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疫情出入扫码可以用nfc代替吗
可以代替。
疫情期间,旅馆业者广泛运用NFC非接触式支付与访问控制(AccessControl),以大幅降低人们在旅馆公共空间接触与感染病毒的风险,NFC非接触式技术的应用在后疫情时代也将常态化且日益重要。
‘贰’ 什么是NFC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NFC代表什么?首先,要了解什么是NFC功能,你需要了解NFC的含义。NFC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的缩写,意思是。近场通信是一种无线技术。NFC设备(如移动电话)可以在彼此接近的情况下交换数据。NFC是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和互连技术的整合演变而来。通过在单个芯片上集成感应式读卡器、感应式卡片和点对点通信功能,NFC利用移动终端实现移动支付、电子票务、访问控制、移动身份识别、防伪等应用。
作为公交卡使用。乘坐地铁和公交车时,将其作为公交卡使用。(将带有车票密码的手机靠近读卡器)查询并为公交卡充值。可以直接查询公交卡的余额和给公交卡充值。用来传输文件。具有NFC功能的同系列手机,启用THE NFC功能,两部手机靠近后可进行点对点数据传输,如下载音乐、图片传输和交换联系人等。当使用蓝牙时。使用方法与蓝牙相同,只要两个设备都有NFC功能就可以使用。制作门禁卡时。就像公交卡之类的。(只要把带有门禁密码的手机靠近读卡器就可以了)。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叁’ 非接触式的技术特点有哪些
1、非接触操作,长距离识别(几厘米至几十米),因此完成识别工作时无须人工干预,卡片可以在任意方向掠过读写器表面,即可完成操作,这大大提高了每次使用的速度。
2、无机械磨损,寿命长,并可工作于各种油渍、灰尘污染等恶劣的环境;
3、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电子标签;
4、保密性好,读写器具有不直接对最终用户开放的物理接口,保证其自身的安全性,非接触式IC卡的读写过程,通常由非接触型IC卡与读写器之间通过无线电波来完成读写操作。
5、数据安全方面除电子标签的密码保护外,数据部分可用一些算法实现安全管理,非接触式智能卡与读写器之间采用双向验证机制,即读写器验证IC卡的合法性,同时IC卡也验证读写器的合法性。
6、读写器与标签之间存在相互认证的过程,实现安全通信和存储。读写器可以"同时"处理多张非接触式IC卡。这提高了应用的并行性,无形中提高系统工作速度。
7、接触式卡的存储器结构特点使它一卡多用,能运用于不同系统,用户可根据不同的应用设定不同的密码和访问条件。
非接触式智能卡主要的功能包括安全认证,电子钱包,数据储存等。常用的门禁卡、二代身份证属于安全认证的应用,而银行卡、地铁卡等则是利用电子钱包功能。非接触式智能卡的运用十分广泛,给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肆’ M1卡和IC卡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啊
一、 M1卡的优点
M1卡包括逻辑加密卡M1、ML和双界面CPU 卡。非接触卡具有以下优点。
(1)可靠性高
非接触式IC卡与读写设备之间无机械接触,避免了由于接触读写而产生的各种故障;非接触式IC卡M1表面无裸露的芯片,无芯片脱落、静电击穿、弯曲损坏等问狻?
