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件传输 » 家事霍金访问中国视频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家事霍金访问中国视频

发布时间: 2023-06-26 06:04:58

❶ 采访霍金

霍金,用手指说话的巨人
作者:王近尧 推荐:soulsand 文章来源: 阅读:53 时间:2005-5-26 21:46:01

一个骨瘦如材的人斜躺在电动轮椅上。他要用很大的努力才能举起头来,他不能写字,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必须让人将每一页摊平在一张大办公桌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逐页阅读。
他,就是史蒂芬.霍金,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当今的爱因斯坦。
就是这样一位被疾病固定在轮椅上三十多年的人,他的思维却穿越时间与空间,追寻着宇宙的尽头、黑洞的隐秘;他敏锐的直觉和坚定的推理,直接挑战已被人广泛认同的传统量子力学、大爆炸理论甚至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他的科普书《时间简史》,据说全世界已经卖了2500万册,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
他说自己是一个快乐的人,23岁结婚,有3个孩子。
他怎样做到这一切,怎样驾奴了自己的生命?正是因此,关于霍金生平的电影才流行于世。
霍金,一个深奥的科学家,成为了大众的偶像。
全身只有三个手指会动的霍金,通过一个手指说,我在各方面都非常幸运
2002年8月,一个在轮椅上坐了三十多年的英国老头来到了中国。在普通中国人眼里,这个60岁的人不能写字不能说话,多半辈子歪着脑袋在轮椅上,多少还有点可怜。
让我们看一下他在中国的一个场景吧——
在西湖边上的一家酒店里,霍金左手放在胸前,右手却始终握着他那神奇轮椅上的按钮,想必这就是他的运动神经中枢。轮椅前安置的显示屏,看到写满屏幕的字符。知道不会说话的霍金怎么接受记者的采访吗?
早在十多天前,霍金便已拿到了全国各地记者所提的问题。记者会现场,他每调出一个答案时,仍需要1分钟左右的时间。
因为目前,霍金只剩下右手的一个大拇指能够操作了。霍金用这样的方式“说话”,表达着那智慧和幽默的思想。一个小时里,霍金回答了十多个问题,通过没有感情的扬声器。
据说,现场很静,不时有掌声。不知这个困难的记者招待会现场,有没有眼泪在飞?
一个记者问他:“霍金先生,你认为你本人幸运吗?”提问的人话一出口就有些后悔了,这是什么问题?
你猜,霍金怎么回答:“我在各方面都非常幸运,除了患‘运动神经元症’之外。并且就这个病对我也不是多么重大的打击。患此病仍能成功,我感到满意。我现在真的比发病之前的那个我远为快乐。我无法说它是一项恩典,但已经够幸运了:它并没有比预计的更坏。
“一个21岁的剑桥硕士,突然不会系鞋带了。医生说,你只能再活两年”
坐在轮椅上的霍金,如果回忆21岁以前的生活,该是一个牛津男孩的浪漫:
我出生于1942年1月8日,刚好是伽理略逝世三百周年的同一天。然而,我估计了一下,大约有二十万个婴儿在同一天诞生,不知道其中有没有后来对天文学感兴趣的人。我上学时,牛津物理课程的安排,使得大学很容易逃避用功,我爱逃学。我有一次计算过,在牛津的3年中,我也就是平均每天学习一小时。我和大部分同学的共同态度:一种百般无聊的心态,而且觉得没有任何事情值得争取。命运的大拐弯,发生在我进剑桥读书后——
那时我已经有了牛津的学位,进剑桥为的是跟自己喜欢的老师研究宇宙。1962年春天的一个下午,我发现系鞋带这件事竟变的非常困难了。到底发生了什么?我的上帝?
过完21岁生日之后不久,我就进医院检查。ALS病?全称叫“肌肉萎缩性侧面硬化病”,英国人也叫“运动神经细胞病”。医生说:“这是无法治愈而且是致命的病,你只能再活两年。”
一个21岁的翩翩少年绝望了:“我怎么会那么倒霉呢?怎么这种病会发生在我身上呢?我估计,自己活不到完成博士论文,所以看来做研究已经没有什么意义。”沮丧了几个月,喝酒,听伤感的音乐。后来,命运和心情又有了一个大转弯,他会调侃:“你们知道吗?我的轮椅轧到了王子的脚指头。”
这是真事。后来霍金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并且是最年轻的会员。查尔斯王子邀请学会里的一群青年才俊欢聚伦敦。霍金去了,并且喜欢旋转这个轮椅来炫耀,查尔斯王子喜欢这个动作。“结果,我的轮椅旋转时,轧到了查尔斯王子的脚趾头。”幽默的他说,“我希望王子的脚趾头依然无恙。我的很多知心朋友,都有被我的轮椅轧过的经历。”
