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蒋干去东吴游说周瑜为什么没有成功
因为当时周瑜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还有方式,并不能够继续听从别人的说法了,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对的。
2. 白话《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回
却说阚泽字德润,他是会稽郡山阴人,自幼家贫好学,他给别人当佣工为生,常常找别人借书看,看过一遍后就能不忘,很有口才辩才,并且胆大心细。经别人推荐,孙权任命他为参谋之职,平时和黄盖关系最为密切。黄盖了解他能言有胆,所以想让他去曹营献诈降书。阚泽欣然答应道:“大丈夫处世,如果不能建功立业,和草木有什么区别!公覆既然甘愿受此苦刑,我又怎会爱惜微生!”黄盖滚下床来拜谢。阚泽说:“事情不能拖延,我现在立即前行。”黄盖说:“书信我早已经写好了。”阚泽领了书信,当夜只身一人扮作渔翁模样,驾一叶小舟望北岸而行。
这夜寒星满天。三更时分阚泽来到曹军水寨前,被巡江军士拿住,连夜报告曹操。曹操问:“深夜难道来的是奸细吗?”军士说:“只是一个渔翁,自称是东吴参谋阚泽,有机密大事来见。”
曹操便让军士领入进来。军士领着阚泽来到,只见大帐中灯烛辉煌,曹操凭几高坐,问道:“你既然是东吴的参谋,化妆来这里做什么?”阚泽说:“人们都说曹丞相求贤若渴,现在我听到这句发问,很不顺耳。哎,黄公覆,你又找错人了!”曹操问:“我和东吴正在交兵,你偷偷地潜入到这里,我问问不很正常吗?”阚泽说:“黄公覆是东吴三世旧臣,现在刚刚被周瑜在众将面前无端毒打,不胜羞愤,所以想归降丞相。他想报受辱之仇,所以特地托我来到这里。我和公覆情同骨肉,替他前来献密书。不知道丞相肯不肯接纳?”
曹操问:“书信在哪里?”阚泽取出书信呈上。曹操拆开书信后在灯下观看。书中大意是:“我黄盖受孙氏厚恩,本不应当再起二心。但是就今天的形势而言:用江东六郡的士卒,抵挡北方百万雄师,确实众寡悬殊,这是海内之人都能看透的浅显道理,东吴将吏都知道其不可为。只有周瑜那小子偏怀浅薄,自负其能,空想以卵敌石。加上他擅自作威作福,使我无罪受刑,有功却不封赏。我是东吴旧臣,无端被他侮辱,心中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早就听说丞相诚心待人接物,虚怀纳士,我愿意率众归降,以图建功雪耻,粮草军械到时随船献纳。泣血拜告,万勿见疑。”
曹操在桌案上反复把书信看了十多次,忽然瞪眼拍案大怒叫道:“黄盖使用苦肉计,派你来下诈降书,周瑜好在其中取事,竟敢来糊弄于我!”便叫左右推出斩首,左右将阚泽推下。
阚泽面不改色仰天大笑。曹操让军士牵回,喝斥道:“我已经识破了你的奸计,你还大笑什么?”阚泽说:“我不笑你,我是笑那黄公覆有眼不识人。”曹操说:“为什么说他不识人?”阚泽说:“你要杀便杀,何必多问!”曹操说:“我自幼熟读兵书,深知奸伪之道。你这条计只能瞒哄了别人,怎么能够瞒哄得了我!”阚泽问:“你先说说信中哪件事是奸计?”曹操说:“我现在就说出你信中的破绽,也让你死而无怨。你既然是真心献书投降,为什么不约定了确切归降时间?你现在还有什么话可说?”
阚泽听完后哈哈大笑说道:“亏你说话心中不惶恐,还敢自夸熟读兵书!还不如早早收兵回去!倘若交战,必定被周瑜所擒!无学之辈!可惜我屈死在你手里了!”曹操问:“你为什么说我无学?”阚泽说:“你不识机谋,不明事理,怎么能够不是无学?”曹操说:“你先讲讲我说的哪个地方不对?”阚泽说:“你没有待贤之礼,我为什么要和你多说!只求速死。”曹操说:“只要你说得有些道理,我自然敬服。”
阚泽说:“你就没有听说过‘背主作窃,不可定期’的道理?如果早约定好了日期,到时急切不能得手,你这里反去接应,那么事情肯定泄漏。这事只有随机而行,怎么能够提前约定好日期?你连这个简单的道理都不明白,还要屈杀好人,真是无学之辈!”
