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数据加密的基本信息
和防火墙配合使用的数据加密技术,是为提高信息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秘密数据被外部破译而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在技术上分别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采取措施。按照作用的不同,数据加密技术可分为数据传输加密技术、数据存储加密技术、数据完整性的鉴别技术和密钥管理技术。
数据传输加密技术的目的是对传输中的数据流加密,通常有线路加密与端—端加密两种。线路加密侧重在线路上而不考虑信源与信宿,是对保密信息通过各线路采用不同的加密密钥提供安全保护。端—端加密指信息由发送端自动加密,并且由TCP/IP进行数据包封装,然后作为不可阅读和不可识别的数据穿过互联网,当这些信息到达目的地,将被自动重组、解密,而成为可读的数据。
数据存储加密技术的目的是防止在存储环节上的数据失密,数据存储加密技术可分为密文存储和存取控制两种。前者一般是通过加密算法转换、附加密码、加密模块等方法实现;后者则是对用户资格、权限加以审查和限制,防止非法用户存取数据或合法用户越权存取数据。
数据完整性鉴别技术的目的是对介入信息传送、存取和处理的人的身份和相关数据内容进行验证,一般包括口令、密钥、身份、数据等项的鉴别。系统通过对比验证对象输入的特征值是否符合预先设定的参数,实现对数据的安全保护。
密钥管理技术包括密钥的产生、分配、保存、更换和销毁等各个环节上的保密措施。 数据加密的术语有 :
明文,即原始的或未加密的数据。通过加密算法对其进行加密,加密算法的输入信息为明文和密钥;
密文,明文加密后的格式,是加密算法的输出信息。加密算法是公开的,而密钥则是不公开的。密文不应为无密钥的用户理解,用于数据的存储以及传输;
密钥,是由数字、字母或特殊符号组成的字符串,用它控制数据加密、解密的过程;
加密,把明文转换为密文的过程;
加密算法,加密所采用的变换方法;
解密,对密文实施与加密相逆的变换,从而获得明文的过程;
解密算法,解密所采用的变换方法。
加密技术是一种防止信息泄露的技术。它的核心技术是密码学,密码学是研究密码系统或通信安全的一门学科,它又分为密码编码学和密码分析学。
任何一个加密系统都是由明文、密文、算法和密钥组成。发送方通过加密设备或加密算法,用加密密钥将数据加密后发送出去。接收方在收到密文后,用解密密钥将密文解密,恢复为明文。在传输过程中,即使密文被非法分子偷窃获取,得到的也只是无法识别的密文,从而起到数据保密的作用。
例:明文为字符串:
AS KINGFISHERS CATCH FIRE
(为简便起见,假定所处理的数据字符仅为大写字母和空格符)。假定密钥为字符串:
ELIOT
加密算法为:
1) 将明文划分成多个密钥字符串长度大小的块(空格符以+表示)
AS+KI NGFIS HERS+ CATCH +FIRE
2) 用0~26范围的整数取代明文的每个字符,空格符=00,A=01,...,Z=26:
3) 与步骤2一样对密钥的每个字符进行取代:
0512091520
4) 对明文的每个块,将其每个字符用对应的整数编码与密钥中相应位置的字符的整数编码的和模27后的值(整数编码)取代:
举例:第一个整数编码为 (01+05)%27=06
5) 将步骤4的结果中的整数编码再用其等价字符替换:
FDIZB SSOXL MQ+GT HMBRA ERRFY
如果给出密钥,该例的解密过程很简单。问题是对于一个恶意攻击者来说,在不知道密钥的情况下,利用相匹配的明文和密文获得密钥究竟有多困难?对于上面的简单例子,答案是相当容易的,不是一般的容易,但是,复杂的加密模式同样很容易设计出。理想的情况是采用的加密模式使得攻击者为了破解所付出的代价应远远超过其所获得的利益。实际上,该目的适用于所有的安全性措施。这种加密模式的可接受的最终目标是:即使是该模式的发明者也无法通过相匹配的明文和密文获得密钥,从而也无法破解密文。 传统加密方法有两种,替换和置换。上面的例子采用的就是替换的方法:使用密钥将明文中的每一个字符转换为密文中的一个字符。而置换仅将明文的字符按不同的顺序重新排列。单独使用这两种方法的任意一种都是不够安全的,但是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就能提供相当高的安全程度。数据加密标准(Data Encryption Standard,简称DES)就采用了这种结合算法,它由IBM制定,并在1977年成为美国官方加密标准。
DES的工作原理为:将明文分割成许多64位大小的块,每个块用64位密钥进行加密,实际上,密钥由56位数据位和8位奇偶校验位组成,因此只有56个可能的密码而不是64个。每块先用初始置换方法进行加密,再连续进行16次复杂的替换,最后再对其施用初始置换的逆。第i步的替换并不是直接利用原始的密钥K,而是由K与i计算出的密钥Ki。
DES具有这样的特性,其解密算法与加密算法相同,除了密钥Ki的施加顺序相反以外。 多年来,许多人都认为DES并不是真的很安全。事实上,即使不采用智能的方法,随着快速、高度并行的处理器的出现,强制破解DES也是可能的。公开密钥加密方法使得DES以及类似的传统加密技术过时了。公开密钥加密方法中,加密算法和加密密钥都是公开的,任何人都可将明文转换成密文。但是相应的解密密钥是保密的(公开密钥方法包括两个密钥,分别用于加密和解密),而且无法从加密密钥推导出,因此,即使是加密者若未被授权也无法执行相应的解密。
公开密钥加密思想最初是由Diffie和Hellman提出的,最着名的是Rivest、Shamir以及Adleman提出的,通常称为RSA(以三个发明者的首位字母命名)的方法,该方法基于下面的两个事实:
1) 已有确定一个数是不是质数的快速算法;
2) 尚未找到确定一个合数的质因子的快速算法。
RSA方法的工作原理如下:
1) 任意选取两个不同的大质数p和q,计算乘积r=p*q;
2) 任意选取一个大整数e,e与(p-1)*(q-1)互质,整数e用做加密密钥。注意:e的选取是很容易的,例如,所有大于p和q的质数都可用。
3) 确定解密密钥d:
(d * e) molo(p - 1)*(q - 1) = 1
根据e、p和q可以容易地计算出d。
4) 公开整数r和e,但是不公开d;
5) 将明文P (假设P是一个小于r的整数)加密为密文C,计算方法为:
C = P^e molo r
6) 将密文C解密为明文P,计算方法为:
P = C^d molo r
然而只根据r和e(不是p和q)要计算出d是不可能的。因此,任何人都可对明文进行加密,但只有授权用户(知道d)才可对密文解密。
下面举一简单的例子对上述过程进行说明,显然我们只能选取很小的数字。
例:选取p=3, q=5,则r=15,(p-1)*(q-1)=8。选取e=11(大于p和q的质数),通过(d*11)molo(8) = 1。
计算出d =3。
假定明文为整数13。则密文C为
C = P^e molo r
= 13^11 molo 15
= 1,792,160,394,037 molo 15
= 7
复原明文P为:
P = C^d molo r
= 7^3 molo 15
= 343 molo 15
= 13
因为e和d互逆,公开密钥加密方法也允许采用这样的方式对加密信息进行签名,以便接收方能确定签名不是伪造的。假设A和B希望通过公开密钥加密方法进行数据传输,A和B分别公开加密算法和相应的密钥,但不公开解密算法和相应的密钥。A和B的加密算法分别是ECA和ECB,解密算法分别是DCA和DCB,ECA和DCA互逆,ECB和DCB互逆。若A要向B发送明文P,不是简单地发送ECB(P),而是先对P施以其解密算法DCA,再用加密算法ECB对结果加密后发送出去。
密文C为:
C = ECB(DCA(P))
B收到C后,先后施以其解密算法DCB和加密算法ECA,得到明文P:
ECA(DCB(C))
= ECA(DCB(ECB(DCA(P))))
= ECA(DCA(P)) /*DCB和ECB相互抵消*/
= P /*DCB和ECB相互抵消*/
这样B就确定报文确实是从A发出的,因为只有当加密过程利用了DCA算法,用ECA才能获得P,只有A才知道DCA算法,没
有人,即使是B也不能伪造A的签名。 前言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信息安全的需求接踵而至,人才竞争、市场竞争、金融危机、敌特机构等都给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巨大风险,内部窃密、黑客攻击、无意识泄密等窃密手段成为了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国与国之间的安全隐患。
市场的需求、人的安全意识、环境的诸多因素促使着我国的信息安全高速发展,信息安全经历了从传统的单一防护如防火墙到信息安全整体解决方案、从传统的老三样防火墙、入侵检测、杀毒软件到多元化的信息安全防护、从传统的外部网络防护到内网安全、主机安全等。
传统数据加密技术分析
信息安全传统的老三样(防火墙、入侵检测、防病毒)成为了企事业单位网络建设的基础架构,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安全需求,新型的安全防护手段逐步成为了信息安全发展的主力军。例如主机监控、文档加密等技术。
在新型安全产品的队列中,主机监控主要采用外围围追堵截的技术方案,虽然对信息安全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因为产品自身依赖于操作系统,对数据自身没有有效的安全防护,所以存在着诸多安全漏洞,例如:最基础的手段拆拔硬盘、winpe光盘引导、USB引导等方式即可将数据盗走,而且不留任何痕迹;此技术更多的可以理解为企业资产管理软件,单一的产品无法满足用户对信息安全的要求。
文档加密是现今信息安全防护的主力军,采用透明加解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强制加密,不改变用户原有的使用习惯;此技术对数据自身加密,不管是脱离操作系统,还是非法脱离安全环境,用户数据自身都是安全的,对环境的依赖性比较小。市面上的文档加密主要的技术分为磁盘加密、应用层加密、驱动级加密等几种技术,应用层加密因为对应用程序的依赖性比较强,存在诸多兼容性和二次开发的问题,逐步被各信息安全厂商所淘汰。
当今主流的两大数据加密技术
我们所能常见到的主要就是磁盘加密和驱动级解密技术:
全盘加密技术是主要是对磁盘进行全盘加密,并且采用主机监控、防水墙等其他防护手段进行整体防护,磁盘加密主要为用户提供一个安全的运行环境,数据自身未进行加密,操作系统一旦启动完毕,数据自身在硬盘上以明文形式存在,主要靠防水墙的围追堵截等方式进行保护。磁盘加密技术的主要弊端是对磁盘进行加密的时间周期较长,造成项目的实施周期也较长,用户一般无法忍耐;磁盘加密技术是对磁盘进行全盘加密,一旦操作系统出现问题。需要对数据进行恢复也是一件让用户比较头痛的事情,正常一块500G的硬盘解密一次所需时间需要3-4个小时;市面上的主要做法是对系统盘不做加密防护,而是采用外围技术进行安全访问控制,大家知道操作系统的版本不断升级,微软自身的安全机制越来越高,人们对系统的控制力度越来越低,尤其黑客技术层层攀高,一旦防护体系被打破,所有一切将暴露无疑。另外,磁盘加密技术是对全盘的信息进行安全管控,其中包括系统文件,对系统的效率性能将大大影响。
