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硬盘大全 » 缓存服务器1t内存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缓存服务器1t内存

发布时间: 2023-02-11 06:29:04

㈠ c盘能达到1T吗,为什么

完全可以将1T的硬盘空间作为C盘,但是这么做完全没有意义,很大一部分空间都浪费了。C盘主要用于安装操作系统和其它应用软件的,一般用户100GB的空间已经够用了,操作系统所占空间也就(20~30)GB左右,再加上一些常用我的应用软件,使用空间一般也就(50~60)GB。若害怕装的软件较多,C盘的空间不够用而影响电脑的运行速度,可适当加大C盘的空间,比如200GB、300GB,个人觉得300GB完全足够了,再大就没必要了,为什么呢?

总结:C盘完全可以分配1T的空间,但是没必要。若是想提升电脑的速度,不仅仅是C盘的空间问题,其影响因素还有CPU、内存、主板等,若CPU和主板还可以,可适当增加内存,可将内存曾至8GB以上。此外,还可以使用固态硬盘作为C盘,用于安装系统及常用软件,固态硬盘的运行速度要比机械硬盘好得多,可购买120GB、240GB的固态硬盘即可,只用于安装操作系统,没必要太大,浪费成本,其它资料可存储于机械硬盘当中。

C盘1T?我们公司的服务器C盘90T,D盘750T[捂脸][捂脸]还有个E盘12G[大笑][大笑]你猜我们是干啥的

你说的C盘指的是系统盘吗?如果你买了一块1T容量的硬盘当然可以直接作为C盘系统盘使用,只是因为win10系统也不过是20G-30G左右,即使是128G硬盘作为系统盘很长一段时间也是够用了,如果你给C盘留出1T容量的空间显然是有些浪费的。

因为C盘我们作为系统盘使用,所以为了保持数据安全和运行速度,除了操作系统以外我们很少会在C盘安装其它软件和程序,即使你给了C盘1T的海量空间,我想也不能随随便便往里面安装各种程序,这样你的1T容量的C盘可能就是常年保持900g以上的可用空间,相当大的空间就这样被浪费了。

此外,如果你为了避免浪费,在C盘里存放了大量数据,那么未来如果重装系统的话难免就要备份或者转移这些数据,这样显然就更麻烦了,所以如果你有1T的硬盘还是建议给C盘系统盘进行分区,一般来说分个200G左右就完全够用了。

电脑C盘能达到1T吗?很准确的说,完全可以达到1T,而且对你的电脑性能更有帮助。

C盘是我们的系统盘,所以说,C盘的空间够大,就是给我们系统的空间大,这样才能让系统运行更加流畅,当然系统的运行的流畅度不仅仅取决于C盘的大小,还包括内存,CPU性能等等。

在现在想要配置一台台式电脑,一般都会选择固态硬盘作为系统盘,而系统盘的大小可以根据应用功能来进行选择,正常办公100G完全够用,我们使用的系统,无论是win7还是win10,安装后的大小一般在15G左右,而100G的内存,完全够办公使用。

提到了固态硬盘,我们可以先了解下,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固态硬盘。

固态硬盘的与机械硬盘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那个嗡嗡转的小电机,它跟我们使用的U盘一样,储存空间相当于一个芯片一样,我们访问的时候不需要在通过旋转的磁头就可以读到数据了,所以说固态硬盘的的尺寸大小比机械硬盘的大小小很多了,而之所以机械硬盘的尺寸那么大是因为里面的结构非常的复杂,不但有磁头更是还有电机,风扇等等。

机械硬盘的读写过程需要磁头在其他机械零件的精密配合下进行寻道找到磁盘上数据存储的位置。也就是说机械硬盘的读写过程依靠的是物理机械的运作。而固态硬盘的读写过程,是在主控的指挥下,通过电学信号的传输完成对闪存芯片的读写操作。所以,固态硬盘的读写过程依靠的是电学信号。电学信号比物理机械的运作快多了,这就是固态硬盘硬盘读写快的本质原因。

建议配置电脑的时候,选择安装两块硬盘,固态硬盘+固态硬盘或者固态硬盘加一块机械硬盘,将电脑的系统盘与工作时的数据盘分开,将平时使用的软件安装在非系统盘中,这样会让系统更加的流畅。

电脑的性能不仅仅取决于硬盘的大小,内存与CUP性能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我是做工控行业的,所以推荐一个常用的工控电脑的配置,不管是笔记本还是台式,都可以参考这个配置。

硬盘:256+500G全固态,为什么选择全固态的硬盘呢,主要是工控软件都较大,运行起来也很占用资源,所以考虑运行速度,将运行软件安装也装在固态硬盘中。

内存:8G以上,内存越高,系统越流畅。

CPU:i5以上

系统:WIN7旗舰版是最好的了,对于工控软件支持最好。

感谢您的阅读,纯手码,望支持,有不妥之处,敬请多多包涵。期待您的评论,留下宝贵意见。

C盘的使用空间能到达1 TB吗

客观的来讲,现如今的机械硬盘两TB,甚至更高大容量的硬盘也有,不过将C盘空间分配1 TB的空间纯属于浪费

首先,就以WINDOWS 7系统为例分配空间25 GB到40 GB之间,将WINDOWS系统自动更新功能关闭,虚拟内存文件删除,设置在C盘之外的空间,以及休眠文件删除,清理和运行内存大小的储存空间,C盘系统空间占用是不会超过12 GB,C盘的空间容量大用利于系统数据交换,但有一个问题存在,虽然C盘的空间可以预留1 t,如果不断的将软件以及其他文件保存在C盘一样会影响系统数据交换,软件的安装会写入C盘文件以及注册表,影响开机速度,以及系统数据交换,那么保留1 TB的空间有何意义?

