米以上了。俄国舰队这几个漂亮的规避动作成功地迷惑了一直有远东舰队肯定要回旅顺的成见的东乡平八郎,从联合舰队的拦截中成功地穿了出去,眼看俄军就要跑掉,午后5时,日舰一发流弹炮火击中俄旗舰,俄舰队司令及舰桥官兵全部毙命,俄舰阵形混乱,大败而逃。此役后,日军完全控制了黄海。同年9月,沙俄陆军败退。
日本海军联合舰队获得制海权后,日本陆军相继从朝鲜半岛及中国辽东半岛大批登陆。随后,日本海陆军对旅顺口的俄军实施了大规模长时间的海陆夹攻,使俄国海军驻中国旅大地区的舰艇部队几乎全部损失殆尽。清政府宣称“局外中立”。
1905年1月2日,俄军旅顺口要塞司令官斯特塞尔将军率俄军残部投降。
编辑本段对马大海战
Z字战旗此时,沙皇俄国政府已决定从波罗的海舰队抽调舰船组成太平洋第二分舰队,开赴远东地区增援。这支由38艘军舰和13艘辅助船只组成的浩大舰队,经过长达8个月之久与18000海里之遥的海上颠沛,一路草木皆兵,在英国附近的北海海域就以为遇上了日本战舰而将英国渔船击沉,一路上由于英国的干预,又得不到沿岸补给。好不容易在1905年5月底疲惫不堪地驶近了日本海海域。
当俄国增援舰队尚在远航途中时,秋山真之作战参谋就制订了一个极其大胆的,违反常规的“敌前大回头”的战术,用一定的伤亡代价使联合舰队首先抢占了“T”字横头对舰攻击的有利阵位,继而又利用舰炮的优势实施与敌舰队平行航向的舷向攻击行动。东乡批准了这个计划,并为此作出了艰苦的训练,他提出了一个着名的练兵宗旨——“百发百中的一门大炮,要胜过一百门百发一中的大炮”。
东乡平八郎在指挥5月27日凌晨,日本侦察船向联合舰队旗舰“三笠”号发来电报,报告发现俄军增援舰队正驶向东乡平八郎司令长官预料之中的对马海峡方向。仅仅两个小时之后,东乡平八郎乘坐的“三笠”号旗舰高奏着日本海军进行曲,桅杆上高悬着“Z”字战旗,高唱“皇国兴废只此一战,全体将士奋勇杀敌”的战斗旗帜,率领舰队驶出镇海湾,扑向疲惫已久的俄军舰队。
27日14时,日俄两支庞大的海军舰队开始交火,爆发了举世闻名的对马海战。在这次战役中,东乡平八郎仅水雷舰就配备了六十三艘,而罗哲斯特文斯基海军上将指挥的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同样类型的战船只有九艘。精于海上机动战术的东乡平八郎司令长官将联合舰队的军舰分编成两大战术群,对排成纵队航行着的俄军舰队实施穿插和分割包抄。经过一个昼夜的激战,东乡平八郎的联合舰队终于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战果:俄国太平洋第二分舰队几乎被全部歼灭,其38艘军舰有21艘被击沉,9艘被俘,损失总吨位高达20万吨之巨;俄军官兵死亡4830人,被俘6106人。而日本联合舰队仅损失了3艘鱼雷艇共计300吨之微,另有117人阵亡,583人受伤。初出茅庐的日本海军战胜了从彼得大帝时代就开始走向海洋的欧洲强国。
日本海大海战日本海军能够以弱胜强,在于他们准备充分,速战速决;重视夺取和掌握制海权,先机制敌,突然袭击;正确选择战机、登陆地段和主攻方向,同时灵活机动作战,陆海协同作战;士气高涨,作战勇敢,内部团结,指挥统一;指挥官训练有素,东乡平八郎指挥作战谨慎而诡诈更是功不可没。
东乡平八郎的铜像东乡平八郎指挥的这次日本海大海战的成功,决定了日俄战争中日本的最后胜利。1905年9月,日俄两国签订了朴茨矛斯条约。根据这一条约:中国东北成了日俄战争战利品,而日本则成为中国东北和朝鲜的主宰。
日本海大海战的结局也震惊了西方一般舆论,自19世纪末开始流传的“黄祸论”,至此终于有了定论,谁都看清楚了,挑战世界霸权的只能是日本,不可能是中国!
日俄战争使正处于升上期的日本的民族精神极大地振作起来,东乡平八郎在国内的声望迅速上升到顶点。明治天皇为褒奖他的“战功”,向他下赐敕语达10次之多。1905年12月,东乡平八郎被任命为海军军令部部长兼海军将官会议议员,成为日本海军第四任首脑,并获伯爵封赐,列为华族。到大正时期的1913年,他又被赐予帝国元帅称号,次年,他担任东宫御学问所总裁。
1934年,东乡平八郎被晋封为侯爵后不久,在东京病逝,享年86岁。
编辑本段东乡年谱
对幕府作战
1863年从军萨摩藩,参加萨英战争(对英国的战争)。 1866年参加萨摩藩新成立的海军。
1868年戊辰战争中,作为海军士官,在萨摩藩的战舰春田号上参加阿波冲海战,决战幕府的开阳号战舰。
1871年到1878年,在英国留学军事,后来成为一艘轻巡洋舰的建造监督。其中1877年劝止萨摩藩出身的留英学生回国参加反对明治政府的西南战争(参见西乡隆盛)。
对中国作战
1884年任“天城”舰舰长,曾至上海、福州和基隆等地观察中法战争情况。
1894年7月25日,中日甲午战争前夕,丰岛海战中,作为“浪速”舰舰长,击沉清朝运兵船“高升”号,殉难者达七百余人。
1894年9月17日,中日甲午海战中,指挥“浪速”舰作战。 1894年日本侵占澎湖时,指挥第一游击队以火力支援步兵登陆。
1895年晋升海军中将并出任海军大学校长。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时任日本常备舰队司令。
对俄国作战
日俄战争中任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2月8日突袭中国旅顺港内的俄国舰队。日本很快地夺得了制海权。4月,俄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官马卡格夫海军上将阵亡。
1904年6月6日晋升为海军大将。 1904年8月10日组织黄海海战,击败旅顺的俄国海军的突围。
1905年5月27日指挥对马海峡海战,歼灭俄国增援的第二太平洋舰队。此役决定了日俄战争中日本的最后胜利。
1905年12月,被任命为海军军令部部长兼海军将官会议议员,成为日本海军第四任首脑,参与日本军国主义对外扩张政策的制定。
晚年
1913年,大正时期被赐予帝国元帅称号。 1934年昭和时期病危时封侯爵。5月30日病死于东京,享年86岁。
其他
和同乡西乡隆盛一样,东乡平八郎深受阳明学的影响。据姚业鑫着《名邑余姚》所载,东乡平八郎随身携带的一颗印章上刻着“一生俯首拜阳明”七字。
在对马海峡海战胜利后,一艘美舰正在日本访问。在日本为东乡平八郎准备的庆功宴上,有几个访问的美国水兵邀请东乡平八郎干一杯,东乡平八郎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其中一位美国水兵就是后来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司令切斯特·威廉·尼米兹。
‘叁’ 建国以后,中国军舰何时访问过日本
2007年11月28日是首次。
中日舰艇互访事项,在2000年,时任日本首相的森喜朗与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达成了军舰互访共识,但是由于后来当时的小泉纯一郎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直到2007年的福田内阁期间,才得以实现。
中国导弹驱逐舰“深圳”号于2007年11月28日抵达东京晴海端口头,对日本进行为期4天的友好访问。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首次访问日本,也是中国舰艇相隔110多年后的访日,而作为回访,日本海上自卫队“细波”号驱逐舰在2008年6月19日上午9时从广岛县吴市军港启程。
前往中国湛江友好访问,这也是日本自卫队舰艇首次访华,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郑和”号训练舰在2009年11月5日抵达日本广岛县,对日本进行为期4天的友好访问。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二次派军舰访日,2011年12月19日本海自“雾雨”号护卫舰访问青岛。
(3)法国海军侦察舰访问日本扩展阅读:
10年后再次造访:
应日方邀请,经中央军委批准,2019年10月7日上午,东部战区海军某驱逐舰支队太原舰从舟山某军港启航,赴日本参加由日本海上自卫队举办的国际舰队阅舰式活动。10日到达日本, 在日本神奈川横须贺新港,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中国驻日本大使孔铉佑及使馆武官等、华侨华人、中资企业代表、在日媒体、日本海上自卫队横须贺地方总监渡边刚次郎(中将级别)及日本自卫队官兵、吹奏乐队等参加欢迎仪式,孔铉佑大使、渡边刚次郎总监及中国东部战区海军某驱逐舰支队副支队长宫元鑫大校在欢迎仪式上致辞。
‘肆’ 日本联合舰队详细资料
松岛 Matsushima
排水量(吨) 4278
船长(米) 91.81
船宽(米) 15.6
吃水(米) 6.05
马力(匹) 5400
航速(节) 17.5
火炮 320mm*1/120mm*12/6磅速射炮*16
鱼雷 360mm*4
装甲 甲板50mm/炮塔300mm/炮盾100mm/司令塔100mm
乘员(人) 355
舰长 尾本知道
舰史 为了对付北洋水师的定远、镇远二舰,由法国设计师白劳易(Louis-Emile Bertin)设计的“三景舰”之一,原计划建造4艘,后改为3艘。该舰1888年2月17日在法国地中海铁工及造船厂铺设龙骨,开始建造,1890年1月22日下水,1892年4月5日建成。甲午战争时作为联合舰队旗舰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13弹,死35人伤78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二等巡洋舰,1905年参加了对马海战。战后“三景舰”被编为练习舰队运送海军学员进行远航训练。1908年4月30日在运送海军候补生远航归途中在澎湖列岛的马公岛停泊时弹药库突然爆炸沉没。1908年7月31日除籍。
严岛 Itsukushima
排水量(吨) 4278
船长(米) 91.81
船宽(米) 15.6
吃水(米) 6.05
马力(匹) 5400
航速(节) 17.5
火炮 320mm*1/120mm*11/6磅速射炮*5/3磅速射炮*11/1磅速射炮*6
鱼雷 360mm*4
装甲 甲板50mm/炮塔300mm/炮盾100mm/司令塔100mm
乘员(人) 355
舰长 横尾道昱
舰史 为了对付北洋水师的定远、镇远二舰,由法国设计师白劳易(Louis-Emile Bertin)设计的“三景舰”之一。1888年1月7日在法国地中海铁工及造船厂铺设龙骨,开始建造,1889年7月18日下水,1891年9月3日建成。甲午战争中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8弹,死13人伤18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二等巡洋舰。1912年8月28日被列为二等海防舰。1919年4月1日作为杂役船,更名为严岛丸。1920年7月1日成为潜水艇母舰,舰名改回严岛。1920年9月20日至1924年7月31日又作为潜艇学校的水上校舍。1925年报废。1926年3月12日在吴港解体,同年3月21日除籍
桥立 Hashidate
排水量(吨) 4278
船长(米) 91.81
船宽(米) 15.6
吃水(米) 6.05
马力(匹) 5400
航速(节) 17.5
火炮 320mm*1/120mm*11/6磅速射炮*5/3磅速射炮*11/1磅速射炮*6
鱼雷 360mm*4
装甲 甲板50mm/炮塔300mm/炮盾100mm/司令塔100mm
乘员(人) 355
舰长 日高壮之丞
舰史 为了对付北洋水师的定远、镇远二舰,由法国设计师白劳易(Louis-Emile Bertin)设计的“三景舰”之一。1888年8月6日在横须贺铺设龙骨,开始建造,1891年3月24日下水,1894年6月26日建成。甲午战争中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11弹,死3人伤11人。黄海海战后曾代替松岛号成为日本联合舰队旗舰。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二等巡洋舰。1912年8月28日被列为二等海防舰。1922年4月1日作为杂役船。1925年12月23日报废,次年5月1日抛售,1927年在横须贺解体。
吉野 Yoshino
排水量(吨) 4267
船长(米) 109.73
船宽(米) 14.17
吃水(米) 5.18
马力(匹) 15968
航速(节) 23
火炮 152mm速射炮*4/120mm速射炮*8/47mm速射炮*22
鱼雷 360mm*5
装甲 甲板115mm(倾斜部)/45mm(平坦部)/炮盾115mm
乘员(人) 385
舰长 河原要一
舰史 日本向英国Armstrong公司订购的巡洋舰,还有一艘同型舰为“高砂”。据说吉野舰原为中国订购,但由于经费不足而被日本购去。1892年2月开工建造,1892年12月20日下水,1893年9月30日建成。甲午战争中参加了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8弹,死1人伤11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二等巡洋舰。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巡弋渤海。1904年被编入第一舰队参加了日俄战争中攻打旅顺的战斗。1904年5月15日在浓雾中与装甲舰春日号相撞沉没。1905年5月21日除籍
浪速 Naniwa
排水量(吨) 3709
船长(米) 91.4
船宽(米) 14
吃水(米) 6.1
马力(匹) 7604
航速(节) 19
火炮 260mm炮*2/150mm炮*6/6磅炮*2/四联装炮*10/机关炮*4
鱼雷 380mm*4
装甲 甲板50-75mm/防盾37mm/舰桥37mm
乘员(人) 352
舰长 东乡平八郎
舰史 日本向英国Armstrong公司订购的巡洋舰。1884年3月27日开工建造,1885年3月18日下水,1885年12月1日建成。该级舰据说原来也是中国订购,同样由于经费不足而由日本购去。甲午战争中参加了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9弹,伤2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二等巡洋舰。日俄战争中配属第2舰队第4战队。对马海战中受伤,后退出第一线。1912年7月26日在前往北海道途中的千岛群岛得抚岛海面因事故沉没。1912年8月5日除籍。
高千穗 Takachiho
排水量(吨) 3709
船长(米) 91.4
船宽(米) 14
吃水(米) 6.1
马力(匹) 7604
航速(节) 19
火炮 260mm炮*2/150mm炮*6/6磅炮*2/四联装炮*10/机关炮*4
鱼雷 380mm*4
装甲 甲板50-75mm/防盾37mm/舰桥37mm
乘员(人) 352
舰长 野村贞
舰史 日本向英国Armstrong公司订购的巡洋舰,是浪速号的同级舰。1884年4月10日开工建造,1885年5月16日下水,1886年3月26日建成。甲午战争中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5弹,死1人伤2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二等巡洋舰。1912年8月28日被列为二等海防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编入第二舰队参战。1914年10月17日在攻打我国青岛时被德国S90号发射的鱼雷击中沉没,264人战死。1914年10月29日除籍。
秋津洲 Akitsushima
排水量(吨) 3150
船长(米) 91.7
船宽(米) 13.14
吃水(米) 5.32
马力(匹) 8516
航速(节) 19
火炮 152mm速射炮*4/120mm速射炮*6/47mm速射炮*8
鱼雷 360mm*4
装甲 甲板75mm/炮盾115mm
乘员(人) 314
舰长 上村彦之丞