驱动级技术是信息加密的主流技术,采用进程+后缀的方式进行安全防护,用户可以根据企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灵活配置,对重要的数据进行强制加密,大大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驱动级加密技术与磁盘加密技术的最大区别就是驱动级技术会对用户的数据自身进行保护,驱动级加密采用透明加解密技术,用户感觉不到系统的存在,不改变用户的原有操作,数据一旦脱离安全环境,用户将无法使用,有效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另外驱动级加密技术比磁盘加密技术管理可以更加细粒度,有效实现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可以控制文件的使用时间、次数、复制、截屏、录像等操作,并且可以对文件的内部进行细粒度的授权管理和数据的外出访问控制,做到数据的全方位管理。驱动级加密技术在给用户的数据带来安全的同时,也给用户的使用便利性带来一定的问题,驱动级加密采用进程加密技术,对同类文件进行全部加密,无法有效区别个人文件与企业文件数据的分类管理,个人电脑与企业办公的并行运行等问题。
B. 电脑的专业术语有哪些
NTFS (NT 档案系统 NT File System)
NOS (网路作业系统 Network Operation System) MIDI (乐器数位接口 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 )
MAPI (讯息应用稀式接口 Messaging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
MPEG (动画专家群组 Motion Picture Experts Group )
MCI (媒体控制接口 Media Control Interface )
LCD (液晶显示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JPEG (联合影像专家群组 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 )
ISDN (整合服务数位网路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
ISA (工业标准架构 In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 )
EISA (延伸型工业标准架构 Extended Instry Standard Arhitecture )
IRQ (中断要求 Interrupt Request )
I/O (输入/出 Input/Output )
IDE (整合型电子装置 Integrated Device Elec-tronics 或智慧型电子驱动器
Intelligent Drive Electronics )
E-IDE(加强整合型电子装置规范 Enhanced Inte-grated Device Electronics
或加强智慧型电子驱动器规范 Enhanced Intelligent Drive Electronics)
HPFS (高效能档案系统 High Performance File System )
FPU (浮点运算单元 Floating-Point Unit )
GDI (绘图装制接口 Graphics Device Interface )
FTP (档案传输协定 File transfer Protocol )
FAT (档案配制表 File Allocation Table )
EEPROM(电子可抹稀式化唯读记忆体 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
EDRAM (加强型动态随机存取记忆体 Enhanced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
EDO RAM(延伸资料输出随机存取计忆体 Extended Data-Out Random Access
Memory )
DRAM (动态随机存取记忆体 D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
DSP (数位讯号处理器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
DMA (直接记忆存取 Direct Memory Access )
DLL (动态联结稀式库 Dynamic Link Library)
DDE (动态资讯交换 Dynamic Data Exchange )
DCI (显示控制接口 Display Control Interface )
CRT (阴极射线管 Cathode-Ray Tube )
CRC (环重复检查码 Cyclical Rendancy Check )
CPU (中央处理单元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
CMOS RAM (互补金属氧化半导体随机存取记忆体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ctor Random Access Memory )
BIOS (基本输出入系统 Basic Input/Output System )
ASCII (美国国家资讯交换标准码 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 )
