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环状dna上的基因如何表达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没有核糖体..
合成蛋白质不一定要核糖体啊..
线粒体内的DNA可以自主合成RNA 并以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
如果说核糖体没有信使RNA作为模板 核糖体也是不能合成蛋白质的.
线粒体DNA结构、复制及蛋白质合成
在真核细胞中,作为重要遗传物质的DNA分子,过去一直被认为只存在于细胞核中,从而把细胞核看成是唯一的遗传控制中心。随着细胞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已经发现细胞质中某些重要细胞器,如线位体及叶绿体等也都含有自己特殊的DNA分子,并能依靠它所贮存的遗传信息进行独立的蛋白质合成,而成为一套核外遗传系统。目前,对线粒体的研究日趋深入,现仅就对线粒体DNA的认识作一简单介绍。
一、线粒体DNA的发现
1962—1963年首先是瑞斯(Ris)等用电子显微镜在藻类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观察到了呈小细纤维状的DNA分子。接着纳斯(Nass)等又在鸡肝细胞的线粒体中也相继发现了DNA。它既可被DNA专一性染料(醋酸尿嘧啶)染色,又能被特异性DNA酶所消化。从而为DNA在线粒体中的存在,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此后,在各种低等或高等的动、植物细胞的线粒体中被普遍确认存在有DNA。特别是在胎儿的组织细胞、培养细胞、以及癌细胞等增殖旺盛的细胞线粒体中就更为多见。
二、线粒体DNA的一般形态
线粒体DNA是不与组蛋白结合的(相似于细菌染色体),如果将分离出来的线粒体用震荡方法进行破坏,这种裸露DNA便可以游离出来。首先是Luck等在红色面包霉的线粒体中将DNA成功的分离出来。后来又相继在鸡的胚胎,鼠、牛等心脏、肝脏等细胞的线粒体中分离出DNA。如果用蛋白质单分子膜法将分离出来的DNA分子在水面上扩展,同时用醋酸尿嘧啶染色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便可以看出几乎所有动物细胞的线粒体DNA,其大小均为5微米左右(原生动物和植物的线粒体DNA要长一些),分子量约为9.6×106道尔顿,是一种双链环状分子。在这些环状DNA分子当中,有的是呈闭链环状(Ⅰ型),也有的是开链环状(Ⅱ型)。显然,这种Ⅱ型开链环状分子是由于Ⅰ型闭链环状分子发生部分单链切断所形成的。如果其双链都发生这种切断的话,便可以形成线形DNA分子(Ⅲ型)(图1)。
如果将这种环状DNA分子做热变性处理(水浴加热)则双链之间的氢键可被打开,各自成为单链的DNA分子而成凝聚状态,其S值(沉降系数)增大。但是其热变性熔点却比核DNA高(约90℃)。
目前,有人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已经成功地分离出来各种形态的线粒体环状DNA分子。其中可见,大部分是呈双链单环状的单体结构也有少部分是以两个单环状DNA分子连锁起来而形成的环状二聚体结构以及呈单环状的二聚体结构等等(图2)。
三、线粒体DNA的核外遗传系统
1.线粒体DNA的复制
事实表明,被分离出来的线粒体,可以用自身的DNA为模板合成出新的DNA。这就说明线粒体DNA也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并具有自己的DNA聚合酶。在电镜下所见到的线粒体DNA复制过程,基本上与细菌、病毒等复制方式相类似,也为半保留复制,并出现有叉型复制形分子。值得注意的是,线粒体DNA的复制周期与线粒体的增殖是平行进行的,但是线粒体DNA的复制过程与核DNA的复制过程不是平行进行的。一般认为,核DNA复制是发生在细胞周期的S期,而线粒体DNA复制是发生在细胞周期的G2期。并且,凡是分裂增殖快的细胞,几乎它的线粒体DNA合成也都十分旺盛。显然线粒体DNA的复制,能够保证线粒体本身DNA在生命过程中的连续性。
2.线粒体RNA与线粒体核蛋白体
