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硬盘大全 » ide硬盘接口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ide硬盘接口

发布时间: 2022-02-01 00:20:04

Ⅰ 什么是ide接口硬盘

IDE接口(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是电子集成驱动器,是把“硬盘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

IDE接口实质上是存储设备与计算机连接的标准方式。而IDE并不是该接口标准的真正技术名称。它原来的名称是AT附加装置(AT Attachment, ATA),表示该接口最初是为IBM AT计算机开发的。


(1)ide硬盘接口扩展阅读:

早期的IDE接口有两种传输模式,一个是PIO(Programming I/O)模式,另一个是DMA(Direct Memory Access)。

Enhanced IDE使用扩充CHS(Cylinder-Head-Sector)或LBA(Logical Block Addressing)寻址的方式,突破528MB的容量限制,可以顺利地使使用容量达到数十GB等级的IDE硬盘。

并行ATA总线只是简单的CRC校验,一旦接收方发现数据传输出现问题,就会自行将这些数据丢弃、然后要求重发,这也造成了一定的性能损失。

Ⅱ 什么是ide接口硬盘

IDE的英文全称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电子集成驱动器”,它的本意是指把“硬盘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

Ⅲ ide硬盘如何接sata接口

1、用那种双转的卡、ide to sata 和Sata to ide 的卡、前面说过了、一般就10快钱左右、这类卡不需要驱动、直接安装的时候系统会识别、唯一要做的是在bios里面设置硬盘模式的问题、有说明书就好办了、注意的是买双转的卡或者是RXD-628的卡、后面的卡是单转的、ide盘接在sata主板用的、建议买双转、这类缺点是稳定性问题、2、买pci的磁盘卡、也有很多种类、30多、这类卡稳定点、需要安装系统前来加载驱动、得有点动手能力、缺点是占用了pci带宽、我一台老机器用pci的磁盘卡、1个ide接口和3个sata的这样子、看楼主喜欢、第一种相对简单点、第二种也好、不过第二种卡因为不用主板南桥的磁盘接口、硬盘指示灯是没亮的、唯一我觉得不太好的缺点、关于系统、基本上7都能用上、xp也没问题、两种卡我都有用过、

Ⅳ SATA接口与IDE接口有何区别(图)

IDE即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它的本意是指把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我们常说的IDE接口,也叫ATA(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接口.
Serial
ATA是以连续串行的方式传送数据。
串行接口的硬盘与Sata的硬盘除了在接口上有所不同以外,在传输率上也是不同的。使用什么接口的硬盘就看你自己了,理论数据上来看SATA快于IDE,但有可能在实际的应用中,两者的差距不是很大。在安装与使用时,其实跟IDE是一样的,插到主板集成的SATA接口上,连接好电源即可。
下图左边是SATA,右边是IDE接口。