舰史 日本在横须贺船厂建造的巡洋舰原来作为“松岛”级的4号舰建造,后改为单独设计建造一型巡洋舰。该舰1890年3月开工建造,1892年7月6日下水,1894年3月31日建成,是日本建造的第一艘钢制巡洋舰。甲午战争中参加了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4弹,死5人伤10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二等巡洋舰。日俄战争时被编入第三舰队第六战队担任日本沿海的警戒舰。1912年8月28日被列为二等海防舰。1921年4月30日成为潜水艇母舰。1927年1月10日除籍,7月29日在横须贺解体
扶桑 Fuso
排水量(吨) 3777
船长(米) 67
船宽(米) 14.6
吃水(米) 5.5
马力(匹) 3650
航速(节) 13
火炮 240mm炮*4/170mm炮*2/80mm炮*6/机关铳*1
鱼雷 360mm*2
装甲 水线100-230mm/炮塔200mm
乘员(人) 345
舰长 新井有贯
舰史 日本向英国Samuda Bros公司订造的巡洋舰。1875年9月24日开工建造,1877年4月17日下水,1878年1月建成。建造时采用机帆并用的动力推进方式,1891年11月16日在横须贺撤去帆索装置。1894年7月21日完工。甲午战争中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8弹,死2人伤12人。1897年10月29日在伊予滩停泊时由于锚索断裂造成漂移,被松岛舰舰首冲角撞击后又与严岛舰右舷相撞后舰腹部进水沉没。1898年6月5日打捞出水后送入吴海军工厂修理。日俄战争时被编入第三舰队第七战队参战。1912年12月12日被列为二等海防舰。1908年4月1日除籍后作为杂役船,1909年2月15日退役。1910年在横滨解体。
千代田 Chiyoda
排水量(吨) 2439
船长(米) 94.5
船宽(米) 12.98
吃水(米) 4.27
马力(匹) 5678
航速(节) 19
火炮 120mm速射炮*10/47mm速射炮*14/机关炮*8
鱼雷 360mm*3
装甲 甲板25-38mm/水线带115mm
乘员(人) 306
舰长 内田正敏
舰史 由于日本向法国Forges公司订购的亩傍号(Unebi)巡洋舰1886年10月19日竣工驶往日本途中于12月3日突然失踪,日本海军获赔124万5千3百円。 日本用这笔资金向英国Brown公司订造千代田号巡洋舰。1888年11月开工建造,1890年6月3日下水,1891年1月1日建成。该舰是除扶桑、比睿两艘老舰外唯一在中央设置防御装甲带的军舰。甲午战争中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3弹。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三等巡洋舰。日俄战争中配属第三舰队第六战队,在朝鲜海峡护送运输船队。1904年7月26日在炮击旅顺时触雷后赴横须贺修理,而后参加对马海战。1912年8月28日被列为二等海防舰。一战中参加进攻中国青岛的作战。1921年4月30日成为水雷母舰。1922年4月1日成为潜水艇母舰。1924年4月1日成为杂役船。1927年8月5日在实弹射击训练中作为靶舰被击沉。后来该舰舰桥被拆除,移往江田岛海军学校作为号令台
赤城 Akagi
排水量(吨) 622
船长(米) 47
船宽(米) 8.2
吃水(米) 2.95
马力(匹) 963
航速(节) 10.25
火炮 8.2磅炮*1/4.7磅炮*1
鱼雷
装甲
乘员(人) 126
舰长 坂元八郎太
舰史 日本小野浜造船所神户工厂建造的摩耶级炮舰之一。1886年7月20日开工建造,1888年8月7日下水,1890年8月20日建成,编入吴镇守府,舰长瓜生外吉中佐。甲午战争中参加了黄海海战,海战中被击中30弹,死11人伤17人。舰长坂元八郎太被击毙。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二等炮舰。日俄战争中被编入第一舰队第七战队,1904年5月18日在旅顺外海浓雾中与大岛舰相撞,大岛舰被撞沉。1905年1月12日被编入第三舰队。1911年4月1日除籍。1911年12月21日退役。1912年3月22日成为川崎汽船公司的商船,改名为“赤城丸”。1921年被尼崎汽船公司购入,航行于濑户内海。1945年9月17日在佐柳岛遇台风沉没。1946年初被打捞起来,1月又在濑户内海触雷沉没,于1951年再次打捞起来。该舰最后于1953年在大阪解体。
比睿 Hiei
排水量(吨) 2284
船长(米) 67
船宽(米) 12.4
吃水(米) 5.3
马力(匹) 2515
航速(节) 13.5
火炮 170mm炮*3/150mm炮*6/1磅炮*4
鱼雷 360mm*4
装甲 水线带88-115mm
乘员(人) 321
舰长 樱井规矩之左右
舰史 日本向英国Milford Haven公司订造的金刚级巡洋舰之一。1875年9月24日开工建造,1877年6月12日下水,1878年2月25日建成。1890年曾远航欧洲。甲午战争中参加了黄海海战,海战中被击中23弹,死19人伤37人。甲午战后撤去帆索装置加以改装。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三等海防舰。日俄战争中作为旅顺港的警备舰使用。日俄战争后成为测量船。1911年4月1日除籍。1912年3月25日退役。
西京丸 SAIKIO
排水量(吨) 4100
船长(米) ?
船宽(米) ?
吃水(米) ?
马力(匹) 4300
航速(节) 15
火炮 120mm速射炮*4
鱼雷
装甲 ?
乘员(人) 350
舰长 鹿野勇之进
舰史
日本建造的商船,1889年下水,甲午战争前改装成代用巡洋舰。甲午战争中参加了黄海海战,海战中被击中12弹,伤11人
金刚 Kongo
排水量(吨) 2200
船长(米) 70
船宽(米) 12.4
吃水(米) 5.3
马力(匹) 2500
航速(节) 14
火炮 170mm*3/150mm*6/1磅炮*4
鱼雷 360mm*2
装甲 水线88mm-115mm
乘员(人) 308
舰长 有马新一
舰史 日本向英国Earles公司订造的金刚级巡洋舰的首舰。1875年9月开工建造,1877年4月下水,1878年1月建成。1890年曾远航欧洲。甲午战争中参加了威海卫之战。甲午战后撤去帆索装置加以改装,担任舞鹤地区的守备。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三等海防舰。日俄战争中作为旅顺港的警备舰使用。日俄战争后成为测量船。1909年7月21日除籍。
高雄 Takao
排水量(吨) 1750
船长(米) 70.4
船宽(米) 10.5
吃水(米) 4.0
马力(匹) 2332
航速(节) 15
火炮 150mm*4/120mm*1/57mm炮*1/四联装机关炮*2
鱼雷 380mm*2
装甲 ?
乘员(人) 220
舰长
舰史 日本横须贺造船厂建造的巡洋舰。1886年10月30日开工建造,1888年10月15日本下水,1889年11月16日建成。建造时采用钢骨铁皮结构,双重钢底,为当时世界上的先进技术,该舰也成为当时日本最高造船水平的体现。甲午战争中参加了威海卫之战。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三等海防舰。日俄战争中被编入第三舰队第七战队担任津轻海峡的警备舰。1911年4月1日除籍,1912年3月27日退役。
筑紫 Tsukushi
排水量(吨) 1350
船长(米) 64
船宽(米) 9.7
吃水(米) 4.4
马力(匹) 2887
航速(节) 16.5
火炮 250mm*2/120mm*4/9磅炮*2/1磅炮*4
鱼雷 450mm*2
装甲 ?
乘员(人) 186
舰长 三善克己
舰史 原智利海军向英国Armstrong公司订造的Artur Pratt号巡洋舰,1879年10月2日开工建造,1880年8月11日下水。日本海军于1883年6月18日购入。甲午战争中参加了威海卫之战。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三等海防舰。日俄战争中被编入第三舰队第七战队参战。1906年成为靶舰,1906年5月25日除籍,1910年解体。
八重山 Yaeyama
排水量(吨) 1584
船长(米) 96.9
船宽(米) 10.5
吃水(米) 4.0
马力(匹) 5630
航速(节) 20.75
火炮 120mm*3/47mm速射炮*8
鱼雷 450mm*2
装甲 ?