(2)使用寿命长
M1卡可以重复写次数为100,000次,读操作次数无限;
(3)操作方便、快捷
M1卡片使用没有方向性,无需插拔,大大提高每次使用的速度;
M1卡操作能源供应采用无源方式,非接触下操作;
(4)防冲突
非接触式卡M1中有快速防冲突机制,能防止卡片之间出现数据干扰。因此,读写器可以“同时”处理多张非接触式IC卡,提高了应用的并行性。
(5)可以适用多种应用
非接触式卡M1的分扇区、分块的存储器结构特点使它适用于一卡多用,能应用于不同的系统管理,可根据不同的应用设定不同的密码和访问条件。
(6)加密性能好
非接触式卡M1的有不可更改的全球的芯片唯一序列号;非接触式卡与读写器之间采用双向验证机制,非接触式卡M1在数据处理前要与读写器进行三次相互认证,而且在通讯过程中所有的数据都加密;
M1卡中各个扇区都有独立的操作密码和访问条件。
非接触式 IC 卡 又称射频卡,它成功地解决了无源(卡中无电源)和免接触这一难题,是电子器件领域的一大突破。主要用于公交、社保、医疗、轮渡、地铁的自动收费系统,也应用在门禁管理、身份证明和电子钱包。
二、M 1 卡主要指标:
容量为 8K 位 EEPROM
分为 16 个扇区,每个扇区为 4 块,每块 16 个字节 , 以块为存取单位
每个扇区有独立的一组密码及访问控制
每张卡有唯一序列号,为 32 位
具有防冲突机制,支持多卡操作
无电源,自带天线,内含加密控制逻辑和通讯逻辑电路
数据保存期为 10 年,可改写 10 万次,读无限次
工作温度: -20℃ ~ 50℃ ( 温度为 90%)
工作频率: 13.56MHZ
通信速率: 106KBPS
读写距离: 10mm 以内(与读写器有关)
三、存储结构
1、M1卡分为16个扇区,每个扇区由4块(块0、块1、块2、块3)组成,(我们也将16个扇区的64个块按绝对地址编号为0~63,存贮结构如下图所示:
2、第0扇区的块0(即绝对地址0块),它用于存放厂商代码,已经固化,不可更改。
3、 每个扇区的块0、块1、块2为数据块,可用于存贮数据。
数据块可作两种应用:
★ 用作一般的数据保存,可以进行读、写操作。
★ 用作数据值,可以进行初始化值、加值、减值、读值操作。
4、 每个扇区的块3为控制块,包括了密码A、存取控制、密码B。
四 、 工作原理
卡片的电气部分只由一个天线和ASIC组成。
天线:卡片的天线是只有几组绕线的线圈,很适于封装到IS0卡片中。
ASIC:卡片的ASIC由一个高速(106KB波特率)的RF接口,一个控制单元和一个
8K位EEPROM组成。
工作原理:读写器向M1卡发一组固定频率的电磁波,卡片内有一个LC串联谐振电路,其频率与讯写器发射的频率相同,在电磁波的激励下,LC谐振电路产生共振,从而使电容内有了电荷,在这个电容的另一端,接有一个单向导通的电子泵,将电容内的电荷送到另一个电容内储存,当所积累的电荷达到2V时,此电容可做为电源为其它电路提供工作电压,将卡内数据发射出去或接取读写器的数据。
五、 M1射频卡与读写器的通讯
复位应答(Answer to request)
M1射频卡的通讯协议和通讯波特率是定义好的,当有卡片进入读写器的操作范围时,读写器以特定的协议与它通讯,从而确定该卡是否为M1射频卡,即验证卡片的卡型。
防冲突机制 (Anticollision Loop)
当有多张卡进入读写器操作范围时,防冲突机制会从其中选择一张进行操作,未选中的则处于空闲模式等待下一次选卡,该过程会返回被选卡的序列号。
选择卡片(Select Tag)
选择被选中的卡的序列号,并同时返回卡的容量代码。
三次互相确认(3 Pass Authentication)
选定要处理的卡片之后,读写器就确定要访问的扇区号,并对该扇区密码进行密码校验,在三次相互认证之后就可以通过加密流进行通讯。(在选择另一扇区时,则必须进行另一扇区密码校验。)
对数据块的操作
读 (Read):读一个块;
写 (Write):写一个块;
加(Increment):对数值块进行加值;
减(Decrement):对数值块进行减值;
存储(Restore):将块中的内容存到数据寄存器中;
传输(Transfer):将数据寄存器中的内容写入块中;
中止(Halt):将卡置于暂停工作状态。
‘伍’ 手机NFC是什么功能
若使用的是vivo手机,NFC即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可以在移动设备、消费类电子产品、PC端和智能控件工具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并且NFC功能不需要其他配件辅助即可使用。
NFC的打开方法:
进入手机设置--其他网络与连接--打开“NFC”的开关;
支持NFC的机型:
X系列:X80系列、XFold、XNote、X70系列、X27Pro、X30系列、X50系列、X60系列
iQOO系列:iQOOZ6、iQOO10、iQOO10Pro、iQOONeo6SE、iQOONeo6、iQOO9/iQOO9Pro、iQOONeo5S、iQOO8/iQOO8Pro、iQOONeo5活力版、iQOO、iQOOPro、iQOOZ1、iQOONeo3、iQOO3、iQOO5、iQOO5Pro、iQOO7、iQOONeo5
NEX系列:NEX3、NEX3S
S系列:S15系列、S12/S12Pro、S10Pro、S7/S7t、S9
平板:vivoPad
T系列:T2x
Y系列:Y53s(NFC版)、Y70
温馨提示:
1、2019年以前的支持NFC的机型;
2、支持NFC功能不代表支持vivo钱包中的相关NFC功能,具体请以实际显示为准;
3、vivoPad仅支持NFC一碰互传及投屏,不支持交通卡、门禁卡、vivoPay、NFC车钥匙、eID.
