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比肩一线品牌SSD的致钛PC005 Active装机评测
致钛是新近崛起的存储大厂长江存储旗下的消费级固态硬盘品牌,在长江存储技术与经验的加持下,致钛固态硬盘在硬件设计和性能表现方面都有明显优势。
这款致钛PC005 Active 固态硬盘正面是普通的参数贴纸,没有加入金属散热片或是石墨烯散热片,需要用户自行准备外置散热片。
致钛PC005 Active 固态硬盘采用了长江存储Xtacking架构的闪存颗粒,Xtacking架构本质上是长江存储对3D NAND存储结构创新升级,它是通过在两片独立的晶圆上分开加工符合I/O传输与记忆单元的电路,再通过Xtacking工艺将晶圆合二为一,从而让NAND可以获得更高的I/O传输速度、更高密度以及更小的芯片面积,从而在保持产品性能和可靠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产品容量。
致钛PC005 Active固态硬盘主控为慧荣SM2262EN主控, 这是慧荣 科技 在2018年6月推出的第二代PCIe SSD系列主控芯片,支持PCIe G3 4通道和全新的NVMe 1.3规范、8个NAND通道设计,具备高效能低功耗的特性,最大循序读取速度高达3.5GB/s,循序写入速度达3.0GB/s。
致钛PC005 Active固态硬盘外置南亚512MB缓存。
致钛PC005 Active 固态硬盘为标准M.2 2280规格设计,支持PCIe3.0*4和NVMe1.3协议,有256G、512G和1T三种规格供用户选择,这三种规格的连续读取速度已经达到了PCIe3.0天花板的3500MB/s,高于某些同规格SSD,可以满足大部分人的安装使用需求。
致钛PC005 Active 固态硬盘均提供了5年质保服务,但区别在于连续写入速度和TBW,其中512G最大连续写入速度为2500MB/s,最大写入量为320TBW。致钛PC005 Active 固态硬盘没有随包装提供专用设计的金属散热片,需要用户自行准备或是搭配主板自带的散热片使用。
下面我们直接装机测试,致钛PC005 Active 固态硬盘搭配的主板是支持PCIe 4.0的ROG Strix X570-F Gaming,直接将致钛PC005 Active 固态硬盘安装在第一个槽位,搭配主板自带的金属散热片安装使用。
致钛PC005 Active 固态硬盘默认安装后需要手动进行格式化,这里将磁盘分区设置为了GPT(GUID分区表),实际显示的可用空间为476.94GB。
下面我来搭配几款软件对进行测试。
在HD Tune Pro的文件基准测试下,这里直接将文件长度设定为200G。对于HD Tune Pro的测试结果,这里总共测量三次,取平均速率最高的一组测试数据。致钛PC005 Active的顺序读写性能分别为2700798 KB/s(2637.5MB/s)和570158KB/s(556.79 MB/s)。
Crystal Disk Mark下,参数的部分选择了4G,4K部分已经对齐,致钛PC005 Active固态硬盘顺序读写性能上分别达到了3509.87MB/s、2386.23MB/s,顺序读取性能达标但顺序写入性能略低于官方测试数据,不过整体而言表现比较出色。
当参数选择16G后,致钛PC005 Active固态硬盘顺序读写性能上分别达到了3505.32MB/s、1259.14MB/s,顺序读取性能没有出现大的下降,顺序写入下降比较明显,但结合HDTune来看,测试结果正常。
在搭配AS SSD Benchmark软件测试时,这里分别选择了1G和5G参数。对比来看,读写性能差异明显的地方就是对应4K 64Thrd的部分,顺序读写和4K所对应的结果差异并不大,其中致钛PC005 Active顺序读写性能分别稳定在了3000MB/s、2300MB/s以上,性能表现稳定。
从ATTO Disk Benchmarks结果来看,对于0.5KB的小文件读写,致钛PC005 Active能达到68MB/s以上的速度,明显高于部分同类型同规格SSD。致钛PC005 Active在32K以后,写入速度稳定在2240MB/s以上,读取速度从2700MB/s稳定在了3000MB/s。
从以上可以看到,致钛PC005 Active固态硬盘虽然与一线品牌的高性能SSD相比还有一些差距,但整体性能表现上比较稳定,可以满足大部分人日常 游戏 、办公的使用需求。五年有限质保也免去了用户的后顾之忧,同时TBW也比部分同规格的SSD大上许多,加上价格优势让致钛PC005 Active 固态硬盘更具性价比。
对于追求性能但预算有限又感觉512G容量偏小的用户,如果你的电脑支持RAID模式,建议直接选择两块512G或是1T 的致钛PC005 Active 固态硬盘来组建RAID0,这样既可以获得硬盘性能的巨大提升,也能实现扩容的目的。但需要留意的是RAID0在数据安全性上比较低,并不适合用来存储重要数据。
最后希望随包装提供专用金属散热片,同时尽快上架官方驱动YMTC SSD smart Tool。
最后附上主机的硬件配置。
机箱采用的是安钛克风行者DF700 Flux,一款自带HUB、支持360水冷和自带五把风扇的中塔机箱,其中五把风扇里面包含了3个幻彩ARGB风扇和1个反向风扇。自带的灯光与供电二合一的集线器,可以同时外接5个幻彩ARGB风扇,还可以直接连接主板实现灯光同步。
安钛克目前有多款FLUX机箱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证书,风行者DF700 Flux就是其中一款,这也是优于同类型机箱的地方。风行者DF700 Flux前顶支持双360水冷,前方同时支持三明治水冷安装。风行者DF700 Flux在拆装方面比较方便,在内部的空间容量可以满足容纳下当前绝大部分显卡、电源、风冷等,开孔数量和位置上可以满足日常走线的需求。
CPU为锐龙7 5800X,全新的Zen3架构加持,基于7nm+工艺的锐龙5000系列 CPU 对比现有的Zen2架构产品在IPC方面提升了19%,且拥有2倍大的L3缓存。锐龙7 5800X拥有8核心和16线程,默频3.8GHz,最高可加速至4.7GHz,支持PCIe 4.0,L2+L3总共缓存为36MB,TDP 105W。
主板为ROG Strix X570-F Gaming,规格为ATX版型,注意这款主板没有集成无线网卡。它配备了三个全长的PCIe 4.0 x16主板插槽+两个带散热片的PCIe 4.0 M.2 插槽+八个SATA 插槽+四个 DDR4 内存插槽。扩展方面,ROG Strix X570-F Gaming 配备了Supreme FX S1220 HD声卡,同时提供了3个USB 3.1 Type-A+1个USB 3.1 Gen2 Type-C+ 4个USB 3.1 Gen1 Type-A接口。