乘员(人) 200
舰长
舰史 日本横须贺造船厂建造的巡洋舰,由法国设计师白劳易(Louis-Emile Bertin)设计。1887年6月开工建造,1889年3月下水。1890年3月15日建成。该舰由于马力大航速高,所以多被用作侦察舰和通报舰,并兼作鱼雷艇母舰,舰上可装载5艘鱼雷艇的补给品。甲午战争中参加了威海卫之战。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通报舰。1902年在根室附近搁浅沉没,打捞修理后重新服役。日俄战争时被编入第三舰队作为无线电收发舰,收效甚微。1911年4月1日除籍。
。
‘伍’ 法国“迪皮伊·德·洛梅”号侦察舰有什么特点
该舰是法国新研制的电子侦察舰,名叫“迪皮伊·德·洛梅”号。用此舰名是为了纪念法国的着名舰船设计师迪皮伊·德·洛梅。迪皮伊·德·洛梅在1852年设计出世界上第一艘蒸汽战列舰“拿破仑”号,1859年又主持建造了法国第一艘木壳装甲舰“光荣”号。
“迪皮伊·德·洛梅”号侦察舰在海试完成后,于2005年10月交付法海军,2006年3月正式服役。
“迪皮伊·德·洛梅”号下水别具一格。新舰船下水常规方式是借用滑轨滑入水中。而“迪皮伊·德·洛梅”号却是由支撑系统先把舰体托起移至港池水边,尔后舰整体慢慢倾斜乃至横着“跳”下水。
促使法国海军下决心建造新型电子侦察舰的主要原因是2001年的“布干维尔”号参战表现不佳。法国派“布干维尔”号侦察舰到印度洋,支持美国的阿富汗战争。“布干维尔”号应在指定海域执行情报搜集任务,但这艘改自登陆运输舰的侦察舰电子侦察设备落后,没有很好地完成任务,让法国海军很痛苦。
“迪皮伊·德·洛梅”号研制计划于2001年12月启动,由于是全新设计,新侦察舰上层建筑聚集了多种天线。前部驾驶舱上安装有国际海事卫星天线和DRBN-38A型导航雷达。舱后甲板上矗立粗大的主桅杆,杆顶装置“伊立特”卫星传送的测向和截收系统,下部安装ARBR-21型探测雷达和侦听天线。主桅杆后是两个大球形卫星侦听天线。T字形桅杆上还有测向和侦听天线。舰上配备从低频、中频、高频、甚高频到极高频的全频通信系统,可侦听频率在30千赫到100吉赫之间的所有信号。
“迪皮伊·德·洛梅”号装备了完善的电磁侦察系统,会聚了泰利斯公司最新的电子技术,电子侦察能力要高出“布干维尔”号数十倍。它的天线阵列可搜集各种电子信号和雷达信号,确保完成复杂的测向和侦听任务。尤其是舰上装置了高性能的稳定系统,使它在6级海况下仍能以10节速度巡航,继续执行侦察任务。
舰上另一特点是安装有航行补给甲板和设施,这使它一年可在海上执行侦察任务350天,将创造现今世界侦察舰年值勤时间最长的记录。
“迪皮伊·德·洛梅”号舰长107.75米,宽15.85米,满载排水量3600吨,最大航速16节,续航力6300公里,舰员108名,其中电子情报人员78人、海员16人、军官14人。舰艉平台可载一架多用途直升机。舰上安装警报探测系统,配备两挺12.7毫米M2HB勃郎宁重机枪。
‘陆’ 二战中, 法国投降后它的海军去哪里了
准确地说,是英国海军解除了法国海军的武装。
敦刻尔克大撤退之后有200多艘法国海军各型舰艇撤退到英国各港口,1940年7月3日英军突然解除了他们的武装,基本没有发生交火。
不过在地中海的米尔斯克比尔海军基地,驻留的法国舰队主力战舰被占有压倒优势的英国舰队击沉,受创的战舰也凿沉或搁浅。
英国海军之所以这样做是由于米尔斯克比尔海军基地驻留的法国指挥官在维希政权和盟国之间摇摆不定。
‘柒’ 法国海军黎塞留号战列舰性能如何
在一战后的20年里,作为海军五强之一,在华盛顿海军条约中,法国战列舰编队的规模被定在5艘35000吨级战列舰(总吨位不得超过17。5万吨)。但一战后的法国国力衰弱,没有财力与英美展开造舰竞赛。在华盛顿海军条约生效的15年内,法国海军的战列舰从未达到或冲破17。5万吨的条约限制线。然而,30年代中期,德国和意大利大力扩充海军,对法国的海上利益构成严重威胁。在此情况下,法国终于下决心建造数艘新型战列舰,以保持法国海军在地中海和东大西洋的海上优势。
虽然华盛顿海军条约和伦敦海军公约给各海军强国带来了15年的“海军假日”,但战列舰的设计和建造技术并没有停滞。随着轮机技术和造船工艺的发展,在30年代中期的欧洲,开始流行“全能战列舰”的设计思想,即在一艘战列舰上集中过去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的长处:新的战列舰航速可达到30节左右;同时又装有381毫米的大威力主炮,水线装甲列板厚度在300毫米以上。为此,战列舰的标准排水量也曾加到35000吨以上,并采用了新的高压蒸汽轮机、更高强度的装甲和新型主炮。
法国下决心拨巨款建造战列舰,最直接的原因,是法国潜在对手的海军扩充计划。30年代中期,意大利开始建造标准排水量36000吨、航速30节,装备9门381毫米主炮的利托里奥级战列舰。而德国秘密建造的俾斯麦级战列舰标准排水量达到42000吨,设备更先进、战斗力更强大。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30年代初期的法国海军,只有4艘一战期间的旧战列舰,排水量在2万吨左右,性能极差。1932年,法国建造了两艘敦刻尔克级快速战列舰。该级舰具有较高的航速和适中的装甲,但所装的340毫米主炮的威力过小,不但无法与大型战列舰对抗,与德国同时期的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对抗也颇为勉强。于是,法国海军从30年代开始,设计和建造自己的新型战列舰——黎塞留级战列舰。
1935年10月22日,黎塞留级首舰“黎塞留”号在布雷斯特铺设第一块龙骨。在随后的4年内,2号舰“让-巴尔”号和3号舰“克莱蒙梭”号相继开工。黎塞留是法国中世纪着名的红衣大主教。法国计划首批建造3艘黎塞留级战列舰,随后再建造3艘黎塞留级的改进型,到40年代中期,整个造舰计划完成时,法国将拥有8艘较新的战列舰与意大利和德国海军的同类战舰对抗。
与英国和美国的全球性海军不同,二战前的法国海军,实质上是一支地区性海军,其殖民地主要集中在北非,因而主要任务就是夺取地中海的制海权,保障殖民地与法国本土的海上联系。因此,作为本土主力舰队核心的黎塞留级战列舰,它的作战思想就是在地中海能与意大利主力舰或者英国地中海分舰队决战,同时能进行护航、破交和对陆火力支援、压制任务。基于此,黎塞留级在设计上具有以下特点:具有高航速,但续航力不作过高要求;具有足以对付意大利新型战列舰的主炮,同时安装用于攻击小目标的副炮;具有较强的水平装甲带,还要增强对空防护能力。
从敦刻尔克级开始,法国战列舰采用了一种非常奇特的布局方式:2座四联装主炮全部布置在前甲板,后甲板无主炮,只层叠布置数个副炮塔。黎塞留级战列舰也沿用了这一总体布置方案:它的前甲板装有2座四联装380毫米主炮,后甲板则不设主炮,以品字形布置3座三联装152毫米副炮。“黎塞留”号设计之初,法国曾计划在其上安装406毫米主炮:9门406毫米主炮安装在3座三联装炮塔上,与后来的依阿华级类似,呈“前二后一”布置。后来发现,这一方案使战列舰的吨位大大超标,建造费用也难以承受,继而改为6门406毫米主炮,2座炮塔前置。但这样一来,全舰主炮数量过少,火力密度不足,海战中无法有效覆盖目标。最后,经过仔细权衡,在“黎塞留”号上采用了较小口径的380毫米主炮,它的重量较轻,能够以4联装方式安装8门火炮,相应增大了火力密度。
法国和英国的火炮身管最短,为45倍口径;意大利为50倍口径,德国为52倍口径。不过,法国的火炮的发射药装填量最大,因此,尽管法制火炮身管最短而弹丸较重,但在弹丸初速、射程和穿甲能力上,并不低于同类火炮。380毫米舰炮的每个四联装炮塔重2274吨,与同时期一艘舰队驱逐舰的排水量相当。炮塔采用液压控制,使用电动液泵作为驱动动力。炮塔内的4门火炮分为两组,每组内的两门火炮联动,而与另一组的2门火炮相对独立。因此,从结构上看,黎塞留级的火炮布置方式实际上是2*2*2,而不是外观上的4*2。法制380毫米炮塔的另一个特点是,可以在任意角度装弹。一般的战列舰由于结构限制,只能在固定角度进行装填,如大和级战列舰,其采用的460毫米火炮只能在+3度状态下装填炮弹。由于采用了名为“弹性装填”的装弹系统,从而提高了火炮的战斗射速,此炮射速要明显高于其他固定角度装填的战列舰。