‘陆’ 2022年安防行业8大趋势预判
进入到2022年,世界依然没有摆脱新冠疫情的困扰,但这并不妨碍安防行业在不断变化、适应和发展,一些趋势甚至加速进行。
除了传统的“物理安全”之外,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也在安防领域迅速开拓应用,安防行业正处于重新定义自己的阶段。它正在从单纯的安保和安全防御转变为涵盖更广泛的活动,这些活动将扩大安全性,同时为社区、公司和 社会 带来更高水平的智能体验。
对于2022 年及未来的安防行业,海康威视在此分享一些产业趋势预判和期望。
1、人工智能将无处不在
如今,人工智能在安防行业非常普遍。更多的行业客户已经认识到人工智能的价值,并在各种场景中找到了人工智能应用的新用途。除了 ANPR、自动事件警报和减少误报,人工智能技术正被用于更广泛的应用,例如个人防护设备 (PPE) 检测、老年人跌倒检测、矿井表面检测等等。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整个行业的合作越来越多,安防设备厂商将他们的硬件产品开放给第三方人工智能应用程序,并推出开放平台供客户创建和训练自己的人工智能算法以满足定制化需求。
人工智能一直是重塑安防行业的基础技术之一。受益于算法的优化,以及近年来半导体技术进步带来的计算性能的提升和芯片成本的降低,人工智能应用逐渐形成了行业内各行各业所接受的基础功能和能力,“人工智能将无处不在”正在成为现实。
2、AIoT将数字化并渗透到垂直行业
随着越来越多的安全摄像头和其他安全设备连接到网络,安全行业正在成为物联网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其视觉能力。很明显,安全行业的界限正在模糊,远远超出了物理安全领域。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使互联设备成为物联网世界中的智能“物”。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结合,或者我们称之为AIoT,正在将安防行业推向更高的层面,实现企业工作流程和程序的自动化,助力能源、物流、制造、零售、教育、医疗保健等
在我们看来,AIoT 为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安全设备和系统的应用迅速扩展。同时,更多的感知能力,如雷达、激光雷达、温度测量、湿度传感和气体泄漏检测,正在被添加到安全设备和系统中,使其更加强大。这些新设备肩负着多项任务,而就在几年前,这些任务还需要几种不同的设备,涵盖安全功能和其他智能功能,以适应不断发展的世界。
3、 融合系统将打破数据孤岛
私营企业和公共服务部门的工人都会抓住机会摆脱阻碍性的“数据孤岛”。分散和隔离在不同系统或组中的数据和信息为信息共享和协作造成障碍,使管理人员无法全面了解其运营情况。在这里,各种信息系统的融合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希望足以打破这些孤岛。
很明显,安防行业的趋势是尽可能地融合系统,包括视频、访问控制、警报、防火和应急管理等等。此外,更多的非安全系统,如人力资源、财务、库存和物流系统,也正在融合到统一的管理平台上,以加强协作并支持管理层基于更全面的数据和分析做出更好的决策。
4、 基于云的解决方案和服务至关重要
与 AI 一样,云在我们的行业中并不是一个新趋势,但它是一个不断扩展的趋势。从小型企业市场到企业级,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势头推动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基于云的安全解决方案和服务。正如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那样,这种流行病加速了全球个人和企业向基于云的运营的转变。
