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K8s 存储资源回收策略
原文地址: https://alphahinex.github.io/2021/05/02/reclaim-policy/
description: "数据不丢失,了解一下?"
date: 2021.05.02 10:34
categories:
- Cloud Native
tags: [K8s]
keywords: PersistentVolume, PersistentVolumeClaim, StorageClass, pv, pvc, sc, K8s, Cloud Native
在 Volume、PersistentVolume、PersistentVolumeClaim 和 StorageClass 中,我们介绍了 K8s 存储资源的相关概念。持久卷(PersistentVolume)通过卷插件对位于外部基础设施中的存储资产进行操作,并可通过 回收策略 ,控制持久卷回收时会对外部存储数据产生的影响。
目前支持的回收策略有三种:
所以对于重要的数据,一定要使用 Retain 的回收策略,以免部署或 PVC 删除的时候,因 Delete 回收策略而使重要数据丢失。
在使用 Retain 策略时,可以通过下面的步骤来手动回收该卷:
对 PV 可使用 persistentVolumeReclaimPolicy 设置回收策略:
对 SC 可使用 reclaimPolicy 进行设置:
StorageClass 一旦创建了就不能再更新,如果需要修改已有的默认存储类,可参照 改变默认 StorageClass 中步骤执行。
PV 的 persistentVolumeReclaimPolicy 属性可以通过下面方式进行更改:
PVC 与 PV 之间会建立绑定关系,这种绑定是一种一对一的映射,一旦绑定关系建立,则 PersistentVolumeClaim 绑定就是排他性的,无论该 PVC 申领是如何与 PV 卷建立的绑定关系。实现上使用 .spec.claimRef 来表示 PV 卷 与 PVC 申领间的双向绑定关系。
使用 Retain 策略的 PV 在 PVC 被删除之后,会处于 Released 的状态。此时无法使用新的 PVC 与此 PV 进行绑定。需先将该 PV 与之前 PVC 的绑定关系解除,才能重新进行绑定。
解除绑定时,可以编辑 PV 的信息,删除 .spec.claimRef 这段内容。删除之后,PV 的状态会变更为 Available 状态,此时即可使用与之前相同存储需求的 PVC 或者通过 selector 选择此 PV 进行重新绑定。
㈡ JVM垃圾收集机制
JVM垃圾回收机制是java程序员必须要了解的知识,对于程序调优具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是大厂面试必问题)。
要了解垃圾回收机制,主要从三个方面:
(1)垃圾回收面向的对象是谁?
(2)垃圾回收算法有哪些?
(3)垃圾收集器有哪些?每个收集器有什么特点。
接下来一一讲解清楚:
一、垃圾回收面向的对象
也就是字面意思, 垃圾 回收嘛,重要的是垃圾,那什么对象是垃圾呢,简单来说就是无用的或已死的对象。这样又引申出来什么对象是已死的,怎么判断对象是否已死?
判断对象是否已死有两种算法和对象引用分类:
(1)引用计数算法:
也是字面意思,通过给对象添加引用计数器,添加引用+1,反之-1。当引用为0的时候,此时对象就可判断为无用的。
优点:实现简单,效率高。
缺点:无法解决循环引用(就是A引用B,B也引用A的情况)的问题。
(2)根搜索算法(也就是GC Roots):
通过一系列称为GC Roots的对象,向下搜索,路径为引用链,当某个对象无法向上搜索到GC Roots,也就是成为GC Roots不可达,则为无用对象。
如果一个对象是GC Roots不可达,则需要经过两次标记才会进行回收,第一次标记的时候,会判断是否需要执行finalize方法(没必要执行的情况:没实现finalize方法或者已经执行过)。如果需要执行finalize方法,则会放入一个回收队列中,对于回收队列中的对象,如果执行finalize方法之后,没法将对象重新跟GC Roots进行关联,则会进行回收。
很抽象,对吧,来一个明了的解释?
比如手机坏了(不可达对象),有钱不在乎就直接拿去回收(这就是没实现finalize方法),如果已经修过但是修不好了(已经执行过finalize方法),就直接拿去回收站回收掉。如果没修过,就会拿去维修店(回收队列)进行维修,实在维修不好了(执行了finalize方法,但是无法连上GC Roots),就会拿去回收站回收掉了。
那什么对象可以成为GC Roots呢?