Ⅳ ide接口硬盘接线图解

不过并非在计算机系统中使用了80芯数据线,就能保证硬盘子系统的高效能。如果数据线接法错误,不仅仅不能发挥其高效能,反而可能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上图为标准的80芯硬盘数据线,其中SYSTEM端一般为蓝色,此端必须接在主板的IDE接口上。SLAVE为从接口,一般为灰色,用于接在该接口上的第二个IDE设备,如光驱。MASTER为主接口,一般为黑色,用来连接该IDE接口上的主要设备,如硬盘。
因此对于计算机内部的任一条80芯数据线,正确的接法是:
1、只有一个硬盘时请将MASTER接在硬盘上。
2、只有一个光驱时请将MASTER接在光驱上。
3、如果有一个光驱和一个硬盘,请将SLAVE接在光驱上,MASTER接在硬盘上。
80芯硬盘数据线
不同主板配套的数据线,颜色可能不同,但正确的接法均是数据线中间接次要设备(数据线上一般有SLAVE标记,通常为灰色,也有白色等其它颜色),数据线的两头一端接主板(数据线上一般有SYSTEM标记,通常为蓝色,也有红色等其它颜色),另一端接硬盘(数据线上一般有MASTER标记,通常为黑色)。
对于品牌机,一般都是按正确的接法连接的,用户不用担心。但对于兼容机,不少装机商均将硬盘接在了SLAVE端。一些用户简单的认为使用SLAVE端可少使用一些数据线,有利于数据传输。这是由于不了解硬盘线设计使用标准的缘故。将硬盘错误的接在SLAVE端后,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以及常用软件均可正常运行,硬盘子系统工作在低速状态也只有用软件才能测出,普通用户一般难以查觉,但对于对硬件要求较高的一些软件则可能出问题。
硬盘跳线de意思:
limit capacity to 32 gbyte (最大充许32G)
master or single drive (主硬盘)
drive is a slave (从硬盘)
master with a non-ATA compatible slave (是主硬盘便 是无ATA兼容)
enable cable select (由IDE排线来决定哪个盘是主盘,哪个是从盘。接在IDE排线最端的是主盘,接中间的是从盘)
附:如果是ATA66的硬盘线,不是黑色的那头一定要插到主板上的IDE口上,要不只是ATA33,一般是蓝色,也有红色的.
Cable Select(电缆选择)
如今我们使用的硬盘一般都支持ATA66/100,而用来连接这类硬盘的数据线也由原来的40芯变成了80芯,其实这80芯的数据线不仅仅增强了抗干扰能力,它还有另外一个功能——当硬盘的跳线设置成“Cable Select”时,硬盘的主从关系将由其连接到数据线上的位置而决定。在学习硬盘时我们已经知道,此类数据线用来连接主板的那端叫作“System”,中间的那端叫“Drive1”,另外一端则叫“Drive 0”。
当硬盘的跳线设置成“Cable Select”后,它挂在“Drive 0”上是“Master”(主盘),挂在Drive1上则是“Slave”(从盘)。由于“Cable Select”是根据安装位置来确定主从关系的,所以硬盘不管挂在哪个部位都不需要更改其跳线,非常方便。不过享受“Cable Select”所带来的方便时要注意:所有的IDE设备都得设置成“Cable Select”,另外当硬盘与光驱挂在同一根数据线上时,“Cable Select”可能会失效——光驱不支持“Cable Select”!另外“Cable Select”还需要数据线的支持,如果使用的是劣质数据线,往往也会出现错误,所以对于初学者来说,还是老老实实将硬盘设置成“Master”或 “Slave”吧。至于IBM硬盘的“Cable Select”

Ⅵ IDE是什么接口

IDE是Integrated
Device
Electronics的简称,是一种硬盘的传输接口,它有另一个名称叫做ATA(AT
Attachment),这两个名词都有厂商在用,指的是相同的东西。IDE的规格后来有所进步,而推出了EIDE(Enhanced
IDE)的规格名称,而这个规格同时又被称为Fast
ATA。所不同的是Fast
ATA是专指硬盘接口,而EIDE还制定了连接光盘等非硬盘产品的标准。而这个连接非硬盘类的IDE标准,又称为ATAPI接口。而之后再推出更快的接口,名称都只剩下ATA的字样,像是Ultra
ATA、ATA/66、ATA/100等。
主板IDE接口
早期的IDE接口有两种传输模式,一个是PIO(Programming
I/O)模式,另一个是DMA(Direct
Memory
Access)。虽然DMA模式系统资源占用少,但需要额外的驱动程序或设置,因此被接受的程度比较低。后来在对速度要求愈来愈高的情况下,DMA模式由于执行效率较好,操作系统开始直接支持,而且厂商更推出了愈来愈快的DMA模式传输速度标准。而从英特尔的430TX芯片组开始,就提供了对Ultra
DMA
33的支持,提供了最大33MB/sec的的数据传输率,以后又很快发展到了ATA
66,ATA
100以及迈拓提出的ATA
133标准,分别提供66MB/sec,100MB/sec以及133MB/sec的最大数据传输率。值得注意的是,迈拓提出的ATA
133标准并没能获得业界的广泛支持,硬盘厂商中只有迈拓自己才采用ATA
133标准,而日立(IBM),希捷和西部数据则都采用ATA
100标准,芯片组厂商中也只有VIA,SIS,ALi以及nViidia对次标准提供支持,芯片组厂商中英特尔则只支持ATA
100标准。
各种IDE标准都能很好的向下兼容,例如ATA
133兼容ATA
66/100和Ultra
DMA33,而ATA
100也兼容Ultra
DMA
33/66。
要特别注意的是,对ATA
66以及以上的IDE接口传输标准而言,必须使用专门的80芯IDE排线,其与普通的40芯IDE排线相比,增加了40条地线以提高信号的稳定性。
以上这些都是传统的并行ATA传输方式,现在又出现了串行ATA(Serial
ATA,简称SATA),其最大数据传输率更进一步提高到了150MB/sec,将来还会提高到300MB/sec,而且其接口非常小巧,排线也很细,有利于机箱内部空气流动从而加强散热效果,也使机箱内部显得不太凌乱。与并行ATA相比,SATA还有一大优点就是支持热插拔。
主板SATA接口
在选购主板时,其实并无必要太在意IDE接口传输标准有多快,其实在ATA
100,ATA
133以及SATA
150下硬盘性能都差不多,因为受限于硬盘的机械结构和数据存取方式,硬盘的性能瓶颈是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率而非外部接口标准,目前主流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率离ATA
100的100MB/sec都还差得很远。所以要按照自己的具体需求选购

