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升空 俄罗斯公布登月计划 欧空局探索星爆星系
3月30日,国际空间站“远征65组”宇航员参加发射前训练,哈萨克斯坦。美国宇航员马克·范德海、俄国宇航员奥列格·诺维茨基和彼得·杜布罗夫将于4月9日乘坐“联盟”号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执行为期191天驻站任务。本次任务中使用的飞船被命名为“加加林”号,以纪念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完成人类 历史 上第一次载人太空飞行。
3月31日,NASA 公布一张新照片,“机智”号(Ingenuity)火星直升机展开4个起落架。“机智”号已完成飞行前准备工作,预计4月8日进行首次试飞。根据计划,它将在一处长宽约10米的空旷地面上起飞,以每秒1米速度攀升至3米高度,然后悬停30秒拍摄周围高视角照片。这将是人类飞行器第一次在地球以外的星球上起飞。
4月2日,NASA 公布一张天王星(Uranus)观测数据合成照片,靠近南极区域的粉色巨型光斑是天王星发射的X射线能量流。这是天文学家首次发现来自天王星的X射线,推测可能来自星环或极光。天王星是太阳系距离太阳第二远的行星,人类对其了解很少,迄今只有一个探测器飞掠过天王星。
4月5日,美国的“天鹅座”货运飞船停靠在空间站外,远景是地球大气层顶的气辉。当天,宇航员手动操作 SpaceX “载人龙”飞船移动至和谐号节点舱的顶部接口,为即将抵达的新一艘“载人龙”飞船对接做准备。国际空间站将在4月进行2次宇航员交接工作,俄“联盟”号飞船和“载人龙”飞船将各运送一批宇航员抵达空间站。
4月5日,NASA 公布一张“机智”号(Ingenuity)火星直升机落地后的新照片,顶部太阳能电池板已经展开。4月3日,“机智”号在火星表面度过脱离火星车后的第一个夜晚,它通过机载太阳能电池系统为内部元件持续供热,成功抵御火星夜间达-90 的超低温。“机智”号下一步将测试旋翼性能,从每秒50转逐步提高至每秒2400转的高转速。如果测试顺利,预计于4月11日进行首次飞行。
4月6日,俄罗斯“联盟-2.1а”火箭运载至发射台,拜科努尔航天中心。4月9日,“联盟 MS-18”号载人飞船将运送3名远征65组宇航员前往国际空间站。这意味着空间站驻站人数在未来一周达到10人,部分宇航员需要在临时睡眠舱中休息。远征65组宇航员将在空间站驻留191天,完成棉花根系培育、阿尔兹海默症相关研究等超过100项太空实验。
4月8日,“毅力”号火星车与“机智”号火星直升机自拍合影。这张照片由“毅力”号机械臂末端的广角相机拍摄合成。“机智”号火星直升机已成功解锁2片旋翼,准备于4月11日进行首次动力飞行。它将升空至距离火星地面10英尺高度,然后返回地面,整个过程预计耗时90秒。“机智”号依靠太阳能提供电力,飞行过程中旋翼叶片转速达到每分钟2537转,约为普通直升机的5倍。
4月9日,欧空局公布一张哈勃望远镜拍摄的室女座 M61 星系照片,螺旋臂上红色光点是正在诞生新恒星的区域。这是室女座最大的螺旋星系之一,距离地球约5200万光年,直径与银河系相似。科学家认为该星系中心存在一个质量约为太阳500万倍的超大质量黑洞。天文观测数据显示,M61 星系正在以爆发性的惊人速度形成恒星,因此也被归类为“星爆星系”。
4月9日,俄罗斯联盟号火箭搭载“联盟 MS-18”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运送3名远征65组宇航员前往国际空间站,哈萨克斯坦。本次飞行为“联盟”号飞船执行2021年首次载人任务,飞行约3个小时后顺利抵达国际空间站。新一批3名成员中包括2名俄宇航员,他们将在驻留期间完成50项太空实验,并在7月执行俄国“科学”号(Nauka)实验舱对接任务。
4月11日,一名游客正在参观莫斯科航天博物馆,俄罗斯。4月12日是人类首次进入太空飞行60周年纪念日,莫斯科航天博物馆举行专题特展,展出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在1961年4月12日进入太空时乘坐的“东方1号”飞船返回舱、 历史 文档和私人物品。本次展览的筹备工作耗时2年,全俄超过30家博物馆参与提供展品。苏联太空计划主要由俄罗斯继承,俄宇航局计划2030年实现载人登月。
