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硬盘大全 » 固态硬盘gc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固态硬盘gc

发布时间: 2023-01-10 03:03:25

㈠ 固态硬盘缓存和没有缓存有什么区别

有外部缓存优势是性能一致性更好,也就是空盘和满盘性能差距不会太大,缺点是掉电容易丢数据,需要额外的掉电保护电路和在固件中加入掉电保护逻辑。


无缓存优势是掉电相对不容易丢失数据,以及更好的成本控制,缺点就是4k性能会比较难看,而且性能一致性不够好,不适合高负载的场合,比如数据库服务器等。


不过总之日常家用没有任何区别就是了,东芝Q系列无缓存设计只是东芝对自家颗粒性能的自信以及节约成本的表现而已,家用不用纠结这些。

SSD的缓存分为两种,一种是DRAM缓存,另一种是SLC缓存。

DRAM缓存是使用DRAM芯片(也就是内存颗粒)作为缓存,固态硬盘上的DRAM芯片一般不会用来直接缓存数据,DRAM主要是用来储存FTL缓存映射表,这个映射表表达了闪存单元物理地址同文件系统逻辑地址之间的关系。

所有固态硬盘都有FTL映射表,不同之处在于无DRAM的SSD通常把表的主体放在闪存中,随用随取,效率较低。

高端固态硬盘会把FTL映射表完整地放入DRAM缓存中,通常需要按照1GB:1MB的比例配置DRAM缓存。

有些固态硬盘为了在节省成本的同时可以把DRAM缓存作为宣传筹码,选择了不管何种容量都只配备256MB缓存的方式,这种情况下只能直接管理256GB的闪存空间,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所以除了观察固态硬盘是否搭载DRAM缓存芯片之外,大家还应通过芯片表面的编号查询它的具体容量,确保买到的是按照1GB:1MB完整配备DRAM缓存的高性能产品。

目前SLC缓存基本所有TLC固态硬盘都有。目前大部分固态硬盘的SLC缓存,并不是真的使用了SLC颗粒作为缓存,而是使用TLC模拟SLC来提升连续读写速度。

TLC的读写速度较慢,为了提升连续写入时固态硬盘的表现,主控会先将数据写入SLC缓存中,当缓存写满后,才会像TLC闪存中写入,这样就会造成写入速度的断崖式下跌,此时的速度被称为缓外速度,缓外速度的高低也是衡量SSD性能的重要指标。

假设一块SSD配备10GB的SLC缓存,我向固态硬盘中写入20GB的文件时,前10GB的数据先被写入到缓存中,后10GB的数据则会直接写入到TLC中。速度会呈现出下图这种形式:

虽然日常不会经常向SSD中反复写入大文件,但是缓存外写入性能直接反映了NAND颗粒的品质以及GC策略的优劣。缓外速度高的SSD比速度低的盘质量要好。

㈡ 电脑系统中硬盘显示容量与实际容量不符

电脑硬盘是计算机最主要的存储设备。硬盘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或者玻璃制的盘片组成。这些盘片外覆盖有铁磁性材料。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电脑系统中硬盘显示容量与实际容量不符,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电脑系统中硬盘显示容量与实际容量不符 篇1

最近有的用户出现电脑系统中硬盘显示容量与实际容量不符的情况,虽然不影响使用,但是大家心里也别扭。

问题描述:系统中硬盘显示容量与实际容量不符

解决办法

1、用户的机器是否为品牌机,大部分品牌机都有一个隐藏分区用来做系统还原用的。

2、显示容量与实际容量通过电脑计算是有区别的(1G=1000M,1G=1024M)。

3、使用厂家的低格工具格式化硬盘,删除隐藏分区,一般都是需要使用厂家提供的工具才能彻底清除隐藏分区。

电脑系统中硬盘显示容量与实际容量不符 篇2

首先可以明确的告诉你,这种情况是非常正常的,这是由于硬盘厂商对于硬盘容量的算法和操作系统本身的算法不同造成的。而且对于固态硬盘来说,其内部的固件程序还会占用一部分硬盘空间(大约10G左右),所以你在电脑上看的的固态硬盘实际容量要比标称容量小很多。

