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那么解放挪威北部的苏军有没有南下解放整个挪威为何那里的德军投降的很晚 挪威政府没回去接收吗
以前看过一本书说的是挪威作为仆从国帮助德国,现在找不到了,
找到的是丘吉尔的一份报告:
我(丘吉尔)个人觉得,把“丘辟特”作战计划从这次战争中一笔勾销,是不明智的。当然,我们本来应该在1943年解放挪威,但是那时我们的美国盟友可能不会同意这样的战略,而当时在国内恐怕也很难得到必要的支持,万一我们执行“霸王”作战计划不利,或希特勒在“霸王”战场上集结雄厚兵力,我们实在对付不了,那么我们也许有必要在1944——1945年的冬季在挪威、土耳其和爱琴海发动侧翼包围。因为有发生这种意外情况的可能性,所以我不愿解散这支部队。此外,当然还可以把它用于巴尔干半岛,或用以歼灭达尔马提亚海岸以外岛屿上的德国守军。
3.请就上述各点提出你的意见。
首相致内政大臣1944年2月22日
先
讲一下芬兰
芬兰早在1941年11月就已经对这场战争失去了热情。12月,德军在莫斯科城下受到严重挫折,美国已经参战,赫尔辛基再也不能指望苏联会在一场短暂的战争中被征服。第二年春天,海因里希斯在东普鲁士访问哈尔德将军时,注意到这位德军参谋总长精疲力竭、意气沮丧,由此而想到德国人在这场战争中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但是,芬兰人对于苏联1941年年底通过瑞典外交部作出的和平试探未予理睬。1942年期间德国压芬兰再发动一次战役以切断摩尔曼斯克铁路,而同芬兰并不处于战争状态的美国,又压芬兰不要如此行事。德国的战争处境从1942年下半年便急剧恶化。赫尔辛基忧心忡忡地注视着英、美军在非洲多处登陆并取得节节胜利,意大利投降,德军在斯大林格勒和库尔斯克惨败,以及盟军的空中攻势,并从中得出正确结论,即德国已经打输了这场战争。芬兰政府决定尽早求和。七十五岁的曼纳海姆总司令十分信赖象海因里希斯、奥许和西拉斯沃这样能干的副手,但是他仍然一手掌握着芬兰武装部队的全部控制权,并在国务活动中享有很大的发言权。他在一定程度上是亲德的,与希特勒的关系也很好,但他首先是个爱国主义者。希特勒和最高统帅部竭力笼络和讨好这位上了年纪的元帅,以期使芬兰继续作战;虽然他们都成功地给他留下了很好的私人印象,但是他们都没有能够促进德国的事业。曼纳海姆在1941年中期完全有理由感到乐观,但到那年12月,他已经疑虑重重了。派给曼纳海姆的德国军事代表埃尔富特认为,曼纳海姆的参谋班子中任何人都左右不了这位元帅。首先,在曼纳海姆心目中,芬兰的利益高于一切,所以他决定采取拖延和观望政策。至1943年秋,芬兰仍有三十五万武装人员,但与他们对峙的是十八万苏联军队,而拥有十八万以上战斗兵员的德军第20山地集团军,却以二比一的优势超过与之对峙的苏军。尽管德国对曼纳海姆迟迟不作决断十分恼火,可是,他们在没有芬兰的同意和支持的情况下,又不能发动进攻。埃尔富特和第20山地集团军的司令官迪特尔报告说,赫尔辛基不愿切断摩尔曼斯克铁路和歼灭其当面的苏军,是由于芬兰害怕得罪美国。部分原因确是如此。可是,还应该看到摩尔曼斯克铁路对苏联的战争努力来说,并非性命攸关的,即使苏联第7和第23集团军被歼,芬兰也得为此付出极大伤亡,而对战争的最终结局也毫无影响,因为德国已经注定要失败了。不过按苏联的旨意开列出来的和平条件似乎又是难以接受的,1943年7月芬兰拒绝了莫斯科的另一项建议。另一方面,迪特尔的德军第20集团军驻在芬兰也可能是个难题。
1943年9月28日,希特勒命令第20山地集团军作好准备,一旦芬兰退出战争即进驻芬兰北部和佩萨莫镍矿。迪特尔徒然无益地反驳约德尔说,这些命令是不切实际的。因为他确信自己不可能长期把守芬兰北部,再加上瑞典的中立已经靠不住了,所以担心部队会深陷泥沼,难以脱身。
1944年1月,苏军对列宁格勒南部的攻势,迫使德军北方集团军群撤向波罗的海各国,从而也使芬兰感到孤立和紧张不安。2月中旬,芬兰人终于派出使者前往莫斯科,但是苏联的和平条件过于苛刻,遭到拒绝。希特勒随即进行报复,限制对芬兰的武器和粮食的供应。
