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诗琳通公主到中国访问,提出了什么“特殊”的要求
泰、国前任国王的次女诗琳通公主到国内访问,她向随行人员,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她要到潮州的海城县祭拜一个人物。
郑信不仅是泰、国不朽的“传奇帝王”更是我国人民的骄傲与自豪,他不仅为泰、国开疆扩土,更为中泰两、国的友好打下了坚实的根基,他可称作是我国与泰、国之间交流的一座重要“桥梁”。
❷ 罗马假日中影片中公主接见各国使节时出现了哪些礼仪细节点
元首、政府首脑、议长会见有哪些礼节?
会见,国际上一般称接见或拜会。凡身份高的人士会见身份低的,或是主人会见客人,这种会见,一般称为接见或召见。凡身份低的人士会见身份高的,或是客人会见主人,这种会见,一般称为拜会或拜见。拜见君主,又称谒见、觐见。 我国内不作上述区分,一律统称会见。接见和拜会后的回访,称回拜。
会见就其内容来说,有礼节性的、政治性的和事务性的,或兼而有之。礼节性的会见时间较短,话题较为广泛。政治性会见一般涉及双边关系、国际局势等重大问题。 事务性会见则有一般外交交涉、业务商谈等等。
会谈是指双方或多方就某些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问题,以及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❸ 历史上的哪位侍女,三次出使西域成为最早的女外交家
人们都知道张骞通西域,苏武牧羊不辱汉节和三宝太监到郑和下南洋的故事,却不甚了解中国古代还有一位妇女外交家——冯嫽。
冯嫽是我国历史上被堂堂正正地称为外交使节的女性,也是最早的女使者之一。她以毕生的精力,三次出使乌孙,为汉朝与西域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愧为具有远见卓识和足智多谋的女外交家。
❹ 中国史上第一个女外交官是谁
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已出现了第一位女外交官——冯嫽。
汉武帝时,为集中力量打击匈奴侵扰,对西域的乌孙国采取和亲政策,以宗室女解忧为公主,嫁给乌孙王军须靡,公主随带了侍女冯嫽同去乌孙。
冯嫽生性聪慧,知书达理,与公主相互慰勉,立志安居乌孙,不负使命。她常驰马牧场,出入毡帐,只几年时间,便已通晓了西域的语言文字及风俗习惯。
不久冯嫽遵朝廷之命,以使节身份代表公主访问邻近各国。向各国国王赠送礼品,宣扬汉朝教化。各国君臣见汉朝以女子为使,大方谦恭,善于辞令,与人交谈时连翻译都不用,惊奇之余,啧啧夸赞,尊称她为冯夫人。对此《汉书·西域传》有载:“初,楚公主侍者冯嫽能史书,习事,尝持汉节为公主使。行尝赐于城郭诸国,敬信之,号曰冯夫人。”
乌孙右大将爱冯嫽多才多艺,聪慧漂亮,求为妻室。冯嫽从两国友好大局出发,欣然同意,自此,汉朝与乌孙友情日增。到了汉宣帝执政之际,乌孙发生内乱。朝廷原本想让外甥元贵靡继承王位,不料北山大将乌就屠杀死国王,自立为王。宣帝得报后,急令破羌将军辛武贤率一万五千兵马进驻敦煌,准备讨伐乌就屠。西域都护郑吉虑及汉军道远兵疲,胜负难料,建议朝廷派使与乌就屠谈判,劝其让位。他知冯嫽善办外交,推荐由她当此重任。
值此危难之时,冯嫽欣然受任,她与乌就屠本就熟识,开门见山说:“将军夺了王位,似是可喜,然喜中不可无忧。如今汉朝大军已至敦煌,将军区区兵力,岂不是以羊群搏猛虎?”