当然,霍金也尝试过“自由落体运动”的后果,这位量子引力学的大师级的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的左右下,跌下轮椅,甚至身受重伤,但是霍金还是“站”了起来。
看到霍金今天这个样子的人想不到:“霍金有一副相当嘹亮的好嗓门,虽然不是军官的嗓门,但也够威风凛凛的。”
他的朋友感慨地说:“我们可以相信,当他热爱的东西都失去时,他不仅坚强地活着,而且伟大地活着,那么他所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科学的智慧,还有人类最可贵的精神。”
霍金的两位妻子:爱情的力量在接力
2002年,霍金来到中国,和他现在的妻子出现在中国人面前。不知在他智慧的大脑里,为他的前妻留了怎样的位置。
“真正使我生活改观的,是我和一位名叫简.瓦尔德的女士订婚。这下我有了活下去的目标。也就是说,如果我要结婚就必须要有一份工作。”年轻的霍金说。
1965年,23岁的霍金该得到的都得到了。工作方面,成功申请了剑桥的一份研究奖学金,钱够花了,还能娶媳妇。这年7月,他和这位改变他命运的女士结婚了。婚礼是在剑桥的“三一”教堂举行的,虽然他此时靠着拐杖才能蹒跚行走,但他拥有博士学位、忠诚贤惠的妻子以及可用在宇宙学上的新数学技巧。在他脸上仍然是傲慢自大、毅然决然的表情,这说明了:“我可以做任何事情。没有任何事情能够阻止我,即使是ALS也不能。”
当然,也没有任何事情能阻止霍金生孩子、他家里居然人丁兴旺,两年后的1967年,他们的第一个儿子罗伯特出生;1970年,女儿露西也来了;第二个儿子提莫西出生于1979年。他们这个身体不好的爸爸开始成名了。
回忆爱情的感觉是甜蜜的。1963年除夕夜,他邂逅了对他情有独钟的年轻姑娘瓦尔德。
他的前妻回忆:
那年新年聚会,我看见一个年轻人挨着墙角站在角落里,正在聊天,讲述的是他在剑桥进行宇宙学的研究。他的故事讲得绘声绘色,他讲起笑话来笑的直打嗝,几乎喘不过气来。他的许多笑话是嘲讽自己的。
再后来,朋友问我:“你听说过霍金的情况吗?他走路总是摇摇晃晃,不能系鞋带。他们说他也许……只能再活两三年……”
我大吃一惊。简直难以想象,一个仅仅比我大几岁的人竟然要面对死亡的前景!
再次见到他时,他显得很高兴,我们一起看戏。
真挚爱情的道路确实崎岖不平。他也许觉得我的出现是在他的伤口上撒了盐。他几乎没有表白,而且拒绝谈论他的病情。他掩饰他的敌意和失落感,好像是在故意阻止我和他进一步交往。但是太晚了。我已经没有办法解脱了。终于在剑桥一个小雨淅淅沥沥的晚上,他终于吞吞吐吐地低声向我求婚——那一时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面对有人要我仔细了解他病情的提醒,我回答说:“我非常爱霍金,任何东西都不能阻止我和他结婚,我愿意为他做饭、洗衣、购物和收拾家务,放弃自己以前的远大志向。因为与我面前的挑战相比,那种抱负现在微不足道了。“
第一个星期和谐美满的婚姻生活转瞬即逝。一天,他发病了,满屋子回响着他刺耳的咳嗽声,直到窗户啪嗒啪嗒作响,冷风回应着惊惶失措的叫声。我却不知所措。
风雨相伴了几十年,直到1990年他们平静离婚。而那时,霍金已经是个走在路上总被人认出的名人。做一个残疾名人的妻子,不容易。
他的前妻说:“一个叫梅森的护士渐渐成为他生活中的重要人物,因为他所具有的专业训练,使他能注意到霍金的每一个怪念头。当我收到霍金的一封信,说他打算和梅森生活在一起时,我知道一段生活行将结束了。1990年5月,我们办理了离婚手续的四个月后,他结婚了。我祝福他。两年后,我又有了家。“
“什么都不能剥夺爱的权利。“今年60岁的霍金用一个指头说。
他在北京演说的题目是:《膜的新世界》。你能听懂这个深奥的话题吗?但是霍金的爱情故事,很多普通的中国人都懂。
一个关于《时间简史》的黑色幽默和黑洞理论
霍金在2002年的中国之行,使得他的那本科普读物《时间简史》,在中国又开始了新的一轮流行。像你我这样的普通读者,能读懂《时间简史》吗?这里有一个关于《时间简史》的幽默。
一个美国商人在飞机上,津津有味的读着霍金的《时间简史》。邻座一个老者有些惊讶地说:“你能看懂这本书吗?我就没有看懂。”
“这么有趣的书还看不懂?”商人大叫起来。于是给这位老者热情讲解。
最后,当他想起来问一下这位听讲者的职业时,老者谦恭地回答:“我是苏联科学院院士。”