API (应用稀式接口 Application Progrmming Interfacel l)
ASCII ((美国国家资讯交换标准码 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Access 存取
Access Time 平均存取时间
Apache 伺服软体
Architecture 架构
Areal Density 磁录密度
Arithmetic and Logic Unit (ALU) 算术逻辑单元
Arm Actuator磁头驱动臂
Array 阵列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 人工智能
Asychronous Transfer Mode(ATM) 异步传送模式
Asymmetric/Asynchronous Digital Subscriber Line(ADSL) 非对称数位用户回路
Asynchrinous 异步
Asynchronous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ATDM) 异步分时多工
异步传输模式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ATM)
AT附属装置 AT attachment(ATA)
AT Attachment接口 ATA
AMR附加卡 Audio Modem Riser (AMR)
声频回应单元 Audio Response Unit (ARU)
授权 Authorization
授权码 Authorization Code
自动磁头归定位 Auto-park
辅助记忆装置 Auxiliary Memory
可用度 Availability
平均存取时问 Average Access Time
平均搜寻时间 Average Seek Time
平均传输速率 Average Transfer Rate
桥接器 Bridge
网际网路通讯协定 Internet Protocol (IP)
骨干 Backbone
干线网路 Backbone (Core)Network
备份装置 Backup Device
频宽 Bandwidth
基频带 Base Band
基本记忆体 Base Memory
电池 Battery
二进制 Binary
位元 Binary Digit(BIT)
位元密度 Bit Densiry
位元位移 Bit Shift
每秒位元数 Bits Per Second(BPS)
蓝芽 Bluetooth
启动 Boot
启动磁区 Boot Sector
桥接器 Bridge
亮度 Brightness
缓冲器 Buffer
缆线数据机 Cable MODEM
快取缓冲器 Cache Buffer
快取命中 Cache Hit
快取记忆体 Cache Memory
快取记忆体 Cache Memory/Cache RAM(CACHE)
快取记忆体 Cache Memory/SmartCache
客户服务中心 Call Center
使用者代码 Caller ID
影像撷取接口卡 Capture Card
载波 Carrier
晶片 Chip
晶片组 Chipset
时脉产生器 Clock Generator
MAC相容型电脑 Clone MAC
回路 Close loop
丛集 Cluster
磁簇 Cluster
等角速度 Constant Angular Velocity (CAV)
等线速度 Constant Linear Velocity (CLV)
内容切换 Context Switch
对比 Contrast
控制面板 Control Panels
硬盘控制器 Controller
色收敛 Convergence
CPU周期 CPU Cycle
CPU当机 CPU Hack
CPU暂停 CPU Hold
CPU中断状态 CPU Interrupt
CPU不动作 CPU NOP
更改CPU表面印刷 CPU Remarking
CPU的启始状态 CPU Reset
中央处理器插槽 CPU Socket
磁柱 Cylinder
磁柱/磁头/磁扇 Cylinder/Head/Sector(CHS)
资料汇流排 Data Bus
资料压缩 Data Compressing
资料加密标准 Data Encryption Standard (DES)
资料传输速率 Data Transfer rate
磁盘阵列 Disk Array
延伸记忆体 eXtend Memory System(XMS)
延伸型资料输出式随机存取记忆体 Extended Data-Out RAM(EDO RAM)
延伸视讯图形阵列接口卡 eXtended Graphic Array(XGA)
防火墙 Firewall
韧体 Firmware
快阵记忆体 Flash Memory
平坦式记忆体 Flat Memory
Fliaming
覆晶技术 Flip Chip
浮点运算器 Floating Point Unit(FPU)
软碟机 Floppy Disk Drive(FDD)
频率 Frequency
频率响应 Frequency Response
分频多工存取技术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FDMA)
全彩 Full Color
全双工 Full Duplex
全光纤网路 Full Fibre Network
全双工服务 Full-Duplex Service
全双工/半双工 Full-Duplex/Half-Duplex
全高型磁盘机 Full-height Drive
函数 Function
硬式磁盘机 Hard Disc Drive
Hard Error
磁头 Head
磁头撞毁 Head Crash
磁盘停放区域 Head Landing Zone