Ⅶ 硬盘中ide接口和sata接口什么区别

IDE接口:
IDE的英文全称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电子集成驱动器”,它的本意是指把“硬盘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把盘体与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减少了硬盘接口的电缆数目与长度,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强,硬盘制造起来变得更容易,因为硬盘生产厂商不需要再担心自己的硬盘是否与其它厂商生产的控制器兼容,对用户而言,硬盘安装起来也更为方便。IDE这一接口技术从诞生至今就一直在不断发展,性能也不断的提高,其拥有的价格低廉、兼容性强的特点,为其造就了其它类型硬盘无法替代的地位。
IDE代表着硬盘的一种类型,但在实际的应用中,人们也习惯用IDE来称呼最早出现IDE类型硬盘ATA-1,这种类型的接口随着接口技术的发展已经被淘汰了,而其后发展分支出更多类型的硬盘接口,比如ATA、Ultra ATA、DMA、Ultra DMA等接口都属于IDE硬盘。此外,由于IDE口属于并行接口,因此为了和SATA口硬盘相区别,IDE口硬盘也叫PATA口硬盘。

SCSI接口:
SCSI的英文全称为“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是同IDE完全不同的接口,IDE接口是普通PC的标准接口,而SCSI并不是专门为硬盘设计的接口,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小型机上的高速数据传输技术。SCSI接口具有应用范围广、多任务、带宽大、CPU占用率低,以及支持热插拔等优点,但较高的价格使得它很难如IDE硬盘般普及,因此SCSI硬盘主要应用于中、高端服务器和高档工作站中。SCSI硬盘和普通IDE硬盘相比有很多优点:接口速度快,并且由于主要用于服务器,因此硬盘本身的性能也比较高,硬盘转速快,缓存容量大,CPU占用率低,扩展性远优于IDE硬盘,并且支持热插拔。

SATA接口:
使用SATA(Serial ATA)口的硬盘又叫串口硬盘。2001年,由Intel、APT、Dell、IBM、希捷、迈拓这几大厂商组成的Serial ATA委员会正式确立了Serial ATA 1.0规范,2002年,虽然串行ATA的相关设备还未正式上市,但Serial ATA委员会已抢先确立了Serial ATA 2.0规范。Serial ATA采用串行连接方式,串行ATA总线使用嵌入式时钟信号,具备了更强的纠错能力,与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对传输指令(不仅仅是数据)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正,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串行接口还具有结构简单、支持热插拔的优点。
串口硬盘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并行ATA的新型硬盘接口类型,由于采用串行方式传输数据而知名。相对于并行ATA来说,就具有非常多的优势。首先,Serial ATA以连续串行的方式传送数据,一次只会传送1位数据。这样能减少SATA接口的针脚数目,使连接电缆数目变少,效率也会更高。实际上,Serial ATA 仅用四支针脚就能完成所有的工作,分别用于连接电缆、连接地线、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同时这样的架构还能降低系统能耗和减小系统复杂性。其次,Serial ATA的起点更高、发展潜力更大,Serial ATA 1.0定义的数据传输率可达150MB/s,这比目前最新的并行ATA(即ATA/133)所能达到133MB/s的最高数据传输率还高,而在Serial ATA 2.0的数据传输率将达到300MB/s,最终SATA将实现600MB/s的最高数据传输率。

Ⅷ IDE硬盘这三个接口分别是干什么的

左边的是4P电源 通电后才可以工作
中间的是跳线 用于多硬盘中间 主盘 从盘的设置
右边是IDE 80线数据线的接口, 用于和主板之间连接,也用于传输数据

Ⅸ ide接口和sata接口的区别

一、接口类型不同

1、ide接口:是电子集成驱动器,数据传输速度慢、线缆长度过短、连接设备少。

2、sata接口:不同于串行PATA的新型硬盘接口类型,采用串行方式传输数据。

二、功能不同

1、ide接口:是把“硬盘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

2、sata接口:主要功能是用作主板和大量存储设备(如硬盘及光盘驱动器)之间的数据传输。


三、优势不同

1、ide接口:把盘体与控制器集成在一起减少硬盘接口的电缆数目与长度,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得到增强,硬盘制造起来变得更容易的技术。