硬盘厂商的标准:1GB=1,000MB1MB=1,000KB1KB=1,000byte

操作系统的算法:1GB=1,024MB1MB=1,024KB1KB=1,024byte

以240G固态硬盘为例,在电脑中我们看到的时间容量应该是240GB x 1000= 240 000MB,然后再用240 000MB÷ 1024,结果就是234.375GB。到这里还没完,因为固态硬盘的内部固件程序还会预留出10G左右的空间,所以最终你看到的硬盘容量大概是224G左右。

120G固态硬盘的实际容量大概是110G左右,480G固态硬盘的实际容量大概是450G左右。

进阶阅读:

SSD工作机制完全不同于机械硬盘,它的容量有120G/128G,240G/250G/256G之分,但实际使用到容量往往只有119G,230G左右!这跟机械硬盘的理论算法也是一样的.吗?其实不然,两个不同领域,行业标准也不一样,实际跟理论容量,SSD没那么简单。这涉及到一个名词:Over-provisioning

预留空间。

Over-provisioning是指SSD保留一部分容量空间留作他用,这部分空间用户不可操作,容量大小一般是由主控决定。

OP比率=(SSD物理空间-用户可用空间)/用户可用空间。

除了第一级OP空间之外,多数主控还支持二级OP空间,具体容量和配置由厂商自己决定,所以128GB闪存作出的SSD有128GB、120GB乃至100GB之分,也就是说OP空间分别是0、7%、28%,其他容量依此类推。

还有固态硬盘具有三级OP空间的,分配方式就很自由了,但是三级OP往往要牺牲部分用户可用空间,所以很多消费级SSD都没有三级OP空间,而企业级SSD中通常需要配置三级OP空间以便在大量数据读写中保持性能。

除了第一级OP空间,有些厂商允许用户自定义OP空间大小,比如三星、Fusion-IO的工具软件就有这样的功能,玩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配置。

简单来说,OP空间可以简单理解为SSD固态硬盘预留的交换空间,从前面的介绍来看,OP空间在GC垃圾回收、WL耗损平衡、减少写入放大等多个方面都有作用,具体如何应用要取决于SSD主控算法,具体如何应用要取决于SSD主控算法了。

随着技术的进步,二级OP空间的必要性也在降低,以SF主控为例,原本保留的7% OP空间逐渐被释放出来,用户的可用空间可以增加16GB左右,120GB型号也可以增加8GB左右,虽然不是很多,但是对普通用户来说还是好事一件。

消费类的固态硬盘可能需要其7%或更多的空白容量来支持合理的垃圾收集功能,确保垃圾收集程序和Flash控制器总能有额外的可用空间进行工作。(例如Crucial的MX200/MX100保留了业界标准的7%容量做消费者无法访问的空白区)

总结:240G固态硬盘的实际容量是多大?容量不够240G是怎么回事?

以后要是在遇到这种情况就不必大惊小怪了,240G固态硬盘的实际容量大概是224G左右,这个实际容量和你的硬盘标称容量只要相差不是太大就没问题。但如果遇到标称的是240G容量,实际却只显示200G或者更低,那就不太正常了。

㈢ ssd 固态硬盘读写速度很慢是不是不行了

GC(垃圾回收)的工作量越大,读写速度就越慢了。 导致SSD固态硬盘变慢的原因

㈣ 固态硬盘op空间是什么意思

比如120和128相比,缺少的那些,是OP(Over-provisioning)预留空间。不同的主控,对OP的需求不同,有些虽然没OP,但也许因更先进的算法策略,反而性能更好。x0dx0a所以不能简单的说有OP还是没OP好。重要的还是主控的水平。x0dx0aSSD上的OP是指用户不可操作的容量,大小为实际容量减去用户可用容量,OP区域一般用于优化操作:比如WL(磨损平衡),GC(垃圾回收)和坏块映射等。OP一般分三层!x0dx0a第一层:容量固定为SSD标称容量的7.37%,这是因为标称容量采用千进制为单位,而NAND颗粒容量单位为1024进制,两者正好相差约7.37%。这部分空间被默认用于作OP。x0dx0a第二层:OP是否存在及容量大小取决于厂商设置。通常为0%,7%和28%等等。SSD制造商会根据自己的闪存颗粒品质,质保年限,或者是针对市场定位进行设置。采用SandForce主控的厂商容量一般实标为120G,而其他主控一般实标为128G。x0dx0a第三层:OP是用户在日常使用中可以分配的。一般用户可以在初次分区的时候,不把所有的SSD容量都分满来达到目的,留下一部分做OP。此处有一点要注意,若非首次分区就留出空间,必须要先进行全盘擦除,否则没有效果。x0dx0aOP预留空间虽然让SSD的可用容量小了,但是可以减少写入放大,提高耐久和可靠性,提高SSD的读写性能。