安装的这套内存条是宇瞻NOX暗黑女神DDR4 3600 8G*2套条,马甲采用主流常见的无螺丝铝合金外壳设计,整体造型简洁美观。宇瞻NOX暗黑女神支持与技嘉、华硕、微星和华擎四大主板厂商灯光同步,灯光带设计和实际的灯光显示效果较为出色,提供了终身质保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选购这套内存的玩家在软件端看到都是三星Bdie,包括自己这一套,默认时序C18-22-22-39。
电源来自于已经成立35周年的老品牌安钛克,安装的这款电源是全模组、全日系电容的850W安钛克NE850金牌,售后上提供了7年免费换新服务。
安钛克NE850作为一款ATX标准电源,采用主流的全黑化外壳设计,搭配喷涂磨砂工艺处理,具备防滑耐磨耐脏的特性,做工上较为精细。短机身设计占用电源仓的空间更少,免去了考虑中塔机箱电源仓空间大小的麻烦,也比较有利于散热。与同类的中高端电源一样,安钛克NE850设计有独立的电源开关,位于电源交流输出接口上方,独立电源按键的设计很实用也易于操作,免去了直接拔电源线或是关闭电源插座的麻烦。
安钛克NE850采用了主流高端电源上常见、具备同步整流技术的全桥式LLC、DC-DC架构、主动式PFC设计,在50%负载条件下可以达到93%的超白金转换效率。安钛克NE850支持的输入电压为全幅100~240V,比被动式PFC性能要好也更加节能。
安钛克NE850底部采用了一个智能温控静音风扇,会根据高温高负载的实际使用情况来自动启动风扇,低负载低温的状态下电源风扇会进入停转状态,从而将运行噪音控制在最低限度,兼顾了高效散热与低噪音的特性。
显卡为索泰RTX2070SUPER至尊PLUS OC版,它采用了三个主要风扇设计,支持智能风扇启停技术,与大部分RTX显卡不同,索泰RTX2070SUPER至尊PLUS OC显卡自带了一个RGB 3D STORM背板小风扇来提升核心区域的散热性能,设计上很有创意,除了用来提升散热效果外,也增加了灯光显示面积。值得一提的上,索泰RTX2070SUPER至尊PLUS OC显卡提供了两个背板小风扇接口,所以自己有另购了一个小风扇。
散热器为鑫谷冰封360水冷,支持intel和AMD双平台,即同时支持Intel LGA 115X/1700/ 2011/2011-V 3/2066(支持12代CPU)和AMD AM4/ TR4(支持AMD线程撕裂者)。鑫谷冰封360水冷冷头正面采用玻璃面镜设计,内置高清显示屏,内部设计有鑫谷logo。冷头顶部的灯光色彩清晰漂亮,灯光切换流畅自然。冷头外壳非金属材质而是塑料材质,冷头一端的水冷管一端采用了L型设计,可以进行旋转调节,同时水冷管的防漏夜设计也有效提升了使用安全。
鑫谷冰封360水冷采用红铜底座设计,大面积设计的底座可以完整覆盖CPU。底座表面较为平整光滑,搭配0.15毫米微距水道技术提高了与水冷液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大幅提升了导热效果。
鑫谷冰封360水冷冷排采用全铝材质,做工精细,很薄的鳍片整齐且均匀分布,鳍片间隙略大,可以确保冷排更容易被风扇大面积吹到,从而有利于热量的快速导出。FEP高分子水冷管长度为48厘米,具备柔软耐折的特性,可以满足全塔机箱前置、侧装或是顶部安装需求。水冷管外部包裹一层编织网,用料扎实,防磨损防划伤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冷液的蒸发率以及使用寿命。
以上就是此次体验的部分,感谢各位观看。
2. 2242最好不装固态硬盘
400万+工程师在用
打开APP
打开APP
M.2SSD2242和2280哪个最好
工程师吴畏 发表于 2018-10-11 09:50:00
39度创意研究所
+关注
一、引
手里有一台技嘉 BRIX NUC,这台支持2280规格的M.2 SSD。以前有一片2242规格的M.2 SSD,由于2242规格的产品,长度不足,无法安装完成安装。今年双11入手2280规格的SSD,完成安装测试任务,想知道2280规格的SSD到底有多厉害。
M.2SSD2242和2280哪个最好
M.2SSD2242和2280哪个最好
M.2SSD2242和2280哪个最好
二、2242与2280
其实从根本上说,2242与2280只是代表了尺寸的长短,2242的具体规格为22×42(mm),2280的具体规格为22×80(mm),2242与2280之间还有一个2260规格,22×60(mm)。2280是最长的规格。22mm是统一的宽度,42、60、80代表了不同的长度。
NGFF有两种接口:Socket 2和Socket 3,前者支持SATA、PCI-E x2接口的SSD、WWAN及其他非存储设备。Socket 3支持专为高性能存储设计,可支持PCI-E x4接口,体积更小的同时带宽高达4GB/s。
宽度相同,长度不同,用途也就不同,60、80规格主要是台式机主板用的,42规格主要是笔记本使用。当然对于一些ITX主板,一般也是以2242规格为主。
宽度相同,长度不同,性能也会受到影响,一般来说长度长的性能好,因为每片存储颗粒的通道数是一定的,长度长的因为容纳的颗粒多,通道数量多,总体吞吐量就大。其实,我个人认为,长度长的条件下,可以将颗粒合理布局,减小产品的发热量。现在身边的朋友已经出现了多例M.2 SSD因为散热不佳出现掉速、掉盘、甚至损坏的情况。
M7V 2242 2280
在SSD领域,一直对浦特特的产品比较喜欢,就是因为浦科特稳定的颗粒质量、优秀的固件算法和产品性能、让人无忧的RMA政策。
M7V 2242 2280包装上的风格非常接近,但是产品标签的布局是不同的,两款SSD不仅在容量上不同,在读写速度上也有差异。
M7V 2242 2280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长度不同,翻过背面,发现颗粒的布局也是大不相同的。
M7VG 2280
M7VG 2280芯片布局比较分散,这样可以避免颗粒集中产生热量。主控为Marvell88SS1074,支持Marvell的第三代NANDEdge纠错技术、LDPC低密度奇偶校验技术,支持DEVSLP低功耗技术,支持AES-256加密技术,最大的特点是支持TLC闪存颗粒。TLC闪存颗粒的寿命、错误率问题必须有更好的主控、软件管理来配合。Marvell 88SS1074应运而生,采用28nm工艺制造,支持SLC/MLC/TLC闪存。
缓存为南亚科技制造,型号NT5CC256M160P,容量256MB。