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的“东方1号”飞船返回舱在莫斯科航天博物馆展出。
4月12日,俄罗斯总理访问莫斯科航空学院,纪念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进入太空60周年。当天,俄总统普京主持召开俄航天领域发展工作会议,他指出航空项目发展与国防工业存在直接联系,俄国必须在21世纪保持太空强国地位。莫斯科计划于2025年至2040年分三阶段实现登陆月球计划,包括发射月球轨道器、建设月球基地等。
4月12日,俄总统普京在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着陆点博物馆亲自种下一棵松树,萨拉托夫州。
4月14日,SpaceX “奋进”号(Endeavour)载人龙飞船即将安装至运载火箭,肯尼迪航天中心。这艘飞船曾在2020年执行 SpaceX 首次载人发射任务并成功回收,预计4月22日将再次运送4名宇航员前往国际空间站。这是 NASA 首次批准使用回收飞船执行载人发射任务。“奋进”号预计飞行23小时39分钟后与空间站自动对接,届时站内宇航员人数将增加至11人。
4月15日,美国宇航员维克多·格洛弗正在参加欧空局的“时间感知”研究实验,国际空间站。这项实验主要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研究微重力环境对人类时间感知能力的影响。根据实验描述,宇航员将通过 VR 眼镜看见一个随时可能消失的蓝色方块,宇航员需要一边读数一边估算方块存在时间。科学家已经通过实验证明人类在微重力环境下更倾向于低估距离长度,因此推断相同环境下人类可能感觉时间流逝得更快。
4月19日,“机智”号(Ingenuity)无人直升机在火星地表投下影子。“机智”号成功完成第一次动力控制飞行,飞行高度达到3米,悬停30秒,成为第一个在外星球上实现可控飞行的人类飞行器。“机智”号重约1.8千克,搭载一个底部黑白摄像头和一个水平方向的彩色摄像头,主要任务是勘查周边环境、帮助规划火星探测车的行驶路线。
4月19日,“机智”号火星直升机首飞后顺利着陆。
4月20日,SpaceX 星舰原型机 SN15 竖立在发射场上,得克萨斯州。SpaceX 计划4月22日进行第5次高空飞行测试,SN15 星舰原型机将垂直升空至1万米高度、完成翻转并直立着陆。星舰原型机前4次试飞均因着陆或空中爆炸而失败。NASA 上周宣布与 SpaceX 签署29亿美元订单,委托后者在2024年之前为“阿尔忒弥斯”计划制造月球登陆飞船。
4月22日,一枚搭载36颗英国 OneWeb 商业通信卫星的“联盟-2.1b”火箭准备就绪,俄罗斯东方航天发射场。本次任务发射日期为4月25日,计划部署36颗卫星进入距地面450公里的近极地轨道。这是 OneWeb 公司第6批卫星发射,预计将让在轨卫星总数增加至182颗。OneWeb 计划2021年内开始为英国、加拿大、北欧等高纬地区提供卫星宽带服务,2022年底前完成648颗卫星组网。
4月22日,“机智”号无人直升机在火星地表投下影子。“机智”号22日成功实现第二次动力控制飞行。本次飞行步骤比前次更为复杂,首先需上升至5米高度,然后倾斜5度向侧方移动2米,旋转向多个方向聚焦镜头,最后返回原点着陆。整个过程共耗时51.9秒。“机智”号下一次试飞将尝试升空至50米高度。
4月23日,SpaceX “猎鹰-9”号火箭搭载“奋进”号载人龙飞船发射升空,肯尼迪航天中心。美国东部时间4月24日凌晨5点,“奋进”号飞船顺利运送4名宇航员抵达国际空间站。NASA 公布消息透露,本次载人飞船任务过程中遭遇一次太空碎片撞击警告,所幸最终避过碎片未发生事故。欧空局估计近地轨道上目前有1.28亿个尺寸大于1毫米的太空碎片。
4月23日,俄罗斯新空间站首席设计师展示一件科学动力模块舱模型,莫斯科。当天,俄能源火箭航天集团宣布目标在2026年向新空间站派遣第一批宇航员。俄罗斯新空间站的第一个模块将在2025年发射,这是供空间站使用的科学动力模块舱,能够通过机器人在空间站外部进行太空实验。预计新空间站所有模块在轨组装工作将在2035年完成。
