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件传输 » 森林采访问题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森林采访问题

发布时间: 2022-05-05 00:20:28

❶ 我国森林现在的状况

一、我国森林资源状况

1997年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仅13.9%,人均有林地面积仅1.7亩,在世界上排在120位以后。根据国外对森林资源综合效益的研究,如果从兼顾森林的环境效益和木材供应的角度考虑,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拥有森林面积5亩,被认为是木材自给自足的一条最低界线。按此标准推算,我国需要将森林面积扩大到65亿亩以上,即全国森林覆盖率应达到45%以上,而且还必须搞好抚育管理,保持良好的林相,使林木良好地生长。
我国农村由于能源短缺,农村居民生活用能的绝大部分是薪柴和秸秆,致使薪炭林资源需求过大,对用材林和其他林种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中国每年消耗于薪柴的数量约占森林总消耗量的32.5%,但是中国目前薪炭林资源只能供应所需薪材总量的75%,其余的25%实际上是靠乱砍滥伐、破坏用材料资源取得的。中国薪柴采伐已超过合理采樵量的30%。过度的薪柴消耗,致使森林植被大面积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引起区域性气候、环境恶化;大量秸秆被燃用而无法还田,使得土壤有机质减少,土地生产能力下降;生物质能量作为燃料过度消耗,引起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农村能源建设及能源环境是中国可持续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我国森林资源状况喜忧参半

连年植树造林,给我国森林资源带来多大的变化?国家林业局今天公布的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自1994年至 1998年,我国森林覆盖率上升了1.43%,净增森林面积1370.3公顷。从整体上看,我国森林资源状况喜忧参半,林业生态建设任重道远。

全国森林资源的现状是:森林面积15894.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6.55%;森林蓄积量112.7亿立方米;全国人工林面积(不含台湾省)4666.7万公顷,蓄积量10.1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马福介绍说,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从1994年开始,19 98年结束。这期间,全国森林面积年均增长273.4万公顷,其中人工林年均增长 205万公顷,占年均净增量的74.8%;林木年均生长量45752.5万立方米,消耗量37075.2万立方米。这表明,我国林业工作在加快森林资源培育、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等方面都取得了显着成绩,保持了森林面积、蓄积量的双增长和林木蓄积量继续大于消耗量的良好发展势头。

马福指出,这次清查结果也表明整个林业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一是森林质量不高,单位面积蓄积量低,远远低于林业发达国家的水平。二是林龄结构不合理,可采伐资源减少。三是林地被改变用途或占用现象依然严重,保护的形势更为严峻。四是林木消耗量呈上升趋势,超限额采伐问题十分严重。这期间,林木年均净消耗量达37075.2万立方米,较上次清查增加了5082.8万立方米,年均超限额8679.4万立方米。

据介绍,虽然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位于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很低。我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5位,森林蓄积量列第7位。但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只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的61.3%,全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1.3%,人均森林蓄积量只有世界人均蓄积量的1/8。

根据第五次(1994-1998)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统计资料,我国林业用地面积26329万hm2,有林地面积15894万hm2(其中已成林人工林面积4667万hm2),森林覆盖率16.55%;活立木总蓄积量124.88亿m3,森林蓄积量112.67亿m3;全国人均有林地面积0.128hm2,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5;全国人均森林蓄积量9.048 m3,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8。我国森林资源从总体上看有以下五大特点:

(1)森林类型多样,物种资源丰富。我国地域辽阔,地貌类型齐全,气候的地域地带分异极大,自然条件复杂多样,从而形成了我国森林类型多样、植物种类繁多的特色。

(2)绝对量大相对量小,资源分布极不均匀。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汇编的《世界森林资源状况1997》,中国森林面积和蓄积分别位居全世界第五位和第七位。但因为中国人口多,占到世界总人口的约22%,从而使人均占有量小,而且资源分布极不均匀,总的趋势是东南多,西北少。

(3)森林资源结构不够合理。一是各林种比例现状与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多种效益的要求不相适应;二是林龄结构不够协调,林分低龄化问题突出。

(4)林地利用率低,单位面积蓄积量小。我国的林业用地利用率仅为50%左右,而一些林业发达国家一般都在80%以上,美国、德国、芬兰等国都超过90%;全国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为78.06 m3/hm2,相当于世界平均114 m3/hm2的68.5%。而且各省林业用地占土地面积比重差异大,残次林的比重也较大。

(5)人工面积大,但质量有待提高。建国以来我国人工造林成绩显着,人工林面积居世界第一位。目前保存的人工林(不包括进行了采伐利用部分)面积达4667万hm2,约占现有有林地面积的30%;人工林蓄积10.13亿m3,仅占森林总蓄积的10%。全国人工林单位面积蓄积还不到整个林分平均水平的一半,质量有待提高。

2 森林资源的生态作用

森林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自然功能最完善、最强大的资源库、基因库和蓄水库,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减少污染、美化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与森林资源的直接经济效益比起来,其生态效益的贡献要大得多。日本科学家在70年代曾对其国内森林生态价值进行过一次测算,其结果让人惊诧不已,因为每年的总价值高达1200万亿日元。国内也曾有人做过测算,森林的生态效益大体为直接经济效益的8-10倍。由此可见,森林资源的生态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3 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频繁的自然灾害一直在不停地给人们敲响着警钟。尤其是1998年夏季,我国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灾,受灾范围遍及全国29个省(区、市),由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多亿元(而建国以来至1997年累计一国林业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仅为588亿元)。根据专家们的分析,水灾的根本原因是森林采伐和植被减少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洞庭湖的变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洞庭湖湖面由50年代的4350 km2萎缩为如今的2691 km2除了围湖造田的因素外,湘、资、沅、澧四水和长江上游的水土流失便是主要原因。据测算,每年冲入洞庭泥沙平均达1.29亿m3,而输出量不足0.33亿m3,平均有近1亿m3泥沙沉积湖底。自1951年以来,洞庭湖已淤积了40多亿m3,湖底平均淤高了1.7m,年均抬高3cm。昔日八百里洞庭的浩瀚风采已荡然无存。

随着对森林资源生态作用认识的加深,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已逐渐得到确认。在1998年水灾期间,国务院就发出了“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紧急通知,1998年底又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重点地区天然林保护工程。目前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也将“山川秀美”列为两大主要目标之一。总之,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一件大事。而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是任何其它行业都不能替代的。

4 从生态环境建设看林业的工作重点

由于林业已成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力军。因此,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便成为林业的首要工作。针对我国目前森林资源的特点,今后一个时期内林业工作的重点是:

(1)分类经营,分区突破。对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一定要分类经营,并加快实施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由于森林资源分布极不均匀,且各具特点,因此就全国而言,必须分区突出重点,不搞“一刀切”。

(2)保护和发展并重。一方面要加强对资源的保护,尤其是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和重点生态工程区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另一方面还必须大力发展森林资源,建立起以商品林基地为核心的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3)提高单位产量。一方面要加强资源管理,依法治林;另一方面要增加科技含量,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增加对木材等林产品的有效供给。

(4)提高林地利用率。要使森林覆盖率逐步而稳定地提高,重点是要提高林地利用率。首先要加强对宜林荒山荒地的人工造林,保证迹地及时更新;其次是加强对低产林、疏林和灌木林的改造。

(5)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坚决制止一切毁林开垦行为,对已开垦的陡坡地必须按计划逐步退耕还林。这一方面达到了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进一步扩大森林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当今的新形势下,林业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要达到“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中的森林资源增长目标,我们还任重道远。

❷ 保护环境的调查采访怎么写啊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一、分好小组,选准课题

我把全班学生分成四组,确定好各组环保方面实践课题,由各组组长具体负责,小组成员互相协作,共同完成。

各组任务分配如下:

第一组负责调查采访。本小组成员负责调查采访,对象是本地农民,内容是近几十年来,本地的野生动物数量、迁徒等方面的变化情况。

第二组负责观察,要求本小组成员负责观察周围环境污染情况:看看工业废气是否作了处理?

第三组负责查找资料。由于人为的原因,环境遭遇到破坏后对人类惩罚方面的例子。寻找这方面的相关内容。

第四组负责实验。采用受了污染的下游溪水试养一缸小鱼,用没有受污染的池塘水养一缸小鱼,两缸小鱼进行对比实验,认真观察,并写好观察日记,将会产生怎样的结果?

