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1989年2月,在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和夫人访华期间,军乐团让他们一行很满意的事情有哪些
1989年2月25日,在尼克松总统首次访华整整17年之后,应杨尚昆的邀请,新上任的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和夫人也来到中国,第一次以总统身份访问中国。
此前,他担任过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从1975年起已经先后5次访华。
为了扩大这次访问的影响,布什随机带来了自己的总统乐队。
当晚,杨尚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盛大宴会,热烈欢迎布什。
应邀参加宴会的美方人员有:国务卿詹姆斯·贝克、驻华大使洛德、白宫办公厅主任约翰、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伦特等。
中方出席宴会作陪的有:国务院总理李鹏、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荣毅仁、费孝通,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吴学谦,以及李铁映、秦基伟、王丙乾、宋健及黄镇、方毅等。
军乐团三队担任礼仪音乐和席间乐曲的演奏任务。
20时10分,当布什和夫人在杨尚昆和李鹏的陪同下步入宴会厅时,马文指挥从容地挥动了指挥棒。
热烈欢快的欢迎曲顿时响彻整个宴会大厅,参加宴会的中外宾朋全体起立以热烈的掌声和着乐曲对远道而来的国宾表示最诚挚的欢迎。
国宴在庄严的中美两国国歌声中开始。
在宴会进行过程中,乐队演奏了《迎宾曲二》、《步步高》、《祝你幸福》、《美丽的阿美利坚》、《牧场上的家》等中美名曲,乐队的演出赢得中外宾朋的阵阵掌声。
外交部考虑到布什的家乡美国得克萨斯州,在欢迎来访的准备阶段,就特意指示军乐团挑选了一首《得克萨斯州的黄玫瑰》进行了排练。
这天,对这首乐曲的演奏收到了极好的效果,美国客人都表示出极大的欢迎,也为国宴增添了愉快友好的气氛。
在欢迎仪式上,当布什听到中国军乐团演奏的美国国歌之后,发出了同尼克松总统几乎相同的赞叹: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是我听到的演奏美国国歌最好的外国乐队。
国宴即将结束时,乐队高奏了一曲大家十分熟悉的由世界着名作曲家苏萨创作的进行曲《越过海洋的握手》,更是博得满堂喝彩,把国宴推向高潮。
宴会结束后,乐队以一曲《欢送曲》,把国宾们送出宴会大厅。
美国驻华大使馆的海军武官毛里森上校、白宫先遣团林·肯内利小姐以及总统的一位安全官员返回宴会大厅转达布什对军乐团的赞誉和谢意。
美国官员说:
布什总统在听完你们的演奏后,他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是我听到的把美国国歌演奏得最好的乐队,我愿意邀请这支乐队在我明天举行的答谢宴会上再次演奏美国国歌,如果他们能够参加,我会非常高兴。
美国官员继续说:“为此,我们奉总统之命前来邀请你们,在布什总统为中国领导人举行的答谢宴会上演奏迎宾曲和美中两国国歌,我们随代表团来华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乐队只演奏席间音乐。”
布什请中国军乐团再次演奏美国国歌。这件本该由美国总统带来的美国乐队做的事,布什总统却让中国军乐队做了,这在外交礼仪上是少有的。
军乐团经常说:外事无小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军乐团领导和老一辈的外事工作者也经常告诫大家:执行外事任务必须慎之又慎,才能做到万无一失,关系十分重大,我们不能擅自答复。
为了慎重起见,吕华强请示带队执行任务的团长政委同意后,找到外交部礼宾司接待处负责安排布什欢迎宴会的人员,并向外交部副部长刘华秋汇报了美方的请求。
经过刘华秋同意后,军乐团接受了邀请,当美国客人得知这一消息的时候,他们非常高兴。
领受任务以后,团长、政委亲自向担负演奏任务的三队做了工作动员,重申了军乐团的性质和任务,讲述了军乐团的光荣传统,还谈了当前中美关系的重要性。
动员会上还要求所有人员思想上高度重视、排练中精益求精,军人仪表严整。以我们的实际行动,用我们的准确演奏,体现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精神风貌,为祖国争光。
每位参加工作的队员都深深感到了自己所担负任务的份量,大家都表示要克服困难、认真排练、全力以赴圆满完成任务。
2月26日是一个星期天,但是参加工作的领导、指挥和队员们却都没有休息。乐队为了更高质量地完成任务,他们在队长齐景全的带领下,加班加点认真反复进行排练,对中美两国国歌进行了多次精心的研究。从乐队整体音响效果到国歌风格的把握,从乐曲的整个结构如何布局,到乐曲中每一个小小的音节甚至每一个音符如何演奏得更好都仔细研究。
这样,直到把美国国歌演奏得既庄严浑厚而又优美抒情。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出雄壮激昂、催人奋进、激励全体中国人民不畏任何力量勇往直前的气势。
当晚20时,布什为答谢中国领导人而举办的盛大宴会如期在长城饭店进行。杨尚昆和李鹏、荣毅仁、费孝通、田纪云、吴学谦也应邀出席了宴会。
军乐团乐队按时依照美方先遣团和中国外交部礼宾司商量决定的方案,在宴会主桌的右前方列队完毕,等待宴会仪式的开始。
当杨尚昆、李鹏在布什的陪同下进入大宴会厅踏上红地毯的时候,乐队奏起了欢快的乐曲。
中美两领导人在主桌站定之后,仪式正式开始了,乐队高奏两国国歌,圆满地完成了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性任务。
布什和杨尚昆、李鹏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② (1)1992年1月初,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应邀访日,在欢迎宴会上,突然发病昏厥.日本政府将他急送回国,回国
(1)D(2)C
③ 美国总统小布什和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的视频:
呵呵,小泉是该挨打.......太猖狂咯....
小布什在给他一耳光就好咯.....出口饿气
④ 布什上任美国总统时,谁是日本首相
1990年3月,时任美国总统老布什在这里设宴,款待到访的日本首相海部俊树
⑤ 普京 VS 布什,哪位更具个人魅力
普京 俄罗斯媒体称他为“黑盒子”,因为清瘦、冷峻的他像谜一般,那么高深莫测;与他私交甚深的俄罗斯着名歌手米盖尔·博亚尔斯基这样形容:“他好比一座冰山:你只看得见顶端,底下有多大谁都不知道。”他,就是50岁的俄罗斯现任总统——普京,一个平民的儿子,一个柔道高手,一个前苏联时代的情报人员。平民出身培养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高度责任感,特工经历练就了他的沉稳和深藏不露,柔道训练造就了他的坚忍不拔。俄罗斯为他而自豪。 ◆作为总统有原则也有人情味 ◇镜头1 铁腕 “哪里有匪徒,就打到哪里” 2000年5月,普京登上俄罗斯政治舞台的中心,成为俄联邦第三届总统,这一年被俄罗斯人称为“普京年”。上任伊始,他就以重振大国形象为己任,大力推行带有明显实用主义色彩的大政方针,将国力衰退的俄罗斯逐步带上了复兴之路。 无疑,普京是俄罗斯人当前梦寐以求的铁腕人物。他在走路时总是摆动手臂,给人以强健的军人的印象。他开着战斗机掠过战乱的车臣上空,声言:“哪里有匪徒,我们就打到哪里。如果在厕所里抓到土匪,就直接把他塞进便池里。”访问在车臣作战的俄罗斯士兵时,普京没有像往常一样进行视察,而是选择了一个更具象征意义的做法——在猎刀上签名。 ◇镜头2 果敢 四度握手修复俄美关系 在国际舞台上,普京频繁出访改善俄罗斯的外部环境,与美国总统布什半年之内“四度握手”,使俄美关系从相互驱逐外交官的恶化态势急剧升温。对于美国单方面退出美苏1972年《反导条约》,普京只是轻描淡写地说,美国的决定是“错误的”。这虽然让人觉出一丝无奈,但普京言语之间包含的主要信号却是:当前奉行灵活务实对外政策的普京政府,“改善对美关系并非战术性外交策略,而是以维护俄罗斯利益为前提的战略性外交政策调整”。