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辩论赛,解决校园霸凌更该从教育入手的论据
校园本是教书育人之所,本应是学生汲取知识的乐园,但近年来的“校园霸凌”事件却给乐园蒙上了阴霾。校园暴力事件触目惊心之余,我们更应扪心自问,自己是否放纵了校园暴力的发生,是否仍对之视若无睹。抵制“校园霸凌”,断不是一句空话,而应落到实处。
作为学生最切身相关的场所,家庭承担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家长们不应一味关注孩子学习成绩,而应适时与孩子沟通,让孩子认识到校园暴力事件的可怕之处,让受暴儿童及时站出来,及时走出心理阴影。毕竟“校园霸凌”或多或少与家长观念有关。
而在这些校园暴力事件的背后,教育问题也随之显露,校方管理疏忽,安全体系漏洞扑面而来。“校园霸凌”不仅考验着家长,更考验着校方的良心。校园暴力事件给孩子造成的伤害,也是一种无奈,他们幼小的心灵中长出的仇视种子很难被单纯说教化解。
1、我倒想请问如果不从教育入手,请问应该从什么入手?!
2、教育包括教育霸凌者本人和通过教育霸凌者本人间接教育其他人,就像执行死刑一样,杀鸡儆猴。换句话说,就算你把霸凌者如何处置(甚至是处死),其目的也是为了教育。
3、因为无论我们从什么入手,我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教育。
4、我很好奇,另一方的辩论观点是什么?
B. 校园暴力事件成两会热议话题 代表委员有话说
校园暴力事件成两会热议话题 代表委员有话说
石定果
刘晓翠
倪邦文
施杰
【校园暴力】
近年来,频频曝光的校园暴力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3月8日,在全国政协教育界联组会上,教育部长袁贵仁表示,教育部现在最大的压力是学生的安全问题。在和教育部的同事们说起近年频发的校园暴力案、欺凌案时,袁贵仁直言很“痛心”。
如何抑制频发的校园暴力事件也成为今年两会的热议话题。昨日,多位两会代表和委员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应尽快出台反校园暴力法,对校园暴力案件进行严惩。不过也有人表达了不同意见,认为未成年人不适宜过早用刑法约束。
“对校园暴力行为要加以严惩”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语言大学教授石定果告诉新京报记者,她在今年两会上也很关注校园暴力事件,据她所知,已经有委员提出了相关提案。
在会议间隙接受记者采访时,石定果拿出来一些剪报和笔记,这是她从媒体上搜集各类有关校园暴力事件的信息。去年发生的邵阳杀师案和中国留学生在美欺凌同学获刑的报道放在最前几页。
石定果说,校园暴力事件近年频发,而且施暴者呈低龄化趋势。她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现在的家庭教育偏重突出孩子个体的独占性,很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缺陷;二来学校教育太注重成绩而忽视了道德培养,造成一些孩子的是非观念模糊;此外,影视剧、网络上的大量不良信息,也在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
石定果建议,首先是调整青少年教育的标准,不以学历、分数作为教育评价的标准,形成社会共识,全社会共同参与,重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尊重他人、敬畏生命的思想培养。
此外,还应在法律方面对此类行为加以严惩。她特别举出三名中国学生在美留学期间欺凌同学获刑的案例说,美国法律对实施暴力欺凌的犯罪主体判刑很重,即便未满18岁,也可当作成年人刑事案件审判。石定果说,我国应适时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可借鉴国外的一些处理方法。石定果还建议,对于青少年严重犯罪,应对监护人也做出连带处罚
“建议禁止上传校园暴力视频”
“要禁止上传校园暴力视频,因为孩子们会学的。”日前在北京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刘晓翠发言时建议,对于全社会关注的频发校园暴力事件,应尽快制定反校园暴力法规。
刘晓翠说自己上会前在网上又看到了几段校园暴力的视频,“作为一个母亲,看到这些视频,会想象那些孩子就是自己的孩子,不能忍受孩子在校园承受这样的侵害。”她说,这些校园暴力视频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她表示,校园暴力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教育和管理的.不足。
刘晓翠说,现在我国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校园暴力加以约束,建议尽快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制定反校园暴力法,或者在现行法律体系中出台相关的司法解释,调整完善管理规定。
她还建议禁止网站上传校园暴力视频。“有些网站在明显位置,第一时间就推送校园暴力视频,我就疑惑,怎么没人监管,孩子们是会学的。”她说,虽然这些视频的曝光引起了管理部门的关注,但另外一方面,实施暴力的未成年人会因为有这样的传播效果而加以模仿,来满足扭曲的心理快感。(新京报记者郭超)
“反校园暴力法要与其他法律配套”
全国政协委员、共青团中央常委、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团校党委书记倪邦文认为,总体而言,目前校园暴力现象还是少数,谈不上普遍现象。但从性质上来说,这是很恶劣的行为。同时,校园暴力也分不同情况,有些是教师对学生施暴,有些是同学之间的校园暴力。
谈起近年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的原因,倪邦文认为,首先是当事人的法治意识缺乏,其次是施暴者的素质不够,容易把校园内的问题简单化、情绪化处理。
倪邦文表示,校园里大多数是青少年,其犯罪性质有别于其他人。在完善法律法规方面,可以借鉴美国制定的反校园暴力法,制定这样一个有针对性的法律,以保障出现校园暴力事件时有法可依。