存储颗粒来自东芝,型号TH58TFT0UHLBAEF,15nm TLC,BGA封装,容量128GB,共有两颗。
M7VS 2242
M7VS 2242由于长度有限,芯片布局很紧凑。主控同样为Marvell88SS1074。
缓存为三星科技制造,型号K4B2G1646Q,容量256MB。
存储颗粒来自东芝,型号TH58TFT9UHLBADF,15nm TLC,BGA封装,容量64GB,共有两颗。
三、性能实测
将M7VS 2242挂为从盘, 4K对齐,进行性能测试。
AS SSD Benchmark
ATTO disk benchmarks
CrystalDiskMark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设置为46%压缩数据进行测试。
TXBench
将M7VG 2280挂为从盘, 4K对齐,进行性能测试。
AS SSD Benchmark
ATTO disk benchmarks
CrystalDiskMark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设置为46%压缩数据进行测试。
TXBench
最后,附上M7VC的性能测试成绩,方便大家作对比。
AS SSD Benchmark
ATTO disk benchmarks
CrystalDiskMark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设置为46%压缩数据进行测试。
TXBench
四、总结
针对SSD掉速解决方案的深度,到此小结如下:
1、2242、2260、2280三种规格的SSD,选购之前要看清自己手里的硬件支持哪种规格,按需购买,不可贪大或贪小。
2、M.2 NGFF有两种接口:Socket 2和Socket 3,购买前要看清主板的支持情况。有的主板都可以支持,有的只支持一种。像本人平台的EVGA X99 MICRO2主板M.2接口只支持Socket 3,Socket 2的产品无法识别。
3、M.2长度不同,性能不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择长度长的,存储颗粒多的,这样性能会好一些。
4、M.2的SSD是个大问题,现在很多人都忽视了,身边朋友出现了多例M.2 SSD因为散热不佳出现掉速、掉盘、甚至损坏的情况。马云家某些商家自己开始模,制造的M.2 SSD散热片热销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赞
收藏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图片侵权或者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作侵删。 侵权投诉
电子发烧友网
收听电子行业动态,抢先知晓半导体行业
评论(0)
加载更多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3. 固态硬盘512和256区别
固态硬盘512和256区别
相信玩SSD固态硬盘的玩家都知道,同样主控,同样型号,不同容量的固态硬盘性能是不一样的,一般性能和容量成正比,容量越大,性能越高,为什么呢?因为颗粒的数量更多,由更多颗闪存芯片构成的大容量SSD可以实现更多的通道数,从而获得更出色的写入性能.另外每颗颗粒的P/E次数是一定的,2000次或更多,所以如果颗粒数量更多,那么也就是寿命会更长。所以大容量SSD肯定是有优势的。
当然上面的经验是通过SATA总线的2.5英寸SSD总结出来的,那么M.2接口PCI总线的固盘呢?还会遵循这个逻辑不呢?另外目前M.2的盘也不便宜,有没有必要多花这些预算来上512GB呢? 正好拿到了影驰的铠甲战将M.2固态盘,容量也正好有256GB和512GB两块盘,就给大家对比下两个盘的性能区别吧。
256G的铠甲战将,采用了4颗颗粒,每颗容量64GB,
另外主控为Marvell,可以清晰的看到编号为88SS9183-BNP2。而缓存则来自南亚的DDR3颗粒,编号NT5CB256M16CP-DI,容量为512MB
再来看看512GB的铠甲战将,和256GB的PCB板都一样,都是2280规格
主控同样是Marvell 88SS9183-BNP2,缓存则更换为镁光的DDR3颗粒,型号为4EE11 D9QNS,容量高达1GB
另外最大的区别就是闪存颗粒数目增加了,扩展到8颗,正反面各4颗。
一句话总结,两个盘都是影驰铠甲战将系列,都是M.2接口,都走PCI总线,容量分别为256GB和512GB
相同的是规格,都是2280,宽22MM,长80MM,主控和闪存颗粒型号都相同
不同的是缓存容量和品牌,一个512MB,一个1GB。另外就是闪存的数量,一个4颗,一个8颗。
这样说,大家就更清晰了吧。
好吧,看完外观对比,我们来对比下性能,都用一模一样的平台,分别测试两个盘的性能表现。
下面的所有对比都按组进行,第一个测试都是256GB的.成绩,第二个都是512GB的成绩,方便大家更直观的对比,
另外我就不一一啰嗦了,都按这个过滤,第一个256,第二个512哈
第一组 AS SSD BENCHMARK测试
第二组,ATTO DISK BENCHMARK测试
第三组 CRYTALDISKMARK测试
第四组测试,TXBENCH
第五组测试:ANVIL'S
好吧,再来总结下,首先值得肯定的是两个盘的性能都非常不错,都有着很高的读写速度。
再对比这两个容量的盘,发现5组测试,无一例外的证明了容量更大的512GB盘性能更高。特别是写入速度,还是提升非常明显的。
所以如果新攒机,不差钱还是建议尽量上更大的盘,如果预算有限,再考虑小一点的盘吧。不过M.2的性能确实很强大,这个倒是毫无意外的! ;
4. 向7500MB/s进军!首款全国产PCIe 4.0 SSD深度测试
相信各位读者这段时间已经看过了不少新一代PCIe 4.0 SSD的评测,这些新产品最大的特色是借助升级的主控芯片、闪存芯片,SSD的最大传输速度逼近或达到7000MB/s,较去年在5000MB/s左右徘徊的第一代PCIe 4.0 SSD有了很大的提升,有一些厂商甚至用7000这个数字来作为自己产品的型号。不过现在来看将7000作为彰显SSD优越性能的数字似乎还低了一点,因为近期一款新型PCIe 4.0 SSD的标称最高速度达到了7500MB/s,而且其主控芯片、闪存芯片、内存颗粒还全都采用了国产产品,是第一款全国产的PCIe 4.0 SSD。它就是来自嘉合劲威旗下的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那么这款国产PCIe 4.0 SSD为何拥有优于同类产品的最高传输速度,它的综合性能表现到底如何?