牐 ◇镜头3 收敛 被日本小姑娘摔倒在地 咄咄逼人不是普京希望给人留下的印象,他是一个知道何时选择退却的聪明人。2000年9月,在日本访问的普京来到东京江道柔道馆参观,接过欢迎的鲜花之后,这位柔道高手和10岁的日本女孩一同走进柔道场地练练身手。结果,普京被小对手摔翻在地。 败给年幼的女对手显然是普京的选择。至少,在日本的柔道场上,俄罗斯总统要显示的不是力量的绝对优势,而是对某种文化的共同认知。当人们从电视和报纸照片上看到普京被摔翻在地的情景时,没有人认为这是失态,而更多地认识了一个坚定中有温和、强势中有灵活的俄罗斯人。 ◇镜头4 幽默 为博英首相一笑恶补英语 英国首相布莱尔首次访问俄罗斯时,普京在小酒馆里招待他,俩人像老朋友一样边吃边谈,一起去歌剧院看演出,在酒吧里推杯换盏,还直呼对方的昵称托尼和瓦洛加。 普京还很幽默。一次,普京用俄罗斯语开玩笑地说:“在俄罗斯有这样一个笑话,俄罗斯男人在办公室聚在一起时,他们谈论的都是女人;当他们出了办公室与女人在一起时,他们谈论的都是工作。”遗憾的是,布莱尔听不懂这个笑话。 此后几乎每天,普京都要向一位专职教师苦学一个小时的英语语法。当然,普京知道学习英语还有更多的好处:他希望布莱尔成为美国与俄罗斯之间重要的调解人。 ◇镜头5 感性 保护叶利钦不忘知遇之恩 20世纪90年代,普京先后在叶利钦总统办公室和情报部门任职。1999年8月,普京出任俄罗斯总理。4个月后,时世、机遇和天赋让这个普通工人的儿子成为了俄罗斯联邦国家的元首。 1999年最后一天的午夜12点,普京带着前总统叶利钦“珍惜俄罗斯”的嘱托,接过了宪法文本和总统权利的象征——祖国一级勋章和核按钮。他感激叶利钦的知遇之恩,他总是在公共场合不失时机的保护叶利钦及其一家,对叶利钦倍加尊敬并给予隆重赞扬;但同时,他也在努力摆脱束缚,开创自行决策的普京新时代。既有人情味又讲原则的普京,赢得了更多俄罗斯民众的心。 ◆作为男人 ◇俄罗斯女人的偶像 论长相,普京绝不是那种让人一见钟情的美男子,但他却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在俄罗斯妇女的心目中,普京是全俄最性感、最有魅力的男人。 只要普京总统在电视上一露面,俄罗斯一些妇女就肯定要和丈夫争夺电视频道的控制权,丈夫即便是在看精彩的足球赛转播,也只得忍痛割爱。许多俄罗斯人用普京的名字给孩子取名,普京到过的地方也都成了旅游热点项目。在普京的家乡,人人都记得当年那个无不良嗜好、不喝酒、有礼貌的年轻人,还记得他放松时爱唱俄罗斯民歌。2001年,俄罗斯最抢手的圣诞节礼物是一套2002年挂历,挂历的主题既不是风景名画,也不是妙龄女子,而是普京总统12张不同表情的面孔。 很多俄罗斯人总结说,普京之所以很有女人缘,主要是因为他无论何时出现在公众面前,总是那么精力充沛,阳刚之气十足,而其中秘诀就是他坚持体育锻炼。普京11岁学习桑勃式摔跤,后又爱上柔道,当了柔道教练,甚至两度获得世界冠军的俄桑勃式摔跤运动员阿布杜拉耶夫还是他的得意弟子。 对他的个人崇拜现象,普京尽管有点不好意思,但还是接受了。 不久前,当俄罗斯人从国家血腥的恐怖记忆中苏醒的时候,总统普京这位标准男子的民意认可率飙升。如果你打开收音机的调频立体声台,就可听到莫斯科上空回旋着一首歌:《嫁人就嫁普京这样的人》。 电台播放这首由三名女歌手合唱的歌曲,旨在让全国人民相信普京是领导国家走出那场人质危机的真正的男子汉。 ◇女友说他很体贴 时隔多年,与普京依然保持着友谊和好感的初恋女友加林娜这样形容:普京知识面很广,读书很多,尽管貌不惊人,但他的内心世界、情感世界异常丰富,是一个既体贴入微、充满爱心,又不乏幽默感的男人。“我就这样迷上了瓦洛加(普京的爱称)。” 中学时代,加林娜通过妹妹认识了普京。两人经常逛街、幽会,在大街上遇到酒鬼挑衅的时候,会柔道的普京总是挺身而出,保护自己的女伴,从没有让她有过不安全的感觉。在那个年代,普京的穿戴总是十分简单,似乎没有什么像样的衣服,但普京十分大方,从不看重钱财。 如今,加林娜已有自己的家庭,过着相夫教子的平常生活,但当年与普京共同度过的青春美好时光,至今仍深藏在她的记忆中。“即便是现在,我有任何困难,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帮助我。他就是这样的人,从来不会忘记老朋友,不会忘记过去经历过的人和事,从来不记仇,不会报复人。” ◇作为丈夫 2001年6月12日是俄罗斯的独立日。当晚,俄罗斯国家电视台首次在黄金时段播放了一部名为《普京,闰年》的个人生活纪录片,领衔“主演”正是俄罗斯总统普京本人:下班前,普京像大多数人一样将自己的办公桌收拾利索,然后和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一一告别。回到官邸后,他先来到游泳池,尽情畅游。运动之后,此时的他显得很放松,站到电子秤上称体重——75公斤。 总统的生活是忙碌的,他与妻子和两个女儿在一起的时间非常少。通常是,每天当他上班的时候,她们还在睡梦中,而当他下班的时候,她们又进入了梦乡。 约会迟到还很大男人主义牐 在很多俄罗斯女性眼里,普京是好丈夫的最佳人选。然而普京的妻子、俄罗斯第一夫人柳德米拉在一本名叫《权力之路》的传记中却道出了丈夫的诸多小缺点,不仅约会爱迟到,还是个大男子主义者,他对女人有两条黄金格言,“一个女人必须把家中收拾得干干净净”;“你不能随便赞扬一个女人,否则你就会宠坏她”。 不苟言笑的普京求起婚来也格外有特色:他神色严肃地对柳德米拉讲:“我说,朋友,你知道我的性格很难相处。现在,你必须对生活做出抉择了。”柳德米拉的心一下子凉到了极点,以为普京是要跟她分手,于是她回答说:“你知道我的选择。我需要你。”结果普京马上说道:“既然这样的话,我正式向你求婚。我爱你。你同意嫁给我吗?”“是的,我同意。”“如果你不反对的话,咱们3个月后举行婚礼,也就是7月 28日这一天。”两人就这样定下了终身大事。 嫁给一个间谍老公,日子并不轻松。“也许是他以前当间谍的职业习惯吧,我们在一起的所有日子,我总感到他在拿我做他观察和分析的试验品。要是你在一个间谍的目光下生活一个礼拜,你就明白那是什么滋味了。” 柳德米拉最终选择了普京作为自己的终身伴侣,因为在她眼中,丈夫虽然不是个完人,但的确是个真正的男子汉
⑥ 大时代的见证者离去,美国前总统老布什今日去世,他从哪一年开始当美国总统的
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George Herbert Walker Bush,1924年6.月12日至2018年11月30日),美国第51届第41任总统。由于美国历.史上存在过两位布什总统,因此又常被称为老布什,以便与其同样担任过美国总统的长子乔治·沃克·布什作区别。老布什最为人知的政绩是1991年海湾战争。他在任内成功打败伊拉克,并对其实施经济制裁。 2018年11月30日,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去世,享年94岁。 早年经历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后不久,中学刚刚毕业的布什应征入伍,在太平洋舰队担任鱼雷轰炸机驾驶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表现英勇,战功卓着,被授予飞行十字勋章。 1942年,菲利普斯学院毕业。 1944年,与巴巴拉·皮尔斯结婚,生有四子一女。退伍后入耶鲁大学攻读经济学,是着名的耶鲁大学“骷髅会”成员。 1948年,获耶鲁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同年,移居德克萨斯州,成为油田物资供应的推销员。 1951年,创办布什-奥弗比石油开发公.司。 1953年,与人合股筹建扎帕塔石油公.司,1954年又创办扎帕塔近海石油公.司,因此成为百万富翁。 1953年至1959年,是扎帕塔石油公.司的创办人和董事。 1956年至19⑥4年,是休斯敦扎帕塔近海石油公.司总经理。 从政经历19⑥4年,布什决定步其父后尘,弃商从政,角逐得克萨斯州参议员竞选失败。两年后,当选为国.会众议员,4年后又参加竞选国.会参议员落选。 1966年,竞选国.会众议员成功。 1970年,竞选参议员失败,被尼克松总统任命为驻联合国代.表。 1971年,被尼克松任命为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 1972年,任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 1973年,任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 1974 年,被福特总统任命为美国驻北.