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乌戈·查韦斯的国内政策
查韦斯的国内政策以“玻利瓦尔任务”为根基,玻利瓦尔任务是一系列的政治活动,以彻底改变委内瑞拉的经济和文化情况为目标。
玻利瓦尔任务授权政府展开大规模的反贫穷计划,建构数以千计的免费医疗诊所来照顾穷人,和针对委内瑞拉成人文盲的教育计划—据称成果使超过一百万人识字,以及法定的食物和住宅补贴。从1998年至2005年,婴儿必死率已经显着的下降。
查韦斯的支持者称这整起任务是由公民和劳工们所管缺竖理监督的,任务也没收了许多被指控为已无人使用的土地和工厂,改授予之前没有土地的穷人和原住民小区。
在2006年3月,小区会议法被批准了,借由这项法案,小区共同体能够自行组织小区会议,政府会承认这些会议的合法效力,会议也能够取得联邦的资金和土地以用于小区计划。省略了由地区和国家政府管制可能造成的腐败和贪污。
查韦斯第一次当选时的政见便是反贪污和重新分配财富给予穷人,但批评者认为他的政策都是最容易产生贪污和犯罪的部分。他们也指出在警察和军事部队里存在着广泛的贪污现象,并指责查韦斯的政策造成首都卡拉卡斯的谋杀案件比率居高不下。除此之外,批评者指责查韦斯建立的“玻利瓦尔小组”武装部队滥用暴力,并指责查韦斯的公民后备军人政策只是想要胁迫国内的反对派并压制内部的冲突罢了。国际特赦组织的报告认为委内瑞拉仍缺乏一个独立和公正的司法机构],美国国务院则认为委内瑞拉的执政和法律权力过度集中而没有经过任何制衡。同时,批评者认为查韦斯政府不愿意利用私营部分功能的结果导致了公共建设的失败和住房建筑的赤字。
查韦斯在2007年3月30日表伏梁大示在2007年内建立132个社会主义培训中心。在4月24日下令该国所有企业职工每周至少上4小时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查韦斯的批评者认为查韦斯政府的政治举动是强化意识形态。 查韦斯与国内最大的工会联盟—委内瑞拉劳工联盟(Confederación de Trabajadores de Venezuela, CTV)之间一直关系紧张,委内瑞拉劳工联盟长期以来都予反对党民主行动(Acción Democrática)结盟。在2000年12月的地方选举中,查韦斯发起一项公民投票以强制工会内部必须进行由国家监督的选举,这个动作被国际劳工组织强烈谴责,认为这是查韦斯试图干预工会内部的事务。在公民投票通过后,委内瑞拉劳工联盟被迫进行内部选举,选举结果仍由反查韦斯的领导人卡洛斯·奥尔特加(Carlos Ortega)获胜而得以继续担任劳工联盟的主席,而拥护查韦斯的候选人则指责这场选举是个大骗局。
由于委内瑞拉劳工联盟的反查韦斯立场,查韦斯的支持者另外成立了委内瑞拉国家劳工工会(Unión Nacional de Trabajadores),以彻底取代委内瑞拉劳工联盟为最终目标。几个支持查韦斯的工会都从委内瑞拉劳工联盟里退出,改加入国家劳工工会旗下,国家劳工工会的成员数也不断增长。在2003年,查韦斯改派遣国家劳工工会前往周年性的国际劳工组织会议,将委内瑞拉劳工联盟排除在外。
2005年1月19日,一间名为Venepal的造纸工厂倒闭了,劳工们占据了工厂并重新开始生产以示抗议,但工厂资方扬言要变卖整个工厂的配卖。查韦斯于是下令国有化这间工厂,将信用贷款的尺度延伸至劳工身上,并下令委内瑞拉的教育机构向这间工厂购买更多纸张。这些都是查韦斯扩大国家干预经济的一部分。 委内瑞拉是世界上的主要石油输出国,石油也成为委内瑞拉发展经济的基础。查韦斯鼓吹石油输出国组织限制石油出产量以获取更高油价,使他被冠上“价格骗子”的浑名。在石油输出国组织2006年6月举行的会议上,委内瑞拉是唯一一个希望借由降低石油出产量以提升油价的成员国。在查韦斯执政下,委内瑞拉最大的国有石油公司—委内瑞拉石油公司减少了25%的石油出产量,委内瑞拉无法达成现行的石油产渣仿出配额。不过,福布斯主张这是因为一些石油产出国出于政治的动机而试图诋毁委内瑞拉的产业。查韦斯试图扩展委内瑞拉的出口市场版图,加强与其它开发中国家的合作开发计划,包括阿根廷、古巴、中国和印度。油价的高涨使委内瑞拉获得了更多进行社会计划的资金,但也造成委内瑞拉经济越来越依赖查韦斯政府和石油产业的支撑,私营部分扮演的角色则逐渐萎缩。
查韦斯将委内瑞拉石油公司置于能源和石油部门的管辖之下。查韦斯也借由提高共同开采委内瑞拉石油所需的开采权费用来增加更多石油收入。查韦斯也试着清盘委内瑞拉石油公司在美国的子公司Citgo名下的财产。能源和石油部门成功的重组了Citgo的利润结构,使得委内瑞拉石油公司的收益大为提升。
在查韦斯的执政下,从1999年至2004年,人均GDP下跌了1-2%,但由于石油价格的飙涨、石油罢工的结束、和石油消耗的大量增长,委内瑞拉的经济状况相当茁壮,GDP成长比率在2004年达到18%、2005年10%。许多经济成长都是直接由最贫穷的人口区块受益,实际收入在2003年至2005之间据报成长了55%之多,不过一些经济学者认为这种成长只要油价下跌便会随之停止。从查韦斯上任到2007年为止,委内瑞拉政府的统计数字指出失业率下降了6.4%而贫穷人口比率则下降了6%。世界银行的报告指出在过去十年委内瑞拉的贫穷人口下降了10%,从40%下降至30%。不过,一些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主张委内瑞拉政府的贫穷报告并没有与其庞大的石油收入作成比例的计算。
委内瑞拉的失业率从2003年20%的最高点—也就是长达2个月的罢工和停工导致全国的石油产业瘫痪时,下降至2006年2月的10%。不过,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创造的工作机会并非固定性的,一旦油价下跌,公共预算将无法再付出这些工作的薪水,这些人将再度失业。
2007年3月30日实行“集体所有制”,将大型农场收归国有及重新分配闲置土地给穷人。
2007年5月1日,由于委内瑞拉已经提前还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30亿美元债务,查韦斯宣布委内瑞拉退出这两个组织,并要求它们归还原先委内瑞拉缴纳的成员国会费。 查韦斯重新调整了委内瑞拉的外交政策,借由双边贸易和互惠协议来促进拉丁美洲的社会和经济整合,包括他称之为“石油外交”的策略。查韦斯专注于在各种跨国机构上促进他所计划的拉丁美洲整合,与其它拉丁美洲国家发展双边贸易关系也是他政策的主要重点,委内瑞拉向巴西购买军火的比率逐渐增加、与古巴进行技术专家交换石油的协议、由委内瑞拉自费建立输油管至哥伦比亚以销售便宜的天然气,并以委内瑞拉的石油换取阿根廷的肉品和乳制品。查韦斯称委内瑞拉拥有“一张有力的石油牌以影响地理政治的舞台…”他宣称“就是这一张牌使我们能与强大的美国相抗衡”。除此之外,查韦斯与其它的拉丁美洲国家领导人紧密合作,尤其是在能源的整合方面,以及在美洲国家组织会议上争取采纳反贪污公约的胜利。查韦斯也极力争取加入并参与南美洲的南方共同市场贸易联盟,以扩展南半球的贸易整合计划。
查韦斯在外交政策和反布什的的言论上有时已经达到人身攻击的地步。查韦斯曾经称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为pendejo(“白痴”)。他也对美国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作出人身攻击,批评她对于拉丁美洲的无知简直是“彻底的文盲”。
在2005年底卡特里娜飓风摧残了美国的墨西哥湾沿岸地区后,查韦斯政府是第一个表示愿意提供援助的外国政府。但布什政府则拒绝了他的援助。