二、收集作业,整理资料

各组整理相关内容概括如下:

第一组:通过采访本地的老人,归纳如下结论:解放前,龙田镇境内随处可见到乌龟、甲鱼、穿山甲、大跃进时大炼钢铁,这些动物明显减少,近年来,穿山甲在我地已经绝迹。但是,野猪、山羊、刺猬的数量在近年来有迅速上升之势,在周围深山中随处可见。

第二组:本组完成的观察题。学生通过观察,整理成如下资料,简述如下:工业污水都排放在附近的小溪中,废气也没有作任何处理。集镇居民的粪便和生活污水直接流入附近的溪水中。

第三组:搜集破坏环境后带来不良后果的资料。(略)

第四组:实验题。学生通过实验得出如下结论:用渗和了工业废水的溪水养鱼虾,鱼虾相继死去,用污染了生活的用水养鱼,结果也是如此。而且自然塘水所养的鱼虾相安无事。

三、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第一组结论:

1、由于大剂量地使用农药,大面积使用化肥,导致动物特别是水生动物急剧减少,有的已经消失。

2、由于大跃进时大炼钢铁,森林全部被砍伐,加上毁林开荒,华南虎失去了栖身的场所,加上人为捕捉,所以龙田的华南虎早已消失。

3、麻雀的窝全部搭在农户的茅草屋中,由于改革开放,农民致富了,茅草屋被楼房所代替,和茅草屋相依为命的麻雀失去了栖身之所,不能敷衍,只得消失或迁徒。

4、近年来,由于国家重视西部地区的封山育林,加上人民环保意识的增强,森林覆盖起来了,野生动物也有了栖身之所,所以;野猪、刺猬、山羊等野生动物大多外地迁来,数量越来越多。

第二组结论:

1、呼吁环保部门,对工厂排污进行综合治理。

2、严禁乱倒垃圾,集镇居民的粪便要进行化粪处理。

3、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规范采石采沙,尽量减少水土流失。

第三组结论:

1、大量死鱼的原因是和河上游工厂排放的污水有关,呼吁环保部门对违规工厂进行整顿。

2、要使龙田成为绿色旅游乡镇,植树造林,保护环境是其中一大举措。

第四组结论:

1、由于工业污水中含有各种毒素和对生物有害的物质,导致生物缺氧死亡。

2、生活用水中含有各种污染源,如:洗洁精、除厕灵、洗衣粉等,可致使生物中毒或缺氧死亡。

四、明确意义,动这以行

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深深地体会到了我们身边有许多破坏环境的人为因素,环境污染给人和运动造成极为严峻的后果,保护环境,利国利民,破坏环境,贻害子孙,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做好以下三件事情:1、要求参加活动的学生每人写好一篇作文,也可以是观察笔记,题目自拟。2、自制保护环境标语警示牌。3、每人办好一份环保小报,并由老师组成的评审组进行主评选。

❸ 一名森林小记者在袋鼠当上了“万兽之王”时,采访了许多小动物,小动物们都是怎么说的呢写下来。小鸟说

袋鼠当上万兽之王后要求动物们都跳着走路,
你能飞吗?

❹ 人与周围环境采访稿

地球只有一个,生态环境,是要靠每一个公民来维护的。现在,周围的环境都正在变化。花草枯萎,动物也正在面临频的危机。环境的恶化都是人类一手造成的,而恢复地球的美丽,也只有人类才能保护好。解铃还需系铃人,我们必须好好的,携手保护。

你知道世界分为几个部分吗?两个,分别是陆地和海洋。陆地是人类和野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而生物每天所吸取的氧气部分正是从那“大功臣”树爷爷身上得来的。树木它每天都在为人们服务,但人类却只顾盼眼前利益把他们毁了。人类的摇篮是大海,大海所供养人类的东西实在数不完。特别是碘,碘是从大海里所得的,如果没有碘,人类的疾病会很多。

现在,大气的污染使地球遭到破坏。这一不是一个人的问题,已关注到全球。在大气中,常飘浮着尘,尘不是只会害人,它是降雨的要物体。我们是以保护大气的,只要尽量减少使用对有环境污染的东西,如:一次性木筷、胶袋、饭盒……减少使用一次性的东西就可以了。

其实,我国是世界13个缺水的国家之一。当然,你一定会想到:海有这么多水,我们还害怕什么呢?告诉你,我国的人占水资源的20%。人体的水分占70%,如果没有水分,我们会干竭而死。

噪音,每个人都憎恨。但也都只能怪我们。要是我们能减少对树木砍伐的噪音,还有那工厂无节制地放出机器声与毒气,那么所谓的噪音怎么又会来侵蚀我们呢?要知道,噪音会影响我们的脑细胞,会把我们的寿命减少,严重的还会令人类死亡。

垃圾,人类想把它控制并不易,要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把它们消灭。就算用火把它烧过粉碎,让它在人们眼前消失。可是,它的灵魂还在半空中飘浮,这是有害基因,会影响到大气,大气会影响到人类,最终,人类自己种下的祸根,还是要人类自己来解决。这样既对大自然没有好处,还会使地球越发苍老。

城市,是人类的家,但我们却把森林的家毁了。人们只为了挣钱,就不顾一切,把任何东西当买卖。

保护环境,属于每一个人,是人类的职责。让我们齐动手,保护这可爱的地球吧!

A 制 制作时间:2005年6月13日 调查原因:了解环境的破坏。

大气污染的危害
大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大气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对局部地区和全球气候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从长远的观点看,这种影响将是很严重的。
一: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燃料中含有各种复杂的成分,在燃烧后产生各种有害物质,即使不含杂质的燃料达到完全燃烧,也要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正因为燃料燃烧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破坏了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平衡,以至可能引发“温室效应”,致使地球气温上升。
臭氧层破坏 臭氧层是地球最好的保护伞,它吸收了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然而近二十年的科学研究和大气观测发现:每年春季南极大气中的臭氧层一直在变薄,事
实上在极地大气中存在一个臭氧“洞”
这种臭氧损耗现象是一种反常现象,这是否表明这一紫外线吸收层正处于全球性灾难呢?通过不断的科学研究,人们发现人类社会活动释放的物质严重的破坏了臭氧层,当然这种现象还受到这一地区独特的气象状态(极涡、寒冷的平流层温度、极地平流层云)的影响。
酸雨
有人认为酸雨是一场无声无息的危机,而且是有史以来冲击我们最严重的环境威胁,是一个看不见的敌人。这并非危言耸听。
随着工业化和能源消费增多,酸性排放物也日益增多,它们进入空气中,经过一系列作用就形成了酸雨。
人们对酸性排放物已经有了控制,但仍然还有酸雨现象。大气尘埃可能是造成酸雨问题的另一原因。 酸雨
旱灾:
广东省 — 2004年下半年中国南部大旱,广东省成为重灾区。自2003年10月以来,广东已经连续2年发生了冬秋连旱,直到现在旱情也未得到完全缓解。绿色和平气候变化小组于2005年1月上旬沿广州北上清远,乳源,韶关。深入粤北干旱腹地,追寻干旱的足迹,探访旱灾之源。所到之处,鱼塘干涸,庄稼枯萎,土地龟裂……

中国广东省长期干旱是全球暖化的一种征兆

海啸:
海啸,亦是自然灾害中最大损失的一种。自2004年12月26日环印度洋大海啸至今,这场史无前例的浩劫已经过去百余日了;当初身陷巨浪、与漩涡搏击的人们现在已经开始适应灾后的新生活。而几个月以来,持续关注那场灾难的新闻工作者也为我们记录了许多难忘的瞬间,从这些非同寻常的画面里我们不难看出:人类总是在以坚韧不拔的精神战胜灾害的过程中不断前进;人类发展的每一步,都是一个与自然界抗争的过程。作家海明威曾经说过: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在出现自然灾难,以至所有灾难的时候,人类都需要团结……

采访人:A 采访对象:清洁工人
A:叔叔您好!请问您能抽一点时间接受关于“我们与周围环境”的采访吗?
清:可以!
A:请问您经常在大街上工作辛苦吗?
清:这当然辛苦咯!
A:对此您有什么感想呢?
清:哎!现在的人越来越不讲究卫生啦!有什么垃圾也随手扔,也不找找周围有没有垃圾筒;有点咳嗽也随地吐痰。根本不理解清洁工的辛苦和环境的恶化。
A:您对政府的乱丢垃圾罚钱,有什么感想?
清:这可以减轻我们的负担咯!可是治标不治本呀!
A: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通过这次调查,我了解到了环境的恶化情况;亦了解了清洁工人们的辛苦。如果我们为图个方便,而乱丢垃圾,是一种丑恶的行为。我在此呼吁:请大家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

❺ “人与环境”问题越来越引人们的关注,如果你是记者,就环境保护问题采访当地的环保负责人,你准备提哪三

1、现在汽车尾气排放越来越多,我们该怎样解决?
2、垃圾随地排放现象增多,小区物业将怎样管理?
3、小区里宠物随地方便、有人随地吐痰的现象增多、、甚至有人乱丢垃圾该怎样抑制怎样的情况发生?