产品规格
接口:PCIe 4.0 x4
主控:英韧IG5236
闪存:长江存储128层3D NAND TLC
缓存:1GB(1TB)
可选容量:1TB
板型:M.2 2280
耐久度:700TBW(1TB)
质保时间:5年
参考价格:999元
与其他PCIe 4.0 SSD相比,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最大的不同就是拥有更高的连续读写速度。其标称读取速度可达最高7500MB/s,连续写入速度最高可达5500MB/s。而目前即便是新一代PCIe 4.0 SSD,其最高标称传输速度一般也只有7000MB/s。厂商之所以敢为这款产品标出如此高的数值,原因就在于它采用了最新的国产主控与国产芯片。
当然由于PCIe 4.0 SSD的发热量很大,首先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配备了厚重的铝合金散热器,并通过双面导热设计,将SSD正反两面都密封在散热器中。同时SSD散热器的内部配备两片导热系数达39W/(m·K)的矽硅脂与SSD正反两面的各类芯片紧密接触,从而高效地导出废热。为了提升散热效率,这款散热器配备了散热面积为8cm²的大面积散热片,辅以独特的阶梯式通风管道设计,可以有效降低固态硬盘的工作温度。
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 1TB由正反两块散热片、一块M.2 2280板型的SSD组成,散热片上都配备了导热系数达39W/(m·K)的矽硅脂,可与芯片紧密接触。
优秀的散热设计也使得阿斯加特AN4可以配备高性能的国产PCIe 4.0主控芯片——英韧IG5236。英韧IG5236由英韧 科技 (上海)有限公司为半导体芯片设计公司打造,从传统主控厂商来看,英韧似乎是个新面孔。毕竟说到SSD主控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群联、SMI慧荣、英特尔、MARVELL等厂商。而且SSD主控的研发难度并不低,其内部实质上是一颗架构复杂的处理器,那么英韧是如何突然“冒”出来的?我们也对英韧 科技 的管理层进行了一番了解。
原来英韧 科技 的创始人吴子宁博士在创立英韧 科技 之前,就是Marvell美满电子 科技 的全球首席技术官(CTO),而英韧 科技 的联合创始人赖的是先生此前也曾任东芝美国高级研发总监、美满 科技 高级研发经理。此外其他几位副总裁也均来自业内知名的存储公司,并曾担任要职。所以虽然在SSD主控领域,英韧 科技 是个新品牌,但在技术实力上,显然英韧 科技 并不弱,就如这款英韧IG5236。
该主控采用先进的12nm FinFET CMOS制造工艺,支持PCIe 4.0 x4、NVMe 1.4等最新技术规格,可管理容量最高达8TB的闪存。同时IG5236支持独立缓存,可使用数据总线位宽为(32+8)位或32位的DDR SDRAM。性能规格上,英韧IG5236支持8通道读写,可通过ONFI 4.2或Toggle 2.0/3.0/4.0接口,支持MLC、TLC和QLC NAND等各类闪存。
英韧IG5236 PCIe 4.0x4 8通道主控芯片,支持PCIe 4.0 x4、NVMe 1.4等最新技术规格。
安全性方面,英韧IG5236采用包括AES、国密标准SM2/3/4、SHA、RSA、ECC、CRC和端到端数据保护在内的多种数据加密和保护机制,实现了高级别的数据安全规格。同时英韧特有的ECC技术则可以大幅改善数据持久保存的能力,为SSD解决方案提供更好的可靠性和更高的性能。
当然仅仅只有主控芯片是远远不够的,相对于以往采用长江存储64层堆叠颗粒的国产SSD,阿斯加特AN4的另一大升级是采用了长江存储生产的Xtacking 2.0架构128层3D NAND TLC颗粒,这款颗粒的编号为X2-9060。与64层堆叠颗粒相比,它大幅提升了存储密度,每颗裸芯片的存储容量达到512Gb,而64层堆叠颗粒每颗裸芯片的存储容量只有256Gb。在本次测试的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 1TB产品上,它总共板载了四颗X2-9060颗粒,单颗容量为256GB。
长江存储生产的Xtacking 2.0架构128层3D NAND TLC颗粒,闪存的IO接口速度从800MT/s大幅提升到1.6GT/s,性能获得了明显升级。
更值得一提的是,X2-9060颗粒的理论性能也实现了成倍的提升,其闪存接口从64层堆叠颗粒的ONFI 4.0升级到了ONFI 4.2,这也让闪存的IO接口速度从800MT/s大幅提升到1.6GT/s。这个接口速度不仅远超上代国产64层颗粒,与其他第二代PCIe 4.0 SSD相比也毫不逊色。目前其他品牌的第二代PCIe 4.0 SSD多采用96层堆叠的闪存颗粒,其IO接口速度大多只有1.2GT/s。这也是阿斯加特AN4标称最高速度可达7500MB/s,而其他第二代PCIe 4.0 SSD标称最高速度只有7000MB/s的关键原因。
缓存方面,我们此次测试的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 1TB产品按1 1000的比例配置缓存,即1GB容量对应1MB缓存,所以这款SSD板载了两颗共1GB容量的南亚DDR4 2666内存颗粒作缓存,用于存放记录数据位置的FTL映射表。目前作为全国产PCIe 4.0 SSD首发产品,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暂时只有1TB容量供用户选择。
采用南亚DDR4 2666内存颗粒作缓存
质保方面,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拥有5年质保加可写容量的质保政策(以先到为准),其1TB容量产品的质保可写容量为700TB,而常见的普通1TB TLC SSD的质保可写容量只有约600TB左右,甚至更低,说明厂商对长江存储颗粒的品质还是相当有信心的。
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 1TB拥有一颗英韧IG5236 PCIe 4.0主控芯片,四颗长江存储128层堆叠TLC闪存芯片、两颗南亚内存颗粒(用于缓存)。
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的主要技术特性
我们如何测试
测试平台
处理器:AMD锐龙 9 5950X
内存:DDR4 3600 16GB双通道
主板:ROG CROSSHAIR Ⅷ DARK HERO
电源:ROG THOR 1200W
SSD: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 1T
接下来我们首先采用AS SSD Benchmark、CrystalDiskMark、Anvil's Storage Utilities等基准软件测试了SSD在软件默认设置下的性能,同时我们还会使用软件所能设置的最大测试容量,以测试SSD在大容量文件传输时是否会出现掉速现象。此外我们还会搭配支持PCIe 4.0技术的WD_BLACK SN850 1TB进行文件传输,考察SSD实际的文件读写性能。程序应用性能上,我们则会通过模拟实际应用的PCMark 8、PCMark 10存储性能测试,以及三款 游戏 的启动时间进行考察。最后,我们还会采用HD TUNE PRO进行全盘读写测试,考察SSD在长时间写入后的性能衰减情况。
默认1GB容量测试