2、sata接口:连续串行的方式传送数据,可以在较少的位宽下使用较高的工作频率来提高数据传输的带宽。

Ⅹ 硬盘ide接口和sata接口有什么不同

硬盘接口是硬盘与主机系统间的连接部件,作用是在硬盘缓存和主机内存之间传输数据。不同的硬盘接口决定着硬盘与计算机之间的连接速度,在整个系统中,硬盘接口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程序运行快慢和系统性能好坏。从家用用户的角度出发,硬盘接口分为IDE、SATA两种规格,不过他们各自具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用户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加以选择。 IDE接口硬盘及主板接口

IDE接口硬盘一般就是我们俗称的并行规格的PATA硬盘,目前大多数台式存储系统采用的都是称为Ultra-ATA的并行总线接口硬盘产品,这样的规格技术是自80年代以来一直被应用在桌上型系统作为主流的内部储存互连技术,由于运用领域十分广泛时间又较长,所以成熟的技术带来的是大规模集成制造的低成本和飞速发展的大容量。
由于长时间的没有改变,在数据的传输上来看,这种IDE接口硬盘显得有一些滞后,因为目前主流的PATA硬盘仅能支持ATA/100和ATA/133两种数据传输规范,传输速率最高只能达到 每秒100或133MB,这仅可以满足目前一般情况下的大容量硬盘数据传输。另外,这类硬盘所使用的80-pin数据线在机箱内部杂而乱,它会阻碍空气在机箱里的流动,从而影响到系统的散热。虽然劣势明显,不过对于一些原来老用户来说,由于原有的主板平台并不支持SATA接口,这种IDE接口的PATA大容量硬盘还是首选,还有一些用户认为这类型的硬盘在技术上成熟、稳定,所以也选择这类型的PATA硬盘。
由英特尔、戴尔、希捷、Maxtor以及APT等厂商所组成serialata.org,推出了就硬盘而言的新技术规格,Serial ATA,它为串行接口,在IDF Fall 2001大会上,希捷宣布了Serial ATA 1.0标准,正式宣告了SATA规范的确立这也是硬件新近颁布的一种的标准。
在技术特点来看,不得不承认PATA硬盘在安装、传输速率及功耗、抗震、噪声等多方面都要逊于SATA硬盘。因为SATA硬盘它具有更快的外部接口传输速度,数据校验措施更为完善,SATA 1.0规范规定的标准传输率可以达到150MB/S,这样可以充分发挥Serial ATA接口的性能优势,因为ATA100的理论数值是100MB/s,即便是ATA133也最高为133MB/s。另外在安装上首先SATA的连接线非常方便,而且SATA最重要的特性就是支持热插拔。串行SATA方式通过更好的数据校验方式,信号电压低可以有效的减小各种干扰,从而大大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而且新式的SATA硬盘连接线也更加有利机箱内部的散热。
SATA并非只有优点,在缺点上也是显而易见,由于SATA规格还不十分成熟,这种类型的硬盘对外频要求要比并行规格硬盘高,如果用户有超频的情况这时一定要注意,因为它就会常常出现找不到硬盘或数据损坏的情况。目前支持SATA 2.0的硬盘也已经推出,相信不久SATA 3.0也会出现在市场中,但并非标准越高就越好,就目前而言这种SATA2.0规范的硬盘主要还是针对服务器和网络存储应用,如普通消费者选择SATA 1.0规范的硬盘产品足以

一般PATA的硬盘传输速度有:
Ultra-ATA33
Ultra-ATA66
Ultra-ATA100
Ultra-ATA133
SATA硬盘传输速度有:
Ultra-ATA150

分辨是什么硬盘就下载一个测试软件:EVEREST Home Edition 2.20 可以非常的直接看到你目前的硬盘类型和传输速度

SATA 接口比同转速的IDE接口的传输速度要快,而且内置高速缓存通常都在8M以上,而普通IDE缓存都在2M左右,相差甚远;
更大的区别在于:
一、(SATA不依赖于系统总线的带宽,而是内置时钟。第一代SATA内置1500MHz时钟,可以达到150M字节/秒的接口带宽。由于不再依赖系统总线频率,每一代SATA升级带宽的增加都是成倍的:第二代300M字节/秒(即SATA-II),并且支持热插拔;

