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老电脑用什么固态硬盘
你的电脑用了多少年,还能再战吗?在这智能时代,电脑更新换代虽然没有手机快,但变化也是很大的。相信很多伙伴们的电脑使用3-5年后,就有换掉的冲动了。
但换新的旧电脑不用又可惜,使用这么久也有感情了,但不换,运行速度有时让人发狂。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如何挽救你的老电脑?
我的电脑是10年前花了5000多DIY组装的电脑,单运行启动几乎要1分钟,而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电脑中安装软件的增多,电脑是越来越慢,让人抓狂。最近用较经济的方法对这电脑升了一次级,运行速度提升了n个档次,貌似又可继续用几年了!其实这次升级主要是入手了一款雷克沙(Lexar)NS100系列 512GB SATA3 固态硬盘作系统盘,让这老电脑开机只需10几秒,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开箱外观
Lexar NS 100包装比较简洁,采用挂式盒装,正面印有SSD的渲染图,最上面是Lexar Logo和产品型号、尺寸等。
包装背面有相关说明、读取速率及相关的安规认证等。
将包装打开,里面采用吸塑盒包装固定,两边留有手指拿取的空缺位方便拿取,吸塑包装可有效保证运输中的品质。
Lexar NS 100比较轻巧,尺寸为:100.2 mm x 69.85 mm x 7mm,重量只有34g,因此可以装入空间紧凑的笔记本中,还可与硬盘盒组合作为移动硬盘随身携带。
此固态硬盘背面有4颗螺柱供安装,另有Lexar NS 100的Logo、型号、输入输出参数及相关的FCC、CE等标识。
侧边采用SATA3接口及电源接口,可以向下兼容SATA2的老主板。
内附的说明书采用多国语言,从里面可以看出,此固态硬盘3年质保,另还有相关的注意事项。
安装
其实安装也比较简单,首先将Lexar NS 100 SSD固态硬盘装入机箱的托盘,然后用螺丝固定。
然后将SATA的数据线插上主板的SATA接口(此主板为07年的主板,主板型号为P5KPL-E,SATA接口是SATA 2接口),连接Lexar NS 100 SSD固态硬盘的SATA接口,插上电源即可。
使用体验
安装好固态硬盘后,就直接安装系统开机,由于512GB的存储较大,故进行分区,将系统盘分成250GB,此容量作为系统完全够用了,到底此固态硬盘的性能如何呢?下面我们用几款常用的软件实际来测试看看!
测试电脑为华硕P5KPL-E主板,接口是SATA2接品,系统为WIN XP系统,另用测试软件为CrystalDiskMark 5.5/0,,实际测试读取速度为243.5MB/s,写入速度为244MB/s,电脑开机的速度提升到12秒左右,相比之前近1分钟的开机时间提升明显。实际多个网页的打开运行也比较流畅,右键刷新也不会转圈圈了。
我们再来看一下之前的机械硬盘的读取速度,实际测试读取速度为34 MB/s,写入速度为33 MB/s,相差近10倍,终于知道电脑慢的原因了。
为了进一步验证此固态硬盘的运行速度,故将其连接到SATA3接口的电脑中测试,从下面的测试数据可以看出,读取速度高达562.7MB/s,写入速度为530.1MB/s,完全将此固态硬盘的性能发挥出来。
另外,此固态硬盘配合硬盘盒作为移动硬盘,首先将移动硬盘拆开,将固态硬盘直接装入插上插座,装入外壳锁上螺丝即可使用。
此硬盘盒采用USB3.0的接口,因此速度也会大大提升,下面我们来测试一下实际情况如何。
用测试软件CrystalDiskMark 5.5 测试USB3.0的读写速度,实际测试读取速度为186.8MB/s,写入速度为170.8MB/s。后面换到USB2.0接口测试,读取速度只能达到40MB/s。因此作为移动硬盘用USB3.0接口连接使用,完全可满足大家的需求。
从以上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这个性能数据对于日常使用已经完全足够。Lexar NS 100 512G固态硬盘可将你的电脑提升到一个新的等级,让你的旧电脑容光焕发。现在固态硬盘的价格再也不像当初让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据调查,玩游戏的80%的伙伴,均有在自己主机里安装一个固态硬盘,来提升电脑的运行速度。因此从固态硬盘入手升级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而且相对机械硬盘,固态硬盘有读写速度快、质量轻、静音、防震抗摔不易损坏等优势。
