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件传输 » 勃朗特访问波兰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勃朗特访问波兰

发布时间: 2022-04-25 23:34:17

㈠ 苏教版6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提纲的答案

第十一册语文各课要点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
1.本学期培养的良好学习习惯:不懂就问、勤于搜集资料。
2.搜集资料的途径有:看报刊、采访、上网、参观有关展览。
3.搜集资料常用的方法有:做摘抄笔记、拍照片、编辑剪报、制作资料卡片。
《我们爱你啊,中国》
1.课文开头歌颂祖国的幅员辽阔、总写对祖国的热爱。第二部分从五个方面赞美了祖国,即(幅员辽阔、山河壮丽、物产丰富、民族多样、历史辉煌、成就伟大),抒发了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2.学了课文,我想用这些词语来赞美祖国:地大物博、美丽富饶、山清水秀、……
3.背诵课文。
《郑成功》
1.课文记述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史实,歌颂了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2.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岳飞 林则徐
3.郑成功是中国明清之际军事家、民族英雄。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
4.郑成功建设台湾的两件实事是:发展生产、兴办学校。
5.“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这句话在全文中起总结全文、深化中心的作用。
6.载歌载舞:载,又。 负隅顽抗:负,依靠 隅,角落。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1.课文讲了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
2.肖邦: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作品有《革命练习曲》、《悲伤》。
3.中外爱国音乐家: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冼星海、聂耳。
4.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5.课后第4题。
(1)这泥土有特殊意义,代表着祖国,老师要肖邦永远记住灾难深重的祖国,所以他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
(2)“弥留之际”指病重快要死的时候。肖邦深知自己的遗体不可能运回波兰,但他又深深地眷恋和热爱自己的祖国,所以请求他的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
6.悲愤欲绝:欲,将要;绝,气息中止。 与世长辞:辞,告别。
与世长辞:辞,告别。 弥留之际:际,时候 。 亡国之恨:亡,灭亡。
一腔热血:腔,指动物身体内空的部分。 疾驰而去:疾,快速。
《古诗两首》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之后欣喜若狂的心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定生活的思想。2.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3. 全诗体现了一个“喜”字,从“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却看妻子愁何在”等词句可以体会到诗人因听到大唐军队收复失地而欣喜。
4.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作者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5.爱国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6.带点字。
妻子:妻子和孩子。 漫:随意、胡乱。 漫卷:随意地卷起来。指高兴得不能读书了。
青春:明丽的春天。 示:告知。 元:同“原”,本来。 万事空:什么事情都没有了。
但:只。 王师:这里指南宋军队。 九州:指中原。 同:全国统一。 定:平定,收复。
家祭:祭祀祖先。 无:同“勿”,不要。 乃:你的。 翁:父亲。
7.这两首诗的相同点:均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不同点:第一首是通过“喜”来表达的,写作者听到失地收复的消息后极度喜悦和急还乡的心情;而《示儿》是通过“悲”来表达的,写作者临终前的牵挂,他所念念不忘的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
8.默写两首古诗。
《练习1》
1.《爱我中华》这首诗是着名词作家乔羽为第4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所写的会歌,这支歌真切地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爱我中华”的思想感情及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和建设伟大祖国的豪情。
2.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56个民族,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如蒙古族(那达慕)、回族(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经节)、藏族(沐浴节)、维吾尔族(内孜节、库尔班节)、苗族(龙船节)、彝族(火把节)、壮族(三月三)、傣族(泼水节)、满族、朝鲜族、侗族(斗牛节)
《负荆请罪》
1.课文是历史小话剧,根据历史故事《将相和》第三部分改编。剧本揭示了蔺相如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光明磊落的可贵精神。“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背着荆条去请罪,现表示愿意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2.与之相关的成语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船长》
1. 课文作者是维克多•雨果,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的世界》、《笑面人》、《九三年》。
2.课后第4题句子的含义。
(1)在死亡面前,哈尔威船长一心想着他人,把救援妇女和小孩放在首位,惟独没有想到自己。这种崇高的精神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大家都自愿服从他的指挥。
(2)哈尔威船长一生都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这次面对死亡,他临危不乱、舍己为人、保护弱小、忠于职守,又一次表现了他高尚的品质。这句话是作者对他的崇敬和赞颂。
3.背诵25~30自然段。
4.“做人之道”的内涵:忠于职守、舍己救人、诚实守信、拾金不昧、见义勇为、尊敬长辈、宽容大度……
《爱之链》
1.本文写了两件事,乔依帮助老妇人,老妇人受到感染,帮助了女店主,而女店主正好是乔依的妻子。这正好印证了“爱之链”的主题。课文以“爱之链”为题,表达了真情互助的主题。
2.乔依:助人为乐、无私奉献。 他说“帮助有困难的人是天经地义的事。”
《练习2》
1.《我不期望回报》作者汪国真,诗中表达的深刻哲理:尽量多地不求索取地为社会,为他人做一些事情,努力使自己的心灵变得充实、美丽。
2.学了课文《爱之链》,使我们想起了这首诗中的一句话:人,不一定能使人伟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也使我们想到了一句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3.采访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较高层次的互动活动。采访的注意点:要有一定的目的性,要明确需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要明确解决什么问题;要确定好采访的对象,列好采访提纲;提问要有礼貌,语言要得体;要记录重要的内容。
《小草和大树》
1.夏洛蒂•勃朗特《简爱》、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安恩•勃朗特《艾格尼斯•格雷》。
2.节衣缩食:节,节省;缩,减少。指省吃省穿,形容节约。
嗷嗷待哺:待,等待;哺,喂。指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
要强好胜:好,喜欢。事事不甘落后,愿意为了成功付出努力,喜欢胜利、成功。
大名鼎鼎:鼎鼎,盛大的样子。形容名气很大。
脱颖而出:颖,尖子。锥尖透过布袋显露出来。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露出来。
寥寥无几:寥寥,形容数量少。非常稀少,没有几个。
惴惴不安:惴,忧愁,恐惧。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
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3.课后第3题句子的含义。
(1)作者将夏洛蒂•勃朗特比作“仙人掌花”,体现了她坚韧不屈的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她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
(2)两个“硬是”写出了勃朗特三姐妹付出的艰辛努力,这些比喻突出了她们坚韧不屈的意志。
4.从勃朗特三姐妹身上受到的启发:要不畏生活的艰难与环境的恶劣,要具备顽强的意志,发奋努力。
5.课文把成功前的夏洛蒂比喻成“小草”,她出生卑微贫苦,创作之路艰辛而又充满挫折,但是她却坚韧不拔,茁壮成长。把成功后的夏洛蒂比喻成“大树”,突出她非凡的成就。题目对比鲜明,暗示三姐妹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和坚持不懈、追求理想的性格。以此为题,能抓住读者,有发人深思的艺术效果。
6、由她们想到的励志名言有: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有志者,事竟成。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轮椅上的霍金》
1.霍金:英国着名物理学家,被称为“宇宙之王”,科学着作《时间简史》。
2.像他这样身残志坚的人还有:贝多芬、张海迪、海伦•凯勒、桑兰……
3.年轻的女记者认为命运让霍金失去的太多,霍金却觉得自己依然拥有很多:手指还能活动;大脑还能思维;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亲人和朋友,有一颗感恩的心……面对残酷的命运,霍金没有抱怨,而是为了自己所能拥有的一切而感到高兴,他乐观豁达、满怀感恩,具有勇敢顽强的伟大人格,不愧是令人折服的强者。
4、霍金:物理天才(忘我工作、不断求索) 生活强者(乐观豁达、满怀感恩)
《生命的林子》
1.玄奘:唐朝名僧,宗教活动家、旅行家、翻译家,着作有《大唐西域记》。唐三藏是我国古代四大名着之一《西游记》中的一个人物。其它三部名着分别是:《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
2.作者以《生命的林子》为题,意在告诉我们:只有在群体中竞争,才能不断完善自我,不断超越自我,最终获得成功。
3.谚语: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宁做蛇头,不做龙尾。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1.《鲁滨逊漂流记》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是一本告诉我们学会生存、学会坚强、学会勇敢的书。
2.《鲁滨逊漂流记》作者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在书中的一句名言:“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凶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陪。”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是:一个具有大无罪冒险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会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
3.课文作者杨红樱,儿童文学作家,作品有校园系列小说《女生日记》、《男生日记》、《五三班的坏小子》、《漂亮老师与坏小子》。
《练习3》
1.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当我们的草稿写好后修改的好方法是放开声音去读你的草稿。
2.我国是一个法制国家。我国小学生的生命财产、合法权益随时都国家法律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就是专门为保护我们少年儿童而制定的法律。
3.《从岩缝里长出来的小草》启示我们:成才不光需要自己的努力,更离不开亲人朋友的关心,因此,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姥姥的剪纸》
1.姥姥心灵手巧、勤劳善良、技艺高超。作品很受欢迎的原因有:剪纸逼真;姥姥心地善良,广结善缘,有求必应。
2.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姥姥剪得多,剪的时间长,长年累月的练习使姥姥技艺娴熟。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我们在生活中也是这样,只要肯花时间,肯花功夫,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
3.刁难:故意使人为难。 挑剔: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指摘。
耍赖:使用无赖手段。课文中指“我”的淘气与顽皮。
调皮蛋:是对调皮孩子的昵称。
4.背诵12~13两个自然段。
《牛郎织女》