乌就屠听了甚为惶恐,沉吟不语。冯嫽晓之以理:“汉与乌孙亲如一家,若两国开仗,百姓遭殃,将军也必身败名裂,望三思而行。”乌就屠自知远不是汉军对手,终于让步说:“愿听夫人劝告,让位于元贵靡,但求汉朝给个封号。”冯嫽爽快答应,又悉心劝慰了一番。
宣帝得悉冯嫽出使告成,十分高兴,他对冯嫽也只闻其名未见其人,诏令回国。冯嫽回到阔别四十年的故都长安时,宣帝令文武百僚在城郊迎接。京畿百姓闻讯,不期而集,争睹女使者的风采,人山人海,道路堵塞。当日,宣帝在宫中召见,冯嫽奏告了劝导乌就屠经过,建议给予封号以安其心。宣帝盛赞其远见卓识,欣然采纳,并封她为正使,竺次、甘延寿为副使,再次出使乌孙。
冯嫽驷马锦车,手持汉节,召乌就屠至赤谷城中,宣读诏书,封元贵靡为大昆弥(王号),乌就屠为小昆弥。靠着她奔走斡旋,终于化干戈为玉帛,消除了汉与乌孙的一场杀伐!
又过了两年,元贵靡病故,其子星靡即位。时解忧公主年近七十,奏请朝廷准允后,带着冯嫽一同返回故国。哪知星靡生性懦弱,治国无方,局势又起动荡。冯嫽身在长安,心挂乌孙,上书宣帝请求再为汉使。宣帝准奏,选派骑兵一队护送冯嫽第三次出使乌孙。
冯嫽以她的威望与才干,游说乌孙各方消释嫌隙,精诚团结,帮助星靡治国安民,乌孙得以国泰民安,汉与乌孙的友好关系也因此得以继续。
❺ 从陪嫁侍女到外交官,冯嫽是如何做到的
冯嫽有着女张良之称,冯嫽何许人也?因封建时代男尊女卑的缘故,史书并无记录其生卒年,只知她起初作为和亲公主刘解忧的婢女,随驾西域乌孙国,因其后来卓越的外交才能在西域诸国颇有威望,成为当时链接西汉与西域诸国的外交家,被史书记载为西汉着名的女外交家、政治家,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首位女外交家。那么冯嫽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呢?
新一轮的矛盾又出现,乌孙国的内乱惊动了西汉王朝,汉轩帝即刻派兵进驻乌孙国都赤古城屯田戍边。双方的关系非常的紧张,大战眼看一触即发。冯嫽毕竟生活在西域许久,对乌孙是有感情的,她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乌孙国与大汉王朝发生战争,造成流血事件。如果使用外交的手段能解除战事便最好不过。
于是便自告奋勇向西域都护郑吉建议,由她去说服乌就屠。见到乌就屠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俩本就熟识,说句掏心窝子的话,现在汉朝大兵压境,陛下决心要诛灭你,还不如早早投降,让位于元贵靡,免得个身败名裂。冯嫽的第一句话,就让乌就屠不寒而栗。因为他知道以他的实力就算暂时取得胜利,大汉的兵力源源不断,他是斗不过的。乌就屠此时进退两难,打又打不过,就这么轻易的投降,岂不让别人笑掉大牙?他思来想去,给了自己一个台阶下,对冯嫽说愿听夫人劝告,让位于元贵靡,但求汉朝给个封号。冯嫽听后爽快答应,冯嫽几句话,便避免了一场汉朝对乌孙的战争。
这使汉宣帝非常的高兴。他一直以来都是听说冯嫽的各种外交意识,但只闻其名而不见其人,于是便召令冯嫽回国。
冯嫽阔别长安40年,终于回归故土。这天,汉宣帝令文武百官在城郊迎接这位女外交家,长安万人空巷,都想目睹一眼这位女大使的风采。冯嫽入宫觐见汉宣帝,向汉宣帝叔说了劝降乌就屠的经过,并建议给其封号,以平衡乌孙贵族的各方势力。汉宣帝闻言爽快的便答应了。因冯嫽的远见卓识,巾帼不让须眉的人格魅力,她被汉宣帝封为正使,赐予使臣符节。没过多久,冯嫽乘驷马锦车带着汉宣帝安排的两名副使,一路浩浩荡荡,从长安城出发出使乌孙,宣读诏令。冯嫽到达乌孙,宣读了汉宣帝的诏令。诏令中立元回靡为大王,乌就屠为小王,并赐印绶,乌孙国最终归降,成为西汉的属国。自此汉朝统一了整个西域。
冯嫽利用外交手段,将一场战事消弭,既调和了乌孙国内部矛盾,又恢复了汉朝与乌孙的正常联盟状态,开创了汉朝统治西域诸国的新局面。