高速动态随机存取记忆体 High Speed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HSDRAM)
集线器 Hub
集线器管理接口 Hub Management Interface (HMI)
光纤同轴混合网路 Hybrid Fiber Coaxial (HFC)
Hyper Text Transsport Protocol(HTTP)
超链结 Hyperlink
超媒体 Hypermedia
超文件 Hypertext
超文件标示语言 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 (HTML)
超文件传输协定 Hypertext Transport Protocol (HTTP)
红外线传输功能 Infrared (IR)
红外线标准协会 Infra-red Data Association (IRDA)
输入与输出 Input/Output(I/O)
电子电机工稀师协会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EEE)
整数单元 Integer Unit
积体电路 Integrated Circuit(IC)
电子整合装置或是智慧型电子驱动器 Integrated Device Electronics(IDE)
爪哇稀式语言 JAVA
爪哇语言2精简版 Java 2 Micro Edition (J2ME)
爪哇资料库连结 Java Database Connectivity (JDBC)
精灵软体 Java for Intelligent Network Interface (JINI)
爪哇伺服小稀式开发工具组 Java Servelet Development Kit (JSDK)
爪哇伺服网页 Java Server Page (JSP)
爪哇虚拟机器 Java Virtual Machine (JVM)
爪哇咖啡豆 JavaBeans
爪哇描述语言 javascript
雷射印表机 Laser Printer
等待时间 Latency
线路配置 Layout
专线 Leased Line
第一层/第二层快取记忆体 Level 1/Level 2 Cache(L1)
第一层/第二层快取记忆体 Level 1/Level 2 Cache(L2)
简易资料存取协定 Lightweight Data Access Protocol (LDAP) 1
链结器 Linker
Linux作业系统 Linux
液晶显示器 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
负载平衡 Load Balancing
区域网路 Local Area Network (LAN)
区域汇流排 Local Bus
低阶格式化 Low Level format
机器语言 Machine Language
百万位元组 Megabyte(MB)
磁光盘片 Meganeto-Optical(MO) 1
记忆体 MEMORY
快阵记忆卡 Memory Stick (MS)
Merced微处理器 Merced
讯息伫列 Message Queue
微通道架构 Micro Channel Architrcture(MAC)
CPU微码 Micro Code
微细胞基地台 Microcell
MNP协定 Microcom Network Protocol
微电子机械系统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MEMS)
微处理器 Microprocessor
模组 Mole
电脑监视器/电脑显示器/电脑萤幕 Monitor
主机板或母板 Motherboard/Mainboard
动态JPEG压缩 Motion JPEG(M JPEG)
动态影像专业团体 Motion Picture Experts Grop(MPEG)
多频道多点分配系统 Mulite-channel Multi-Point Sidtribution System(MMDS)
多媒体储存卡 Multi Media Card (MMC) 1
多重应用作业系统 Multi-application Operation System (MULTOS)
多功能事务机 Multi-Function Printer(MPF)
多媒体延伸指令集 MultiMedia eXtension (MMX)
MMS电子便利站 Multimedia Station (MMS)
多工器 Multiplexer(MUX)
高速协定初步标准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MPLS)
多用途网路邮件延伸格式 Multipurpose Internet Mail Extension (MIME)
多工 Multitasking
多层网路架构 Multi-tier (M-TIER)
乐器数位接口 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 (MIDI)
作业系统 Operating System (OS)
光学文字辨识 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OCR)
光学文字辨识系统 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 (OCR)
原始设备制造商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 (OEM)
超频 Over Clock
操控于萤光幕 On-Screen Display(OSD)
光域 Raster