的确,连科学院院士都看不懂的书,让霍金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2002年,霍金在中国说,他要重新改写这本书,让即便是12岁的孩子,也能看懂他的时间研究成果。在西方发达国家,几乎家家户户的书架上都有这本书。
“《时间简史》是我第一部为大众写的科学着作。但是我后来发现,没必要写的那么复杂,所以我准备把它改成青少年版,让所有人都能读。这本书,大概还要一年时间才能与大家见面。”霍金说。
如果说霍金在社会公众中的出名,是因为他1998年完成的《时间简史》;那么霍金在宇宙科学圈里的成名,则始于他对黑洞的研究。
11962年,20岁的霍金选择去剑桥大学学习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为的就是跟随着名的宇宙学家霍伊耳做研究导师。但是,学校给他指派的是另一个名师,丹尼斯.席阿玛,相对论宇宙学界的权威。
剑桥的求学无疑给了霍金很高的起点。一年后,他斗胆向霍伊耳教授的理论提出质疑,引起轰动。1965年,在他23岁时,发表博士论文,关于“可应用于宇宙的奇点理论”。
在他长子罗伯特诞生的1967年,霍金开始进行黑洞奇点定理的研究。数年后,他与人合着的《大尺度时空结构》,成为引力物理学的经典。1974年3月1日,他在权威刊物《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阐述了自己的新发现——黑洞是有辐射的。这一发现,被认为是多年来理论物理学界最重要的进展,他的论文被认为是“物理学史上最深刻的论文之一”。
荣誉接踵而来。1974年,他当选为最古老的学术组织英国皇家学会最年轻的会员;1978年,霍金获得世界理论物理学界的最高成就奖“爱因斯坦”奖;1979年,37岁的他担任了剑桥大学卢卡逊讲座教授的职位,让霍金自豪的是,这个职位牛顿当年担当过。
随后,轮椅上的霍金也合作者一起提出了“开放暴胀”理论,对宇宙的起源和归宿作出了全新的解释。从宇宙大爆炸的奇点,到黑洞辐射机制,只会用指头说话的霍金教授对量子宇宙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霍金是一个极富天才和毅力的英国天体物理学家。他使用数学工具论证了宇宙形成的大爆炸理论,使得这个理论成为目前被普遍接受的关于宇宙形成和发展的理论。”他获得了“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的美誉。
“我发现真实的宇宙比电影《星球大战》更吸引人”
2002年,霍金在中国说:“我发现真实的宇宙比电影《星球大战》更吸引人。”
他鼓励更多中国优秀的年轻人将看似枯燥的理论物理、天体物理研究作为他们终身奉献的事业。这位60岁的聪明老头说:“我希望年轻人走上这条道路。如果要走这条道路,我建议你们要先学好理论物理学。我发现物理学和宇宙学极其激动人心,它就像星球航行,勇敢地向未被征服的领域前进。”
“我能够在头脑中探索黑洞,进入宇宙最遥远的地方。我的建议是,如果你想进入空间,就进入物理学。”用指头现场打出这写字,霍金用了很长时间;从一个对宇宙感兴趣的英国青年,到今天一个被世人所知的科学巨星,霍金付出的太多。探索宇宙时空的杰出科学成就,加上战胜罕见疾病的坚强毅力,也使得他成为当今世界最具传奇色彩的科学家之一。
霍金赢得的尊敬超越了学者的团体,超越了国界,甚至连教皇,也曾跪下来与霍金交谈。
这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40岁的霍金在轮椅上参加了一个宇宙学大会,会议的主办地就在梵蒂冈,与传统科学界观点不同的教皇科学院主办了这个宇宙学大会。霍金的宇宙论演讲,与宗教观念的“宇宙观”自然有不一致的地方。会议中的一天,不常露面的教皇出面接见各国客人。教皇坐在高高的椅子上,客人从平台的一边进入,跪倒在教皇面前,轻身的交谈几句,然后从平台的另一侧离开。轮到霍金了,他驾驶着轮椅上了平台。这位几天前谈论过“无边宇宙论”,也提出过无需造物主创造宇宙的人,与基督教的领袖面对面的在一起。对教徒来说,教皇就是上帝在地球的代表。在所有人的注视下,教皇离开座位,跪下来,使他的脸也霍金的脸在同一水平线上,两人开始交谈,所用的时间比其他人都长。最后,教皇站了起来,掸了掸自己长袍上的灰尘,微笑着与霍金告别。霍金的轮椅就缓缓的驶向了平台的另一边。
他的另一本着作《果壳里的宇宙》,在2001年完成。在这本《时间简史》的“姐妹篇”里,霍金引用了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的台词:“即使把我关在果壳里,我依然认为自己是无限空间之王。”
霍金的经历告诉普通的我们,束缚你思考的,不可能是疾病,也不可能是别人,惟一的可能,就是你自己