斯大林于1943年12月在德黑兰由于受到罗斯福和丘吉尔的压力,已经同意芬兰应该保持民族独立。但是,他已决心逼芬兰彻底退出战争。古谢夫指挥的苏军第21集团军,编成内有六个步兵师和一个突破炮兵军,从奥腊尼思巴乌被海运到列宁格勒以北地区;另有九个步兵师和一个突破炮兵师被调去加强卡累利阿方面军左翼的克鲁季科夫的第7集团军。由戈沃罗夫指挥、日丹诺夫任军事委员会政治委员的列宁格勒方面军集结在列宁格勒以北狭长的卡累利阿地峡,其左翼为新赶到的古谢夫的第21集团军的十个师,其右翼为契列帕诺夫的第23集团军的八个师。梅列茨科夫指挥的卡累利阿方面军的左翼有:克鲁季科夫的第7集团军共十四个师,位于拉多加湖、奥涅加湖之间斯维尔河一线;戈列连柯的第32集团军,仅有三个师,位于奥涅加湖以北。为了发动这场攻势,列宁格勒方面军和卡累利阿方面军将投入四十五个师,若干坦克和海军陆战旅,总计约五十万人,八百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以及大约一千五百架飞机。据说,可用于这次进攻的还有一万门火炮和迫击炮以及波罗的海舰队的大口径火炮。
苏联的计划是从卡累利阿地峡第21集团军的地段上向维堡实施主要突击,而第23集团军则尽量把敌军大部牵制在拉多加湖和芬兰后方的小湖群。可是,戈沃罗夫事先没有想到夺取维堡以东的咽喉要地,以截断芬军唯一的退路。
防守这条三十英里宽的卡累利阿地峡的芬兰部队,是西拉斯沃的第3军和拉蒂凯南的第4军。芬军有三个步兵师和一个旅配置在前方地域,另有两个师和一个骑兵旅在后方构筑防御工事。芬军的防御由两个主要防御地带构成。前方主要防御地带由第一道防线及其后方十英里处的第二道防线组成;后方主要防御地带是第三道防线,位于维堡东部,横跨地峡的咽喉部,距前沿三十英里。再往后还有第四道尚未完成的防线,它位于1940年的老边界上,为此被称作莫斯科线。前面三道防线,尽管主要是些用钢骨水泥加固的土木工事,但位置有利、组织周密。苏军最高统帅部对这场战斗的艰巨性是有足够估计的。当代苏联的历史着作仍然大书特书芬军在森林和沼泽地作战的技术和经验,以及他们在这场决战中表现出来的英勇顽强精神。
英美军队刚刚在诺曼底登陆,苏军最高统帅部也想在白俄罗斯马上发动一次强大的攻势。苏联是要把芬兰驱逐出战争,但是照苏联自己的说法,其中还附带其他意图:它要转移德国对白俄罗斯方面军的注意力,改善列宁格勒的态势,恢复基洛夫铁路和白海-波罗的海运河的交通。
在进攻前的一段时间内,苏方如往常一样保持无线电静默,芬兰人对进攻时刻的安排似乎并不感到意外,但是对进攻的规模和芬兰第10师迅速被歼却感到惊讶不已。6月9日苏军进行了猛烈的轰炸,第二天,又进行了芬兰人从未经历过的猛烈炮火袭击,随后苏军第21集团军强渡谢斯特腊河,突入芬军防线十英里。二十四小时以后,苏军右翼的第23集团军投入了战斗,6月13日抵达第二道防线。芬兰人错误地判断苏军主要突击方向是在中央,而事实上是在西侧沿海。主要突击方向上的苏军,在第3突破炮兵军的支援下,于6月14日在芬军防线上打开了一个八英里宽的缺口。6月18日苏军进逼维堡。数日以前,芬兰曾要求德国解除武器禁运(禁运是在赫尔辛基作出和平姿态时实施的),并提供六个德军师到卡累利阿无战事的防区接替芬兰部队,使更多的芬兰部队能调到西部维堡地区。特别是苏军坦克正在成为一种巨大的威胁。希特勒已经没有兵可调了,可他还是设法抽出了第122步兵师和一个装备了三十门自行装甲强击火炮的旅。德国空军的空中支援加强了,空运和快速海运开始提供九千具重型火箭筒和五千只轻型火箭筒等短程反坦克武器。同时到达的还有不受欢迎的里宾特洛甫,他乘飞机赶到芬兰坚持要芬兰总统赖蒂签署一项芬兰不单独媾和的承诺作为交换条件。这是导致美国与芬兰断绝外交关系的原因之一。
芬兰人已把他们仅有的一个装甲师投入了战斗,并正式开始把部队从拉多加湖以东的卡累利阿调往维堡地区。为协调第3军和第4军的行动,奥许被授权指挥两个军。据芬兰人记载,持续的鏖战是整个战争中最为激烈的。虽然在战斗初期首当其冲的芬兰第10师已经丧失了战斗力。但其他师仍能有秩序地撤至维堡以北。这次撤退得以成功,部分原因是苏军未能封锁住地峡的狭窄陆上出入口。6月20日,维堡城失陷,过后不久,苏军的攻势也停了下来。