1.本文是民间故事,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它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被誉为我国四大民间故事。
2.两位主人翁深受人们的同情,大家希望他们有个美好的未来,正如苏轼的一首词中写道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人物素描:
牛郎:心地善良、勤劳能干; 织女:美丽贤惠、向往人间生活; 老牛:知恩图报,善解人意; 王母娘娘:心狠手辣,蛮横专制。
《安塞腰鼓》
1.“好一个安塞腰鼓!”中的“好”体现在:宏伟的场面;震撼人心的声音;茂腾腾的击鼓后生;变幻的舞姿。
2.“一声渺远的鸡啼”表现了对明天充满了希望。
3.背诵课文12~16自然段。
4.课后习题3。
(1)“茂腾腾”写出了后生们的健壮、朴实与活力,叠词的运用使语言亲切而富有韵味。
(2)“燥热”、“飞溅”与“冰冷”、“恬静”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3)“震撼”、“烧灼”、“威逼”动感十足,写出了安塞腰鼓的活跃与激烈,不仅给人感官上的刺激,更给人带来心灵上的震撼,展现出安塞腰鼓旺盛的生命力。
5.“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四次,着力强调,充分感叹,使语言节奏明快,写出了安塞腰鼓的激情四射与魅力无穷。
6.安塞腰鼓的特点:壮阔、豪放、火烈、伟大、雄浑、粗犷、震撼人心、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练习4》
1.当自己被别人误会时,态度要冷静、诚恳,要心平气和地把事情的原委向对方说清楚。解释时要注意称呼和礼貌用语;要针对误会说明原委;要注意方式方法,寻找适当时机。
2.背诵俗语及成语。
《青海高原一株柳》
1.本文作者陈忠实,现任陕西省作协主席,作品有《信任》、《百鹿原》。
2.由这株柳想到的人物:霍金、桑兰、张海迪、夏洛蒂……
3.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4.背诵默写边塞诗:《凉州词》、《从军行》、《别董大》。 背诵默写《咏柳》。
5.课后习题三。
(1)这株柳树神奇在是唯一伫立在青海高原上的一株柳树,在恶劣的环境下仍然长得茂盛、粗实、坚硬。作者被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和超乎想象的毅力、韧劲所震撼。
(2)这句话不仅仅是写柳树,而且是写人。启示: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运不可能公平,只要充满希望,凭借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生命就会产生奇迹。
6.写家乡灞河边的柳,起衬托、对比的作用,突出了青海高原一株柳让人望而生畏的强大生命力。
《草原》
1.老舍:中国现代着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品有话剧《龙须沟》、《茶馆》,小说《猫城记》、《离婚》、《四世同堂》。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何:哪里;“忍”是忍心;天涯碧草:指大草原;话:倾诉;斜阳:傍晚时西斜的太阳。这句话的意思是: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就这样分别?夕阳西下,大家站在蒙古包外,面对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依依不舍地话别。
3.“嗯,刚吃过。(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这句中的“回味”指吃过东西以后,留在口腔中的余味。
“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支,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句中的“回味”指对经历或接触过的事情重新体味。
4.蒙古族习俗:蒙古族以肉食、奶食为主,传统吃法有“手扒肉”、“烤全羊”。每年七八月间,草原上都要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摔跤”是“那达慕”的主要内容。
5.背诵1~2两个自然段。
《麋鹿》
1.课文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麝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
2.最大的麝鹿保护区: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县。
3.珍贵的国家保护动物还有: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丹顶鹤、中华鲟等。
4.麋鹿是鹿的一种,它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所以又被称作“四不像”。我国古代小说《封神榜》中把它当作姜子牙的坐骑。麋鹿是一种草食性性哺乳动物。它站着的时候,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它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蹄子宽大,可以在沼泽中行动敏捷,毛色夏季是棕红色的,冬季为棕灰色。
5.“……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中的“放养”侧重于自然生态环境下的自由生长。“只有……乌邦寺动物园里饲养的18头麋鹿生长良好……”中的“饲养”是讲麋鹿在英国的一个私人庄园里接受人工喂养。
“数十头麋鹿被陆续盗往欧洲”中的“陆续”在文中指麋鹿不断地被人盗往欧洲。“流落在国外的麋鹿大部分相继死去”在的“相继”指“麋鹿一个跟着一个死去”。
6.悄无声息:没有一点声音、动静。
销声匿迹:形容隐藏或不公开出现。课文中指麋鹿极少,几乎绝迹。
漂泊不定:比喻职业生活不固定,东奔西走。
颠沛游离:生活困苦,流落他乡。
《练习5》
背诵风速歌及《秋》。
《给家乡孩子的信》
1.巴金爷爷在《给家乡孩子的信》中表达了对家乡孩子真诚的关怀,亲切的勉励,抒发了自己要让生命开花的美好情感,给人以人生启迪。
2.书信格式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3.巴金原名李尧棠,又名李芾甘,四川成都人,“五四”以来着名作家,曾作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风》、《雷》、《电》; 《寒夜》、《萌芽》、《随想录》。
4.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像巴金这样着名的作家还有:郭沫若、茅盾、朱自清、闻一多、冰心、老舍、艾青。
5.课文习题2。
(1)“终于”强调了巴金爷爷在写字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给孩子们回信,体现了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的关爱。
(2)“终于”强调了巴金爷爷对生命意义的感悟是经过一生思索、追求之后得来的。
《钱学森》
1.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炸药之父——诺贝尔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2.背诵钱学森的话,了解所表达的感情(对祖国的眷恋与热爱之情)
(1)钱学森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他要为祖国人民多做实事。
(2)新中国的成立使钱学森格外兴奋,他渴望早日回国,为祖国建设服务。
3.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课文第1自然段应放在第6自然段的后面,把它放在文章开头是一种倒叙的方法,这样写是为了引起读者兴趣,设置悬念,增强表达的效果。
《詹天佑》
1.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不怕帝国主义者阻挠、要挟、嘲笑,克服工程中的千难万险,提前完成修筑任务。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京张铁路从北京到张家口,全长200公里, 是联系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
3.居庸关: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 八达岭:竖井开凿法。青龙桥路段:设计“人”字形线路,会画示意图。
4.“……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中的“争夺”是指争相夺取。在句子中是说各个帝国主义国家都想夺取铁路的修筑权。
“帝国主义者谁也不肯让谁,事情争持了好久得不到解决。”这句中的“争持”指争夺得相持不下。在句子中是说各帝国主义国家都争夺铁路修筑权,谁也不肯让步,让事情僵持下来。
5.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表现了詹天佑的杰出才能,他用实际行动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所以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鞋匠的儿子》
1.林肯:美国伟大的民主主义政治家,被公认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1865年4月15日遇刺身亡,由于林肯在美国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人们称赞他为“新时代国家统治者的楷模”。
2.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有三个“永远”,第一个“永远”体现了林肯宽宏大度的胸襟;第二个“永远”表现了林肯为自己是鞋匠的儿子而自豪;第三个“永远”表现了他对父亲的尊敬、爱戴和感激。
3.参议员对林肯的态度:尴尬——羞辱——大笑——静默——赞叹
林肯宽容谦逊、不卑不亢、以情动人,使参议员们为之折服。当上总统后,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4.“一个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不希望这个房子塌下去”,“我所希望的是它结束分裂,它应该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这句话中“裂开的房子”指当时美国正处于南北两种制度并存的局面。“完整的整体”指一个统一的国家。这句话表达了林肯希望国家结束分裂,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的愿望。
《练习6》
《大风歌》是西汉刘邦所作,表现了他重新统一国家的雄心壮志。
《古诗两首》
1.《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作品,是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小儿子子聿。这首诗阐述了知与行之间的关系,告诉人们:做学问一定要不遗余力的精神,而且还要亲自实践。
2.《观书有感》是宋代着名理学家朱熹的作品。这首诗以暗喻的手法告诉我们,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明达。3.有关读书的名言。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4.示子聿:告诫、训示 遗:保留 始:才 浅:不完善
绝知:透彻地理解 躬:亲自 行:实践 鉴:镜子
徘徊:来回移动,本课指倒映在水塘中的天光云影在水塘中随波闪耀
渠:相当于“它”,诗中指方塘 清如许:这样的清澈 为:因为
5.默写古诗。
《学与问》
1.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围绕“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这一中心论点,通过哥白尼和沈括的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向谁“问”,怎样“问”,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2.哥白尼:波兰天文学家,创立“日心说”,巨着《天体运行论》。
沈括:北宋科学家,创作科学巨着《梦溪笔谈》。西方人称他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3.“人间四月芒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其中的“尽”为完,指桃花凋谢,“始”为才,刚刚。句意:农历四月,春去夏来,山下的白花都已凋谢,而山顶大林寺的桃花才刚刚盛开。这首诗的后两句是: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4.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在问中学,在学中问;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 孔子)
《大自然的文字》
1.本文是一篇科普小品文,从头顶的天空和脚下的土地两个方面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星星、云朵、石灰石、花岗石,告诉我们从中获得的信息可以辨别方向,认识天气,了解地质变迁。
2.作者伊林:苏联着名科普作家,科学着作有《几点钟》、《黑白》、《十万个为什么》。
3.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的方法:注意观察;认真读书;请教他人。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1.这是一篇说明文,介绍读报的重要性、读报的方法、读报的注意点、读报的好处,希望人们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2.读报的重要性:读报这件事,对于千百万人来说,几乎和吃饭一样必不可少。报纸天天有新内容,每天都会使你有新的感受,给你新的启发。
读报的方法:先浏览(扫描),再精读(选择)。
读报的注意点:讲文明(不弄丢、不弄脏)
读报的好处:不仅乐趣无穷,而且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性情,有的人因此而走上成功之路。报纸是千百万人终身的良师益友。
《练习7》
背诵关于读书的名言及古今贤文(读书篇)。