公元前51年,已经70高龄的解忧公主因为思念故土,想要回到长安。在得到汉宣帝准许的情况下,年已六旬的冯嫽,便陪同解忧公主回到阔别已久的家园。解忧公主去世后,她的儿子乌孙国王元贵靡也随之驾崩了。幼主星靡上位,因其性格懦弱,无法掌控国内匈奴势力,乌孙国又开始动荡不安,此时远在长安的冯嫽得知这一状况后,即刻上书汉元帝,请求再次出使西域,以镇服乌孙各势力,扶持幼主稳定国家。汉元帝非常的不忍心,一个耄耋老妇人跋山涉水出使西域,但经不住冯嫽一番恳切的言辞和一颗赤诚之心便答应了下来。
公元前48年,以年近七旬的冯嫽再次踏上了西行之路,重返乌孙国。乌孙臣民听说冯夫人回来了,都很激动,便跑出城熟百里迎接。冯嫽到达乌孙后,与西域都护府密切配合,以自己的崇高威望和非凡才干说服乌孙国内各方消除嫌隙,精诚团结,共同配合星靡,加强与西汉的联系,搞好内政外交。
以上就是冯嫽虽是底层侍女,凭借自己的卓越外交才干,多次将乌孙国内的局势稳定下来,成为第一个女外交家的经历。
❻ 公主长得像老外,君王因此让她接待外国使臣,后面怎么样了
这位公主后来在接待外使的过程中,表现很好,与一些外国贵妇成为好朋友。但是最终因为朝代更替受到牵连,落难而逃,最后病死。
后来,万春公主和杨贵妃的侄子杨炪结为连理,杨炪做了驸马后,唐玄宗见他学富五车,知识渊博,随即授予其官职鸿胪卿,和万春公主一起负责接待外国使节,夫妻二人可以说是国家的外交官,经常在许多外交场合中能够看到他俩的身影。这在当时不仅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还使得很多外国人对大唐表现出无比的向往。
只可惜,后来安史之乱以后,杨炪和万春公主夫妻二人再也没有办法为国家的外交事业做贡献了,两人无奈之下离开长安逃亡,然而,造化弄人,后来两人在兵荒马乱中走散,万春公主一人独自逃亡,在安史之乱平定之后,万春公主最终因疾病去世了,享年39岁。
❼ 冯嫽: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家,一个侍女的伟大逆袭!
说起张骞,很多人都知道他是西汉着名的外交家,而说起冯嫽,却很少有人知道她。作为西汉的第一位女外交家,冯嫽的故事经常是不被外人所知的,但是她对于大汉朝和西域三十六国的安定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历史有着最为公平的见证。
据《汉书·西域传》记载:“初,楚主侍者冯嫽能史书,习事,尝持汉书为公主使,行赏赐于城郭诸国,敬信之,号曰冯夫人。”
最初的冯嫽,只是解忧公主身边的一个平平无奇的小侍女,她的前半生可以说是默默无闻的,历史上也很难找到她的踪迹,真正开启她波澜壮阔一生的重要契机,是她跟随解忧公主和亲乌孙国。
在汉朝,除了战争,和亲也是一种处理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诸国关系的重要外交手段。在汉武帝时期,为了拉拢西域强国乌孙国,共制匈奴,汉武帝刘彻加封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刘细君为公主,嫁与乌孙昆弥猎骄靡(昆弥:汉时乌孙王的名号)。可惜好景不长,细君公主在乌孙国只生活了五年便去世了,接着,为了继续维护两国的政治联盟,楚王刘戊孙女刘解忧被封为公主,远嫁乌孙。
于是,公元前101年,冯嫽跟随解忧公主在百姓的注目与期盼中离开了长安。或许是因为从小便流离飘泊、孤苦无依,远离长安城的冯嫽并没有像解忧公主那样惆怅,在最初的忐忑过后,她很快调整了心情,尤其在看到广阔无垠的边疆大漠,人间仙境的那拉提草原时,那不同于长安城压抑束缚的自由与壮阔,让冯嫽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似乎已经预示到这里将是她的新天地!