6月21日,梅列茨科夫在卡累利阿东部对拉多加湖以东、奥涅加湖以北斯维尔河一线芬军阵地发起进攻。此刻芬兰人已经开始撤离,防御力量薄弱。芬军第5军已被调往卡累利阿地峡抗击戈沃罗夫的进攻,第6军和奥勒内茨(奥努斯)集群在斯维尔河一线与苏军第7集团军周旋,负责掩护撤退,而第2军在奥涅加湖以北守卫大古巴地区与苏军第32集团军对峙。芬兰人一面撤退,一面布雷,并进行破坏,始终与敌军处于接触状态,有时战斗还很激烈。1941年占领的大部分土地在六个星期内又丢失了。至7月末,苏军的压力减轻了,因为这时德军在波罗的海各国的战线被白俄罗斯攻势打得全线崩溃,苏军南下到波罗的海国家去了。由于同样的原因,德国对芬兰的援助也完全中止了。7月29日,希特勒索性要求召回德军第122步兵师。
德军在白俄罗斯和波罗的海各国吃了败仗,又没有抵挡得住诺曼底登陆,证实了人们的信念,即德国的军事力量正在迅速衰竭;同时,对德国不能履行赖蒂-里宾特洛甫协议德方义务一事,也产生了不满。8月4日,赖蒂辞职,由曼纳海姆继任总统,这样芬兰就有可能推翻由前总统与德国签署的协议。而德国先是派遣曾在北芬兰指挥过第6山地步兵师和第19山地步兵军、现任北方集团军司令的舍尔纳授予曼纳海姆橡树叶勋章,后来又派凯特尔授予海因里希斯铁十字骑士勋章。除此以外,他们再也拿不出其它东西了。曼纳海姆借授勋机会告知凯特尔,芬兰在夏季战斗中伤亡六万人,无力再作更多的牺牲了。凯特尔感到事出意外,有些震惊。曼纳海姆说,赖蒂关于不单方面结束战争的承诺已不再有效。当芬兰一听到消息说,罗马尼亚刚一求和,德国和罗马尼亚军队之间就发生了战斗。芬兰匆忙于8月25日向苏联询问和平条件。莫斯科提出的先决条件是,芬兰与德国断绝一切关系,所有外国军队于9月10日前撤出芬兰,在此基础上同意接待芬兰的代表团。
驻芬兰的德军指挥官迪特尔于6月23日因飞机失事罹难。他的职务由伦杜利克接任。伦杜利克是一个能干的奥地利人,据古德里安说,他与希特勒私交甚好。伦杜利克对人彬彬有礼,但冷漠无情。他在拜会曼纳海姆时,敦请对方不要屈服于苏联的压力而拿起武器反对德国。曼纳海姆认为,这种请求就是一种威胁性的暗示;曼纳海姆的这一判断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德国在1940年和1941年慑服了欧洲,1943年可以使意大利和罗马尼亚对它俯首帖耳,但是,在芬兰,任何高压手段都是枉费心机,因为第20山地集团军孤立无援,芬兰军队又在人数上占有二比一的优势。
德国人从9月的第一个星期就开始撤走物资和弹药,不过,他们若不抛弃大部分重型装备,到9月中旬显然是来不及撤出芬兰的。苏军最高统帅部此时对使用苏军来牵制德军已没有多大兴趣。德国海军参谋部说服希特勒,批准他们夺取芬兰苏尔萨里海军基地,至此,德芬之间十分友好的关系即告结束。进攻发生在9月15日上午。出乎意料,芬兰守备部队开了火,同时苏联空军也插了一手,结果德军被赶跑,损失惨重。希特勒进攻苏尔萨里,帮了苏联人的忙,同时又使芬兰人摆脱了窘境。曼纳海姆马上利用这一有利时机,下令所有芬兰舰只返回港口,同时要求伦杜利克立即撤走。即使如此,到当时为止,还不存在敌意。伦杜利克注意到莫斯科对芬兰施加了很大的压力,要他们积极地驱逐第20山地集团军,但是他还是认为,芬兰人跟踪撤入挪威的德军仅仅是一种姿态,表示他们顺从苏联的要求。撤退起初进行得太平无事,但是后来跟踪德军第20集团军的芬兰军队,在精明强干、逞强好胜的西拉斯沃率领下,逼得德军无路可走。于是在波罗的海海岸城镇托尔尼欧附近发生了战斗,使乡村蒙受严重破坏。一列运载弹药的列车发生了爆炸,使罗瓦尼埃米镇化为一片废墟。苏军最高统帅部对进入芬兰或追击伦杜利克的部队没有多大兴趣,直到10月15日才调部队前往占领佩萨莫地区。