㈤ 系统固态硬盘提示要优化,需要优化吗

不需要。

固态磁盘已经自动优化,没有读写碎片了,不需要优化。固态盘安装好系统后,不需要经常优化,优化是自动进行的。

固态盘的日常优化,是自动进行的,这要求固态盘空间千万不要占满,一定要空出一定的空间不要用,一般不要少于15%。因为固态盘必须要一些不占用的空间做Trim。这是固态盘日常维护的最重要的优化和维护工作。

(5)固态硬盘gc扩展阅读:

对于固态硬盘(SSD),由于闪存的固有特性,必须先擦除块,然后才能更新页面。如果未打开TRIM,则已经从文件系统中删除的块仍在物理上保留原始数据,并且SSD主设备无法知道该块不再有用,直到将新数据写入该块为止。

物理存储的未使用数据可以在SSD垃圾回收(GC)期间视为有用数据,这对SSDS的寿命有害,并且可能导致生产力和性能下降。

㈥ 解读用固态硬盘装系统步骤

解读用固态硬盘装系统步骤

解读用固态硬盘装系统

1.为什么需要固态硬盘装系统

固态硬盘装系统能够带来电脑性能的迅猛提升,特别是日常操作的流畅度,因为系统盘承担着电脑上主要的读写操作任务。传统硬盘由于内部传输率的问题,读写速度平均只能在100MB/s左右维持,而SSD固态硬盘则可以通过多个NAND芯片共同读取,达到500MB/s的读写效率,在PC长期无法突破的磁性能方面,由于SSD固态硬盘的出现终于攻克。

2.固态硬盘如何选择操作系统

其实固态硬盘装系统和传统硬盘没有区别,毕竟它们在操作系统看来都是物理存储设备,所以主要按照正常流程设置并安装就可以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固态硬盘内部的GC和Trim等垃圾回收机制,需要起码Win7操作系统才能够支持,如果你安装了WinXP系统则意味着固态硬盘的寿命会降低。因此我们推荐Win7或者更高版本的操作系统。

3.如何使用固态硬盘装系统

首先是开启主板的AHCI模式。AHCI通过包含一个PCI BAR(基址寄存器),来实现原生SATA功能,可以实现包括NCQ、热拔插在内的诸多功能。解决办法是在BIOS里开启AHCI模式,一般在 Advanced高级设置选项中将SATA controller Mode中系统默许的.AHCI改变成为compatibility,意思就是允许AHCI模式。开启之后SSD固态硬盘就可以享受更高性能和安全性。

然后是选择4K对齐问题。现代硬盘将每个扇区512字节改成每个扇区4096个字节,就是所谓的“4K扇区”。4K没对齐导致SSD的随机读写能力大幅度下降,最简单的就是Windows 7重新分一次区,因此Windows 7分区是按4K分区来进行的。如果你已经安装了OS,并且忘记4K对齐,那么使用Paragon Alignment Tool来进行4K对齐也没有问题,它对于硬盘也是没有伤害的。

最后就是正常执行系统安装流程了,为了避免选择盘符失败,可以把其他硬盘拔掉,单独给SSD固态硬盘安装操作系统,然后再接上其他硬盘,则盘符自动顺延。在安装Win7的时候会有100MB的系统保留空间,大家可以不在乎这点问题,它不会对系统性能造成影响。这里建议大家使用64GB以上大小的固态硬盘作为系统盘,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给系统盘留下足够的空间。

以下是固态硬盘WIN7安装过程教学:

首先,进BIOS,SATA模式改为AHCI,或者Raid(如果你要做Raid),不要用IDE。 其次,分区,4K对齐,安装系统。

为什么要4K对齐? 目前64G,128G SSD的读写基本block size都是4KB。4K对齐可以有效提升读写效率和减少空间浪费。至于硬盘整数分区,可用可不用,随大家喜欢。