2008年07月正在俄罗斯访问的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回答记者提时,表示只要俄罗斯有此打算,他们会热烈欢迎俄国部队的到来。因为面对美国时的同仇敌忾以及在能源领域内的合作,俄罗斯和委内瑞拉这两大产油国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 查韦斯在委内瑞拉国内仍有着较广泛的群众基础,若举行新的大选,查韦斯“钦点”的接班人,即现任副总统马杜罗或将获胜。厄瓜多爾尔尔总统科雷亚曾表示,他认为马杜罗是接管委内瑞拉政府的正确人选,“绝对能胜任。”此前媒体称,若委国国民大会在30天内组织新的大选,查韦斯“钦点”接班人、现任副总统马杜罗或将获胜。
B. 艾森豪威尔的生平是怎样的
艾森豪威尔生于1890年,卒于1969年。1915年毕业于西点军校。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指挥坦克培训中心。1924年被选送到参谋学院和陆军学院学习。1933年随麦克阿瑟将军去菲律宾,重建菲联邦陆军。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从菲律宾回国,任第3军参谋长或雹答。1941年12月马歇尔任命他负责作战处。1942年3月晋升为少将,担任国防部作战处长。1943年12月任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官。1944年2月晋升为上将,6月指挥100万大军,4000只肆姿军舰实施诺曼底登陆。同年12月晋升为五星上将。1945年6月凯旋归国,任陆军参谋长。1948年退役,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同年秋他写的《欧洲十字军》一书出版,畅销一时,使他成为富翁。1950年秋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最高司令。1952年参加共和党总统竞选并获胜。在任内结束衫慧了朝鲜战争。1956年连任总统,1957年1月向国会提出以后被称作“艾森豪威尔主义”的法案。杜勒斯去世后,他亲自处理美国重大外交事务;出访欧洲、非洲和拉丁美洲,邀请赫鲁晓夫到美国访问。当他正准备回访苏联时,1960年发生了U-2飞机在苏联被击落事件。1962年退休,忙于写回忆录。1963年出版《授权变革》,1965年出版《争取和平》,1967年出版《在悠闲时刻讲给朋友们听的故事》等书。
C. 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什么时候访美
1990年5月29日,致力于实现俄罗斯独立与主权的叶利钦,当选为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成为俄罗斯的国家元首。1990年6月12日,俄罗斯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俄罗斯国家主权宣言》,宣布俄罗斯联邦拥有绝对主权,俄罗斯实际上已成为新的独立国家。
1991年6月12日,叶利钦当选俄罗斯首届总统,美国一直关注叶利钦的政治动向。6月14日美国国会领导人多尔和米切尔就邀请叶利钦访问美国 。6月18日,叶利钦正式访美。6月20日,美国总统乔治·H·W·布什会见叶利钦。叶利钦强调的一点是,俄罗斯已经走上民主道路,并将坚定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而美国对叶利钦忠于民主原则和自由市场原则感到鼓舞。选举俄罗斯总统被美国认为是为民主取得胜利的政治事件。此时依然存在苏美两国的关系框架,但美国不会放弃与叶利钦继续接触的机会,而叶利钦也需要美国对俄罗斯政治的有力支持。1991年7月,布什访问苏联。7月30日,叶利钦与布什单独会晤,充分体现了俄美要建立一种新的伙伴关系的态势。
D. 求12月17日的历史大事件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的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图文)
·1931年12月17日南京珍珠桥发生流血惨案(图文)
·1932年12月17日宋庆龄发起“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图文)
·1940年12月17日电影艺术家沈西苓病逝
·1941年12月17日中共施行“精兵简政”
·1962年12月17日美当局宣告美共“有罪”
·1983年12月17日伦敦最大商店发生严重爆炸事件
·1986年12月17日长城计算机集团成立
·1986年12月17日世界第一例心肺肝同时移植手术
·1987年12月17日南朝鲜大选后出现混乱
·1991年12月17日渤此贺海油田打成我国最深水平井
·1994年12月17日大连万达拳击俱乐部成立森隐派
·1995年12月17日王海首获“消费者打假奖”5000元
·1996年12月17日安南携手出任第七任联合国秘书长(图文)
·1996年12月17日日本驻秘鲁大使官邸遭袭击(图文)
·1998年12月17日首届青少年网络大赛闭幕
E. 夏尔·戴高乐的人物生平
戴高乐的父亲亨利·戴高乐出身于一个法学知识分子家庭,是一位文学和历史教师。戴高乐在他后来的《战争回忆录》里面写道:“我的父亲是个有见解、有学问、思想正统、视法兰西尊严高于一切的人。是他让我对历史产生了兴趣。”德雷福斯事件时,亨利·戴高乐坚信这位被指控犯下叛国罪的上尉实属无辜,在他当时的圈子内十分罕见。戴高乐的母亲让娜·玛约出身于北部工业资产阶级家庭。年轻的戴高乐在巴黎和比利时的宗教学校读书,成绩优秀。1908年,他选择了从事军职,并进入巴黎的斯坦尼斯拉中学读书,以准备参加圣西尔军校的入学考试。
1909年,他被圣西尔军校录取,与未来的朱安元帅为同窗。军校的学生首先应了解军队,于是戴高乐选择了步兵,认为步兵在战争中最直接接受战火的洗礼,因此最具有“军事”味道。于是,他来到驻阿拉斯的第33步兵团,在当时的贝当上校手下担任学生军官。 1912年9月,戴高乐从军校毕业,考试名列第十三,得到的评语是:“一个未来的优秀军官”。毕业后他重返阿拉斯第33步兵团。 1914年8月3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戴高乐在驻扎在东北部的朗热扎克第五军作战。8月15日,他在迪南受伤,被撤离前线送进医院,直至10月份才重返战场。第二年的3月10日他在梅斯尼尔—雷斯依尔吕斯战役中第二次受伤。伤愈后,他回到步兵第33兵团,担搜祥任连长,随后担任上校助理。1916年,在都奥蒙的凡尔登战役中他第三次受伤,大腿部被刺刀刺中,并中毒气昏迷,被战友认为以身殉国而留在战场,并受全军通令表彰。在被敌军巡逻部队发现后,他被送至马扬斯医院,出院后被押送到德国的奥斯纳布吕克战俘营。
戴高乐从此开始了他长达三十二个月的监禁生活。1916年5月至9月,他先后被关在奥斯纳布吕克、奈斯和斯库辛战俘营,从1916年10月起被囚禁于因格尔斯塔特要塞,1917年7月在罗森伯格监狱,1917年10月在巴索军事监狱,1918年5月来到坞尔兹伯格监狱,从1918年9月起又被送往巴索和马德伯格监狱。他在狱中结识了卡特鲁上校、记者拉米·鲁特和未来的苏联红军元帅图哈切夫斯基。他没有在狱中虚度光阴,通过阅读大量书刊加深了对德国的了解。在战俘营里,他就战争进展形势多次举办战略和地缘政治讲座。身为上尉的戴高乐不甘心做俘虏。他曾多次试图逃跑重返前线。但他五次越狱,五次被俘,每一次都被关进堡垒并漏明或惩罚营。