芬兰之战至此结束,芬兰在这场战争中伤亡二十万人,其中五万五千人死亡。此外,芬兰还丢失大片领土,损失很多经济资源,必需承受几乎压垮它的战争赔款。芬兰参战是为了夺回在冬季战争中丧失的领土,它的最终愿望可能还不止于此。可是这个小国被迫参加德国的反共产国际的圣战,苏联是要负相当责任的,因为在冬季战争以后的一段和平时期内,苏联对芬兰横加凌辱、讹诈并以灭亡相威胁。芬兰人被逼得走投无路。他们还记得,斯大林在1939年对芬兰不介入德苏战争的愿望所表示的,是一种含有嘲讽意味的同情,并且说仅从地理上考虑,这也是绝对办不到的。对芬兰说来,德国是两个恶魔中稍微好一点的一个。芬兰有幸保持了国家的独立,这要归功于它自己的英勇和刚毅、近海的地理位置以及美英对它的前途的深切关怀。
虽然芬兰战争对希特勒与他的三个主要敌手的生死搏斗说来是无足轻重,但必须把这场战争看成德国的斯堪的纳维亚战略的一部分。希特勒不无理由地相信,占领了丹麦和挪威就保护了波罗的海和德国的北侧,以及瑞典的铁矿和芬兰的镍。铁和镍对德国的战时经济固然是必需的,但也可以从别处获得,是否值得为了这些矿产而把五十万德军在整个战争期间都闲置在挪威和芬兰,那是十分令人怀疑的。征服挪威只用了一个军,但要守住它则需要一个集团军,这是由于元首对英美登陆怀有过分的恐惧心理,加以部队沿挪威海岸运动十分困难。占领了挪威固然给德国提供了空军基地,便于空袭驶往俄国的运输船队,并且给德国提供了海军停泊地,可以自由出入北大西洋,但这两者对战争的结局都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1942年至1944年间五十万芬兰和德国精锐部队无仗可打,只与不及他们半数的、战斗力不强的苏军对峙着。
芬兰参战给苏联造成的麻烦,只不过是牵制了部分苏军部队,但是,当形势表明赫尔辛基不想援助德国攻打列宁格勒也无意渡过斯维尔河时,苏军最高统帅部也就相应地削减了部队。德军第20山地集团军的兵力最后曾达到三个军,将近二十万人。他们除了守卫从来没有受到过严重威胁的佩萨莫以外,几乎无仗可打,更没有什么战果。只要阿尔汉格尔斯克铁路保持畅通,希特勒坚持要切断摩尔曼斯克铁路的主张是不完全符合逻辑的。假定德军在1941年占领了摩尔曼斯克和阿尔汉格尔斯克地区,必然会给苏联带来相当严重的后果,但是只有在攻陷列宁格勒之后,才能夺取这片北部沿海侧翼。希特勒本来能够轻而易举地迅速攻下列宁格勒,不过单靠他调遣给李勃的北方集团军群的那些师是办不到的。希特勒的失败,在于他不会区分轻重缓急,也不会依据自己的力量制定战略。
‘贰’ 中国和挪威发生了什么
2010年,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决定诺贝尔和平奖颁给中国持不同政见者刘晓波。
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满有关决定,认为刘晓波是违反法律的罪犯,其行为不符合诺贝尔和平奖的宗旨,又批评委员会此举损害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挪威的邦交。
时任驻挪威大使唐国强也声明要求挪威政府为此道歉。挪威方面则认为诺贝尔委员会独立于挪威政府之外,不受政府干涉;挪威政府仍希望继续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但不会就诺贝尔奖道歉。两国关系此后变得冷淡。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诺贝尔奖后立即中止了两国正在进行的渔业合作谈判及各领域交流活动,政治领域的会面被全部取消。中方还收紧了对进口挪威三文鱼的限制,甚至一度全面禁止从挪威进口三文鱼。
刘晓波图片
(2)总统访问挪威视频扩展阅读:
2016年至今:恢复正常
2016年12月19日,挪威外交大臣博尔格·布兰德意外访华,期间与中国国家总理李克强会面,还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会谈。双方之后共同发表声明,恢复两国外交和政治关系正常化。两国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预计也将恢复。