即便选择安装WINDOWS 10系统预留100 GB的空间已经完全足够

500G固态直接做了系统盘,不喜欢分几个区,机械两块6T+4T都是整块使用。

c盘能达到1T吗,为什么?
首先电脑得C盘是完全可以达到1TB容量的,甚至于50T,100T都没得问题。但是,完全没那个必要。针对个人用户而言,C盘空间一般都在80-120GB,这个空间来说除了系统占用大约30GB以外,剩下的空间用来安装一些不能改变盘符的软件,以及未来得及改变缓存路径的文件,还有就是留给桌面上的一些文件使用。所以对于一般个人用户,C盘的容量在80-120GB就足够了。

什么样的电脑C盘才会有这么大的容量?
虽然对于个人用户而言,很少有人会把C盘弄的那么大,一般都会有两三个盘符,C盘用来安装系统,D盘用来安装软件,E盘用来存放文件。但是对于一些公司来说,一些公用的电脑不会有那么多的盘符,只有一个C盘,不同员工登录同一台电脑时,会创建不同的用户角色,并且为了满足这些不同员工登录同一台电脑时所需的存储空间,所以这时候需要把C盘容量做的大一些,几百GB,甚至更多。

C盘容量太大,不是一种好习惯
C盘容量太大,的确不是一种好习惯。作为系统盘,空间越大,就越懒得把文件都归类放到其他盘中,反正C盘够大,存的下。然而,一旦某天系统崩溃了,这些存放在C盘的文件丢失的可能性最大。所以,一些重要的文件一定不要放在C盘,并且要记得备份哦!

当然可以,电脑反应会更快。以前电脑硬盘分区是因为操作系统不稳定和越用越慢导致的,在分区后的硬盘上重装操作系统方便安全,格式化C盘符重装系统,不会影响其他分区的文件。从win nt和win7后尤其是到了win10,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非常好,系统几乎不用重装,连防病毒软件都不需要装,系统自带了。加上很多个人文件可以云端存储,现在的硬盘根本不需要在分区了,除非有某些特殊应用要求。

我现在的电脑就一个C盘520G,Mac用习惯了,分盘完全没必要。

不建议C盘安装其他软件,影响运行速度,同样C盘也不用太大,没有必要。

㈡ 笔记本电脑里其中8g 1T 2g独显,分别是什么意思2g独显指的是什么,那么1t呢谢谢了

意思如下:

8G指的是内存容量为8个G,1T指的是硬盘能够存储1T的文件,即总大小为1024G的文件,而2G独显指的是独立显卡的显存为2G。

(2)缓存服务器1t内存扩展阅读:

电脑如何看配置:

1、CPU,这个主要取决于频率和二级缓存,频越高、二级缓存越大,速度越快,未来CPU将有三级缓存、四级缓存等,都影响响应速度。

2、内存,内存的存取速度取决于接口、颗粒数量多少与储存大小(包括内存的接口,如:SDRAM133,DDR233,DDR2-533,DDR3-800),一般来说,内存越大,处理数据能力越强,速度就越快。

3、主板,主要还是处理芯片,如:笔记本i965比i945芯片处理能力更强,i945比i910芯片在处理数据的能力又更强些,依此类推。

4、硬盘,硬盘在日常使用中,考虑得少一些,不过也有是有一些影响的,首先,硬盘的转速(分:高速硬盘和低速硬盘,高速硬盘一般用在大型服务器中,如:10000转,15000转;低速硬盘用在一般电脑中,包括笔记本电脑)。

台式机电脑一般用7200转,笔记本电脑一般用5400转,这主要是考虑功耗和散热原因。

5、显卡:这项对运行超大程序软件的响应速度有着直接联系,如运行CAD2007,3DStudio、3DMAX等图形软件。显卡除了硬件级别上的区分外,也有“共享显存”技术的存在,和一般自带显存芯片的不同,就是该“共享显存”技术,需要从内存读取显存,以处理相应程序的需要。

或有人称之为:动态显存。这种技术更多用在笔记本电脑中。

6、电源,这个只要功率足够和稳定性好。

7、显示器:显示器与主板的接口也一样有影响(请查阅显示设备相关技术资料)。

网络—电脑

㈢ 日访量10万,需服务器配置,和多大的带宽

日访问量10W,算下来不算很大,但是也不小了。

你可以看看国产品牌正睿的这款双路四核服务器。标配一颗至强E5620四核八线程处理器(2.4GHz/5.86GT/12M缓存),英特尔5500服务器芯片组主板,4G DDR3 REG ECC 1333MHz内存,SATA2 500G硬盘,双千兆网卡,性能可以说是非常不错。如果以后随着业务量的增长,觉得性能不够用了,还可以扩展到两颗处理器,达成8颗处理核心,16条处理线程(在任务管理器处能看到16个处理核心的格子- -~很NB),最大支持48GB DDR3 REG ECC高速容错校验内存。
产品型号:I21S1-4584H
产品类型:双路四核机架式服务器
处 理 器:Xeon E5620
内 存:4G DDR3 REG ECC
硬 盘:SAS 300G
机 构:1U机架式
价 格:¥8999
购买即赠 《100元电子正睿券》
银牌服务
全国三年免费上门售后服务,关键部件三年以上免费质保。

如果以后访问量增加,还可以扩展到两个cpu,达成物理8核心,16个计算线程,内存最大支持48G DDR3 REG ECC,怎么都够用了。

给你推荐的是国产品牌正睿的服务器产品,他们的产品性价比很高,做工很专业,兼容性,质量之类的都有保障,售后也很完善,3年免费质保,3年免费上门售后服务,在业界口碑很不错。

㈣ 网站空间cpu使用资源限制5%指的是什么占用的是cpu的哪个指标主频还是服务器内存还是其他的

CPU是英语“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的缩写,CPU一般由逻辑运算单元、控制单元和存储单元组成。在逻辑运算和控制单元中包括一些寄存器,这些寄存器用于CPU在处理数据过程中数据的暂时保存。

CPU主要的性能指标有:

1.主频

主频也叫时钟频率,用来表示CPU内核工作的时钟频率(CPU Clock Speed),即CPU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