1>虚拟机栈中的引用对象
2>本地方法栈中Native方法引用的对象
2>方法区静态属性引用对象
3>方法区常量引用对象
(3)对象引用分类
1>强引用:例如实例一个对象,就是即使内存不够用了,打死都不回收的那种。
2>软引用:有用非必须对象,内存够,则不进行回收,内存不够,则回收。例如A借钱给B,当A还有钱的时候,B可以先不还,A没钱了,B就必须还了。
3>弱引用:非必须对象,只能存活到下一次垃圾回收前。
4>虚引用:幽灵引用,必须跟引用队列配合使用,目的是回收前收到系统通知。
下面是java的引用类型结构图:
(1)软引用示例
内存够用的情况:
运行结果:
内存不够用的情况:
运行结果:
(2)弱引用示例结果:
无论如何都会被回收
(3)虚引用示例:
运行结果:
解释:为什么2和5的输出为null呢,如下
3为null是因为还没有进行gc,所以对象还没加入到引用队列中,在gc后就加入到了引用队列中,所以6有值。
这个虚引用在GC后会将对象放到引用队列中,所以可以在对象回收后做相应的操作,判断对象是否在引用队列中,可以进行后置通知,类似spring aop的后置通知。
二、垃圾回收发生的区域
垃圾回收主要发生在堆内存里面,而堆内存又细分为 年轻代 和 老年代 ,默认情况下年轻代和老年代比例为1:2,比如整个堆内存大小为3G,年轻代和老年代分别就是1G和2G,想要更改这个比例需要修改JVM参数-XX:NewRatio,
比如-XX:NewRatio=4,那老年代:年轻代=4:1。而年轻代又分为Eden区,S0(Survivor From)和S1(Survivor To)区,一般Eden:S0:S1=8:1:1,如果想要更改此比例,则修改JVM参数-XX:SurvivorRatio=4,此时就是Eden:S0:S1=4:1:1。
在年轻代发生GC称为Young GC,老年代发生GC成为Full GC,Young GC比Full GC频繁。
解析Young GC:
JVM启动后,第一次GC,就会把Eden区存活的对象移入S0区;第二次GC就是Eden区和S0一起GC,此时会把存活的对象移入S1区,S0清空;第三次GC就是Eden区和S1区进行GC,会把存活的对象移入S0区,如此往复循环15次(默认),就会把存活的对象存入老年区。
类似与如果有三个桶,编号分别为1(1号桶内的沙子是源源不断的,就像工地上。你们没去工地搬过砖可能不知道,但是我真的去工地上搬过啊),2,3。1里面装有沙子,需要将沙子筛为细沙。首先将桶1内的沙子筛选一遍过后的放置于桶2,第二次筛选就会将桶1和桶2里面的沙子一起筛,筛完之后放到桶3内,桶2清空。第三次筛选就会将桶1和桶3的沙子一起筛选,晒完放到桶2内,桶3清空。如此往复循环15次,桶2或桶3里面的沙子就是合格的沙子,就需要放到备用桶内以待使用。
上述中桶1就是Eden区,桶2就是S0区,桶3就是S1区。
三、垃圾回收算法
三种,分别是复制算法,标记-清除算法,标记-整理算法。
(1)复制算法。
其会将内存区域分成同样大小的两块,一块用来使用,另外一块在GC的时候存放存活的对象,然后将使用的一块清除。如此循环往复。
适用于新生代。
优点:没有内存碎片,缺点:只能使用一般的内存。
(2)标记-清除算法。
使用所有内存区域,在GC的时候会将需要回收的内存区域先进行标记,然后同意回收。
适用于老年代。
缺点:产生大量内存碎片,会直接导致大对象无法分配内存。
(3)标记-整理算法。
使用所有内存区域,在GC的时候会先将需要回收的内存区域进行标记,然后将存活对象忘一边移动,最后将清理掉边界以外的所有内存。
适用于老年代。
四、GC日志查看
利用JVM参数-XX:+PrintGCDetails就可以在GC的时候打印出GC日志。
年轻代GC日志:
老年代GC日志:
五、垃圾收集器
主要有四类收集器以及七大收集器
四类:
(1)Serial:单线程收集器,阻塞工作线程,它一工作,全部都得停下。
(2)Paralle:Serial的多线程版本,也是阻塞工作线程
(3)CMS(ConcMarkSweep):并行垃圾收集器,可以和工作线程一起工作。
(4)G1:将堆分成大小一致的区域,然后并发的对其进行垃圾回收。
怎么查看默认的收集器呢?