在会谈和声明中,挪威政府称“充分尊重中国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将“全力避免双边关系今后受到损害”,还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表示重视中国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不支持损害这些利益和关切的行为。
声明中未提及诺贝尔和平奖、刘晓波和人权的相关内容。中国外交部则称挪威进行了“深刻反思”,双方就“汲取教训、恢复互信达成了重要共识”,希望两国关系“今后保持健康稳定发展”。
两国未解释为何在这一时间发表声明,但有分析认为此时恢复外交关系将重启自由贸易谈判,有利于两国的经济发展。挪威可以借此增加对华贸易,恢复三文鱼出口。两国声明发表后,挪威两大主要海产品公司克莱格海产和美威水产的股价都有明显上涨。
中国也可以参与北冰洋的相关议题,通过北冰洋贸易航线加强与欧洲的联系。
此外,《外交家》杂志指出,在同年11月当选为美国总统的唐纳德·川普对华态度强硬,曾多次发表争议言论,指责中国的货币、南海和“一个中国”政策,其分析认为中国政府在此时恢复与挪威关系是为了加强与其他西方国家的贸易联系,以防川普上任后中美关系遇冷和美国贸易保护政策损害中国经济。
2017年4月,挪威首相埃尔娜·索尔伯格访问中国,是挪威首相自2010年诺贝尔奖之后首次访华。索尔贝格访华期间与中国高层领导会面,重启两国的政治经济合作。两国随后恢复了停滞多年的三文鱼进出口。
‘叁’ CNN记者连番追问移民问题遭到特朗普如何对待
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因被曝曾对来自海地等国的移民“爆粗口”而广受舆论关注。当地时间16日,来自CNN的一位记者在白宫仍紧咬这一争议问题不放,锲而不舍地对特朗普提问。特朗普最终忍无可忍,让白宫工作人员将这位记者“请走”。
随后,工作人员来到艾柯斯塔面前,将他请出办公室。这位记者在事件发生后也在推特上指责白宫官员妨碍他进行提问。
据悉,艾柯斯塔是特朗普的尖锐批评者之一。面对CNN被特朗普指责是“假新闻”,艾柯斯塔在2017年12月的白宫记者会前曾与发言人桑德斯争辩,表示记者也会犯错,是诚实的错误,但并不代表是假新闻。桑德斯打断他说:“诚实的错误也是错误,记者就应该负责,但你们并不负责。诚实的错误和有意误导民众的差别很大,你不能一边报道假新闻,一边说是犯了诚实的错误。”
据海外网早前报道,美媒近日报道称,在11日于白宫举行的一次有关移民问题的会议上,当相关人员提出要恢复一些帮助海地、萨尔瓦多和非洲国家移民的项目,作为两党移民协议中的一部分后,特朗普表现得十分沮丧,并公然向这些移民及其原来的国家开炮称:“为什么我们要让那些来自烂国的人们来到美国?”据多家媒体证实,特朗普对这些国家使用的词语相当粗俗。此外,特朗普还特意夸了北欧国家挪威,称“美国应当更多地接收挪威这样国家的移民”。
‘肆’ 求skam挪威版第二季中字全集
有高清全集
加我发你链接~
满意请采纳~(≧▽≦)/~
‘伍’ 米歇尔·巴切莱特的总统生涯(2006年—2010年)
巴切莱特就任总统后,在延续前任政府经济政策的同时,更加重视民生,加大社会投入,努力消除贫困,推动男女平等,促进社会公正和团结。由于经济持续增长,财力丰厚,巴切莱特政府比前任有更多的财政资源来落实各项改革政策。 2007年,巴切莱特总统在其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政府计划到当年7月,智利全面医疗保障体系将实现对56种疾病的医疗保障,到2010年时将增加到对80种疾病的医疗保障。提出改善教育是智利政府的重要目标。2008年,政府为教育增加了6.5亿美元的附加投资,至此对教育系统的投资将首次超过50亿美元。