战列舰的设计原则之一,就是要求其装甲能够抵御自身主炮的轰击。“黎塞留”号在设计之初,也要求其主装甲能够承受380毫米火炮在27000米处的轰击(此时的380毫米穿甲弹能够穿透331毫米的装甲列板)。由于主炮前置节省了不少重量,因而“黎塞留”号有足够的重量指标用于装甲防护。其水线附近的装甲列板厚度为328毫米,且有15度内倾角,装甲列板之后还有厚18毫米的防崩落衬垫。在舰首和舰尾处的非重要部位,装甲厚度为127—152毫米。炮塔也是防护重点。炮塔正面装甲厚度达到430毫米,侧面厚270毫米,座圈装甲厚度为405毫米。指挥塔是全舰的大脑,装甲防护的标准不能低于水线处。“黎塞留”号的指挥塔装甲厚度达到340毫米,不过在其服役后的战斗中,舰长通常不呆在指挥塔内部,而是喜欢跑到露天的舰桥上观察情况。
在“黎塞留”号设计之时,来自空中的威胁已经日益增大。因此,它除安装了大量的对空火炮之外,还加强了水平装甲,舰上共有两层甲板铺设装甲,第一层厚150—170毫米,第二层厚40—100毫米,这样的多层装甲甲板可以有效降低航弹对军舰的破坏。炮塔顶部的装甲也比一般的战列舰厚,为195毫米。经过增强水平装甲,有效提高了舰体的防护能力。
在地中海海区作战,高航速有利于对敌主力舰队的围歼,同时也便于捕捉敌商船和运输舰。地中海港口要塞众多,一旦追赶不及,敌商船躲入海岸要塞的控制范围内,就难以吃掉了。因此,法国在设计黎塞留级舰的时候,就要求其具有较高航速。
“黎塞留”号采用4台总功率为15万马力的蒸汽轮机,4轴推进,设计航速为30节。而该级2号舰“让-巴尔”号由于战后才完工,采用了17。6万马力的新型主机,航速32节。在“黎塞留”号下水后的试验中,主机达到了15。5万马力的峰值功率,最大航速达到32节,并且可以30节航速航行60个小时。与高航速相比,黎塞留级的续航力则不那么突出。“黎塞留”号可以装6800吨重油,以18节经济航速航行时,最大续航力为5000海里。相比之下,美国依阿华级战列舰的载油量为9000吨,但排水量5。8万吨的依阿华级续航力却达到16000海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黎塞留”号采用的法国蒸汽轮机组效率偏低,二是前置主炮方案造成军舰前半部分水线过于肥大,从而增加了航行阻力。但是,在地中海海域作战,对于军舰的续航力要求不高,因此这个缺点对于战斗力的影响并不大。
“黎塞留”号于1935年开工,但法国相对薄弱的造船工业使其建造速度无法与英美相比,到1940年6月只完成了95%的建造进度,舰上的主要设备虽然安装完毕,却都未经过调试,没有形成战斗力。这时候,德军绕过马其诺防线,横扫法国北部,为了避免落入德国之手,“黎塞留”号于6月15日离开布雷斯特,6月18日抵达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二战期间,它加入盟军英勇作战。
1939年9月,德国对波兰发动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战争的到来比法国人预计的快得多,海上战斗尚未打响,法国却从陆地上溃败了。1940年上半年,德军绕过马其诺防线横扫法国北部,到1940年6月,巴黎沦陷,法国国防彻底崩溃。随着法国傀儡政权与纳粹德国签定和约,法国成为德国控制下的仆从国,法国海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混乱。主力舰纷纷离开法国本土港口,有的直接向英国投降,但更多的战舰躲进了北非法属殖民地港口中,处于观望状态。其中,旧战列舰“洛林”号和“库尔贝”号正在英国访问,法国投降后立即被扣留;快速战列舰“敦刻尔克”号、“斯特拉斯堡”号与两艘旧战列舰停泊在阿尔及利亚奥兰港;只完成了船体工程的“让-巴尔”号也被拖曳到摩洛哥卡萨布兰卡。
“黎塞留”号也面临着投降或是战斗的选择。为了避免这艘战舰落入德国之手,“黎塞留”号的舰员自行决定,脱离傀儡政权的控制。6月15日,尚未最后完工的“黎塞留”号带着所能收集到的弹药和零备件,离开布雷斯特,于6月18日抵达法属殖民地塞内加尔的达喀尔。
法国沦陷后,处于观望状态得法国战列舰达6艘,而当时德国海军建成的战列舰只有3艘。这些法国战舰虽然未宣布效忠傀儡政权,但态度大多摇摆不定,万一最终落入德国手中,对英国舰队将是严重的威胁。为了消灭这些潜在的对手,英国制定了名为“抛石机”的行动计划,政治劝降和武力解决结合,解除这些海外法国舰队的战斗力。1940年7月3日,英国不宣而战,对停泊在北非各港口的法舰采取行动。停泊在阿尔及利亚奥兰港的4艘法国战列舰首先遭到攻击,在以“胡德”号战列巡洋舰为首的英国舰队的炮击,4艘法国战列舰有3艘沉没或搁浅,仅“敦刻尔克”号侥幸逃脱。
7月8日,厄运降临到了“黎塞留”号头上,以“竞技神”号航母为核心的英国舰队袭击了达喀尔。“黎塞留”号作为打击的首要目标,遭到从“竞技神”号上起飞的“剑鱼”鱼雷机的攻击。但“剑鱼”投放的450毫米鱼雷收效甚微。
第一次攻击未果之后,1940年9月23日,英国皇家海军派遣“巴勒姆”号、“皇家橡树”号和“决心”号3艘战列舰再次光临达喀尔,目的仍旧是摧毁法国这艘最强大的战列舰。锚泊状态的“黎塞留”号用主炮奋力还击,达喀尔的海岸炮台也对英国舰队进行炮击。在与这3艘3。2万吨,装备15英寸主炮的英国战列舰的交火中,“黎塞留”号再次被击伤,好在装甲厚实,没有伤筋动骨。战斗中,英国“决心”号战列舰被击伤。迫于海岸炮台的强大火力,为避免更大的损失,英国舰队不得不撤出战斗。
英国的攻击使法国海外舰队与盟军的关系僵化。在整个1941年,“黎塞留”号都在达喀尔锚泊,不宣布加入轴心国序列,但同时不与英国妥协。1942年,盟军在北非的“火炬”作战中,“黎塞留”号保持中立,即不参加登陆行动,也不对盟军登陆部队进行打击。在美国的调解下,1942年底,自由法国与“黎塞留”号舰员最后达成和解:名义上由美国将’“黎塞留”号买下,在美国接受整修后投入太平洋战场的对日作战,战后再归还法国政府。
1943年1月16日,“黎塞留”号抵达纽约,对舰上设备进行大整休。原先装备的水上飞机弹射器和水上飞机机库被拆除,法制37毫米高炮与13。2毫米高射机枪被换装为盟军制式40毫米“博福斯”中口径高炮和20毫米“厄立孔”小口径速射炮;但保留了100毫米大口径高炮、152毫米副炮和380毫米主炮。
由于美国海军没有装备380毫米主炮的战列舰,最后不得不为“黎塞留”号特制一批380毫米口径弹药。在整修中,还对“黎塞留”号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安装了美国新研制的对空、对海搜索雷达。接受现代化改造后的“黎塞留”号涣然一新。
1943年10月,“黎塞留”号改装完毕,划归英国远东舰队指挥,在东南亚及印度洋海域作战。“黎塞留”号的主要任务,是依靠其高速和高炮,为航母提供近程空中保护,同时利用380毫米舰炮轰击日军守岛工事。由于“ 黎塞留”号具有30节高航速,它能够跟随舰队中的航母行动,用舰上的大量中小口径高炮为航母提供最后一层防空屏障,而航速23节左右的英国旧战列舰只能作为火力支援舰使用。
1944年,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对日军展开全面进攻。同年3月,英国远东舰队从斯里兰卡出发,以“光辉”号航母为核心,攻击日军占据的苏门达腊岛。“黎塞留”号作为舰队中的对岸火力支援舰,与“伊利莎白女王”号、“刚勇”号战列舰、“声望”号战列巡洋舰共同对苏门达腊岛西北角的沙璜
港进行炮击。在战斗中,4舰共发射381/380毫米炮弹294发,各种副炮炮弹数 千发,几乎完全摧毁了日军的海岸炮台与工事。1944年6月,盟军在诺曼底登 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法国解放指日可待,正在太平洋战场苦战的“黎塞留”号也奉命返回法国本土。
1944年10月,“黎塞留”号从印度洋穿过红海及苏伊士运河,返回法国。
勒克莱尔将军的“自由法国”战士在巴黎进行凯旋门阅兵时,自由法国的战舰也在土伦港进行了壮观的阅舰仪式。当强大的“黎塞留”号缓缓开进土伦港时,受到了法国人的狂热欢迎,“黎塞留”号成为自由法国的海上标志。
虽然法国全境解放,德国即将投降,但在太平洋战场,战争还未结束。法国复国庆典结束后,“黎塞留”号重新返回太平洋作战。
1945年初,日本舰队中的航母和舰载航空兵基本损失殆尽,但仍存留有一定数量的战列舰;在太平洋的多个岛屿,仍有日军经营多年的坚固工事。