❻ 小记者采访当地人民怎么问有关低碳环保的问题


2:爱鸟周:每年的4月~5月初(具体时间由各省、市、自治区规定)确定一个星期为“爱鸟周”。

3:禁毒日6月26日。
4:无烟日5月31日。
5:环保日6月5日。
6:森林日3月21日。
7:臭氧层保护日9月16日。
8:环境保护热线电话12369。
9、环保标志:

向左转|向右转

环保标语:
保护环境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追求绿色时尚 拥抱绿色生活
同建绿色温馨家园 共享清澈碧水蓝天
风调雨顺 始自环境保护 人寿年丰 源于生态平衡
积德行善 造福后代 百年大计 环保第一
我爱花 我爱草 我爱青青小树苗 不摘花 不踏草 不折树枝不乱摇 花草树木是朋友大家都要爱护好
治理环境污染 重现丽日蓝天
爱青山 绿水 爱蓝天 白云 让生命在爱中每时每刻充满活力
当环保卫士 做时代公民
保护生态环境 造就秀美山川
人类靠环境生存 环境靠人类保护
生命和绿色拥抱 人类与生态共存
关爱生命健康 倡导环保时尚
我环保 我自豪
让环保扎根现在 用绿色昭示未来
同在蓝天下 共爱一个家
追求环保是你我的心愿 参与环保是你我的责任
拥有绿色 人类将不会失去梦想
青山绿水蓝天 共创美好人间
还地球一片净土蓝天 让人类永远幸福美满
珍爱生命 保护环境 造福人类
让地球远离污染 让绿色走进家园
人人参与环保 共创绿色世纪
保护碧水蓝天 营造绿色家园
绿色是生命之源 绿色是人类之根
百业要兴 环保先行
改善生态环境 营造绿色家园
用我们的双手栽下漫天的绿色 用我们的心灵守望五彩的家园
争做环保使者 共创绿色文明
人人播撒绿色爱 处处享受环境美
成就绿色 成就未来
崇尚绿色消费 打造精彩生活
重视生态功在千秋 保护环境造福万代
积攒绿色 储蓄生命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有效保护生态平衡
地球我的家 环保靠大家
环境是生存之本
以法保护自然环境 以德创建社会文明
环境与生命共存 环保与健康同在
发展以市场为本 生存以环保为先
保环境爱家园 健康生活每一天
爱山爱水爱林爱鸟爱人类 护天护地护花护草护环境
绿色与生命时时相伴 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
地球共同的家园 环保人类的责任
“取之思尽、用之思绝”请珍惜我们有限的资源
既要金山银山又 要碧水青山 有了碧水青山 才有金山银山
祸从污染起 福自环保来
有了健康的地球 才有幸福的明天
文明村村村迈大步 环保户户户奔小康
问渠哪得清如许 唯有环保碧水来
保护环境 做一个文明的现代人
家事国事天下事 环境保护是大事
青山助人寿 碧水悦人情
得到的不是永恒的拥有 失去的将永不会再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保护生态环境 共健美好家园
人人保护环境 家家幸福康宁
美好的生活从环保开始
保护人类环境 延续地球生命
生命只有一次 地球只有一个
树成荫 草成被 花吐艳 驻四季皆春 山变绿 水变清 鸟歌唱迎八方清风
保护环境是责任 爱护环境是美德
清新氧气源于绿色 健康生命源于自然
巍巍中华环保行 人人奉献巨龙腾
同处蓝天下 共栖地球上——让我们的世界更好
环保 还宝 让我们的世界更好
人人爱心献环保 明天生活更美好
既要金山银山 更要碧水蓝天
拯救地球刻不容缓 保护环境迫在眉睫 共建家园任重道远
保护环境 利国利民
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建设绿色文明家园
保护人类生态环境 倡导全球绿色文明
地球我的家 环境靠大家
处处鸟语花香 生活充满阳光
大力增强环保意识 提高全民环保素质
还天地之本原 传人类之文明 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开发与环保同步 生产与治污并举
失去生态平衡 人类寸步难行
珍惜水土资源 实现持续发展
一人一年一棵树 绿山绿水绿山河
同顶一片蓝天 共护一方水土
草木皆有生命 爱护方显真情
保护生态环境 实现持续发展
保护人类环境 营造绿色家园
退耕还林还草 保护生态环境
绿化美化净化 靠你靠我靠他
环保 人类共同的大业
金钱是一时的利益 环境是永恒的资本
生态不平衡 人类不安宁
地球是我家 爱护靠大家
塑料包装用一次 白色污染害几世
爱护碧水蓝天 拥抱美好明天
合理使用资源 维护生态平衡
前人栽树 后人乘凉 前人伐木 后人遭殃
自然的绿色 永远的选择
蓝天碧海热情的心 环境保护高尚的人
善待自然千秋业 平衡生态万代功
环保靠大家 关系你我他
绿化祖国山青水碧千秋美 平衡生态人杰地灵万里春
百花竞艳百姓乐 万木争春万年安
净化环境治污染 保护生态讲文明
心系人类命运 营造生命绿洲——中国环保
保护环境 利国利民
固土防沙 草木当家
环境人人护 子孙代代福
人人参与环境保护 个个争当绿色天使
共植万顷绿地 同撑一片蓝天
少一个烟囱 多一片蓝天
作环保模范 扬环保美德
手拉手办绿色奥运 心连心迎五洲健儿
绿色世界 你我共创 清新气息 大家共享
为大地添一抹绿意 为世界增一份生机
环保与生活相融 环保与时代同行
植树造林子孙富 插青播绿华夏春
点点滴滴环保情 殷殷切切强国心
开拓文明事业 树立环境意识
保护母亲河 关爱生命源
美丽的心灵需要塑造 优美的环境需要保护
呼唤公民环保意识 建立绿色生活方式
发展以市场为本 生产以环保为先
用汗水美化青山 用爱心缔造家园
与生命相约 与环保局同行
保护环境谁受益 造福子孙我为先 人人自律
关爱人类环境 倡导绿色文明
倡环境保护之风 走持续发展之路
同心关爱自然容颜 携手描绘美好河山
人类要生存,环境要保护
举手作环保,世界更美好
拒食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
保护生态环境,倡导文明新风
除了足迹、什么也不留;除了摄影、什么也不取
今天节约一滴水,留给后人一滴血

地球环境污染现状和各种生物的灭绝情况:

人一直以为地球上的海、陆、空是无穷尽的,所以从不担心把千万吨废气送到天空去,又把数以亿吨计的垃圾倒进海洋。大家都认为世界这么大,这一点废物算什么?我们错了,其实地球虽大(半径6300多公里),但生物只能在海拔8公里到海底11公里的范围内生活,而占了百分之九十五的生物都只能生存在中间约3公里的范围内,人竟肆意地从三方面来弄污这有限的生活环境:
海洋污染:主要是从油船与油井漏出来的原油,农田用的杀虫剂和化肥,工厂排出的污水,矿场流出的酸性溶液;它们使得大部分的海洋湖泊都受到污染,结果不但海洋生物受害,就是鸟类和人类也可能因吃了这些生物而中毒。
陆地污染:垃圾的清理成了各大城市的重要问题,每天千万吨的垃圾中,好些是不能焚化或腐化的,如塑料、橡胶、玻璃、铝等废物,它们成了城市卫生的第一号敌人。
空气污染:这是最为直接与严重的了,主要来自工厂、汽车、发电厂等等放出的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每天都有人因接触了这些污浊空气而染上呼吸器官或视觉器官的毛病。我们若仍然漠视专家的警告,将来一定会落到无半寸净土可住的地步。