㈡ 世界名着

1.诗经全注(中国)
2.史记选(司马迁.中国.汉)
3.庄子选集(庄周.中国)
4.乐府诗选
5.屈原选集(中国.战国)
6.曹植 陶渊明选集(中国)
7.柳宗元选集(中国.唐)
8.李白选集(中国.唐)
9.杜甫选集(中国.唐)
10.白居易选集(中国.唐)
11.韩愈选集(中国.唐朝)
12.唐宋传奇选(中国.唐,宋)
13.苏轼选集(中国.宋)
14.辛弃疾选集(中国.南宋)
15.陆游选集(中国.南宋)
16.关汉卿选集(中国.元)
17.水浒传(上,下)(施耐庵 罗贯中.中国.元末明初)
18.三国演义(上,下)(罗贯中.中国)
19.西游记(上,下)(吴承恩.中国.明)
20.红楼梦(上,下) (曹雪芹 高鹗.中国.清)
21.西厢记(王实甫.中国.元)
22.牡丹亭(汤显祖.中国.明)
23.桃花扇(孔尚任.中国.清)
24.长生殿(洪晟.中国.清)
25.警世通言(冯梦龙编.中国.明)
26.喻世明言(冯梦龙编)
27.醒世恒言(冯梦龙编)
28.拍案惊奇(凌蒙初.中国.明)
29.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30.金瓶梅词话(上,下)(兰陵笑笑生.中国.明)
31.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上,中,下)(蒲松龄.中国.清)
32.儒林外史(吴敬梓.中国.清)
33.骆驼祥子 离婚(老舍.中国)
34.家(巴金.中国)
35.子夜(茅盾.中国)
36.鲁迅小说集(中国)
37.鲁迅散文选集(中国)
38.曹禺戏剧选(中国)
39.郭沫若诗歌戏剧选(中国)
40.艾青诗选(中国)