2.外频

外频是CPU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

3.前端总线(FSB)频率

总线是将计算机微处理器与内存芯片以及与之通信的设备连接起来的硬件通道。前端总线将CPU连接到主内存和通向磁盘驱动器、调制解调器以及网卡这类系统部件的外设总线。人们常常以MHz表示的速度来描述总线频率。

前端总线(FSB)频率是直接影响CPU与内存直接数据交换速度。由于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即数据带宽=(总线频率×数据位宽)÷8。

4、CPU的位和字长

位:在数字电路和电脑技术中采用二进制,代码只有“0”和“1”,其中无论是 “0”或是“1”在CPU中都是 一“位”。

字长:电脑技术中对CPU在单位时间内(同一时间)能一次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叫字长。所以能处理字长为8位数据的CPU通常就叫8位的CPU。同理32位的CPU就能在单位时间内处理字长为32位的二进制数据。字节和字长的区别:由于常用的英文字符用8位二进制就可以表示,所以通常就将8位称为一个字节。字长的长度是不固定的,对于不同的CPU、字长的长度也不一样。8位的CPU一次只能处理一个字节,而32位的CPU一次就能处理4个字节,同理字长为64位的CPU一次可以处理8个字节。

5.倍频系数

倍频系数是指CPU主频与外频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在相同的外频下,倍频越高CPU的频率也越高。但实际上,在相同外频的前提下,高倍频的CPU本身意义并不大。这是因为CPU与系统之间数据传输速度是有限的,一味追求高倍频而得到高主频的CPU就会出现明显的“瓶颈”效应—CPU从系统中得到数据的极限速度不能够满足CPU运算的速度。一般除了工程样版的Intel的CPU都是锁了倍频的,而AMD之前都没有锁。

6.缓存

缓存大小也是CPU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且缓存的结构和大小对CPU速度的影响非常大,CPU内缓存的运行频率极高,一般是和处理器同频运作,工作效率远远大于系统内存和硬盘。实际工作时,CPU往往需要重复读取同样的数据块,而缓存容量的增大,可以大幅度提升CPU内部读取数据的命中率,而不用再到内存或者硬盘上寻找,以此提高系统性能。但是由于CPU芯片面积和成本的因素来考虑,缓存都很小。

L1 Cache(一级缓存)是CPU第一层高速缓存,分为数据缓存和指令缓存。内置的L1高速缓存的容量和结构对CPU的性能影响较大,不过高速缓冲存储器均由静态RAM组成,结构较复杂,在CPU管芯面积不能太大的情况下,L1级高速缓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一般服务器CPU的L1缓存的容量通常在32—256KB。

L2 Cache(二级缓存)是CPU的第二层高速缓存,分内部和外部两种芯片。内部的芯片二级缓存运行速度与主频相同,而外部的二级缓存则只有主频的一半。L2高速缓存容量也会影响CPU的性能,原则是越大越好,现在家庭用CPU容量最大的是512KB,而服务器和工作站上用CPU的L2高速缓存更高达256-1MB,有的高达2MB或者3MB。

L3 Cache(三级缓存),分为两种,早期的是外置,现在的都是内置的。而它的实际作用即是,L3缓存的应用可以进一步降低内存延迟,同时提升大数据量计算时处理器的性能。降低内存延迟和提升大数据量计算能力对游戏都很有帮助。而在服务器领域增加L3缓存在性能方面仍然有显着的提升。比方具有较大L3缓存的配置利用物理内存会更有效,故它比较慢的磁盘I/O子系统可以处理更多的数据请求。具有较大L3缓存的处理器提供更有效的文件系统缓存行为及较短消息和处理器队列长度。

其实最早的L3缓存被应用在AMD发布的K6-III处理器上,当时的L3缓存受限于制造工艺,并没有被集成进芯片内部,而是集成在主板上。在只能够和系统总线频率同步的L3缓存同主内存其实差不了多少。后来使用L3缓存的是英特尔为服务器市场所推出的Itanium处理器。接着就是P4EE和至强MP。Intel还打算推出一款9MB L3缓存的Itanium2处理器,和以后24MB L3缓存的双核心Itanium2处理器。

但基本上L3缓存对处理器的性能提高显得不是很重要,比方配备1MB L3缓存的Xeon MP处理器却仍然不是Opteron的对手,由此可见前端总线的增加,要比缓存增加带来更有效的性能提升。

7.CPU扩展指令集

CPU依靠指令来计算和控制系统,每款CPU在设计时就规定了一系列与其硬件电路相配合的指令系统。指令的强弱也是CPU的重要指标,指令集是提高微处理器效率的最有效工具之一。从现阶段的主流体系结构讲,指令集可分为复杂指令集和精简指令集两部分,而从具体运用看,如Intel的MMX(Multi Media Extended)、SSE、 SSE2(Streaming-Single instruction multiple data-Extensions 2)、SEE3和AMD的3DNow!等都是CPU的扩展指令集,分别增强了CPU的多媒体、图形图象和Internet等的处理能力。我们通常会把CPU的扩展指令集称为"CPU的指令集"。SSE3指令集也是目前规模最小的指令集,此前MMX包含有57条命令,SSE包含有50条命令,SSE2包含有144条命令,SSE3包含有13条命令。目前SSE3也是最先进的指令集,英特尔Prescott处理器已经支持SSE3指令集,AMD会在未来双核心处理器当中加入对SSE3指令集的支持,全美达的处理器也将支持这一指令集。

8.CPU内核和I/O工作电压

从586CPU开始,CPU的工作电压分为内核电压和I/O电压两种,通常CPU的核心电压小于等于I/O电压。其中内核电压的大小是根据CPU的生产工艺而定,一般制作工艺越小,内核工作电压越低;I/O电压一般都在1.6~5V。低电压能解决耗电过大和发热过高的问题。

9.制造工艺

制造工艺的微米是指IC内电路与电路之间的距离。制造工艺的趋势是向密集度愈高的方向发展。密度愈高的IC电路设计,意味着在同样大小面积的IC中,可以拥有密度更高、功能更复杂的电路设计。现在主要的180nm、130nm、90nm。最近官方已经表示有65nm的制造工艺了。