4月23日,“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搭载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准备就绪,海南文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宣布“天和”核心舱最早于4月29日上午发射,这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将正式进入在轨建造阶段。中国空间站项目计划2021年至2022年进行11次发射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预计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
4月24日,“奋进”号载人龙飞船正在与国际空间站自动对接。“奋进”号成功将4名宇航员运送至国际空间站,这艘载人龙飞船曾经在2020年11月执行首次载人任务,这是它第二次执行运送任务。新一批宇航员将在空间站驻留6个月,预计完成超过200项科学实验,包括通过人体组织芯片(Tissue Chips)研究微重力环境对人类 健康 的影响。
4月26日,“联盟-2.1b”火箭搭载36颗英国 OneWeb 公司商业通信卫星发射升空,俄罗斯东方航天发射场。“联盟”号运载火箭在升空4小时后成功将新一批卫星部署至近地轨道。本次任务总载荷约5808千克。英国 OneWeb 公司以“加加林”作为本次任务代号,以纪念人类首位宇航员进入太空60周年。
4月26日,NASA 公布一张仙后座A(Cassiopeia A)超新星爆炸X光照片,蓝色气体是爆炸时候产生的放射性钛元素。这颗超新星位于银河系,距离地球约11000光年,是已知最年轻的超新星残骸之一,天文学家在350年前首次观测到它爆炸产生的强光。4月21日,天文学家宣布首次观测到恒星爆炸后产生钛元素的证据。这项发现将为研究恒星爆炸理论提供新的线索。
4月29日,“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搭载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海南文昌。“天和”核心舱在发射494秒后成功进入距离地球约370公里的预定轨道。这是中国空间站发射入轨的首个舱段,也是中国迄今研制的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的航天器,起飞质量达22.5吨。本次任务成功标志着中国空间站正式进入在轨建造阶段,预计202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4月30日,欧空局发布一张哈勃望远镜拍摄的天箭座“项链星云”照片。这是距离地球约1.5万光年的一个行星状星云,中央存在两颗和太阳相似的恒星,其中一颗恒星在1万年前膨胀为红巨星并吞噬了另一颗恒星,而被吞噬的恒星依然在红巨星内旋转运行,从而形成如同“项链”一样的独特星云结构。
5月2日,SpaceX“坚韧”号载人龙飞船成功溅落于墨西哥湾,美国佛罗里达州。2日凌晨2时56分,“坚韧”号飞船搭载4名宇航员返回地球,这标志着人类第一次商业载人航天任务顺利完成往返。本次返回任务原计划4月28日执行,但是受天气影响多次推迟,最终选择在夜间溅落于墨西哥湾着陆点,飞行耗时共6.5小时。
② 普京称美国破坏了世界经济秩序的基础,俄罗斯是否会采取反制措施
普京称美国破坏了世界经济秩序的基础,俄罗斯即将采取对美国的反制措施,其中最主要的有三个,首先就是限制美元的流入,因为美元存在着一定的动荡,已经失去了可信度,如果继续用美元,很可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俄罗斯开始逐渐的弃用美元,改用卢布。其次是限制美国人入境,其实这点早就已经开始了,只过没有像现在这样强势,其实这也是担心美国人干预俄罗斯的内政,或者通过一些商业手段来打击俄罗斯的经济。最后就是给予美国严厉的警告,这可不是说说而已,如果美国继续我行我素,普京很可能动用一些军事手段。
俄罗斯进行了增兵计划,多招了13万人,其军事的威慑力越发强大,如果只对付一个乌克兰,完全没有必要,所以俄罗斯针对的还是美国,并且已经做好了随时爆发大战的准备。
③ 造成火箭发射推迟的原因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公号:中国航天科普(id:space-more)】
火箭的发射时间有时会因种种原因而临时推迟,那么这样的推迟是“个案”还是“惯例”?火箭的发射时间为何会被临时推迟?推迟后对火箭、卫星乃至整个发射任务又有哪些影响呢?