所以,尽管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还要随时应对身边可能出现的危险,冯嫽也很快适应了。一边她与解忧公主相互安慰,相互鼓励,一边积极的学习当地语言,尝试草原的生活习惯,四处结交新的伙伴,还经常骑着马儿驰骋在美丽的草原上。很快,许多人都认识了这位解忧公主身边聪慧可人的侍女了。俗话说得好:“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聪颖大方的冯嫽受到乌孙右大将的倾慕,求取其为妻。一个是解忧公主身边智谋无双的女官,一个是乌孙国内深受爱戴的将军,两人志趣相投,婚后很是恩爱。
随后,冯嫽遵朝廷之命,以使节身份代表解忧公主访问邻近各国,向各国国王赠送礼物,宣扬汉朝教化。而各国君臣不但惊讶于汉朝竟以女子为使,而且更让人惊奇的是这位女使熟悉各国语言,与人交谈时连翻译都不用,且为人大方谦恭,善于辞令,受到各国的欢迎,大家都尊称她为冯夫人。能受到如此众多各国首领的认可,冯嫽的政治才干由此可见了。
而此时,也是大汉朝与乌孙国最为繁荣稳定的合作发展时期了。可惜这些,都随着乌孙国第三代昆弥,人称“肥王”的翁归靡病死,第二代昆弥军须靡的左夫人之子泥靡篡位,抢了原本属于翁归靡与解忧公主之子元贵靡的王位而结束。
公元前60年,泥靡即位,号称“狂王”。上位后的他性情残虐,实施暴政,同时作为半个匈奴人,狂王还暗中扶持国内亲匈派人士,并大肆打压以解忧公主和冯嫽为主的亲汉派,乌孙国内人心惶惶、民众哀声连连。
公元前54年,忍无可忍的解忧公主与汉朝使者魏如意暗地商量,设下鸿门宴,刺杀狂王泥靡,谁知刺杀失败,狂王带伤逃走,掌握军权的狂王之子派兵包围解忧公主与魏如意居住的赤谷城,多亏西域都护郑吉发兵赶到赤谷城解围。
与此同时,翁归靡与匈奴夫人所生的儿子,北山大将乌就屠趁乱横插一脚,派人袭杀了狂王,自立为王,并扬言要与匈奴合作,共抗汉廷。迫于无奈,汉宣帝紧急命令破羌将军辛武贤发兵一万,去讨伐乌就屠,两国之战一触即发。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牺牲,也为了挽救汉朝几十年来远交近攻的外交成果,都护郑吉建议派遣冯嫽作为使者劝说乌就屠主动让位。面对危险,冯嫽欣然应允。
因为丈夫右大将的关系,冯嫽与乌就屠也算熟悉,于是一见到乌就屠,就开门见山对道:“将军夺了王位,似是可喜,然喜中不可无忧。如今汉朝大军已至敦煌,将军区区兵力,岂不是以羊群搏猛虎?”