测试点评: 从基准测试来看,长江存储128层堆叠的TLC闪存颗粒凭借1600MT/s的接口速度显然发挥出了巨大的威力,虽然没有达到标称的7500MB/s,但其7479.28MB/s的连续读取速度也鲜有对手能够匹敌,这也是目前《微型计算机》评测室所测过连续读取速度最高的产品。在我们之前的测试中三星980 PRO的最高传输速度还不到7000MB/s,WD_BLACK SN850的最高传输速度也不到7100MB/s。新型国产主控与国产闪存的结合令国产PCIe 4.0 SSD有了不小的突破,在一些指标上已经拥有领先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而在其他性能测试上,它的连续写入性能与三星980 PRO、WD_BLACK SN850相比还略有优势。这两款国外品牌PCIe 4.0 SSD的最高写入速度都难以达到5500MB/s的水平。
不过在随机读写性能上,包括高队列深度、多线程环境下的随机4K性能,以及低队列深度、单线程环境下的随机4K性能,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与国外同类产品还有一定的差距。如三星980 PRO在AS SSD Benchmark中的随机4K读取性能可达21370 IOPS,而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在该项测试中的性能为17899IOPS。在CrystalDiskMark随机4KQ1T1读取性能测试中,WD_BLACK SN850的成绩在87MB/s左右,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的成绩则低了约8MB/s。
基准软件最大容量测试
测试点评: 接下来我们还在基准软件可设置的最大容量下对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 1TB进行了测试,在AS SSD Benchmark中测试容量为10GB,在Anvil's Storage Utilities中测试容量为32GB,在CrystalDiskMark中,测试容量为64GB。
值得称赞的是,在基准软件可设置的最大容量测试中,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显示出在执行大容量读写任务时,其读写速度不会出现大幅下降。如在AS SSD Benchmark 10GB容量测试中,其8610的测试总分相对默认1GB容量测试下的成绩还略有提升。在Anvil's Storage Utilities测试中,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的总分仅小幅下降100余分,其测试成绩仍突破了24000分,各项写入性能都没出现大幅下降。而在CrystalDiskMark的64GB容量测试中,它的连续读取速度仍保持在7479MB/s的高水平,各项写入性能也只有非常轻微的下降。
PCMark 8存储性能测试成绩细节
PCMark 10存储性能测试成绩
测试点评: 在程序应用中,凭借不错的连续与随机读写性能,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也给用户带来了较好的使用体验。首先在PCMark8存储性能测试中,它的综合成绩为5076分,达到了高端SSD的水准。原因就在于这款SSD能高速地完成Adobe Photoshop、Adobe InDesign、Illustrator等各类应用的数据载入任务。
在PCMark 10存储性能测试中,它的总分更高达3387分,根据我们的测试来看,这个成绩明显优于群联PS5018-E18搭配美光96层堆叠颗粒的PCIe 4.0 SSD,后者的PCMark 10存储性能一般不到3000分。与采用群联PS5018-E18搭配美光176层堆叠颗粒的希捷酷玩530固态硬盘相比,其性能也只落后了约100分,其在PCMark 10中的整体表现与三星980 Pro相当,后者的分数也在3300分左右。
在 游戏 启动上,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也有不错的表现,能快速地启动各类 游戏 大作,其表现与其他国外品牌PCIe 4.0 SSD在锐龙9 5950X平台上的表现类似,没有明显差异。如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启动《奇点灰烬:扩展版》的耗时为19.66s,WD_BLACK SN850 SSD的耗时为19.65s;在启动数据量较大的《全面战争:特洛伊》时,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的耗时为38.74s,WD_BLACK SN850 SSD的耗时则为38.18s。虽然在基准测试的随机性能测试项目上,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与国外产品相比有小幅差距,但在实际应用体验中其实这些SSD的表现非常接近,没有明显区别。
测试点评: 由于测试所用X570主板ROG CROSSHAIR Ⅷ DARK HERO拥有多个PCIe 4.0 M.2接口,因此接下来我们也在由X570芯片组提供的M.2接口上安装了支持PCIe 4.0技术的WD_BLACK SN850 1TB SSD,并与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进行了文件传输测试。从文件传输速度来看,在传输214GB ISO大文件时,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表现出了优秀的写入性能,在如此大容量的文件写入中,不仅没有出现掉速现象,SSD之间的互传速度更突破5000MB/s,只需43.3秒就能完成任务,可谓神速。而在我们之前的测试中,如果WD_BLACK SN850向SATA SSD写入仅仅146GB ISO文件就需要耗时5分钟以上,可以说PCIe 4.0的到来极大地改善了在文件传输上的用户体验。
让人稍感遗憾的是,可能由于连接WD_BLACK SN850的PCIe 4.0 M.2接口由主板芯片组提供或是ROG CROSSHAIR Ⅷ DARK HERO主板优化不到位的缘故,该接口不能像由处理器提供的PCIe 4.0 M.2接口那样,可以最大化地发挥出SSD的性能,WD_BLACK SN850在这个接口上的写入速度受到较大影响(注:在CrystalDiskMark测试中最高只有约3300MB/s),所以它不能很好地发挥出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的读取性能,其文件读取速度要低一些,只有2748MB/s。如果用户想体验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的最高性能,不仅需要主板上配置有几个由处理器提供的M.2 SSD接口,还需要再购买一块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这样的高性能产品。
在体现小文件读写性能的《英雄联盟》安装文件传输测试上,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也有较好的表现。与群联PS5018-E18搭配美光96层堆叠颗粒的方案相比,它的写入性能要强一些,平均写入速度达到 896.7MB/s,而前者的写入速度为790MB/s。但在读取性能的表现上则要稍弱一些,其平均读取速度为724.5MB/s,而前者的平均速度可达874MB/s左右,总体来看是互有胜负。