如何进行4K对齐? 很简单,用windows 7安装盘进行分区和格式化就OK。当然也有软件可以进行重新对齐,不过相对专业的就先暂不在这讨论。咱大众简单点重装次得了,也就10多分钟。 分区,格式化之后就是正常的安装系统。然后就是ISO流程的安装各项驱动。安装工作完成了。

然后是大家挺关心的进行对SSD的优化问题,所有的针对SSD的优化有2个目的: 减少对SSD的写入,以延长SSD的寿命;尽量利 用SSD的有效空间。 看了一些帖子,觉得比较有用的如下:

1、SSD分区上去除磁盘碎片整理和磁盘索引。

SSD的结构原理与普通磁盘不同,所以整理方式各异。其固件中已经集成针对SSD的碎片整理程序。而且由于SSD寻道时间几乎为0,其实磁盘整理对SSD的意义并没有像机械盘那么大。 关闭的方法:去除磁盘碎片整理:在管理工具,服务中将Disk Defragmenter服务关闭,并禁用自动启动。 去除磁盘索引:打开SSD“属性”后去掉“除了文档属性外,还允许索引此驱动器上文件的内容(I)”前的勾。

2、关闭系统启动时的磁盘整理。

方法: 打开注册表, 找到 [HKEY_LOCAL_] 修改: "Enable"="N"

3、系统服务中关闭系统还原功能。

系统还原会占用比较大的SSD空间,对64G的用户来说,本 身空间就不大,自然希望物尽其用。毕竟1G要10块钱呢!! 方法:服务中“Windows Backup”设置为禁用。 对于有些讲的关闭系统服务里禁用Superfetch,个人觉得无所谓,SSD的寿命在于写的次数,读得次数没有影响。Superfetch的应用在于相关资料先预读到内存,开关都可。毕竟内存的读取速度还大大的快于SSD。

个人还是很建议SSD配合fancycache来使用。对于将系统临时目录搬移到其他盘。这项一般推荐是使用Ramdisk,好是好,不过得内存够用够大。不过Ramdisk有时会引起蓝屏,你用也行不用也行。就那点临时文件的写入,量太少,个人觉得可以忽略。不否认Ramdisk这个功能很有用,这里不详细说了,大家有兴趣的可以自己网络一下。 设置个人文件夹到D盘或其他盘。这个我觉得默认的下载目录改到机械盘就行了~简单,明了。

;