10.指令集

(1)CISC指令集

CISC指令集,也称为复杂指令集,英文名是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的缩写)。在CISC微处理器中,程序的各条指令是按顺序串行执行的,每条指令中的各个操作也是按顺序串行执行的。顺序执行的优点是控制简单,但计算机各部分的利用率不高,执行速度慢。其实它是英特尔生产的x86系列(也就是IA-32架构)CPU及其兼容CPU,如AMD、VIA的。即使是现在新起的X86-64(也被成AMD64)都是属于CISC的范畴。

要知道什么是指令集还要从当今的X86架构的CPU说起。X86指令集是Intel为其第一块16位CPU(i8086)专门开发的,IBM1981年推出的世界第一台PC机中的CPU—i8088(i8086简化版)使用的也是X86指令,同时电脑中为提高浮点数据处理能力而增加了X87芯片,以后就将X86指令集和X87指令集统称为X86指令集。

虽然随着CPU技术的不断发展,Intel陆续研制出更新型的i80386、i80486直到过去的PII至强、PIII至强、Pentium 3,最后到今天的Pentium 4系列、至强(不包括至强Nocona),但为了保证电脑能继续运行以往开发的各类应用程序以保护和继承丰富的软件资源,所以Intel公司所生产的所有CPU仍然继续使用X86指令集,所以它的CPU仍属于X86系列。由于Intel X86系列及其兼容CPU(如AMD Athlon MP、)都使用X86指令集,所以就形成了今天庞大的X86系列及兼容CPU阵容。x86CPU目前主要有intel的服务器CPU和AMD的服务器CPU两类。

(2)RISC指令集

RISC是英文“Re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 ” 的缩写,中文意思是“精简指令集”。它是在CISC指令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人对CISC机进行测试表明,各种指令的使用频度相当悬殊,最常使用的是一些比较简单的指令,它们仅占指令总数的20%,但在程序中出现的频度却占80%。复杂的指令系统必然增加微处理器的复杂性,使处理器的研制时间长,成本高。并且复杂指令需要复杂的操作,必然会降低计算机的速度。基于上述原因,20世纪80年代RISC型CPU诞生了,相对于CISC型CPU ,RISC型CPU不仅精简了指令系统,还采用了一种叫做“超标量和超流水线结构”,大大增加了并行处理能力。RISC指令集是高性能CPU的发展方向。它与传统的CISC(复杂指令集)相对。相比而言,RISC的指令格式统一,种类比较少,寻址方式也比复杂指令集少。当然处理速度就提高很多了。目前在中高档服务器中普遍采用这一指令系统的CPU,特别是高档服务器全都采用RISC指令系统的CPU。RISC指令系统更加适合高档服务器的操作系统UNIX,现在Linux也属于类似UNIX的操作系统。RISC型CPU与Intel和AMD的CPU在软件和硬件上都不兼容。

目前,在中高档服务器中采用RISC指令的CPU主要有以下几类:PowerPC处理器、SPARC处理器、PA-RISC处理器、MIPS处理器、Alpha处理器。

(3)IA-64

EPIC(Explicitly Parallel Instruction Computers,精确并行指令计算机)是否是RISC和CISC体系的继承者的争论已经有很多,单以EPIC体系来说,它更像Intel的处理器迈向RISC体系的重要步骤。从理论上说,EPIC体系设计的CPU,在相同的主机配置下,处理Windows的应用软件比基于Unix下的应用软件要好得多。

Intel采用EPIC技术的服务器CPU是安腾Itanium(开发代号即Merced)。它是64位处理器,也是IA-64系列中的第一款。微软也已开发了代号为Win64的操作系统,在软件上加以支持。在Intel采用了X86指令集之后,它又转而寻求更先进的64-bit微处理器,Intel这样做的原因是,它们想摆脱容量巨大的x86 ISA架构,从而引入精力充沛而又功能强大的指令集,于是采用EPIC指令集的IA-64架构便诞生了。IA-64 在很多方面来说,都比x86有了长足的进步。突破了传统IA32架构的许多限制,在数据的处理能力,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可用性、可观理性等方面获得了突破性的提高。

IA-64微处理器最大的缺陷是它们缺乏与x86的兼容,而Intel为了IA-64处理器能够更好地运行两个朝代的软件,它在IA-64处理器上(Itanium、Itanium2 ……)引入了x86-to-IA-64的解码器,这样就能够把x86指令翻译为IA-64指令。这个解码器并不是最有效率的解码器,也不是运行x86代码的最好途径(最好的途径是直接在x86处理器上运行x86代码),因此Itanium 和Itanium2在运行x86应用程序时候的性能非常糟糕。这也成为X86-64产生的根本原因。

(4)X86-64 (AMD64 / EM64T)

AMD公司设计,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处理64位的整数运算,并兼容于X86-32架构。其中支持64位逻辑寻址,同时提供转换为32位寻址选项;但数据操作指令默认为32位和8位,提供转换成64位和16位的选项;支持常规用途寄存器,如果是32位运算操作,就要将结果扩展成完整的64位。这样,指令中有“直接执行”和“转换执行”的区别,其指令字段是8位或32位,可以避免字段过长。

x86-64(也叫AMD64)的产生也并非空穴来风,x86处理器的32bit寻址空间限制在4GB内存,而IA-64的处理器又不能兼容x86。AMD充分考虑顾客的需求,加强x86指令集的功能,使这套指令集可同时支持64位的运算模式,因此AMD把它们的结构称之为x86-64。在技术上AMD在x86-64架构中为了进行64位运算,AMD为其引入了新增了R8-R15通用寄存器作为原有X86处理器寄存器的扩充,但在而在32位环境下并不完全使用到这些寄存器。原来的寄存器诸如EAX、EBX也由32位扩张至64位。在SSE单元中新加入了8个新寄存器以提供对SSE2的支持。寄存器数量的增加将带来性能的提升。与此同时,为了同时支持32和64位代码及寄存器,x86-64架构允许处理器工作在以下两种模式:Long Mode(长模式)和Legacy Mode(遗传模式),Long模式又分为两种子模式(64bit模式和Compatibility mode兼容模式)。该标准已经被引进在AMD服务器处理器中的Opteron处理器。

