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件传输 » 全国ftp利差平均水平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全国ftp利差平均水平

发布时间: 2023-07-13 22:18:19

㈠ 同业存款ftp低为什么

同业存款ftp低的原因如下:
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简称FTP)是商业银行内部资金中心与业务经营单位按照一定规则全额有偿转移资金,达到核算业务资金成本或收益等目的的一种内部经营管理模式,具有科学评价绩效、优化资源配置、指导产品定价和集中管理市场风险等作用。
ftp算出的结果可以认为是毛利润,因此主要的作用就是用来评价和考核,以及提供给银行高管用于辅助业务决策。
尽管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主要商业银行IT系统集中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全国集中统一的资金清算条件已经具备,但监管机构和地方政府仍维持以城市为单位的资金清算及监管体系,使得商业银行的资金清算及资金备付相当分散,导致商业银行内部资金管理模式难以实现全国集中,这在某些程度上增加了FTP应用的难度。

㈡ 银行ftp是什么意思啊

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是指,商业银行内部资金中心与业务经营单位按照一定规则全额有偿转移资金,达到核算业务资金成本或收益等目的的一种内部经营管理模式。
定价方法:
1.期限定价法:具有确定期限,本金一次支付,利率类型为固定利率或定期调整的产品(定期存款、贷款)
2.指定利率法:无确定期限,利率类型为不定期变动的业务,需要分行承担利率风险。(活期存款)
3.现金流法:每期的金额和利率加权平均获得,银行未用(数据问题)
4.锁定利差法:给予锁定的点差(同业业务)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法律出版社《法律生活常识全知道系列丛书》

㈢ 存款ftp利差公式

从银行的整体来看,利差收益=贷款收益-存款收益=(7%-3%)*1000万=40万元。 而FTP收益=贷款FTP利差+存款FTP利差=35万+5万=40万。

㈣ 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国外研究现状

资金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源,资金管理则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业务之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采用的内部资金管理模式,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深入,利率的波动性不断加大,利率风险越来越大,从而影响到商业银行经营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为加强利率风险管理,我国商业银行亟须改革现行的内部资金管理模式,建立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机制。

一、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的产生

当前大型商业银行越来越成为一系列各不相同的、相对拥有较大自主权的业务单元的组合,但这些业务单元的资产与负债的数量并不相对应。因而它们或者成为净资金提供者(负债大于资产),或者成为净资金使用者(资产大于负债)。例如,银行的营业分支机构往往产生较多的存款,但其资产业务却较少;而贷款部门却正好相反,其负债较少但资产较多。贷款部门为客户提供贷款的资金大部分来自于银行各营业分支机构所吸收的存款。于是,在评价贷款部门和营业分支机构的经营绩效时,就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贷款所产生的净利差收益到底应归哪个部门?
一些银行害怕在划分净利差收益时产生持续的内部冲突,就采用资金提供者和资金使用者都获得全部净利差收益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这种双重计算方法,虽然可以避免业务单元之间的冲突,但各业务单元的盈利报告却很难与整个银行的盈利报告统一协调起来。更严重的是,这种方法使得高层管理人员几乎不可能有效地明辨那些经营存在问题的业务单元。
鉴于上述难题,大多数银行开始建立和实行资金转移定价体系,以解决银行各业务单元的绩效评估问题。资金转移定价体系是与银行的内部资本市场紧密联系的。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中,资金盈余的业务单元在银行内部资本市场上作为资金提供者向资金使用者贷放资金。资金的转移价格通常采用银行在外部资本市场上获得或贷放资金的利率。于是,在资金使用者的资产负债表中,将包括资产方(即对应的贷款项目)及负债方(即该业务单元从内部资本市场上获得资金对应的负债项);同样,在其损益表上,该贷款所获得的利差收益将等于贷款的利率与内部资本市场上获得提供贷款资金的转移价格之间的差价。而对于资金提供者来说,它在内部资本市场上出售的资金将作为其资产负债表上的一项资产;同时在损益表上,该业务单元的净利差收益将等于转移资金的价格与获得该部分资金对应的存款利率的差价。这样资金转移定价体系就通过外部资本市场的资金价格标准将整个贷款的净利差收益分解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产生于资金提供方,另一部分产生于资金使用方,用于分别衡量存款或贷款部门的经营利润。