二、SATA不再使用过时的并行总线接口,转用串行总线,整个风格完全改变。
SATA与原来的IDE相比有很多优越性,最明显的就是数据线从80 pin变成了7 pin,而且IDE线的长度不能超过0.4米,而SATA线可以长达1米,安装更方便,利于机箱散热。除此之外,它还有很多优点:
(1)、一对一连接,没有主从盘的烦恼;而IDE一个接口只能接两个IDE设备,而且还要分主从设备,如果一个接口接上两个IDE设备后就会共同分享这一带宽,从而速度大幅度下降;
(2)、每个设备都直接与主板相连,独享150M字节/秒带宽,设备间的速度不会互相影响。
(3)、SATA提高了错误检查的能力,除了对CRC对数据检错之外,还会对命令和状态包进行检错,因此和并行ATA相比提高了接入的整体精确度,使串行ATA在企业RAID和外部存储应用中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4)、SATA的信号电压最高只有0.5伏,低电压一方面能更好地适应新平台强调3.3伏的电源趋势,另一方面有利于速度的提高。
(5)、SATA II可以通过Port Multiplier,让每一个SATA接口可以连接4-8个硬盘,即主板有4个SATA接口,可以连接最多32个硬盘。
(6)、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技术,叫Dual host active fail over。它可以通过Port Selector接口选择器,让两台主机同时接一个硬盘。这样,当一台主机出现故障的时候,另一台备用机可以接管尚为完好的硬盘阵列和数据;
(7)、SATA-II在SATA的基础上加入NCQ原生指令排序、存储设备管理(Enclosure Management)、底板互连、数据分散/集中这四项新特性。提高读盘效率,减少磁头的内外圈来回摆动次数;
(8)、SATA-I代需要在安装操作系统前用SATA接口驱动程序软盘引导计算机,然后安装,且CMOS设置较为复杂,而SATA-II的出现,在许多主板生产厂商的支持下,已经不需要驱动软盘的引导可直接由主板识别,且CMOS设置也更为简单,自动化程序提高。

IDE的英文全称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电子集成驱动器”,它的本意是指把“硬盘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把盘体与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减少了硬盘接口的电缆数目与长度,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强,硬盘制造起来变得更容易,因为硬盘生产厂商不需要再担心自己的硬盘是否与其它厂商生产的控制器兼容。对用户而言,硬盘安装起来也更为方便。IDE这一接口技术从诞生至今就一直在不断发展,性能也不断的提高,其拥有的价格低廉、兼容性强的特点,为其造就了其它类型硬盘无法替代的地位。

IDE代表着硬盘的一种类型,但在实际的应用中,人们也习惯用IDE来称呼最早出现IDE类型硬盘ATA-1,这种类型的接口随着接口技术的发展已经被淘汰了,而其后发展分支出更多类型的硬盘接口,比如ATA、Ultra ATA、DMA、Ultra DMA等接口都属于IDE硬盘

使用SATA(Serial ATA)口的硬盘又叫串口硬盘,是未来PC机硬盘的趋势。2001年,由Intel、APT、Dell、IBM、希捷、迈拓这几大厂商组成的Serial ATA委员会正式确立了Serial ATA 1.0规范。2002年,虽然串行ATA的相关设备还未正式上市,但Serial ATA委员会已抢先确立了Serial ATA 2.0规范。Serial ATA采用串行连接方式,串行ATA总线使用嵌入式时钟信号,具备了更强的纠错能力,与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对传输指令(不仅仅是数据)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正,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串行接口还具有结构简单、支持热插拔的优点。

串口硬盘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并行ATA的新型硬盘接口类型,由于采用串行方式传输数据而知名。相对于并行ATA来说,就具有非常多的优势。首先,Serial ATA以连续串行的方式传送数据,一次只会传送1位数据。这样能减少SATA接口的针脚数目,使连接电缆数目变少,效率也会更高。实际上,Serial ATA 仅用四支针脚就能完成所有的工作,分别用于连接电缆、连接地线、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同时这样的架构还能降低系统能耗和减小系统复杂性。其次,Serial ATA的起点更高、发展潜力更大,Serial ATA 1.0定义的数据传输率可达150MB/s,这比最快的并行ATA(即ATA/133)所能达到133MB/s的最高数据传输率还高,而在Serial ATA 2.0的数据传输率达到300MB/s,最终SATA将实现600MB/s的最高数据传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