41.《罗摩衍那》选(蚁蛭.印度)
42. 摩诃婆罗多插话选 (上,下)(耶娑.印度)
43.戈拉(泰戈尔.印度)
44.泰戈尔诗选(印度)

45.源氏物语(上,下)(紫式部.日本)
46. 井原西鹤 近松门左卫门作品选(日本)
47.破戒 家(岛崎藤村.日本)
48.我是猫(夏目漱石.日本)

49.《一千零一夜》故事选(阿拉伯)

50.列王纪选(菲尔多西.波斯)
51.鲁达基 海亚姆 萨迪 哈菲兹作品选(波斯)
52.纪伯伦诗文选(黎巴嫩)

53.安娜.卡列宁娜(上,下)(列夫.托尔斯泰.俄国)
54. 战争与和平(上,下)(列夫.托尔斯泰.俄国)
55.复活(列夫.托尔斯泰.俄国)
56.托尔斯泰中短篇小说选
57.契诃夫小说选(俄国)
58.罪与罚(陀思妥耶夫斯基)
59.卡拉马佐夫兄弟(上,下)(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国)
60.白痴(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国)
61.陀思妥耶夫斯基中短篇小说选
62.死魂灵(果戈理.俄国)
63.果戈理小说选
64.前夜 父与子(屠格涅夫.俄国)
65.罗亭 贵族之家(屠格涅夫)
66.猎人笔记(屠格涅夫)
67.普希金小说戏剧选(俄国)
68.普希金诗选(俄国)
69.怎么办?(车尔尼雪夫斯基.俄国)
70.奥勃洛莫夫(冈察洛夫.俄国)
71.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涅克拉索夫.俄国)
72.戈洛夫廖夫老爷们 童话集 (谢德林)
73.亚.奥斯特洛夫斯基 契诃夫戏剧选(俄国)
74.冯维辛 格里鲍耶陀夫 果戈理 苏霍沃-柯贝林戏剧选(俄国)
75.莱蒙托夫诗选 当代英雄(俄国)
76.勃洛克 叶赛宁诗选(俄国)
77.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 (高尔基.苏联)
78.母亲 短篇作品选(高尔基)
79.苦难历程(上,下) (阿.托尔斯泰.苏联)
80.静静的顿河(1,2,3,4)(肖洛霍夫.苏联)
81.青年近卫军(法捷耶夫.苏联)
82.马雅可夫斯基诗选(苏联)

83. 悲惨世界(上,中,下)(维克多.雨果.法国)
84.巴黎圣母院(维克多.雨果)
85.九三年(维克多.雨果)
86.雨果诗选(维克多.雨果)
87.欧也妮.葛朗台 高老头(巴尔扎克.法国)
88.驴皮记 绝对之探求(巴尔扎克.法国)
89.贝姨(巴尔扎克.法国)
90.幻灭(巴尔扎克.法国)
91.萌芽(左拉.法国)
92.金钱(左拉.法国)
93.卢贡大人(左拉.法国)
94.一生 漂亮朋友(莫泊桑.法国)
95.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法国)
96.红与黑(司汤达.法国)
97.基督山伯爵(上,下)(大仲马.法国)
98.巨人传(拉伯雷.法国)
99.包法利夫人 三故事(福楼拜.法国)
100.忏悔录(卢梭.法国)
101.吉尔.布拉斯(勒萨日.法国)
102.约翰.克利斯朵夫(上,下) (罗曼.罗兰.法国)
103.梅里美中短篇小说集(法国)
104.恶之花 巴黎的忧郁(波德莱尔.法国)
105.罗兰之歌 特利斯当与伊瑟 列那狐的故事(法国)
106.波斯人信札(孟德斯鸠.法国)
107.田园三部曲(乔治.桑.法国)
108.狄德罗小说选(狄德罗.法国)
109.莫里哀喜剧选(莫里哀.法国)
110.博马舍戏剧二种(博马舍.法国)
111.高乃依 拉辛戏剧选(法国)

112. 无名的裘德(托马斯.哈代.英国)
113.德伯家的苔丝(托马斯.哈代)
114.还乡(托马斯.哈代)
115.奥利弗.退斯特(狄更斯)
116.大卫.科波菲尔(上,下)(狄更斯)
117.双城记(狄更斯.英国)
118.简.爱(夏洛蒂.勃朗特.英国)
119. 呼啸山庄(爱米丽.勃朗特.英国)
120.名利场(上,下)(萨克雷.英国)
121.儿子与情人(劳伦斯.英国)
122. 艾凡赫(司各特.英国)
123.鲁宾孙漂流记 摩尔.弗兰德斯(笛福.英国)
124.傲慢与偏见(简.奥斯丁.英国)
125.达洛维太太 到灯塔去 海浪(弗吉尼亚.吴尔夫.英国)
126.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上,下) (亨利.菲尔丁.英国)
127.南方与北方(盖斯凯尔夫人.英国)
128.米德尔马契(上,下)(艾略特.英国)
129. 吉姆爷 黑暗深处 水仙花号上的黑水手 (康拉德.英国)
130. 济慈诗选(英国)
131. 雪莱诗选(潘赛.雪莱.英国)
132. 弥尔顿诗选(英国)
133. 唐璜(拜伦.英国)
134.华兹华斯 柯尔律治诗选(英国)
135.木桶的故事 格列佛游记 (斯威夫特.英国)
136. 莎士比亚喜剧选(英国)
137. 莎士比亚悲剧选(英国)
138.莎士比亚历史剧选(英国)

139. 尼贝龙根之歌(德国)
140. 浮士德(歌德.德国)
141. 少年维特的烦恼 亲和力 (歌德.德国)
142.维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歌德.德国)
143.维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歌德.德国)
144. 歌德诗选(歌德.德国)
145. 格林童话全集(雅各布.格林 威廉.格林.德国)
146.海涅诗选(亨利希.海涅.德国)
147. 席勒戏剧诗歌选(德国)
148.施托姆小说选(德国)

149. 神曲(但丁.意大利)
150.十日谈(薄伽丘.意大利)
151.约婚夫妇(曼佐尼.意大利)
152. 哥尔多尼戏剧集(意大利)

153. 卡夫卡小说选(奥地利)
154. 里尔克诗选(奥地利)
155.斯.茨威格小说选(奥地利)

156. 古希腊戏剧选 (埃斯库罗斯等.古希腊)
157. 古希腊散文选(柏拉图等)
158.伊利亚特(荷马.希腊)
159.奥德赛(荷马.希腊)
160. 古罗马戏剧选(普劳图斯等)
161.埃涅阿斯纪(维吉尔.古罗马)
162.变形记(奥维德.古罗马)

163. 维加戏剧选(西班牙)
164. 堂吉诃德(上,下)(塞万提斯.西班牙)
165.悲翡达夫人(加尔多斯.西班牙)
166. 庭长夫人(上,下)(克拉林.西班牙)
167. 西班牙流浪汉小说选(克维多等.西班牙)

168. 马亚一家(埃萨.德.凯依罗斯.葡萄牙)

169. 好兵帅克历险记(雅.哈谢克.捷克)
170.外祖母(鲍.聂姆佐娃.捷克)

171.斯特林堡小说戏剧选(瑞典)

172.绿衣亨利(上,下)(凯勒.瑞士)

173. 易卜生戏剧选(挪威)

174. 安徒生童话故事集(丹麦)

175.裴多菲诗选(山多尔.裴多菲.匈牙利)
176.金人(约卡依.莫尔.匈牙利)

177. 塔杜施先生(亚当.密茨凯维奇.波兰)
178.涅曼河畔(奥若什科娃.波兰)
179.你往何处去(显克维奇.波兰)

180.尤利西斯(上,下)(乔伊斯.爱尔兰)
181.都柏林人 青年艺术家的画像(詹姆斯.乔伊斯.爱尔兰)
182.王尔德作品集(王尔德.爱尔兰)

183.轭下(伐佐夫.保加利亚)

184.欧洲寓言选

185.美国的悲剧(德莱塞.美国)
186.珍妮姑娘(德莱塞.美国)
187.汤姆.索亚历险记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马克.吐温.美国)
188.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选
189.马丁.伊登(杰克.伦敦.美国)
190.红字 七个尖角顶的宅第(霍桑.美国)
191.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美国)
192.爱伦.坡短篇小说集(美国)
193. 汤姆叔叔的小屋(斯陀夫人.美国)
194. 打鹿将(詹姆斯.库柏.美国)
195.草叶集(上,下)(惠特曼.美国)
196. 白鲸(梅尔维尔.美国)
197.一位女士的画像(亨利.詹姆斯.美国)

198.癞皮鹦鹉(利萨尔迪.墨西哥)
199.玛利亚 蓝眼睛 (伊萨克斯.哥伦比亚;阿尔塔米拉诺.墨西哥)

200. 秘鲁传说 (帕尔马.秘鲁)

㈢ 张舒予的简介

张舒予,女,回族,1955年出生。原任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授,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位委员会委员与校教学委员会委员。长期耕耘于信息技术教育与视觉文化研究领域。1991年出版译着《电视制作——技巧·艺术·训练》。1995年至2002年间三次赴英国访学,分别在格拉斯哥大学、爱丁堡大学和勃朗特协会从事信息技术教育和视觉文化的综合研究。访问考察英国学校的信息技术与信息文化教育状况,在英国着名作家勃朗特三姐妹故乡进行田野工作,从事勃朗特文化专题研究。拍摄制作的多媒体软件被勃朗特博物馆收藏。访问过法、德、意、奥、荷等欧洲大陆国家,拍摄了大量的摄影图片与录像,对欧洲的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资源建设有深切的感触与体验。自2001年在南京师范大学为教育技术学专业、新闻学专业、传播学专业和广播电视专业研究生开设自行开发的视觉文化课程。

