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件传输 » 罗马尼亚访问团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罗马尼亚访问团

发布时间: 2023-04-06 13:08:22

A. 联合国安理会的原则和作用各是什么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简称安理会、联合国安理会)是联合国中最有权力的机构,负责圆岩维持国际间的和平与安全。根据《联合国宪章》,安理会与其他联合国机构不同,它做出的决定必须被相关成员国遵守与执行。联合国安理会的首次会议在1946年1月17日召开,安理会所做出的决定被称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决议。

成员
安理会拥有5名常任理事国,这5个国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5个战胜国:法国、中华民国、英国、美国以及苏联。1971年中华民国的席位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1991年苏联解体后,苏联在安理会的席位则由俄罗斯联邦接替。

其他10个非常任理事国由联合国大会选出,任期2年,每年换选5个,新的非常任理事国在每年的1月1日就任。成员国由各地区首先选出,然后由联合国大会确认。非洲、拉丁美洲与西欧各有2个名额,阿拉伯、亚洲与东欧则各有1个名额,最后一个名额从亚洲或非洲国家中选出。

安理会成员国必须有一名代表常驻联合国,以确保安理会可以在任何时候召开会议。这个规定是从国际联盟的失败教训中总结到的,因为国际联盟正是由于无法快速清腔猜对危机作出反应而导致其失败。

常任理事国
美利坚合众国(美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
法兰西共和国(法国)
俄罗斯联邦(俄国)——1991年前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1971年前是中华民国

非常任理事国
2004年:

阿尔及利亚答型
安哥拉
贝宁
巴西
智利
德国
巴基斯坦
菲律宾
罗马尼亚
西班牙
2005年:

丹麦
希腊
日本
阿根廷
坦桑尼亚
阿尔及利亚
安哥拉
贝宁
巴西
智利
安理会的任何决议需要至少9张赞成票。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的反对(即否决票)都会使一个议案无法通过,即使该议案获得了足够的票数。但弃权不被视作是否决。

在安理会认为必要时,联合国的其他成员国可以参加安理会讨论。近年安理会在该政策上十分宽松,使得很多国家都可以参与讨论。

B. 二战期间,罗马尼亚是怎么解放的

二战期间,由于德军在雅西-基什尼奥夫地区的惨败,罗马尼亚的政局也因此发生了风起云涌的变化:罗马尼亚的反法西斯力量在共产党领导下,于8月23日举行了武装起义,推翻了安东尼斯库的法西斯统治,成立了新政府。8月24日,罗马尼亚新政府声明退出法西斯集团,并对德宣战。为了镇压起义,德军于8月24日晨野蛮地轰炸了罗马尼亚首都,并向布加勒斯特发动了进攻,妄图通过“采取一切手段把罗马尼亚从欧洲版图上抹掉,让罗马尼亚人作为一个宽配民族不复存在”。8月29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给乌克兰第2、第3方面军下达了彻底歼灭在罗马尼亚的德军的新任务。8月30日,乌克兰第二方面军占领了罗马尼亚石油工业的中心——普洛耶什蒂。8月30日和31日,第6坦克集团军、第53集团军以及以图多尔·弗拉季米列斯库命名的罗马尼亚志愿军步兵第1师的部队,开慎纳指进布加勒斯特。苏军会同在作战士隶属乌克兰第2方面军的罗马尼亚军队,于10月25日完全肃清了罗马尼亚境内的占领者。

9月5日,乌克兰第3方茄桐面军已进军到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边境。苏联政府因此宣布,即刻起:苏联将同保加利亚处于战争状态。在这种极为有利的形势下,保加利亚共产党加紧了武装起义的准备。9月5日,保加利亚工人党中央政治局和人民解放起义军总司令部制定了武装起义计划。根据保加利亚工人党和祖国阵线的指示,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强大的反法西斯群众运动的热潮。索非亚、普罗夫迪夫、瓦尔纳市等城市的工人纷纷上街游行。9月7日,普列文的劳动群众攻占了监狱,释放了大批政治犯。9月8日,全国举行大罢工。在这种形势下,苏军在几乎没有保加利亚军队抵抗的情况下开进了保加利亚领土,成为促进该国人民革命的强大因素。9月9日夜,在保加利亚共产党领导下,索非亚市爆发了人民武装起义,法西斯集团被推翻。全国政权转入祖国阵线手中。保加利亚与德国断绝关系,对德宣战。9月16日,乌克兰第3方面军在市民的热烈欢迎下开进保加利亚首都。第二天,经改编后的保加利亚军队在作战上隶属乌克兰第3方面军,同法西斯军队一直打到战争结束。