曹操听完这句话后,转怒为喜,离座道歉说:“我做事不明白,误犯尊威,千万不要挂怀。”阚泽说:“我和黄公覆倾心投降,就像那婴儿盼望父母,怎么能有诈!”曹操大喜说道:“如果你们两人能建大功,他日受爵必在众人之上。”阚泽说:“我们不是奔着你的爵禄前来,只是顺天应人。”曹操摆酒款待。
不一会有人进入帐中,在曹操耳边低语。曹操说:“将书信拿来我看。”那人把密信呈上,曹操看完后很是高兴。阚泽暗中寻思:“这肯定是蔡中、蔡和派人前来报告黄盖受刑的消息,曹操所以认为我投降之事为真。”曹操说:“烦劳先生再回江东,和黄公覆约定好时间,先通报消息过江,我自然派兵接应。”阚泽说:“我既然已经离开江东,就不能再回去了。希望丞相再派别的人去。”曹操说:“如果别人去,恐怕泄漏机密。”阚泽再三推辞,良久才说:“丞相真要派我回去我就不敢久停了,现在马上动身。”曹操赏赐金帛,阚泽坚决不接受。
阚泽辞别出营后再驾扁舟重回江东,去见黄盖,细说前面发生的事情。黄盖说:“如果不是先生能言善辩,我黄盖白白受此苦刑了。”阚泽说;“我现在就去甘宁的寨中,探听一下蔡中、蔡和的消息。”黄盖说:“好。”
阚泽来到甘宁寨中,甘宁接入。阚泽说:“将军昨天为救黄公覆,被周公瑾乱棍所辱,我心中很替将军不平。”甘宁只是笑而不答。
正说话间,蔡中和蔡和来到。阚泽用目光示意甘宁,甘宁会意后说:“周公瑾只知道自恃其能,全不把我们当碟菜。我现在被辱,真是羞于见江东众人!”说完后咬牙切齿,拍案大叫。阚泽假装在甘宁耳边低语,甘宁低头不语,长叹数声。
蔡中、蔡和看看到甘宁、阚泽都有反意,就用话挑拨说:“将军有什么解不开的烦恼?先生有什么不平之事?”阚泽说:“我俩的腹中之苦,你俩怎能了解!”蔡和说:“难道两位是想背吴投曹吗?”阚泽失色,甘宁拔剑而起说:“咱俩的事情已经被他们识破,不杀人灭口不能保全性命!”蔡中、蔡和慌忙说:“两位千万不要担心,我们也把心腹之事告诉你们。”甘宁说:“有话速讲!”蔡和说:“我们两人是曹丞相派来诈降的。两位如果真有归顺之心,我们可以引荐。”甘宁问:“你说的可是实话?”两人齐声说道:“我们怎敢相瞒!”
甘宁假装欢说道;“如果真是这样,那是天赐其便!”二蔡说:“黄公覆和甘将军被辱之事,我们已经报告丞相知道了。”阚泽说:“我已替黄公覆献书信给丞相,现在特地来见兴霸,相约一同归降。”甘宁说:“大丈夫既然得遇明主,自当真心相投。”于是四人一起饮宴,共同谋划下一步行动。
二蔡立即写下书信密报曹操,说:“甘宁和我们都是内应。”阚泽另外也写一封书信,派人密报曹操,书中说:“黄盖想要前去投降,只是苦于没有时机。只要看到船头插青牙旗而去的,就是我们,要立即派兵接应。”
却说曹操按接连得到两封书信,心中却是狐疑不定,就聚集众谋士商议说:“江东甘宁被周瑜所辱,愿意作为内应;黄盖受责后派阚泽来纳降,这些我都不大相信。谁敢去周瑜寨中探听一下虚实?”蒋干进前说:“我上次空到东吴,没有成功,深怀惭愧。现在愿意舍身再往,务必探听得实信后回报丞相。”曹操大喜,立即派蒋干前往。
蒋干乘坐一叶小舟又来到江南水寨边,叫人传报。周瑜听得又是蒋干来到,大喜说道:“我的计谋成功维系在此人身上!”周瑜吩咐鲁肃:“速请庞士元来,为我如此如此。”