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拥有一个容量约350GB的SLC Cache,可以满足普通用户的写入需求,超过这个容量后,写入速度会出现掉速。
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的全盘平均连续读取速度可以达到6470.1MB/s
测试点评: 最后我们还通过HD TUNE PRO全盘读写测试,考察了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在读写大容量数据时的性能一致性表现,以及发热量情况。首先从全盘读取性能来看,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的读取性能表现相当不错,其平均读取速度可以达到6470.1MB/s,明显高于不少PCIe 4.0 SSD,其他产品在这个测试中的速度一般难以达到6400MB/s,大多在6000MB/s左右。这也体现出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的确具备优秀的连续读取性能。
在全盘写入性能上,我们也从测试中得到了为什么在之前写入214GB大容量文件时,SSD也不会出现掉速的原因。原来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拥有一个容量约350GB的SLC Cache,在这个容量范围内写入连续型数据,SSD就能保持5000MB/s以上的高速。显然这个容量对于大部分一次性写入数据容量不到200GB的普通用户完全够用了。
与其他PCIe 4.0 SSD类似,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发热量较高,用户在使用时需要做好机箱内的通风、散热。
当然如果写入容量超入这个范围,SSD也会出现几次大幅掉速,速度最低会下降到约370.9MB/s左右。不过由于初始阶段写入速度在5000MB/s以上,因此其全盘平均连续写入速度还是能达到2293.4MB/s。发热量方面,与其他PCIe 4.0主控类似,英韧IG5236的发热量也很大,目前CrystalDiskInfo并不能有效侦测其工作温度,但通过FLIR热成像仪观察,其在完成全盘写入测试后,SSD散热器靠近M.2 SSD接口附近的最高温度达到了77.2 ,散热片表面多个测量点的温度也都达到了63 以上,有明显烫手的触感。因此用户在使用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时需要做好机箱内的通风、散热。
“与处理器、GPU不同,在存储领域,国产产品与国外解决方案相比的差距很小,甚至部分领先。”从对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的测试来看,我们在很早之前对国产存储产品测试后的总结现在依然适用—明显领先的连续传输速度,差距很小的随机读写性能,较好的性能一致性表现,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与国外同类PCIe 4.0 SSD在实际测试、体验中没有明显差别。
更关键的是,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的售价也很便宜,其1TB产品首发上市价只有999元,比国外同类产品便宜了约500元,性价比十足。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这款产品的产能似乎不足,在短期上市后就销售一空,迟迟未能补货。所以我们也希望嘉合劲威能尽快提高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的产能,让用户既能用到高性价比的PCIe 4.0 SSD,也能支持国产存储行业。
5. 固态硬盘和内存的颗粒是怎么回事
一、固态硬盘是用固态电子存储芯片阵列而制成的硬盘,由控制单元和存储单元(FLASH芯片、DRAM芯片)以及缓存单元组成。机械硬盘由磁盘、磁头等机械部件构成,整个固态硬盘结构无机械装置,全部是由电子芯片及电路板组成,为同机械硬盘区别,命名为固态硬盘。
固态硬盘具有速度快、耐用、抗震、防摔、静音、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但相对普通机械硬盘固态硬盘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容量小价格高,目前使用的人并不是很多。
内存颗粒是内存条重要的组成部分,内存颗粒将直接关系到内存容量的大小和内存体制的好坏。一个好的内存必须有良好的内存颗粒作保证。不同厂商生产的内存颗粒体制、性能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常见的内存颗粒厂商有镁光、英飞凌、三星、现代、南亚、茂矽等。
6. 用致钛固态硬盘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相信不少人在为电脑选择固态硬盘时,必然是优先选择M.2接口的NVMe固态硬盘,因为其传输速度远高于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另一方面,尽管最新的PCIe 4.0固态硬盘传输速度可达7000MB/s,各大品牌也推出了支持PCIe 4.0的固态硬盘,不过价格普遍都很昂贵,性价比并不高,因此PCIe 3.0固态硬盘依然是性价比的选择。
致钛PC005 Active作为长江存储首款消费级M.2固态硬盘产品,在技术规格上,支持PCIe 3.0×4总线通道,NVMe 1.3协议,官方标称读取速度可达3500MB/s,而最让小酥关注的是长江存储自主研发的Xtacking架构闪存颗粒,具体的读写性能表现处于哪个水平,主控发热以及读写稳定性到底如何,可否媲美其它品牌的同级别固态硬盘产品,接下来小酥通过实际测试告诉大家。
从包装盒上信息可知,固态硬盘搭载的是长江存储Xtacking架构的闪存颗粒,以及读取速度可达3500MB/s,容量版本贴侧面的封条上,背面印有闪存颗粒的一些简要介绍,五年质保等信息。
这款致钛PC005 Active 512GB固态硬盘为标准M.2 2280尺寸规格,并采用单面颗粒布局设计,让其有着广泛的适用性,有利于轻薄笔记本电脑升级或者扩展存储空间,正面是产品型号的贴纸,在贴纸下方是主控芯片、缓存颗粒以及闪存颗粒。
这系列的固态硬盘目前共有256GB、512GB、1T三种容量可供选择,个人认为在预算允许的情况下建议选择大容量的版本,可以减少后期升级或维护的麻烦。
致钛PC005 Active 512GB固态硬盘支持NVMe 1.3标准协议,走PCIe 3.0×4总线通道,官方标称固态硬盘的持续读写速度分别可达3500MB/s与2500MB/s,1TB容量版的写入速度更高,可达2900MB/s,至于实际的读写性能,等下会有详细的测试。
接下来看看这款固态硬盘的内部用料,撕下正面的贴纸后即可看到PCB板上芯片,从上面的元件分布来看,由一颗主控芯片、一颗缓存芯片与两颗闪存芯片组成,这款固态硬盘的质保期是五年,质保写入量是320TBW(512GB版),因此不建议撕掉表面的标签纸,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后续的保修等服务。
致钛PC005 Active 512GB固态硬盘所搭载的主控是慧荣的SM2262EN,支持PCIe 3.0 x4传输通道以及NVMe 1.3协议,属于比较常见的高端PCIe 3.0固态硬盘主控芯片,并搭载了一颗DDR4缓存芯片,型号是南亚的NT5AD256M16D4-HR,运行频率为2666MHz,单颗容量为512MB。