用JVM参数-XX:+PrintCommandLineFlags,运行之后会输出如下参数。可以看到,jdk1.8默认是Parallel收集器。
七大收集器:
(1)Serial:串行垃圾收集器,单线程收集器。用于新生代。用JVM参数-XX:+UseSerialGC开启,开启后Young区用Serial(底层复制算法),Old区用Serial Old(Serial的老年代版本,底层是标记整理算法)。
(2)ParNew:用于新生代,并行收集器。就是Serial的多线程版本。用JVM参数-XX:+UseParNewGC,young:parnew,复制算法。Old:serialOld,标记整理算法。-XX:ParallecGCThreads限制线程回收数量,默认跟cpu数目一样。只是新生代用并行,老年代用串行。
(3)Parallel Scavenge:并行回收收集器。用JVM参数-XX:+UseParallelGC开启,young:parallel scavenge(底层是复制算法),old:parallel old(parallel的老年代版本,底层是标记整理),新生代老年代都用并行回收器。
这个收集器有两个优点:
可控的吞吐量 :就是工作线程工作90%的时间,回收线程工作10%的时间,即是说有90%的吞吐量。
自适应调节策略 :会动态调节参数以获取最短的停顿时间。
(4)Parallel Old:Parallel Scavenge的老年代版本,用的是标记整理算法。用JVM参数-XX:+UseParallelOldGC开启,新生代用Parallel Scavenge,老年代用Parallel Old
(5)CMS(ConcMarkSweep):并发标记清除。 底层是标记清除算法,所以会产生内存碎片,同时也会耗cpu。 以获取最短回收停顿时间为目标。-XX:+UseConcMarkSweep,新生代用ParNew,老年代用CMS。CMS必须在堆内存用完之前进行清除,否则会失败,这时会调用SerialOld后备收集器。
初始标记和重新标记都会停止工作线程,并发标记和并发清除会跟工作线程一起工作。
(6)SerialOld:老年代串行收集器(以后Hotspot虚拟机会直接移除掉)。
(7)G1:G1垃圾收集器,算法是标记整理,不会产生内存碎片。横跨新生代老年代。实现尽量高吞吐量,满足回收停顿时间更短。
G1可以精确控制垃圾收集的停顿时间,用JVM参数-XX:MaxGCPauseMillis=n,n为停顿时间,单位为毫秒。
区域化内存划片Region,会把整个堆划分成同样大小的区域块(1MB~32MB),最多2048个内存区域块,所以能支持的最大内存为32*2048=65535MB,约为64G。
上图是收集前和收集后的对比,有些对象很大,分割之后就是连续的区域,也即是上图的Humongous。
上述理论可能有点乏味,下图很清晰明了(某度找的)。
下面来一张整个垃圾回收机制的思维导图(太大,分成两部分)。
=======================================================
我是Liusy,一个喜欢健身的程序猿。
欢迎关注【Liusy01】,一起交流Java技术及健身,获取更多干货。
㈢ mybatis的缓存有几种
1、一级缓存
MyBatis默认开启了一级缓存,一级缓存是在sqlSession 层面进行缓存的。即,同一个SqlSession ,多次调用同一个Mapper和同一个方法的同一个参数,只会进行一次数据库查询,然后把数据缓存到缓冲中,以后直接先从缓存中取出数据,不会直接去查数据库。
但是不同的SqlSession对象,因为不用的SqlSession都是相互隔离的,所以相同的Mapper、参数和方法,他还是会再次发送到SQL到数据库去执行,返回结果。
2、二级缓存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需要开启二级缓存,是的缓存zaiSqlSessionFactory层面给各个SqlSession 对象共享。默认二级缓存是不开启的,需要手动进行配置。
<cache/>
如果这样配置的话,很多其他的配置就会被默认进行,如:
映射文件所有的select 语句会被缓存
映射文件的所有的insert、update和delete语句会刷新缓存
缓存会使用默认的Least Recently Used(LRU,最近最少使用原则)的算法来回收缓存空间
根据时间表,比如No Flush Interval,(CNFI,没有刷新间隔),缓存不会以任何时间顺序来刷新
缓存会存储列表集合或对象(无论查询方法返回什么)的1024个引用