原来襄阳庞统字士元,因避乱寓居江东,鲁肃把庞统推荐给了周瑜,周瑜因为军务还没来得及接见,周瑜先派鲁肃向庞统问计:“破曹应当用什么计策?”庞统悄悄地对鲁肃说:“要破曹兵,必须使用火攻。但大江面上,一船着火后余船四散,除非献上连环计,让曹操把船只钉在一处,然后大功可成。”
鲁肃回报周瑜,周瑜深服庞统之计,对鲁肃说:“替我施行此计的,非庞士元莫属。”鲁肃问:“只恐怕曹操十分奸猾,如何派庞统前去?”周瑜沉吟未决,正寻思找不到机会,忽然报告蒋干又来。周瑜大喜,一面吩咐庞统用计,一面坐到中军大帐,派人请来蒋干。
蒋干见许久也没有人出来接,心中就生疑虑,便让把船在僻静岸口系好,这才进入寨中见过周瑜。周瑜大怒说道:“子翼为什么欺我太甚?”蒋干干笑道:“我和你是旧日弟兄,特地前来吐露心腹之事,为什么说我欺你?”周瑜说:“你要来说我归降,除非海枯石烂!前番我念及咱们旧日交情,请你痛饮一醉,留下你共榻。你却盗走我的书信后不辞而去,回去报告了曹操,让他杀了蔡瑁和张允,使我大事不成。现在无故又来,必定是不怀好意!如果我不是看在旧日同窗之情上,定将你一刀两段!本想押送你回去,怎奈我这一二日内便要攻破操贼。留下你在军中,又怕你泄漏军机。”便吩咐左右:“送子翼到西山庵中歇息。等到我攻破了曹操,那时再渡他过江去不迟。”蒋干再想说话,周瑜早已退入帐后去了。
左右牵过一匹马让蒋干骑上,送到西山背后的一座小庵中歇息,派两名军人服侍。蒋干在庵中十分忧闷,寝食不安。这夜又是星斗满天,蒋干独步出庵后,只听得到有读书之声。他信步寻过去,看到山岩畔有草屋数栋,有灯光显现。蒋干偷偷观看,只见一人挂剑灯前,正在诵读孙、吴兵书。蒋干暗中寻思道:“这人必定是隐居世外的异人。”
蒋干叩打门户,这人开门出来迎接,仪表非俗。蒋干问那人姓名,那人答道:“我姓庞名统,字士元。”蒋干说:“难道您就是那凤雏先生?”庞统说:“正是鄙人。”蒋干喜道:“我久闻先生大名,为什么隐居在这偏僻之地?”庞统说:“周瑜自恃才高不能容人,我所以隐居在这里。先生您是什么人?”蒋干长叹一声说道:“我是蒋干。”
庞统邀请蒋干进入草庵中谈心。蒋干说:“以先生大才,做什么不行?如果想投归曹丞相,我自当引荐。”庞统说:“我也是很久就想离开江东了。先生既然有引荐之心,我这就去走上一趟。如果走晚了会被周瑜发觉,肯定被他加害。”于是和蒋干连夜下山,到江边寻着原来的船只,飞棹回奔江北曹营。
两人来到曹寨后,蒋干先进去说了昨天发现的事情。曹操听说凤雏先生来到,亲自出帐迎接,分宾主坐定后,问道:“周瑜年幼,恃才欺众,不用良谋。我久闻先生大名,今天有幸得以惠顾,望乞不吝教诲。”庞统说:“我平日里听说丞相用兵有法,现在很愿意一睹军容。”
曹操命人备马,先邀请庞统一起观看旱寨,庞统和曹操并马登高远望。庞统说:“傍山依林,前后顾盼,出入有门,进退曲折,虽然孙武、吴起再生,穰苴复出,也不过这样。”曹操说:“先生不要过奖,我只是希望先生指教。”
曹操又和庞统观看水寨。只见向南分二十四座门,都有艨艟战舰,列为城郭,中藏小船,往来有巷,起伏有序。统统笑道:“丞相用兵如神,果然名不虚传!”就指着江南说道:“周郎,周郎!近期必亡!”