1918年战争结束之后他终于返回家乡,但后他又重上战场。这一次,他是作为志愿者在波兰执行军事任务,从1919年至1921年间帮助年轻的波兰军队与苏联红军作战,并大获全胜。回国后,1921年4月6日,他与伊冯娜·旺德鲁结婚,并在第二年12月28日有了儿子菲利普。当时他在圣西尔军校任讲师,1922年考入高等军事学院。1924年他先后在特雷夫和驻莱茵河马扬斯的法国军队参谋部实习。5月15日,他的女儿伊丽莎白出世。 1925年戴高乐在贝当的参谋部担任最高战争委员会副主席。1927年再次被派往特雷夫任营长。1928年1月1日他的小女儿安娜出世。1929年戴高乐被调往地中海东岸地区,与他的家人在贝鲁特度过两年。1931年,他在巴黎的国防部总秘书处任职。在此期间,在贝当的许可和支持下,他发表了许多文章,并在军事学院举行了多次报告会。他的独立思想逐渐显示出来,并提出军队首领应该具有“行动果敢”和“有个性”的素质。戴高乐认为有必要进行军队改革,并对军队与政治的关系进行思索。在1924年出版的第一本着作《敌人内部的倾轧》中,他强调政治应优先于军事。在1932年出版的《剑刃》一书中,他强调了培养军事首领和进行战时分析的重要性。1934年,他写成《建立职业军》,在书中提出了有必要建立一支结合机动能力和毁灭性火力,既能够主动出击、又能够出奇制胜的装甲师的理论。根据这一理论应该成立一支职业军队,与常规绝告军配合作战。然而,这一设想除了得到右派议员保罗·雷诺和菲利普·塞尔的支持外,没有得到其他人的热烈反响。但是,在国外,尤其在德国,戴高乐提出的使用装甲部队的想法却引起了极大的注意。在巴黎,戴高乐经常拜会以主张改革马奇诺防线防御战略的埃米尔·梅耶上校为首的各界人士。但他们二人的观点都没有被认可。
1937年,戴高乐晋升为上校,在梅兹任第507坦克团团长。1939年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时,戴高乐指挥第五集团军坦克部队。1940年1月,戴高乐向莱昂·勃鲁姆、保罗·雷诺以及甘末林和魏刚等八十多人发出了根据他在波兰的经验写成的备忘录《机械部队的诞生》,强调了坦克与飞机配合作战的重要性。1940年5月10日,德国军队使用飞机与装甲车双管齐下的方法突破了法国防线,验证了戴高乐提出的理论。随后,戴高乐奉命指挥第四装甲师,在蒙科尔内和拉昂大获全胜,并于1940年5月27日至30日在阿布维尔阻断了德军进攻。他因此受到部队嘉奖,被称为“勇敢果断的杰出指挥官”。
1940年6月1日,戴高乐被拔擢为临时准将。6月5日,当时的议会主席保罗·雷诺将其任命为国防和战争部副国务秘书,负责协调与英军的行动,以继续作战。6月9日,他与丘吉尔会晤,并试图劝说丘吉尔增派部队,包括空军部队,但遭到拒绝。6月10日,戴高乐离开了已交到敌人手中的巴黎,前往奥尔良、布里亚尔和图尔。6月16日,他从英国返回到波尔多时,得知议会主席保罗·雷诺已经辞职,由贝当接替。贝当于6月17日要求停战。于是戴高乐被排挤出政府。 戴高乐立即返回伦敦,以准备继续进行战斗。贝当宣布停战之后,戴高乐于1940年6月18日在丘吉尔的同意下在英国广播电台(BBC)发出抵抗号召。在第二天报纸进行了转载,并由播音员重新诵读。这个与政府唱反调的将军受到贝当政府的降级和停职处理,并于8月份被缺席审判,宣判为死刑。 以温斯顿·丘吉尔为首的英国政府,1940年6月28日宣布承认戴高乐为自由法国的领袖。戴高乐组织的武装力量被称为“自由法国军队”。8月7日,由着名法学家勒内·卡森起草的协议得到了英国的认可。根据这份协议,自由法国军队在英国军队中不属于外籍兵团,拥有自己的国别和独立性。
1940年10月27日,戴高乐在布拉柴维尔成立了帝国防御委员会,但强调战争结束后,将由法兰西对其一切行为进行评价。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12月7日,日本空军袭击美国军事基地珍珠港。战争由此转变为世界大战。1941年9月,戴高乐为自由法国设立了一个法兰西民族委员会,委员会成为流亡政府的象征。1943年6月3日他到达阿尔及尔之后,又将其改名为法国国家解放委员会,与吉罗共同主持。吉罗曾忠实于贝当,但其部队随后转向自由法国军队。在阿尔及尔,戴高乐分配给联合指挥部一支部队。一年后,1944年6月3日,戴高乐被推选为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总理。
从1942年起,自由法国与内地抵抗运动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戴高乐委派让·穆兰在法国成立全国抵抗运动委员会,代表所有不同党派、工会和抵抗力量,以协调针对占领国和维希政府的斗争,最终解放法国领土。在解放法国的战争中,面对盟军,国民的团结也至关重要。尽管戴高乐作出各种保证,一些盟国仍然拒绝承认戴高乐为法国的合法代表,因为他的权利没有来自民主选举。直至1944年10月23日,巴黎解放后的三个月,临时政府才终于被美国、苏联和英国三大强国承认。 戴高乐迅速地恢复了国民政府的权利。美国人本来要将解放了的法国看作是被战胜国统治和占领的国家。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之后,他强烈要求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将军迅速解放巴黎,而在此之前艾森豪威尔的战略计划则是不途经巴黎,而直接向欧洲东部进军。
1944年6月14日,戴高乐抵达诺曼底,他在这片被解放了的法国领土上第一次发表演说。8月24日,勒克莱尔率领装甲师解放了法国,戴高乐于8月25日重回巴黎圣-多米尼加国街的战争部,这是他在1940年6月10日之前曾工作过的办公室。他以此强调维希政权只是一段插曲,共和国从来没有停止存在过。随后,他来到市政厅发表了演说,在讲话中他强调了法国人民在自身解放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第二天,8月26日,戴高乐凯旋地穿过香榭丽舍大道,巴黎民众向他热烈欢呼。9月9日,由他主持的国民政府成立。从1944年4月21日起恢复了选举权的法国人民于1945年4月至5月期间首次参加了市政公民普选投票。1945年10月,即战争结束后的六个月,选举出制宪议会。
任临时政府总理的戴高乐在国家的概念和政党的作用方面与制宪议会发生了冲突。1946年1月20日,戴高乐因为军事贷款问题向国民议会主席费力克斯·古安提出辞职。 戴高乐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于1946年6月16日在贝叶发表讲话。他陈述了宪法草案,即加强行政权力,权责明确分开,其实这正是第五共和国宪法的雏形。在国民议会通过了宪法提案之后,9月29日,他在巴拉杜克和埃皮纳尔的讲话中重申了他的主张。但是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在10月13日的投票中,选民赞成的是国民议会法案。从此,戴高乐以反对派的身份出现。1947年4月17日,他发起了法兰西人民联盟,并很快吸引了许多人加入,在秋季的市政选举上一举成功。法兰西人民联盟的目的是反对党派的专权制度,建议宪法改革,同时反对分裂分子,即共产党。戴高乐希望这一政治运动不成为一个党派,而是形成一个联盟。因此,他建议允许双重身份,即除了共产党以外的任何党派的成员都可以加入到法兰西人民联盟当中。但这一招没有奏效,因为传统的党派拒绝持有两种身份。
在这一时期,戴高乐被禁止在广播电视上发表讲话。于是他不得不到处奔走,往返于布鲁纳瓦尔和斯特拉斯堡之间宣传他的主张。但是法兰西人民联盟在1951年的议会选举中没有获得足够的席位,无法影响社会政策和国家制度。于是,戴高乐决定在1953年至1955年间逐步停止法兰西人民联盟的活动。但是这一经历培养和动员了许多戴高乐的追随者。