㈦ 固态硬盘的TRIM和GC的区别和关系

Trim技术 什么是Trim呢?Trim指令也叫disable delete notify(禁用删除通知),是微软联合各大ssd厂商所开发的一项技术。对于传统机械硬盘来说,在windows下对磁盘上的文件进行删除操作时,系统只会在该文件所在的磁道上作标记,将该磁道标记为没有数据记录,而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删除”,所以使得数据恢复成为可能。而固态硬盘进行的读写动作却与机械硬盘完全不同,这就是固态硬盘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性能直线下降的原因:在全部闪存被写满一遍后,没有从未被写过的快可以使用的情况下,闪存不会直接覆写区域,而是必须进行擦除之后,才能再次被用于写入。在固态硬盘闪存内,数据存储一般以页(Page)为最小单位存储的(典型的为4KB),而128个页组成了一个块(block),数据可以以4KB大小的页来读取和写入,但却只能以512KB(128页)的块大小来删除。当读取数据或者写入到一个没有被使用过得页山时,固态硬盘的速度是很快的,但是覆写数据的话,只能覆写数据到之前被操作系统标记为删除的区域:首先要把整个521KB块复制进缓存里,然后在缓存里删除整个4KB页,替换成新的数据,接着清空整个闪存内的整个512KB区域,并从缓存里把新的数据写回去。如果需要同时覆写很多的块,写入速度就会直线下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Trim技术就被开发了出来,通过Trim指令,操作系统在进行删除动作后,会通知固态硬盘的控制芯片该资料区块已可删除,固态硬盘便会在系统空闲时进行数据擦除动作,不让无用资料一直占用NAND Flash,这样在下一次写入数据时就不用再等待数据块擦除,而是能够直接进行写操作了,磁盘写入性能能够大幅提高。 图一展示了这个过程。第一列展示了页面A-D被写入到块X内。但是后来数据产生了变化,数据A"-D"被写入,因此数据A-D现在被标记成无用的数据。与此同时,其他新的数据E-H被写入到原来空白的页面里。(第二列)现在块X已经写满,但是包含着无用的数据(A-D),但是要想获得无用数据占用的页面,我们必须要先把整个块X删除掉。要实现删除无用数据A"-D"的目标,块X中的有用数据首先需要被移动到新的块中,这样才能够确保块X被删除。第三列展示了这一过程:数据E-H和A"-D"首先要被移动到一个新块Y中。只有这样才能够把块X数据删除,从而获得一整块X的新空间。这个过程中的数据写入到新块的过程并不受电脑主控管理,而是固态硬盘为了实现加快写入速度的一种内部解决方案。这同时也意味着闪存的写入次数要比电脑主控实际写入的次数多。由于闪存的擦写次数是有限的,这样的操作应该越少越好。但是基于固态硬盘速度的考虑,这项技术仍然是固态硬盘工作的一部分。加入对Trim指令的支持。这可以让操作系统在删除逻辑表中删除逻辑扇区地址的同时通知固态硬盘某些数据已经无用了。TRIM的先进性在于它可以让固态硬盘在进行垃圾回收的时候跳过移动无用数据的过程,从而不再用重新写入这些无用的数据,达到节省时间的目的。这也会减少闪存删除数据的次数,从而在写入过程中实现高性能。固态硬盘也不需要立即删除或者“垃圾回收”这些TRIM指令告知的位置了,它只是先标记这些位置的数据为“无用”即可。在表二的第一列中,固态硬盘用户写入了四个新的文件。操作系统在逻辑表中能够识别这四个新文件。固态硬盘既有逻辑表也有物理位置,因此它也能够识别这些新文件。在物理模式下,固态硬盘还能够识别预留空间(OP),这部分预留空间并没有计算在固态硬盘的标示的容量之内。在第二列中,用户删除了文件C,但是由于系统不支持TRIM指令,因此固态硬盘并不知道文件C已经被删除了。如果此时,固态硬盘要执行垃圾回收的话,那么它也会移动文件C,因为硬盘并不知道这个数据已经被删除了。在第三列中,操作系统让固态硬盘在原来存储文件C的位置写入新的文件E。固态硬盘把新文件写入到空余的空间内,同时把文件C的位置标记为“无用”,随后进行的垃圾回收就可以清理了无用文件了。支持TRIM的系统,在用户写入数据时并没有不同。但是当用户删除文件C的时候,因为系统支持了TRIM指令,固态硬盘立刻就把数据标记为“无用”,从而为接下来的垃圾回收做准备。原来存放文件C的空间,固态硬盘把其看做是可用空间。“动态预留空间”意味着固态硬盘在执行垃圾回收的过程中拥有更多的可用空间,从而整体提高性能。在第三列中,用户写入新的文件E。尽管现在固态硬盘与不支持TRIM的硬盘闲置空间相同。区别就在于:TRIM支持的固态硬盘知道哪些数据是无用的,在垃圾回收的时候,这些无用数据可以被看成是空闲空间,从而避免把无用数据移动到其他块中。这将会产生三大优点:1.降低写入放大。更少的数据被重写,更多的空闲空间为垃圾回收所利用。更多的空间可用也意味着不需要重新写入更多的数据。2.更高的吞吐量。支持了TRIM指令,就意味着在垃圾回收阶段需要移动的数据表少,固态硬盘性能就会提升。固态硬盘吞吐量的瓶颈在于闪存。固态硬盘的最快写入速度就是闪存所能支持的最快写入速度。在执行垃圾回收过程中,由于涉及到数据的移动和写入,固态硬盘不得不要停止一些主控的数据传输。这也是为什么固态硬盘知道无用数据的优点所在,至少在垃圾回收阶段,它这些数据不在需要移动,从而节省带宽。3.改善耐用性。由于不在需要重新写入无用数据,这样可以减少固态硬盘的实际写入次数。在苹果的官方网站上有这么一句话,为什么呢?因为一旦你在有Trim技术的SSD硬盘上删除了文件,你找回这样文件的概率极小。即便找回了,可能也只是些乱码之类的东西。当然,关于SSD的数据恢复问题一直没有一个明确解释,不过可以猜测,如果陈老师早点用有Trim的SSD硬盘,估计就不会有那种事发生了。
Garbage collection技术 Garbage collection(垃圾回收技术),是固态硬盘专用的磁盘碎片整理技术,由于传统的磁盘碎片整理对固态硬盘来说完全没有用处,如果对固态硬盘进行了磁盘碎片整理反而会降低固态硬盘的性能,只有微软的Windows8才支持对固态硬盘的磁盘碎片进行整理。因为读写机制与机械硬盘不同,对于目前的操作系统来说固态硬盘必须使用自己的磁盘碎片整理技术。Garbage collection技术的原理是在SSD空闲时,全盘扫描有效的页并合并整理起来变为一个包含全部有效页的块,而那些无效的页和块都将被完全清除。Garbage collection技术本身并不能大幅度改善固态硬盘性能,但与Trim相结合之后,就能事半功倍,让固态硬盘能够长时间保持良好的性能状态。Garbage collection技术经常被厂商用来“忽悠”用户,因为所有的固态硬盘都支持被动GC技术,而真正值得关注的是闲置Garbage collection技术(IGC),就是在固态硬盘闲置的时候进行碎片整理,和Trim结合就能让固态硬盘尽量保持最佳性能状态。