在长达半年的海岛登陆作战中,“黎塞留”号与美国“依阿华”号、“北卡莱罗那”号等名舰并肩作战,将无数一吨左右的高爆弹倾泻到日军阵地上。
1945年8月,“黎塞留”号参加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对日本沿岸港口与城市进行炮击,并目睹了8月15日东京湾的日本投降仪式。“黎塞留”号的战斗足迹遍及三大洋,是法国参战地域最广,航行里程最长的战列舰,也是法国海军史上最着名的战列舰。
二战结束后,“黎塞留”号从英国远东舰队序列中退出,回归美国海军控制,美国继而将“黎塞留”号归还法国。1946年,“黎塞留”号再次从太平洋返回法国。在回国之前,“黎塞留”号还执行了最后一次作战任务:在印支战争中,“黎塞留”号在中南半岛沿岸巡弋,对越南进行威慑。
战后“黎塞留”号虽然已无大用场,但作为法国海军的象征,它一直服役到50年代。在参加法国北非殖民地的几次战争中,大多是作为海军的威慑力量使用。由于战列舰的维护费用过高,1959年“黎塞留”号退出现役,先是在布雷斯特作为船员训练舰使用,1964年作为废钢出售,最后在意大利拆船厂解体。
黎塞留级2号舰“让-巴尔”号在1940年3月匆匆下水,1940年6月在只安装了一个炮塔时,便匆匆撤退到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由于卡萨布兰卡被法国维希政府控制,因此“让-巴尔”号仍落入轴心国之手。在盟军“火炬”登陆作战中,“让-巴尔”号用它仅有的一门主炮炮击了进攻卡萨布兰卡的盟军部队,结果招致美国战列舰“马萨诸塞”号和美国轰炸机的“群殴”,被命中5发406毫米炮弹和3枚炸弹,舰体严重损坏。占领卡萨布兰卡后,法国重新得到了“让-巴尔”号的舰壳,战后继续未竣工程,并最终于1955年建成。“让-巴尔”号是世界上完工的最后一艘战列舰,它在法国海军服役了仅仅6年,1961年退出现役,在土伦港作为舰员训练舰使用,并于1970年 解体。
‘捌’ 法国航空447号班机的行动
班机在里约热内卢5月31日晚上10时03分(UTC)时间起飞,原定于6月1日上午9时10分到达巴黎,6月1日凌晨1时33分,客机报告称即将在50分钟内进入塞内加尔的空中管制区域(经纬度:4°0′18″N 29°59′24″W / 4.005, -29.99) ,而班机正位处巴西东北海岸565公里(经纬度:1°21′39″S 32°49′53″W / -1.36083, -32.83139) ,而当时客机以巡航高度为35000英尺,空速为467节(每小时840公里)的飞行速度飞行。1时48分,班机离开巴西大西洋空中管制区域。2时10分,地面控制台首次收到来自客机飞机通信寻址与报告系统(ACARS)自动发出的故障信息 ,指客机皮氏管、第一飞行控制系统故障,即因为大气资料惯性基准系统(Air Data Inertial Reference Unit)故障导致自动驾驶系统(Autopilot)以及自动推力系统(Auto-thrust System)关闭,随后空中防撞系统切换至模式、电传操纵系统进入备用模式。1分钟后,客机再次发出后备导航系统内综合传感器结构(Integrated Sensor is Structure)、附属飞行管理系统内惯性基准组。2时13分,指两个独立的空中资料分析系统运作常,以及来自飞行管理系统发出的指第一以及第二飞行电子控制系统。2时14分,地面控制台收到最后一段信息,指机舱增压系统异常,而客机处于经纬度为3°34′40″N 30°22′28″W / 3.5777, -30.3744。其后飞机失去联系。
两小时后,塞内加尔空中管制尝试联系这架班机,但联系不上机组,随后通知法国航空。到了应该到达法国空域时,空管员还是无法联系到飞机。随着飞机预计到达时间上午11点10分过去,燃料应该已经耗尽,法航开始通知乘客家属,飞机可能在海上坠毁。
巴西空军随即在费尔南多·迪诺罗尼亚群岛(Fernando de Noronha)附近展开搜索。军方称,佛得角的雷达站无法追踪航班飞越大西洋时的飞行踪迹。法国空军同时派出在达喀尔空军基地的一架布瑞圭大西洋式长程侦察机(Breguet Atlantic)展开搜索,当晚,巴西军方再派出一架C-130运输机以及一架巴西航空工业公司R-99侦察机参与搜索。法国当局在随后要求美国国防部提供卫星协助。2009年6月1日,巴西航空通信中心(Brazilian Aeronautical Communications Center)表示在447号班机自动发出信号后半小时,一架从欧洲飞往巴西的巴西天马航空客机在费尔南多·迪诺罗尼亚岛1300公里附近发现橘红色亮光,怀疑是失事客机,巴西军方随即派遣两架直升机前往所汇报区域搜索。另一方面,法国海军在6月2日派出两艘巡逻舰前往预计搜索地点,一架E-3空中预警机在当天下午3时起飞,协助早前已派出的布瑞圭大西洋式长程侦察机以及猎鹰50喷射机(Dassault Falcon 50),同时也派出一艘携有两艘可以下潜到6000米深小型潜水艇的法国搜救船。但恶劣的天气以及达法国国土面积5倍的搜索区域使搜索工作遭受极大困难。
《西班牙报》报道,在一架从利马飞往马德里的西班牙彗星航空974航班上有一名副驾驶以及一名乘客在447号班机失事推测海域2000公里以外(经纬度: 7°N 49°W)发现一道强烈白光在6秒内垂直坠入海中,随后班机飞行员回报给西班牙民航当局。 法国机场当局已在巴黎戴高乐机场设立危机中心应对法航客机事件,法国交通运输部高级官员赴现场办公。
巴黎机场一位官员称:“我们非常担心。飞机在起飞几个小时后从监控屏幕上消失了。这可能是雷达收发机故障,但这种可能性很小,并且飞机没有在原定时间着陆。”
法国航空公司证实,这架航班号为AF447的空客A330飞机已失去联系,机上载有216名乘客和12名机组人员。
巴西空军1日晚部署携有雷达和红外装置的飞机继续对在大西洋上空失踪失客的法航客机进行搜寻。1日白天,巴西空军的8架飞机对巴西东北海岸1100公里的范围进行了巡视,没有发现任何情况。巴西军方还将使用一架装有仪器的大力神C130飞机连夜对法航航班进行搜索,以期能发现失踪航班的紧急无线电发射台。此外,一架携有红外装置的巴西航空工业公司(Embraer)R-99监察机也在进行着搜索任务。
巴西空军发言人说,法国商船发出的当地气象条件和海洋水域报告表明,这一带的水温约30摄氐度,眼见度良好,海浪不大,浪高约在2米。风速不大,约为15节。这样的条件有利于在海上的人生存。因此,不能排除还有生还者的性。
巴西方面有媒体称,在塞内加尔海岸附近发现部分残骸,但不能确定残骸的来源,而随后媒体报道一艘法国货船在早前巴西天马航空所发现橘红色亮点海域发现漂浮的残骸。6月2日,巴西空军在费尔南多·迪诺罗尼亚群岛东北650公里圣彼特与圣保罗岩附近发现海面有漂浮物如如飞机座椅、救生圈、金属管等,同时海面漂有航空燃油的痕迹,随后巴西军方证实空军以及法国货船所发现的残骸来自447号班机,并宣布班机已经坠毁。巴西代总统阿伦卡尔(José Alencar)在当天晚间签署法令,全国哀悼三天。然而巴西方面在所发现的碎片并非来自447号班机,而油渍也并非来自客机,可能来自非法飞机或货船。客机依然失踪。
6月6日,巴西空军宣布在离海岸约1100公里处,发现两具乘客遗体、有该航班机票的行李箱、装有电脑的背包,及可能是该班机上的座椅。
6月7日,巴西军方表示,他们已经找到一批飞机残骸,包括垂直尾翼,还有29名机上乘客和机员的遗体;而且他们从残骸上的编号,确认这就是失踪法航班机所有。
‘玖’ 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海军打得过日本吗
二战时期法国海军不如日本,战时法国连航母都没有,现役的战列舰/巡洋舰吨位也不如日本的大,二战时期日本海军是很强的,在美国之后,英国之前
‘拾’ 甲午战争日本都有哪些军舰
松岛 Matsushima
排水量(吨) 4278
船长(米) 91.81
船宽(米) 15.6
吃水(米) 6.05
马力(匹) 5400
航速(节) 17.5
火炮 320mm*1/120mm*12/6磅速射炮*16
鱼雷 360mm*4
装甲 甲板50mm/炮塔300mm/炮盾100mm/司令塔100mm
乘员(人) 355
舰长 尾本知道