唯读记忆体 Read Only Memory(ROM)
真实模式 Real Mode
扫描器 Scanner 1
扫瞄 Scanning
剪贴簿 Scrapbook
磁扇 sector
伺服磁轨 Sector Track
串行端口 serial port
服务器 Server
服务 Service
交换式集线器 Switch HUB
对称式处理 Symmetric Multiprocessing(SMP)
同步 Synchronous
同步动态随机存取记忆体 Synchronous DARM(SDRAM)
同步资料链结控制 Synchronous Data Link Control (SDLC)
同步数位阶层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SDH)
同步光纤网路 synchronous Optical Network(SONET)
系统档案夹 System Folder
系统分析师 System Analyst
系统管理模式 System Managerment Mode(SMM)
系统分析 Systems Analysis (SA)
终端服务器 Temminal Server
终端机 Terminal
热转印式印表机 Thermal electric Printer
主动式电晶薄膜式电晶体 Thin Film Transistor(TFT)
磁轨 Track
轨迹球 Track ball
轨迹板/触摸板 Track Pad/Touchpad
轨迹点 Track point
零轨 Track 0
流量 Traffic 117
传输控制协定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 (TCP/IP)
光罩 Transparent Media Adapter (TMA)
垃圾桶 Trash
特洛伊木马 Trojan Horse
全彩 True Color
万国码 Unicode(UNICODE)
记忆体共用架构 Unified Memory Architecture(UMA)
不断电系统 Uninterrupted Power System(UPS)
通用串行汇流排 Universal Serial Bus(USB)
视讯会议系统 Video conferencing
视讯图形阵列接口卡 Video Graphics Array (VGA)
随选视讯系统 Video On Demand (VOD)
垂直 Vertical
垂直扫瞄频率 Vertical Scanning Frequency
虚拟装置驱动稀式 Virtual Device Driver(VXD)
虚拟网际首页 Virtual Home
虚拟机器 Virtual Machine(VM)
虚拟记忆体 Virtual Memory
虚拟私有网路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VPN)
虚拟实境 Virtual Reality(VR)
虚拟萤幕 Virtual Screen
电脑病毒 Virus
全球资讯网 World Wide Web (WWW)
全球资讯网协会 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 (W3C)
多国语文 WorldScript
间接写入与直接写入 Write Back/Write Through(WB/BT)
无线应用通讯协定 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WAP)
无线应用软体协定 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 (WAP)
无线数据机 Wireless MODEM
精灵 Wizard
区域位元纪录法 Zone Bit Recording(ZBR)
C. 求大神指点, 组装电脑主机, 主板是技嘉Ga_b85 内存是金士顿骇客神条8gb 硬盘是希捷Des
你好!很一般的配置啦!唯独主板和内存条选对了,其它都是性价比不高的东西!电源一般,硬盘你选这么大的干嘛用呢?你还缺了一个CPU,谢谢
D. DES是什么格式的文件
前段时间下载了一个文件夹加密狗3.3绿色破解版,隐藏一些重要文件,结果突然有一天去查找文件,软件过了试用期了,必须得注册。本人越想越生气,妈的,分明是作者在各论坛发布免费、破解版什么的来蒙骗大家。决定誓死不注册,在网上找了几种解决这种情况的方法,分享给大家。 朋友们,千万不要相信各大论坛、下载网站上的关于文件加密(看门)狗的免费、破解版什么的啊,全是作者骗人的啊!!! 第一种方法:用FinalData,FinalData大家都听说过吧?FinalData是一个大名鼎鼎的数据恢复软件,可以恢复磁盘上被删除的各种文件,甚至当磁盘被格式化了以后,只要数据没有被破坏,也一样可以将数据找回。之所以用它来破解加密软件,是由于加密软件并非真的对文件数据进行了加密更改,软件只是对磁盘和文件分配表作了一些小小的修改,使得文件无法被查看到。FinalData可以直接对磁盘进行操作,从而避开了加密软件在系统中造成的假象,顺利的恢复被加密隐藏的文件运行FinalData后,打开加密文件所在的驱动器分区。FinalData会扫描磁盘文件分配表。提示:由于我们并不需要恢复被删除的文件,因此可以点击取消簇扫描。返回程序主界面,可以看到在中间的列表窗口中已经显示出分区中的所有目录文件夹。双击展开“根目录”,找到被加密的文件夹如“e:\111”,依次展开文件夹列表上的+号,在“e:\111\DirRecycler\SYSTEM.\dogtmpdir\ ”中是不是加密的文件?选择要解密的文件,点击右键选择“恢复”命令,弹出文件保存对话框,指定将文件保存到另外一个分区后原来加密过的文件就现形了。是不是很简单?