自从人类出现以后,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由于人类只注意到具体生物源的实用价值,对其肆意地加以开发, 而忽视了生物多样性间接和潜在的价值,使地球生命维持系统遭到了人类无情地蚕食。科学家估计, 如果没有人类的干扰,在过去的2亿年中,平均大约每100年有90种脊椎动物灭绝,平均每27年有一个高等植物灭绝。在此背景下,人类的干扰,使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灭绝的速度提高了100-1000倍。 1600年以来,有记录的高等动物和植物已灭绝724种。而绝大多数物种在人类不知道以前就已经灭绝了。 经粗略测算,400年间,生物生活的环境面积缩小了90%,物种减少了一半,其中由于热带雨林被砍伐对物种损失的影响更为突出。估计从1990-2020年由于砍伐热带森林引起的物种灭绝将使世界上的物种减少5%-15%,即每天减少50-150种。在过去的400年中, 全世界共灭绝哺乳动物58种,大约每7年就灭绝一个种,这个速度较正常化石记录高7-70倍;在二十世纪的100年中,全世界共灭绝哺乳动物23种,大约每4年灭绝一个种,这个速度较正常化石记录高13-135倍……。以下是一组来自国家环保总局的最新数据 :中国被子植物 有珍稀濒危种1000种,极危种28种,已灭绝或可能灭绝7种;裸子植物濒危和受威胁63种, 极危种14种,灭绝1种;脊椎动物受威胁433种,灭绝和可能灭绝10种……。生物多样性受到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威胁。 生存问题已从人类的范畴扩展到地球上相互依存的所有物种,许多人都在思考着同样一个问题——我们能留给下一代什么?是尽可能丰富的世界, 还是一个生物种类日渐贫乏的地球?不断攀升的数字敲响了世纪末的警钟,人类改造世界的美梦蒙上了一层阴影,不少人惊恐地自问:不曾孤独来世的人类,难道注定要孤独地离开?答案也许可以从150年前一位印第安酋长的话中找到——“地球不属于人类,而人类属于地球

❼ 采访远足的人该问什么问题

1、远足沿途要保持环境整洁,不可随手乱丢垃圾。
2、青春的呼唤,使我们远足的信念在心中牢牢扎根,脚下的追寻之路似草一般疯长。我
3、我们今天去远足,到日薄西山,才愉快地回家。
4、大热天的这次负重远足活动,同学们尽管头昏眼花、腰酸背痛,仍齐心协力,决不放弃。经过一晚的养精蓄锐,大家勇往直前,互相鼓励,迈向目标。
5、我将到森林里进行一次远足,让我的眼睛陶醉在自然界的美丽之中。

6、老师对今天远足,同学们经过瓜田时,都能强忍饥渴,秋毫无犯,十分赞许。
7、金秋十月,秋高气爽,是远足的好时机!
8、假如人生是一次远足,你就是我最好的驴友!
9、我们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去远足了。
10、下次我们可穿着雪鞋远足,这绝对是一种饱尝阳光、增添精力的不同体验。
11、风是有了梦想才去追逐,云是有了梦想才去远足。
12、该运河对远足者,骑马者和运河爱好者来说是条风景优美,野趣十足的路线。
13、迷路的远足者在暴风雪中得了雪盲症。
14、如果你到山里远足,务必要带一双耐穿的靴子。
15、夏天,背包族涌至这座火山,沿山路远足、采摘浆果、采集蘑菇。
16、人生是一条看不到尽头的长路,我们每个人则是人生道路的远足者。

1. 人生,恰似一次远足,重要的是,在痛苦中学会微笑。
2. 散步是日常的,远足却需要机缘和更精心的准备。
3. 摘一朵喜红的朱槿花,簪在用破渔网围着的篱笆上,预卜:
如果明天早上花还在,那就是好天气,后天可以远足;
如果掉了,就是下雨,远足“又要”取消。
花不见了,花自己去远足。
4. 秋日远足,最好迷失而不知归途。
5. “遁世隐居”或者“远离尘嚣”其实是困在陷阱中的远足。
6. 望远方长城万里,看脚下流水人家;各领风骚诉千年,远足四海梦故乡。
7.
如果理性的放空是一场远足,那么走错了路可能是我喝多了还未醒来!8. 人生,恰似一次远足。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9. 艳阳天下,年华如梦, 点燃第一支香烟,感受一个人的迷离, 背上一个梦我开始远足。
10. 人生就是一次长途的远足,有人带路才不容易迷路。而一禅目前走过最长的路,就是师父的套路。
11. 海马体与我们身处的时空信息的记录息息相关,它是我们精神远足的中央车站,记录着我们精神层面的各种事情。
12. 爱尘土,你就去远足。爱繁星,你就去登高。
13. 在能看见的第一天下午,我将到森林里进行一次远足,让我的眼睛陶醉在自然界的美丽之中,在几小时内,拼命吸取那经常展现在正常视力人面前的光辉灿烂的广阔奇观。
14. 趁秋风未起,肃杀未到。邀三两好友,远足登山。取崖下清泉,泡一杯香茗,观银杏之金黄、枫叶之红艳,畅所欲言,谈经论道,岂不乐哉?
15. 他们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他们净手焚香,拜于先贤的名迹之前,他们踏月醉归,在峰顶扪叩头上的星星,在古刹听琴,在侧院扫雪烹茶,他们清谈彻夜,远足经年,秋风清兮秋月明,桂树团团兮白石齿齿,我们心摩神追,是为大乐。

❽ 急需一篇关于植树节的采访成稿

初春是植树的最好季节,上周六就是我国政府规定的植树节,学校没有组织大家进行植树活动,一是学校里能植树的地方都种上了,二是:校外的绿化有关部门和集体都有了种植规划,我们帮不上忙。那么植树节里,作为学生的我们该做些什么呢?那就是爱树!

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我校是常熟市绿色学校,校内的花草树木种类有70多种,绿化面积达19126平方米,给我们营造了一个优美、舒适的工作学习环境。校园里一草一木,一花一叶都凝聚了校园种花工人的汗水与心血,来之不易,我们应好好的珍惜。

爱树就是爱惜生命。要知道,地球上有了绿色植物之后,才孕育出动物生命,从人类的祖先古猿的诞生,到进化为现代人猿,在森林中至少度过了100多万年的时间,可以说人类是在绿色的摇篮中逐渐成长起来的。林中的雾霭,鸟鸣虫吟,野草芳花,飞禽走兽,使我们的祖先日臻完美。在我们每个人的细胞基因里,隐藏着多少绿色的生命秘密啊!现代社会里,我们常听说:许多小孩得了古怪的什么"游戏机综合症"、"儿童孤独症"、"儿童高血压"、"电视眼"、"高楼综合症"等,而大人,高血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压、冠心病、糖尿病、消化性溃疡、神经衰弱,癌症等发病率逐年上升,这些无不与人们生活环境缺少绿色植物有关,所以爱护绿色环境,营造绿色环境,也就爱惜了健康,爱惜了生命,回归了大自然,找回人类失去的宝贵天性。

爱树还是一种传统,爱树的核心就是"种",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不年年种树?在我国,哪一个地区,哪一个城市,哪一个乡村,没有每年的绿色计划?从国家领导人到平民百姓,谁的一生中不种活好几棵树?植树节将成为我国一个有特殊意义的传统节日。在东欧,在法国巴黎有这样一个习俗:婴儿出生要栽一棵"理想树",上学时栽一棵"求知树",18岁时栽一棵"青春树",大学毕业栽一棵"成才树",结婚时栽一棵"同心树",一个人一生中平均栽活6棵树。这样,人人栽,年年栽,代代栽,栽出点点新绿,栽出片片生机,栽出不断扩大的生存空间,栽出无边无际的波涛汹涌的森林之海,那无所不在的森林,也将染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染绿它的历史,染绿它的风俗习惯。

爱树还是一种美德,一种情操,一种文化。人人都喜欢绿色环境,但并不见得人人都自觉爱护并创造绿色环境。因此,自觉、热情的创造、爱护绿色环境,来源于他对生命意义认识的升华,源于他公心,源于他对社会,对人的关心。试想一个极端自私自利,对社会,对人漠不关心的人,他会珍爱树木花草吗?

