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件传输 » 美国务卿布林肯访问中东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美国务卿布林肯访问中东

发布时间: 2023-07-18 06:50:40

‘壹’ 布林肯是谁

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1962年出生于美国纽约,毕业于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法学院,曾从事法务工作,20世纪80年代末进入政界。

2013年至2014年11月,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

简介

2021年8月16日,布林肯同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通电话,重点就阿富汗局势及中美关系交换了意见。

2021年9月30日,美国国务院官网刊登了国务卿布林肯祝贺中国人民国庆节快乐的新闻声明。

2021年10月5日,布林肯访问法国,在巴黎的总统府爱丽舍宫会见了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双方讨论了法美两国关系遭遇危机后如何恢复信任。

2021年10月19日,布林肯访问厄瓜多爾尔尔,会见了厄瓜多爾尔尔总统吉列尔莫·拉索及外交部长毛里西奥·蒙塔尔沃。

‘贰’ 美国参议院确认布林肯为国务卿,他是何许人也

在奥巴马政府时期,多名共和党参议员批评奥巴马对伊朗及中国的政策,质疑布林肯是否会延续民主党政府的方针。


但这不意味着他对中国采取绥靖政策。


关于对华政策,近日,布林肯出席参议院国务卿提名听证会时称,特朗普政府“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方针是正确的。”不过布林肯显然并不认同特朗普政府的外交手法,尤其是国家主义的“美国优先”策略。


布林肯主张,美国要与盟友以及国际组织合作,捍卫人权与民主自由的价值观。在与中国的科技经济竞争中,美国首当其冲的方针是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华尔街日报》报道,布林肯于说:“过去有一种普遍观点,认为中国的经济自由化会带来政治自由化,但这并没有发生。”他表示:“毫无疑问,在全世界所有民族国家中,(中国)对美国构成的威胁最大。”但布林肯表示,美中关系也有合作的一面。拜登的助手们已暗示,他们可能会在气候变化和其他一些问题上与北京方面展开合作。


BBC评价称,如今布林肯接手美国最高外交官的职务,昭示着美国传统外交、多边主义、理性决策的回归。


是拜登心腹 两人共事已有近20年


据《纽约时报》报道,布林肯是拜登名副其实的心腹,两人共事已有近20年,最早可追溯到拜登在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任职之时。之后,布林肯在政府中的任职几乎都是和拜登共进退。他还曾在拜登主导的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担任幕僚长达6年。2009年,拜登出任副总统后,布林肯成为拜登的国家安全事务顾问。


布林肯出生在外交世家,父亲和叔叔都曾担任美国驻欧洲的大使,布林肯本人则在法国长大,能说流利的法语。年少时的海外经历无疑为布林肯日后成为一名多边主义者埋下伏笔。他随后在哈佛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就读,成就完美的精英履历。


此外,这名华盛顿政治圈内人还是个业余歌手与吉他手,多年前在Spotify上载了三首自创乐曲,风格混合了爵士与摇滚。音乐是布林肯自法国生活时期一直延续的兴趣,据媒体报道,在疫情期间,他还忙里偷闲继续写歌。


‘叁’ 美国务卿布林肯呼吁在可再生能源领域追赶中国:“我们落后了”,意味着什么

当地时间19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马里兰州发表了关于气候问题的首次演讲。布林肯声称,应对气候变化的“乏力”将对美国国家安全和经济“造成重大影响”。他发出警告说,美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已经落后中国,美国必须在气候问题上发挥领导作用,并在这一领域投入更多资源。

“如果美国不能领导世界解决气候危机,我们的世界将所剩无几。”布林肯说。

布林肯呼吁在可再生能源领域追赶中国:我们已经落后
布林肯19日在马里兰州讲话现场

值得注意的是,布林肯发表此番讲话正值美国主办全球气候峰会前夕,就在几天前,拜登气候问题特使克里也刚刚结束对中国的访问。“今日美国”形容,拜登政府已将气候变化问题视作美国面临的最大挑战和最大机遇。美媒分析称,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碳排放国家,中美保持沟通非常重要,而双方的合作也不会削弱美国在其他关键事项上的立场。

“如果成功了,我们将为几代人创造高质量的就业机会”

综合美媒报道,在19日的讲话中,布林肯先是描绘了一番世界气候面临的严峻态势,摆出一副美国要身先士卒引领世界解决气候问题的姿态。布林肯表示,美国人口只占世界的4%,但贡献了15%的全球碳排放量,美国可以在这场危机中作出“重大贡献”。

布林肯不断强调发展新能源为美国带来的机遇,“到202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场的规模预计将达到2.15万亿美元,太阳能和风能技术会成为美国工作岗位增长最快的领域。”布林肯称,地球上的每个国家都必须做两件事——减少排放和为不可避免的气候变化的影响做好准备。到2040年,世界在这一领域将面临4.6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