利用电镜放射自显影技术,可以看到被分离出来的线粒体能够在体外,以自身DNA为模板独立的转录合成线粒体RNA。并具有为这种合成所必需的RNA聚合酶(分子量为64,000道尔顿的单一多肽)。线粒体RNA聚合酶是不同于核RNA聚合酶的,但与细菌等却极为相似。如用能使细菌RNA合成受到抑制作用的一定浓度的特异性抑制剂(利福平)做实验,可以看出线粒体中的RNA合成也同样会受到抑制。但是对细胞核中的RNA合成却没有抑制能力。
最近,也有人报道,已经在线粒体中分离出来多聚核蛋白体。如酵母菌线粒体中的核蛋白体就是为74S的颗粒。一般认为动物细胞的线粒体核蛋白体比前者要小,约为55—60S被称为小核蛋白体。Attardi等人已从人的HeLa细胞的线粒体中成功的分离出来12SrRNA (小亚基rRNA)和16SrRNA(大亚基rRNA)以及4StRNA等。
3.线粒体DNA的基因位点
Attardi等还应用DNA-RNA分子杂交实验,并在电镜下观察已确认出某些与RNA碱基具有互补作用的线粒体DNA分子的基因位点。并初步绘制出了人的HeLa细胞线粒体DNA的基因图。目前已被公认在H链(重链)上分别有12S以及16S rRNA的基因位点和9个tRNA基因位点。在L链(轻链)上有3个tRNA基因位点。并且确定出它们的排列顺序。至于在它们的空隙区域内将有怎样的mRNA基因存在,尚在研究之中(图3)。
4.线粒体的蛋白质合成
某些特异性抑制剂的使用,可以用来鉴定线粒体中的蛋白质成分是由细胞质内合成的,还是由线粒体本身所合成。比如,氯霉素等某些抗生素只能特异性的抑制细菌以及线粒体内蛋白质的合成,而对真核细胞细胞质内的蛋白质合成却没有影响作用。利用这种特异性实验,可以证明线粒体内的部分蛋白质成分是在线粒体本身的DNA支配下所合成的。如:用于构成线粒体内膜的电子传递系,及氧化磷酸化系机构有关的蛋白质,ATP酶(ATPase)的四种内源性蛋白质亚基、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三种亚基、以及细胞色素b+c1的亚基等等。至于构成线粒体结构的其它部分蛋白质成分,看来还要依靠核DNA蛋白质合成系统所合成。这就是说,构成线粒体结构的蛋白质成分,除靠自己合成外,还需要有核DNA蛋白质合成系统的协助。
另外某些实验还推测,线粒体DNA的基因活性,不仅能够转译合成部分蛋白质,它还可以通过合成出某种阻遏性蛋白质,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或阻遏)核DNA基因的转录活性的表达。
从以上这些事实,不难得出如下结论:
1.线粒体由于含有自己的DNA等并能进行自我复制和转录、合成蛋白质而成为一套完整的核外遗传系统。
2.线粒体的结构物质,除部分可以自身合成外,同时又要依靠核DNA遗传系统的输入,是一种半独立性的细胞器。
3.真核细胞内所具有的两种遗传体系是处于互相影响、互相依存的复杂矛盾状态之中,核DNA遗传系统看来是居于主导地位。
http://nczxh.bokee.com/6084293.html
三、叶绿体的半自主性
线粒体与叶绿体都是细胞内进行能量转换的场所,两者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①均由两层膜包被而成,且内外膜的性质、结构有显着的差异。②均为半自主性细胞器,具有自身的DNA和蛋白质合成体系。因此绿色植物的细胞内存在3个遗传系统。
叶绿体DNA由Ris和Plaut 1962最早发现于衣藻叶绿体。
ctDNA呈环状,长40~60μm,基因组的大小因植物而异,一般约200Kb-2500Kb。数目的多少植物的发育阶段有关,如菠菜幼苗叶肉细胞中,每个细胞含有20个叶绿体,每个叶绿体含DNA分子200个,但到接近成熟的叶肉细胞中有叶绿体150个,每个叶绿体含30个DNA分子。
和线粒体一样,叶绿体只能合成自身需要的部分蛋白质,其余的是在细胞质激离的核糖体上合成的,必需运送到叶绿体,才能发挥叶绿体应有的功能。已知由ctDNA编码的RNA和多肽有:叶绿体核糖体中4种rRNA(20S、16S、4.5S及5S),20种(烟草)或31种(地钱)tRNA,约90多种多肽。
由于叶绿体在形态、结构、化学组成、遗传体系等方面与蓝细菌相似,人们推测叶绿体可能也起源于内共生的方式,是寄生在细胞内的蓝藻演化而来的。
四、叶绿体的增殖
在个体发育中叶绿体由原质体发育而来,原质体存在于根和芽的分生组织中,由双层被膜包围,含有DNA,一些小泡和淀粉颗粒的结构,但不含片层结构,小泡是由质体双层膜的内膜内折形成的。
在有光条件原质体的小泡数目增加并相互融合形成片层,多个片层平行排列成行,在某些区域增殖,形成基粒,变成绿色原质体发育成叶绿体。