对于戴高乐来说,1955年至1958年这段时间无异于“荒漠孤烟”时期。他隐退于法国东部的小村庄科隆贝双教堂的寓所里,在拉布瓦瑟里撰写他的《战争回忆录》。在这一段时期,他还多处游历。1953年两度去非洲,1956年去法属安的列斯群岛和太平洋法属领地,1957年到达撒哈拉。他的政治生活明显平静,但是他仍然关注时局。每周四,戴高乐仍继续在他的位于巴黎索尔菲利诺街的办公室接见一些重要人物。 内阁的不稳定和第四共和国面临阿尔及利亚问题的束手无策导致法国政体面临严重的危机。来自各界的许多政治要人都希望戴高乐复出,救国家于水火。1958年5月13日,阿尔及利亚的一个警惕委员会在阿尔及尔号召起来反对国民解放阵线FLN。以萨朗(Salan)为首的救国委员会成立。5月15日他向戴高乐发出呼吁。暴动规模迅速扩大,并有演变成内战的可能。19日,戴高乐表示“准备接受共和国的委任”。5月29日,第四共和国总统勒内·科蒂向这位戴高乐发出了呼吁。6月1日,议会的553票中以329票赞成通过授权戴高乐组建新政府。于是戴高乐作为第四共和国的末任总理再度当政。议会通过授权给予戴高乐期限为六个月的特别权利,并准许其进行宪法改革。
1958年9月28日举行的公民投票中,新宪法在法国本土以79.2%的压倒多数被通过,并在法国殖民地(除几内亚决定立即独立)也得以通过。12月21日,戴高乐当选为法兰西共和国和非洲、马达加斯加法国属地的总统,于1959年1月8日宣布就职。
1959年,他宣布阿尔及利亚人民享有自决权。1961年1月8日,在有关公民自决原则的全民投票中他获得了广泛的支持,得到75%的赞成票。在乔治·蓬皮杜与国民解放阵线的代表进行多次非正式会谈之后,开始了以阿尔及利亚国务部长路易·若克斯为代表进行的正式谈判。1962年3月22日,双方签署埃维昂协议。协议在4月8日的法国公民投票和7月1日的阿尔及利亚公民投票中得到通过。根据协议,阿尔及利亚可以独立,但两国仍将保持合作关系。与此同时,共和国总统戴高乐还将履行法国签署1957年罗马条约的承诺。为了能使法国于1959年1月1日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由安东那·比内进行了财政改革(新法郎将从这一天开始发行),取消了关税壁垒,使法国的产品面向欧洲的竞争市场。 1962年8月22日被社会主义阿尔及利亚组织OAS暗杀之后,戴高乐提出采用普选方式直接选举共和国总统。提议遭到维护传统议会制和担心个人权利膨胀的政界人士的强烈反对。议会对蓬皮杜政府投出不信任票,政府被推翻。戴高乐根据宪法赋予他的权利将议会解散,并等待1962年10月28日举行的关于改变总统选举方式的全民投票结果,以进行新的立法选举。最后,法国人以62.2%的大多数赞成通过了戴高乐的提议。
1965年,法国举行了首届总统普选。第一个七年任期结束后,他以54.8%的选票击败密特朗,再度当选共和国总统。在一些重大决策上,戴高乐通过全民公决的方式寻求民众的支持。对于1962年的宪法修改、1962年1月8日的阿尔及利亚人民自治、1962年4月8日的埃维昂协议,以及1969年4月27日的地方改革和参议院改革,他都采取了公民投票的方式进行裁决。他极力主张继续推行第四共和国时期开始的核武器政策。1960年2月,在雷冈附近的撒哈拉沙漠法国试爆第一颗原子弹。戴高乐拒绝美国人的监护,逐渐将法国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中撤出。1966年法国正式宣布脱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但仍然是大西洋联盟的成员国。此外,戴高乐还寻求建立一个欧洲人的欧洲,并很早就开始同联邦德国表示友好。早在1958年,他就在科隆贝的私人寓所里接见了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1963年1月22日签署的爱丽舍条约标志着独立于欧洲体制的法德轴心的建立。他曾于1963年和1967年两度拒绝英国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因为他认为英国是美国放在欧洲的“特洛伊木马”。
1962年,为巩固欧洲经济共同体,他采取了共同农业政策,但同时在不违背罗马条约的基础上拒绝超国家权力。为此,他从1965年7月至1966年1月期间执行了他的“空椅”政策,以示对扩大欧洲委员会职权的反对。推行“自由独立的政策”,即指摆脱冷战时期形成的两极对立,同时加强法国在全世界的地位,寻求1960年以来宣布独立的原非洲殖民地和马达加斯加地区国家,以及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支持。1964年,戴高乐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他还到拉丁美洲国家进行访问。1966年,他在柬埔寨金边发表讲话时,抨击了美国在越南的政策。1967年7月,他发出“自由的魁北克万岁”的口号,强调了维护法国在北美的历史角色,同时表达对帝国主义的反对。而且,戴高乐还注重同苏联及其卫星国发展友好关系,以建立“从大西洋到乌拉尔山的大欧洲”体系。1966年,他前往苏联访问,开始了他的“缓和紧张局势,进而达成谅解,最后进行合作”的外交政策。继此之后,他于1967年到波兰访问,1968年在罗马尼亚进行访问。 法国经济结构日益走向现代化,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开始对社会结构出现的问题表示不满。法国的学潮运动从1968年3月开始。工会和左派政党利用学生运动掀起工人总罢工。总罢工使政权在五月份期间陷入瘫痪,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动摇了政府的统治。
1968年5月24日,戴高乐对外宣布,国家应该恢复正常秩序,以维护共和国的尊严。街上游行示威的人群无非是乌合之众,有极权政治的苗头。1968年5月27日,政府、工会和资方代表三方签署格勒纳勒协议,制定出的是一系列传统措施。5月29日,戴高乐突然神秘失踪,乘直升飞机不知去向,引起一片恐慌,导致各方揣测。戴高乐第二天回到巴黎之后,在广播讲话中语调坚定自信。发表讲话的当天,即1968年5月30日,大批市民上街游行支持戴高乐。戴高乐解散国民议会。各政党忙于立法选举,工人逐渐开始复工。然而这次立法选举的胜利却没有巩固戴高乐的政权。新成立的国民议会的右翼势力更加强大,但面对势在必行的改革却裹足不前。 尽管许多人的反对,戴高乐仍决定就有关区域改革和参议院体制改革进行全民公决。1969年4月27日,他的提议以52.4%的反对票被否决。戴高乐忠实自己的承诺,也尊重法国人民的意愿,宣布辞职。午夜时分,他发布了一份公告:“我停止行使共和国总统的职务,此决定自今日中午起生效。”
他从此隐居在科隆贝双教堂,拒绝公开表示任何政治立场,只是和几位拥护者会面,继续撰写他的回忆录。《战争回忆录》于1954年出版。到1970年11月9日戴高乐去世时,《希望回忆录》只完成了两卷。1952年,他曾立下遗嘱,表示拒绝国葬。在科隆贝双教堂,他的遗体在家人、自由法国的几位战友和村民的陪同下被运往小教堂。戴高乐被安葬在他的女儿安娜的墓地旁边,墓碑上只刻有“夏尔·戴高乐1890-1970”字样。戴高乐去世后,毛泽东立即发出唁电:“夏尔·戴高乐夫人:惊悉夏尔·戴高乐不幸逝世,谨对他,反法西斯侵略和维护法兰西民族独立的不屈战士,表示诚挚的悼念和敬意。 ”11月12日,政府在巴黎圣母院举办了官方吊唁仪式,在场的有政府首脑和许多国外知名人士,中国驻法大使黄镇作为中国政府特使参加了吊唁活动。
F. 奥巴马第一个访问的是哪个国家