二、西方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一)西方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一般原则
在设计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体系及其实现机制的过程中,西方商业银行已经制定了许多基本的原则,并把它们作为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体系的基础。
1.要为所有资产负债表中的科目制定内部资金转移价格。这意味着,全部资产将要支付筹资成本和费用,而所有负债和权益资本都将收到支付给它们的转移价格。
2.内部资金转移价格要由商业银行总行的资金部负责制定。总行资金部既要负责商业银行内部、外部资金的调配,又要负责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制定。
3.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应该保证业务部门不受匹配失调(缺口风险)的损害。
(二)西方商业银行制定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基本方法
西方商业银行经常采用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的方法包括:移动平均值法、偿还曲线法、无定价账户法、直接期限法、票面利率差额法、利率代码差额法、现金流持续周期法、现金流加权期限法、零折扣因子法等。归结起来,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的方法主要分为三大类,即单一资金池定价法、多重资金池定价法、配比筹资定价法等。每种方法各有不同,最简单的是单一资金池定价法,较为复杂的是多重资金池定价法,最复杂的是配比筹资定价法。
1.单一资金池定价法。所谓单一资金池,是假设资金池中所有资金都具有相同的属性,其利率敏感性、流动性都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在进行内部资金计价时,资金的提供方和使用方也按同一利率进行计价,这一利率可以通过在该银行实际资金成本的基础上加点生成,也可以按照外部市场的某一利率水平确定。在这种方法下,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体系中不存在需要调节的项目,各部门和机构总的利息支出应该等于总的利息收入,总行资金部只是起到一个中介作用,其本身并不反映任何资金利润。
采用单一资金池定价法的优点是简单易懂,比较容易操作,而且不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科技资源,同时还可以为吸收存款提供一定的动力。这一方法的缺点是,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没有集中到总行管理,资金的提供方和使用方都面临着较大的利率风险,同时如果该银行对基准利率的选择发生偏差,就会造成高息负债的过度吸收或低收益资产的大量投放。所以,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这一方法只是在部分较小的商业银行中使用,并未成为西方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机制的主流方法。
2.多重资金池定价法。所谓多重资金池,是假设资金池中的资金都具有不同的属性,总行资金部根据其利率敏感性、流动性、到期日等因素将全部资金的来源和运用分为不同的种类。所以,在进行内部资金计价时,资金的提供方和使用方也按不同利率来对不同的资金进行计价。由于使用了不同的利率,总行资金部收取的利息和支出的利息将很难调节一致,最终将在总行资金部的损益表上反映出利润或亏损。
采用多重资金池定价法的优点是:由于商业银行拥有一套完整的利率体系,这样就可以使每种利率更加接近市场利率,同时在内部利率的使用上也更加灵活,更能准确地反映出资产负债管理当局的经营战略和经营意图。但这一方法比较复杂且难以理解,在制定和调整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时会有一定的困难,同时在日常操作中也需要更多的人力和科技力量的投入,一般情况下需要一套复杂的管理系统才能实现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体系的所有目标。所以,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这一方法一般用于有多个分支机构、资产负债规模适中、有一定科技力量的中型商业银行。
3.配比筹资定价法。与其他方法相比,配比筹资定价法更加复杂和精深。在真正完全意义上的配比筹资情况下,总行资金部将会进入资金市场为新的资产业务筹措资金,所筹措的资金在期限和计息方式上与对应的资产项目完全一致,其目的就是将筹措资金的利率进行锁定,并在贷款期限内保持一个稳定的资金来源和一个稳定的利差,消除所有的风险敞口,从而完全规避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实际操作中,一个商业银行既有资产业务又有负债业务,如果完全采用配比筹资定价法,为每一项资产业务筹集相对应的债务资金,同时又为每一项负债寻找相对应的资产,虽然可以完全规避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但其交易成本非常巨大,很容易造成资金的闲置和商机的浪费,并最终导致全行的利润下降。所以在实务操作过程中,大部分商业银行采用模拟配比筹资的方式,即按照配比筹资过程中的市场价格进行资金定价,但并不实际融入或融出资金。也就是说,总行资金部的管理人员只是设置一种配比筹资的模拟程序,在资金市场之外进行相关的操作,收集有关资金市场的利率信息,并将其注入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体系中。所以,目前在西方商业银行中,也只有少数规模较大、科技力量雄厚、管理水平很高的跨国银行初步实现了配比筹资定价法在商业银行内部的全面应用。
三、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资金管理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资金往来主要包括调拨资金和联行汇差资金两个方面。总、分行根据各自的资金状况,以中央银行公布的标准利率或同业市场利率为基础,分别制定辖内资金划转价格,即通常所说的调拨资金利率和辖内联行利率。