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解放,更加巩固了苏联武装力量的战略态势,使得苏军从四面逼进第三帝国。

C. 一战时协约国一员的罗马尼亚,为什么二战时加入了轴心国

不管是一战还是二战,我们很少关注一些小国。的确,这些国家在世界大战中,根本没有能力左右自己的命运。像欧洲小国罗马尼亚,在一战中追随英法等协约国集团,取得了胜利,战后获得来自俄罗斯,奥匈帝国等大片领土。作为战胜国的罗马尼亚收获颇丰

可是在二战中,罗马尼亚却选择了德国的轴心国集团,这是为什么呢?难道罗马尼亚认为德国会取得最终胜利吗?

此时的罗马尼亚已经欲哭无泪,但是又没办法。除了德国,也没有更好的依靠了。

从这个角度讲,其实罗马尼亚这样的小国在弱肉强食的国际上根本玩不起,只能借力打力,在外交中期待着能够左右逢源,将会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D. 能不能介绍一下二战时罗马尼亚军队的表现

之前网上有同问:

  • 二战罗马尼亚军队的最强一击-----1941年敖德萨战役

二战中,罗马尼亚军队作为德军的仆从,大部分时间充当“小弟”的角色。而在1941年夏秋之际敖德萨战役中,罗马尼亚军队充当了轴心国一方的进攻主力。这次战役成为罗军在二战史上的最强一击。)

1940年,罗马尼亚军官安东尼斯库发动政变,建立了独裁政权。同年10月,罗马尼亚加入轴心国阵营,后来作为德军的仆从军,一同参与侵略苏联。罗马尼亚先后派遣22个师投

入东线作战,在兵力上远胜过其他仆察胡拍从国如匈牙利、保加利亚甚至三国轴心之一的意大利。苏德战争初期的敖德萨战役就是以罗军为主进行的一次攻坚战,它是罗马尼亚军队在东线发动的最强的一次进攻。

1941年7月27日,希特勒授予安东尼斯库陆军元帅军衔,并要求罗马尼亚军队在德军支援下攻占苏联黑海港口城市敖德萨,切断苏联通过敖德萨从黑海向乌克兰输送兵力和物资的渠道,同时也方便德军抽出兵力进犯苏联腹地。

8月3日,罗军第4集团军在司令尼古拉伊·索皮卡中将指挥下横渡德涅斯特河。罗军计划兵分两路,左翼第3集群(辖罗军第1、第3、第7步兵师和第2坦克团)负责正面强攻敖德萨,右翼第5集群(辖罗军第15步兵师、第1装甲师和第1骑兵旅)负责由敖德萨以南发起侧攻。

面对严峻形势,苏军大本营下令组建敖德萨防区,统辖红军独立滨海集团军、败羡黑海舰队敖德萨基地和民兵部队,围绕敖德萨市区修筑了由战壕、碉堡和反坦克炮阵地组成的三道防线。外围防线距市区25-30公里,全长80公里;中层防线距市区6-8公里,全长30公里;最后的防线即敖德萨市区。苏军投入防御兵力为第25和第95步兵师、第9骑兵师、第421海军步兵旅(由黑海舰队水兵组成)、第54步兵团及1个内务团,总共3.5万人,配以240门火炮和111架飞机。