奥巴马2009年1月就职后,第一出访的外国是加拿大。
2009年02月19日,奥巴马对加陵棚拿大进行为期一天的工作访问,这是奥巴马上任以来的首次出访。舆论认为这彰显加美特殊关系。
——奥巴马与加拿大联邦政府总理哈珀宣布将共同发展清洁能源科学和技术,建立尺握则“清洁能源对话”,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加拿大是奥巴马上任美国总统后出访的第一个国家,哈珀对此特别表示是“加拿大的荣皮运耀”。
G. 西奥多·罗斯福的公务生涯
1888年总统大选时,罗斯福在中西部为本杰棚樱明·哈里森助选。哈里森当选总统后,任命罗斯福到美国公共服务局就职。1892年大选中哈里森落败,虽然罗斯福是前总统的支持者,当选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仍然将其留任。
1895年,罗斯福出任纽约市警察总局长。他任该职务两年,对警察局的运作施行了激烈变革。当年的纽约警界非常腐败,罗斯福采取了大刀阔斧的措施:定期巡查消防设施;对警员进行年度体能检测;新警员招聘严格依据体能和智力标准而非政治关系;招收少数民族和妇女警员;关闭导致腐败的、警方运营的商业设施;在所有的分局安装电话等等。罗斯福自幼对海军和海战史十分着迷,他的两个舅父都曾在南北战争时期服役于联邦海军。罗斯福于1880年结识了美国海军上校马汉,后者于1890年出版的《海权对1660-1783年历史的影响》研究了制海权与大国兴衰的关联,海权至上的思想深刻影响了当时的各国领导人,也强化了罗斯福的信念,只有急剧扩张海军力量才能与欧洲列强平起平坐。1897年威廉·麦金莱总统任命他为海军部副部长。海军部长约翰·隆(John Long)长期称病、不理政事,麦金莱对海军也不感兴趣,以至罗斯福大权独揽。他致力于海军现代化,并且大力推进美国的造舰能力。他的工作为未来的美西战争做了出色的战略准备。
1898年2月15日,美国海军缅因号战舰在哈瓦那港被击沉,罗斯福认为将西班牙势力驱逐出古巴和菲律宾的天赐良机到来了,虽然麦金莱并无此雄心。这一事件发生后的第十天是星期五下午,约翰·隆因故临时不在办公室,罗斯福越俎代庖,向海军加勒比海舰队司令和停泊于香港的舰队发出战备命令。隆部长事后对此越权行为也无意追究。4月25日美国国会向西班牙宣战,美西战争爆发,美国海军的两支主力舰队早已整装待发,罗斯福大显身手的时刻到来了。美国海军在马尼拉湾和古巴圣地亚哥取得决定性胜利,彻底摧毁了西班牙远洋舰队,从此带没西班牙沦落为列强中的小角色。罗斯福不满足于在后方观战,他辞去海军部的文职工作,组建了一个包括西部牛仔老朋友和东部常青藤老校友的兵团,号称美国第一志愿骑兵旅,佩中校军衔,后晋升为上校。虽然号称是骑兵,罗斯福是该部队唯一有马可骑的人。在1897年古巴境内的两场战斗中,该旅战绩显赫。2001年,国会追授他荣誉勋章。
从古巴归来后,罗斯福再度进入纽约政界,1898年当选为州长。1900年大选,共和党推举他做麦金莱的副总统候选人。麦金莱赢得了大选,罗斯福也跟着进了白宫。不过,副总统这个闲差对于罗斯福这样的人而言,显然非常无聊。这段时期,他给人留下印象的行动是,在一次演讲中说出能表达其行事作风的名言:“温言在口,大棒在手。”
总统任内
1901年9月6日,麦金莱总统被无政府主义者刺杀,9月14日不治身亡。罗斯福补位登上总统宝座,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 。他是唯一没有指着《圣经》宣誓就职的美国总统。他在第一任期保留了前总统的内阁和基本施政方针,1904年连任后,他的政治倾向开始偏左。
调解煤矿罢工
1902年,美国矿工联合会发动煤矿工人大罢工,威胁城市取暖燃料供应,引发了一场举国危机。罗斯福召集矿主和劳工领袖在白宫开会,达成妥协,将工作时间从每天10小时缩短到9小时,并且让工人得到10%的加薪,结束了持续163天的罢工。
公平交易
1901年,在罗斯福的第一个对国会演说中,他要求国会立法,对托拉斯的经营活动给予合理的限制。国会未采取行动,但是罗斯福却发起44个针对大企业的法律诉讼,因此人送外号“托拉斯驯兽师”。他最出名的反托拉斯行动,就是使垄断包括北大西洋铁路、昆西铁路、芝加哥铁路在内的一大片铁路运营范围内运输的北方证券公司遭到起诉,并最终在最高法院以5:4的判决裁定该公司违反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
1904年总统大选时,罗斯福在共和党内的主要对手病逝,遂使他轻而易举获得党内提名,并赢得大选。
产业规范化
20世纪初,铁路被视为强大的力量。罗斯福认为政府应加强对铁路运输和垮州贸易的监管和规范,使国会于1906年通过了《赫本法案》,授权州际贸易委员会设置铁路运费上限,同时也禁止铁路公司为关系公司免费运输货物。当时无人预料链行丛到未来蓬勃的汽车运输业对铁路的挑战,该法案对消费者和商业企业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保护。同年,他还促使国会通过《食品和药物纯净法案》和《肉类产品监督法案》,对养畜和肉类加工企业进行稽查和实施强制卫生标准。国会修正了该法案,以免小型屠宰场的不合卫生标准的产品损害出口和国内市场。
环境保护
罗斯福是第一位对环境保护有长远考量的总统,在猎人和渔民阶层获得了广泛支持。1903年3月14日,他在佛罗里达设立了第一个国家鸟类保护区,也是野生动物庇护系统的雏形。1905年,他敦促国会成立美国林业服务局,管理国有森林和土地。罗斯福设立的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面积比其所有前任所设总和还多,共1亿9千4百万英亩,举世闻名的大峡谷国家公园就是其中之一。他常给《户外生活》杂志撰稿,昭示自然保护理念和报告国家公园进展。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们的发展与永久性财富的资源保护有密切的关系。”他并非极端环保主义者,认为自然资源应有效地使用,避免浪费。1906年,罗斯福在白宫召集全国州长会议,讨论对于水、森林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有效规划、分析和使用问题。曾下令捕杀凯巴勃森林中的狼群,以谋保护鹿,之后狼群灭绝,鹿增长到了100000只,但鹿群大量破坏森林,导致凯巴勃森林植被迅速减少,鹿群不断增多,一场瘟疫将鹿群锐减到了4000只,罗斯福恍然大悟,他下令捕杀的狼是鹿群数量的保护者,但也无力回天。
外交政策
罗斯福政府的外交非常活跃。在古巴、波多黎各、菲律宾和巴拿马运河区,他动用军队的医疗部门,建立了公共卫生系统。他通过军队在当地建设基础设施。罗斯福急剧扩张了美国海军的规模。1902年委内瑞拉政府出现财政问题,拒绝支付外债,欧洲国家出动海军封锁其海港,委内瑞拉危机爆发。美国政府奉行门罗主义,警告欧洲列国不得干涉西半球事务,罗斯福命令美国海军前往委内瑞拉海域巡逻。罗斯福在1904年推出更加咄咄逼人的“罗斯福政策”:为了避免第三方在拉丁美洲采取行动,美国必须自行维持西半球的秩序,如果出现行为不轨的国家,美国有权进行军事干预。
1905年日俄战争开始,日本陆海军以弱胜强。虽然罗斯福对沙俄在远东的野心感到不安,对日本军队的战斗力极为欣赏,但是他也不愿意让日本在远东独大。罗斯福召集两国代表在新罕布什尔州朴次茅斯港进行和谈。他对调停人的角色非常着迷,连哄带吓,最终使两国签署了朴次茅斯条约。罗斯福因此赢得巨大的国际声誉,并且获得1906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后来,他又仲裁了德国与法国在摩洛哥的势力划分。一些历史学家认为,罗斯福的这两个行动从某种程度上避免了世界大战。