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一方面,各分行迫于完成存贷款新增指标、利润指标等的压力,在大力吸收存款的同时,还必须争先放贷,为资金寻找出路。其结果是,总、分行均在不同程度上承担了利率风险,从而导致利率风险管理过于分散化。由于商业银行多数资产和负债的价值主要是由利率决定的,所以,过于分散的利率风险管理,大大增强了商业银行经营的不稳定性。另一方面,利率风险管理的难度较大、要求较高,需要相关人员对市场主导利率的变化及其趋势具有较强的敏感度、洞悉力和判断力。因此,过于分散的利率管理显然又造成极大的浪费,与商业银行资源优化配置目标相违背。
此外,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各分行对资金做出的使用安排,对全行而言,往往并非是最好的安排,从而使全行丧失获取更高收益的机会。因此,现行的内部资金管理模式不利于商业银行提高整体盈利水平,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逐步提高,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利率风险管理的难度和要求也随之提高。为此,我国商业银行亟须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加快推动内部资金管理模式改革,以有效加强利率风险管理。

四、建立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的战略构想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步伐的加快,银行传统借贷业务出现重大变化,逐步向资产多元化和负债多样化发展,资金主导地位日益突出,资金配置将朝着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如何筹集资金和运用资金,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提出了构建商业银行内部资金价格机制的总体思路:
(一)构建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
第一,在制定基准价格时应将有关成本分摊到上存资金的筹资成本和借出资金的投资收益上,从而计算出准确的上存资金的成本率和借出资金的收益率;第二,对上存资金价格和借出资金价格按产品期限种类进行差别计价(根据市场利率进行调节),以实现内部资金价格的调节作用;第三,根据外部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银行内部的收益和风险情况,以及经营战略导向等确定相应的调节因子,以正确引导资金的流量和流向,实现优化资金配置、控制风险、调整经营战略的目的;第四,在信息收集和反馈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分析和甄别,对内部资金价格进行适时调节,以更积极主动地发挥资金价格的调节作用;第五,根据内部资金价格体系,考核各分支机构和业务部门的经营业绩,以更好地激励各分支机构和业务部门经营的积极性,实现整体利润的最大化经营目标。
(二)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方法及模型
1.基准价格的定价方法和模型
在制定基准价格时,应将各项业务的标准成本和费用分摊到上存资金的筹资成本和借出资金的实际收益中,以计算出准确的上存资金的筹资成本率和借出资金的实际收益率,并将商业银行各业务部门资金的利润率根据资产负债业务规模和经营战略进行分摊,从而得到一个科学合理的内部资金转移基准价格。在计算成本时,首先应将与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直接相关的费用分开,无法明确的再按资产负债业务规模平均分摊。
(1)上存总行资金的筹资成本率

其中:PL——上存总行资金平均筹资成本率;N——按期限、产品划分的上存资金种类;ri——上存资金的利率;Si——各类上存资金的规模;Ci——各类负债业务直接相关的成本;CL——总间接成本;O——商业银行自有资金规模。
(2)总行借出资金的收益率