京联络处主.任。任职期间为发展中美关系作出努力。 1975年,任中.央情报局局.长,1977年辞职。 1977年,民.主党总统卡特上.任后,暂时离开政.府,重返商界。 2005年12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任命布什出任南亚地.震救灾特使,负责协调联合国各人道机.构以及国际社.会救援组.织的赈灾以及中长期的重建援助工作。 总统资历1979年,被共.和党提名副总统候选人并在竞选中获胜。 1⑨80年,总统大.选时,被里根提名为副总统候选人。在里根执.政8年期间,布什在内政外交上鼎力相助,受到里根总统的信赖和器重,被称为“最好的副总统”。 1⑨84年,连任副总统。 1⑨88年,总统大.选时,在里根的积极支持下参加总统竞选,经过艰苦拚搏,击败了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杜卡基斯,当选为美国第51届41任总统。 1991年,发起“沙漠风暴”的军事进攻得胜。布什以此为契机,提出了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主张。 1992年,布什谋求连任失败。 晚年生活病危消息 2012年11月,老布什因支气管炎入院,并在医院渡过圣诞节。 吉姆·麦格拉思说老布什因为咳嗽被送到医院,出现发烧的症状并且逐步恶化,23日被送到重诊监护室。 26日吉姆·麦格拉思说,老布什目前正在休斯顿的一家医院的重诊监护室接受抢救,情况十分危险。 美.联.社消息、英国《每日电讯报》均报道,由于发烧加重,老布什吃点流食。“老布什现在在休斯敦卫理公会教.派医院,处于监护条件下。” 病情好转 2012年12月,发.言.人称“目前老布什仍是清.醒的,能和医护人员进行交流,家人都在身边。” 家庭发.言.人吉姆·麦格拉思28日在一份声明中说:“总统意识清.醒,像往常一样,他精神不错,与医生和护.士的交流包括歌唱”,“布什一家感谢大家的良好祝愿,与医生一样,他们对现在的治疗进程取得效果持谨慎乐观态度。” 观察治疗 2014年12月23日晚,据当地电视台ABC13报道,现年90岁的美国前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老布什)因出现呼吸困难被送往休斯敦的一家医院进行观察治疗。老布什办公室在一份声明中说,老布什当晚一度出现呼吸急促症状。作为安全预防,老布什被救护车紧急送到医院进行观察治疗。 跳伞庆生 2014年6.月12日,老布什迎来自己的90岁大寿,为了庆祝他的90岁生日,老布什决定以从直升机跳伞方式,而且并没有人试着阻止他。他在跳伞前几个小时在网上说:“今天是个好日子,事实上,对跳伞来说已经够好了。” 随后,他真的从直升机上跳了下来,使用的是红、白、蓝三色相间的降落伞。不过这次是与一名从陆军跳伞队退休的教练一起完成。 这是老布什第8次跳伞,第1次是在二战时期的1944年。当时他是轰炸机飞行员,飞机受到攻击起火,无法支撑的情况下只能跳伞求生。另外,这也是老布什第4次以跳伞方式为自己庆生。他在75岁、80岁与85岁生日时,都曾跳伞庆生。 其实老布什的身.体情况并不太好,平常走动都必须依靠轮椅,此外还有一点类似帕金森氏症的症状。2012年更是传出过其病危的消息。 健康状况 2015年7月15日,老布什的发.言.人称,91岁的布什在家中摔跤,导致颈部骨折,但状态稳定。据称,老布什 将戴起颈箍。作为在世的美国最年长前总统,老布什频繁进出医院。 老布什于19⑧9年就任美国第41任总统,是美国在世的最年长前总统。一方面身.体状况欠佳,另一方面又十分活跃,热爱运.动,老布什近年来可以算是医院“常客”。 最长寿美国总统2017年1月25日,老布什以93岁又166天之龄,打破该国前总统福特93岁又165天的纪录,成为目前最长寿的美国总统。 2018年11月30日晚,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办公室发表声明证实他于美国中部时间当晚10时许去世,享年94岁。
⑦ 美国前总统布什治疗甲亢的故事
对乔治·沃克·布什来说,2000年12月12日和13日是他今生今世最难忘的“从泥潭到云端”的充满转折的两天。12日整天,布什默守在得州州长官邸,避开外界视线,等待美国最高法院的最后裁决,终结这次旷日持久的总统大选的法律争端。
13日晚上得州时间7时45分,在得州官邸的布什接到了竞选对手、民主党副总统戈尔助手打来的电话。接到电话的布什马上开始安排他当天晚上的活动。首先,布什来到一楼的小书房里同他的妻子及竞选助手用了“当选总统”前最后的晚餐,很简单:肉饼、薯仔泥和青豆。布什助手已经告诉戈尔助手待会儿电话直接打官邸总机,不要打楼上的私人电话,因为那里的电话将占线不止。布什助手喜滋滋地说:“我恐怕他总是听到忙音的信号。”
在约定的时间里,电话一个接一个地来了。第一个是布什竞选委员会的主席,接着是白宫办公厅主任。最后,就在7时53分,戈尔的电话来了。戈尔在电话中说:“我祝贺你当选第43任总统。我保证这次不会再打第二个电话。”电话那头的布什彬彬有礼地笑了起来,答道:“向阁下和阁下全家表示最诚挚的祝愿。”7分钟后,戈尔在电视上亮相,宣布退出竞选。与此同时,美国历史上的又一个“子承父业”的“王朝”———布什王朝———拉开了帷幕。
美国一向是个号称民主宪政的国家,然而,在立国以来短短的200多年历史上,却也出现了不少由“家族成员”所构建的朝代:
美国第二任总统系约翰·亚当斯;他的儿子约翰·昆西·亚当斯则当选了美国第六任总统。
第九任总统是威廉·哈里森;他的孙子本杰明·哈里森则荣幸当选为美国第23任总统。
第三个朝代则是赫赫有名的罗斯福王朝。老罗斯福是美国第26任总统,他的远房堂弟法兰克林·罗斯福(人称小罗斯福)就是美国第32任总统,而且还是美国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总统———连任4期。
在美国的政治历史上,俄亥俄州的塔夫脱家族也是着名的政治世家,这个家族首先“推出”的就是第27任总统威廉·霍华德·塔夫脱,此人体重300多公斤,也是美国历代总统之最。他的儿子劳伯特·塔夫脱为30—50年代的联邦参议员,顽固的“孤立主义者”,人称“密斯特保守派”,曾多次角逐共和党总统提名,可惜均告败北,他的儿子现为俄亥俄州州长。该家族可以说是美国第四个朝代。
第五个朝代就是当今世界几乎妇孺皆知的肯尼迪家族了。20世纪初,爱尔兰移民的后代约瑟夫·肯尼迪开创了至今仍“响当当”的肯尼迪朝代,老肯尼迪的二儿子约翰·肯尼迪就是“屈死枪下的”第35任总统;三儿子罗伯特·肯尼迪当过司法部长、参议员;小儿子爱德华·肯尼迪担任参议员数十年,日前又获连任。
第六个朝代就是明天即将上任的布什王朝。布什王朝的开创者是沃克·布什的祖父普雷斯科特,他当过两任参议员,1962年退休,曾经是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密友、高尔夫球的球友,政治思想上属于开明保守派,信奉干涉主义,赞成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老布什的政治生涯引发其儿子乔治·布什对政治的狂热兴趣。老布什原系俄亥俄州人,后迁居新英格兰的康涅狄格州,他的儿子乔治·布什则又把家迁往得克萨斯州,从事石油开采事业,并开始投身政治,历任众议员、常驻联合国代表、驻北京联络处主任、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中央情报局局长和副总统,1988年击败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杜卡基斯,入主白宫。可是,因为对突如其来的经济衰退束手无策,在竞选连任时被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林顿击败。如今,他的儿子乔治·沃克·布什又继承了父亲的政治衣钵,时隔10年,经过美国历史上最持久、最复杂、同时也是最疲劳的竞选后,最后靠点票数和最高法院的裁决,终于如愿以偿进入白宫,再铸布什家族的辉煌。
布什成长史
小布什1946年7月6日出生于康涅狄格州的纽黑文,在得克萨斯州的米德兰和休斯敦长大。乔治·布什从一开始就非常喜欢这个儿子。在布什夫妇眼里,他就像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对于儿子的顽皮,布什夫妇是这样认为的:“不是小布什有反叛的精神,他只是比父母所预想的要野一些而已。”