舰史 为了对付北洋水师的定远、镇远二舰,由法国设计师白劳易(Louis-Emile Bertin)设计的“三景舰”之一,原计划建造4艘,后改为3艘。该舰1888年2月17日在法国地中海铁工及造船厂铺设龙骨,开始建造,1890年1月22日下水,1892年4月5日建成。甲午战争时作为联合舰队旗舰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13弹,死35人伤78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二等巡洋舰,1905年参加了对马海战。战后“三景舰”被编为练习舰队运送海军学员进行远航训练。1908年4月30日在运送海军候补生远航归途中在澎湖列岛的马公岛停泊时弹药库突然爆炸沉没。1908年7月31日除籍。
严岛 Itsukushima
排水量(吨) 4278
船长(米) 91.81
船宽(米) 15.6
吃水(米) 6.05
马力(匹) 5400
航速(节) 17.5
火炮 320mm*1/120mm*11/6磅速射炮*5/3磅速射炮*11/1磅速射炮*6
鱼雷 360mm*4
装甲 甲板50mm/炮塔300mm/炮盾100mm/司令塔100mm
乘员(人) 355
舰长 横尾道昱
舰史 为了对付北洋水师的定远、镇远二舰,由法国设计师白劳易(Louis-Emile Bertin)设计的“三景舰”之一。1888年1月7日在法国地中海铁工及造船厂铺设龙骨,开始建造,1889年7月18日下水,1891年9月3日建成。甲午战争中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8弹,死13人伤18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二等巡洋舰。1912年8月28日被列为二等海防舰。1919年4月1日作为杂役船,更名为严岛丸。1920年7月1日成为潜水艇母舰,舰名改回严岛。1920年9月20日至1924年7月31日又作为潜艇学校的水上校舍。1925年报废。1926年3月12日在吴港解体,同年3月21日除籍
桥立 Hashidate
排水量(吨) 4278
船长(米) 91.81
船宽(米) 15.6
吃水(米) 6.05
马力(匹) 5400
航速(节) 17.5
火炮 320mm*1/120mm*11/6磅速射炮*5/3磅速射炮*11/1磅速射炮*6
鱼雷 360mm*4
装甲 甲板50mm/炮塔300mm/炮盾100mm/司令塔100mm
乘员(人) 355
舰长 日高壮之丞
舰史 为了对付北洋水师的定远、镇远二舰,由法国设计师白劳易(Louis-Emile Bertin)设计的“三景舰”之一。1888年8月6日在横须贺铺设龙骨,开始建造,1891年3月24日下水,1894年6月26日建成。甲午战争中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11弹,死3人伤11人。黄海海战后曾代替松岛号成为日本联合舰队旗舰。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二等巡洋舰。1912年8月28日被列为二等海防舰。1922年4月1日作为杂役船。1925年12月23日报废,次年5月1日抛售,1927年在横须贺解体。
吉野 Yoshino
排水量(吨) 4267
船长(米) 109.73
船宽(米) 14.17
吃水(米) 5.18
马力(匹) 15968
航速(节) 23
火炮 152mm速射炮*4/120mm速射炮*8/47mm速射炮*22
鱼雷 360mm*5
装甲 甲板115mm(倾斜部)/45mm(平坦部)/炮盾115mm
乘员(人) 385
舰长 河原要一
舰史 日本向英国Armstrong公司订购的巡洋舰,还有一艘同型舰为“高砂”。据说吉野舰原为中国订购,但由于经费不足而被日本购去。1892年2月开工建造,1892年12月20日下水,1893年9月30日建成。甲午战争中参加了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8弹,死1人伤11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二等巡洋舰。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巡弋渤海。1904年被编入第一舰队参加了日俄战争中攻打旅顺的战斗。1904年5月15日在浓雾中与装甲舰春日号相撞沉没。1905年5月21日除籍
浪速 Naniwa
排水量(吨) 3709
船长(米) 91.4
船宽(米) 14
吃水(米) 6.1
马力(匹) 7604
航速(节) 19
火炮 260mm炮*2/150mm炮*6/6磅炮*2/四联装炮*10/机关炮*4
鱼雷 380mm*4
装甲 甲板50-75mm/防盾37mm/舰桥37mm
乘员(人) 352
舰长 东乡平八郎
舰史 日本向英国Armstrong公司订购的巡洋舰。1884年3月27日开工建造,1885年3月18日下水,1885年12月1日建成。该级舰据说原来也是中国订购,同样由于经费不足而由日本购去。甲午战争中参加了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9弹,伤2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二等巡洋舰。日俄战争中配属第2舰队第4战队。对马海战中受伤,后退出第一线。1912年7月26日在前往北海道途中的千岛群岛得抚岛海面因事故沉没。1912年8月5日除籍。
高千穗 Takachiho
排水量(吨) 3709
船长(米) 91.4
船宽(米) 14
吃水(米) 6.1
马力(匹) 7604
航速(节) 19
火炮 260mm炮*2/150mm炮*6/6磅炮*2/四联装炮*10/机关炮*4
鱼雷 380mm*4
装甲 甲板50-75mm/防盾37mm/舰桥37mm
乘员(人) 352
舰长 野村贞
舰史 日本向英国Armstrong公司订购的巡洋舰,是浪速号的同级舰。1884年4月10日开工建造,1885年5月16日下水,1886年3月26日建成。甲午战争中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5弹,死1人伤2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二等巡洋舰。1912年8月28日被列为二等海防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编入第二舰队参战。1914年10月17日在攻打我国青岛时被德国S90号发射的鱼雷击中沉没,264人战死。1914年10月29日除籍。
秋津洲 Akitsushima
排水量(吨) 3150
船长(米) 91.7
船宽(米) 13.14
吃水(米) 5.32
马力(匹) 8516
航速(节) 19
火炮 152mm速射炮*4/120mm速射炮*6/47mm速射炮*8
鱼雷 360mm*4
装甲 甲板75mm/炮盾115mm
乘员(人) 314
舰长 上村彦之丞
舰史 日本在横须贺船厂建造的巡洋舰原来作为“松岛”级的4号舰建造,后改为单独设计建造一型巡洋舰。该舰1890年3月开工建造,1892年7月6日下水,1894年3月31日建成,是日本建造的第一艘钢制巡洋舰。甲午战争中参加了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4弹,死5人伤10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二等巡洋舰。日俄战争时被编入第三舰队第六战队担任日本沿海的警戒舰。1912年8月28日被列为二等海防舰。1921年4月30日成为潜水艇母舰。1927年1月10日除籍,7月29日在横须贺解体
扶桑 Fuso
排水量(吨) 3777
船长(米) 67
船宽(米) 14.6
吃水(米) 5.5
马力(匹) 3650
航速(节) 13
火炮 240mm炮*4/170mm炮*2/80mm炮*6/机关铳*1
鱼雷 360mm*2
装甲 水线100-230mm/炮塔200mm
乘员(人) 345
舰长 新井有贯