爱树木,爱花草,爱鸟兽是一种美德,孩子们从小就应受到这样的环保教育,这种绿色的教育,绿色的熏陶,会让我们每一位人的人性更美!

❾ 我国对森林有什么保护措施

林业政策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2、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3、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林业的意见
4、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社会办林业的通知
5、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

林业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
6、 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
7、 国务院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
8、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9、 国务院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11、国务院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
12、国务院森林防火条例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检疫条例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
15、退耕还林条例
16、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办法
17、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
18、安徽省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19、林业部森林公园管理办法
20、安徽省国有林场商品林采伐销售招投标管理暂行办法
21、安徽省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资金管理实施细则

森林健康:中国的绿色选择
——访国家林业局造林司司长魏殿生

森林健康问题正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家林业局已从2001年开始,与美国林务局合作开展了中美森林健康合作试验示范项目,并在理念、技术等层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目前仍有许多人在森林健康对于当前我国林业发展有什么意义、我国在森林健康领域开展了哪些工作、今后有什么打算等一系列问题还存在着疑惑。为解答这些疑问,本报记者采访了国家林业局造林司司长魏殿生。
森林健康:中国林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记者:森林健康对促进我国林业发展的积极意义在哪里?
魏殿生:森林健康对于指导我国当前林业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林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协调“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等都将发挥积极作用。
进入新世纪,我国林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实施六大工程,推进五大转变,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林业已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此时,在我国引入和推行森林健康正逢其时。贯彻和推行森林健康理念,要求我们必须用系统观点、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人与自然和谐的观点来指导林业实践,注重各个环节的相互关联。贯彻和推行森林健康理念,能够提高我国的森林经营水平,使森林经营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贯彻和推行森林健康理念,有利于形成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有利于形成最优的林分、最美的林相、最佳的服务功能。贯彻和推行森林健康理念,必然会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林地生产力和林分的抗逆性,减轻各种自然灾害,真正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林业的跨越式发展和国土生态安全要求我们在本世纪中叶要达到26%以上的森林覆盖率,小康社会建设对森林的生态功能需求强烈,要求全社会转变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传统增长方式,经济的发展要求林业产业有更强的互动作用。这些目标和要求,将使林业在较长的时期内,处于木材林业、多功能林业和可持续林业三个阶段任务叠加所形成的极具挑战性的形势之下。应对特定历史环境所带来的挑战,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森林健康战略,保持森林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功能的长期健康稳定,应该是我国林业今后发展的必然选择。事实上,我国在林业21世纪议程中已经明确地将建立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作为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这是我国林业半个多世纪发展的经验,也是发达国家几个世纪林业发展最终采取的路子,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借鉴。
当前,我国森林资源的结构调整任务十分繁重而紧迫。我国有4600万公顷的人工林,而且近几年来还以每年600万~1000万公顷以上的速度增加。这些人工林中有相当一部分面临着林分结构简单,中幼龄林分比例较大,抵抗森林病虫害和外来有害生物入侵能力较弱,发生森林火灾的风险较大等问题。从生态安全的角度来看,必须进一步调整林种布局和树种结构,从“绿起来”转向全面发挥主导功能。从可持续地提供木材产品来看,需要对大面积的中幼龄林采取抚育间伐措施,调整径级结构,积极培育珍贵树种;从系统稳定和控制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角度来看,需要发掘和培育我国优良的乡土树种资源;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方面看,林业不仅要“占山”、“还乡”,还要“进城”,要大力发展城市林业。森林健康,不仅对传统林业建设的目标起到更为强劲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开辟森林资源经营和培育市场,创造社会职业需求,提高林业经营科技含量,增强农民专业技能和促进农民工就地转化,促进农民增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重要的是,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1000美元,但实际上全国至少有3亿以上的人口达到了4000美元以上。按照国际旅游协会的标准,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不亚于美国的生态旅游潜在消费市场需求。生态旅游的主体是森林,在目前比较贫困落后的山区农村,开发生态旅游市场,将社会的投资和消费引向农村,引向森林,从而为城市财富向乡村转移创造了有效的途径,对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创造社会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开发生态旅游市场潜力的前提是健康的森林,而那些衰败的森林、存在较大火灾和病虫害隐患的森林是没有开发潜力的。
森林健康:中国尚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
记者:请问国家林业局在森林健康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魏殿生:在过去的造林绿化工作中,我们从国情、林情出发,紧紧把握宏观形势,狠抓森林资源的培育和经营,质、量并重,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是符合森林健康理念的。在量的扩张上,近几年来,每年造林都在亿亩以上;在质的提高上,坚持“质为先”的方针,造林质量与林分质量一起抓,森林覆盖率与林地生产力一起抓。为迈开我国森林健康的实质性步伐,2001年,中美林业联合工作组确定将森林健康列为中美两国的优先合作领域,共同开展了中美森林健康合作项目,在北京市八达岭林场、江西信丰、贵州麻江、云南丽江、陕西佛坪选择重点区域,分别进行了试点探索。这几年,双方互访不断,交流频繁。我们已经3次组团赴美考察森林健康并培训项目管理人员,已接待4批美国林务局专家来访。2002年10月国家林业局与美国林务局在贵阳联合召开了中美森林健康研讨会。最近,我们组织知名专家对试点项目区建设进行了评估,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当然,工作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还有大量的工作等待我们去做。
森林健康:采取措施深入推进
记者:我国对进一步推进森林健康工作有什么打算?
魏殿生:森林健康理念纵贯森林资源培育的全过程,在经营、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中都要贯彻森林健康思想。推进森林健康是一项综合的、涵盖面很宽的工作,需要法规、政策、管理、技术、科研等各方面的共同配合,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中美森林健康合作,加强技术和人员交流,借鉴美国森林健康的经验,提升我国森林健康战略。二是继续开展试点工作,并在试点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成功经验。三是将森林健康的理念写入正在组织编制的我国“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之中。四是与各司局联合开展攻关,以现有试区为基础,解剖“麻雀”,调整政策,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森林健康打下基础。五是举办不同层次的研讨班,加大森林健康的宣传力度。

保护天然林:重新认识林业经济

韩琳

新春又快到了,正是万木开始复苏的时候。对1998年夏天的特大洪灾,人们还记忆犹新;限伐森林、保护天然林的国家政策如何实行,对林业经济将产生怎样的影响,也仍然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保护天然林工程全面启动

制止乱砍滥伐、保护森林,早就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但直到去年的特大洪灾发生后,各级政府才下定决心全面实施保护森林的措施。去年8月20日,四川省政府发布天然林禁伐布告。10月1日,四川全省禁伐天然林。自那时以来,全国重点地区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已全面启动。

所谓天然林,是天然更新的森林,在形成方式上不同于人工繁育而成的人工林。天然林又分为原始林、次生林、残次林等几种类型。目前我国的天然林面积约为8726公顷,占全国森林面积的65.3%,大部分是次生林,原始林仅占2%,主要分布在内蒙、川、藏一带。天然林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止荒漠化、保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有着人工林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建国以来,国有林区计划内采伐的木材绝大部分出自天然林,致使天然林资源急剧下降。这次由国家林业局主持推行的天然林保护工程主要是针对归属于135个重点国有林区、集中连片分布的天然林,面积约为2900万公顷,占全国天然林面积的33%。

保护工程将分两期实施。第一期为1998-2000年,在此期间内完全停止禁伐区内的森林砍伐,调减木材产量1500万立方米,将禁伐区内的森工企业转变为营林事业管理单位。第二期是2001-2010年,要使天然林得到进一步恢复,实现木材生产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经营利用人工林方向的初步过渡,使人工林木材产量占木材总产量的一半左右。工程实施范围涉及云南、四川、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17个省(区、市)的重点国有森工企业,以及长江、黄河中上游地区生态地位重要的地方森工企业。