1948年,布什夫妇带着两岁的小布什迁居得克萨斯州闯天下———由布什的父亲普雷斯科特一手提携的“尼尔叔叔”主政的德雷塞石油企业集团招聘一名常驻得州的设备管理员,月薪375美元,这在当时绝对是高收入。布什夫妇的第一站就是荒凉的奥迪沙城。3年后全家又搬到米特兰城,因为这里是一个属于中产阶级的城市,居民大都是公司总裁、地质学家、工程师和律师等“白领成功人士”。
布什夫妇的用意是十分明显的,他们希望小布什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理想地成长起来”。可是,小布什的性格决定了他拒绝为未来做任何打算,当然也包括竞选总统。他说:“我生活在现在。”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混一天算一天”。小布什承认,他年轻的时候十分调皮捣蛋,12岁开始学抽烟,说话带脏字,欺负自己的弟弟。去教堂碰见修女不是说:“小姐,您早!”而是说:“嗨,小妞儿,真性感。”气得老布什夫妇只能面面相觑。
但小布什从小就喜欢体育运动和广交朋友,从小学到中学,他一直是学校纠察队、篮球队和棒球队成员,人称“得州王子”。小布什打棒球显然是受到他父亲的影响,老布什飞身接球的形象是小布什那伙“童子军”绝对崇拜的“球星动作”。因为好运动、好玩、喜恶作剧、见到书本就头痛,所以小布什上中学时成绩奇差。后凭借父亲的关系进入耶鲁大学,主修历史,成绩一般,大多数课程仅得C。他还修过政治学和经济学,但成绩十分糟糕,唯有哲学和人类学成绩好一些,获B+。他在耶鲁选修《美国政治制度导论》,73分,《国际关系导论》,71分。这就决定了几十年后当他参加竞选总统巡回游说时注定要出洋相,一次,一个孩子大声问他:“年轻时最喜欢读什么书?”小布什眼睛眨巴半天,结果还是想不起一本完整的书名。也难怪他在这次同戈尔的竞选中连一些国家元首的姓名都叫不上口。可是,他对体育运动,特别是对棒球运动的爱好却也给他带来了意外的荣耀。80年代后期,他作为得州球队的老板之一出现在电视台的谈话节目中,主持人毫不客气向他“下了战书”,让他说出1954年“纽约巨人”队的出场球员名单。人们只见镜头前的小布什略加思考就一个不拉地说出了全部球员姓名,电视观众为之钦佩不已。
1961年,小布什来到马萨诸塞州的安多华学院上学。对布什家族来说,这所学校充满了传奇色彩。1940年,小布什的父亲就是这所学校的球队队长。小布什父亲认为正是这所学校培养了他的责任感。如今轮到了他的儿子小布什。安多华的生活和学习是很艰苦的,学校是按照清教徒的要求建立的。在这种艰苦的环境里,小布什只有靠自己的智慧去生存。很快地,小布什从他母亲那里继承来的口才使他赢得了“大嘴”的绰号。像所有的高中生一样,学生也分成小帮派,小布什自然和其他爱好体育运动的人组成了一个小圈子。小布什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并不只同圈子里的人打交道,他和圈子外的朋友也常来往。小布什在安多华的3年时间里还认识了一位名叫泰勒的女学生,他们经常在一起,但好像又没有被对方所打动。对小布什来说,安多华的3年是很重要的,在毕业时,他虽然没有被评为“最有可能成功的人”,也没有被评为“政治家”,但是获得了“学校里的大人物”的荣誉称号。
中学毕业时,小布什的父亲已经成了赫赫有名的石油大亨,因此,小布什上耶鲁大学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但小布什在大学里的强项依然是广交朋友,4年结识了4000多耶鲁在校生中的四分之一,这为他日后从政打下了人际关系的基础。小布什在耶鲁的另一“收获”就是认识了他的第一个女朋友凯西,他们订婚的消息曾登在休斯顿的一家报纸上,还配登了一张他们俩的合影。可是,由于后来小布什在大学毕业后进入了得克萨斯空中国民警卫队服役,婚期只能无限期地推迟,因为按照规定,飞行员培训班候选学员不准结婚。凯西在此期间遇到了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罗德里科·杨,1969年5月,凯西同杨结婚。尽管小布什当时自诩为花花公子,但实际上他似乎并没有什么机会。一次,时任总统的尼克松曾来基地,带小布什去和他的女儿约会,这似乎是一次机会,但后来也没有任何浪漫的结果。
1968年,小布什获得耶鲁大学学士学位,1975年拿到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后回到家乡得州米德兰,创建了一家油气勘探公司,一干就是十多年。1977年11月5日,小布什娶当地小户人家出生的淑女劳拉为妻。婚后第二年,他竞选西得克萨斯州众议员,但后来由于他的民主党对手过于强劲,小布什未能如愿。这次打击使首次涉入政坛的小布什多年异常地消沉,并染上了酗酒的恶习。在小布什最关键的时刻,是他平民出身的妻子劳拉,一个普普通通但十分热爱生活而远离政治的女人拯救了他。奇迹终于发生了!1986年,对于小布什来说,不惑之年、戒酒、双胞胎女儿出世……使他重新审视人生,使他改变了对父亲、对家族的看法,扭转了人们对他的印象。
1988年,小布什迁往华盛顿,帮助其父竞选美国总统,此时的小布什尚不清楚白宫的酸甜苦辣。一天,他正坐在房间里,与他的顾问韦德一起回味父亲竞选过程中的各种快乐。突然间,小布什向韦德询问总统之子会有何种好处,韦德和他的班子立即开始研究工作,几个星期以后,韦德带回了一份44页顶级绝密的研究报告,但是它没有对总统之子在政治上的前途提供任何保证,相反,报告历数的是总统的孩子非常容易变成酒鬼、疯子、被汽车撞死或者早夭。历史上,许多人为了维护他们父亲的权威而献出生命,许多人没有工作。美国总统亚当斯之子乔治·亚当斯就在28岁自杀。他们中有16人进入议会,但无人能够当选州长。小布什看到这些不幸的数字时,不禁心惊肉跳,这份报告立即被永远地打入“冷宫”。第二年,小布什同合伙人购买了得克萨斯流浪者棒球队,并担任球队总经理,期间还为球队在阿灵顿修建了一座漂亮的棒球场。
棒球队老板、州长
1988年,小布什的父亲当选为美国总统,布什家族的势力也因此达到了顶峰,但是小布什并无意留在华盛顿,他仍然回到得州接受新的工作挑战,这一次担任的是大联盟棒球队的老板。1992年,他的父亲竞选连任失败,小布什意识到他需要从事一项巨大的工程来治愈这样的伤痛,而这个“巨大的工程”就是参加竞选,这是布什家族治愈不幸、治愈伤痛和惨败的唯一的办法。
1994年,小布什决定竞选得克萨斯州的州长,不过他父母认为他获得胜利的希望相当渺茫。那时候,在老布什及前第一夫人的眼里,能参政并在美国政坛为布什家族争得一席之地的不是此布什,而是另外一位布什,即他的弟弟、现任佛罗里达州州长的杰布·布什。在母亲芭芭拉看来,小布什的“雄心壮志”实在是欠考虑,是不切实际的堂吉诃德式的幻想。而父亲老布什担心的则是儿子经不起失败和挫折,万一与失败迎面相拥的话,他能否挺得过去。然而,历史却常常同个人的愿望“背道而驰”。1994年11月8日,小布什旗开得胜,当选得克萨斯州州长,4年以后竞选连任成功。从此,小布什走上了一条日后或许会被美国历史家称之为最神奇的通往白宫的道路。
2000年,小布什决定竞选总统。他说:“我如果赢了,我知道该怎么做;如果输了,那是命中注定。”他又说,如果不幸落选,他就有更多的时间陪父亲钓鱼。小布什在多次的挫折中学会了冷静和忍耐,虽然人们对他的批评还是不少,但又不得不承认,小布什内心坚强,人缘极好,又有领袖相。由于小布什本人的经历以及他的家庭和他个人的魅力,使他角逐美国总统终于成为现实。小布什一举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据厚达900页的《得州州长布什工作日记》记载,这位共和党总统在担任州长期间,每天早上不到9点钟不上班,然后在11时30分开始长达2个小时的午休时间,并在下午5时结束工作。多年来养成的生活习惯在他担任州长后并没有多少改变,小布什不喜欢开马拉松会议,会议时间超过10分钟对他来说就显得“冗长”了。年轻时不喜欢读书,当了州长仍然是甚少读书,更不愿意被烦琐的政策问题困扰自己,但对于工作时间内的各种仪式和宴会却“乐此不疲”,因此有人认为小布什的这一性格同前总统里根的特点极为相似。里根的最大特点就是随意,不刻意雕琢自己,毫不掩饰自己的性情。曾经担任过克林顿竞选参谋的莫里斯说,小布什可能不会知道前任的国务卿是何许人,也可能不能确切答出经济增长率,他就像里根一样,没有满腹经纶,不会引经据典,但是他却有一种特有的“领袖魅力”。
小布什的幕僚指出,他是一个大而化之的人,注重大目标,细节和过程则是部下的工作,并且将自己定位成一个“讲究效率的人”。小布什坚信法律和秩序,在得州当州长时,他是坚决主张恢复死刑的州长之一,他也因此成为废除死刑支持者攻击的目标。他宣扬传统道德,并希望以此帮助年轻人抗拒毒品。但就是这个布什,大学时代曾两次因恶作剧而被拘留,同克林顿一样逃避越战,而酒后驾车被吊销执照差点成为这次竞选中的“热门话题”。