其实,在全球的宇航发射中,推迟发射并非个案。例如,除了SpaceX公司三番五次地推迟猎鹰-9火箭的发射任务外,美国在“天鹅座”“猎户座”等几次重大发射任务中都遇到过临时推迟的情况。有人曾开玩笑地说:“美国发射任务临时推迟似乎成了‘家常便饭’。”
造成火箭发射推迟的原因多种多样,大致分为几类:技术原因、天气原因以及落区情况等因素。
在技术原因方面,如果进一步细分,还能分为运载火箭自身原因、有效载荷和配合目标的状态。
顾名思义,运载火箭和有效载荷的技术原因很容易理解,而 配合目标 则是指与此次发射任务相配合的元素,如地面的监测设备、太空的监测卫星和在轨运行的对接航天器等。
载人和货运飞船发射前,与其对接的国际空间站一般都要进行降轨,如果国际空间站降轨不到位,没有飞到预定的位置,就会影响对接,因而发射也会受到影响。
同理,在试验卫星发射时,也会进行大量的数据测试,如果用于监测的设备仪器出现问题,势必会影响发射。
因为 技术原因 导致发射推迟的事件并不少见。比如由于美国空军用于发射跟踪的雷达故障以及猎鹰-9火箭第一级上安装的视频传输装置的机械故障,发射被紧急终止。
同样因技术原因,俄罗斯国家航天公司原定于当地时间2016年4月27日在东方航天发射场进行的首次火箭发射任务被迫在最后时刻推迟了。媒体纷纷称,俄罗斯总统普京苦等火箭发射整整一天,却被“放鸽子”。
再来说一说由于 卫星载荷 问题所导致的延迟发射。
美国德尔塔火箭于2016年6月11日发射了NROL-37卫星,而该任务的原定发射时间是5月12日。由于在发射前夕发现卫星载荷的问题,不得不推迟发射。
无独有偶,SpaceX公司发射Orb-comm-2卫星时同样由于载荷问题推迟了4天发射。
事实上,火箭发射是得看“老天爷脸色”的。这其中包括大气层内的气象状况和空间天气情况。因为大风、雷雨等天气可能会对运载火箭造成致命的影响,所以火箭发射时间要尽量选择在晴朗天气条件下进行。
而在大气层外,太阳黑子活动、高能辐射以及电磁暴等恶劣的空间天气也有可能让火箭发射任务失败。所以,火箭发射前需要进行大量的天气监测和预报工作,发射时间的选择也需要避开这些天气状况。
同样以NROL-37卫星任务为例,当火箭6月10日已经“箭在弦上”准备发射卫星时,由于糟糕的天气情况,发射不得不推迟到6月11日。
落区情况是指运载火箭起飞后的紧急着陆区,助推器、一子级等部件的落点。在火箭发射前,工作人员要进行落区居民的疏散工作,尤其是一些在内陆地区的发射场,火箭的落区会尽量选择在一些人烟稀少的地区,但在发射前也需要将这些地区进行疏散,以免造成人员伤亡。而对于沿海地区的发射场来说,落区的选择较为宽裕,一旦被选定为落区的海域,则需要控制船只进入。
影响火箭发射的因素涉及方方面面,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都不允许,而一旦火箭发射推迟,产生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发射窗口的选择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要综合考虑有效载荷本身的要求及外部诸多限制条件。
由于太阳、地球和其他星体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变化,即使发射同一类型、同一轨道的航天器,其发射窗口也是不固定的。
此外,发射窗口也长短不一,长的以小时计,甚至以天计算,短的只有几十秒钟,甚至为零。如果航天运载器因天气或临时故障等原因不能在规定的发射窗口起飞,就只能延迟,等待下一个发射窗口。