巴拿马运河
罗斯福在外交上最显赫的成就是开凿巴拿马运河,将纽约与旧金山之间的水路航程缩短了8000英里(约1万4千公里)。当时,巴拿马是隶属于哥伦比亚的一个省。哥伦比亚与尼加拉瓜竞争运河选址。1902年,哥伦比亚与美国政府谈妥了一个条约,由美国出钱从法国购买巴拿马运河工程的设备,1881年法国在巴拿马有过失败的尝试。
条约签字后,在哥伦比亚参议院批准的手续中出了麻烦。哥伦比亚参议院的要价比条约高出一千万美元。美国政府拒绝就价格重新谈判,哥伦比亚政客于是提出新建议,将条约中第三方的法国公司踢开,结馀的款项付给哥伦比亚。哥伦比亚参议院在谈判中意图诡诈,罗斯福对于欺骗法国公司的做法感到厌恶。
1903年,罗斯福做出最后决定,出于对巴拿马运河利益的考虑,支持巴拿马独立。独立战争仅持续了几个小时,哥伦比亚士兵每人接受了50美元的贿赂,便放下武器。1903年11月3日,巴拿马共和国诞生,启用美国事先起草的宪法。不久,美国与巴拿马缔约,以一千万美元的代价拥有巴拿马运河的开发和使用权。1904年运河工程开工,1914年竣工。
远洋舰队与远东政策
在罗斯福第二任期的尾声,他派遣了一个由16条最先进的战舰组成的舰队环绕地球,航程始于1907年12月16日,止于1909年2月22日。罗斯福向世界展示美国海军有能力登上世界舞台。这个航程对于日益紧张的日美关系发挥了微妙的影响。日本帝国海军在日俄战争中击败了沙皇的舰队后,美国海军在太平洋地区的力量显得薄弱。罗斯福巧妙地宣示了美国海军在这一地区的控制权。罗斯福的海军战略为美国在列强面前赢得了尊重。
1907年12月3日,罗斯福在年度谘文中,要求国会授权减免和取消庚子赔款中超出实际损失部分,将多余部分用于资助中国的教育和学生留美费用。1908年,美国向中国退回半数庚子赔款。其中的一部分用于开办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即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大学立校后,将一个体育馆命名为罗斯福纪念体育馆。
白宫岁月
罗斯福进入白宫后仍本色不改。他喜欢带着朋友甚至内阁官员进行野外徒步,在白宫里拳击,跟孩子打闹,高声朗读等等。1908年的一次拳击练习使其左眼永久失明。他精力充沛,对许多事务有狂热的兴趣,以至某国大使无奈地说,“记住,总统就像六岁小儿。”罗斯福曾试图推动英语拼写改革方案,在政府公文里强行推动新拼音,并给政府印刷机构下令采用新文字。甚至总统关于巴拿马运河事务的公文都用了新拼音。《纽约世界报》用新拼音写的感恩节公告:When nerly (nearly)three centuries ago, the first settlers kam(came) to the kuntry(country) which has bekom(become) this great republik(republic), tha(that) confronted not only hardship and privashun(privattion), but terible(terrible) risk of thar(their) lives...The kustum(costume) has now bekum(become) nashnul(national) and hallowed by immemorial usaj(usage).这一改革给公众带来很大困扰,最后他被迫收回成命。这一举动为大众提供了不少幽默话题。
罗斯福的女儿爱丽丝(Alice Roosevelt Longworth)是一位个性鲜明、颇受非议的人物。朋友们有时劝他管束自己的女儿,他却说:“我可以当美国总统,也可以管好爱丽丝,但实在无法同时做两件事。”有其父必有其女,爱丽丝刻薄地形容她老爹爱出风头,“恨不得在每一场婚礼上作新娘,每一场葬礼上作尸首”。
开创的先例
罗斯福在总统任内开创了诸多先例。1901年首次邀请一位黑人(Booker T. Washington)在白宫共进晚餐;Oscar S. Straus成为第一个被任命为内阁部长的犹太人;麦金莱遇刺后,罗斯福成为第一位接受特勤部门全天候保护的总统;他是第一位在总统官方肖像上打领带的,自此成为美国总统肖像的着装惯例;他是第一个从副总统继位总统,并于下次大选中获胜连任者。1906年,罗斯福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美国人。同年,他视察巴拿马运河区,开创现任总统出国访问的先例。
联邦的新成员州
在罗斯福任内,俄克拉何马州加入了联邦。俄克拉何马包括的印地安保留地曾经试图以Sequoyah州的名义单独加盟。1906年国会通过的法案裁定俄克拉何马及印地安领地作为一个州加入联邦。同时,裁定亚利桑那和新墨西哥作为一个州加盟。但是这部分议案被这两州的人民拒绝。
排华法案
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后,1882年通过的《关于执行有关华人条约诸规定的法律》(即排华法案)第二次十年到期,在老罗斯福的推动下,《排华法案》于1902年取消时限,成为永久法案。直至1943年于小罗斯福总统任期内取消,2011年10月6日,美国参议院才通过迟来的《道歉法案》,向一个世纪以前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华人道歉。
H. 菲律宾独立战争疑云:为何美国会支持菲律宾
根据1934年的泰丁斯-麦克杜菲法案,菲律宾的正拆独立进程是已经规划好了的,1946年独立只不过是按部就班的行动而已。
到1898年西班牙统治结束时,菲律宾的形势与它的亚洲邻国不同,而很象十九世纪初期在拉丁美洲出现的形势。要不是美国决定并吞这些群岛,它们可能会成为一个拉丁化的共和国,虽然他们的独立将是靠不住的,因为德国有野心,日本可能也有野心。
事实上,美国征服菲律宾是一箭双雕,首先是打败了西班牙,其次是扑灭了在阿吉纳尔多领导下的菲律宾独立运动。美国随后四十年的统治,带来了教育制度的发展,这种制度至少使大部分的菲律宾年青一代受到初等教育;同时还发展了美国式的政治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仿佛是在本地的茎上嫁接外国的花木,虽然美国人没有特意将他们自己的语言、制度和政治观点强加于菲律宾人,并排除他们从西班牙或亚洲承继来的遗产。但是美国人倾向于加速制定宪法,特别是在伍德罗·威尔逊和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民主党执政期间。这一点,部分地是因为总的来说民主党传统地反对并吞,部分地是由于菲律宾的主要出口商品,如砂糖,和美国产品相竞争,这种竞争导致美国的这些商品的生产者赞成菲律宾独立,他们希望这样做能结束菲律宾和美国之间的自由贸易。
然后再谈谈对于这个法案,菲律宾人自己是怎么看待的。
根据1934年的泰丁斯—麦克杜菲法案的规定,于次年成立菲律宾联邦,其宪法在很大程度上是仿照美国的。允许菲律宾于1946年完全独立;在此以前,美国对这些群岛拥举数枣有 *** ,继续管理它们的外交事务,并承担其防卫责任。因此,在政治上,菲律宾似乎在民主制度的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快的进步,这一点美国人经常指出,引为自豪。但是,政治权力掌握在一个相当小的集团手里,主要是掌握在1941年由联邦总统曼努埃尔·奎松领导的有势力的 *** 成员手里。