苏军空袭刚过,步兵高喊着“乌拉”潮水般扑来

8日,罗军发起总攻。14日,罗军第1骑兵旅突破外围防线,孤军深入至亚历山德罗夫卡(Alexandrovka)镇,原地转入防御,等待后续跟进的罗军第1装做中甲师。下午,随着远处传来隆隆的螺旋桨声,很快天空中出现了数架被喻为“黑色死神”的苏军“伊尔-2”强击机。它们喷吐着火舌扑向地面,一排排弹雨过后,罗军人仰马翻,一些受伤后倒地的战马苦苦挣扎,发出声嘶力竭的哀嚎。

空袭刚过,四面八方就涌出难以计数的苏军士兵,他们口中高喊着“乌拉!”潮水般扑向罗军。双方随即展开了一场中世纪般的搏杀:罗军骑兵抽出锋利的马刀,策马出击;苏军步兵排着整齐的队列,步枪上好了雪亮的刺刀,杀向罗军骑兵。一时间,小镇里杀声震天。战至下午,罗军第1装甲师赶到,罗军才挡住苏军的反击。

随后几天,罗军不断进攻,不久占领了敖德萨城外的蓄水池,切断了市内水源,使敖德萨军民只能依靠海运的淡水维持生命。

18日黎明,罗军2个步兵团以1个坦克团为先导向敖德萨外围防线的米哈伊洛夫卡镇发起进攻。罗军坦克刚刚前进不久,对面阵地上就闪起一道道光晕,苏军密集的反坦克炮火像雨点般袭来。转眼间罗军20余辆捷克制35(t)轻型坦克便被接连命中,坦克团团长当即毙命。失去坦克支援的2个罗军步兵团仍然拼死冲锋,杀进镇里,战斗异常惨烈,包括2个团长在内的半数罗军军官阵亡。当日夜,罗军终于彻底控制该镇。

24日,罗军全面突破了苏军外围防线,敖德萨市区已进入罗军重炮射程之内。

空袭切断苏军补给,战斗从外围逼近市区

28日晨,随着隆隆炮声,罗军打响了对苏军中层防线的进攻战。苏军顽强抵抗,敖德萨市内,拖拉机厂工人配合苏军为拖拉机安装45毫米反坦克炮,改装成简易坦克投入战斗;战场上,苏军反坦克炮手,面对驶近的罗军坦克,无一后撤,连续开炮直至战死炮位。

13日,为打破僵局,罗军集中了两个师再度发起强攻,突然遭遇大量苏军抵抗,全天仅推进300米,打头阵的一个步兵师伤亡巨大,不得不撤出战斗,由其他部队顶替。后据情报显示,原来苏军刚从黑海将1个步兵师约12600人运抵敖德萨防线。军很快组织对敖德萨港口的大规模空袭阻止苏军的补给和增援。15日、16日,德国空军和罗马尼亚空军联合出动了9个轰炸机大队对敖德萨港口展开轰炸。罗军轰炸机低空接近,使善于对付高空目标但射速慢的苏军重型高炮难以发挥优势。空袭给苏联海军运输补给舰队致命打击,击沉苏军驱逐舰、炮艇、拖船、运输舰各1艘,击伤多艘,使苏军在敖德萨的海上支援一度中断。

9月21日,罗军终于突破了苏军中层防线,罗军第7骑兵旅一部突入了敖德萨东部市区,跟进的罗军炮兵立即对敖德萨港口进行封锁射击,致使苏联海军运送补给的舰只无法出入港口。

苏军战斗到最后一个排

被逼上绝路的苏军在9月22日发动了整个战役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反击,出动了驻防市内的2个步兵师,并从海上登陆1个团的海军陆战队进行配合。进攻发起前,苏军在罗军第7骑兵旅后方空降了一个小分队,他们袭击了一个罗军团指挥部,并四处活动,造成大部队空降的假象。罗军一时惊慌失措,竟然主动后撤了6公里。

苏军短暂的胜利只换回了不到10天的平静。罗军很快重新集结力量在部分德军配合下,扫清了市区外围的防御工事,左右翼集群合成了一个包围圈,并逐渐压缩,不少部队攻入市区,罗军的炮火开始日夜不停地轰击敖德萨市区的每寸土地。