舰史 日本向英国Samuda Bros公司订造的巡洋舰。1875年9月24日开工建造,1877年4月17日下水,1878年1月建成。建造时采用机帆并用的动力推进方式,1891年11月16日在横须贺撤去帆索装置。1894年7月21日完工。甲午战争中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8弹,死2人伤12人。1897年10月29日在伊予滩停泊时由于锚索断裂造成漂移,被松岛舰舰首冲角撞击后又与严岛舰右舷相撞后舰腹部进水沉没。1898年6月5日打捞出水后送入吴海军工厂修理。日俄战争时被编入第三舰队第七战队参战。1912年12月12日被列为二等海防舰。1908年4月1日除籍后作为杂役船,1909年2月15日退役。1910年在横滨解体。
千代田 Chiyoda
排水量(吨) 2439
船长(米) 94.5
船宽(米) 12.98
吃水(米) 4.27
马力(匹) 5678
航速(节) 19
火炮 120mm速射炮*10/47mm速射炮*14/机关炮*8
鱼雷 360mm*3
装甲 甲板25-38mm/水线带115mm
乘员(人) 306
舰长 内田正敏
舰史 由于日本向法国Forges公司订购的亩傍号(Unebi)巡洋舰1886年10月19日竣工驶往日本途中于12月3日突然失踪,日本海军获赔124万5千3百円。 日本用这笔资金向英国Brown公司订造千代田号巡洋舰。1888年11月开工建造,1890年6月3日下水,1891年1月1日建成。该舰是除扶桑、比睿两艘老舰外唯一在中央设置防御装甲带的军舰。甲午战争中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3弹。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三等巡洋舰。日俄战争中配属第三舰队第六战队,在朝鲜海峡护送运输船队。1904年7月26日在炮击旅顺时触雷后赴横须贺修理,而后参加对马海战。1912年8月28日被列为二等海防舰。一战中参加进攻中国青岛的作战。1921年4月30日成为水雷母舰。1922年4月1日成为潜水艇母舰。1924年4月1日成为杂役船。1927年8月5日在实弹射击训练中作为靶舰被击沉。后来该舰舰桥被拆除,移往江田岛海军学校作为号令台
赤城 Akagi
排水量(吨) 622
船长(米) 47
船宽(米) 8.2
吃水(米) 2.95
马力(匹) 963
航速(节) 10.25
火炮 8.2磅炮*1/4.7磅炮*1
鱼雷
装甲
乘员(人) 126
舰长 坂元八郎太
舰史 日本小野浜造船所神户工厂建造的摩耶级炮舰之一。1886年7月20日开工建造,1888年8月7日下水,1890年8月20日建成,编入吴镇守府,舰长瓜生外吉中佐。甲午战争中参加了黄海海战,海战中被击中30弹,死11人伤17人。舰长坂元八郎太被击毙。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二等炮舰。日俄战争中被编入第一舰队第七战队,1904年5月18日在旅顺外海浓雾中与大岛舰相撞,大岛舰被撞沉。1905年1月12日被编入第三舰队。1911年4月1日除籍。1911年12月21日退役。1912年3月22日成为川崎汽船公司的商船,改名为“赤城丸”。1921年被尼崎汽船公司购入,航行于濑户内海。1945年9月17日在佐柳岛遇台风沉没。1946年初被打捞起来,1月又在濑户内海触雷沉没,于1951年再次打捞起来。该舰最后于1953年在大阪解体。
比睿 Hiei
排水量(吨) 2284
船长(米) 67
船宽(米) 12.4
吃水(米) 5.3
马力(匹) 2515
航速(节) 13.5
火炮 170mm炮*3/150mm炮*6/1磅炮*4
鱼雷 360mm*4
装甲 水线带88-115mm
乘员(人) 321
舰长 樱井规矩之左右
舰史 日本向英国Milford Haven公司订造的金刚级巡洋舰之一。1875年9月24日开工建造,1877年6月12日下水,1878年2月25日建成。1890年曾远航欧洲。甲午战争中参加了黄海海战,海战中被击中23弹,死19人伤37人。甲午战后撤去帆索装置加以改装。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三等海防舰。日俄战争中作为旅顺港的警备舰使用。日俄战争后成为测量船。1911年4月1日除籍。1912年3月25日退役。
西京丸 SAIKIO
排水量(吨) 4100
船长(米) ?
船宽(米) ?
吃水(米) ?
马力(匹) 4300
航速(节) 15
火炮 120mm速射炮*4
鱼雷
装甲 ?
乘员(人) 350
舰长 鹿野勇之进
舰史
日本建造的商船,1889年下水,甲午战争前改装成代用巡洋舰。甲午战争中参加了黄海海战,海战中被击中12弹,伤11人
金刚 Kongo
排水量(吨) 2200
船长(米) 70
船宽(米) 12.4
吃水(米) 5.3
马力(匹) 2500
航速(节) 14
火炮 170mm*3/150mm*6/1磅炮*4
鱼雷 360mm*2
装甲 水线88mm-115mm
乘员(人) 308
舰长 有马新一
舰史 日本向英国Earles公司订造的金刚级巡洋舰的首舰。1875年9月开工建造,1877年4月下水,1878年1月建成。1890年曾远航欧洲。甲午战争中参加了威海卫之战。甲午战后撤去帆索装置加以改装,担任舞鹤地区的守备。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三等海防舰。日俄战争中作为旅顺港的警备舰使用。日俄战争后成为测量船。1909年7月21日除籍。
高雄 Takao
排水量(吨) 1750
船长(米) 70.4
船宽(米) 10.5
吃水(米) 4.0
马力(匹) 2332
航速(节) 15
火炮 150mm*4/120mm*1/57mm炮*1/四联装机关炮*2
鱼雷 380mm*2
装甲 ?
乘员(人) 220
舰长
舰史 日本横须贺造船厂建造的巡洋舰。1886年10月30日开工建造,1888年10月15日本下水,1889年11月16日建成。建造时采用钢骨铁皮结构,双重钢底,为当时世界上的先进技术,该舰也成为当时日本最高造船水平的体现。甲午战争中参加了威海卫之战。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三等海防舰。日俄战争中被编入第三舰队第七战队担任津轻海峡的警备舰。1911年4月1日除籍,1912年3月27日退役。
筑紫 Tsukushi
排水量(吨) 1350
船长(米) 64
船宽(米) 9.7
吃水(米) 4.4
马力(匹) 2887
航速(节) 16.5
火炮 250mm*2/120mm*4/9磅炮*2/1磅炮*4
鱼雷 450mm*2
装甲 ?
乘员(人) 186
舰长 三善克己
舰史 原智利海军向英国Armstrong公司订造的Artur Pratt号巡洋舰,1879年10月2日开工建造,1880年8月11日下水。日本海军于1883年6月18日购入。甲午战争中参加了威海卫之战。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三等海防舰。日俄战争中被编入第三舰队第七战队参战。1906年成为靶舰,1906年5月25日除籍,1910年解体。
八重山 Yaeyama
排水量(吨) 1584
船长(米) 96.9
船宽(米) 10.5
吃水(米) 4.0
马力(匹) 5630
航速(节) 20.75
火炮 120mm*3/47mm速射炮*8
鱼雷 450mm*2
装甲 ?
乘员(人) 200
舰长
舰史 日本横须贺造船厂建造的巡洋舰,由法国设计师白劳易(Louis-Emile Bertin)设计。1887年6月开工建造,1889年3月下水。1890年3月15日建成。该舰由于马力大航速高,所以多被用作侦察舰和通报舰,并兼作鱼雷艇母舰,舰上可装载5艘鱼雷艇的补给品。甲午战争中参加了威海卫之战。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通报舰。1902年在根室附近搁浅沉没,打捞修理后重新服役。日俄战争时被编入第三舰队作为无线电收发舰,收效甚微。1911年4月1日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