然而在经济上,菲律宾仍处于依附于美国的殖民阶段。它是美国商品毕森的销售市场,同时向美国出口原料,主要是砂糖、椰子油、大麻和烟草。美国和菲律宾之间的自由贸易产生并巩固了这种状态,而这大大地妨碍了本国工业的发展。美国在菲律宾群岛的投资数目相当小,大多数是不动产和种植园。泰丁斯—麦克杜菲法案规定菲律宾与美国之间的一般自由贸易继续有效十年,但规定出口到美国的砂糖以及其他一些与美国国内产品相竞争的菲律宾出口商品将受到限制。1946年后,菲律宾大概会发现自己被关在美国的关税壁垒之外,而这必然会给菲律宾的经济带来危害。
因此,主要由地主组成的菲律宾统治集团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问题。他们为自己获得的一定程度的自治感到骄傲,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以愉快的心情期待着独立。但是,如果这种独立带来经济衰退,那么在广大的贫困农民群众中有出现 *** 人或其他激进分子骚乱的危险 ;实际上,他们中间早已存在着一些骚动了。由于缺少资金和技术人员,加以有美国货物的竞争,要发展工业是困难的。为迅速增长的人口提供粮食而扩大稻田面积,同样也有困难。人口迅速增长是由于在美国统治下有效地提高公共卫生措施而产生的另一个问题。
在这种形势下,有些菲律宾政客倾向于赞成修改泰丁斯—麦克杜菲法案的条款,或者推迟独立,除非能找到某种解决办法。可以在独立后仍然使群岛留在美国的关税壁垒之内。 然而,一方面由于菲律宾的民族主义情绪,另一方面由于美国的工商业集团出于自己经营上的理由,反对与菲律宾相结合,因此,这种设想是不大可能做到的。
其他人则指望着具有独裁主义和天主教传统的西班牙和意大利,作为对付菲律宾群岛上可能发生的激进运动的一种平衡力量。但是,除了有历史和思想意识方面的联系之外,西班牙和意大利都很遥远,要它们帮助解决菲律宾的问题,特别是经济方面的问题,那是无能为力的。剩下的就是日本。日本近在咫尺,它对菲律宾感兴趣,把它作为其产品销售的市场;然而它不需要菲律宾的糖,因为这会与台湾的砂糖相竞争,但是它对在这群岛上发展棉花种植和开发很丰富的铁矿资源则感兴趣。1941年,日本在菲律宾的商业和经济投资已相当可观,虽然与美国的投资相比是少得多;大批日本移民进入棉兰老南部岛屿,主要是在达沃及其周围一带。一些以后为亲日政权服务的菲律宾政客,曾以律师身分帮助日本移民逃避菲律宾 *** 规定的关于日本人占有土地的限制。
I. 丘吉尔说的是谁
库尔特·瓦尔德海姆 库尔特•瓦尔德海姆(Kurt Waldheim, 1918年12月21日-2007年6月14日)
联合国第四任秘书长、奥地利总统.
[编辑本段]简历
瓦尔德海姆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附近的圣安德烈沃尔登。1939年应征入德国军队,先后担任翻译和传令官。1942年受伤后退役,重入维也纳大学学习法学,1944年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他还是维也纳领事学院的毕业生。1945年参加奥地利的外交工作,1948年至1951年担任驻巴黎公使馆一等秘书。1951年至1955年在维也纳担任外交部人事司司长。1955年,他被任命为奥地利常驻联合国观察员,同年稍后,奥地利加入联合国,他担任奥地利代表团团长。1956年至1960年担任奥地利驻加拿大的的代表,初任全权公使,后升任大使。1960年至1962年,他担任奥地利外交部政治司(西方)司长,后来改任政治事务局长,直至1964年6月。1964年至1968年担任奥地利常驻联合国代表兼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主席。1968年1月至1970年4月担任奥地利联邦外交部长。离开政府后,他被一致推选为国际原子能机构保障委员会主席;1970年10月再次任奥地利常驻联合国代表,担任此职直至当选为联合国秘书长。1971年4月,他是竞选奥地利联邦总统的两位候选人之一。早销1971年12月21日被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推荐为联合国秘书长,1972年1月1日即任,1981年离任。
瓦尔德海姆在担任秘书长的头三年,经常访问联合国特别关切的地区。1972年3月,他根据安全理事会赋予他的任务,前往南非和纳米比亚协助寻找纳米比亚问题的圆满解决办法。
[编辑本段]秘书长之路
1972年6月、1973年8月和1974年8月,秘书长三次访问塞浦路斯,同政府领导人进行讨论并视察驻在该岛的联合国维和部队。1974年8月刚刚发生过敌对行为,在这次访问期间,瓦尔德海姆先生安排代理总统格拉夫科斯·克莱里季斯和拉乌夫·登克塔什开始会谈。
秘书长也屡次前往中东,继续寻求该区域的和平。1973年8月,他访问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埃及和约旦;1974年6月,他会见黎巴嫩、叙利亚、以色列、约旦和埃及的领导人;1974年11月,他为了延长联合国脱离接触观察员部队的任务期限,前往叙利亚、以色列和埃及。在这些访问中,他也视察了联合国在该区域的各项维持和平行动——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联合国紧急部队和观察员部队。
1973年2月,他在正式访问南亚次大陆期间,同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的政府讨论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战争所造成的问题,以及克服战争后果的方法和途径。他还视察联合国孟加拉国救济行动,这是在联合国主持下规模最大一项救济行动。陆碰游
1974年2、3月间,秘书长访问了非洲苏丹——萨赫勒地区的一些国家,当时联合国在该地区展开一项重大的救济行动,援助长期旱灾的灾民。
秘书长还主持联合国召开的许多重要国际会议的开幕式,并在会议上致词。其中包括第三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1972年4月,圣地亚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1972年6月,斯德哥尔摩)、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1974年6月,加拉加斯)、世界人口会议(1974年8月,布加勒斯特)和世界粮食会议(1974年11月,罗马)。
秘书长参加安全理事会离开总部到非洲(1972年1月,亚的斯亚贝巴)和拉丁美洲(1973年3月,巴拿马)举行的会议。
他曾出席非洲统一组织在拉巴特(1972年6月,非统组织十周年纪念)、亚的斯亚贝巴(1973年5月)和摩加迪沙(1974年6月)举行的会议,并在会上致词。他也曾在华盛顿向美洲国家组织讲话(1972年3月)。
1973年2月,秘书长参加巴黎的越南问题国际会议;同年12月,他主持日内瓦中东和平会议的第一阶段。
1973年7月,瓦尔德海姆先生在赫尔辛基向欧洲安全和合作会议讲话。
秘书长曾应个别政府的邀请,正式访问非洲、亚洲、拉丁美洲、中东和欧洲的若干国家。
1982年1月27日,为表彰吵埋瓦尔德海姆对联合国所做出的贡献而授予他“联合国和平奖”。
1986年6月至1992年6月任奥地利总统。
瓦尔德海姆先生已婚,有子女三人;他着有《奥地利的榜样》,是一本关于奥地利外交政策的书,已发行德文版、英文版和法文版。
2007年6月14日,瓦尔德海姆因心脏功能衰竭逝世,享年88岁。
J. 拉丁美洲的几种社会主义理论和思潮