保护天然林工程还要求加快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坚决制止毁林开垦,大力加强商品林建设。工程带来100万林区职工下岗分流,国家已投入30亿元资金安排富余职工转产,并计划在3年内投资195亿元。

重新认识林业价值

保护天然林工程给林业及整个国民经济所带来的,决不只是经济意义上的影响。国家林业局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中心的张佩昌主任说,通过保护天然林工程的实施,林业部门将推动林业体制的改革和经营思想的转变,首先就是对林业价值的重新认识。长期以来,由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人们对森林价值的认识局限在经济价值上,森林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长期遭到忽视;而在经济价值方面,人们的认识又局限在木材及木材加工上。因此,伐木及木材加工就成了我国林业经济的主体。

但实际上,森林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经济价值的6—7倍。森林具有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减少污染、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以及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据中国林科院侯元兆研究员在90年代中期主持的“中国森林资源价值核算研究报告”中的说法,我国森林的经济价值达17414.51亿元,环境资源部分的价值为75218亿元。这里还有另外一组数字,也可以说明问题:只讲木材,粗略地算,林业所创的GDP在50年代占全国整个GDP的6-7%,到70年代就降为2-3%,现在还不到1%。可见“木头经济”份量越来越轻。

即使在经济效益方面,提供木材也决不是唯一的。从广义的方面理解,林业应该是以森林为依托的庞大产业,包括木材及木材加工、林业化工产品、药材、森林旅游等等。

保护天然林工程就是要将过去以利用木材、经济效益为主的传统林业经营思想,改变为以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改变林区单一的产业结构,开展多种经营。目前我国松香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天然林得到保护后,有些林业化工产品、森林食品及各类动植物将大量增加,质量也将有所提高。森林旅游也在各地方兴未艾,全国已经建设了574处以森林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和3000多处各类森林公园。有关部门研究认为,林业可向社会提供1100多种林副产品,这些都将使林区的多种经营具有更多资源。

林业管理体制改革亟待加快

改革开放20年来,各行各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林业管理体制仍然具有很强的计划经济特性,林业一直存在着企、事不分和政、企不分的问题。一方面,林业的管理、养护应该是政府的事,属事业性质。据悉,日本、芬兰等西方国家就将整个林业作为事业单位来管理,由国家出钱养着,卖木材的钱也上交国库。但在我国,这方面的工作一直由国有林场负责。全国有生态型国有林场1459个,经营有林地872万公顷。这类林场培育的森林资源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受益的是全社会,但是对他们自身来说,并不能转化为直接的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伐木、加工等创造经济效益的事,才是企业行为。国有林场、森工企业为了生存,必须创造经济效益,也就是只能砍树。但是,森林资源是由国有林场管的,没有制约,有制约也制约不了。这就好比国有林场既扮警察,又当小偷,结果可想而知。

国家林业局政策法规和体制改革司陈根长司长说,人们常说国有企业负担重,主要指企业要承担职工退休养老、办学等方面的责任。而对于森工企业来说,这些还只是小头,大头在于管理、养护森林,为国家创造生态、社会效益上。所以,要使保护天然林的工程得到长期、彻底的落实,就必须进行林业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企业管资源向国家管资源的转变,把资源管理的行政职能从企业中分离出去,把一部分森林工人转变为管护工人,成为国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部分纯采伐和加工工人作为企业完全分开。这就是管理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张佩昌主任说,保护天然林工程实施后,管理体制的改革要从天然林保护区开始搞起,逐渐向全国推广。

林区经济出路何在

木材是一种使用非常广泛的原材料,而林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也占有一定的份量。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我国的林业经济是否会大幅度地缩水?陈司长说,保护天然林不等于一棵树也不砍,只不过将来要砍的树会更多地取自人工林。我国人工林保存面积已达3300多万公顷,居世界第一,有的已到成熟间伐期,仍然能为社会提供相当数量的木材,只不过大件木材将要有所减少。因此,禁伐措施对林业经济的影响只是结构性的,而非全局性的。

陈司长进一步指出,林业部门应在实施天然林保护以外的地区,对现有森林实施分类经营,将其中大约占30%左右的森林作为重点保护生态林,严加保护。将其余占30-40%的作为一般保护生态林保护起来,剩下的30-40%作为商品林,生产社会需要的木材和林产品。新增森林也要实施分类经营。

由于诸多原因,我国的国有林业,尤其是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从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经济滑坡,企业负担重,职工生活贫困。一些林业专家指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林区经济要走出困境,除了加快营造速生丰产林及林果等商品林以外,还必须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同时发展木材精深加工,走工业化的道路。

举例来说,江苏省虞山林场过去长期搞单一的林业经济,结果年年亏损,只好伸手向国家要钱过日子。改革开放以来,林场走向以林为本、以市场为导向、多种经营、多产业开发的道路,一方面运用新技术改造传统林业,发展优质、高产、高效林业,特别是竹笋两用丰产林,使每亩林地的收入比以前提高了47.5倍,茶叶亩产增加了近1倍,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工业加工及森林旅游。结果工业销售收入和旅游收入逐年上升,到1996年工业利润已达570多万元,占全林场总收入的2/3,旅游业也获利365万元;林场的森林覆盖率为95.8%,职工人均年收入达6719元。

湖南省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是1982年在原国营张家界林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我国第一个森林公园。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和宣传,现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1992年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1996年接待旅游人数为60万人次,经济收入达到3875万元。

据张佩昌主任介绍,从大林业的角度说,全国靠木材和林产品为生的县有400—500个,位于天然林保护区内的就有100多个,已有相当一批县,通过发展林产品的多种经营及深加工,走上了致富之路。我们相信,禁伐森林,并没有改变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反而给林业部门带来了改变传统思想的契机,只要调整思路,坚持改革,尽管任务艰巨,林业经济一定能走上一条健康的发展道路。