缓存会被视为是read/write(可读/可写)的缓存,意味着对象检索不是共享的,而且可以很安全的被调用者修改,不干扰其他调用者或县城所作的潜在修改
- <cache eviction="LRU" flushInterval="100000" size="1024" readOnly="true"/>
eviction:缓存回收策略
- LRU:最少使用原则,移除最长时间不使用的对象
- FIFO:先进先出原则,按照对象进入缓存顺序进行回收
- SOFT:软引用,移除基于垃圾回收器状态和软引用规则的对象
- WEAK:弱引用,更积极的移除移除基于垃圾回收器状态和弱引用规则的对象flushInterval:刷新时间间隔,单位为毫秒,这里配置的100毫秒。如果不配置,那么只有在进行数据库修改操作才会被动刷新缓存区
size:引用额数目,代表缓存最多可以存储的对象个数
readOnly:是否只读,如果为true,则所有相同的sql语句返回的是同一个对象(有助于提高性能,但并发操作同一条数据时,可能不安全),如果设置为false,则相同的sql,后面访问的是cache的clone副本。
useCache配置
如果一条语句每次都需要最新的数据,就意味着每次都需要从数据库中查询数据,可以把这个属性设置为false,如:
- <select id="selectAll" resultMap="BaseResultMap" useCache="false">
刷新缓存(就是清空缓存)
二级缓存默认会在insert、update、delete操作后刷新缓存,可以手动配置不更新缓存,如下:
- <update id="updateById" parameterType="User" flushCache="false" />
可以在开启二级缓存时候,手动配置一些属性
各个属性意义如下:
可以在Mapper的具体方法下设置对二级缓存的访问意愿:
3、自定义缓存
自定义缓存对象,该对象必须实现 org.apache.ibatis.cache.Cache 接口
每次查询数据库前,MyBatis都会先在缓存中查找是否有该缓存对象。只有当调用了commit() 方法,MyBatis才会往缓存中写入数据,数据记录的键为数字编号+Mapper名+方法名+SQL语句+参数格式,值为返回的对象值。
㈣ Redis 过期策略 和 回收策略
惰性策略就是在客户端访问这个 key 的时候,redis 对 key 的过期时间进行检查,如果过期了就立即删除。
Redis 默认会每秒进行十次过期扫描,过期扫描不会遍历过期字典中所有的 key,而是采用了一种简单的贪心策略。
1.从过期字典中随机 20 个 key;
2.删除这 20 个 key 中已经过期的 key;
3.如果过期的 key 比率超过 1/4,那就重复步骤 1;
同时,为了保证过期扫描不会出现循环过度,导致线程卡死现象,算法还增加了扫描时间的上限,默认不会超过 25ms。
从库不会进行过期扫描,从库对过期的处理是被动的。主库在 key 到期时,会在 AOF 文件里增加一条 del 指令,同步到所有的从库,从库通过执行这条 del 指令来删除过期的 key。
因为指令同步是异步进行的,所以主库过期的 key 的 del 指令没有及时同步到从库的话,会出现主从数据的不一致
这是由 redis 的过期策略来决定。
redis 过期策略是: 定期删除+惰性删除 。
所谓定期删除,指的是 redis 默认是每隔 100ms 就随机抽取一些设置了过期时间的 key,检查其是否过期,如果过期就删除。
假设 redis 里放了 10w 个 key,都设置了过期时间,你每隔几百毫秒,就检查 10w 个 key,那 redis 基本上就死了,cpu 负载会很高的,消耗在你的检查过期 key 上了。注意,这里可不是每隔 100ms 就遍历所有的设置过期时间的 key,那样就是一场性能上的灾难。实际上 redis 是每隔 100ms 随机抽取一些 key 来检查和删除的。
但是问题是,定期删除可能会导致很多过期 key 到了时间并没有被删除掉,那咋整呢?所以就是惰性删除了。这就是说,在你获取某个 key 的时候,redis 会检查一下 ,这个 key 如果设置了过期时间那么是否过期了?如果过期了此时就会删除,不会给你返回任何东西。
但是实际上这还是有问题的,如果定期删除漏掉了很多过期 key,然后你也没及时去查,也就没走惰性删除,此时会怎么样?如果大量过期 key 堆积在内存里,导致 redis 内存块耗尽了,咋整?
答案是:走内存淘汰机制。
㈤ 软引用的回收策略
Java中有四种引用类型,强,软,弱,虚.本文主要讲解软引用的回收机制.需要读者对软引用有基本了解.