在保障法律出台方面,倪邦文建议,政府部门要有紧迫感,尽快制定配套法律,并要严格实施。他还建议,制定反校园暴力法时要慎重,并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一方面,需要参照《刑法》等上位法的规定;另一方面,也要根据校园这个特殊群体的特点来制定,要与《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其他相关法律相互配套。在执行法律法规时,也要针对未成年人暴力事件的严重程度,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处理。(新京报记者李婷婷)
C. 《少年的你》揭示的教育问题到底有多严重,校园霸凌离我们有多远
可能我们都知道最近电影院儿比较火的一个电影就是《少年的你》,它的评分儿特别高,冲着它的评分儿我也去看了一下,真的是让我觉得特别的感触,因为它揭示的是一个校园霸凌的问题,还有一些教育的问题。尤其校园霸凌这件事可能会更会让我们心里难受。
所以校园霸凌恩离我们生活真的是特别的近,它可能经常会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重视到这个问题,应该让校园变成一个纯洁的地方,让每一个人的心灵也变得更纯洁,让所有的人友好的相处。对待这个问题应该能够很好的重视一下,毕竟我觉得校园霸凌对那些受害者的影响真的是特别的大。
D. 怎样帮助被校园欺凌的人
导语:校园霸凌现象,是中国特定发展阶段的产物。因此,对校园霸凌现象持续的研究非常有必要。校园霸凌问题需要依靠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学校、家庭、社会和政府的力量缺一不可。如果不久的将来能与高科技网络技术相结合,不断打造智能化管控的全新模式。
由于很多家长没有相关经验,父母不仅可以要求学校为其进行专门的大众科普教育,还可以通过咨询相关方面的专家,比如教育方面的、心理方面的、法律方面的和其他专业人士,从而增强处理相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2、当孩子遭遇霸凌后,家长应理性、冷静对待
当孩子遇到霸凌困扰时,家长的过早介入或者过多干预,未必就会起到好的效果。因此,第一,要与孩子建立共情。向孩子传达一种理解他、支持他并愿意帮助他解决问题的信息,让孩子认为父母是值得信赖的,使孩子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
第二,要将孩子的负面情绪进行疏导。让他意识到面对困难和挫折是人生的一堂必修课,与同学发生矛盾、受到同学欺负只是人生路途中的一件小事情,帮助孩子正确看待这种欺凌行为。第三,不过多介入纷争。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与同学之间的纠纷,让孩子们以一种更为合理、恰当的方式修复同学间的关系。
第四,一定要避免将孩子们之间的矛盾转化为父母之间的纷争。父母要以实际行动教会孩子如何化解矛盾原而不是激化矛盾。第五,如果欺凌行为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甚至有可能涉嫌违法犯罪时,被欺凌学生的家长要跟学校保持密切沟通,必要时还要向教育行政部门和司法机关报告,帮助孩子摆脱伤害。
3、大力配合学校的管理工作,积极参加家校共建活动
家长应与学校建立联系沟通的机制,主动利用班主任联系日、校访等沟通平台,定期与老师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尽早察觉青少年的情绪转变、行动轨迹以及受欺凌的原因,并及时实行有效地教育手段。
有实际需求的学校还可以建立类似家长学校等形式的制度,制定长期专家指导,包括教育、心理、法律等方面,家长应该积极配合、认真参与,更好地提升教育孩子能力的同时,尽可能从源头上,也就是从家庭教育着手,让孩子免受伤害。
结语:不断提升校园霸凌行为管理的智能化、科学化和精准化,适当减轻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负担。同时健全多方位一体化的教育整体布局,学校教学任务的侧重点从提升教学水平向道德示范教育方面稍作倾斜,调整学校素质教育占比,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提升青少年的校园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从而保护青少年远离校园霸凌的威胁,全面遏制校园霸凌行为才能指日可待。
E. 你对校园欺凌和暴力问题有什么意见建议
(一)强化法治教育
1、将法治教育列入教学大纲,作为学生的必修课。
2、开展校园法治宣传活动,传递法治理念、法治思维,使学生知法懂法、依法行事、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3、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确定教育内容,形成一套完整的法治教育体系,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律实践,如案例教学、模拟法庭、参观少管所等。
(二)构筑防治机制
1、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校园欺凌预防、干预和处理机制,并出台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实施办法。内容包括:明确各级单位的责任,清晰工作流程,畅通欺凌和暴力事件上报渠道;明确学校的责任,制定调查和采取相应干预措施的步骤;明确书面记录的程序;明确对相应处罚的规定;明确为受害人、施害人提供咨询、心理辅导等其他恢复其身心健康的服务。
2、外聘法治副校长,负责校园中普法宣传,预防、督查并治理校园欺凌和暴力问题,协同教师、家长组成反欺凌小组专门解决校园欺凌和暴力问题。
3、对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进行反欺凌干预培训,培养教师预防并处理欺凌和暴力的实践能力。
4、向学生公布校园欺凌救助电话,方便学生求助。
(三)深化家校合作
1、学校开设家长学校,聘请专家举行家庭教育讲座等活动,对家长在教育子女方式方法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家庭教育能力。
F. 女生遭同学霸凌,母亲称对方跆拳道七段,你如何看待变相霸凌
校园霸凌这个现象,一直威胁着在学校内的青少年的健康安全。对于于青少年来说,校园应该是大家在一起共同学习的地方,但是,却有一些坏孩子来破坏这样的校园环境。这个深受校园饿霸凌现象其害的四年级女生如今她已经不能够正常行走,只能坐轮椅,那么你如何看待校园变向霸凌现象呢?
