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件传输 » 网上传的大医王主任音频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网上传的大医王主任音频

发布时间: 2023-02-24 09:27:52

① 请有文采或佛教高手进来

命中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其实人根本就左右不了自己的命运,生老病死,那一件事由的了你,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迷迷糊糊的来,又
迷迷糊糊的走,活着到底是为什么?

② 读“中国人均用药量为何比美国高”有感

最近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说,
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人年均
2.5-3.3
瓶的水平,这种过度用药危害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为此卫生部对此做出反应。
又一则消息披露,中国乱用抗生素较为普遍,中国近些年每年产销各类抗生素计21万吨,平均每人用药162克,人均消费量是世界人均消费量的10倍,超过美国人的6倍。
两组数字触目惊心,改革开放30多年,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人均用药量却大量攀升。中华医学会指出,滥用抗生素将导致各种严重后果,中国每年有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其中40%的人与滥用抗生素有关。中国有60%的失聪儿童是滥用链霉素所导致的。
笔者分析目前滥用药物特别是抗生素,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是多种因素形成的综合症。
一、滥用药物的成因分析1.
传统文化和旧观念的影响所致。
中国人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是喜欢攒钱,因此中国是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二是喜欢攒病,中国也是世界上用药量最高的国家。中国人平常不注重锻炼养生和保健,等积劳成疾才想起来去看病,花多少钱都在所不惜。急于“治现病”不善于“治未病”。今后要倡导新观念,保健重于医疗,防病胜于治病,平常花点钱拿出点时间,多锻炼身体,多保健养生,才能少得病不得病,少花钱少用药。劝君今后把财力精力多用在过程中(日常保健),不要用在结果上(最后治病)。2.
中国人习惯在家中常备大量抗生素药品,家家都有小药箱子,而且用法不当,
到了感冒季节,常常吃药,没病先吃,小病大吃,过早过量用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大习惯和误区。
特别是中国独生子女,两代人溺爱一个小太阳,有点风寒感冒,就去打点滴,抗生素成了常用药,用药量焉能不高?!3.
现在医疗体制改革不到位,从医院到医生都对患者搞过度诊断(如盲目做CT)、过度治疗(如盲目上支架等)和过度用药,开大处方,多卖药,以药养医。
对患者能用常规药的非得用高档药或进口药,用药量越来越大,用药档次越来越高,医疗费越来越多,根子就是目前这种医疗体制造成的。前不久我小外孙感冒咳嗽,到了一家国有大医院就诊,医生让住一个月的院,每天给三岁的孩子打6瓶点滴,孩子受不了,七天就出院回家了。真实感受到了患者到了医院就成了取款机,一切听候医生发落,直到吃干榨尽为止。这就是目前吃药贵看病难的体制性原因。
二、滥用抗生素药物的危害和后果1.
浪费药品。
各家自购和备用抗生素药品过多,一旦过期就丢掉了,是一种浪费。有资料证实,现在医生给70%的患者应用抗生素药品,但其中80%属于滥用,此外药房也经常在没有处方的情况下向患者销售抗生素药品。2.
滥用抗生素药品,伤害人的身体特别是人的免疫系统。
点滴输液使患者面临不良反应的风险较大。因为药物被直接注入血液中,绕过了人体的天然防御系统,伤害健康的脏器和细胞。俗语说:十药九毒。抗生素药品的副作用很大,一般都伤肝伤肾,破坏人的免疫功能,劝君一定用药慎之又慎!3.
滥用抗生素,导致大量细菌、病毒产生抗药性,从而变异重组为新的细菌和病毒,为人类带来新的危害。
英国《柳叶刀》杂志2009年公布的一项研究指明,中国人大约有75%的感冒患者通过抗生素治疗。医疗临床和农业上(农药)的大面积滥用抗生素行为已经在中国导致细菌耐药性提高。例如5年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从30%提高到了70%
,后来在抗药中变异出现的非典、莎斯等新传染性病毒的传播不能说与此不无关系。
真该到了人们应好好反思和理性用药的时候了!如愚感言:
以上是陈永昌教授的文章,如愚以为,
如愚以为,社会就这样了,众生共业所感,谁都无能为力,要想避免任人宰割,最好最实用的办法还是赶快来接受圣贤教育,儒、道、佛都好,比如真正去践行一个“仁”字,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仁者寿”真实不虚,“仁者不病”也是真实不虚,然后就会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让疾病不暴发或者不至于暴发那么快,自己的健康就可以自己作主。纵观当今人类,疾病除了业障病之外,大都是吃出来和气出来的,接受圣贤教育,特别是佛法教育,并依教奉行就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这是比较靠谱的比较低成本的生存法则。如愚自从相信佛是大医王后,就不再打算接受医院的过度医疗了,想想也真是,有钱做什么不好,非得送给医院?
人是可以无病而终的,有病也是可以自己治疗的,只是你信不信,愿不愿意接受佛陀的教化,严格按佛陀所说的去做而已。
如愚如果前世业障不是太深重,今世念佛得力,说不定真的可以象很多大德一样,预知时至,无疾往生。
如愚期待着。