10月12日,罗军拼凑了所有兵力,向敖德萨市区内苏军发起了最后的总攻。市区内苏联红军余部在市民的支持下,与侵略者进行了最后的战斗。每一栋建筑、每一间屋子都成了残酷的战场。

又经历了几天激烈的战斗后,还在苏军手中的只剩下了敖德萨港口。16日,随着港口外最后一艘苏军驱逐舰驶离,防守苏军失去了最后的炮火掩护,但仅剩的一个排的苏军仍在一个港口要塞里阻击着罗军。这些敖德萨最后的保卫者为苏维埃祖国尽完了最后的义务,下午4点,在重炮的轰击下,要塞被彻底摧毁。

当夜,罗军攻陷整个敖德萨市。

代价昂贵的最强一击

从1941年8月8日至10月16日的敖德萨战役最后以罗军的胜利告终。德军借此切断了苏军从黑海通向乌克兰的运输线,并顺利地控制了整个乌克兰。

罗马尼亚军队在这次战役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伤亡8.1万人(其中17729人阵亡),失踪11471人(多数被俘)。苏军在敖德萨战役中伤亡4.1万(其中阵亡16578人)。

此后,罗马尼亚军队还参加了1941年克里米亚半岛战役、1942年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及同年的高加索战役,大多充当德军配角。值得一提的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面对苏军的强大反攻,负责保护德军侧翼的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溃不成军,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德军的最终失利。

罗马尼亚军队在战争中的重大损失,使其国内民众怨声载道,反对安东尼斯库独裁统治的呼声日趋高涨。1944年8月,转入反攻的苏联红军重兵进抵罗马尼亚东北部,罗马尼亚共产党人趁机领导武装起义,推翻了安东尼斯库政权,罗马尼亚转而加入了反法西斯阵营,罗军的倒戈也加速了德国的灭亡。

E. 乌军反攻之际,罗马尼亚前外长喊话乌方,这对目前的局势会有哪些影响

乌克兰要对俄罗斯进行反攻的时候,罗马尼亚的前外长公开喊话呼吁乌克兰要将之前的领土归还给其他国家,也引起了外界的关注。现在的乌克兰面临着国土被肢解的可能,东边儿被俄罗斯给惦记上了,西边儿被波兰给旅扮惦记上了,对于乌克兰来说似乎领土要保不住。让泽连斯基恼火一点,就连罗马尼亚都想要过来分一杯羹。而罗马尼亚前外长表示,乌克兰目前的部分领土应该归属于其他国家,包括给俄罗斯,匈牙利,波兰以及罗马尼亚。

F. 1940年的罗马尼亚,是如何失去10万平方公里领土的

罗马尼亚最初是奥斯曼帝国的一块领地,沙俄向西南扩张的时候,罗马尼亚东部的领土被沙俄占领。随着奥斯曼帝国的势力衰落,罗马尼亚脱离奥斯曼帝国独立,由于处在两大帝国之间,罗马尼亚最初的领土非常狭小,只有12万平方千米左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罗马尼亚加入了协约国一方作战,由于奥斯曼帝国在一战后期解体,罗马尼亚从奥斯曼帝国手中夺走了大片的领土,领土面积得到了极大的扩张。

这样一来二去,罗马尼亚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面,便割让出去了接近10万平方千米的土清胡消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罗马尼亚收回了割让给匈牙利的土地,却没能收回被苏联和保加利亚占领的土地。罗马尼亚失去这么多的领土,主要都是因为罗马尼亚频繁更换阵营,假如罗马尼亚在二战前期没有频繁更换阵营,那么罗马尼亚也不会失去这么多的领土。