其中:Pa——总行借出资金平均资产收益率;N——按期限、产品划分的借出资金种类;Rk——借出资金的利率;Qk——各类借出资金的规模;Ck——各类资产业务直接相关的成本;Ca——总间接成本。
(3)确定FTP基准价格
考虑到资产负债(包括资本金规模相等,利润在两者之间的平均分配,不考虑经营战略调整),则FTP基准价格为P=(PL+Pa)/2。
(4)上存资金总额与借出资金总额相等,即S+O=Q=M。Q为借出资金总额,M为总的资金量。考虑到资金管理行的利润分配,则上存资金FTP基准价格与借出资金FTP基准价格存在利差,该利差为资金管理行分配的利润。
则上存资金FTP基准价格PL1=P-R/2M;
借出资金FTP基准价格Pa1=P+R/2M
其中:PL1——上存资金FTP基准价格;Pa1——借出资金FTP基准价格;R——资金管理行利润分配;M——商业银行资产或负债总规模。
2.上存资金的定价方法及模型
上存资金价格采用差别定价方法,以避免负债部门追求利息率较低的短期负债,导致资产负债结构不平衡,给银行经营带来较大的流动性风险。在制定上存资金差别价格时,应根据不同来源的上存资金来源,按产品和期限分别计算出相应的筹资成本,并根据不同的筹资成本确定出不同资金来源的上存价格,实现差别定价。
根据商业银行成本核算的实际,可以将除利息支出之外的所有成本根据不同资金来源的规模进行分摊,包括直接成本分摊和间接成本分摊。在制定上存资金差别价格时,应将上存资金进行分类,因不同产品、不同期限的存款执行不同的利率,那么有多少种利率就有多少种上存资金,这样分类的好处是:既考虑了差别定价,能够起到差别定价的作用,又避免了按产品和期限分类的复杂性和不易操作性,而且直接与市场利率接轨。在分类的基础上,再制定不同种类上存资金的差别定价,计算所有资金来源的平均利息率。根据不同种类的存款利率与平均利息率的差额,调整上存资金基准价格,得到不同种类资金来源的上存资金差别价格。
3.借出资金的定价方法及模型
借出资金价格亦采用差别定价方法,以优化资金配置、控制信用风险、传导银行长短期经营战略等。由于借出资金的产品、期限不同,其收益率和对利润的影响也不相同。因此同上存资金的定价思路一样,在制定借出资金价格时,可以根据其不同的收益率来确定不同的借出资金价格。计算实际收益率时,应将不良贷款损失从中扣除,并考虑所有借出资金的收益率而非仅仅考虑盈利性资产的收益率。在费用分摊时,应考虑分摊的所有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可以将借出资金分为两大类:盈利性资产和内部资金占用(非盈利性资产)。盈利性资产可以按照上存资金分类的方法,以收益率划分,有市场参考利率的按基准贷款利率划分,如信贷借款、备付金借款等;无市场参考利率的按资产收益率划分,如投资借款、中间业务借款等。然后根据不同借出资金的资产收益率确定借出资金价格。
内部资金占用借出资金价格分两种:限额内的资金占用,根据内部资金占用收益率为零调整借出资金价格;限额外的资金占用,按资产平均收益率计算,借出资金价格为基准价格。对限额外的资金占用根据需要可分多个档次,逐级提高借出资金的价格。不良资产借出资金的价格在原有借出资金价格的基础上,根据损失率大小和资产收益率大小上浮。

参考文献:
[1]平新乔等.证券市场与银行改革治理结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刘纲领.内部转移价格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J].金融会计,2004,(4).
[3]杨瑾.从利率风险谈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资金管理[J].金融会计,2004,(7).
[4]朱子云.二级分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模型与调整机制[J].经济学家,2003,(7).