❿ 砍乏森林能形成雾霾嘛

今年3月12日,是我国第36个植树节。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植树节注定是不寻常的。这是因为近来全国大范围地区被雾霾困扰的现实,让人们对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有了更多、更深的认识。 今天,《生态�话题》以植树治霾为议题,刊发一组评论文章,全方位评析植树造林对于破解治霾难题的实践意义,也呼吁大家坐而论道的同时更要起而行之,把对环境的种种关注转变为植树行动。敬请关注。 植树与治霾能扯上多大关系? ——刘慎元 潘春芳 从2月21日开始,幽灵般的雾霾盘踞华北上空整整一周,喘不过气来的人们焦急地盼望着,盼望着,终于等来了一场姗姗来迟的北风和久违的小雨,被“霾”的人们才得以暂时成功“获救”。 毫无疑问,雾霾已成为中国人民的“心肺大患”,但等风靠雨治理雾霾终究不是个办法。那么,在公众的心目中,治理雾霾最有效的方式是什么? 2月25日,在大江南北上百万平方公里遭遇十面“霾”伏的时候,凤凰卫视《全媒体全时空》节目推出网友调查,请网友在五个选项中投票选出治理雾霾最有效的方式。这5个选项是:A、多种树加大绿化;B、工厂停工;C、限制车辆出行;D、购入空气净化设备;E、停止烧煤烧烤等。 截至目前,共有超过13万名网友参与投票,其中,57.45%的投票网友认为应多种树加大绿化,21.32%的人认为应限制车辆出行,13.95%的人认为应停止烧煤烧烤等,6.93%的人认为污染工厂应停工,0.35%的人认为应购入空气净化设备。 对于雾霾这一当下热点公共事件,凤凰网友在参与投票的同时,也没放弃灌水评论、表达意见的机会。和其他网络调查一样, 这次调查也遭到部分网友的跟帖吐槽。 北京市网友草根-101说:又一道伪命题。雾霾形成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尚无定论,就让大家来选怎样治理。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网友玉米大王说:5个选项都不靠谱,没得选,雾霾是无度房地产、高排污工厂、无度消费资源和天气影响所致。大冬天树都没叶,光杆,对治雾霾有什么用? 湖北省黄冈市网友wan100nzmf说:上面的选项是扯淡,找出原因,治理源头,加快经济转型,宣传环境意识,这是个多选题,正确的手段你却一个也没有,还弄几个扯淡的答案,就A靠点谱。 中国网友其唯春秋说:树再多,能吸附多少雾霾?关键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唯GDP是从。 河北省石家庄市网友润哥1638说:全种上树,在森林中到处是排污工厂也会有雾霾,主要还是应先解决雾霾源的问题,而非吸雾霾,没有雾霾产生,就不用吸了,就像是生孩子,没怀上,就不用流产了,第一种考虑种树的人的思维是:先怀孕,再流产,而不是在办事之前采取安全措施。 这个调查及其结果的科学性、专业性、有效性暂且不论,但57.45%的网友把多种树加大绿化列为治理雾霾的首选,也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公众对于治理雾霾的一种舆论趋向。很多参与调查的网友在跟帖中表达了自己的理性思考。 广西南宁市网友灵水侠客说:看一看近几年本地增加了多少的烟囱就明白了我们该怎么做了,以前经济欠发达,但到处都是山清水秀、空气新鲜;而今,人们口袋里的钱多了,但上下班或走路时都要戴口罩。雾霾治理的过程是相当漫长的,必须要有决策层下决心综合治理才行! 广东省深圳市网友woyunsiloa:树没了、湖泊没了,干净的河也没了,于是,雾霾来了。 湖南省怀化市网友心坎话语1954:多种树,并不是将山中的大树移到城市,而是必须从播种到成林,大片大片地发展、保护、禁止砍伐。大树移到城市后,无根系,遇风即倒,同时,将它从山寨、山林中移出后,保护山川山林的植被破坏了,水资源也越来越匮乏。 辽宁省大连市网友古泉堂:城市高楼建设的后遗症,人为地改变自然,是要付出代价的。 植树与治霾究竟能扯上多大关系?植树节前夕,本报记者就此问题专门采访了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森林对PM2.5等颗粒物的调控功能与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余新晓教授。他说,在科学的定量监测数据出来之前,森林对于治霾的作用,更多的还是拦截、吸附、过滤的作用,这跟防护林抵御风沙的作用大致是相似的,严格地说,植物对PM2.5的调控,就是一种滞尘作用。种树植绿就是增加森林植被的体量,提高滞尘作用,当然,也就提高了森林植被调控PM2.5的能力。 其实,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普通民众,都一直将森林称之为“地球之肺”,把森林植被誉为“天然除尘器”、“氧气制造厂”,由此也可以看出,植树绿化与治理雾霾不仅能扯上关系,而且还能扯上比较大的关系。很多参与调查的网友表示,从眼前的现实和切身的感受来看,植树造林的意义远不止绿化家园、美化河山那么简单,更关系到人们的身心健康与未来福祉。 当然,正如新疆网友栗石发帖所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雾霾的形成是长期盲目发展经济、导致生态遭受严重破坏的结果,任何单一的措施和妄图在短期内将其治理的好想法都是徒劳的。 用“林业经济”思维驱散雾 ——范子军 2013年以来,雾霾笼罩全国多个城市,环境问题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越来越多的民众渴望能够走进森林,2013年我国森林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大力推进城市森林建设,也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成为林业改善生态和民生的有力抓手和突出亮点。被称为“城市森林”的昆明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3月4日凤凰卫视) “森林城市”昆明,荣膺“国家森林城市”,是昆明的骄傲,也是昆明人的自豪,更让不少外地人艳羡不已,尤其备受空气污染和雾霾困扰的地区,大家无不希望自己所在之地都是“森林城市”、“天然氧吧”,这既是对新时期林业工作提出新要求,也不啻是“林业经济”发展的新契机。 一来雾霾大面积肆虐越来越常见,树木等植物净化空气的功效越来越受到重视、被寄予厚望。二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方略,不负众望、履行职能、创新实践,发展“林业经济”,林业部门理当有所作为、积极作为、能动作为。 笔者之所以提出“林业经济”的概念,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时代,运用经济手段促进林业发展、环境保护升级,是形势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国家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林业资源、环境资源的配置自然也离不开市场,通过经济、利益杠杆激活林业经济的发展,确保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眼下正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每到这个时候,各种与植树相关的活动层出不穷。而用“林业经济”思维在驱散雾霾的斗争中建功立业,在生态文明的建设中贡献力量,首先就要求用经济手段激发公众植树造林的热情,调动公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提高造林成活率和实效性,确保树木、森林覆盖面积得到实实在在的持续增长,避免只见数字、不见树木。其次,可以尝试通过经济手段增强人们的护林、爱林意识,比如鼓励单位和个人“认植认养树木”、开发各种立体绿化项目,对绿化成绩突出者予以奖励,对不达标或者破坏绿化、林区等行为给予经济处罚,等等。同时,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将相应的收入用于反哺林区建设,努力实现良性循环。 建设生态文明,优化生活环境,不仅需要林业部门行动起来,而且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全社会的共同行动,拥抱“林业经济”的春天,说到底还是为了更好地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伟大中国梦,不断提升我们自己的幸福感。 以树抵霾是当“雾”之急 ——温雅莉 近日,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等情况,在谈到林业建设和治理雾霾天气的关系时表示,森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挡、吸收污染物和沙尘、粉尘,但不能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2月25日中国网) 赵树丛的回答实事求是,清晰地表明了这样一种观点:森林和林业能够阻止一些微尘和污染,对治理雾霾天气确实会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雾霾是工业生产方式和人们行为方式带来的产物,仅靠森林和林业并非治本之策。 尽管如此,森林资源和林业建设对减少空气污染、缓解雾霾发生所起的作用,是毋庸置疑、不可替代的。所以,对治理雾霾而言,林业既不应妄自尊大,也不该妄自菲薄,而是要科学分析,合理利用,敢于担当,争取有更多作为。 近期,我国中东部尤其是华北地区雾霾严重,除了人口众多、工业集中的原因外,与这一地区的森林资源、湿地资源数量较少、质量较低不无关系。而我国西南地区雾霾发生之所以轻微,除了地形构造、资源结构的原因外,也与这一地区的森林资源、湿地资源较丰富有关。好的绿化植被、生态环境对沙尘的产生与传播能起到阻滞作用,而沙尘会产生不少的PM2.5微粒,PM2.5正是雾霾中的主要有害成分。因此,林业建设与缓解气候变化关系密切,森林资源越好,绿地面积越多,雾霾的产生就会越少,空气就会越清新。 一棵正常生长的树木,就是一台绿色环保的“吸尘器”。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很多树种的树叶表面都长有细细的茸毛,上面有油脂、黏液等分泌物。而大气中悬浮的粉尘、微粒,尤其是PM2.5颗粒物,本身重量非常轻,经常在空气中飘来飘去,很难落到地面,但当它漂浮到树的叶片表面时,往往会被叶片的细茸毛、分泌物吸附住,难再继续飘舞,减少了对人体的侵害。一棵直径20厘米的国槐,其叶片一个月的吸尘量达700多克,除了国槐外,丁香、银杏、紫薇、毛白杨等树木也有极强的吸尘能力,在路旁栽植这些树种,不但能吸附车流扬尘,还能吸收汽车尾气,起到很好的治霾效果。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气良性循环系统的核心,具有减除微尘、净化大气的功能。雾霾的克星是雨水,而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能带来风调雨顺的大气环境,减轻雾霾的形成。为了研究生物措施对空气中的颗粒物的影响,2013年1月16日国家林业局启动了《森林对PM2.5等颗粒物的调控功能与技术研究》项目,对大气中的颗粒物,森林阻滞和降低危害的功能有多少?