而今年也推出了支持64位的EM64T技术,再还没被正式命为EM64T之前是IA32E,这是英特尔64位扩展技术的名字,用来区别X86指令集。Intel的EM64T支持64位sub-mode,和AMD的X86-64技术类似,采用64位的线性平面寻址,加入8个新的通用寄存器(GPRs),还增加8个寄存器支持SSE指令。与AMD相类似,Intel的64位技术将兼容IA32和IA32E,只有在运行64位操作系统下的时候,才将会采用IA32E。IA32E将由2个sub-mode组成:64位sub-mode和32位sub-mode,同AMD64一样是向下兼容的。Intel的EM64T将完全兼容AMD的X86-64技术。现在Nocona处理器已经加入了一些64位技术,Intel的Pentium 4E处理器也支持64位技术。

应该说,这两者都是兼容x86指令集的64位微处理器架构,但EM64T与AMD64还是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AMD64处理器中的NX位在Intel的处理器中将没有提供。

11.超流水线与超标量

在解释超流水线与超标量前,先了解流水线(pipeline)。流水线是Intel首次在486芯片中开始使用的。流水线的工作方式就象工业生产上的装配流水线。在CPU中由5—6个不同功能的电路单元组成一条指令处理流水线,然后将一条X86指令分成5—6步后再由这些电路单元分别执行,这样就能实现在一个CPU时钟周期完成一条指令,因此提高CPU的运算速度。经典奔腾每条整数流水线都分为四级流水,即指令预取、译码、执行、写回结果,浮点流水又分为八级流水。

超标量是通过内置多条流水线来同时执行多个处理器,其实质是以空间换取时间。而超流水线是通过细化流水、提高主频,使得在一个机器周期内完成一个甚至多个操作,其实质是以时间换取空间。例如Pentium 4的流水线就长达20级。将流水线设计的步(级)越长,其完成一条指令的速度越快,因此才能适应工作主频更高的CPU。但是流水线过长也带来了一定副作用,很可能会出现主频较高的CPU实际运算速度较低的现象,Intel的奔腾4就出现了这种情况,虽然它的主频可以高达1.4G以上,但其运算性能却远远比不上AMD 1.2G的速龙甚至奔腾III。

12.封装形式

CPU封装是采用特定的材料将CPU芯片或CPU模块固化在其中以防损坏的保护措施,一般必须在封装后CPU才能交付用户使用。CPU的封装方式取决于CPU安装形式和器件集成设计,从大的分类来看通常采用Socket插座进行安装的CPU使用PGA(栅格阵列)方式封装,而采用Slot x槽安装的CPU则全部采用SEC(单边接插盒)的形式封装。现在还有PLGA(Plastic Land Grid Array)、OLGA(Organic Land Grid Array)等封装技术。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目前CPU封装技术的发展方向以节约成本为主。

13、多线程

同时多线程Simultaneous multithreading,简称SMT。SMT可通过复制处理器上的结构状态,让同一个处理器上的多个线程同步执行并共享处理器的执行资源,可最大限度地实现宽发射、乱序的超标量处理,提高处理器运算部件的利用率,缓和由于数据相关或Cache未命中带来的访问内存延时。当没有多个线程可用时,SMT处理器几乎和传统的宽发射超标量处理器一样。SMT最具吸引力的是只需小规模改变处理器核心的设计,几乎不用增加额外的成本就可以显着地提升效能。多线程技术则可以为高速的运算核心准备更多的待处理数据,减少运算核心的闲置时间。这对于桌面低端系统来说无疑十分具有吸引力。Intel从3.06GHz Pentium 4开始,所有处理器都将支持SMT技术。

14、多核心

多核心,也指单芯片多处理器(Chip multiprocessors,简称CMP)。CMP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提出的,其思想是将大规模并行处理器中的SMP(对称多处理器)集成到同一芯片内,各个处理器并行执行不同的进程。与CMP比较, SMT处理器结构的灵活性比较突出。但是,当半导体工艺进入0.18微米以后,线延时已经超过了门延迟,要求微处理器的设计通过划分许多规模更小、局部性更好的基本单元结构来进行。相比之下,由于CMP结构已经被划分成多个处理器核来设计,每个核都比较简单,有利于优化设计,因此更有发展前途。目前,IBM 的Power 4芯片和Sun的 MAJC5200芯片都采用了CMP结构。多核处理器可以在处理器内部共享缓存,提高缓存利用率,同时简化多处理器系统设计的复杂度。

2005年下半年,Intel和AMD的新型处理器也将融入CMP结构。新安腾处理器开发代码为Montecito,采用双核心设计,拥有最少18MB片内缓存,采取90nm工艺制造,它的设计绝对称得上是对当今芯片业的挑战。它的每个单独的核心都拥有独立的L1,L2和L3 cache,包含大约10亿支晶体管。

15、SMP

SMP(Symmetric Multi-Processing),对称多处理结构的简称,是指在一个计算机上汇集了一组处理器(多CPU),各CPU之间共享内存子系统以及总线结构。在这种技术的支持下,一个服务器系统可以同时运行多个处理器,并共享内存和其他的主机资源。像双至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二路,这是在对称处理器系统中最常见的一种(至强MP可以支持到四路,AMD Opteron可以支持1-8路)。也有少数是16路的。但是一般来讲,SMP结构的机器可扩展性较差,很难做到100个以上多处理器,常规的一般是8个到16个,不过这对于多数的用户来说已经够用了。在高性能服务器和工作站级主板架构中最为常见,像UNIX服务器可支持最多256个CPU的系统。