㈧ 固态硬盘删除的资料能恢复吗固态硬盘格式化后能恢复数据吗

固态硬盘删除了还能恢复吗? 固态硬盘格式化还能恢复吗?很多人在咨询数据恢复公司后得到的回复估计是:无法恢复。真的这么绝对吗?又是什么原因导致恢复不了呢?看完这篇文章,基本就会有个大致的了解了。

一、trim的原理和意义

当我们在操作系统中删除一个文件时,系统并没有真正删掉这个文件的数据,只是把这些数据占用的地址标记为‘空’,即可以覆盖使用。这只是在文件系统层面的操作,硬盘本身并不知道那些地址的数据已经‘无效’,除非系统通知它要在这些地址写入新的数据。在机械硬盘(HDD)上本无任何问题,因为机械硬盘允许覆盖写入,但到固态硬盘(SSD)上问题就来了, 由于NAND(闪存)不支持覆盖写入,而是要先擦除后再写入,这种特性会导致固态硬盘(SSD)陷入越用越慢的窘境。 要得到‘空闲’的闪存空间来进行写入,固态硬盘(SSD)就必须进行GC(垃圾回收)操作。TRIM 指令也叫disable delete notify(禁用删除通知),是告诉 NAND(闪存 )存储设备要擦除哪些数据的ATA指令。当相关地址的数据可以被擦除时,操作系统会发给SSD一个TRIM指令。固态硬盘(SSD)控制器在操作删除后和再次写入前,执行安全擦除操作。这样在后期写入操作过程中不用再花时间去擦除数据,写入速度要快得多。 Trim 的意义在于它能大量减少“有效”页数据的数量,大大提升 GC 的效率。特别是消费级的 SSD 由于一般 OP 空间较少,因此相对于有大量 OP 空间的企业级 SSD 来说,Trim 显得非常重要。


二、什么操作系统和文件系统支持trim?

Trim指令是微软和各大硬盘厂商联合开发的一项技术,属于ATA8--ACS规范的技术指令。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trim指令只能在NTFS和ReFs文件系统下才可以启用,在exFAT和FAT16/32文件系统下是无法启用的。不支持trim的操作系统版本包括:windows xp、windows2003、windows 2008。而windows 7以后基本所有版本都支持trim功能。在windows系统下,如何查看trim功能有没有启用呢?这就需要用到一个命令了,C:>fsutil behavior query disabledeletenotify,当收到的指令是0时,则代表已经启用了trim功能,收到的指令是1,则代表没有启用。


三、USAP是什么?