森林是如何吸收、转移的?什么林相有更强的吸附能力?将会在今后提供科学的研究数据来解答这些问题。 眼下,又到了植树造林的好时节,作为改善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手段,植树造林能保持一定数量的国土绿化面积,能起到防风固沙、涵养水分、减少扬尘和噪音污染等作用。因此,作为一项全民参与的活动,每个公民都应该积极主动地投入义务植树活动,为我们渴望的蓝天、绿树、清泉而尽力。当然,植树造林并不只是“3�12”植树节的事,而是要常年不断地进行,而“植树节”的意义也不是单纯植树,更多的是要引起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绿化国土的关注。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甩掉被雾霾盖顶的“黑帽子”,进而实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的美好愿景。 另外,对于治理雾霾,除了利用树木枝叶直接吸附、减少空气中的颗粒物外,森林和林业还可以从多方面发挥作用,正在召开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林科院研究员杨忠岐表示,北京的雾霾目前都需要风来吹散,近些年植树造林工程做得好,北京的风沙很少了,但雾霾却吹不走了。他提出设想,可以借鉴夏天穿堂风的原理,建造一个林带,形成一个生物的穿堂风,来吹散雾霾。日本东京在工业化前期也曾经饱受空气污染之苦,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多渠道整治污染,手段之一就是城市绿化,东京的绿化很少种草而是种树,不但要绿化面积,还追求绿化体积,对净化城市空气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当然,环境出现问题,表面上看是污染问题,但背后反映的却是整个社会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以及生态观念问题。雾霾现象日益加重,或是政府在产业规划上出了问题,或是社会的消费观存在问题,因为各方关系不协调,导致环境功能结构发生变化,最终引发环境危机。对此,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大力推广林业产品,大力提供绿色服务,大力提倡绿色消费,都会对治理雾霾、减少污染、改善环境有所裨益。 环境糟糕是目前最大的民生问题之一,生态林业是最受欢迎的民生产业。老百姓迫切期待改善空气质量,务林人应义不容辞投身于此项事业。空气污染治理是一个艰巨和持久的过程,只有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蓝天白云才不是一个遥远的梦。 治霾攻坚,森林是可靠的战友 ——钱兆成 《人民日报》有段话说得好:“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这不是美丽中国,“厚德载雾,自强不吸”这不是全面小康。浓雾重锁的城市污染再次警醒我们:随着经济发展的快速向前,工业化、城镇化还将持续,能源消耗不断增加,空气污染防治依然面临巨大挑战。 而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以为,除了加快转变工业生产方式,努力改变人们行为模式以外,森林在解决雾霾的攻坚战中也扮演必不可少的角色。为什么这么说呢?众所周知,雾霾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空气中含有PM2.5污染物,而据专家介绍,污染物的克星是强降雨,一般只有持续性降雨,才能有效地驱散空气污染物。 而森林正是大气良性循环系统的核心。中国需要很多相对高覆盖率,高质量的森林资源。良性循环的大气环境依靠的不是别的,正是森林。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水汽环境,便没有稳定的降雨,中国的雾霾天气就难以完全消除。从某种意义上讲,培育良好的森林资源是当务之急,其作用显而易见。 然而当下的中国恰恰缺少和谐的水汽环境,其原因也很明了,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过低、湿地锐减,自然草原退化严重。某种程度上讲,中国的雾霾就是高速发展的工业与相对滞后的林业之间的矛盾所产生的必然结果。一方面,工业在迅猛发展,空气中的沙尘、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在迅猛增加;可另一方面,植被被破坏,森林质量不容乐观,从而致使植被以及土壤的水分涵养水平高速下降,最终极大地降低了水循环规模,进而大大降低空气湿度和降雨量,严重破坏了森林可以净化大气的功能。 另外,森林除了起到水汽循环的作用,它还可以通过覆盖地表减少PM2.5来源,起到减尘作用。树叶的叶面可吸附并捕获PM2.5,起到滞尘作用;树木的表皮可吸收和转移PM2.5,起到吸尘作用;而树木可以直接降低风速促进PM2.5颗粒沉降,起到降尘作用;林带还可以改变风场,从而彻底阻拦PM2.5进入深度区域,起到阻尘作用。 总而言之,我们的城市实在太需要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了。这方面,历史早已给了我们镜鉴。历史上,英国首都伦敦曾因污染严重而成为“雾都”。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伦敦每年的重度雾霾天气均在30天-50天。严重的时候,整个城市都被笼罩在遮天蔽日的灰黄色雾霾中。 严重的雾霾促使英国政府下定决心治理城市空气污染,用20年时间摘掉了伦敦“雾都”的帽子。在伦敦治雾的过程中,一方面,政府通过立法,决心不计成本地减少煤烟排放。另一方面,在寸土寸金的伦敦城市中心区,有三分之一的面积被花园、公共绿地和森林覆盖。双管齐下之后,一些短期的经济效益虽然受到了影响,然而长期来看,伦敦总算摘掉了“雾都”的帽子,英国政府的做法显然是划算的。 毋庸置疑,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但会导致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也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生态环境不仅是一种文明,也是一种资产。此种观念应该日益深入人心。这时候我们的政府也应该更好地将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到森林资源的建设之中。与此同时,民众参与植树造林是治理PM2.5的不二法门。对于中国目前的环境状况,植树造林既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一抹抹鲜嫩的绿色,不仅装点着被钢筋水泥包裹的城市,也是这座城市活力的源泉。人们种下的每一棵新树苗,都是在为更好的生态环境祈愿。 空气问题考验的不仅是民众的呼吸系统,也同样考量着我们所有人的观念和态度。污染非一天形成,治理也绝非一蹴而就,这是一场长期的攻坚战,而在这场攻坚战中,森林是我们可靠的战友,植树造林就是我们力所能及的行动。 种树是“性价比”较高的治霾之道 ——钱夙伟 近年来,我国雾霾天气的波及范围越来越广,持续时间也越来越长。尤其是去年全国遭遇史上最严重雾霾天气,波及25个省份,100多个大中型城市,全国平均雾霾天数达29.9天,创52年来之最。空气质量与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息息相关,蓝天白云是人们对美丽中国最朴素的理解,治理雾霾已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雾霾大面积集中爆发是大自然发出的警告,告诉我们发展需要转型、增长需要升级。国家也已出台一系列措施、打出组合拳,坚决减少污染物排放,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产能,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下工夫,用法律、标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然而,这显然还不够。有分析认为,森林是大气良性循环系统的核心。没有一个相对均衡的高覆盖率、高质量的森林资源,中国的雾霾天气很可能无法完全得以解决。确实,森林是地球的“绿肺”,也是治霾的有效“武器”。据资料显示,林木对于大气中的粉尘污染能起到阻滞、过滤的作用。由于林木的枝叶茂盛,能够减小风速,因而可以使大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沉降地面。同时,植物的叶表面粗糙,而且多生有茸毛,有的还能分泌油脂和黏性物质,这些都能吸附、滞留空气中的一部分粉尘,从而使大气得到净化。例如,草地吸附粉尘的能力比裸露的地面高70倍,而森林吸附粉尘的能力比裸露的地面高75倍。1公顷的毛白杨林,一年之内吸附的粉尘就有68吨之多。 实际上,以植树造林“抵御”雾霾,不乏成功的经验。比如雾霾污染也曾经困扰伦敦,19世纪,英国进入工业急速发展期,伦敦工厂所产生的废气形成极浓的灰黄色烟雾。“雾都”、“阴霾”、“昏暗”等词在19世纪的英国名着中常常出现。英国人为摘掉“雾都”的帽子,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努力治理空气污染。一方面,伦敦市严格约束废气排放,有效减少烟尘和颗粒物,同时,不可忽视的一个有力措施,就是植树造林,在城市外围建造大型环形绿地面积达4434平方公里,使得绿化带是城市面积的三倍,真正成为森林城市,也从此告别了雾霾。 植树造林不仅于治理雾霾有着重要作用,由于森林有着制造氧气、净化空气、过滤尘埃、杀灭细菌、消除噪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功能,森林又是最美的风景,因此森林是宜居家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植树造林是造福子孙万代的千秋大业。也因此,种树可以说是“性价比”较高的治霾之道。 我国是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目前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仅为21.63%,远远低于全球31%的平均水平,而沙化土地面积却超过国土面积的1/5,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3。生态环境恶劣、生态承载力不高的形势相当严峻,同时,出于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经济建设中漠视生态环境,盲目乱砍滥伐,依然屡禁不止,不断加剧的荒漠化,于雾霾起着“助纣为虐”的作用。显然,无论是治理雾霾,还是阻击荒漠化,守护我们的家园,乃至建设美丽中国,都必须全民动员,大力植树造林,大幅提高森林覆盖率美国进口普卫欣天猫。尤其是面对雾霾的肆虐,每个国民都更要有人人参与植树造林的紧迫性和自觉性,无论如何,植树造林已是时不我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