问题1容易理解,在保证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前提下,没必要全都回收. 举个例子, 堆内存100MB,软引用占了80MB,只剩20MB可用内存,触发了垃圾回收, 那么回收时没必要把80MB软引用都回收了,回收一部分,比如20MB,系统就有40MB可用内存,足以正常运行.
下面来详述问题2提到的软引用的回收策略
有两个关键属性
从这两个属性可得从上次gc起某个软引用未被访问的时间 idletime (可能为负值)
同时我们有软引用空闲保留时间(全局) idlelivetime
每MB空闲内存保留时间对应JVM参数 -XX:SoftRefLRUPolicyMSPerMB
当需要对软引用进行回收时,idletime大于 idlelivetime的软引用会被回收.
以上是软引用回收策略的大致描述,JVM还会有更精细的控制和优化,所以很难根据上面的公式进行精准演示,下面就以一种简化的方式演示软引用回收的LRU.
https://www.jianshu.com/p/f0da6c1af815
㈥ Mybatis的缓存讲解
前段时间阿粉的一个朋友和阿粉吃饭,在吃饭的时候和阿粉疯狂的吐槽面试官,说面试官问的问题都是些什么问题呀,我一个干了三四年的开发,也不说问点靠谱的,阿粉很好奇,问题问完基础的,一般不都是根据你自己的简历进行提问么?而接下来他说的出来的问题,阿粉表示,阿粉需要继续学习了。
说到这个,读者大人们肯定心想,阿粉是在开玩笑么?你一个 Java 程序员,你不知道Mybatis是啥么?不就是个持久层的框架么,这东西有啥好说的呢?但是阿粉还是要给大家说。
为什么说 Mybatis 是一个半自动 ORM 的框架呢?
ORM,是Object和Relation之间的映射,而Mybatis 在查询关联对象或关联集合对象时,需要手动编写 sql 来完成,所以,称之为半自动 ORM 框架,而Hibernate 属于全自动 ORM 映射工具,使用 Hibernate 查询关联对象或者关联集合对象时,可以根据对象关系模型直接获取,所以它是全自动的。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面试官在面试初级程序员的时候,很喜欢说,你觉得 Mybatis , 和 Hibernate 都有什么优缺点,为啥你们选择使用的 Mybatis 而不选择使用 Hibernate 呢?
我们都说了 Mybatis是什么了,接下来肯定需要说说面试官都问了什么问题,能让阿粉的朋友变得非常犹豫。
当我们面试的时候,说完这个,一般情况下,面试官一定会追问下去,毕竟技术就是要问到你的知识盲区才会停止。
那我们就来画个图表示一下一级缓存
那面试官肯定会说,直接从数据库查不就行了,为啥要一级缓存呢?
当我们使用MyBatis开启一次和数据库的会话时, MyBatis 会创建出一个 SqlSession 对象表示一次与数据库之间的信息传递,在我们执行 SQL 语句的过程中,们可能会反复执行完全相同的查询语句,如果不采取一些措施,我们每一次查询都会查询一次数据库,而如果在极短的时间内做了很多次相同的查询操作,那么这些查询返回的结果很可能相同。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短时间内,频繁的去执行一条 SQL ,查询返回的结果本来应该是改变了,但是我们查询出来的时候,会出现结果一致的情况,正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也为了减轻数据库的开销,所以 Mybatis 默认开启了一级缓存。
Mybatis 的二级缓存一般如果你不对他进行设置,他是不会开启的,而二级缓存是什么呢?Mybatis 中的二级缓存实际上就是 mapper 级别的缓存,而这时候肯定会有人说,那么不同之间的 Mapper 是同一个缓存么?
答案是否定的,他不是一个,Mapper 级别的缓存实际上就是相同的 Mapper 使用的是一个二级缓存,但是在二级缓存中,又有多个不同的 SqlSession ,而不同的 Mapper 之间的二级缓存也就是互相不会影响的。
就类似下面的图
这二级缓存是不是就看起来有点意思了?
那怎么能够开启二级缓存呢?