终于到了小酥最为关心的闪存芯片部分,固态硬盘搭载的是长江存储自家基于Xtacking架构的3D TLC闪存颗粒,属于长江存储的第二代3D闪存芯片,型号为YMN08TE1B3LC3B,单个闪存颗粒容量为256GB,共两颗组成512GB容量。
假如是将固态硬盘安装在笔记本电脑里,需要事前了解支持的尺寸规格、接口的协议。除了这些以外固态硬盘的安装操作可谓是零门槛。
接下来测试致钛PC005 Active 512GB固态硬盘的读写性能,为了能最大程度的展现其读写性能水平,本次配合桌面平台来测试,硬件配置为英特尔十一代i5-11500处理器,内存是DDR4 3200MHz 8GB*4,搭配Z590芯片组主板,支持PCIe 4.0技术,硬件性能应该不存在瓶颈问题,系统是Windows 10 21H1。
本次使用的Z590主板共配备四个M.2插槽,其中前三个M.2插槽均支持PCIe 4.0 ×4传输速率,而最上面的M.2插槽直连处理器且独享传输带宽,可确保固态硬盘能获得最大传输速度,因此是最为推荐使用的M.2插槽,不过主板并没有自带散热模块。
为了测试固态硬盘在覆盖散热模块前后的读写性能对比,本次将其安装主板的第二个M.2插槽上,因为其上方有厚实的金属散热模块覆盖,该M.2插槽与显卡的PCI-E ×16插槽共享传输带宽的,因此不存在传输带宽不足的情况。
致钛提供了YMTC Smart Tool的硬盘工具,不过功能比较有限且下载渠道单一,本次就不去展示了,从Crystal Disk Info软件中的检测状态信息可见,这款致钛PC005 Active 512GB固态硬盘支持NVMe 1.3标准协议,工作在PCIe 3.0 x4通道之下,实际可用容量为476GB。
接下来是读写性能基准测试环节,基准测试软件CrystalDiskMark 8.0版本,最大连续读写速度分别为3466MB/s与2319MB/s,单纯看连续读取速度的话,已经达到了PCIe3.0 x4通道的传输带宽极限。
在AS SSD Benchmark基准性能测试中,这款致钛PC005 Active 512GB固态硬盘的持续读取速度达到2968MB/s以上,而写入速度为1949MB/s,读写延迟时间也只有0.02ms,得分为3907分,这个成绩在PCIe3.0固态硬盘当中处于优异水平了。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基准测试软件,所测试的项目更多而且显示的信息更详细直观,致钛PC005 Active 512GB固态硬盘的总的分14611分,实测持续读写速度分别为2848MB/s和2111MB/s。
HD Tune Pro基准测试软件,主要是测试固态硬盘的SLC缓存空间大小,以及SLC缓存空间耗尽后,闪存颗粒的实际写入速度,本次测试数据量达到20GB,从测试结果来说固态硬盘的SLC缓存空间约为6GB左右,在缓内可提供3GB/s的读取速度、2.3GB/s的写入速度,当SLC缓存空间耗尽,读取速度依然保持不变,而写入速度会降至500MB/s左右。
通过以上的读写速度基准测试,这款致钛PC005 Active 512GB固态硬盘的读写性能确实相当的亮眼,持续读取速度可达3GB/s以上,而写入速度也能有2GB/s左右,在PCIe3.0固态硬盘当中稳坐第一梯队,接下来使用PCMark8软件来固态硬盘进行实用性测试,实测硬盘读写性能单项分数为5080分,其存储带宽为553.9MB/s。
以上的读写性能测试均在空盘的状态下,那么接下来测试这款固态硬盘在80%的负载下的性能表现并进行对比,更贴合实际应用且参考下更强,往固态硬盘复制379GB的游戏数据文件,不得不说现在的游戏体积真的大,单个游戏已经达到100GB以上。
先来读写性能基准测试,在80%负载状态下,持续读取速度达到2929MB/s以上,而写入速度为2267MB/s,写入速度比空盘状态下不降反升,而4K随机读写性能在两种负载状态下几乎没变化。
接下来是HD Tune Pro基准测试软件,这款致钛PC005 Active 512GB固态硬盘在空盘与80%负载两种状态下同样没明显变化,持续读取速度依然保持在3GB/s左右,而缓后写入速度也在500MB/s左右。
PCMark8基准测试成绩同样没有变化,最终得分为5089分,通过实际的测试结果来看,固态硬盘在塞入大量文件的状态下读写性能依然非常稳定,无论是持续读写速度还是基准测试成绩并没有出现衰减。
最后是温度测试环节,从HWiNFO64监测软件中可见,固态硬盘共有三个温度传感器,首个传感器应该是主控芯片的,其余两个应该是闪存颗粒的,为了贴近真实运行状态以及不同主板环境,会在无散热模块与搭配主板散热模块两种状态下,测试固态硬盘的运行温度,测试时室温23℃左右。
先来测试实际读写状态下的温度,往固态硬盘内持续写入379GB游戏文件数据,由于数据是从SATA固态硬盘中复制的,且游戏零碎文件比较多用时比较长,整个写入过程接近35分钟,平均写入大约在200MB/s左右,在无散热模块下固态硬盘最高温度约为60℃。
日常运行的温度其实还算低了,空闲温度只有35℃,而一般读写时温度约45℃,接下来使用HD Tune Pro基准测试软件对固态硬盘进行满载压力测试,在文件基准模式下,测试数据量为100GB,在无散热模块下固态硬盘最高温度达到70℃,应该是触碰到温度墙。
在100GB文件连续读写的满载压力测试中,且在无散热模块辅助散热的情况下,固态硬盘的写入速度并没有下降,而读取速度因触碰到温度墙而降速,降至约1.3GB/s左右温控结束后会恢复至3GB/s,如此循环,而在搭配主板散热模块使用的情况下,最高温度只有46℃且全程压力测试没降速,前面的满载压力测试只是极端的使用状态,日常使用状态下基本不会出现这样因触碰温度墙而限速,当然,最好还是使用散热模块来辅助降温。
之前将《极限竞速:地平线5》安装SATA固态硬盘里,在某种程度上来说,SATA固态硬盘的读写性能应付这游戏是足够的,不过保不住后台程序同时在读写文件,假如在游戏里长距离高速的驾驶飞驰,有时候会跑着跑着前方的地图细节变透明了,然后游戏会提示串流带宽不足,将游戏转存这块固态硬盘后就没出现过了。
《极限竞速:地平线5》的地图数据文件确实十分庞大,很考验固态硬盘的读写性能,相比于之前使用SATA固态硬盘,无论是游戏的启动速度还是加载速度都明显的快,等待的时间会缩短不少,同样反映在大型应用程序启动与项目的加载,尤其是视频素材数量多且文件大时,能有效避免剪辑时的卡顿或等候加载的情况出现。
总评:
这款致钛PC005 Active 512GB固态硬盘搭载慧荣的SM2262EN主控,搭配长江存储自主研发的Xtacking架构3D TLC闪存颗粒,在读写性能方面确实有着突出的表现,实测固态硬盘的持续读写速度可达3500MB/s与2300MB/s,而缓外写入速度全程保持在500MB/s以上。另外在容量占用80%的情况下,无论是读写速度还是缓存容量都没有变化,只是在极限压力测试情况下,主控会有因触碰温度墙而降速的情况,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建议为其安装散热模块,整体性能表现完全不比其它PCIe 3.0的高端固态硬盘差,而且拥有320TBW写入寿命且支持五年质保时间,对用户而言解决了后续质保的顾虑,其实更多的是厂商对自身产品的一种自信。
致钛PC005 Active作为长江存储首款消费级M.2固态硬盘产品,整体性能表现确实令人印象深刻,长江存储作为存储领域的后起之秀,通过自主研发Xtacking架构的闪存颗粒,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追赶上来,读写性能不输其它原厂品牌的同级别产品,实属不易。
7. 那个品牌的固态硬盘好
1.玩游戏买什么固态硬盘?