曹操大喜。回寨后请入帐中,摆酒畅饮,同说兵机。庞统高谈雄辩,应答如流,曹操深表敬服,殷勤相待。庞统假装醉了说:“我想问一下丞相军中有没有良医?”曹操问良医有什么用处。庞统说:“我看水军多病,必须用良医医治。”这时曹军因为不服水土,都患呕吐疾病,死者很多,曹操正担心这事,忽然听到庞统提起这事,怎能不问?庞统说:“丞相操练水军之法很是高妙,只可惜美中不足。”曹操再三询问。庞统说:“我有一计,可让大小水军都无疾病,安稳成功。”曹操大喜,急问妙策。
庞统说:“大江之中潮生潮落,风浪不息,北军不习惯乘舟,经过这番颠簸,必生疾病。如果把大船小船全都配搭起来,或者三十只为一排,或者五十只为一排,首尾用铁环连锁,上铺木板。不要说人可行走,战马也能奔驰如飞。在这样的船面上,再任凭他风浪潮水上下,有什么可惧怕的?”曹操离席谢道:“不是先生良谋,我怎能攻破东吴!”庞统说:“我是浅陋之见,只是请丞相自定。”曹操立即传令,命令军中铁匠连夜打造连环大钉锁住船只。众军士听说后都是喜悦,齐夸丞相英武,采纳大贤之计。后人有诗曰:
庞统又对曹操说:“我看江东豪杰,怨恨周瑜的人很多。我愿意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替丞相前去说降,让周瑜孤立无援,必定被丞相所擒。周瑜被擒,那刘备就兴不起什么风浪了。”曹操说:“先生果真能助我成就大功,我一定奏明天子,封为三公之列。”庞统说:“我不是为求富贵,只是想拯救万民,丞相渡江后千万不要多加杀害。”曹操说:“我替天行道,怎能忍心杀戮百姓呢!”
庞统拜求榜文,以保全宗族。曹操说:“先生家属都在哪里?”统说:“都在江东。如果我能够得到此榜,可保全家性命。”曹操马上命人写好榜文签押交给庞统。庞统拜谢说:“我别后丞相要火速进兵,不要让周郎发觉。”曹操满口答应。
庞统拜别后来到江边,正想上船,忽然见到岸上有一人道袍竹冠,一把扯住庞统说:“你好大的胆!黄盖用了苦肉计,阚泽来下诈降书,你又来献连环计。难道是怕烧不绝吗?你们使出这等毒手来,只能隐瞒得了曹操,也能连我也瞒过不成?”直喝得庞统魂飞魄散。
黄其军
作于2018年8月9日(古历六月廿八)
白话《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白话《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
白话《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
“三国周亚夫”徐公明
白话《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3. 群英会之蒋干中计后,为什么曹操又派蒋干去东吴
曹操明知自己中周瑜之反间计,为了面子却拒不认错!而蒋干提出再次出使东吴时,曹操没有理由拒绝,支有再次派蒋干去东吴。
4. 蒋干到东吴的目的是什么
曹操率兵东指。东吴都督周瑜在接到曹操的挑战信后,即毁书斩使,以表白抵抗的决心。于是引发了曹操与东吴在三江口的一番交战。周瑜打了胜伏,但他仍能谨慎从事,进行调查研究,连夜暗窥曹营。周瑜发现曹操水军的指挥官是从刘表手下归降曹操的蔡瑁、张允,这两人“深得水军之妙”,是东吴破曹的主要障碍,周瑜就产生了“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的打算。曹操正在为破东吴无策发愁时,忽有曹营中的幕僚蒋干出来自荐,说愿意去东吴说服周瑜前来归降,而且表示保证能完成任务。周瑜听说老同学蒋干来访,就决定利用施行反间之计。周瑜先在大会群英的宴席上,定下了“但叙朋友交情”,不提“军旅之事”的规矩,封住蒋干的口。进而周瑜又向蒋干显示江东英杰云集,“兵精粮足”的实力,炫耀自己“遇知己之主”,受到信任重用的地位。断绝蒋干说降的念头。在夜间,周瑜与蒋干“抵足而眠”,佯装酒醉酣睡,诱使蒋干偷走一封伪造蔡瑁、张允投降东吴的书信,还安排了“江北有人到此”来暗联络的情节给蒋干看,让蒋干对书信确信无疑。蒋干原为没有完成说降周瑜的使命发愁,幸亏得了这份重要“情报”,就连夜溜回曹营去报功。曹操看了这封信大怒,喝令杀了蔡、张二将。周瑜的反间计终于获得成功。