既然trim是ATA指令,那是不是跟移动固态硬盘就没关系呢?对于移动硬盘盒内的固态硬盘,如果移动硬盘盒支持UASP协议,那么硬盘中的trim功能就可以用。如果不支持UASP协议,则不能用。 USAP ,是USB-IF所制定用于透过USB接口连接序列设备的一个传输协议,能让大容量储存设备传输速度提升20%,并降低CPU利用率、数据延迟和等待时间等。实现UASP加速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电脑主板上的USB3.2 Gen 1或Gen2主控芯片要支持UASP;

2、电脑操作系统必须是Win8、10或者Mac OS 8 & 9以上的系统版本;

3、外接设备比如移动硬盘盒要支持UASP传输协议。


四、哪些情况可以恢复数据?

通过上面的简单介绍应该可以知道, 绝大多数情况下的固态硬盘(SSD)删除或格式化是无法恢复数据的,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以下几种情况可以恢复数据:

1、硬盘在Windows XP、Windows 2003、Windows2008操作系统下使用;

2、固态硬盘(SSD)及部分叠瓦硬盘(支持TRIM)格式化为exFAT或FAT16/32文件系统;

3、固态硬盘(SSD)及部分叠瓦硬盘(支持TRIM)接在不支持UASP协议的移动硬盘盒里使用;

4、在较新的操作系统下,关闭了NTFS或ReFS文件系统的TRIM功能;

5、误操作后立马对固态硬盘(SSD)进行了断电,后期没有再加电。

现在常见的NVMe SSD使用了全新的协议,NVMe中与SATA TRIM指令等同的是 Deallocate 。对于SCSI来说,对应的也不是TRIM,而是 UNMAP。

㈨ 如何挑选固态硬盘

1、首先下载一个CrystalDiskInfo软件,查看一下硬盘使用情况,主要看通电次数、写入量,擦出计数等判断是否是新盘。

要想测试出最佳性能,SSD硬盘最好作为从盘并且没进行数据写入,4K对齐,开启ACHI,关闭节能(包括BIOS里关闭C1E,系统中电源管理中运行在高性能),安装好IASTOR驱动(AMD主板用windows系统默认的就可以),如果CPU可以超频的话最好超频,这样就能测出比较高的性能。

(本文内容由网络知道网友贡献)

㈩ 固态硬盘(SSD)中的软件算法

原文:[ 绝不只是堆砌闪存!SSD 中的软件算法你知多少 ]

SSD 可不是把闪存焊在一起就能做出来的

FTL:没它 SSD 就无法识别 我们都知道 SSD 的硬件构成和 HDD 完全不同,因此操作系统识别 HDD 的很多机制,并不适用于 SSD。例如,硬盘是由盘片来构成的,盘片是同心圆,把圆分成一个个小小的扇形,数据在这些扇形中储存,这些扇形就被称之为扇区。操作系统把扇区组织起来,构成 FAT32、NTFS 等文件系统,用户才得以访问文件/文件夹而不是一个个的扇区物理地址。基本上,操作系统建立文件系统的基础就是扇区。

HDD 硬盘盘片上的扇区,SSD 没有这个结构

SSD 使用的是闪存,闪存结构和 HDD 不同,需要 FTL 层和文件系统对话,把 SSD 的架构虚拟成 HDD 的算法,叫做“FTL”(Flash Translation Lay)。FTL 算法是由 SSD 主控提供的,比操作系统更加底层。FTL 作为一个软件中间层,可以把 SSD 基于 Page 的硬件架构映射成 HDD 基于扇区的硬件架构。操作系统为 SSD 建立文件系统的时候,有了 FTL,操作系统看到的东西和 HDD 没啥两样,就可以用传统的方法对 SSD 进行分区、格式化等操作,不需要使用专为 SSD 而生的文件系统。得益于 FTL 软件算法,SSD 才能无缝接班 HDD,没它 SSD 就无法识别。

GC 垃圾回收:没它 SSD 就巨慢无比 闪存的机制是比较独特的,当你向闪存写入数据的时候,必须先把闪存中的数据擦除掉,才能写入。同时,闪存的最小读写单位是 Page,但最小的擦除单位是 Block。一个 Block 中包含了多个 Page,SSD 工作一段时间后,就没有哪个 Block 中的 Page 都是空白的了。如果要擦除某个 Block,就必须先把这个 Block 中存在有效数据的 Page 复制备份到其他地方,接而进行擦除,这样一来才不会丢数据。