当前世界的主流运载火箭多采用低温推进剂,这样的火箭比较难“伺候”。它们大多在发射前一两天进行加注,一旦发射推迟,发射任务不仅会因为低温推进剂的加注、泄出、再循环操作中的推进剂损耗,以及相关操作而增加任务成本,更要承受延迟发射所带来的技术风险。
一般情况下,各国火箭进场后的准备发射周期普遍在1个月左右。这期间,科研人员要对火箭、载荷以及配套设施进行大量的测试工作,一旦出现问题就要立马解决。
同时,相关人员还需要加强发射场、火箭飞行轨迹区域的天气监测和提前预报,以及发射场区和落区的安保和疏散,以确保火箭能够准时发射。
火箭发射的推迟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反而是航天工作者对于发射前检查更为细致严谨的一种表现。另外,随着运载火箭自检能力的不断提高,在火箭发射前依靠先进的故障检测系统,及时排除火箭检测到的故障,反而更能提高发射的成功率。
如需转载,请留言获得授权哦~
④ 普京观摩了“东方-2022”战略演习,他的身边都有哪些人物陪同呢
普京和俄罗斯国防部的官员一同观看此次联合军训演习
由于日本近期在国际上发表了很多的危险言论,并且还和美国在亚太地区展开了联合军事演习,这无疑是针对我国和俄罗斯的行动,于是我国俄罗斯也联合13个国家在日本海附近展开了联合军事演习,并且展现了强大的军事实力;而俄罗斯总统普京以及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大将,以及俄罗斯国防部的其他参谋都出现在了联合军事演习的现场,并且对联合军事演习提出了较高的认同,这也表示俄罗斯十分重视此次联合军演习。
⑤ 普京出访伊朗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普京出访伊朗的真实意图很简单,那就是破坏美国用导弹包全面包围俄罗斯的企图。
美国妄图把中东变成他的导弹发射基地。
拜登出访中东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企图整合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成立一个中东版本的军事联盟,名曰“中东防空联盟”。
一旦在美国的主导中东的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一批建立一个防空联盟,那么美国就可以在中东地区大规模的部署美国导弹,美国随时可以通过中东向俄罗斯发射导弹。
说白了,普京在拜登出访中东的时候也跟着出访,目的就是敲打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警告他们不要听美国的话,不然后果自负。
⑥ 普京赴“东方-2022”演习现场视察,这场军演对俄来说到底有多重要呢
俄罗斯和我国的联合军事演习是为了反制美国和日本
由于我国和俄罗斯都是亚太地区的军事强国之一,同时也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都是美国的重大威胁,所以美国和日本联合亚太地区多个国家举行联合军事演习,想要以此来针对我国和俄罗斯,并且对我国和俄罗斯的领土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我国和俄罗斯也没有坐以待毙,联合印度等13个国家在日本海附近举行联合军事演习,规模十分巨大, 展现了强大军事实力的同时也对日本和美国的军事演习进行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