❷ 硬盘怎样辨别是新的还是旧的。谢谢…
1、从SMART上的已使用时间看,但是有PC3000之类的专业工具可以清0包括这个值的整个SMART。
2、从硬盘标签上的生产时间上看,一般生产到卖出不会超过三个月,如果是假标一般会比较模糊且错字多。
3、从硬盘型号看,太老的型号一定不是新的。
❸ 希捷2010年固定机械硬盘型号
2TB型号。希捷(Seagate Technology Cor)成立于1979年,希捷2010年固定机械硬盘型号是2TB型号。希捷是全球最大的硬盘、磁盘和读写磁头制造商,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司各特谷市。
❹ 电脑硬盘型号怎么查看
设备管理器查看硬盘的型号:
此方法比较推荐,首先我们在桌面上找到“我的电脑”,在“我的电脑”图标上鼠标右击--选择“管理(G)”--继续点击“设备管理器”---点击“磁盘驱动器”即可查看到硬盘型号。
通过360硬件大师查看硬盘型号:
360硬件大师检测软件,使用该软件可以检测电脑任何硬件型号以及电脑温度等,(注:目前大家熟悉的“鲁大师”已经和360硬件大师合并)
bois下查看硬盘型号:
使用bois下查看硬盘型号,对于这个方法,如果以前没有接触过BIOS,小编不太推荐,因为每一个品牌的主板bios都是不一样的。
电脑开机前一直点键盘“Delete”键,然后系统会自动跳到bois界面。再bois界面某个sata中(老硬盘是并口为IDE里)就可以查到HDD的型号。
❺ 以前的老型号电脑可以装固态硬盘吗
可以的。
1、y470是有msata的。直接加装一个msata的固态硬盘,不必动原来的机械硬盘。可以双硬盘共用。
2、msata价格较贵,也可以选择性价比更好的sata3接口的固态硬盘。那就必须替换原来的机械硬盘。接口是sata3。
3、msata选全高的即可。sata的硬盘,选择2.5寸。
❻ 老硬盘与现在硬盘的差别
硬盘已经诞生了50年了总体来说:
接口的演变:从IDE UltraATA/33 到现在得SATA1.0 和2.0版本
还有是硬盘的轴承:从以前的含油轴承马达到现在的滚珠、FDB液态轴承
转速方面:从以前3,500每分钟、5400 7200 1万转(企业级硬盘)一路过度来
硬盘的缓村:从512K 到现在的16M 32M或者更高
硬盘机历史:从40 MB~750 GB,从3,500~10,000转
让我们回溯15年前,从早期的IDE硬盘机开起,容量只有40 MB,然后跳到90年代中期(容量为3.2 GB),接着到达两位数字的GB容量硬盘机(10 GB),再升到比较现代化的60 GB硬盘机,最后我们来看看今日最大和最快的硬盘机,包括容量为750 GB 由Seagate出品的Barracuda 7200.10硬盘机,以及150 GB和10,000转由Western Digital制造的RD1500 Raptor硬盘机。
FAT32和UltraATA/33时代的来临:Quantum Fireball ST3.2A (1996)
Quantum(昆腾)的Fireball硬盘机在上述40 MB的Maxtor硬盘机出现后的五年问世,容量上从1.6 GB到6.4 GB,你可以想象得到,一堆推陈出新的功能在这些世代中浮现,其中Fireball ST 3.2A打出双倍高速缓存容量(128 KB)和较高速的5,400 RPM的规格,这颗硬盘也是第一颗用上了33 MB/s的UltraATA接口,而且还首次应用磁阻读写头的技术(magneto-resistive read/write head)。
我们量到接口频宽达到了31.3 MB/s,已经非常接近理论值的上限,而硬盘内部的数据传输率设定也到达132 Mbit/s(大约16 MB/s),实际数据传输率平均到达10 MB/s,算起来,这颗硬盘比前述的Maxtor老古董的储存容量成长了80倍,若以6.4 GB Fireball也比当年顶级130 MB的Maxtor 7130A硬盘多了50倍容量,而有效数据传输效能成长约13倍。
也是大约在这个时期,使用者被强迫放弃老旧的16位FAT格式的档案系统,采行新的Windows 95时代的FAT32格式,以及Windows NT的NTFS格式,还有OS/2操作系统下的HPFS和Linux下的ext2档案格式,FAT16架构是基于16位的档案丛集(clusters)技术,也就是由控制器所分配的储存区域是用丛集数目代表,单一的FAT16丛集只有32 KB大小,当你乘上65,536个可能的16位寻址数目时,结果得到总数的储存容量只不过2,097,152位或2 GB容量而已。