在黑暗性长时,原质体小泡融合速度减慢,并转变为排列成网格的小管的三维晶格结构,称为原片层,这种质体称为黄色体。黄色体在有光的情况下原片层弥散形成类囊体,进一步发育出基粒,变为叶绿体。
叶绿体能靠分裂而增殖,这各分裂是靠中部缢缩而实现的,在发育7天的 幼叶的基部2-2.5cm处很容易看到幼龄叶绿体呈哑铃形状,从菠菜幼叶含叶绿体少,ctDNA多,老叶含叶绿体多,每个叶绿体含ctDNA少的现象也可以看出叶绿体是以分裂的方式增殖的。
成熟叶绿体正常情况下一般不再分裂或很少分裂。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主要存在于叶肉细胞内,含有叶绿素。电镜观察表明: 叶绿体外有光滑的双层单位膜,内膜向内叠成内囊体,若干内囊体垛叠成基粒。基粒内的某些内囊体内向外伸展,连接不同基粒。连接基粒的类囊体部分,称为基质片层;构成基粒的类囊体部分,称为基粒片层。
在个体发育上,叶绿体来自前质体,由前质体发育成叶绿体。
http://ke..com/view/28826.htm
2. 谁能跟我讲下OSPF的NSSA是怎么回事,不要扒书本上的,结合实验来将,清楚点即可。
我的理解,nssa区域以7类LSA方式将外部路由注入OSPF,并在ABR处转成5类让其他area获悉外部路由。
例如在area1部署nssa
A---eigrp---B(ASBR)---area1---C(ABR)---area0---D
通过重分发,A的路由注入B的OSPF中
B为外部A的路由创建7类LSA,泛洪到area1
C收到后,转成5类LSA(外部类型LSA),泛洪到area0
最终D获悉了前往A的路由,由于可能OSPF AS连接多个IGP,AS内路由有必要知道外部路由。
在area1中配置stub由于禁止4、5类LSA,也不会创建7类,D是无法获悉前往A的路由的。如果OSPF是存根的IGP,通过默认路由就可以搞定。但是连接多个IGP的时候,必须知道外部注入的路由。
nass和stub都是减少路由开销的手段,如果不考虑开销,直接重分发不用管就行啦。
3. OSPF链路状态通告类型
7类lsa是由asbr通告的,只能在nssa区域泛洪,中间楼主可以抓包,看到nsas外部lsa的头部有一个p-bit位,asbr就是通过这个标志位来操作的。例如,一台nssa abr路由器收到一个p-bit设置为1的类型7的lsa数据包,那么就将这条lsa转换为5类。具体楼主可以查看TCP/IP卷卷一p327。6类的lsa为组成员lsa,楼主现阶段不用关心这个的。它是用在MOSPF中,也就是支持组播的ospf。
4. 如何部署服务器级别的存储虚拟化
主机级别的方案中通常只是虚拟化直连主机的存储,当然也有一些可以部署在一个SAN环境中的多台存储子系统上。
早先的存储虚拟化产品常用于简化内部磁盘驱动器和服务器外部直连存储的空间分配,以及支持应用集群。Veritas Volume Manager和Foundation Suite就是首批这类解决方案,这类方案使得存储扩展,以及为应用程序和文件服务器提供空间更为简单快速。
随着存储需求的增长远远超过直连存储所能提供的范围,存储虚拟化逐渐成为存储阵列中的一种容量提供方式。而容量持续增长以及诸如iSCSI等小型IT组织负担得起的共享存储技术的出现又使得存储虚拟化技术也融合进基于网络的设备和运行在通用硬件的软件里。
不过现今的服务器和桌面虚拟化技术兴起给存储虚拟化技术带来了新的生机,而基于主机的存储虚拟化技术正在逐渐回归。服务器虚拟化平台必需要基于共享存储体系架构来实现一些关键特性,比如VMware的vMotion和Distributed Resource Schele (DRS)。通过传统的SAN架构自然可以实现这种共享存储体系架构,不过越来越多的IT组织开始寻求更简单的方式来实现共享存储。基于主机的虚拟化技术就是方式之一。
诸如VMware之类的服务器虚拟化供应商认为存储是妨碍虚拟化技术大规模普及的瓶颈之一。这些Hypervisor供应商已经实现了处理器和内存资源的抽象,实现更好的控制并提高资源利用率,他们自然而然也会希望这样控制存储。不过将存储控制功能整合到主机服务器端,称之为“存储Hypervisor”时会带来一些潜在的问题。处理一些在虚拟服务器和虚拟桌面环境中至关重要的存储服务,诸如快照、克隆和自动精简配置时,会严重影响主机服务器的性能。
Virsto的解决方案