第二种方法:有的朋友可能会说,我的电脑里没有FinalData怎么办?也有办法,你不会告诉我你的电脑里连winrar也没装吧?如果装了的话,那也很简单,用winrar就可以打开,比如你加密的的文件夹是"e:\111",实际存放地址就是“e:\111\DirRecycler\SYSTEM~1\dogtmpdir\”,把路径填到winrar的地址栏敲一下回车就可以打开了,看那些所谓加密的文件是不是乖乖的躺在那里?然后你要删要复制就随便吧。
第三种方法:用“文件夹嗅探器”,这款软件可以说是这类加密软件的克星,它可以迅速的查找出电脑中被加密隐藏的机密文件,并进行破解恢复。运行软件后,点击工具栏上的“扫描”按钮,弹出驱动器选择对话框,选择要扫描的磁盘分区,确定后即可开始扫描硬盘中所有隐藏文件了。无论是使用哪一款加密隐藏软件,都可以将这些软件加密过的文件嗅探查找出来。选择查找出来的文件后,点击工具栏上的“复制到文件夹”按钮,即可将文件破解并保存到其它路径了。而且这款软件并不是只对“文件夹看门狗”有效哦,几乎对所有的这类“加密软件”都手到擒来,你用了就知道!
提示:由于“文件夹嗅探器”破解加密软件的功能强大,有一些加密软件针对它进行了限制。需要在系统中结束加密软件的有关进程才能使用。在使用文件夹嗅探器来破解“文件夹看门狗”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本次操作由于这台计算机的限制而被取消”对话框,很简单,只要把程序任意改个名就可以正常运行了. 另一种方法是: 1.破解密码
打开“命令提示符”窗口,输入命令“start x:\xxx\DirRecyler\system..\"”回车后会自动打开一个文件夹,里面的“dogtmpdir”文件夹就是加密文件!随便复制或移动就可以了。
(“x:\xxx\”表示加密文件夹的路径。例如:我的加密文件夹在D盘,文件夹名为“QQQ”。则输入命令“start D:\QQQ\Dirrecycler\system..\”注意最后那两个点)
2.删除“文件夹看门狗”加密文件
打开“命令提示符”窗口,输入命令“rd/s \\.\x:\xxx”回车后会要求确认,输入“Y”回车即可删除加密文件夹!
(“x:\xxx\”表示加密文件夹的路径。例如:我的加密文件夹在D盘,文件夹名为“QQQ”。则输入命令“rd/s \\.\D:\QQQ”回车,会要求确认,再输入“Y”回车即可。 还有一种方法,与上面的基本相同: 打开运行,输入cmd,回车假如你把c盘根目录下的123文件夹加密了在cmd窗口中输入一下命令: del c:\123\DirRecycler\desktop.ini 按回车 attrib c:\123\DirRecycler -h -s 按回车 md c:\123\DirRecycler\system...\ 按回车现在好了,你可以在system..(注意是后面有两个点的那个文件夹)文件夹。就可以看见被加密文件夹里面的文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