乌就屠听了甚为惶恐,沉吟不语。冯嫽晓之以理:“汉与乌孙亲如一家,若两国开战,百姓遭殃,将军也必身败名裂,望三思而行。”乌就屠思虑甚久,自知不是汉军的对手,最终让步说:“愿听夫人劝告,让位于元贵靡,但求汉朝给个封号。”冯嫽看乌就屠已经妥协,也爽快答应,悉心劝慰一番,一场战争,就这样兵不血刃的被冯嫽化解了。
此次再战成名,不仅刷新了冯嫽在西域诸国中的地位,也让远在千里的汉宣帝闻名遐迩。于是,好奇的汉宣帝便诏令冯嫽回国,接受赏赐。
一路长途跋涉,冯嫽终于站在了阔别四十年的长安城外。不同于走时的未知与迷茫,这次回来,迎接她的是文武百官的礼遇庆贺,和全城百姓的欢呼雀跃,相信这个时候,也是冯嫽一生中最为意气风发的时候。
冯嫽在宫中接受了汉宣帝的召见,并详情奏告了劝导乌就屠的经过,建议给予封号以安其心,同时,在面对汉宣帝对于西域诸国的提问,也能对答如流,分析时政,更是头头是道。汉宣帝对冯嫽盛赞有加,欣然采纳她的建议,并封她为正使,谒者竺次、期门甘延寿为副使,再次出使乌孙,这也是她第二次出使乌孙。
随后,冯嫽手持诏书,乘坐锦车,开始她第二次出使乌孙之旅。马不停蹄的赶回乌孙后,冯嫽召乌就屠到长罗侯常惠的驻地赤谷城,宣读诏书,立解忧公主之子元贵靡为大昆弥,乌就屠为小昆弥。
此后,大汉朝与乌孙国又恢复了和平共荣的状态。这在西汉的历史上,是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外交事件,不但让无数百姓与士兵免于伤害,更使得大汉与乌孙的联盟更为牢固。
公元前51年,解忧公主因思念故土,上书汉宣帝言:“年老土思,愿得归骸骨,葬汉地”,汉宣帝悯而迎之。于是,冯嫽跟随公主回到长安,且被汉宣帝厚禄优礼相待,两年后,解忧公主病逝,以公主之仪被安葬。
此时的冯嫽也年过半百,一头白发,眼看着身边的爱人,亲人相继离世,就剩她一人,独居长安,她的心境越发静寂,心想着:大概这辈子就这样过了吧。
不曾想,乌孙新任昆弥星靡生性懦弱,继位后治国无方,导致人心不服、国内局势再起动荡。冯嫽心忧乌孙,上书汉元帝请求再为汉使,出使乌孙镇抚星靡,汉元帝准奏,选派一百名士兵的队伍护送冯嫽第三次出使乌孙。
此去经年,漂泊人不知,历史上也很难再找到关于冯嫽的记载,但是相信以她的胸襟与才干,必定是坚守在乌孙国,游历于西域诸国间继续她伟大的和平事业。就像着名作家刘萧无称赞她道: “多少须眉无语,偏劳婢作夫人 。西域安危系一身,何问天涯远近 。几度龙堆驰骋,几问城廓归存。将军管钥玉门深,输尔从容一哂。”
❽ 为什么泰国公主岀现在外交场合免费提问
泰国思蕊梵公主的旗袍造型绝美,宛如民国时期的名媛千金,代替苏提达王后接见外宾。这些天小公主风头正盛,以往只是偶尔亮相,如今却频频出席外交公务。
上世纪九十年代,刚刚被册封为王妃的育瓦媞达,因为跟空军上校的绯闻曝光,带着孩子们仓皇出逃。四个儿子的血统并不纯正,只有小女儿思蕊梵长得最像泰王,因此获得了回国的机会。
为了保住皇家颜面,泰王还假借高僧之口,把思蕊梵包装成了“护国公主”。如今思蕊梵已经三十三岁,由于只是王室旁支成员,因此大部分时间都专注在事业上。
由于处于特殊时期,思蕊梵公主的服装事业遭遇了滑铁卢,甚至一度传出濒临破产的消息。在这个节骨眼上,玛哈国王却强势出手,选择重用思蕊梵公主,甚至在泰国外交场合大显身手。
本月十六日思蕊梵公主现身素可泰宫,一袭粉色中式旗袍亮相无比惊艳。思蕊梵本身就是服装设计师,对颜色和款式极其敏感,这次选择用旗袍展现东方美。
这套改良版的旗袍简直是绝美,穿在思蕊梵身上极其合适,把好身材成功勾勒出来,并且增加了不少女人味。头发高高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