Virsto开发出了一款软件解决方案,安装在每台主机服务器上(无论是一台虚拟机或Hypervisor上的过滤驱动器)并在主存储上创建一个虚拟化层,称为Virsto存储池。其同时创建一个高性能磁盘或者固态存储区域,成为“vLog”。读操作会直接指向主存储,不过写操作会通过vLog进行,这会给请求的虚拟机或应用程序发回一个确认。然后vLog将这些写操作异步地分布写入主存储,从而减少对写性能的影响。该存储池可以容纳多至4层的存储方式,包括固态存储和各类型的磁盘驱动器。
和缓存的工作方式类似,vLog通过在存储前端降低耦合度改善了存储性能,降低了后端存储的延迟。其同时将前端主机的随机写操作变为顺序方式,实现后端存储的最佳性能。基于Virsto主机的存储虚拟化软件实现了以上这些功能。
虚拟存储设备
基于主机的存储虚拟化的另一项应用实例是虚拟存储设备(VSA)
VSA是运行在虚拟机上的存储控制器,其虚拟化统一集群中的主机所直接连接的存储。VSA提供一个主机使用的简易的存储共享体系架构,并支持高可用性、虚拟机迁移,并改善存储提供方式。对于很多企业,这种方式可以替代原本需要建立并管理传统SAN或NAS来支持虚拟服务器和桌面的体系架构。
vSphere Storage Appliance。VMware的vSphere Storage Appliance以一个虚拟机的方式运行,从在2个或3个节点集群中,每个ESX/ESXi主机所直连的DAS存储中,创建一个共享存储池。VMware VSA提供每个节点的RAID保护,并在同一集群的各个节点之间提供镜像保护。虽然从技术角度上看,VMware VSA是一个基于文件的体系架构,不过其亦为集群中每台主机提供数据块级别的存储虚拟化,并用户可以从这种部署方式中获取和基于数据块的共享存储一样的收益。
HP的LeftHand Virtual SAN Appliance。虽然和VMware VSA的功能类似,P4000 VSA软件可以支持每台主机直连DAS以外的方式。其还允许使用iSCSI或FC SAN等外部存储来创建共享存储池。这就意味着可以将如何可用的存储,本地存储或用于容灾的异地存储,转变为LeftHand存储节点。P4000t提供快照和自动精简配置,并且支持Hyper-V和VMware。
DataCore的SANsymphony-V。DataCore的解决方案是通过在一个虚拟机中部署其SANsymphony软件来整合其它各个VMware,Hyper-V或XEN主机的直连存储,形成共享存储池。SANsymphony-V可以和HP的解决方案那样虚拟化外部的网络存储,并且该软件可以在迁移到传统的共享存储体系架构时部署在外部服务器上。SANsymphony-V同时提供各类存储服务,譬如快照、自动精简配置、自动化分层和远程复制。
FalconStor的NSS Virtual Appliance。FalconStor的Network Storage Server Virtual Appliance(NSSVA)是该公司NASS硬件产品中唯一支持的VMware版本,用网络上其它主机的直连存储创建一个虚拟存储池。和DataCore和LeftHand的解决方案类似,该存储池可以扩展到网络上任何可用的iSCSI存储上。该NSS Virtual Appliance包括快照、自动精简配置、读/写缓存、远程复制和卷分层等存储功能。
基于主机的存储虚拟化解决方案是目前大多使用在虚拟化服务器和虚拟化桌面环境中,用以实现环境的高可用性特性,以及改善存储性能、利用率和管理效率。
5. OSPF协议中,STUB,完全STUB和NSSA区域的存在价值以及他们之间的异同点
他们存在的目的是介绍这些区域的路由,比如stub区域,4类5类lsa都不能进入,也就是说没有外部引入的路由和stub区域不能存在asbr,这样大大减少了stub区域设备的路由条目,减轻了设备压力。
stub区域不能存在外部路由,stub区域引入的路由也不能发布出去
完全stub区域在stub区域的基础上过滤了3类lsa,连区域间的路由都省去了,只靠一条默认路由和骨干区域互通
nssa区域是在stub区域上改造的折中方案,最大的区别就是存在asbr,能将nssa中引入的路由发布到别的区域
不知道这么讲,你明不明白,实际生活中特殊区域运用的多的就是nssa,或者直接一个大骨干区域
6. 如何过滤ospf中的lsa3
过滤进入某AREA的LSA3
Command Purpose
Router(config)# router ospf process-id
Configures the router to run an OSPF process.