❷ 霍金先生来过几次中国

霍金是一个严谨的天体物理学家,有过重要的学术贡献。

从1985年到2006年,霍金曾经三次来过中国,受到很好的接待。多次与中国同行以及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

第一次访华:只要活着就来

1985年4月28日,43岁的霍金第一次来到中国,下榻的是毛泽东曾经住过的合肥稻香楼宾馆。霍金做了两次演讲,一次关于黑洞形成的理论,一次关于“时间为什么总是向前”。

“霍金这样的大人物,怎么会来我们学校?”学生们很诧异。

虽说英国大使馆方面担心来合肥这个地方对霍金来说有点冒险,但是霍金风趣地说:“只要没有生命危险,没什么不可以。”

△在中国方面的安排下,霍金游览了天坛和颐和园

他在香港、北京都做了关于宇宙起源的演讲,而媒体则费尽心思想把他的语言翻译成老百姓听得懂的大白话,以便为科普做一点微不足道的工作。

不过霍金应该早就习惯了这种低维度展开的交流。在观众提问“您对中国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时,霍金给了一个让大家都很开心的回答:“中国的文化、食物我都感兴趣,但最感兴趣还是中国的女性,她们都很漂亮。”

❸ 霍金什么时候来过中国

1985年霍金第一次访华。
2002年8月9日,史蒂芬·霍金第二次来到中国.

❹ 霍金几次来中国 曾做过什么报告

霍金第一次来中国是在1985年
http://it.sohu.com/20060619/n243818263.shtml
2002年,第二次来中国:
2002年8月18日下午3点,霍金再次来到北京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霍金在北京作主题为“膜的新奇世界”科普报告。
2006年,第三次来中国
2006年,霍金第三次来到北京。他带来的仍然是自己关于宇宙学最新的研究。他在人民大会堂向北京的公众讲述《宇宙的起源》———一直以来他所研究的最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