构建一套SMP系统的必要条件是:支持SMP的硬件包括主板和CPU;支持SMP的系统平台,再就是支持SMP的应用软件。

为了能够使得SMP系统发挥高效的性能,操作系统必须支持SMP系统,如WINNT、LINUX、以及UNIX等等32位操作系统。即能够进行多任务和多线程处理。多任务是指操作系统能够在同一时间让不同的CPU完成不同的任务;多线程是指操作系统能够使得不同的CPU并行的完成同一个任务。

要组建SMP系统,对所选的CPU有很高的要求,首先、CPU内部必须内置APIC(Advanced Programmable Interrupt Controllers)单元。Intel 多处理规范的核心就是高级可编程中断控制器(Advanced Programmable Interrupt Controllers--APICs)的使用;再次,相同的产品型号,同样类型的CPU核心,完全相同的运行频率;最后,尽可能保持相同的产品序列编号,因为两个生产批次的CPU作为双处理器运行的时候,有可能会发生一颗CPU负担过高,而另一颗负担很少的情况,无法发挥最大性能,更糟糕的是可能导致死机。

16、NUMA技术

NUMA即非一致访问分布共享存储技术,它是由若干通过高速专用网络连接起来的独立节点构成的系统,各个节点可以是单个的CPU或是SMP系统。在NUMA中,Cache 的一致性有多种解决方案,需要操作系统和特殊软件的支持。图2中是Sequent公司NUMA系统的例子。这里有3个SMP模块用高速专用网络联起来,组成一个节点,每个节点可以有12个CPU。像Sequent的系统最多可以达到64个CPU甚至256个CPU。显然,这是在SMP的基础上,再用NUMA的技术加以扩展,是这两种技术的结合。

17、乱序执行技术

乱序执行(out-of-orderexecution),是指CPU允许将多条指令不按程序规定的顺序分开发送给各相应电路单元处理的技术。这样将根据个电路单元的状态和各指令能否提前执行的具体情况分析后,将能提前执行的指令立即发送给相应电路单元执行,在这期间不按规定顺序执行指令,然后由重新排列单元将各执行单元结果按指令顺序重新排列。采用乱序执行技术的目的是为了使CPU内部电路满负荷运转并相应提高了CPU的运行程序的速度。分枝技术:(branch)指令进行运算时需要等待结果,一般无条件分枝只需要按指令顺序执行,而条件分枝必须根据处理后的结果,再决定是否按原先顺序进行。

18、CPU内部的内存控制器

许多应用程序拥有更为复杂的读取模式(几乎是随机地,特别是当cache hit不可预测的时候),并且没有有效地利用带宽。典型的这类应用程序就是业务处理软件,即使拥有如乱序执行(out of order execution)这样的CPU特性,也会受内存延迟的限制。这样CPU必须得等到运算所需数据被除数装载完成才能执行指令(无论这些数据来自CPU cache还是主内存系统)。当前低段系统的内存延迟大约是120-150ns,而CPU速度则达到了3GHz以上,一次单独的内存请求可能会浪费200-300次CPU循环。即使在缓存命中率(cache hit rate)达到99%的情况下,CPU也可能会花50%的时间来等待内存请求的结束- 比如因为内存延迟的缘故。

你可以看到Opteron整合的内存控制器,它的延迟,与芯片组支持双通道DDR内存控制器的延迟相比来说,是要低很多的。英特尔也按照计划的那样在处理器内部整合内存控制器,这样导致北桥芯片将变得不那么重要。但改变了处理器访问主存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带宽、降低内存延时和提升处理器性能。

CPU就像一个人的大脑,你要做一件事必须得经过大脑的思考,电脑也是这样。
但愿能帮到你,希望采纳!