2008年,智利议会讨论通过上调最低工资,自当年7月1日起,18岁至65岁劳动者最低工资15.9万智利比索(289美元)提高到16.5万智利比索(300美元),增长3.77%。政府对低收入人群家庭补助按不同层次相应提高,65岁以上和18岁以下劳动者最低收入由11.87万智利比索(215美元)提高到12.32万智利比索(224美元)。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智利经济产生了不同幅度的影响,外贸顺差大幅下降,失业率上升,全球金融危机导致铜需求萎缩、铜价大幅度下跌,智利许多铜矿企业裁员以压缩成本。此外,银行业、建筑业、林业、渔业等受危机冲击较大的行业也开始大规模裁员,2008年失业率为7.8%,据政府预计,2009年将升到12%,据智利国家统计局数据,当前失业人数以达到70万,预计2009年将新增15万失业人口。
2008年10月,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国内经济形势的严峻,巴切莱特总统公开发表文章呼吁民众冷静应对危机,并强调智利目前的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能够对付金融危机的挑战;现在,对智利首要也是最重要的是关注本国利益,不能让穷人支付危机成本;支持企业继续生产、扩大就业。为此,智利政府召开了各政治党派代表会议,并表示智利有能力在各派之间就解决问题的方案达成协议。在文章中她还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摒弃轻言指责,坚定信念,把国家建设的更好,促进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和机会共享。为缓解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就业问题,智利政府提出保护就业是政府“最根本的任务”。随后,2008年12月15日智利宣布成立“就业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内政部长负责,其成员包括劳工部长、财政部长、经济部长、公共工程部长、计划部长、住房部长、能源部长、农业部长和矿业部长。该机构就应对危机解决就业提出措施建议,并为地方政府执行这些措施提供指导。此外,委员会要为投资项目得到及时许可给予支持,为紧急计划实施提供协助等。年底,财政部出台了应对失业增加的四大政策性措施,减少由此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其中包括,一是立法方面,加强失业保险,增加雇工补贴,暂时搁置有关修改劳工法中提高解雇工人补偿额的提案。二是增加资金流动性,为国家银行和中小企业担保基金注资,增加企业贷款,2008年10月11日智利中央银行宣布向本国金融系统注资50亿美元,以增强市场流动性,稳定投资者信心。三是增加财政开支扩大投资,通过公共工程部和住房部的项目增加就业。四是局部补贴,对部分失业率上升过快的地区,实行特别计划提供资金补助。
2009年1月,政府又颁布了总额为40亿美元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这一计划主要包括补助个人和家庭、增加公共投资、鼓励个人投资、减税、放宽中小企业信贷条件等。同年,智利政府还通过了“强制失业保险法”修正案,加大失业保险投入,提高保险受益金额。
2009年5月,智利政府又出台了旨在减少失业的具体措施,有效期为1年,主要内容如下:1、加强企业培训。如果企业能保持2009年4月的就业岗位数量,可享受对月工资380000智利比索的工人进行培训,每月减免相当于培训费用2.5倍的月度预缴税。2、雇主与工人之间可以自愿达成协议,按照工人在最近半年工资的平均数发放50%的工资,最高限额为190000智利比索。雇主负担工人的社会保障费用;在最长5个月内,工人可不向雇主提供服务;工人参加培训,工龄连续计算。3、企业对准备录用的新员工进行培训的支出,其中25%费用享受税收减免。4、对承担家庭义务的妇女创业提供资助。政府出资95亿智利比索,对劳动技能低或已经失业的承担家庭义务的妇女提供综合性资助,包括培训费用、伙食和交通补助、帮助购买劳动工具等。5、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签订固定期限合作,受聘于工程或项目的工人,只要在2009年5月之前的24个月内,连续或间断交纳12个月的失业保险,即可享受失业保险。6、建立专门评估体系,2009年~2010年期间实行。对生产领域工人在工作中所学的技能进行评估并给予认证。