20世纪以来,拉美地区涌现了具有拉美特色的多种社会主义及左翼理论和思潮,古巴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这些理论和思潮有的属于科学社会主义范畴,有的是民主社会主义,有的是激进的民众主义。本文将要介绍的这些理论和思潮多数经过了实践的检验,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有的正在继续实践中。这些理论和思潮为丰富和发展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lt;BR> 拉丁美洲社会民主主义<BR> 拉丁美洲地区主要政治思潮之一。社会民主主义又称民主社会主义。拉美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潮源于第二国际。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民主主义开始从欧洲传入拉丁美洲。自20世纪60年代起,社会民主主义在拉美的影响不断扩大。目前,拉美地区属于这一思潮的政陆孝党已不下60个,有的党是执政党或参政党,有的党曾执过政。<BR> 根据拉美的实际情况,属于拉丁美洲社会民主主义思潮的政党有三类:<BR> 第一类是参加社会党国际的党。属于这类政党的有已加入社会党国际的拉美政党。截止到2003年10月27-29日在巴西圣保罗召开的社会党国际第二十二大,加入社会党国际的拉美政党已增加到38个。<BR> 第二类是未加入社会党国际的传统社会党,1986年有12个,它们均参加了“拉美社会党协调委员会”,目前加入这一委员会的拉美政党已增加到20多个。主要有:阿根廷统一社会党、玻利维亚社会党、巴西社会党、哥斯达黎加社会党、厄瓜多爾尔尔社会党、厄瓜多爾尔尔革命社会党、马提尼克社会党、秘鲁革命社会党、苏里南社会党、乌拉圭社会党等。 第三类是既未加入社会党国际,也不属于传统社会党,但明确信奉社会民主主义的政党,如巴西劳工党、哥伦比亚坚定者运动等。同欧洲社会民主主义一样,拉美社会民主主义既批评资本主义,又反对共产主义,标榜走“第三条道路”;主张阶级合作,反对阶级斗争,宣扬资产阶级民主和议会道路,认为资本主义可以“和平长入”社会主义。与欧洲社会党不同的是,拉美社会民主主义的政党大多都提倡“第三世界民族主义”,不少源银党并不称作社会党或社会民主党,而早裂稿称作“运动”、“民族党”等。拉美社会民主主义的政党有传统的社会民主党、具有民族主义倾向的政党和一批新兴的中产阶级政党。从这些政党的共同特点可以看出拉美社会民主主义的主张:
(一)主张多元政治,允许不同观点并存,允许各阶级参政,因此应实行多党制和竞选制;
(二)提倡混合经济,认为自由经济造成贫富悬殊,两极分化,而公有制经济会导致“极权主义”,而实现混合经济体制可以实现公有制和私有经济共处,国营、私人和合作社企业同时发展;
(三)倡导社会正义,强调国家应起调节者作用,要关心所有人,要尊重个人的权利和自由。
拉美社会民主主义政党在执政期间,一般都实行改良主义和民族主义政策。它们把完善议会民主制作为一项首要任务,反对军人执政和个人独裁。对重要部门实现国有化或本国化,进行土地改革,推动工业化,发展民族经济,实行社会福利,对外实行多元外交和不结盟政策,强调拉美一体化和第三世界团结,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对外政策的重要目标。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拉美社会民主主义政党在拉美的影响进一步扩大。目前正在执政或即将执政的拉美社会民主党有:智利社会党(巴切莱特)、巴西劳工党(卢拉)、哥斯达黎加民族解放党(在今年2月大选中获胜的阿里亚斯将于5月就任总统)等。
委内瑞拉查韦斯的21世纪社会主义 关于查韦斯的21世纪社会主义,本刊今年第2期已发表的《查韦斯的“21世纪社会主义”》一文作了介绍。这里,需要补充的是,查韦斯执政7年多来,他的主要理论和实践是:
(一)以“玻利瓦尔和平民主革命”替代“新自由主义改革”。查韦斯是一个坚定的反新自由主义者。他认为自己是一个玻利瓦尔主义者。他受玻利瓦尔思想影响,希望“彻底改革国家体制,实现真正参与式民主”,“建立自由、主权、独立的国家”和“造福于民”,进行“和平民主革命”。查韦斯执政以来,实行大刀阔斧的反新自由主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在外交方面,查韦斯政府奉行维护国家主权、独立自主、多元化的外交政策,敢于同美国叫板,因而引起美国的不快。(二)以“新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查韦斯对社会主义十分向往,自2005年2月起,查韦斯多次提出要用“新社会主义”和“21世纪的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他说“我是21世纪的社会主义者”,“社会主义关注社会,而资本主义优先关注资本”。查韦斯说服大多数委内瑞拉人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因为“社会主义是我国人民和人类唯一的解决办法:摆脱资本主义的堕落”,“我相信,解决目前世界上存在的问题,依靠资本主义是行不通的,而是要靠社会主义”。(三)以“美洲玻利瓦尔替代方案”替代“美洲自由贸易区计划”。查韦斯把实现拉美国家的大联合作为他对外政策的最高目标,希望建立一个类似于欧盟的大联邦。查韦斯倡导“美洲玻利瓦尔替代方案”,得到古巴卡斯特罗等的积极响应。2004年12月14日,委内瑞拉查韦斯总统访问古巴,同卡斯特罗主席一起签署了一个共同声明和一项关于共同实施“美洲玻利瓦尔替代(方案)”的协议。2005年4月28日,委古两国签署了一体化计划,内容包括贸易、能源、农业、通信和技术等49项合作协定。2005年11月,查韦斯在阿根廷宣布“埋葬美洲自由贸易区”。在查韦斯倡议下,委内瑞拉同阿根廷、巴西等国成立了或正在酝酿成立南方石油公司、加勒比石油公司、南方电视台、南方银行、南方输油管等大型企业。玻利维亚莫拉莱斯的印第安社会主义
今年1月22日正式就任玻利维亚总统的埃沃•莫拉莱斯是玻利维亚争取社会主义运动(MAS)全国领袖,也是古柯种植者工会主席。莫拉莱斯是印第安艾马拉人。今年1月下旬,查韦斯在参加莫拉莱斯就职典礼时称莫拉莱斯奉行的是“玻利瓦尔印第安社会主义”。也有人把莫拉莱斯的上台执政称为“21世纪的第一场革命”。<BR> 从玻利维亚MAS的纲领、莫拉莱斯的就职演说和执政以来所采取的政策来看,莫拉莱斯的“印第安社会主义”的主要主张是:在玻利维亚实现社会正义,以人为本,承认人的权利;主张参与民主,召开制宪大会,选举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议员;承认玻利维亚是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家;以印第安文明和价值为根基、以独立战争英雄的思想为指导,建立“拉美大祖国”;反对帝国主义的企图,主张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的团结,声援正在为自由、正义和解放而斗争的力量和运动;反对新自由主义的新殖民主义政策,捍卫主权、经济主权和发展权。国家资源要掌握在国家的手中;公社、工会和家庭是MAS的社会发展基础,政府将保护它们;解决人民的问题是MAS和政府的宗旨;MAS主张“公社社会主义”,发展社团民主;保障充足的粮食供应、有效的医疗和良好的教育,捍卫贫困和边缘居民的权益,不断提高人民的购买力,重视落后地区的开发等。 <BR> (《环球视野》摘自2006年第4期《当代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