小布什常夸口说他的得州经验可以在全美国推而广之,但是在党派旗帜更加鲜明和政策异见迭出的华盛顿,得州的经验能否成功推广,有待实际的验证,而且问题一大堆。在小布什看来,治国方式和途径似乎并不那么复杂,只要找到问题,找到能人,建立团队精神,全力以赴,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话虽这么说,但小布什平时却未必能做到这一点,除了这次挑选切尼作为竞选搭档被人称之为“可圈可点”之外,小布什在战略上的漏洞还是不少的,因此在上台后如何应对常规和突发性事件对小布什来说不蒂是严峻的考验。
恋爱、婚姻和家庭
想当年,31岁的劳拉在嫁给小布什前就有话在先:不在公开场合代表他作政治性发言。而今天,她却鼎力协助夫君,在美国第43任总统竞选中获得成功,自己也成为全美瞩目的第一夫人。
劳拉·韦尔奇40年代出生在得克萨斯州米德兰一个小户人家,是一边吃着汉堡、一边坐在车上看露天电影长大的一代,年轻时也是个人见人爱的淑女。她的父亲哈罗德·韦尔奇是一名成功的建筑师兼承包商,她的母亲詹纳·韦尔奇是热心的野外鸟类观察家,还是当地博物家学会的成员,劳拉是他们唯一的女儿。劳拉曾说:“从很多方面来说,我的童年十分幸福。我们可以自由地做我们想做的事。我们可以在市区骑自行车,午饭就用一个大汉堡填饱肚子。”因为是独生子女,劳拉从小就习惯独处,她的朋友曾这样评介劳拉:“她总是随遇而安,自得其乐,从来不追求什么荣耀。”劳拉年轻时就不重衣衫打扮,认为没有这个必要。多年来她一直留着一头短发,是同伴中最后一个结婚成家的人。她的朋友们一直在为她的个人问题着急,不断为她介绍朋友,但是统统被她婉拒。可后来她遇到小布什后却几乎以闪电般的速度走进了婚礼的殿堂———这令她的朋友们惊叹不已。
劳拉的理想是当一名教师,她曾说:“我特别崇拜我在上二年级时的一位老师,我想成为她那样的人。”这位名叫沙琳的老师在描述劳拉时说:“她是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孩,学习很拔尖,喜欢读书,人人都愿意与她交往。”劳拉曾就读于得州达拉斯的南卫理公会派大学,并在得克萨斯大学读研究生,取得了图书管理学的硕士学位,直到结婚前,她一直做图书管理工作。毕业后,曾在几所公立学校教阅读课。之后,她在休斯敦的一所学校当了一名图书管理员,与小布什住在学校的同一幢宿舍楼里。
1975年,当小布什从哈佛商学院毕业后回到米德兰从事石油工作后,双方的朋友曾试着为他们穿针引线,但劳拉当时对小布什的兴趣不大。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只要一听到“小布什”这个姓名,她就忍不住会联想到她最头痛的政治。因为劳拉可以说早就知道小布什及其家庭,他们两家住的只距离几个街区,上的是同一所小学和中学,又同时在学生会工作过。他们真正的相遇并相知是在1977年7月的一个露天烧烤晚会上,在他们相遇后,双双坠入爱河,小布什后来称,这是因为他从劳拉身上找到了一种“坚定的影响力”。
1977年11月6日,这是劳拉31岁生日的第二天,上午11时,在米德兰卫理公会教徒联合教堂,小布什和劳拉举行了简朴而严肃的婚礼。劳拉身着白色的结婚礼服,礼宾官是劳拉的表兄和小布什的弟弟。他们的朋友说:“他们俩都不想举行盛大的婚礼。”共和党民意测验专家曾说:“小布什的妻子劳拉让小布什变得稳重。她在人们眼中是一个具有宁静的说服力的人。”1981年11月,他们的双胞胎女儿降临人世。小布什毫不掩饰内心的喜悦,他一直认为双胞胎女儿的出生是他有生以来最重要的事情。
从许多方面来说,劳拉同小布什是属于互补型夫妇:小布什是出了名的懒汉,劳拉则是那种每次沐浴后都会把浴室清扫得干干净净的人;小布什“好读书,不求甚解”,且看完后到处乱丢,而劳拉博览群书,自己的书柜总是摆放得井井有条;小布什在外喜欢出风头,爱耍嘴皮子,遇事不冷静,妻子则不事张扬,遇事沉着冷静,话不多却总能切中要害。小布什曾说,是劳拉让他集中精力干事情,而且提醒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例如,去年7月底,小布什在得州奥斯汀的一次选民集会上正式推荐前国防部长切尼作为自己的竞选伙伴,这位得州州长在他新的竞选伙伴开始发言时,往后退了一步,站在妻子身边。切尼每讲一句话,人群中都爆发出一阵鼓掌声,劳拉·布什也击掌欢呼。可是她旁边的丈夫却无动于衷。于是,劳拉向小布什挪了不易为人察觉的一步,靠近后,她以敏感、几乎看不出的细微动作,稍稍向小布什的肘部温柔地靠了一下。她拍手微笑时,将手臂再次稍稍伸向丈夫身边,直到手肘触着他的手臂。小布什立刻心领神会,没有说一个字,也没有目光接触。在切尼又讲完一句精彩的妙语时,小布什也加入了振臂欢呼的人群。劳拉认为自己给小布什的生活带来了平和,小布什则给她带来兴奋与激情,正是这两种迥然不同的性格,使两人保持着长久的吸引力。今天,53岁的劳拉处于聚光灯下却不想抢镜头,作为政治家的妻子,她宁愿读书或干些园艺活,劳拉在接受采访时称,她不会学婆婆芭芭拉,也不会学希拉里。她说:“我认为,我就是我———劳拉。”
美国第四十三任总统布什不幸在老年的时候患了老年痴呆症.一天,布什六岁的小孙女琳妲正在做作业,却不知道一加三的答案,于是她跑向了爷爷:”爷爷,爷爷,你告诉我这个题目的答案好不好?”只见布什看了看她,又低下了头,看到爷爷的样子他很不解,于是去问妈妈,妈妈告诉她:”哦,别去打扰爷爷,他在思考!”后来小女孩在看一个历史记录片,当看到爷爷布什--当年的总统在听到9.11事件时低头不语的时候,小女孩兴奋地对大家宣布:我知道,我知道了,爷爷那也是在思考
⑧ 怎样看待布什访华
一系列的部长级会晤之后,布什来了。
11月8日,布什接受采访时盛赞中国及中国领导人:“我想告诉中国人民,你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国度,你们的国家正在良好地发展,我们想和你们建立良好的关系。”他希望进
一步认识中国领导人,称“胡锦涛主席是一个我喜欢拜访的人,他是个聪明的人,越熟悉他这个人,越能够更好地也更容易地制定出好的政策”。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10日在记者会上说,中方期待这次访问能够对推动中美关系继续向前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在暂时摆脱伊拉克问题以及其他困扰布什的国内问题的纠缠下,布什总统现在力图从亚洲拿点分。此前数周,他的系列外交行动效果不甚理想。在对拉美访问时,美国所提议的西半球自由贸易协定被否决,同时,他的政治盟友英国首相布莱尔也处在困境中。在国内,布什面临一个支持率下跌的困难时期。如何从此次东亚行中汲取力量,对美国民众显示他对美国在中东以外地区的利益关注,是布什此次出访的一大看点。
日本第一,但中国极其重要
与前一位美国总统克林顿不同的是,小布什并不赞同强调总统的“个性”,在出访日程上,他进行了谨密地安排。此次布什东亚四国行的行程先后分别是日本、韩国、中国、蒙古。日本是布什的第一站,日本传媒对此极为高兴,《读卖新闻》在谈到布什总统与小泉首相的会面时,用了一个雅致的说法“秋日漫步”,并认为此举“向亚洲其他国家显示日本如今已成为美国在反恐战争等领域不可或缺的同盟国这样一种美日‘样板’关系”。
“这样的行程安排,具有一种象征性,布什借此表明,美国东亚各国的外交关系中,美日关系仍是第一位的,但美中关系极其重要。”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美国问题专家沈丁立说。
在布什出访前,他曾表示会在此次东亚行中“敦促中日韩领导人展开对话”,以解决因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等原因造成的中韩等国与日本之间的紧张关系。
而对日程表上的最后一个国家蒙古来说,此次来访意义更为重大,因为这是美国总统首次访问蒙古。“访问蒙古是布什外交政策一个新的侧重点的反映,他借此向美国国内传达一个重要信息,即他并不仅沉迷于中东,同时也很重视加强美国在全世界的影响力。”北大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朱峰分析说。
议题众多,但没有决定性议题
2005年是布什的第二个任期的第一年,中美两国国家领导人和部长间的会晤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密集时期,随着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于上月访华,两国政府到了全方位的交流。同时,布什总统与胡锦涛主席于9月刚刚会面,此次来访会有什么新的议题呢?