㈣ 世界文学着作有哪些

第一名着《战争与和平》。

作者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是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以自己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他还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第二名着《巴黎圣母院 》。

作者维克多·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他的浪漫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

第三名着《童年 》。

作者马克西姆·高尔基,是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创始人,也是世界社会主义文学的卓越代表。他将自己的一生写入了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中。1892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从此登上文坛。1901年发表《海燕之歌》,标志着高尔基创作的新发展。

第四名着《呼啸山庄》。

作者艾米莉·勃朗特,19世纪英国小说家、诗人,英国文学史上着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这位女作家在世界上仅仅度过了三十年便默默无闻地离开了人间,然而她唯一的一部小说《呼啸山庄》却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被认为是英国一位天才型的女作家。

第五名着《大卫·科波菲尔》。

作者查尔斯·狄更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狄更斯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作品至今依然盛行,对英国文学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第六名着《红与黑》。

作者司汤达,是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一生并不长,不到六十年,而且他在文学上起步很晚,三十几岁才开始发表作品。 他以准确的人物心理分析和凝练的笔法而闻名。他被认为是最重要和最早的现实主义的实践者之一。最有名的作品是《红与黑》(1830)和《巴马修道院》。

第七名着《悲惨世界》。

作者维克多·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第八名着《安娜·卡列尼娜》。

作者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思想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其作品深刻地展现了俄国剧烈的社会变动。

列夫·托尔斯泰是现实主义的顶峰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传统不仅通过高尔基等苏联作家所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在世界文学中也有其巨大影响。在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中,他提出了“托尔斯泰主义”,对很多政治运动有着深刻影响。

第九名着《约翰·克利斯朵夫》。

作者罗曼·罗兰,1866年生于法国克拉姆西。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着名作品有《名人传》以及这部《约翰·克利斯朵夫》,他还是社会活动家。191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第十名着《飘》。

作者简介

玛格丽特·米切尔,美国现代着名女作家,曾获文学博士学位,担任过《亚特兰大新闻报》的记者。1937年她获得普利策奖。1939年获纽约南方协会金质奖章。1949年,她不幸遭遇车祸而逝世。她短暂的一生并未留下太多的作品,但只一部《飘》足以奠定她在世界文学史中不可动摇的地位。

(4)勃朗特访问波兰扩展阅读:

作品区别:

文学作品的形象思维创作过程决定了文学作品与科学家们的运用逻辑思维创作的学科着作有着根本的区别,其区别可从以下五方面认识:

从内容来说

它们虽然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但学科着作采取了“对世界的科学的掌握方式”,材料翔实、准确无误,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必须真实,事物的外形、大小、性质、特征、用途、必须准确,所举的数字、图表、例子必须可靠, 一切都有具有客观的实在性。

而文学作品则采取了“对世界的艺术的掌握方式”,它依据生活而又经过虚构,从不拘泥于真人真事,人物不专用一个模特儿而是杂取多人、合而为一,事件不全用事实而是采取一端、加以生发,环境不只是依托一地一处而是根据需要加以组合、创造,一切都具有主观情理性。

从形式来说

它们虽说运用的媒介都是语言,但学科着作的语言贵在条理清晰;而文学作品语言贵在文质彬彬。

从作者来说

它们都是思维的成果,但学科着作主要用的是逻辑思维,以客观事实、统计数字、逻辑的判断和推理说话;而文学作品主要用的是形象思维,以生动感人的形象描绘说话。

从读者来说

它们都有认知价值,但学科着作诉诸读者以事实与理智,鉴赏者侧重于科学真实和实用功能的评价;而文学作品诉诸读者以感情和想象,鉴赏者侧重于艺术真实和审美创造的判断。

从功能来说

它们都有社会价值,但学科着作主要是传递信息的工具,重在实用;而文学作品则重于社会教化,重于审美。



㈤ 名着读后感 700字!!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格列佛游记》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部伟大的讽刺小说,据说伏尔泰、拜伦、高尔基和鲁迅也很推崇斯威夫特的作品。我深深地崇拜着鲁迅,他用枯黄却瘦劲的手指着青年前进的方向,于是我便朝着那个方向,看上了《格列佛游记》--爱屋及乌。但是看过之后,大呼"上当"也于事无补,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可以问问别人对斯威夫特怎么看,来显示自己是"文学青年",更实际地是写一篇不伦不类的读后感交上去凑数。
每当回想起当年看这本名着的时候,历史的沧桑感便涌上了心头,那些日子真是没有成就感受,很失败。一天仅仅十几页,举"目"维艰,冷不防冒上一句"往事不堪回首",发自于肺腑啊!
打个比方,读《围城》是一种愉悦的享受,就像是用地道战地雷战打鬼子,越打越过瘾,正打在关头上,钱钟书先生将大笔一搁,鬼子投降了;读《骆驼祥子》也挺爽,应该属于三大战役的那种,共军三下五除二地把蒋介石赶到了台湾,我也三下五除二地干掉了老金;但读《格列佛游记》就大不一样了,是一种受罪,就像血战台儿庄一样,拉锯战,特艰苦卓绝,不但要跟斯威特作斗争,还要与瞌睡虫作斗争,不过"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我还是取得了"格列佛大捷",但损失惨重,至今想起来还余悸不已。
因此,此后,看到鲁迅拿着烟斗一副正气凛然的样子,总会口不自禁地唱道:"都是你的错,是你骗了我,还让我不知不觉满足被骗的虚荣"……
但是,尽管受了骗,并未影响鲁迅在我心的地位,我依然固执地认为:斯威夫特是不能与鲁迅同日而语的。
鲁迅,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斯威夫特何许人也?英国十八世纪罪恶腐朽的资产阶级中的一员。他们的阶级属性有着本质区别(如果赶上"文革"就好了,分清敌我很重要啊)。其二,鲁迅是国产的,斯威夫特是洋货(这好像是废话)。至于第三点,我认为是最最重要的,鲁迅的文章虽艰深生涩但我依稀可辨,斯威夫特的译本虽然都是大白话,但我就是不知所言,所言何干。
经过一番换位思考,我作出如下推测:大不列颠的可爱青年们也必然不知道鲁迅在说些什么,要表达些什么,以及"可能吧--那简直就是一定的"那种鲁迅特色的矛盾句式。
他们正如我一样。
究其原因,彼此在不同的国度,承着不同的文化,对于过去,对于历史,自己的从小就了解,别人的很少去触及。而没有一定的知识垫底,去读这种在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的指桑骂槐的作品,看不懂是不足为奇的。
我不知道十八世纪美国的辉格、托利两党缠绵悱恻、暧昧的关系,当然也就无从体会斯威夫特笔下的争论吃鸡蛋应先敲哪头、 鞋跟之高低等"原则"问题的"高跟党"与"低跟党"的妙处。
我错怪斯威夫特了,我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而后来的斯威夫特也渐渐变得可以理解了,给我的感觉是他很正义。
他讽刺地道出了当时英国的特点:"贪婪、党争、伪善、无信、残暴、愤怒、疯狂、怨恨、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他挖苦地描述了人兽颠倒的怪诞现象:马成了理性的载体,而人则化作脏臭、屎尿横飞、贪婪刁难的下等动物耶胡(yahoo,不是"雅虎")。他大谈人的天性,就是心甘情愿被金钱所奴役,不是奢侈浪费就是贪得无厌。看完《格列佛游记》之后,我们不能不审视自己,我们身上有没有这些顽疾劣根的影子。
有一句话,我认为评论得很经典:以夸张渲染时代的生气,藉荒唐痛斥时代的弊端;在厌恨和悲观背后,应是一种苦涩的忧世情怀。
没有想到在那些朴实得如同流水账的大白话游记中竟蕴含着这么深邃的内涵。
我知道,《格列佛游记》还需要再读上一遍,抑或是更多遍。这应该是以后的事了。

《简爱》读后感
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想错了,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一样充实!

——《简爱》夏洛蒂

在文学史上,,有许多的经典名着将要永不垂朽,但《简爱》这样深深的进入人们的灵魂,它以一种不可抗拒的美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甚至对某些人来讲,影响了他们一生的作品并不多。
19世纪英国文坛“勃朗特三姐妹”之一的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以19世纪早期英国偏远乡村为背景,用女主人公简·爱的视角以自叙方式讲述了一个受尽摧毁、凌辱的孤儿,如何在犹如儿童的人间地狱的孤儿院顽强地生存下去,成为一个独立、坚强、自尊、自信的女性的成长故事。
简·爱是个孤儿,从小寄养在舅母家中,受尽百般欺凌。后来进了慈善学校洛伍德孤儿院,灵魂和肉体都经受了苦痛的折磨。也许正是这样才换回了简·爱无限的信心和坚强不屈的精神,她以顽强的意志以成绩优秀完成了学业。为了追求独立生活,她受聘在桑菲尔德庄园任家庭教师。故事的重点是身份低下的家庭教师简·爱与男主人罗切斯特之间历经磨难的爱情。这段爱情因男女主人公悬殊的社会地位和个性的差异而充满了激烈碰撞,也因两人志趣相同、真诚相爱而迸发出灿烂的火花。作者以简·爱鲜明独特的女性视角和叙事风格娓娓道来,真实而有艺术感染力。特别是简·爱的独特个性和思想,爱是一个不美的,矮小的女人,但她有顽强的自尊心。在打动身为贵族的男主人公的同时,也紧紧抓住了我们读者的心。
简·爱作为爱情小说的女主人公是以前所未有的女性形象出现在这部十九世纪的文学作品中的。以往爱情故事的女主人公都是些美丽温柔、高贵贤淑的女子形象。而简·爱,她“贫穷,低微,不美,矮小”,但她拥有的一颗智慧、坚强、勇敢的心灵,使那些外在的美在这内在美面前黯然失色。更为可贵的是简·爱并不因为自己的贫穷和外貌而自卑,相反,她勇敢坚定:“我和你的灵魂是平等的。”“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完全一样有一颗心!”“我现在不是凭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凭着血肉之躯跟你讲话——这是我的心灵在跟你的心灵说话,就仿佛我们都已离开了人世,两人一同站立在上帝的跟前,彼此平等——就像我们本来就是的那样!”
也正因为此,简·爱敢于去爱一个社会阶层远远高于自己的男人,更敢于主动向对方表白自己的爱情——这在当时的社会是极其大胆的。幸福不再是某个人、某个阶层的专利,她属于芸芸众生的每一个人。只有两个相互对等的灵魂才能组成一份完整的爱情,所以简·爱坚持,自身的独立与追求爱情的完整是不能分离的。后来,简·爱含着悲痛离开了罗切斯特,也是基于同样的理由,她决不能允许自己和一个有妇之夫结合在一起。那会是一份不完整的爱。如果她继续留在罗切斯特的身边,那她也就不会还是原来那个独立、平等的简·爱了。如果说简·爱的这次离去是由于无法改变的现实而不得不做出的一次理性选择的话,那么她最后的归来则是她出于坚持感情的追求的又一次理性选择。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如何赢得了男贵族爱情的平民女子的苍白的灰姑娘的故事。而是简·爱勇敢果决的走出了灰姑娘的童话,迈向一个有着新女性、真女性的文学道路的起步。简·爱藐视财富、社会地位和宗教的威仪,她认为,“真正的幸福,在于美好的精神世界和高尚纯洁的心灵。”她的信念和行动展现出来的力量,,深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使生活在金钱万能的社会中的人们的灵魂得到净化。简·爱是,一个对自己的思想和人格有着理性认识的女性,一个对自己的幸福和情感有着坚定追求的女性,一个不再只是盲从于男人和世俗要求的女性,一个对自己的价值和情感做出了独立判断的女性,一个坚强独立的女性。夏洛蒂·勃朗特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女性形象;简·爱发出了一个属于女性自己的声音——对于平等、独立、完整、自由的坚持和追求。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这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自1847年出版以来,以不同语言在全世界不同种族的人们中广为流传,经久不衰。简·爱已作为独立女性的经典,我希望阳光下,鲜花里有更多的简爱走出来,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不管是美貌,还是相貌平庸,都有美好的心灵和充实的心胸,都能以独立的人格。