由于智利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落实到位、具有超前意识成效显着。随着世界经济出现复苏迹象,2009年下半年智利经济开始反弹,并会先于一些国家实现经济复苏,有望2010年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实现经济增长。2009年10月8日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第二个金融发展报告指出,智利的金融稳定性好转,在拉美地区位列第一、世界位列第四,比2008年上升了27名。 2008年5月21日向议会宣读了她执政以来的第三个国情咨文,智利各报今天纷纷做了报道。在2小时13分钟的报告中,巴切莱特总统强调了推动教育、工会、医疗等方面的举措。
其中经济方面举措主要包括:国家形象方面,2009年将投入4000万美元的预算在国外宣传国家形象,使外交部现代化水平更高。能源方面,从2010年起,新建一万套社会福利住房并使用新的建筑标准以提高其保暖效果,向购买电动机的中小企业提供补贴,鼓励替代能源的生产。劳工方面,将通过立法实施劳动补助,改革失业保险,建立国家工会学校,培训工会领导人。中小企业方面,将制定法律,规定中小企业进口的机器设备免税。基础设施方面,投资额将增长60%,2009年开始将对35个区的网络进行资金支持,对农村地区720公里光纤工程给与补助。退休金方面,于6月起给所有月退休金低于25.5万比索的退休人员发放2万比索补贴。革新方面,通过基金会投入60亿美元用于发展教育,2009年设立3.5万个高等教育奖学金,2千个技术人员外国进修奖学金,引进100个国际水平科学家。旅游方面,促进边远地区旅游,4年内收入将增加5亿美元。 巴切莱特执政后,在外交方面强调立足拉美,优先巩固和加强同拉美国家,特别是同周边邻国的关系。她上台伊始,就先后出访了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巴西、秘鲁、哥伦比亚、厄瓜多爾尔尔和海地。巴拿马、厄瓜多爾尔尔、墨西哥和秘鲁等国总统也先后访问了智利。巴切莱特政府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支持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延期。2008年5月23日~2009年8月10日担任南美洲国家联盟主席;注重同美国保持传统友好关系,巴切莱特在就任总统后,当年即访问了美国,重视发展同欧洲国家的传统友好关系,2007年巴切莱特总统先后访问了挪威、芬兰、瑞士和意大利等国。
在对华关系方面,智利主张进一步发展与中国的交流与合作,愿意成为中国发展与拉美国家友好合作的桥梁。2006年11月,胡锦涛主席出席在越南河内第14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时与巴切莱特总统会晤。2007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出席澳大利亚悉尼第15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时又与巴切莱特总统会面并进行了交谈。