Router(config-router)# area area-id filter-list prefixprefix-list-name in
Configures the router to filter interarea routes into the specified area.
Router(config-router)# ip prefix-list list-name [seq seq-value] deny |
permit network/len [ge ge-value] [le le-value]
Creates a prefix list with the name specified for thelist-name argument.
过滤从某AREA出去的LSA3
Router(config)# router ospf process-id
Configures the router to run an OSPF process.
Router(config-router)# area area-id filter-list prefix prefix-list-name out
Configures the router to filter interarea routes out of the specified area.
Router(config-router)# ip prefix-list list-name [seq seq-value] deny |
permit network/len [ge ge-value] [lele-value]
Creates a prefix list with the name specified for the list-name argument.
7. 中性盐雾试验NASS用的气压是多少,时间多长
你可以参考GB/T 10587,压缩空气压力能在70-170KPa范围内调节,并能保持稳定。
一般我们做试验都调节到100KPa。
主要是要保证盐雾沉降量(10.-2.0)ml/(h*80cm2),至于时间根据所做产品耐盐雾性能而定,直到试验结束。希望能帮到你。
8. ospf nass区域存在哪些类型lsa
NSSA区域:LSA 1(Router LSA) LSA 2(Network LSA) LSA3 (ABR Summary LSA) LSA7 (NSSA LSA)
Totally NSSA区域 :LSA 1(Router LSA) LSA 2(Network LSA) LSA7 (NSSA LSA)
LSA3 (ABR Summary LSA)只能是0.0.0.0 0.0.0.0 的缺省路由。
9. NASS的“旅行者一号”飞向太的的动力是什么,本身带发动机吗
1楼别乱说,太空中有大气?有风?真可笑。
在太空中飞行只能靠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因为没有空气螺旋桨的作用就没有了。只能在飞船上喷出一些向后的物质才能使自己有向前的动力。
2楼也有错误,太空中虽然没有空气阻力,但还有引力场作用,要朝太阳系外飞行还是要有推进力的。
主要使用的是大量的联氨燃料和热核动力。
第一种化学燃料使旅行者1号的推进剂能使用到2040年,
同时还有RTG(放射性同位素热电产生器)。
到2010年,化学燃料耗尽。
所以这时的飞行起器就要使用一种能源共享系统了,
就是使得场与粒子仪器中的一些与另一些轮流工作。
这样飞行器能在这状态下持续工作约10年。到最后,能量可能太少,以致无法正常维持飞行器的工作,
飞行器也就没有动力了.
日本最近发明了一种新型的太空帆船,可以利用太阳的辐射能来推进,但这种帆船只能朝着太阳系外面的方向飞行,不可能朝太阳的方向飞行,因为太阳的辐射只能是向外的。
10. ospf中stub区域和nssa区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1、区域不同
OSPFSTUB区域是一个末梢区域,当一个OSPF区域处于整个自治系统边界时,而又不含其他路由协议,这时就可以配置OSPF Stub区域。
OSPF路由协议是目前因特网中应用最为广泛一种IGP,而NSSA则是在该协议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的属性。在NSSA区域内的所有路由器必须支持该属性,而自治系统中的其他路由器则不需要。
2、作用不同
当配置OSPF Stub区域后,Stub区域中的路由器会增加一条至ABR的默认路由条目,当在ABR上配置了完全末梢区域后,末梢区域的其他路由器的路由条目除了直连的路由条目外,只有一条到达ABR的路由条目默认路由,不会学习其他区域的路由条目,到其他区域的数据包通过ABR转发。
STUB区域虽然为合理的规划网络描绘了美好的前景,但她在实际的组网中又不具备可操作性,未免遗憾。但此时的OSPF协议已经基本成型,不可能再做大的修改。为了弥补缺陷,协议设计者提出了一种新的概念NSSA,并且作为OSPF协议的一种扩展属性单独在RFC 1587中描述。
3、工作原理不同
所有位于 stub area 的路由器必须保持 LSDB 信息同步,并且它们会在它的 Hello包中设置一个值为 0 的 E 位(E-bit),因此这些路由器是不会接收 E 位为 1 的 Hello包。
自治系统外的ASE路由不可以进入到NSSA区域中,但是NSSA区域内的路由器引入的ASE路由可以在NSSA中传播并发送到区域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