1.MyBatis 配置文件
2.MyBatis 要求返回的 POJO 必须是可序列化的
3.Mapper 的 xml 配置文件中加入 标签
既然我们想要了解这个二级缓存,那么必然,我们还得知道它里面的配置都有哪些含义。
我们先从标签看起,然后从源码里面看都有哪些配置信息提供给我们使用:
blocking : 直译就是调度,而在 Mybatis 中,如果缓存中找不到对应的 key ,是否会一直 blocking ,直到有对应的数据进入缓存。
eviction : 缓存回收策略
而缓存回收策略,在源码中是有直接体现的,那么他们分别都对应了什么形式呢?
大家虽然看着 PERPETUAL 排在了第一位,但是它可不是默认的,在 Mybatis 的缓存策略里面,默认的是 LRU 。
PERPETUAL :
源代码如下:
恩?看着是不是有点眼熟,它怎么就只是包装了 HashMap ? 你还别奇怪,他还真的就是使用的 HashMap ,不得不说,虽然人家是使用的 HashMap ,但是那可是比咱们写的高端多了。
既然使用 HashMap ,那么必然就会有Key,那么他们的Key是怎么设计的?
CacheKey:
确实牛逼,至于内部如何初始化,如何进行操作,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去阅读一下源码,导入个源码包,打开自己看一下。
FIFO : 先进先出缓冲淘汰策略
在 FIFO 淘汰策略中使用了 Java 中的 Deque,而 Deque 一种常用的数据结构,可以将队列看做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该结构遵循的先进先出原则。Java中,LinkedList实现了Queue接口,因为LinkedList进行插入、删除操作效率较高。
当你看完这个源码的时候,是不是就感觉源码其实也没有那么难看懂,里面都是我们已经掌握好的知识,只不过中间做了一些操作,进行了一些封装。
LRU : 最近最少使用的缓存策略
而 LUR 算法,阿粉之前都说过,如果对这个算法感兴趣的话,文章地址给大家送上,经典的 LRU 算法,你真的了解吗?
而我们需要看的源码则是在 Mybatis 中的源码,
SOFT : 基于垃圾回收器状态和软引用规则的对象
在看到基于垃圾回收器的时候,阿粉就已经开始兴奋了,竟然有GC的事情,那还不赶紧看看,这如此高大上(装杯)的事情,来瞅瞅吧!
WEAK : 基于垃圾收集器状态和弱引用规则的对象
WeakCache在实现上与SoftCache几乎相同,只是把引用对象由SoftReference软引用换成了WeakReference弱引用。
在这里阿粉也就不再多说了,关于 Mybatis 的二级缓存,你了解了么?下次遇到面试官问这个的时候,你应该知道怎么成功(装杯)不被打了吧。
㈦ mybatis缓存机制中,默认的回收策略是哪个
Mybatis缓存处理机制 MyBatis缓存介绍 正如大多数持久层框架一样,MyBatis 同样提供了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的支持 一级缓存: 基于PerpetualCache 的 HashMap本地缓存,其存储作用域为 Session,当 Session flush 或 close 之后
㈧ 简述java内存分配与回收策率有什么用
引言:大多数情况下,对象在新生代Eden区中分配。当Eden区没有足够空间进行分配时,虚拟机将发起一次Minor GC。新生代GC(Minor GC):指发生在新生代的垃圾收集动作,因为Java对象大多都具备朝生夕灭的特性,所以Minor GC非常频繁,一般回收速度也比较快。老年代GC(Major GC / Full GC):指发生在老年代的GC,出现了Major GC,经常会伴有至少一次的Minor GC(但非绝对的,在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的收集策略里就有直接进行Major GC的策略选择过程)。Major GC的速度一般会比Minor GC慢10倍以上。
三、总结
可达性分析:以名为“GC根”的对象为起点,从这些节点向下搜索。当一个对象不能连接到“垃圾回收根”时,意味着它是可回收的。
㈨ JVM有哪些垃圾回收算法
标记-清除,标记-复制,标记-整理
㈩ 新能源汽车再生制动控制策略有哪些
一、最佳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
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的工作原理是在制动力矩足够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回收能量,以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制动安全距离和制动性能。当制动需求较小时,再生制动系统完成制动,保证制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当提出更大的制动需求,即地面附着力增加时,电机再生制动力不足,最大制动力只能满足部分制动需求,其他制动力由液压制动提供。再生制动和液压制动的结合使得制动力的分配更加复杂,必须在保证运行安全的基础上进行分配,会影响控制效果,容易出现制动控制不稳定和不可控的问题,效果已经达到理论水平,不能完全实现能量回收最大化,制动时可能存在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