㈥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急急急

1、《我们爱你啊,中国》是一首诗歌,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墨赞美祖国的美丽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全诗按总分总的结构写的。
2、全诗分为三部分,开头歌颂祖国的(幅员辽阔)、总写(对祖国的热爱)。第二部分从从五个方面赞美了祖国,即(山河无比壮丽,物产闻名世界,民族风物迷人,文化古老灿烂,民族精神伟大)抒发了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学了课文,我想用这些成语来赞美祖国:地大物博、气壮山河、山清水秀、锦绣中华、万里河山。
2、郑成功1、《郑成功》是一篇历史故事,记述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史实,歌颂了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2、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民族英雄:文天祥 岳 飞 郑成功 林则徐 张自忠
戚继光 霍去病 郑 和 史可法 刘仁轨
当代民族英雄:鲁 迅 钱学森 邓稼先 许海峰 邓小平
3、郑成功是中国明清之际军事家、民族英雄。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
4、明朝末年,荷兰侵略者强占了我国的宝岛台湾。他们残酷地奴役台湾同胞,台湾人民恨透了这伙强盗。
从祖国内地来到台湾的,有不少爱国的读书人,郑成功让他们办起了学校。他还规定高山族子弟读书可以免除徭役。这样一来,高山族和汉族的关系更融洽了。郑成功建设台湾的两件实事是:发展生产,兴办教育。
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这句话在全文中起总结全文、深化中心作用。
5、载歌载舞:载:又、且。 负隅顽抗:负,依仗、依靠;隅,角落。6、背诵第5、9两小节。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1、这篇课文讲了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对祖国强烈的爱。
2、肖邦: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作品有《革命练习曲》、《悲伤》。
3、中外爱国音乐家有: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冼星海、聂耳。4、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5、课后第4题:a、埃斯内尔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为的是让肖邦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b、“弥留之际”指病重快要死的时候,肖邦对姐姐说的话,表达了他至死不忘祖国强烈的爱国情感。
6、悲愤欲绝:欲,将要。绝,死亡。 与世长辞:辞,告别。
4、古诗两首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之后惊喜欲狂的心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定生活的思想。“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一句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2)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3)全诗体现了一个“喜”字,从“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却看妻子愁何在”等词句可以体会到诗人因听到大唐军队收复失地而欣喜。
2、《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作者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1)爱国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 游
我自横刃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2)爱国诗篇: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杜甫《春望》 文天祥《过零汀洋》
3、背诵全诗及诗意。
4、带点字:△妻子:妻子和孩子。 △漫:随意胡乱。△ 漫卷:随意地卷起来。指高兴得不能读书了。 △青春:明丽的春天 ◇示:告诉 ◇元:同“原”,本来。◇万事空:什么事情都没有了。◇但:只。 ◇王师:这里指南宋军队。◇九州:指中原。◇同:全国统一。◇定:平定,收复。◇:家祭:祭祀祖先。◇:无:同“勿”,不要。◇乃:你的。◇翁:父亲。
5、诗意:《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门关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听到这个消息,眼泪就洒满了我的衣裳。再看看夫人和孩子,他们的忧愁不知哪里去了;我胡乱地把诗稿和书籍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在大晴天放声高歌,畅饮美酒,趁着这美好的春光,我也好回我的故乡。我立刻就乘船从巴峡东下,穿越巫峡,一路顺流之下,一过襄阳,便直奔洛阳。
《示儿》:我本来就知道人一死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我只是为不能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等到宋朝军队向北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在祭祀祖宗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6、这两首诗的相同点:均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不同点:第一首是通过“喜”来表达的,写作者听到失地收复的消息后极度喜悦和急还乡的心情;而《示儿》是通过“悲”来表达的,写作者临终前的牵挂,他所念念不忘的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
练习1 1、《爱我中华》这首诗是着名词作家乔羽为第4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所写的会歌,这支歌真切地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爱我中华”的思想感情及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和建设伟大祖国的豪情。
2、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56个民族,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如蒙古族(那达慕)、回族(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经节)、藏族(沐浴节)、维吾尔族(内孜节、库尔班节)、苗族(龙船节)、彝族(火把节)、壮族(三月三)、傣族(泼水节)、满族、朝鲜族、侗族(斗牛节)
5、负荆请罪1、《负荆请罪》是历史小话剧,课文是根据历史故事将相和第三部分而改编的。剧本共分为两幕;第一幕侧重写的人物是蔺相如,第二部分侧重写的人物是廉颇。剧本开头先写明时间、地点和人物。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人物活动情况;剧中的内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通过人物对话,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军廉颇向遭受其侮辱不与之计较的上卿蔺相如负荆请罚的故事,揭示了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肷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爽直磊落的可贵精神。“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背着荆条去请罪,现表示愿意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2、与之相关的成语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3、蔺相如:深明大义 宽容大度 廉 颇:光明磊落 知错就改
6、船长1、《船长》是一篇短篇小说。这篇小说讲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
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后即将沉没时,镇定自若地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坚守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船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2、课文作者是维克多·雨果,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的世界》、《笑面人》、《九三年》。
3、课后第4题句子的含义:(1)人们被哈尔威船长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人性美和先人后己、舍己救人的品德所感动,没有一个人再违反他的命令,全部听从他的指挥,有秩序地开展自救。这句话蕴含着对船长忠于职宇、舍己救人崇高品格的讴歌与赞美。(2)这句话是对哈尔威船长一生品德的赞颂,面对死亡的威胁,哈尔威船长作出了以身殉职的选择,他忠于职守、舍己救人,又一次表现他的高尚品格。4、背诵25-30自然段。
5、做人之道:忠于职守、舍己救人、诚实守信、拾金不昧、见义勇为、尊敬长辈、宽容大度等等。
7、爱之链1、《爱之链》这篇课文是一首爱的赞歌,作者是美国作家杰尼·巴尼特罗依·李。课文叙写了乔依帮助老妇人修车不计报酬,老妇人帮助女店主,女店主关爱丈夫乔依的故事,生动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爱的链条,赞扬了人间的友爱互助,告诉人们: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伸出援助的手。
1、课文为何用“爱之链”作题目:课文中写乔依帮助老妇人,老妇人帮助女店主,乔依帮助了别人,就是帮助了自己,只要你付出了关爱,也必定会得到别人的关爱。每个人的爱都在传递着延续,这就是一根爱的链条,这就是爱之链。
2、乔依:助人为乐、无私奉献。《我不期望回报》作者汪国真,他的诗集和小说集,多次获得全国图书“金钥匙”奖。诗中表达的深刻哲理:尽量多地不求索取地为社会,为他人做一些事情,努力使自己的心灵变得充实、美丽。
练习21、《我不期望回报》作者汪国真,他的诗集和小说集,多次获得全国图书“金钥匙”奖。诗中表达的深刻哲理:尽量多地不求索取地为社会,为他人做一些事情,努力使自己的心灵变得充实、美丽。
2、学了课文《爱之链》,使我们想起了汪国真写的《我不期望回报》这首诗中的一句话:人,不一定能使人伟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也使我们想到了一句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3、采访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较高层次的互动活动。采访的注意点:(1)要有一定的目的性,要明确需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要明确解决什么问题。(2)确定好采访的对象,列好采访提纲。(3)提问要有礼貌,语言要得体。(4)记录重要的内容。
8、小草和大树1、《小草和大树》课文讲述了出生于贫困家庭的夏洛蒂·勃朗特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坚持学习,尝试写作。当她满怀希望得到大诗人指点时,却遭到了巨大的打击。但她没有失去信心,而是从羞惭与痛苦中昂起头来,与两个妹妹一起发奋努力,改变方向,继续写作,三姐妹终于脱颖而出,成为震动英国乃至世界文坛的作家,这个故事折射出夏洛蒂·勃朗特和两个妹妹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与不懈努力的坚强意志,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她们在保守观念与陈腐偏见盛行的年代,敢于破旧势力的勇气与胆识。
2、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 安恩·勃朗特《艾格尼斯·格雷》
3、课文为何以“小草和大树”为题:夏洛蒂为理想而奋斗的顽强意志和不屈的抗挣精神使自己脱颖而出,成为震动英国乃至世界文坛的作家,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让我们感受并领悟在逆境中只有具备坚强意志和聪明智慧的人才可能拥有精彩的人生。4、课后第3题句子的含义:(1)作者将夏洛蒂·勃朗特比作“仙人掌花”,意在突出她不屈的精神和在恶劣环境中茁壮成长的顽强的生命力。(2)从作者比喻中可体会出夏洛蒂·勃朗特姐妹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坚韧不屈的意志。5、课后第4题。从勃朗特三姐妹身上受到的启发有:要敢于和保守观念、偏见作抗争;要不畏生活的艰难,环境的恶劣,发奋努力;要具备顽强的意志,不怕挫折,才能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6、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7、节衣缩食:节,节省;缩,减少。指省吃省穿,形容节约。
9、轮椅上的霍金1、《轮椅上的霍金》课文讲的是被称为“宇宙之王”的着名科学家史蒂芬·霍金在自己完全瘫痪,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面对常人难人想象的艰难,仍然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的未知世界,勇敢顽强地挑战命运,为科学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故事,赞扬了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抒发了由衷的敬仰之情。
2、霍金:英国着名物理学家,被称为“宇宙之王”,科学着作《时间简史》
3、像他这样身残志坚的人还有:贝多芬、爱迪尔、张海迪、海伦·凯勒、桑兰
4、说说霍金的非凡之处,即课后第4题。从以下方面来组织语言回答:
(1)在受到病魔的残酷折磨下,依然顽强地地行科学探索。(2)取得的成就。(3)忘我工作的事例。(4)回答记者提问的事例。
5、年轻的女记者认为命运让霍金失去的太多,可霍金却觉得自己依然拥有很多:手指还能活动;大脑还能思维;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亲人和朋友,有一颗感恩的心……从霍金的回答中,我们感受到了:面对残酷的命运,霍金没有抱怨,而逝为了自己所能拥有的一切而感到高兴。霍金正视命运,乐观向上,真不愧是令人折服的强者。
11、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1、《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讲述了《鲁滨逊漂流记》是“我”家一本三代相传的书,在阅读中,“我”懂得了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成为一个成功者,成为一个英雄。故事告诉我们《鲁滨逊漂流记》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是一本告诉我们学会生存、学会坚强、学会面对困难不畏惧的书。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概括起来,他遇到的困难主要有三方面:荒凉与孤独、食物缺乏、住宿困难。
2、《鲁滨逊漂流记》作者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在书中的一句名言:“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凶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陪。”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是:一个具有大无罪冒险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会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课后习题2)