5. 新三国里蒋干来到东吴是哪一集
蒋干在新版三国的39集末,40集初出现,在赤壁之战前曹操派往东吴的使者,周瑜利用他的计谋,反而让蒋干回去报告给曹操,让曹操错杀帮他训练水师的蔡瑁。
6. 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群英会蒋干中计”,蒋干到东吴的目的和结局是什么
赤壁之战前蒋干充当曹操之说客,企图劝说周瑜投降。而当时,不想周瑜正担心蔡瑁和张允帮助曹军训练好水军,将计就计,摆下“群英会”,诱导他盗走假的张、蔡二人的“投降书”,以反间计除去了这二人。后却自以为立功,成为笑柄。
7. 蒋干两次到东吴,都上了周瑜的当。第一次怎么样,第二次怎么样
蒋干字子翼,因与周瑜是同窗好友,自高奋勇去江东游说,第一次中了周瑜的反间计,使曹操杀了水军都督蔡瑁张允,这就是着名的蒋干盗书。第二次去请来了庞士元,使曹操又中了连环计,造成赤壁之战大败而归。
8. 怎样看三国蒋干其人
《三国演义》中,曹操与孙刘联盟隔江对阵,先派荆州军挑战被甘宁战败,连夜操练水军,周瑜在南岸心惊,偷偷乘船前往观看,发现船只齐整,军纪森严,得知是原荆州宿将蔡瑁张允领军,深感二人久居长江熟悉水性必为大患,想要设计除去,正思考间,忽报老同学蒋干来见,于是迎入畅谈叙旧,一语道破蒋干前来说降的动机,让他开不了口,又故意借醉酒遗伪书,让蒋干偷去,蒋干如获至宝,得书连夜逃走,禀告曹操“虽不能说周瑜,却与丞相打听得一件事”,之后曹操盛怒中计,斩了蔡瑁张允,中了周瑜的借刀杀人计,杀后才醒悟中计了。
蒋干见周瑜是打算劝降他,是曹操的一厢情愿
“初曹公闻瑜年少有美才,谓可游说动也,乃密下扬州,遣九江蒋干往见瑜”
,二人相见的对话大致如小说所言,周瑜一见蒋干,知道这个人是辩士,突然到来劝降无疑,开口便单刀直入问是不是为曹操作说客,蒋干巧辩说,因大家乡里乡亲的,近在咫尺,我特来拜访观将军器度才气,周瑜说我虽不如师旷闻弦歌而知雅意,尚能猜个七七八。然后吩咐设宴款待,三日后请他观看东吴军阵,以表抗曹决心,蒋干便回去复命,说周瑜不是言词能够说动的,之后再无下文。
9. 当时蒋干在东吴遇上庞统,并极力扒荐庞统去见谁
当然是曹操。他献了连环计。坑了老曹一大把。
10. 历史上真实的蒋干是个什么人物
蒋干,三国时人,字子翼,扬州九江[今安徽寿县]人。关于蒋干,且从罗氏的《三国演义》开始吧。 《三国演义》描述赤壁之战前的情况:赤壁之战前夕,曹操亲率百万大军,驻扎在长江北岸,意欲横渡长江,直下东吴。东吴都督周瑜也带兵与曹军隔江对峙,双方箭拔弩张,气焰嚣扬。蒋干当时是曹操手下的食客门人,因幼曾与周瑜同窗共读,便向曹操毛遂自荐,要过江到东吴作说客,“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东吴说此人来降”,初曹操知道周瑜年少有美才,若收揽于手下,将如虎添翼,而且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一举夺得呀。故曹操大喜,置酒为蒋干送行,希望他能说动周瑜。不料,蒋干却渐渐走进周瑜布设的阴谋圈套中去。 周瑜接见蒋干说“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邪?”蒋干说:“吾与足下州里,中间别隔,遥闻芳烈,故来叙阔,并观雅规,而云说客,无乃逆诈乎?”周瑜说:“吾虽不及夔、旷,闻弦赏音,足知雅曲也。”然后和蒋干一同进食。三天后周瑜邀请蒋干参观军营,以示军威;宴饮时还请侍者展示服饰珍玩,以显富贵,并向蒋干说:“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讬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蒋干笑着但始终没有说话。当时,曹操所带的北方之兵不习水战,幸得荆州降将蔡瑁、张允为水军都督。此二人久居江东,谙习水战之法,乃东吴之劲敌。其间,周瑜将计就计,摆下“群英会”,让蒋干入瓮。蒋干回去后向曹操称赞周瑜雅量之高不是言辞所能形容,并取出他盗走的张、蔡二人的“投降书”,中了周瑜的反间计,致使多疑的曹操错杀了这二个心头大患。此一笑矣。 第二次,黄盖和甘宁要诈降曹操,蒋干又自告奋勇去东吴,意欲探听军情虚实。