㈤ 玩游戏希捷1T和西数1T黑盘哪个好

�谂淌俏鞑渴�萦才汤锩孀詈玫牟�废盗校�谂淌歉叨伺蹋�屎嫌蜗钒�谜呤褂谩S攀剖切阅芮浚�脱映伲�蠡捍妫蝗钡闶羌鄹窀撸��艚舷臁� 对于游戏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硬盘的数据读取速度了,在大型游戏中,单个文件往往体积都不大,但是数量很多,因此寻道时间,平均等待时间,硬盘的缓存等等就是关键的关键了,希捷1T盘的缓存就比西数的1T黑盘少了整整32MB,其他数据就算持平也无法等同西数的1T黑盘了。但是价格方面西数1T黑盘的价格就相对希捷1T高出很多了。 简单来说硬盘缓存就类似于硬盘的专用“内存”,根据不同的硬盘使用要求,现在硬盘缓存的大小也不一样了,而且比较新的硬盘中的一些新的功能,也必须依赖硬盘缓存来完成。 更多简述 硬盘的速度一直是制约整个硬件平台性能提升的瓶颈,无论处理器再快,显卡的性能再强,如果没有足够多的数据从硬盘中提取出来用于计算也是没有意义的,所以现在才推出了固态硬盘,主要是读取速度加快了很多,机械硬盘的缓存就是为了提高硬盘的性能,由于,机械硬盘无法再提升很大的读取速度了,因此利用缓存预先缓存数据是很有必要的。 游戏方面对硬盘要求比较高的就是大型的3D游戏,比如《魔兽世界》切换界面的时候需要“读条”加载游戏数据,大量玩家出现的屏幕上的时候因为数据读取的缓慢造成帧数的下降都是有的现象,对于应用软件方面,比如maya在做视频数据的渲染的时候,需要大量的读写操作,硬盘缓存也是很有必要的。 总之在购买硬盘的时候,建议尽可能购买一些缓存容量大一点的机械硬盘新能方面是多少有些提升的。 日立单碟1TB硬盘的芯片特写 上图自左向右依次为硬盘马达控制器、主控制芯片和缓存颗粒。该款硬盘采用和上代双碟1TB产品一样的LSI LOGIC芯片,无需经过桥接和串行到并行数据的转化,可以发挥SATA硬盘的真正优势,以达到接口速率600MB/s。但是硬盘马达控制器和缓存颗粒则做了更新优化,其中缓存颗粒从老款产品的DDR升级为DDRII,交换处理数据的速度更快。 硬盘缓存名词解释: 缓存(Cache memory)是硬盘控制器上的一块内存芯片,具有极快的存取速度,它是硬盘内部存储和外界接口之间的缓冲器。由于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速度和外界接口传输速度不同,缓存在其中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缓存的大小与速度是直接关系到硬盘的传输速度的重要因素,能够大幅度地提高硬盘整体性能。当硬盘存取零碎数据时需要不断地在硬盘与内存之间交换数据,如果有大缓存,则可以将那些零碎数据暂存在缓存中,减小外系统的负荷,也提高了数据的传输速度。 硬盘的缓存主要起三种作用: 一、是预读取。当硬盘受到CPU指令控制开始读取数据时,硬盘上的控制芯片会控制磁头把正在读取的簇的下一个或者几个簇中的数据读到缓存中(由于硬盘上数据存储时是比较连续的,所以读取命中率较高),当需要读取下一个或者几个簇中的数据的时候,硬盘则不需要再次读取数据,直接把缓存中的数据传输到内存中就可以了,由于缓存的速度远远高于磁头读写的速度,所以能够达到明显改善性能的目的; 二、是对写入动作进行缓存。当硬盘接到写入数据的指令之后,并不会马上将数据写入到盘片上,而是先暂时存储在缓存里,然后发送一个“数据已写入”的信号给系统,这时系统就会认为数据已经写入,并继续执行下面的工作,而硬盘则在空闲(不进行读取或写入的时候)时再将缓存中的数据写入到盘片上。虽然对于写入数据的性能有一定提升,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安全隐患——如果数据还在缓存里的时候突然掉电,那么这些数据就会丢失。对于这个问题,硬盘厂商们自然也有解决办法:掉电时,磁头会借助惯性将缓存中的数据写入零磁道以外的暂存区域,等到下次启动时再将这些数据写入目的地; 三、是临时存储最近访问过的数据。有时候,某些数据是会经常需要访问的,硬盘内部的缓存会将读取比较频繁的一些数据存储在缓存中,再次读取时就可以直接从缓存中直接传输。 缓存容量的大小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产品各不相同,早期的硬盘缓存基本都很小,只有几百KB,已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2MB和8MB缓存是现今主流硬盘所采用,而在服务器或特殊应用领域中还有缓存容量更大的产品,甚至达到了16MB、64MB等。 大容量的缓存虽然可以在硬盘进行读写工作状态下,让更多的数据存储在缓存中,以提高硬盘的访问速度,但并不意味着缓存越大就越出众。缓存的应用存在一个算法的问题,即便缓存容量很大,而没有一个高效率的算法,那将导致应用中缓存数据的命中率偏低,无法有效发挥出大容量缓存的优势。算法是和缓存容量相辅相成,大容量的缓存需要更为有效率的算法,否则性能会大大折扣,从技术角度上说,高容量缓存的算法是直接影响到硬盘性能发挥的重要因素。更大容量缓存是未来硬盘发展的必然趋势。更多关于硬盘缓存的精品问题,以下资料很有可能更加适合你的疑问:

㈥ 玩游戏希捷1T和西数1T黑盘哪个好

除了价格之外其他任何角度考虑都是西部数据的WD 1TB 7200转 64MB Caviar Black(串口WD1002FAEX)更好啊,黑盘是西部数据硬盘里面最好的产品系列,黑盘是高端盘,适合游戏爱好者使用。优势是性能强,低延迟,大缓存;缺点是价格高,声音较响。 对于游戏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硬盘的数据读取速度了,在大型游戏中,单个文件往往体积都不大,但是数量很多,因此寻道时间,平均等待时间,硬盘的缓存等等就是关键的关键了,希捷1T盘的缓存就比西数的1T黑盘少了整整32MB,其他数据就算持平也无法等同西数的1T黑盘了。但是价格方面西数1T黑盘的价格就相对希捷1T高出很多了。 WD Caviar Black 1TB 7200转 64MB SATA3 希捷Barracuda 1TB 7200转 32MB SATA3 简单来说硬盘缓存就类似于硬盘的专用“内存”,根据不同的硬盘使用要求,现在硬盘缓存的大小也不一样了,而且比较新的硬盘中的一些新的功能,也必须依赖硬盘缓存来完成。 更多简述硬盘的速度一直是制约整个硬件平台性能提升的瓶颈,无论处理器再快,显卡的性能再强,如果没有足够多的数据从硬盘中提取出来用于计算也是没有意义的,所以现在才推出了固态硬盘,主要是读取速度加快了很多,机械硬盘的缓存就是为了提高硬盘的性能,由于,机械硬盘无法再提升很大的读取速度了,因此利用缓存预先缓存数据是很有必要的。 游戏方面对硬盘要求比较高的就是大型的3D游戏,比如《魔兽世界》切换界面的时候需要“读条”加载游戏数据,大量玩家出现的屏幕上的时候因为数据读取的缓慢造成帧数的下降都是有的现象,对于应用软件方面,比如maya在做视频数据的渲染的时候,需要大量的读写操作,硬盘缓存也是很有必要的。 总之在购买硬盘的时候,建议尽可能购买一些缓存容量大一点的机械硬盘新能方面是多少有些提升的。 日立单碟1TB硬盘的芯片特写 上图自左向右依次为硬盘马达控制器、主控制芯片和缓存颗粒。该款硬盘采用和上代双碟1TB产品一样的LSI LOGIC芯片,无需经过桥接和串行到并行数据的转化,可以发挥SATA硬盘的真正优势,以达到接口速率600MB/s。但是硬盘马达控制器和缓存颗粒则做了更新优化,其中缓存颗粒从老款产品的DDR升级为DDRII,交换处理数据的速度更快。 硬盘缓存名词解释: 缓存(Cache memory)是硬盘控制器上的一块内存芯片,具有极快的存取速度,它是硬盘内部存储和外界接口之间的缓冲器。由于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速度和外界接口传输速度不同,缓存在其中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缓存的大小与速度是直接关系到硬盘的传输速度的重要因素,能够大幅度地提高硬盘整体性能。当硬盘存取零碎数据时需要不断地在硬盘与内存之间交换数据,如果有大缓存,则可以将那些零碎数据暂存在缓存中,减小外系统的负荷,也提高了数据的传输速度。 硬盘的缓存主要起三种作用:一、是预读取。当硬盘受到CPU指令控制开始读取数据时,硬盘上的控制芯片会控制磁头把正在读取的簇的下一个或者几个簇中的数据读到缓存中(由于硬盘上数据存储时是比较连续的,所以读取命中率较高),当需要读取下一个或者几个簇中的数据的时候,硬盘则不需要再次读取数据,直接把缓存中的数据传输到内存中就可以了,由于缓存的速度远远高于磁头读写的速度,所以能够达到明显改善性能的目的;二、是对写入动作进行缓存。当硬盘接到写入数据的指令之后,并不会马上将数据写入到盘片上,而是先暂时存储在缓存里,然后发送一个“数据已写入”的信号给系统,这时系统就会认为数据已经写入,并继续执行下面的工作,而硬盘则在空闲(不进行读取或写入的时候)时再将缓存中的数据写入到盘片上。虽然对于写入数据的性能有一定提升,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安全隐患——如果数据还在缓存里的时候突然掉电,那么这些数据就会丢失。对于这个问题,硬盘厂商们自然也有解决办法:掉电时,磁头会借助惯性将缓存中的数据写入零磁道以外的暂存区域,等到下次启动时再将这些数据写入目的地;三、是临时存储最近访问过的数据。有时候,某些数据是会经常需要访问的,硬盘内部的缓存会将读取比较频繁的一些数据存储在缓存中,再次读取时就可以直接从缓存中直接传输。 缓存容量的大小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产品各不相同,早期的硬盘缓存基本都很小,只有几百KB,已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2MB和8MB缓存是现今主流硬盘所采用,而在服务器或特殊应用领域中还有缓存容量更大的产品,甚至达到了16MB、64MB等。 大容量的缓存虽然可以在硬盘进行读写工作状态下,让更多的数据存储在缓存中,以提高硬盘的访问速度,但并不意味着缓存越大就越出众。缓存的应用存在一个算法的问题,即便缓存容量很大,而没有一个高效率的算法,那将导致应用中缓存数据的命中率偏低,无法有效发挥出大容量缓存的优势。算法是和缓存容量相辅相成,大容量的缓存需要更为有效率的算法,否则性能会大大折扣,从技术角度上说,高容量缓存的算法是直接影响到硬盘性能发挥的重要因素。更大容量缓存是未来硬盘发展的必然趋势。 更多关于硬盘缓存的精品问题,以下资料很有可能更加适合你的疑问: ================================================================= 硬盘缓存越大越好吗 移动硬盘缓存多大合适 硬盘的缓存的大小与速度有关么 更多关于硬件DIY的话题请到中关村在线-硬件论坛发贴和其他网友讨论: 点击进入论坛 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㈦ 电脑主机配置1T+128G什么意思

表示电脑配备有1TB机械硬盘、128G固态硬盘各一个。

拓展资料:

硬盘有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之分。机械硬盘即是传统普通硬盘,主要由:盘片,磁头,盘片转轴及控制电机,磁头控制器,数据转换器,接口,缓存等几个部分组成。

磁头可沿盘片的半径方向运动,加上盘片每分钟几千转的高速旋转,磁头就可以定位在盘片的指定位置上进行数据的读写操作。信息通过离磁性表面很近的磁头,由电磁流来改变极性方式被电磁流写到磁盘上,信息可以通过相反的方式读取。

硬盘分为固态硬盘、机械硬盘、混合硬盘,固态硬盘速度最快,混合硬盘次之,机械硬盘最差。越大的硬盘存的文件就多

这个主要取决于频率和二级缓存,三级缓存,核心数量。频率越高、二级缓存越大,三级缓存越大,核心越多。速度越快的CPU只有三级缓存影响相应速度。

多磁头技术:通过在同一盘片上增加多个磁头同时的读或写来为硬盘提速,或同时在多盘片同时利用磁头来读或写来为磁盘提速,多用于服务器和数据库中心。

㈧ 西部数据的1TB,蓝盘,绿盘,黑盘各有什么区别

西部数据的硬盘分为绿盘,蓝盘,黑盘三种。

1、绿盘特点:SATA 硬盘,发热量更低、更安静、更环保。优势是安静、价格低; 缺点是性能差,延迟高,寿命短。

家用一般都用蓝盘和绿盘,黑盘是高性能电脑选用的

(8)缓存服务器1t内存扩展阅读:

硬盘是电脑主要的存储媒介之一,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或者玻璃制的盘片组成。盘片外覆盖有铁磁性材料。

硬盘有固态硬盘(SSD 盘,新式硬盘)、机械硬盘(HDD 传统硬盘)、混合硬盘(HHD 一块基于传统机械硬盘诞生出来的新硬盘)。

SSD采用闪存颗粒来存储,HDD采用磁性盘片来存储,混合硬盘(HHD: Hybrid Hard Disk)是把磁性硬盘和闪存集成到一起的一种硬盘。绝大多数硬盘都是固定硬盘,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盘驱动器中。

磁头复位节能技术:通过在闲时对磁头的复位来节能。

多磁头技术:通过在同一盘片上增加多个磁头同时的读或写来为硬盘提速,或同时在多盘片同时利用磁头来读或写来为磁盘提速,多用于服务器和数据库中心。

㈨ 运行sql管理软件服务器,西数1T黑盘跟蓝盘性能有何差别价格差多三百,黑盘更可靠,耐用吗纠结

在回答你这个问题之前先声明一下,不论参数,一切只是我的主观感受。1tb在300元这一档,我推荐的只有西数的绿盘和东芝,别的像希捷,西数蓝别看小量数据读取挺快,发热很厉害持续读写的温度上个五六十没问题,监控级以上西数还是不错的,当然,东芝希捷也都不差,红盘和酷鱼没用过