③ “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是什么意思

1,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不一定会成功,但我们所做的努力绝对不会是白用功。唐捐:落空,虚耗,虚掷。

2,这句话出自于胡适之先生于1932年所作的《致毕业生》,胡适之先生时任北大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写于1932年6月27日夜,原载1932年7月3日《独立评论》第7号。

(3)网上传的大医王主任音频扩展阅读:

胡适之先生在文中提到,“功不唐捐”这个词是由佛经中福不唐捐启发而来的。功不唐捐,佛家语,指功夫不会白白地抛弃。"唐"意为“白白的,徒然的”。所以“功不唐捐”,可以解释为“世界上的所有功德与努力,都是不会白白付出的,必然是有回报的。”而里面的“福不唐捐”,后人逐渐写成了“功不唐捐”,也把经文里比较单纯指代的佛教功德的“福”,扩展成了可指代一切奋进努力的“功”。

相关经文:

《维摩诘所说经》为大医王,善疗众病,应病与药,令得服行;无量功德皆成就,无量佛土皆严净;其见闻者无不蒙益,诸有所作亦不唐捐;如是一功德皆悉具足。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

④ 父母在家,如同活佛在堂上

孝顺不能等!父母在家中,就如同活佛在堂上;如果连眼前的活佛都不会恭敬,还需要到远方的寺庙去拜佛吗?

最近,常在报上看到老人独居的问题,他们有些是没有子女;但也有人把子女栽培得颇有成就,后来子女侨居国外,自己独居在台湾,老而孤单。因此病了没人照顾,往生了也没人发现,这是现代社会的老人问题。这个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最主要的是年轻人忘了父母的养育之恩。

今生我是你父,前世你是我母。人人都是我生生世世的父母。

几年前我曾讲过《父母恩重难报经》,开头是一个故事:

有一天,佛陀带着弟子阿难外出托钵。途中看到一堆白骨时,佛陀马上跪下虔诚地向这堆白骨顶礼。阿难觉得很奇怪,便问佛陀说:“佛陀啊!您是人天导师,无上尊贵的觉者,您为何要向一堆白骨顶礼呢?”佛陀回答:“因为这堆白骨是我生生世世的父母啊!”

人的寿命不论是长或短,总是有限。当一期的生命结束之后,灵魂(业识)还会再投胎到另一处,当他被生下后,又开始了另一期的生命;往生后又再投胎……,每个人都一样啊!说不定现在坐在你旁边的人,就是你前世的兄弟姊妹或父母。所以说,我们都是互为父母、互为子女。

我常说:人生就像一出戏。上了舞台,你演你的角色,我演我的角色──你是我爹,我是你子等。戏演完了,下台之后你还是你,我还是我。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都是不断地在上台、下台,角色也一直在更换。所以佛陀说,这些白骨都是我生生世世的父母。

佛陀又向阿难说:“阿难,你来将这堆白骨中的男众和女众分开。”阿难面有难色地说:“佛陀啊!人如果还活着的话,可以从他们的衣着分辨出男女;但死了之后只剩下一堆骨头,要如何分辨呢?”

佛陀告诉他:“你把颜色较白的捡出来,把较黑、较黄的放在另一边;较白的便是男众,较黑、较黄的则是女众。”

阿难问:“为什么呢?”佛陀说:“因为男众的生活较悠闲,有时间求道,所以骨头较白;而女众必须为传宗接代和生活操劳打拼,身心的折磨和烦恼较多,所以骨头较黑、较黄。”(编按:指当时的印度社会)

《父母恩重难报经》是从女人怀胎开始说起。记得几年前讲这部经时,有位妇产科主任说我很像妇产科医师,因为从胚胎开始,一直到生产的这段过程,我都描述得清清楚楚。我告诉他并不是我懂医学,而是看了佛经之后才知道的。可见,佛陀真是一位大医王。一个小生命要在母体中生长真的不简单,所以要感恩母亲啊!

在感叹父母难为的同时,是否也曾想到父母在养育我们的过程中,也是历尽千辛万苦呢?

除了感谢母亲,也要感谢父亲,更要感恩天地间的一切众生及万物!记得以前我种花生时,把种子丢到泥土中后,必须再用脚把土踩得扎实一些。隔天去看时,本来平坦的土地已经裂开出一条条的缝;第三天便看到地上已经冒出两片嫩芽了。大地孕育万物也是非常地辛苦,所以我们要时时抱持感恩的心,面对父母及爱惜天地万物。

现在的父母真的很难为!送孩子到学校念书,无论穿的、用的都要选名牌、赶流行、和别人比较。不知道大家在感叹现代父母难为时,是否也曾想到父母在养育我们的过程中,也是历尽千辛万苦呢?所以,我一再强调世间有两件事不能等:一是孝顺;二是行善。

现在的孩子,大都在父母的羽翼呵护下成长,把父母黏得紧紧的;长大后,要他们向父母说句感恩、贴心的话,却认为那是肉麻的事而说不出口。

小时候黏着父母,为什么长大后却和父母产生疏离,甚至还让父母独居呢?这是不对的啊!父母在家中,就如同活佛在堂上;对眼前的活佛不恭敬,反而到很远的寺庙去拜佛,这岂不是本末倒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