㈤ 存款FTP利差等于

赚取FTP价格与存款利率的利差

FTP(Funds Transfer Pricing)即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是商业银行的总行(分行)将下属分行(支行)的市场风险统一管理的一种手段。下属分行(支行)在收到一笔存款时,需要按照FTP价格全额卖给总行(分行),赚取FTP价格与存款利率的利差。

在发放一笔贷款时,也需要按照FTP价格全额向总行(分行)的资金中心购买,赚取贷款利率与FTP价格的利差。如此,改变了原先业务经营单位只有出现资金缺口才会“上存下借”的情况,总、分行层面可以更好地对下属业务经营单位进行管理和监控,并可以有的放矢。

㈥ ftp的资金转移

业务经营单位每笔负债业务所筹集的资金,均以该业务的FTP价格全额转移给资金中心;每笔资产业务所需要的资金,均以该业务的FTP价格全额向资金管理部门购买。
对于资产业务,FTP价格代表其资金成本,需要支付FTP利息;对于负债业务,FTP代表其资金收益,可以从中获取FTP利息收入。
FTP诞生于1980年代的美国,最早被美国银行采用。传到中国并在银行管理实践中应用的,也不过是最近几年的事。虽然FTP是一个先进的管理工具,但其大规模应用是有前提条件的,在我国应用很明显地受到二元金融结构的制约,遭遇到半市场化金融环境、以城市为主体的资金清算及监管体制、以块块为主体的银行管理模式、分散的银行风险管理体制的四重约束,难以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
半市场化的金融环境。众所周知,中国银行业处于二元金融结构之中,存贷款利率目前还受到中国人民银行的直接管制,而其他主要利率基本上实现了市场化,这客观造成这样的困境:存贷款利率保持相对稳定,而以市场利率为基础的FTP利率却波动不定,受宏观调控、经济形势以及新股发行的影响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分支机构一方面无法根据FTP进行弹性的产品定价,这由人民银行确定;另一方面无法获得相对稳定的利差,并因此承担相当大的市场风险,这跟FTP剥离市场风险的功能完全背道而驰,进而使得公平评价绩效、合理配置资源等功能失去技术基础,并因此激发了业务单位和分支机构对FTP的抵制情绪。
以城市为主体的资金清算及监管体制。中国的金融监管体制脱胎于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二元金融结构和地区型利益格局影响了金融监管的模式。无论是中国人民银行,还是中国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地区性的力量不可小视。就资金业务而言,尽管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主要商业银行IT系统集中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全国集中统一的资金清算条件已经具备,但监管机构和地方政府仍维持以城市为单位的资金清算及监管体系,使得商业银行的资金清算及资金备付相当分散,导致商业银行内部资金管理模式难以实现全国集中,这在某些程度上增加了FTP应用的难度。
以块块为主体的银行管理模式。由于我国市场不发达、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个人金融业务、公司及机构金融业务对分支机构网点依赖程度较高,同时监管机构也主要按照块块分割方式组织金融监管,我国商业银行普遍以区域为主来划分事业部,每一家分支机构事实上就是区域型事业部。对于个人金融业务、公司及机构金融业务而言,在西方商业银行普遍流行的条线型事业部管理模式在中国遭遇“水土不服”的难题,传统的区域型事业部管理模式适应了中国当前典型的二元金融结构。而从理论上看,条线型事业部往往以某一类业务线或产品线为主导进行组织,适合采用FTP模式(即全额上存下借)进行核算,便于总行对其绩效考评、市场风险管理、产品定价和资源配置等。但是,区域型事业部表现出全功能的特征,除了适合在总行层面操作的金融市场业务之外,几乎经营全部的银行业务,对其业务进行全额FTP的必要性较低,与区域性事业部相适应的主要是差额上存下借资金业务管理模式。
分散的银行风险管理体制。FTP的重要功能就是给予分支机构或业务单位相对稳定的可以覆盖信用溢价、运作成本并有一定利润的利差,而将市场风险剥离到资金中心统一经营。但是,问题之一在于,对资金中心的性质存在较大的争议。其实,资金中心就是司库,是一种典型的前台经营职能,但在国内,经常有人认为这是中台管理职能,结果造成中台、前台不分,中台借风险管理之名,直接从事金融市场业务,过度关注细节和微观操作,使得业务层面的风险经营职能基本挪位。问题之二在于,正是由于对资金中心的经营性质认识不清,市场风险的管理往往与其他风险的管理完全脱节,形成相对分散的管理体制,结果造成总行无力承担对集中起来管理的市场风险进行有效的经营、有效的管理,使得战略层面的风险管理职能基本缺位。这两点问题,严重削弱了FTP四大功能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