G. 格奥尔基·乔治乌-德治的人物传记

1901年11月8日,乔治乌生于罗马尼亚王国摩尔达维亚地区瓦斯卢伊县伯尔拉德的一个工人家庭。11岁即开始在罗马尼亚国营铁路公司铁路修配工厂做临时工。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1919年,18岁的乔治乌参加特洛图什河谷地区的革命工人运动和加拉茨的工会活动,被选为罗马尼亚铁路修配厂工会领导人。1930年加入罗马尼亚共产党。1931年他被党派到德治地区工作。不久,他在自己名字后缀以“德治”地名,成为复姓乔治乌-德治。
1932年3月,为贯彻罗共“五大”制订的建立工人统一战线的方针,在布加勒斯特召开了全国铁路工人代表会议。在这次会上,乔治乌-德治被选为铁路工人中央行动委员会书记。中央行动委员会在各地进行大量组织工作,有力地领导了铁路职工的革命斗争。1933年2月,乔治乌一德治参加领导了罗马尼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无产阶级的政治斗争——格里维察的二月战斗。这次铁路工人、石油工人大罢工旨在反对瓦伊达政府降低工资,解雇工人的日内瓦计划。罢工遭到反动政府的血腹镇压,罢工领导人乔治乌-德治等人被捕人狱,并在布加勒斯特被判处长期徒刑。后在人民群众的压力下,判决被撤销。但在次年6月中旬的克拉约瓦重审时,又被军事法庭判处12年徒刑。
1943年,乔治乌-德治又被关押到特尔古日乌集中营。在狱中继续进行革命活动,建立罗共领导核心,并领肆巧导组织抵抗运动,在党内逐渐形成了以他为首的“监狱派”。1935年在狱中被选为罗共中央委员。1943年同狱内外党的骨干一起制定了推翻法西斯军事独裁和反对希特勒德国的方针政策。在此期间,罗共与农民阵线、爱国主义者联盟、匈牙利劳动者联盟、社会主义农民党、社会民主党的一些地方组织,以及一些资产阶级团体结成联盟,从而把工人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城乡的中间阶级甚至一些资产阶级集团都联合了起来。
1944年4月,在身处囹圄但同地下党员保持经常联系的乔冶乌-德治领导下,罗共制定了准备武装起义的计划。这个计划中规定建立工人统一战线,加强各种形式的反法西斯斗争,组织爱国卫队,争取军队参加反法西斯的武装起义。同时,罗共采取断然措施撤销了党的总书记斯特凡·福里什的领导,将福里什、瑞摩斯·科夫勒开除出罗共中央。1944年4月5日,原罗共中央委员会决定停止工作,任命了乔治乌-德治、康斯坦丁·珀尔伏列斯库、约瑟夫·兰格茨三人书记处为党的领导核心,同时在狱外成立了以珀尔伏列斯库、兰格茨和埃米尔·波德纳拉希为首的临时中央领导机构。5月,罗马尼亚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达成协议,建立工人统一阵线,扩大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力量,并把经济斗争和反希特勒的战争结合了起来。共产党人在许多为前线生产的企业里,通过降低生产速度、毁坏机器设备和组织军事运输等办法来组织破坏反苏战争的活动。6月,罗马尼亚共产党又与社会民主党、国家农民党和国家自由党达成协议,建立民族民主阵线,共同进行反对军事独裁,促使罗马尼亚退出反苏战争和参加反希特勒同盟的斗争。6月13~14日召开了有军队代表裂丛键参加的会议,会议通过了共产党人建议的行动计划,建立负有在军事上准备起义斗争任务的军事委员会。当时,罗共利用了统治阶级(以国王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与扬·安东内斯库法西斯集团)之间的矛盾和分歧以及它们同希特勒控制的矛盾,争取了所有反对法西斯并关心把国家从法西斯桎梏下解放出来的政党、组织和政界人士。
1944年8月,罗共完成了起义的准备工作,8月9日,乔治乌-德治被营救出狱,结束了11年的监狱生活。出狱后和党的其他领袖一起积极筹备武装起义。苏军的胜利进军形势为进行武装起义创造了有利条件。1944年8月23日,“八·二三”武装起义推翻了安东内斯库军事法西斯政权,结束了罗共20年的非法状态,成为国家决定性的政治力量。
在1944年11月4日成立的康斯坦丁·萨纳特斯库第二届政府中,乔治乌-德治担任了交通部大臣。1944年12月6日——1945年2月28日任尼古拉·勒德斯库政府交通部大臣。他与各爱国民主进步力量一道同郑轿反动地主资产阶级势力和法西斯残余展开政治博弈。在此期间,罗共组织和领导民主力量为肃清和惩办战争罪犯,实行民主改革,建立人民民主制度而斗争。罗共动员和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粉粹了反动派的政变阴谋和美英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计划,并得到了苏联政府和驻罗苏军的强有力的支持。1945年3月政府危机,勒德斯库内阁倒台,在罗马尼亚共产党和苏联的支持下,成立了以彼特鲁·格罗查博士为首相的工人阶级起领导作用的民主联合政府,贯彻落实罗共制定的民族民主纲领,推进各项民主改革。1945年3月6日——1946年11月30日任交通和电讯部大臣。