《德国之声》将布什访华的重点归结为五点:贸易问题、保护知识产权、货币问题、台湾问题以及人权与宗教问题。
就在布什启程到亚洲访问前夕,美国国会下属的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于11月9日向国会提交了厚达222页的2005年度报告,报告估计美国2005年的贸易赤字可能达到2060亿美元,并要求美国财政部保持对中国进行人民币的升值施加压力。
11月初,中美两国就纺织品事宜达成一项为期3年的妥协协定,美国重新对中国纺织品引入配额制,两国间的贸易战暂时告一段落。此外,今年中国已经两次上调人民币汇率,而汇率的调整对整个国民经济都有触动,因此,应美国总统之当面要求而仓促地再次调整利率的可能性并不大。在其他几个问题上也大概如此。
“议题众多,但不会有一个议题是决定性的。”沈丁立教授说,他将此次布什总统对华访问的核心归结为两个方面:发展两国健康的经贸关系、共同磋商中国和平发展带来的新问题,前者如贸易汇率等问题,后者如石油与禽流感等问题。
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哈德利也认为,布什将设法推动中美在重要的优先议题上的合作,但预料不会带回具体的协议。
中美关系成熟,遏制或接触都显简单
在20世纪70年代,布什曾随时任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的父亲到北京生活过一段时间,但他承认,那段时间他并没有对中国进行深刻的了解。在第一任期上台伊始,布什就开始积极筹划访华。但受“9·11”事件的影响,2002年2月那次访华,布什的议题主要针对反恐。而三年以后的这次访问主题转变到围绕美国在东亚的直接利益上来。
布什在2002年访华时,将两国关系推进到“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层面。而此次出访前,他再次谈到美中关系时,称之为“良好而复杂的关系”。
沈丁立教授解读这个定义为:“中美关系已经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时期,双方都不指望靠一次会晤来解决问题。至于美国政府如何看待中国的和平发展,采取什么样的对华策略,双方早已取得共识。”
《纽约时报》14日发表的社论说,布什总统的亚洲之行的任务之一是设法使至关重要的对华关系回到正轨。
在布什访华前几天,他的父亲,前美国总统老布什也来到北京,并在演讲里说:“中国的崛起不可阻挡。”从布什前次访华至今的三年里,中美双方已经甚少使用遣辞激烈的语言,解决贸易纠纷时更加注重协商而不是针锋相对的制裁。“无论用遏制还是接触来形容现在的美国政府对华政策,都显得绝对和简单化。”沈丁立补充说。
布什此次要与日本政府协商的主题为美军在冲绳的驻军以及联合国改革等,而在韩国的主要议题仍然将是朝核问题。在日本古都京都,他和小泉一起参观了佛教名胜金阁寺,而在中国的日程安排中,他决定要在北京的一家教堂做礼拜。
由于此次议题趋于日常化,因此布什此次访问东亚四国与东亚的发展稳定关联性更大,但因为议题的常态而会给人一种感觉——此次访问不如2002年那一次意义重大。
⑨ 美国上世纪90年代怎么对待日本的经济
一、日美贸易摩擦战的回顾 事物发展和变化的规律表明内部因素是推动变化的决定性力量,外因只能通过内因发挥作用。日本在这场贸易摩擦博弈中铩羽而归,内因是缺少大局观,没有从战略角度处理当时的问题,坚持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和封闭的市场模式,“挤占”他国发展空间,严重违背了国际社会和谐共生的基本原则。外因是美国利用其在国际舞台上的主导地位,对日采取了强硬措施,有人说这是“阴谋”,却没有依据,算是一种推测,但是确实是导致日本经济持续10年衰退与低迷的极其重要因素。美国似乎扮演了一个不负责任的角色,美国却是在维护本国利益。
1.美国难容日本咄咄逼人的发展势头。20世纪80年代,日本长期以出口带动经济发展,不仅规模大,而且增长快,一片繁荣景象。由于这种繁荣是以对美欧乃至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贸易顺差为代价,这虽不能说是非此即彼的零和博弈,客观上却也抑制他国经济发展,“挤压”了他国发展空间,严重违背了和谐共生的国际社会准则。相比之下当时美国经济长期受到贸易、财政和消费三大赤字困扰,经济滞胀近10年而难以摆脱。1987年,美国经济经历“黑色星期一”,股市暴跌,经济衰退,危机四伏。随着洛克菲勒总部大楼落入日本人手中,多数媒体评论认为美利坚合众国正面临着与大不列颠相同的命运。日本方面也有评论家称“21世纪将是日本的世纪”。美国政治家布热津斯基也叹息“冷战结束了,输的是苏联,赢得却不是美国,而是日本”。20世纪80年代末在美掀起的日本“威胁论”得到了各界广泛认同。
2.美国反复、强烈地要求日本开放封闭市场都无效,最后才采取外部封堵措施,痛下杀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日贸易发生摩擦,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双方开展纺织品贸易谈判开始,直至90年代前半期两国政府之间商谈结构性协议,就两国之间经济关系几乎所有领域的议题进行全面磋商。美方前后提出:要求日本调控进出口增长速度,减少顺差;要求日本废除《大店法》,允许美国商业企业进入日本市场;要求日本改革固定的、具有排他性的企业合作关系等等。由于日本对美国式西方经济理念非常熟悉,辩称按照市场经济理念和关贸总协定等国际规则衡量,日本市场非常开放,无可指责。然而事实是当外国产品和投资进入日本市场时会遇到各种障碍。这些障碍有些是隐藏在政策实施细则里,直至遇到实际问题,精明的企业才可能意识到“这里存在障碍”,多数外资企业难以觉察;有些障碍是日本行会、商会的一些不成文规定在起作用;更加令人难以应对的障碍是在岛国意识主导下,日本国民价值观非常讲究团结。民族团结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就是排斥外来竞争,就是不喜欢购买外国产品。面对这些五花八门富有东方文化色彩的障碍美国非常恼火,既不能在关贸总协定诉讼日本,又不可能让日本国民洗脑,感到束手无策。有时美国甚至对日提出一些无理要求,强迫日本政府让步。如要求日本汽车出口实行自主限制;要求日本半导体出口设定目标等。1992年美国时任总统老布什甚至亲自出马,访问日本,坐镇指挥对日磋商。每逢这种情况,日本总能巧妙地想出对策,以一些表面让步与美国达成协议。事后美国政府很快就会发现日本的让步不过是一种象征性意义,对扭转全局不过是“杯水车薪”。总之,美国对日磋商,尽管软硬兼施,反复施压,可结果收效甚微。美国在一场旷日持久的贸易战中已经无法收手,恰巧正值冷战结束,美国有能力、也具备条件,可以对日采取强硬政策。
二、日美贸易摩擦战日本失利的外部因素
1.广场协议限制了日本政府调控经济能力。针对日本贸易从20世纪70年代起持续扩大的顺差和美国贸易严重失衡,逆差占到GDP的6%以上。1985年美国主导西方五国签字“广场协议”。五国同意联手干预外汇市场,让高估的美元实现软着陆,以及各国利用财政、金融政策维护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此后我们看到日元对美元连续10年升值,从1:240升至l:79,升值幅度67%。期间日本政府一直坚守广场协议,维护美元地位,明知美元资产在贬值,“黑色星期一”时也不得不指导日本企业大量购买美元资产;1988年明知经济有些过热,却不能收紧银根,结果刺激日本经济过度扩张。同时由于日元升值、外汇储备增加及升值预期,使得国际资本大量流入日本,内外资金大举进攻日本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价格开始疯涨,产生了大量泡沫。显然遵守广场协议,捆住了日本政府手脚,导致经济有所失控。