3、课文作者杨红樱,儿童文学作家,作品有校园系列小说《女生日记》、《男生日记》、《五三班的坏小子》、《漂亮老师与坏小子》。
4、《鲁宾逊漂流记》告诉我们要学会生存,学会坚强,学会面对困难。
练习31、前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当我们的草稿写好后修改的好方法是放开声音去读你的草稿。正如老舍先生说:我写作中有一个窍门,一个东西写完了,一定要再念再念再念,念给别人听(听不听由他),看念得顺不顺?准不准?别扭不?逻辑性强不?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要念。就是把全篇稿子放到口头说说看看。
2、我国是一个法制国家。我国小学生的生命财产、合法权益随时都国家法律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就是专门为保护我们少年儿童而制定的法律。
3、《从岩缝里长出来的小草》启示我们:成才不光需要自己的努力,更离不开亲人朋友的关心,因此,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12、姥姥的剪纸1、《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采用第一人称叙写了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围绕“喜鹊登枝”和“老牛兔子”的剪纸展开了“我”和姥姥间动情有趣的故事,表现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
2、课文为何以“姥姥的剪纸”为题目。姥姥不识字,只能用剪纸来表达她对我的期待,对我的牵挂。剪纸是我和姥姥之情感联的桥梁。
3、姥姥是个心灵手巧、勤劳善良、技巧高超的人。她剪纸技艺高超、作品很受欢迎的原因有:剪纸逼真;姥姥心地善良,广结善缘,有求必应。
13、牛郎织女1、《牛郎织女》是民间故事,牵牛星属于天鹰座,在银河的两岸,当牛郎隔河相望,有一颗特别亮的大星星,即就是织女星,织女星属于天琴座。《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善良的人们的深深同情。它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被誉为我国四大民间故事。
2、民间故事:指群众集体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不断地集体修改,加工而成的一种文学形式,这些故事大多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3、《牛郎织女》中的两位主人翁深受人们的同情,大家希望他们有个美好的未来,正如苏轼的一首词中写道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人物素描:
牛郎——心地善良、勤劳能干、重情义,向往美好生活。
织女——心地善良,心灵手巧,善解人意,勇敢、向往美好的生活。
老牛——知恩图报,善解人意,勤劳。
王母娘娘——心狠手辣,残暴专制,无情无义。
14、安塞腰鼓1、《安塞腰鼓》是我国当代作家刘成章写的一篇抒情散文,课文为我们描述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舞台艺术,通过写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来赞美黄土高原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课文按“鼓响之前—腰鼓表演—鼓声止息”的顺序呈现出“静—闹—静”的表演过程。
2、“好一个安塞腰鼓!”中的“好”体现在:好在有火烈的舞蹈场面;好在鼓声的巨大力量;好在有茂腾腾的击鼓后生;好在变幻的舞姿。
3、“一声渺远的鸡啼”表现了对明天充满了希望。
15、青海高原一株柳1、《青海高原——株柳》这篇课文以优美的笔触,大胆的猜测与想象,描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树,经过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却顽强地生活了下来,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壮观而独立的风景,赞扬了柳树伟大的生命力,表现了作者的敬畏和赞颂之情。
2、本文作者陈忠实,现任陕西省作协主席,作品有《信任》、《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百鹿原》。
4、由这株柳你由想到哪些人物:霍金、桑兰、张海迪、夏洛蒂……
6、背诵边塞诗:《凉州词》、《从军行》、《夜上受降城闻笛》等。
16、草原1、《草原》是着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作者生动地描写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2、老舍:中国现代着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品有话剧《龙须沟》、《茶馆》,小说《猫城记》、《离婚》、《四世同堂》。
3、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何:哪里;“忍”是忍心;天涯碧草:指大草原;话:倾诉;斜阳:傍晚时西斜的太阳。这句话的意思是: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就这样分别?夕阳西下,大家站在蒙古包外,面对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依依不舍地话别。
4、“嗯,刚吃过。(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这句中的“回味”指吃过东西以后,留在口腔中的余味。
“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支,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句中的“回味”指对经历或接触过的事情重体味。
5、蒙古族习俗:蒙古族以肉食、奶食为主,传统吃法有“手扒肉”、“烤全羊”。每年七八月间,草原上都要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摔跤”是“那大慕”的主要内容。
17、麋鹿1、《麝鹿》是一篇记叙文,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麝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
2、麝鹿为何又称作“四不像”。
3、最大的麝鹿保护区: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县。
4、珍贵的国家保护动物还有: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丹顶鹤、中华鲟、白鳍豚等。
6、“……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中的“放养”侧重于自然生态环境下的自由生长。“只有……乌邦寺动物园里饲养的18头麋鹿生长良好……”中的“饲养”是讲麋鹿在英国的一个私人庄园里接受人工喂养。
“数十头麋鹿被陆续盗往欧洲”中的“陆续”在文中指麋鹿不断地被人盗往欧洲。“流落在国外的麋鹿大部分相继死去”在的“相继”指“麋鹿一个跟着一个死去”。
18、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1、《给家乡孩子的信》是一封书信,作家巴金爷爷在信中表达了对家乡孩子真诚的关怀,亲切的勉励,抒发了自己要让生命开花的美好情感,给人以人生启迪。
2、书信格式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3、巴金原名李尧棠,又名李芾甘,四川成都人,“五四”以来着名作家,曾作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风》、《雷》、《电》;《寒夜》、《萌芽》、《随想录》。
4、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像巴金这样着名的作家还有:郭沫若、茅盾、朱自清、闻一多、冰心、老舍、艾青。
19、钱学森1、《钱学森》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我国着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刻不忘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的研制及发射所作的卓越贡献,赞扬了他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
2、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交响乐之父——海顿
炸药之父——诺贝尔 活字印刷术之父——毕升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产 世界光纤之父——高锟
飞机之父——莱克兄弟 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
两弹元勋——邓稼先 几何之父——欧几里德
20、詹天佑1、《詹天佑》课文记叙了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不怕帝国主义者要挟嘲笑,克服工程中的千难万险,提前完成修筑任务的事迹,表现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京张铁路从北京到张家口,全长200公里, 是联系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
3、课文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事迹,修筑京张铁路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作者依次写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事,赞扬了詹天佑的杰出才能和爱国精神。
4、居庸关: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 八达岭:中部凿井法。青龙桥路段:设计“人”字形线路,要求会画示意图。
5、“……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中的“争夺”是指争相夺取。在句子中是说各个帝国主义国家都想夺取铁路的修筑权。“帝国主义者谁也不肯让谁,事情争持了好久得不到解决。”这句中的“争持”指争论得相持不下。在句子中是说各帝国主义国家都想控制我们的北部,竞相强词夺理,让事情僵持下来。
21、鞋匠的儿子1、《鞋匠的儿子》课文以生动的事例叙述了两度当选为美国总统的林肯,虽然出身贫寒,但面对态度傲慢、自恃上流社会的所谓“优越的人”的嘲讽,凭自己的智慧与宽容,捍卫了尊严,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爱戴。
2、林肯:美国伟大的民主主义政治家,被公认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1865年4月15日遇刺身亡,由于林肯在美国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人们称赞他为“新时代国家统治者的楷模”。
3、一个鞋匠的儿子能成为国家总统,靠的是他超人的智慧、杰出的才华、宽容大度和谦逊的人格魅力。
4、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有三个“永远”,其中第一个“永远”体现了林肯宽宏大度的胸襟;第二个“永远”表达了林肯为自己是鞋匠的儿子而自豪;第三个“永远”表达了他对父亲的尊敬、爱戴和感激。
5、课后第三题。参议人员对林肯的态度由 尴尬——羞辱——大笑——静默——赞叹,宽容是一种力量,因为林肯的谦逊、朴实、不卑不亢、宽容、正义赢得了大家的感动和掌声,所以态度有这么大的变化。
6、“一个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不希望这个房子塌下去”,“我所希望的是它结束分裂,它应该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这句话中“裂开的房子”就是指当时美国正处于南北两种制度并存的局面。“完整的整体”指一个统一的国家。这句话表达了林肯希望国家结束分裂,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的愿望。
7、有关“宽容”的名言。
(1)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屠格涅夫
(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3)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地处罚更加强烈——苏霍姆林斯基
练习6《大风歌》是西汉刘邦所作,表现了他重新统一国家的雄心壮志。
22、古诗两首1、《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作品,是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小儿子子聿。这首诗深信导阐述了知与行之间的关系。这首诗告诉人们: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习的人。
《观书有感》是宋代着名理学家朱熹的作品。这首诗以暗喻的手法,借半亩方塘明净的形象来壁喻读书体会。这首诗告诉我们,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
4、来自古诗的成语:粉身碎骨 山重水复 万紫千红 柳暗花明 春色满园 不拘一格
23、学与问1、《学与问》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哥白尼和沈括的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向谁“问”,怎样“问”,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2、哥白尼:波兰天文天学家,创立“日心说”,巨着《天体运行论》
沈 括:北宋科学家,创作科学巨着《梦溪笔谈》。西方人称他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3、背诵《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芒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其中的“尽”为完,指桃花凋谢,“始”为才,刚刚。句意:农历四月,春去夏来,山下的白花都已凋谢,而山顶大林寺的桃花才刚刚盛开。这首诗的后两句是: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6、有关“学与问”的成语、俗语、名言警句:敏而好学 君子之学必好问 三人行有我师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学而各,问而广,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24、大自然的文字1、《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小品文,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以及辨识这些文字的意义,从而引导学生从小学会认识大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文中分别从头顶的天空和脚下的土地两个方面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星星、云朵、石灰石、花岗石,告诉我们从中获得的信息:辨别方向,观察气象,了解地质变化。
2、作者伊林:苏联着名科普作家,科学着作有《几点钟》、《黑白》、《十万个为什么》。
25、养成读报的好习惯1、《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这是一篇说明文,介绍读报的方法,主要讲读报的
好处,以及如何读报,希望人们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2、读报的注意点:第一、掌握读报的方法,先浏览,再精读;第二、讲文明,放在一定地方;第三,阅读后洗手,以免油墨沾染。
练习7背诵关于读收的名言及古今贤文(读书篇)。