每个 Page 都可以写入数据,但覆盖写入需要先擦除原先的数据,一擦除整个 Block 都会被擦除 有效数据的 Page 要复制到什么地方进行备份呢?一些比较烂的产品,会把这些 Page 的数据复制到缓存,待到 Block 擦除后,再把数据写回去,这样一来 SSD 的写入速度就更加悲剧了——既要写原来的数据,又要写新数据。解决这个问题的,就是 SSD 中的 GC(Gabage Collection),也就是垃圾回收算法。 GC 垃圾回收算法看着有点类似碎片整理,它可以把某个 Block 中的存在有效数据的 Page,移动到其他 Block 中,从而让操作系统得以擦除这整一个 Block。接着再往该 Block 写数据,就不需要把备份到其他地方的 Page 也写回去了。CG 发生在 FTL 层,不同的 SSD 的 GC 算法是不一样的,GC 算法的不同,深切影响着 SSD 的性能。

Trim:大大提高垃圾回收效率 Trim 是一种用来增加 GC 垃圾回收效率的算法。没有 Trim 的话,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在操作系统删除一个文件,实际上数据在物理层面上并没有被删除。于是,SSD 的某个 Block 所有 Page 都会被填满,待到真正写入数据的时候,才被迫进行 GC 垃圾回收,主控才开始把有效数据的 Page 移动到其他 Block 上,进而擦除该 Block。如此一来,速度就很慢,SSD 用久了每次写入数据都得先 GC,用户体验非常不好。

CMD 中查询“fsutil behavior QUERY DisableDeleteNotify”,如图显示就是开启了 Trim

Trim 就可以大大缓解这种情况。操作系统删除数据后,Trim 会告诉 SSD 主控哪些 Page 的数据对应着删除的数据,这些 Page 会被标记成为无效 Page。接着,在闲暇时段,SSD 主控就会主动进行 CG,把有效数据的 Page 移走,然后擦除这些 Block 的数据,提前为操作系统的数据写入准备好足够多的 Block。如此一来,就算是长期使用,只要 SSD 不是装得太满,性能都不会有太过明显的下滑,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Trim 算法是由操作系统提供的,Win7、Android 4.3 以后的操作系统都支持 Trim。

磨损平衡:保证闪存寿命被均匀消耗 我们知道闪存是有擦写寿命的,例如 MLC 闪存只能够擦写数千次,TLC 闪存只能够擦写数百次等等。其实以现在的 SSD 容量,总擦写数据量是非常惊人的,例如 256G 的 SSD,寿命是 500 次擦写(P/E)的话,那么就需要写入 125TB 的数据,闪存才寿终正寝——就算你每天写入 10G 数据,也需要用三十多年才能把闪存给写挂,更何况很少人每天往 SSD 中写 10G 数据。

TLC 的擦写次数不尽如人意,但正常使用其实也很难挂掉

但是很多朋友仍不信任 SSD 的寿命,理由是 SSD 的这个寿命,是根据全盘容量来估算的。有的朋友认为,平时读写数据,会集中读写 SSD 的其中一部分闪存,这部分的闪存寿命就会损耗得特别快。一旦这部分闪存挂了,那么整块 SSD 也就挂了。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当然并非如此。实际上,SSD 拥有磨损平衡(Wear Leveling)算法,令所有闪存磨损度尽可能保持一致。SSD 的磨损平衡算法大致分为动态和静态两种。动态的算法就是当写入新数据的时候,会自动往比较新的 Block 中去写,老的闪存就放在一旁歇歇;而静态的算法就更加先进,就算没有数据写入,SSD 监测到某些闪存 Block 比较老,会自动进行数据分配,让比较老的闪存 Block 承担不需要写数据的储存任务,同时让较新的闪存 Block 腾出空间,平日的数据读写就在比较新的 Block 中进行——如此一来,各个 Block 的寿命损耗,就都差不多了。

总结 SSD 绝不是把闪存堆在一起就能做成的,要让 SSD 稳定、快速地运行,还有赖于种种软件算法。在选用 SSD 的时候,可以多关注一下该 SSD 所使用的主控方案,关注该主控的算法是否靠谱;在使用 SSD 时,要选择适合的操作系统,并及时更新 SSD 的固件和驱动。如此一来,才会得到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