2.广场协议堵住了日本经济复苏出路。广场协议赋予美国政府主导各国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走势的权力,而美元相对日元的贬值不仅一直在削弱日本出口产品竞争力,而且还可以隐含有为某种特殊目的服务,达到特殊目的的作用。前面所述,美国对日谈判解决贸易摩擦问题持续多年没有结果已经无法收手,最终以逼日元升值为手段,在外部堵住日本出口。人们仔细分析日元汇率走势会发现,1993和1995年分别是日元急剧升值的两个高峰期,而此时日本经济正值战后第12次循环上升周期(1993年10月—1997年5月),经历从谷底爬出、逐步上升、进入繁荣的阶段。1993年日本出口正在带动经济从谷底爬升,已经出现明显拐点,但是爬升速度仅持续半年就因日元急剧升值,外需转为负值,拉低了经济增长水平而放慢了步伐,所以1993年、1994年日本经济仅增长0.5%和0.7%,在超低空飞行,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一种没有复苏感觉的复苏。1995年、1996年日本经济增长水平分别达到2.5%和3.4%,从数字上似乎反映出复苏步伐有所加快。然而这是日本政府于1994年、1995年实施大型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滞后半年发挥出的效果而已。1994年、1995年日本政府公布分别追加投入了15.3万亿日元和14.2万亿日元财政资金,用于建设公共事业,并测算出将对经济增长拉高3.0%和4.4%。换句话说当时日本经济如果没有政策支持,民间部门经济增长实际不过是在零上下而已,显然这两年经济复苏并不是民间部门经济自发性复苏,而是政府人为拉高的结果。而导致1995年、1996年日本经济民间部门增长停滞的原因就是日元急剧升值,外需负增长扩大,抵消了民间部门增长效果。在这连续多年出口环境恶劣影响下,日本企业不得不减少投资和压缩开支,所以1997年5月日本经济第12次循环出现下行拐点,进入衰退阶段,1997年、1998年经济再次出现负增长,直至1999年1月。显然20世纪90年代日元急剧升值的两个高峰期打击了日本出口与日本经济两次复苏势头放慢、停滞和夭折,两者之间高度相关,如此结局令人不得不怀疑其中的阴谋。
3.广场协议让日本忍受损失却不能自主避免。美国金融机构掌握有大量国际流动资本,响应美国政府政策干预信息,美各大金融机构带头大量卖出美元,买入日元或其他货币实现美元贬值。这意味着美国机构在不断地卖出贬值资产,买入升值资产,实现新增资产和既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为了维护美元国际地位,日本政府必须按照协议指导日本金融机构适当进行反向操作,即放弃购买升值的日元资产,去购买正在贬值的美国国债、股票、房地产等等,眼睁睁地看着新增和既有海外资产不断贬值。
三、日美贸易摩擦战日本失利的内部因素
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起飞,发展获得巨大成功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其创造了外向型经济模式。但这种模式也是导致日本失利的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对日本经济模式进行深入分析。
(一)日本经济模式产生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复兴时期国际竞争力十分弱小,由于资源极度贫乏,发展经济所需资源几乎百分之百依靠进口,对进口资源的大量需求客观上要求日本必须有大量出口才能实现外汇收支平衡,可以说发展出口,实现外汇收支平衡成为日本经济能否实现发展的最大障碍。为此,日本政府从国家角度研究和逐步摸索,总结、制定了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和一系列配套措施,最终演变成为一种制度化、长效化机制,这就是战后着名的“日本经济发展模式”。
(二)日本经济模式的机制特征
1.建立有强大的组织机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复苏时期,日本政府为了扩大出口,在国家经济政策决策的最高级别——内阁设置了“出口会议制度”。由首相亲自主持会议,定期召集有关省厅大臣出席会议,商讨解决扩大出口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以扩大出口为核心配置资源,从各方面给以政策支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最早出台的《外汇外贸管理法》中就有对发展出口所需外汇给予优先支持的规定,金融部门对出口企业所需信贷给予优惠的政策,对出口企业海外出差、海外设置分支机构用汇给予优先照顾的政策,甚至还有对出口业绩好的企业给予特别嘉奖,对出口企业给予进口紧俏商品配额的政策等。
3.以发展出口产业为核心,高度重视发展制造业。如对出口企业引进技术所需外汇给予优先安排,对出口企业所需资源进口给予优先分配,对出口企业设备折旧可以采用加速方法等等。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日本政府对出口产业提高技术水平的政策支持最为重要。具体有:一是对引进技术的控制只允许全国引进一次;二是国家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提高的研发给予费用支持;三是在产权制度上主张适度推广的政策等,这对日本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发挥了巨大作用。
4.建立强大的出口促进体制。对出口企业需要了解国际市场信息,国家财政出资,成立专门机构在世界范围广泛收集、整理、分析国际市场信息,为广大的中小企业无偿提供信息服务,以及对出口企业出国参展实行鼓励政策等。
5.形成出口带动经济周期性复苏的机制。在日本经济周期性循环的原理告诉我们,当库存增加超过一定限度经济就会陷入衰退。而日本经济周期性复苏往往从出口开始,当出口增加时企业库存就会减少,出口产业就会逐渐复苏。于是出口产业会增加设备投资,对日本装备制造业提出订货,于是复苏层面进一步扩大至全体制造业。当全体制造业复苏之后,相应地对服务业也会提出“增加订货”的需求,进而复苏扩展至第三产业,最终实现经济全面复苏。所以,出口经常是日本经济保持增长和实现周期性复苏的第一动力,投资往往扮演第二和从属性动力,消费者需求则成为经济复苏的最末角色。
(三)日本经济模式存在的缺陷
世界上任何事物发展如果走向极端,就会发生物极必反的变化。日本发展成功是仰仗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可对美贸易摩擦战失利归根结底就是日本对外出口扩张过度,造成国际关系严重失调,遭到美国、欧盟等世界上多数国家强行“调整”。日本经济失利自身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现如下方面。
1.过多地依赖国际市场。在日本举国上下共同努力下,20世纪50年代日本出口以轻纺品为主,为经济复兴立下功劳;60年代日本出口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出口大量增加,贸易收支由逆差转为顺差,带动经济实现持续高速增长;70年代借助两次石油危机,日本出口产品节能特点突出,深受国际市场欢迎,贸易收支顺差持续扩大,日本经济甚至比拥有资源的美国还率先走出危机,实现复苏;80年代,日本出口呈现咄咄逼人之势,一批具有代表性产品出口达到世界第一或位居前列,如钢铁、造船、机械、化工、电器、汽车等等。出口不仅成为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追赶美欧的“功臣”,更是日本国家的“光荣与骄傲”。然而,事物发展存在物极必反的规律,任何一套发展战略不管如何正确都是依据当时的环境、背景制定,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时空约束。日本政府不管环境如何改变,也不考虑本国早已克服了“进口刚性扩张”等问题,继续追求出口利益,在世界上“一花独放”,将自己置于孤立的地位,违背了世界和谐发展第一要义:和谐共生原则,以至于出口从日本经济发展成功的最大功臣变成贸易摩擦战失利的“罪魁祸首”。