周瑜把他“软禁”起来,并带到一处名震天下的高人——庞统隐居的地方。蒋干把避难江东的庞统带给了曹操,(水镜先生曾言: 卧龙诸葛与凤雏庞统,此二人能得一,即可得天下。)凤雏庞统献上连环计,把战船用铁索连起来,利于北方士兵作战,但周瑜与诸葛亮如出一辙,坚用“火攻”,使东吴取得战争主动权。 曹操失败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与蒋干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腐儒二过江东大有关系。 蒋干两次过江,两次中计,不仅葬送了曹魏的八十多万人马,就连曹操也差点命丧黄泉。《三国演义》只是把故事情节拼接组合,使人物具体形象化;在罗贯中的笔下,蒋干确实是个黑色幽默的小人物,一出场,就是周星驰式的诙谐无厘头,以悲剧般的小人物来衬托大人物的聪明智慧。我想《三国演义》若是我写,我也会如此描摹的,而后人若也同样理解,就显示出读者一样被那种可悲的情绪传染,大都数人不能理解尴尬中的蒋干。而实际上,历史关于蒋干的描写很少,更多的只能凭借想象与推测了。 把蒋干说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腐儒。我看不然!有人评价蒋干是一个花絮式的幽默色彩浓厚的人物,一晃而过。但蒋干应该是个英俊不凡的儒士。我记得易中天先生也曾在《品三国》中提到“周瑜是帅哥,帅哥的同学应该不会太丑吧”。想想也对,若是像电视剧中的蒋干那样鼠眉贼眼,恐怕也不好以同学相称相认了!在当时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里,君臣身份明显,要知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人以群分嘛;另一方面,相貌丑陋的无名之辈其口才说服力肯定也要大打折扣,而像周瑜这样的绅士居然与下三滥的人以同乡兄弟相称,委实耸人听闻,试想一下,周瑜何必做这样的出头鸟而自找麻烦呢?且说不定,还有好多不测的小道消息、流言蜚语充耳,周帅哥何苦自我遭罪呢?依我推断,蒋干先生应该归入帅哥行列! 这里引用黄裳先生四十年前写过一篇《论蒋干》的“旧戏新谈”里的一节:蒋干是《群英会》中的要角。其性多疑。如果没有了他,这一出戏势必不能成功。在京剧中,此角属于所谓方巾丑;曩曾见袁寒云演之,妙不可言。为什么呢?因为这角必须带点“书卷气”才行。 模仿易中天先生的说法,我把蒋干的“书卷气”,看作是“可爱的书卷气”,也因为这个书卷气,使得蒋干有点过去的读书人的迂腐,一点小聪明、好逞才华露一手,好玩花样,然而却因为姿态刻板,立意陈旧而双双落于拙劣,这个我觉得对于成大事的人而言,无可非议。蒋干先生年少家贫如洗,自幼立志求学,长大后求得仕途锦绣,读书人的“修齐治平”梦想与抱负存在心中。我思忖着一幅画,画里苦读圣贤书的蒋干在历史现实下残酷的鄙视状态下生存,一看,实在坐不住了,看不下去了,忍不了了! 蒋干若不是满腹饱学之士,若没有真才,曹操允许之为其代言?又怎能代表曹氏集团的形象?蒋干和周瑜自幼同窗受业,琴棋书法无所不能,四书五经也早已烂熟于心。他也不是没有胆量,在两军对垒,周瑜杀了曹魏使臣的刀光剑影之中主动请缨,驾一叶扁舟,布衣葛巾,独步去说降统兵数万的东吴大都督,尤其是第二次过江,面对恶语相加而又心胸狭窄东吴统帅,他置生死于度外,据理力争。能在智者与枭雄之间周旋,能在针锋相对的权力集团的夹缝里生存,这是怎样的一种气度?蒋干并没有吃白食,他终盼望着一日能出人头地,所有的辱骂、被耻笑,他都等闲视之,却能独入虎穴,此等气概,何人能及? 《三国志·江表传》描述蒋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其余相关蒋干的素材甚少,使得在另一面也推波助澜地使罗贯中先生故意夸张丑化蒋干,以彰显其笔下某位大人物的光辉伟大,而我们岂能容忍?即使有人沉默了,声音小了,也绝对不能容忍把蒋干打入卑微下贱之流,这个冤假错案太多的时代,早就应该有人为他平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