1945年10月16日一21日,在布加勒斯特召开的罗马尼亚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乔治乌-德治被选为罗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他在会议的政治报告中提出了迅速恢复遭到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重建国家、进行民主改革、加强人民政权和民主制度、巩固民族独立、加强工人阶级队伍的统一和巩固党的团结的纲领。全国代表会议通过了关于国家工业化和电气化的政治路线。1945——1946年,乔治乌-德治与格罗查率领罗马尼亚代表团出席了巴黎国际和平会议。
1946年11月9日举行国会选举,以罗共为首的民族民主阵线获胜,格罗查政府蝉联执政。1946年12月1日——1947年12月30日,乔治乌-德治任国民经济部大臣(1947年4月5日,国名经济部改称工业和贸易部),1947年12月30日——1948年4月14日任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工业和贸易部长。在1947年8月领导了货币改革工作,通过币制改革,结束了货币的混乱状态,制止了通货膨胀,稳定了物价。1947年11月领导人民政府粉碎了国家农民党和国家自由党的反革命政变阴谋,取缔了这两个反动资产阶级政党。
从1944年“八月起义”到1947年12月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人民革命”时期,乔治乌-德治在为罗马尼亚的解放、巩固民主制度,恢复国民经济,树立共产党在政权的领导地位,为社会主义革命做准备等方面都做出了伟大贡献。
1947年12月30日,国王米哈伊一世被迫退位(据阿尔巴尼亚领导人恩维尔·霍查后来声称,米哈伊一世是在乔治乌-德治的持枪威逼下签署退位诏书的),君主制被废除,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它标志着罗马尼亚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为完成这一历史使命,首先要求罗马纪亚工人阶级实现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统一。罗共党员和社会民主党党员在为组织8.23武装起义而建立的工人统一阵线中的联合行动,增强了两党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接近,从而为两党的合并创造了条件。
1947年9月,两党政治局讨论了罗工人运动在政治、组织、思想上统一的具体办法,成立了组织统一工人政党的中央委员会。同年11月发表了《统一工人党的纲领性宣言》,确定了工人阶级统一政党的思想、组织和策略原则,明确规定了统一工人政党的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提出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在此阶段,将消灭任何人剥削人的现象,实现“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进而实现高级阶段——共产主义社会。同时规定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1948年1月开始统一政党的基层组织——村、乡、县委员会并选举出参加统一代表大会的代表。
1948年2月21日一23日,在布加勒斯特召开了罗马尼亚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统一代表大会(罗马尼亚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决定两党合并成立罗马尼亚工人党,在罗马尼亚工人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格奥尔基·乔治乌-德治当选为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大会选出13名政治局委员和5名政治局候补委员,5名书记处书记。在13名政治局委员中有10人是原罗共领导人,3人是原社会民主党领导人,5名候补委员中3人是原罗共领导人,2人是原社会民主党领导人,5名中央书记中有4人来自罗共,1人来自社会民主党。此次代表大会为一党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这之后,农民阵线等民主党派陆续自我解散或消亡,各界人士以个人名义通过人民民主阵线(后改称社会主义民主和团结阵线)参与国家政治生活。1948年4月13日,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大国民议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罗马尼亚是统一的、独立自主的人民国家。
1948年4月15日——1952年6月2日,乔治乌-德治任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兼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协调经济和金融部门活动、恢复经济和稳定货币委员会主席,指导和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总路线,并直接领导制订了1949年、1950年的经济发展计划。1947年9月——1949年11月三次代表罗马尼亚共产党出席了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会议。1952年6月2日——1955年10月4日任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