2.日本坚持发展制造业、完整的产业链和过分扩张产能,形成过剩产能和扭曲的结构。从20世纪80年代起,日本产品出口开始呈现咄咄逼人之势,日本钢铁、造船、机械、化工、电器、精密仪器、汽车等产品出口,在世界上几乎没有对手。日元急剧升值以后,日本出口产业主动调整,将“重、厚、长、大”产品进行改造、升级,大力发展“轻、薄、短、小”产品。于是日本电器、自动化办公设备、精密仪器、机器人、半导体芯片、汽车、高端钢铁等产品迅速成为新一代出口主力,向世界市场发起新一轮进攻。产品竞争力之高令美欧国家企业几乎无法抵御,市场分额大量沦丧。强大的竞争力进一步刺激日本制造业加大投资,扩张产能,反过来过剩生产能有必须依赖出口,形成了扭曲的经济结构,失调的部门比例。当日本出口扩张的出路被堵,日本经济就找不到增长点,经济停滞的问题立刻成为各方矛盾突出的焦点,以至于从90年中期,日本企业不得不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处理产能过剩、过剩就业、开工率不足等问题,被迫进行长期艰苦的结构改革。
3.日本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与发达的制造业比,日本金融、信息、创新和知识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特别是金融业竞争力弱,理财产品少,直接金融更加不成比例,而且在这个领域缺少国际知名的一流企业。例如20世纪80年代美国华尔街经纪人开发出了复杂的电脑交易系统和数学工具,以便操作各种复杂、新颖的金融产品,但以野村证券为首的日本证券公司却没有进取,交易技术停滞不前。实践证明当日本“弱势兵力”对阵美国强大的金融机构时,日本的弱点暴露无遗。1990年美国摩根斯坦利已经警觉到日本股市存在的问题,指出已经达到危险的程度,应该卖出。于是国际流动资本率先离去,引起日本股市最初的暴跌,但日本着名的四大证券公司几乎没有反应。日本政府甚至以道义的概念指责外国投资者离场有悖信义。等到日本股市一路下跌直至1995年日本金融机构才认识到问题严重性,再想采取措施已事过境迁,接着1998年东亚金融危机爆发,日本经济雪上加霜,已经无力回天。
4.日本高储蓄,重投资、重生产、轻消费的政策,导致内需不足。作为日本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配套措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一直鼓励国民节俭消费,增加储蓄,为企业提供充足的资本,用以发展经济。日本政府还鼓励企业以投资带动投资、以生产带动生产,在金融领域鼓励以信用创造信用的方式发展制造业。这也是日本经济在20世纪50年代实现起飞,短时间内发展出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条、产业配套及产业内循环体系的重要经验。另一方面,日本政府在相当长一段时期视消费为经济消耗,置于次要位置,制定政策总是优先考虑企业利益。长期以往造成消费规模过小,形成内需不足,生产过强、过剩,经济增长不得不依赖外部需求生存和发展。比较发达国家经济结构,不难发现日本制造业比重偏高和个人消费比重过低的事实。所以,鼓励储蓄,节俭消费已经成为日本发展内需主导型经济最大的障碍之一。这个问题仍然困扰着日本经济未来的发展前途。
5.日本市场封闭的类型。日本市场属于表面开放、潜规则封闭的类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竞争力十分弱小,外汇极度贫乏。政府在设置经济体制时,还曾考虑到本土文化特色,与市场经济自由的竞争保持较大的距离,反而非常强调合作和避开锋芒等。其封闭型具体表现:一是为了实现各行各业实行适度竞争,以减少自由竞争过度发展造成经济损失,政府有意在各个领域扶植少数大企业,占据绝对优势,实行“寡头垄断”,由寡头企业建立和维护市场适度竞争的市场秩序。二是鼓励在日本大企业周围聚集大批中小企业为之配套,形成产业群或日产业链,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日本称其为“系列关系”。其系列关系之牢固不仅排斥外来竞争,而且对不同派系企业同样有强烈排斥作用。三是日本大企业在占据的销售或服务市场的大部分份额的前提下,可以实现价格“默切”和市场地域划分。四是政府扶植中小企业的政策,落实为让大企业留下零散市场空间给中小企业生存,“实行人人都有饭吃”的市场规则。五是日本岛国意识以团结为第一价值观,爱国影响了消费行为,在市场上表现为偏爱国货。在日本从企业到行业协会、经济团体再到政府、政党几乎无一例外地承认这种规则。这种规则实行的结果造成外国企业和产品进入日本市场重重困难,我们常常说世界500强企业竞争力如何强大,但在日本市场铩羽而归不在少数。美国就是对这种市场规则束手无策,最后只有压日元升值,从外部“封堵”日本出口,痛下杀手。
四、日美贸易摩擦战
(一)内外不一
日本政府在广场协议签字,摆出对美协调政策的姿态,却没有从根本上处理好对外经济失衡问题,向内需主导型模式转变。中曾根内阁时代,曾以大规模扩大公共事业投资刺激经济复苏,误认为扩大公共投资就是扩大内需,等同于内需主导型经济。可结果在经济陷入衰退时日本还是依赖外需带动复苏。当出口带动经济复苏失败后,政府屡屡动用财政手段,持续扩大公共投资。但是日本国土狭小,该修的公共设施都已齐备,在不需要的地方建设公共设施,投资乘数效果已经江河日下,经济不仅没有复苏,还无谓地增加财政负担,造成日本财政危机。
(二)国际利益高于经济规则
在处理国际关系上,日本没有认识到冷战结束,东西方格局打破后,原来的东西方阵营、敌友关系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美国正在寻找新的潜在敌手。而日本出口过度扩张早已超出了自由贸易范围,威胁到美国在国际社会的主导地位。从国际政治学角度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社会体系包括国际秩序、国际结构和国际价值观三大部分。世界上各国综合实力对比决定了各国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份额”,建立在空间份额基础上形成各国实力对比的结构关系和一种平衡、稳定的格局称之为国际结构。在共同价值观主导下制定的游戏规则称之为国际秩序。日本出口过度扩张一是挤压他国生存和发展空间,特别是挤压了美、欧等发达国家的发展空间;二是在经济全球化、自由化环境里形成一国独赢、一花独放的局面,违反了国际社会和谐共生的准则;三是在经济上冲击美国,动摇美国主导地位等于冲击了现行的国际体系;四是日本为国际社会做出的贡献不足以弥补大家遭受到的“损失”,因而日本的发展对国际结构和国际秩序提出的“调整”没有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和认可”。基于以上,当时的日本已经由冷战时期美国的盟友变为美国的威胁,美国为了维护其在世界上的强大地位,有理由对具备挑战者资格的国家采取措施,包括采取强硬的打压措施。
(三)对流动性管理失当
日本政府忽略了流动性过剩,造成经济泡沫化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任由国内国际流动资本大量流入股市和房地产。日本央行官员曾对笔者透露当时日本甚至没有对大量国际资本的流入进行监控。进而当经济泡沫破灭时,日本政府又没能及时指导银行等金融机构,指出问题的严重性,提出妥善处理不良资产的对策,一再错过时机,以至于问题越来越严重,发展到局面不可收拾的地步。
(四)结构扭曲、“单兵冒进”
日本政府过度重视发展出口和出口产业,认为出口大量增加是经济竞争力高的表现,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增加是国民财富的增加,对日本经济有利无害。这种分析问题的观点显然是站在国内立场,失之偏颇。日本制造业出口产品竞争力强,成为日本的骄傲,却刺激日本制造业过度发展,资源过于向制造业倾斜,结构发生扭曲。当出口出路被堵,制造业生产能力就会立刻发生过剩,经济增长就会陷入停顿,出口产业反成为日本经济衰退的始作俑者。
(五)政局动荡,政策过于摇摆,迷失了方向
20世纪90年代,面对泡沫经济破灭这样史无前例的艰难问题,客观上要求日本政府应该制定出一套成熟的政策,并且始终贯彻如一。但是在此期间日本政府前后更迭9次总理,改组内阁十几次,频繁的政策摇摆早已经令日本政治家和经济智囊迷失了方向。最具典型事例就是针对日本大型都市银行普遍拥有大量不良债权,濒临倒闭,政府是按市场经济规则听任其倒闭,还是采取实行保护政策。对此执政党、政府官员、经济学家、经济界着名人士广泛参与了讨论,各执一词,莫衷一是,这对日本政府的决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