校园霸凌现象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如果有一群学生羡慕嫉妒或者不满意某位学生,就会开始对她进行语言上以及身体上的侮辱以及欺凌。被欺负的人一般都比较弱小,他们可能不敢反抗,因此任由别人欺负自己。根据相关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出来,在中国每年受到校园欺凌学生的数量有很多,这些被欺凌的学生并没有在学校里做出过分的行为,然而却被一些而坏学生所欺负,而这些学生对他们进行的侮辱,可能让这些受欺凌的学生身心健康都受到损害,那么面对如此严重的校园霸凌现象,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呢?
首先,我们不应该采取以暴制暴的行为,同时也不应该挨批评受害者。我们在网络上可以听到很多人这样说,有的人说打回去别人就不敢欺负你了。如果一直采取这种行为,那么我们用来学习的校园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因此以暴制暴这种行为并不可取,此外对于遭遇校园霸凌的那些受害者,他们的身心已经非常痛苦,此时如果舆论在对他们给予过多的指责,这必然会让他们无法承受。
校园霸凌事件一直在我们身边,如今我们应该正视这个问题,而不是回避,我们要做的是要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G. 校园霸凌事件频频发生,你如何看待校园欺凌
序言:现在校园霸凌事件频频发生,许多孩子都不敢在学校里面去上学了。出现这种校园霸凌的事件,是由于学校和家长的看管不严,孩子在学校里面出现问题,家长应该第一时间能够得到相应的反馈,看出孩子的异常才对,而家长没有看出。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只是讲课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心理健康,也会让孩子欺凌的问题一直保持下去。
及时止损
所以在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欺凌他人,或者是自己的孩子被欺凌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制止这件事情,防止这件事情继续发酵越大越大,一旦校园欺凌事件闹到警察那儿去,实在不好看,而且会造成孩子一生的污点,会让孩子一辈子抬不起头来。无论参加什么东西,都需要对背景进行调查,孩子背景出了问题,那么也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校园欺凌事件一定要及时的制止,及时的对孩子进行关注,这样才能够杜绝这种事情发生。
H. 对老师采访校园欺凌问题应该提出什么问题
近年来,关于校园恶性欺凌事件的报道不断在媒体上看到,在搜索引擎输入“校园欺凌”,出来的各种视频、新闻令人触目惊心。
校园欺凌一直以来都是困扰老师和家长的问题之一,校园欺凌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将可能给孩子造成生理和心理的双重伤害。然而,欺凌行为一旦发生就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伤害已经造成,无论事后如何弥补,可能都无法彻底根除孩子心底的创伤。
什么是校园暴力?当孩子遭遇校园欺凌怎么办?孩子、家长和老师又该如何处理?跟着科科一起走进校园欺凌知识小课堂吧!
什么是校园欺凌
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行为。校园欺凌也是一种暴力,是违法行为。
校园暴力事件的形式
(1)索要钱物,不给就拳脚相加,威逼利诱;
(2)以大欺小,以众欺寡;
(3)为了一点小事大打出手;
(4)同学间因“义气”之争,以暴力手段争长论短;
(5)不堪长期受辱,以暴制暴;
(6)个别学生用暴力来解决相互矛盾。
校园欺凌的主要表现
概括为五个方面:骂、打、毁、吓、传
1、骂:辱骂、中伤、讥讽、贬抑受害者;
2、打:打架、斗殴;
3、毁:毁坏受害者的书本、衣物等个人财产;
4、吓:恐吓、威胁、迫害受害者做不愿意做的事情;
5、传:网上传播谣言,进行人身攻击等
具体表现:
1、叫受害者侮辱性绰号;指责受害者无用、侮辱其人格等。
2、对受害者进行重复性的物理攻击;拳打脚踢、掌掴拍打、推撞绊倒、拉扯头发;使用管制刀具、棍棒等攻击受害者。
3、干涉受害者的个人财产、教科书、衣裳等,损坏,或通过他们嘲笑受害者。
4、画侮辱画。
5、传播关于受害者的消极谣言和闲话。
6、恐吓、威迫受害者做他或她不想要做的,威胁受害者听从命令,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