当然你可以借着切割多重扇区(partitions)的方式回避这个限制,但是好一点的做法还是转成FAT32,可以让丛集数目由16位增加到28位,一举增加数百万个丛集数目,而每一个丛集可在4 KB~32 KB之间调配,端赖每一个扇区大小而定,FAT32理论上可以处理高达每扇区2 TB(terabyte)的容量,但是大容量也膨胀了储存空间所需的参照表,以2,048 GB容量的扇区而言,会需要多达256 MB的空间来做为参照表,所以大的扇区最好还是用较为先进的档案系统,举凡Windows XP的NTFS或Linux的ext3格式
512 KB快取容量的来临:IBM DTTA-351010 (1998)
在DeskStar 16GP系列机种诞生时,IBM推出巨磁阻(GMR:Giant Magneto-Resistive)磁头的技术,一个单颗硬盘超越10 GB容量的重要里程,事实上,这个更加灵敏的磁头为IBM产品线带进了单颗硬盘从9 GB~16.8 GB容量的机种。
这个系列家族的硬盘种类繁多,一路从3.2、4.3、6.4、8.4、10.1、12.9到16.8 GB容量都有,内含最多三片储存磁盘的设计,这些硬盘机配置512 KB高速缓存,以及UltraATA/33接口,其中的DTTA-351010机种达到最大数据传输率为12.4 MB/s,是有能力完全使用31.4 MB/s的接口频宽。
安静又快速的时代:Seagate Barracuda ATA IV (2003)
Seagate的Barracuda机种涵盖从6.8 GB~26 GB容量的ATA硬盘机,是第一颗转速到达7,200 RPM的桌上型硬盘,其第一代产品刚问世时,在运转中又吵又烫,一直到第二和第三代出现时,才有大幅度的改善,而且一举将容量推向40 GB的关卡,到了第四代之后,7,200 RPM的桌上型硬盘变得快又容易操作。
Barracuda ATA第四代硬盘有较佳的资料密度,让Seagate的硬盘最大容量进步到80 GB,而且只使用了两片磁盘的设计,尤其是在底部采用金属薄层保护的特殊功能,让硬盘机的电子线路有了更好的保护,Seagate于是改称此为“Seashield”技术,一改过去用塑料保护层封装的“Seashell”技术,但是,好景不常,为了保持产品的价格竞争性,“Seashield”不久就遭到淘汰。
型号为“Cuda ATA IV”的硬盘是最后一代只有ATA并行接口机种之一,2003年年底,因为Serial ATA接口在Barracuda ATA 第五世代产品中崭露头角,容量也晋升到120 GB,所有Barracuda硬盘从第五世代以降,不是Serial ATA就是UltraATA/100接口
❼ 如何看硬盘型号
为了让用户在装机选购硬盘时更清楚、更有目的性,我特别为大家整理了这篇文章。希望能解决您的疑问。
一、迈拓硬盘
迈拓硬盘自推出金钻七代开始,其产品系列的命名就比较混乱,像金钻系列七代名为DiamondMax Plus D740X、而金钻六代的命名是DiamondMax Plus 60,到了金钻八代,系列命名又改为DiamondMax Plus 8,如此同理命名,金钻九代的命名是DiamondMax Plus 9。对于金钻六代到九代,大家有没有发现,金钻家族有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呢?就是所有金钻系列硬盘的前面都是“DiamondMax Plus”。
与此相对的是,所有迈拓的星钻和美钻系列硬盘前面的标识都是“DiamondMax”,只比金钻系列少了“Plus”。大家了解这些系列名称对于了解一款产品的新旧有非常大的好处,想必谁都知道金钻九代肯定比七代新,那么它的单碟容量也会比较高,在同等条件下,它所带来的磁盘性能肯定相对高些。
与希捷硬盘系列型号一样,迈拓的这些系列名称并不能代表具体产品型号的含义,所以下面也举个例子来具体说明如何辨别迈拓硬盘型号编号方式:
Maxtor.tif
1. 由一位或两位字母或数字组成,它代表迈拓硬盘产品型号的标识符。6Y代表金钻九代;6E代表金钻八代;6L代表金钻七代;5T代表金钻六代;2R代表美钻一代;2B代表美钻二代;3(40GB或以下)或9(40GB以上)表星钻一代;4W代表星钻二代;4D(4K)代表新火球一代。
2.由三位或四位数字组成,它代表硬盘的容量。如上例中的040代表40GB。