2008年4月11日~15日,应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邀请,巴切莱特总统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在访问期间,双方签署了多项合作文件,在2008年中国南部遭受雨雪冰冻灾害和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巴切莱特致电胡锦涛主席标识慰问。同年11月,胡锦涛主席出席在秘鲁利马第16次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领导人会议时与巴切莱特总统会面并进行了交谈。
‘陆’ 如何看待俄罗斯驻挪威外交官遭驱逐,俄外交部对等回应
苏联解体后,最大加盟国俄罗斯继承苏联大部分军事力量。拥有世界上数目最大核武器库。在“一超多强”国际体系中,俄罗斯是一个有着较大影响力世界强国,其军工实力雄厚,特别是高等教育、航空航天技术,居世界前列。
但是挪威却并不惧怕这个大国,在发现一名涉嫌从事间谍活动地挪威公民与俄罗斯外交人员存在联系以后,立即决定驱逐一名俄罗斯外交人员。俄罗斯在得到这个消息以后,坚持了一贯以来雷厉风行地作风,立马给出了对等回应。
所以这次挪威与俄罗斯互相驱逐外交官并进行指责,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试探。
‘柒’ 挪威驱逐一名俄外交人员之后,俄驻挪威使馆有何反应
挪威方面在驱逐了俄罗斯的一名外交官人之后,俄罗斯驻挪威大使馆对此表示抗议。
不得不说俄罗斯最近的动作确实比较频繁,因为在全国各地发生了好几起捕捉俄罗斯公民,然后说起正在从事破坏活动的事情,就比如之前的白俄罗斯总统大选在即,结果把俄罗斯警方同样逮捕了几名俄罗斯公民,同样也是只认他们可能会在总统大选期间进行破坏活动,虽然俄罗斯方面表示他们没有具体的证据能够让自己的罪名成立,但是说实话,这些事情接连发生,不得不让人们认为俄罗斯确实是别有居心
‘捌’ 特朗普邀请挪威人移民挪威怎么回应的
特朗普邀请挪威人移民美国 ,遭果断回绝:不去 谢谢。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美籍新闻学教授克利斯坦森(Christian Christensen)发推文说:“当然,挪威人爱去一个被人射杀机率高出许多、生活贫穷、因为贫穷而没有健保、没有支薪育婴假或托婴补贴的国家。#下三滥国家。”
据了解,根据人均国内生产毛额,北欧国家挪威是世界最富裕国家之一,去年还被列为全球最快乐国家,也是个将人民由生到死照顾周全的知名福利国家,而其部分经费来自蕴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
虽然19世纪有数十万名挪威人移民到美国,但根据统计,现今挪威530万人口在2016年只有502人移民赴美,较2015年还少了59名。
有分析认为,特朗普在11日的白宫会议上之所以提到挪威,是因为他10日刚刚会见了来访的挪威首相索尔贝格,双方谈得似乎很愉快,特朗普甚至在会晤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美国可以考虑“重新加入”去年夏天退出的《巴黎协定》。
美国有杂志网站11日不无讽刺地说,“跟挪威首相谈了75分钟后,特朗普变绿了”。另有美媒分析,特朗普之所以对挪威态度大转变,一是索尔贝格向特朗普称赞美国制造的特斯拉新能源汽车“在挪威非常受欢迎”,二是挪威将购买价值10亿美元的40架F-35战斗机,使得特朗普能够夸耀美国对挪威有“贸易顺差”。
‘玖’ 挪威的总统是谁
挪威王国,元首为国王。
国王--哈拉尔五世国王
1937年2月21日出生于挪威首都奥斯陆,是第一位在挪威本土出生的国王。1957年9月被立为挪威王储.1991年其父奥拉夫五世逝世,他于同年1月21日继承王位。
‘拾’ 现在的挪威总统
挪威是总理 总理托尔滕贝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