为加强对军队的领导,1952年4月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成立最高军事统帅机构,1952年11月5日在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乔治乌-德治当选为武装部队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委员会委员包括3位军方首脑埃米尔·波德纳拉希(武装部队部部长)、列昂廷·萨拉扬(总参谋长)、尼古拉·齐奥塞斯库(总政治部主任)和3位政治局的代表约瑟夫·基希涅夫斯基、米隆·康斯坦丁内斯库、基伏·斯托伊卡。
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后,苏共中央新领导班子实行党政分工和集体领导,当时最关键的职务莫过于部长会议主席一职,斯大林就长期在此职位上行使他最高首脑的权力,在讨论由谁继承斯大林权力的会议上,组成了马林科夫、贝利亚、莫洛托夫的“三驾马车”,马林科夫任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主持书记处的工作,名列中央主席团的第5位,1953年9月赫鲁晓夫接替马林科夫,被任命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主持党务工作。 参照苏联经验和模式,1954年4月19日,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决定确立“集体领导”和“集体工作”的原则,实行党政分开的领导体制,改组了政治局和书记处,调整了领导人的分工,乔治乌-德治辞去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总书记,专任部长会议主席。书记处由格奥尔基·阿波斯托尔、尼古拉·齐奥塞斯库、米哈伊·达列亚、亚诺什·法泽卡什四人组成,取消总书记的称谓,改设第一书记,阿波斯托尔接任这一职务,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和政治局会议,主管书记处,但这并没有改变乔治乌-德治的最高首脑的地位。时隔仅仅一年多,形势又发生了变化。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利用他掌握的书记处成功扳倒了部长会议主席、国家最高首脑马林科夫(第一书记虽不及部长会议主席的影响大,但也与斯大林时代大不一样,马林科夫并未完全掌握部长会议主席的所有职权,而基层和地方上具有实际权力的是各级党的书记,党的一整套体系则是与书记处和第一书记赫鲁晓夫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重新确立了党的领导机构特别是书记处的权威。 苏联政治权力版图的这一变化在各兄弟国家产生连锁反应,乔治乌-德治随即意识到权力的核心已经发生转移,即从行政首脑转移到了党的书记,于是在1955年10月4日辞去部长会议主席职务,专任工人党第一书记,同时当选为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大国民议会主席团委员。
1961年3月21日罗马尼亚第四届大国民议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撤销大国民议会主席团,设立国务委员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乔治乌-德治当选为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主席。他身兼党的领袖、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党、政、军大权集于一身,成为党和国家的最高主宰者。1965年3月18日在罗马尼亚第五届大国民议会第一次会议上连任国务委员会主席。
为表彰乔治乌-德治的伟大功绩,1951年11月、1961年11月他两次被授予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和“镰刀和铁锤”金星勋章。其着作编入《格奥尔基·乔治乌-德治论文和演说集》一书中。
1965年3月19日格奥尔基·乔治乌-德治在布加勒斯特逝世,享年64岁,葬于布加勒斯特自由公园的“为人民、祖国的自由和社会主义而斗争的英雄纪念碑”陵墓。1989年12月22日罗马尼亚政局发生剧变,齐奥塞斯库政权被推翻,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被颠覆,1990年,罗马尼亚救国阵线政府在全国实行去罗共化,清除“共产主义象征性地标”,专门安放已故党和国家领导人遗体的纪念碑陵墓被拆除,乔治乌-德治的遗体被迁出墓穴,重新安葬于一个城市公墓,如今纪念碑下方的墓室大厅已经一片空寂。布加勒斯特理工大学在1965——1990年被改名为“格奥尔基·乔治乌-德治”理工大学,罗马尼亚城市奥内什蒂和苏联城市利斯基在1965——1990年被改名为乔治乌-德治。苏东剧变后,上述地区又恢复原来的旧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