3. 由一位字母组成,它代表硬盘的接口类型。J或L代表Utral ATA/133接口;H代表Utral ATA/100接口;U代表Utral ATA/66接口;D代表Utral ATA/33接口。若是P代表该硬盘是8MB缓存且为ATA/133接口;最后,若这位字母是M则代表该款硬盘支持Serial ATA接口类型。
4.由一位数字组成,它代表硬盘盘体中的物理磁头数,这里特别说明一下,自金钻八代开始,最后一位数字通通是“0”,不代表任何含义。
对于其它迈拓硬盘的产品型号,相信读者也可以举一反三。例如6Y080P0,就代表这款硬盘是属于金钻九代,容量为80GB,支持ATA/133,而且它的数据缓存为8MB。
二、希捷硬盘
希捷硬盘型号标识相对比较简单,目前希捷面向桌面级市场出的硬盘主要有Barracuda ATA (新酷鱼)系列(包括Barracuda ATA Ⅰ/Ⅱ/Ⅲ/Ⅳ和Ⅴ)和U系列。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希捷启用了全新的产品系列命名规则,新酷鱼硬盘系列名为Barracuda 7200.7 plus(8MB缓存)、Barracuda 7200.7(2MB缓存)和Barracuda 5400.1,这种产品系列命名规则与希捷高端SCSI硬盘相一致。它们将取代Barracuda ATA和U系列。
在具体硬盘的型号命名上,希捷在1999年1月1日以后生产的硬盘,编号方式都是由四部分组成,即:“产品品牌+外形尺寸+容量+接口类型”。
Seagate.tif
1.ST代表厂商简称,即Seagate的缩写。
2.由一个数字组成,它代表硬盘的外形尺寸,例如中的3代表它是3.5英寸的硬盘。
3.由四位或五位数字组成,它代表硬盘的标准容量,例如30620,代表硬盘容量为30620MB。
4.由一至三位字母组成,它代表硬盘支持的接口类型。A代表IDE接口;AG代表笔记本电脑专用ATA接口;W和N代表SCSI接口;W/FC代表光纤通道;AS代表Serial ATA。
三、日立硬盘
日立合并了IBM硬盘事业部后的新日立硬盘更像原来的IBM硬盘。IDE的硬盘依然是桌面之星和移动之星系列,而市面上常见的日立IDE硬盘包括7200rpm 的腾龙五代(Hitachi Deskstar 180GXP)和腾龙四代(Hitachi Deskstar 120GXP)。
光看上面这两种系列名称,你是不是已经猜出日立系列名编号的命名规则了呢?对,日立的系列名十分易懂,最前面的Deskstar 代表硬盘系列“桌面之星”,除了桌面之星外,日立还有面向高端存储市场的SCSI硬盘Ultrastar系列和面向移动存储市场的`“移动之星 ”TravelStar系列产品。
紧接系列名之后的是该系列硬盘的最高容量,例如腾龙四代名称是120GXP,那就代表该系列中最高容量为120GB,同理,40GV即代表该系列中最高容量为40GB。最后的两个或三个字母代表硬盘的转速,GXP表示是7200rpm的,而GV表示是5400rpm的。
对日立系列名清楚了吗?不过上面介绍的只是一个大范围的命名规则,对于具体的产品命名规则又是什么呢?我们来看两个例子:DLTA-307075和 IC35L080AVVA07。其中第一个范例是针对老式IBM硬盘,自腾龙四代开始,原IBM(现在的日立)硬盘启用了第二个范例所示的命名方式。
DLTA-307075
1.“D”表示该设备为磁盘。
2. 由两位字母组成,它代表硬盘的系列代号。例如LT代表Deskstar 75GXP或Deskstar 40GV;PT代表Deskstar 37GP或Deskstar 34GXP;更老的型号代码还有:JN则代表Deskstar 25GP 和 Deskstar 22GXP;TT代表16GP和14GXP。
3.由一位字母组成,它代表硬盘的接口类型。接口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A、S、U、C。A=ATA;S或U=Ultra SCSI、Ultra SCSI Wide或Ultra SCSI SCA;C=SSA(Serial Storage Architecture)。
4.由一位数字组成,它代表硬盘的外形尺寸。2代表2.5英寸盘(笔记本电脑硬盘,Travelstar);3代表3.5英寸盘(桌面级或服务器级硬盘,Deskstar 或 Ultrastar)。
5.由一或二位数字组成,它代表硬盘的主轴转速。05(5)代表5400rpm;07(7)代表7200rpm。
6.由三或四位数字组成,它代表硬盘的容量,其中的075代表75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