根据各种评测,对于绝大部分游戏(以单机游戏为例,如GTA5、巫师3和古墓丽影11等,网游则影响加载速度上限,因为可能需要等待其他玩家),在其它配置相同的情况下,将游戏放在SATA固态硬盘中的加载速度比将游戏放在机械硬盘中的加载速度快一倍(载入时间短一半),而NVMe固态硬盘的加载速度只比SATA固态硬盘快20%不到(视游戏而定,多数情况感觉不明显)。原因:绝大多数固态硬盘在低队列深度下的4K随机性能差距不大,而且已经能较好地满足主流游戏的需求。在预算一定的情况下,优先选择容量更大的型号。
预算有限的单机游戏玩家也可以考虑机械硬盘:如何选购机械硬盘? - 小大熊猫的回答 - 知乎
2.关于PCIe Gen4的NVMe固态硬盘
随着PCIe Gen4平台(AMD Matisse和Vermeer,即Ryzen 3000和5000系列处理器(非APU)+X570/B550主板以及Intel Tiger Lake平台,即第十一代低功耗移动酷睿处理器)的逐渐普及,各大SSD制造商开始推出支持PCIe Gen4的NVMe固态硬盘(如三星980 PRO和西数SN850)。
但目前PCIe Gen4的NVMe固态硬盘价格较高(500GB接近1000元,1TB接近2000元),因此对于普通(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建议优先选择性价比更高的PCIe Gen3的NVMe固态硬盘。如果想以较低成本尝鲜,也可以选择基于群联E16主控的二线品牌固态硬盘。
3.哪些型号的固态硬盘比较值得购买?
2.5英寸SATA固态硬盘
性能较强但价格偏高:三星860 EVO和金士顿KC600;中规中矩:西数蓝盘和闪迪至尊高速;性价比高但售后稍差:英睿达MX500和浦科特M8VC;性能一般但胜在便宜:铠侠TC10(东芝TR200)和紫光S100。
西数SA530是SA500即红盘的OEM型号,闪迪X600是至尊高速3D的OEM型号,仅淘宝有售。
铠侠TC10跟东芝TR200完全相同。
除东芝TR200和紫光S100外,表格中各型号的SATA固态性能差距不大。
西数蓝盘3D和三星860 EVO有M.2版,与2.5英寸版方案(性能)基本相同。
美光(英睿达)仅推荐MX500,建议在京东自营购买(店铺售后,不支持个人送保)。
新版MX500换用了慧荣SM2259H主控,PCB设计也有变化,使用了更大容量的闪存颗粒,仍然搭配美光DDR3L-1866缓存。
浦科特M8VC性能跻身主流级,性价比较高,但是只有三年质保。
PCIe+NVMe固态硬盘
均为M.2 M Key 2280规格。
性能较强且性价比较高:浦科特M9P Plus和铠侠RD10(东芝RD500);性能较强但价格偏高:三星970 EVO Plus;性能不错且性价比较高:西数SN550和闪迪至尊高速。
西数SN750的主要问题在于QD1下的4K读取速度较低(96层TLC的SN730同样存在这个问题),与其它NVMe固态相比没有明显优势。三星970 EVO Plus是970 EVO的下一代产品,从64层TLC闪存升级为92层TLC闪存,性能显着提升。
闪迪至尊高速NVMe版是西数SN550的马甲,产品本身完全相同。
铠侠RC10跟东芝RC500完全相同,铠侠RD10跟东芝RD500完全相同。
铠侠RC10现已推出1TB版本,但是其缓存外顺序写入速度甚至低于500GB版本。推测是换用单Die容量翻倍的闪存而通道数和CE数并没有增加导致,浦科特M9P Plus也有这个问题。
尽管西数SN550没有外置DRAM缓存,但是与SN550相比铠侠RC10的性能并无优势。
西数SN750 EK版(即带散热片款)溢价较高,且自行拆除散热片有风险,谨慎购买。
上面列出购买链接的PCIe NVMe M.2固态硬盘均采用较新的96层TLC闪存,除西数SN550和闪迪至尊高速外均搭载了外置DRAM缓存。
致钛为长江存储旗下品牌,采用长江存储自主研发Xtacking架构64层3D TLC闪存,搭配慧荣SM2262EN主控和南亚缓存,作为Xtacking架构3D闪存的试水产品性能表现可圈可点。
8. 众拾固态硬盘质量怎么样
众拾国内没有产线,全部台湾群联原厂的,闪存全部原厂东芝的,他们有合作协议,不允许用其他牌子的闪存,开口的就山寨的先搞清楚群联是谁,群联不单独卖主控,要买就买主控加东芝闪存加固件的整套方案,其实市场所有群联的SSD,全他妈群联出的,包括sony,宇瞻,金士顿的savaga,影驰最新的铁甲战将,唯一的特殊是东芝,主控是群联改东芝标,东芝自己生产的
9. 三星PM981和海康威视C2000PRO那款固态硬盘性能好,那款更值得买呢
海康威视c2000是一个M.2接口nvme协议走PCI-E总线的ssd,采用的是群联的PS5012-E12。缓存用的是南亚的DDR3L 1600颗粒,单颗容量256MB,三星PM981,缓外写入400M/s,96层3d tlc,读取3200 写入1500左右,个人觉得是三星981好点,
10. 威刚xpg sx8000 这块固态硬盘怎么样
在具体参数上,此款2260主控采用40nm工艺制程,最高支持8通道32PE闪存传输,支持NVMe1.2协议,并且自带LDPCECC智能纠错机制,PCIeGen3x4接口,支持ONFI4.0和Toggle2.0,同时还支持3DMLC/TLC颗粒。在绝对性能上,官方标称最高连续读取速度能达到2400MB/S,最高连续写入速度则能够超过1000MB/S。
至于缓存,自不必说,依旧南亚科技缓存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