㈦ 简爱有尊严的表现有几处

表现在所有的言行举止,表示她不愿意受那些伪善假义的家长老师的摆布

比如最着名的一段:
邪恶的校长道貌岸然地问:“你知道象你这样的坏孩子死了以后会去哪里吗?”
简爱冷笑道:“地狱”
邪恶的校长道貌岸然地问:“那你知道怎样做才能不下地狱吗?”
简爱冷笑道:“保持健康,不要死掉。”

然后她姑妈指责简爱爱撒谎。
简爱愤怒地吼道:“我从来不撒谎,你女儿乔安娜(指艾米莉·勃朗特)才爱撒谎,如果我爱撒谎,我会说我喜欢你们,但实际上不,你是我在这世界上最恨的人,除了你儿子JOHN REED(指波兰威尔·勃朗特)。而且我要把你们的邪恶的本来面目告诉给所有我即将遇到的人,然后全世界人都会讨厌你们了。”

㈧ 有谁知道夏洛蒂.勃朗特的资料

夏洛蒂·勃朗特
名人姓名:夏洛蒂·勃朗特 Charlotte Bronte
生卒年份:1816-1855
名人职称:英国女作家。
名人国家:英国
相关介绍:
作者夏洛蒂·勃朗特1816年生于英国北部的一个牧师家庭。母亲早逝,八岁的夏洛蒂被送进一所寄宿学校。在那里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她的两个姐姐因染上肺病而先后死去。于是夏洛蒂和妹妹艾米利回到家乡,在荒凉的约克郡山区度过了童年。15岁时她进了伍勒小姐办的学校读书,几年后又在这个学校当教师。后来她曾作家庭教师,但因不能忍受贵妇人、阔小姐对家庭教师的歧视和刻薄,放弃了家庭教师的谋生之路。她曾打算自办学校,为此她在姨母的资助下与艾米利一起去意大利进修法语和德语。然而由于没有人来就读,学校没能办成。但是她在意大利学习的经历激发了她表现自我的强烈愿望,促使她投身于文学创作的道路
夏洛蒂·勃朗特出生于英国北部约克郡的豪渥斯,父亲是当地圣公会的一个穷牧师,母亲是家庭主妇。夏洛蒂·勃朗特排行第三,有两个姐姐、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两个妹妹,即艾米莉·勃朗特和安恩·勃朗特,也是着名作家,因而在英国文学史上常有“勃朗特三姐妹”之称。
夏洛蒂·勃朗特的童年生活很不幸。1821年,即她5岁时,母亲便患癌症去世。父亲收入很少,全家生活既艰苦又凄凉。豪渥斯是山区的一个穷乡僻壤,年幼的夏洛蒂和弟妹们只能在沼泽地里游玩。好在父亲是剑桥圣约翰学院的毕业生,学识渊博,他常常教子女读书,指导他们看书报杂志,还给他们讲故事。这是自母亲去世后孩子们所能得到的唯一的乐趣,同时也给夏洛蒂以及两个妹妹带来最初的影响,使她们从小就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824年,姐姐玛丽亚和伊丽莎白被送到豪渥斯附近的柯文桥一所寄宿学校去读书,不久夏洛蒂和妹妹艾米莉也被送去那里。当时,只有穷人的子女才进这种学校。那里的条件极差,教规却非常严厉,孩子们终年无饱食之日,又动辄要受体罚,每逢星期天,还得冒着严寒或者酷暑步行几英里去教堂做礼拜。由于条件恶劣,第二年学校里就流行伤寒,夏洛蒂的两个姐姐都染上此病,被送回家后没几天都痛苦地死了。这之后,父亲不再让夏洛蒂和艾米莉去那所学校,但那里的一切已在夏洛蒂的心灵深处留下了可怕的印象。她永远忘不了这段生活,后来在她的小说《简·爱》中,她又饱含着痛切之情对此作了描绘,而小说中可爱的小姑娘海伦的形象,就是以她的姐姐玛丽亚为原型的。 夏洛蒂回到家里后,生活又像过去一样,但她和妹妹们的兴趣却更加广泛了。她们一起学音乐,弹琴、唱歌,画画,而最使她们感兴趣的却是学习写作。勃朗特一家一向离群索居,夏洛蒂姐妹自幼性格孤僻,在豪渥斯这个孤寂的村落里,她们所能找到的唯一慰藉,就是面对荒野任凭想象力驰骋,编写离奇动人的故事。当时夏洛蒂14岁,已写了许多小说、诗歌和剧本,据她自己开列的书单,她共写了11卷之多,每卷60到100页。这些习作尽管还很幼稚,但已表现出相当厚实的文学素养和丰富的想象力。这样的习作,可以说为她往后在文坛上一举成名作了充分准备。
15岁时,夏洛蒂进伍勒小姐在罗海德办的学校读书。几年后,她为了挣钱供弟妹们上学,又在这所学校里当了教师。她一边教书,一边继续写作,但至此还没有发表过任何作品。1836年,也就是在她20岁时,她大着胆子把自己的几首短诗寄给当时的桂冠诗人骚塞。然而,得到的却是这位大诗人的一顿训斥。骚塞在回信中毫不客气地对她说:“文学不是女人的事情,你们没有写诗的天赋。”这一盆冷水使夏洛蒂很伤心,但她并没有因此而丧失信心,仍然默默地坚持写作。1838年,夏洛蒂离开伍勒小姐的学校。第二年,她到有钱人家里担任家庭教师。这一职业在当时是受歧视的,而夏洛蒂更是亲身体验了作为一名家庭女教师的辛苦与屈辱。她在当时给妹妹艾米莉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私人教师……是没有存在意义的,根本不被当作活的、有理性的人看待。”所以,她很快就讨厌甚至憎恶家庭教师这一行当了。她在1839年和1841年分别当过两次家庭教师,但每次都只有几个月的时间,因为她忍受不了。 也就是在这两年里,有人向夏洛蒂求婚:一次是她的一个女友的哥哥,另一次是一位年轻的牧师。但是,这两次求婚都被她拒绝了,原因是她认为他们并不是真正爱她,只是按传统要娶个妻子而已。
夏洛蒂和艾米莉都不愿离开家到外面去谋生,但仅靠父亲的收入又无法生活,于是她们便想在本村办一所学校,教当地孩子读书,这样也许能维持生计。她们都想教法语,可是她们的法语并不好。这时,在她们家里帮助照料家务的姨妈挺身而出,拿出她所有的积蓄,让姐妹俩到布鲁塞尔去攻读法语。
这样,她们就进了布鲁塞尔的一所法语学校。这所学校是由一对姓埃热的夫妇办的,并由埃热先生亲自教授法语。埃热先生的法国文学造诣很深,勃朗特姐妹俩在他的教诲下,仅用一年时间,就掌握了法语基础知识,还阅读了大量法国文学名着,了解了各种流派作家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点。但是,对夏洛蒂来说,在布鲁塞尔的一年间,给她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却是埃热先生本人。他不仅学识渊博,聪明过人,还有一种对年轻女子非常有吸引力的男性气,即容易激动,有点粗鲁,但十分率直、爽快。夏洛蒂内心已爱上这个有妇之夫,但她始终没有明确表露。埃热先生对她则全然无心,所以她就把这种微妙的情感一直压在自己心里。 从布鲁塞尔回国后,夏洛蒂便和两个妹妹一起开始筹办学校,还挂出了“勃朗特姐妹学校”的招牌。可是,她们万万没有想到,在几个月里竟然没有一个学生来报名入学,等来的只是上门收税的官员。
办学的理想破灭了。夏洛蒂觉得,写作也许还有出路。1845年秋天,她偶然读了妹妹艾米莉写的一些诗,突然想到她们三姐妹可以合出一本诗集。于是她们商量之后,每人拿出一些诗合在一起,用当时已去世的姨妈留下的一些钱自费出版了一本诗集。她们没有署真名,而是分别用了三个假名:柯勒·贝尔、埃利斯·贝尔和阿克顿·贝尔。尽管她们的诗写得很美,却没有人注意,出版后只卖掉了两本。
但是,不管怎么说,诗集的出版对她们来说总是一件大事。她们的创作热情受到了激励,于是三姐妹又开始埋头写小说。这时,夏洛蒂已三十岁。她花了将近一年时间,写成一部长篇小说,取名《教师》;妹妹艾米莉和安妮则分别写了长篇小说《呼啸山庄》和《阿格尼丝·格雷》。她们把三部小说一起寄给出版商。不久,出版商回复她们说,《呼啸山庄》和《阿格尼丝·格雷》已被接受,但夏洛蒂的《教师》将被退回。
这对夏洛蒂来说可是个不小的打击。但她没有退缩,反而憋着一股气又开始写另一部长篇小说。这就是《简·爱》。
《简·爱》中的人物和情节,大多是她在生活中经历过或者非常熟悉的,再说她又充满了激情,所以写作进度很快,不到一年就脱稿了。稿子交出去后,令出版商大为惊喜,通宵不眠地审读。最后,出版商认定它是一部杰作,决定马上出版。就这样,两个月后,《简·爱》(1847)就问世了,而两个妹妹的作品此时还在印刷之中。
不久,三姐妹的三部作品全部问世。当时的英国文坛大为震惊,因为三姐妹的三部长篇小说都非常出色,尤其是夏洛蒂的《简·爱》(初版时作者署名为柯勒·贝尔),更是引起轰动,大街小巷里都在谈论这部小说,人们还到处打听和猜测,作者到底是谁?
勃朗特三姐妹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功,给勃朗特一家带来了极大的欢乐。但是不久,家里就发生了一连串不幸事件。1848年9月,她们的弟弟患病去世。三个月后,艾米莉染上结核病,相继去世。夏洛蒂担心小妹妹安妮也会染上,不巧事情正是这样。安妮得病后拖了5个月,也离开了人间。
夏洛蒂深受打击,她只有全身心投入写作,才能暂时遗忘内心的悲痛。她埋头写长篇小说《谢利》,于1849年8月完成,10月出版。《谢利》使她再一次获得巨大成功。这之后,她便去了伦敦。在伦敦的几年里,她结识了不少作家,其中最有名的是萨克雷和盖斯凯尔夫人。萨克雷对她的作品评价很高,而她则把《简·爱》第二版题献给萨克雷,以表示对这位着名作家的敬意。盖斯凯尔夫人成了她的挚友,两人过往甚密。 她还完成并出版了长篇小说《维莱特》,并于一八五三年十一月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爱玛》。
一八五四年六月二十九日,三十八岁的夏洛蒂终于克服固执的老夫的反对,和阿贝尼科尔斯牧师结了婚。迟来的爱情给她带来了慰藉和欢乐,但婚后的幸福竟是那么短暂,六个月后的一天,夏洛蒂和丈夫到离家数英里的荒原深处观看山涧瀑布,归途中遇雨受寒,此后便一病不起。一八五五年三月三十一日,三十八岁的夏洛蒂不幸离开了人间,还带去了一个尚未出事的婴儿。
夏洛蒂·勃朗特虽然一生仅写了四部小说(即:《教师》、《简·爱》、《谢利》和《维莱特》,其中《教师》在她去世后才出版),但她在文学史上却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在她的小说中,最突出的主题就是女性要求独立自主的强烈愿望。这一主题可以说在她所有的小说中都顽强地表现出来,而将女性的呼声作为小说主题,这在她之前的英国文学史上是不曾有过的——她是表现这一主题的第一人。此外,她的小说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人物和情节都与她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因而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女性主题加上抒情笔调,这是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基本特色,也是她对后世英美作家的影响所在。后世作家在处理女性主题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她的影响,尤其是关心女性自身命运问题的女作家,更是尊她为先驱,并把她的作品视为“现代女性小说”的楷模。
第二版本:
英国女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之姐,是活跃在英国文坛上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她是三姐妹中年龄最大的。三姐妹 出生在英格兰北部约克郡一个与世隔绝的村子里。父亲是个穷牧师。全靠他们一位小有资产的姨妈资助他们上学,并留给他们财产。后来三姐妹利用这笔财产的一部分自费出版了他们的第一部诗歌合集。童年的夏洛蒂常和其他兄弟姐妹一起用小本写一些奇特的故事。基于父母遗传的天分和他们后天的努力,三姐妹都有名擅长写作,1847年,他们都发表了小说,夏洛蒂用柯勒贝尔的笔名发表了《简· 爱》。夏洛蒂当过教师和家庭教师,也曾与妹妹艾米莉一起于1842年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学习法语和古典文学。 夏洛蒂的作品主要描写贫苦的小资产者的孤独、反抗和奋斗,属于被马克思称为以狄更斯为首的“出色的一派”。《简·爱》是她的处女作,也是代表作,至今仍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实际上,勃朗特三姐妹自幼便热爱写作,常常一起在本上写一些关于伯爵的小说,可惜日后都丢失了。夏洛蒂还出版过诗集。她的其他小说有:《雪莉》(1849)、《维莱特》(1853)和《教师》(1857)。其中《维莱特》可以看做是她个人的小说体自传,与她的人生经历十分相似。这位天生体弱的女作家是十九世纪英国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勃朗特姐妹
1847年,《简·爱》和《呼啸山庄》在英国先后出版。这两部作品的出现,引起了文学界强烈的轰动;而这两部不朽的名着竟出于名不见传的两姐妹之手,更成了英国文学史上的佳话。这两姐妹就是夏洛蒂·勃朗特和艾米莉·勃朗特。夏洛蒂的《简·爱》因题材的新颖和感情的真挚立即引起当时评论界的重视,而艾米莉则凭着《呼啸山庄》这部有着奇想象力的小说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突出地位。然而人们没有想到,这两姐妹的成功却源自她们那孤独、苦闷和不幸的生活。
凄凉、孤独的童年
勃朗特姐妹生长在一个穷牧师家庭,她们的母亲在孩子们还很年幼时患肺癌去世,这使全家陷入了不幸。失去了母亲,孩子们的童年就象没有阳光的深冬,凄凉而没有欢乐。所幸的是,她们的父亲--那位穷牧师--学识渊博,他亲自教她们读书,指导她们看书读报,这些都给了她们很大的影响,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由于生活的凄苦,勃朗特姐妹不得不在慈善学校度过了一段童年。因为学校里的生活条件十分恶劣,夏洛蒂和艾米莉的两个姐姐先后患肺病死去,这给夏洛蒂极其沉重的打击。后来,她将这家学校搬进了《简·爱》,并且为了纪念她的姐姐,在书中塑造了一个海伦·彭斯的可爱的小姑娘的形象。此后,夏洛蒂和艾米莉就回到家里,与弟弟勃兰威尔和妹妹安妮一起自学。
她们的家居住在荒凉偏僻的山区,再加上这个家庭一向离群索居,因此她们游玩的场地只有一望无际的沼泽和西边的旷野。她们常在旷野里散步,感受着旷野的气氛,特别是艾米莉,她表面沉默寡言,内心却热情奔放,她将旷野的感受全写进了《呼啸山庄》,构成了《呼啸山庄》的独特氛围。为了打发寂寞的时光,她们四个便常常读书、写作诗歌以及杜撰传奇故事,她们自办了一个手抄的刊物:《年轻人的杂志》,自编自写自读,这给她们带来了莫大乐趣,对她们以后成为着名的作家是一个初步锻炼。娄时,夏洛蒂写了许多小说、诗歌和剧本,据她自己在14岁时开列的作品名单,就有22卷。
艰苦工作后的解脱

为了生活,勃朗特姐妹先后离家出外当家庭教师,屈辱的生活激起了她们强烈的愤怒之情。夏洛蒂倍感歧视和孤独,她憎恨家庭教师这个行当,两次都只工作了几个月就离开了,但这段经历却为《简·爱》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素材。在艰若、闭塞的生活中,勃朗特姐妹经常利用晚上的一点余暇积极地写作,作为对一天枯燥乏味的辛劳工作的一种解脱。尤其是艾米莉,她除了工作之外,还要承担全家繁重的家务劳动,洗衣服、烧菜、烤面包,为了随时记下写作素材,她在厨房里干活时,总是随身带着纸和笔,只要一有空隙,就立即把脑了了里涌现的思想写下来,然后继续烧饭。
这一段时期,她们一直没有停止创作活动。1836年,夏洛蒂把自己写的几首诗寄给了当时着名的桂冠诗人骚塞,不料骚塞竟认为文学不是妇女的事业,而且认为夏洛蒂没有特殊的才能。他决不会想到,正是这个他认为没有特殊才能的夏洛蒂·勃朗特在10年后会成为轰动英国文坛的作家。
勃朗特姐妹曾打算合力办一所学校,可是印了招生广告,却没有人来报名。这时她们唯一的弟弟勃兰威尔由于环境的刺激,养成了酗酒的恶习,并为此丢掉了工作,成为家庭的负担。1845年秋季的一天,夏洛蒂偶然看到艾米莉写的一本诗集,她深受感动,想到写作也许是一条出路,于是,她动用了去世的姨妈留给她们的遗产,与两个妹妹合出一本诗集。但是尽管诗写得很美,却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只卖掉了两本。
小说创作上的成功

虽然如此,这本诗集的出版仍鼓舞了她们的创作情绪,于是勃朗特姐妹埋头写起小说来。这一年,小妹妹安妮·勃朗特写成了《艾格妮斯·格雷》,艾米莉写成了《呼啸山庄》,夏洛蒂写成了《教授》。前两部都被出版商接受了,只有《教授》被退回。但夏洛蒂没有灰心,她开始写《简·爱》,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很多都是她从生活中经历过的或是熟悉的。她用了一年时间以相当快的速度写好了《简·爱》,两个月以后,书出版了,而《艾格妮斯·格雷》和《呼啸山庄》直到《简·爱》出版后方才出版。然而是只有《简·爱》获得了成功,受到重视,《呼啸山庄》却不为当时的读者所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