所有企业都希望平台或服务提供简单性,管理尽可能少的资产,以及尽可能简单的设置。这正是云提供的地方。借助云托管基础架构,无需本地服务器或软件。用户可以方便地实时查看资产和业务状态,快速接收安全事件和警报,并通过移动应用程序完成应急响应。对于安全业务运营商来说,云可以帮助他们远程帮助客户配置设备、修复漏洞、维护和升级安全系统,并提供更好的增值服务。
5、清晰的安全成像在任何天气、任何条件、白天或黑夜的任何时间都是标准的
在任何天气和任何条件下,全天 24 小时保持图像清晰度和捕捉细节对于视频安全摄像头来说始终至关重要。具有微光成像技术的相机在夜间和几乎完全黑暗的环境中呈现高清和全彩色图像,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我们看到令人印象深刻的技术应用于更多相机型号,包括 4K、变焦和 PTZ 相机。此外,为了在能见度低的情况下(尤其是在恶劣天气下)更清晰的视频安全成像,正在使用高性能成像传感器、ISP 技术和 AI 算法,使摄像机能够保持清晰和视野细节。
说到成像技术,在新相机中集成多个镜头的趋势不容忽视。单镜头相机在更远距离获取更多细节以及在大范围内获取全图的能力有限。他们只做其中之一。但是,通过在一台相机中使用两个或多个成像镜头,多镜头相机可以同时提供同一大型站点的全景图和详细的放大视图。包括机场、港口、中转站、停车场、 体育 场和广场在内的应用将把这些多镜头相机视为各个层面的福音。
6、生物识别门禁将带来更高的安全性和效率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授权访问控制已经远离钥匙、密码和身份证,正在步入生物识别时代。门禁市场正迅速被生物特征认证所占据,从指纹、掌纹识别到面部、虹膜识别。
生物识别访问控制带来了固有的优势,例如更高的安全性和效率以及高等级防伪。他们在几秒钟内或几分之一秒内验证,并防止不必要的身体接触。虹膜、掌纹和面部识别提供了非接触式访问控制,这种卫生做法由于大流行而越来越受到青睐。
7、 零信任方法将成为网络安全的焦点
随着通过 Internet 连接的安全设备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多,网络安全已成为该行业的一项巨大挑战。欧盟GDPR、中国数据安全法等全球主要市场近期出台了更严格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法规,对网络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 2021 年,针对各种企业的几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勒索软件攻击,毫不含糊地让我们确信,各行各业的公司都必须加强其网络安全架构并加强其在线保护。
那么我们如何解决日益增长的网络安全问题呢?虽然这个概念实际上是在 2010 年发展起来的,但“零信任”这个词最近几年才成为一个热门词。零信任是一项战略举措,旨在通过消除组织网络架构中的信任概念来防止数据泄露,它植根于“从不信任,始终验证”的理念。该概念已在 IT 行业内被广泛接受,现在它也在缓慢而稳步地进入物理安全领域,逐渐成为物联网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8、绿色制造和低碳举措将大踏步前进
低碳倡议受到世界各地 社会 的重视。在安防市场,我们也看到低功耗产品成为客户的首选,对太阳能摄像头的需求也在增加。
同时,限制制造企业碳排放标准的地方法律法规和政策正在推动行业在日常运营和生产中采取更加环保的做法,包括使用更环保的材料,在产品中采用多种节能设计制造工艺。我们高兴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安防行业制造商正在 探索 “绿色”制造,并致力于降低碳排放。虽然这需要时间,但运动已经开始。我们预计 2022 年该领域将取得重大进展。
(本文翻译整理自安防知识网海外版,作者:海康威视国际产品与解决方案中心总裁Frank 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